二妙散简介

二妙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44 方解 45 运用 46 现代适应证 461 关节炎 462 炎与外阴炎 463 阴囊湿疹 47 二妙散的药理作用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7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473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474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475 抗炎、抗氧化作用 48 歌诀 5 《仙拈集》卷二方之二妙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叶氏女科》卷二方之二妙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二妙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慈幼新书》卷一方之二妙散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朱氏集验方》卷六方之二妙散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引柳正之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澹寮》方之二妙散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二妙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13 《绛囊撮要》方之二妙散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35 摘录 14 《仙拈集》卷三引《普济方》方之二妙散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45 摘录 15 《李氏医鉴》卷四方之二妙散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摘录 16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二妙散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65 摘录 17 《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之二妙散 171 组成 172 功效主治 17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75 摘录 18 《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二妙散 181 组成 182 功效 18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85 摘录 19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二妙散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94 摘录 20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204 摘录 2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二妙散 二妙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èr miào sǎn

2 英文参考

Ermiao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rmiao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二妙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七首,其中《丹溪心法》卷四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等份,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治因湿热内蕴,流注于筋骨、下肢、带脉等所致的湿热下注证,为治疗湿热下注证的常用基础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阴囊湿疹、 炎、神经性皮炎、疮肿、足癣等属湿热者。

4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组成为炒黄柏、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姜汁调服。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或带下黄白量多。近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阴囊湿疹等证属湿热者。若有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有痰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方中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二药合用,使湿去热清,诸症自除。本方早见于《世医得效方》卷九,名苍术散,治证相同。[1]

该方剂药味虽少,但其抗菌谱广而强大,所以对 炎一类感染性疾病应当有一定的疗效。由于该方剂对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功能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可扩大范围,用以治疗此2类系统感染性疾病并发消化、心血管功能异常者。文献报道该方剂治疗阴囊湿疹疗效甚佳,湿疹的病因相当复杂,其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探查。[2]

41 处方

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等份[3][1]

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g[4]

42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以及湿热带下、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症。

4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上二味研为细末。每服3~9克,日服二次,用沸汤加姜汁送服。表实体壮者,加酒少许佐之。

上2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4]

44 方解

本方主治因湿热内蕴,流注于筋骨、下肢、带脉等所致的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燥湿。本方以黄柏苦寒清除湿热为君药,因寒能清热,苦以燥湿,且偏走下焦,尤对骨节走痛、足膝酸痛无力为妙,其散阴分之火,清下部之热,除足膝之湿,为治下焦湿热要药。苍术苦温,善能燥湿。本方组方严谨,药少力专,君臣药味可颠倒变换,有相辅相成之妙。[3]

本方所治诸症皆为湿热下注所致。湿热流注筋骨,则筋骨疼痛;著于下肢,则足膝肿痛;湿热不攘,筋脉弛缓,则病痿证;若下注带脉与前阴,则为带下臭秽,或下部湿疮。此乃湿热俱盛之证,非渗利芳化所能胜任,惟以苦寒清热燥湿法最宜。方中以黄柏为君,取其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祛下焦之湿热。湿自脾来,故臣以苍术燥湿健脾,使湿邪去而不再生。两药相合,标本兼顾,使湿热得除,诸症自解。[4]

45 运用

[3]

1.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证的常用基础方。凡湿热下注之痿,或湿热致痹、脚气、带下、湿疮等,以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湿重于热,苍术为君药,用量可大于黄柏;如热重于湿,以黄柏为君药,用量可大于苍术;湿热并重者,两药等量。腰及关节疼痛属下焦湿热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豨莶草;湿热脚气,可加薏苡仁、木瓜、槟榔;湿热带下、量多,加赤茯苓、栀子、薏苡仁、车前子;下部湿疮,加龙胆草、泽泻、赤小豆、土茯苓。[3]若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木瓜、萆薢等,以祛湿热强筋骨。[4]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

3使用注意:阴虚或寒湿为患者不宜使用。[3]湿多热少者,不宜使用。[4]

46 现代适应证

[5]

适应证:适用于关节炎、阴囊湿疹、 炎等属湿热者。

461 关节炎

关节炎是由于骨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本病为中老年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病因机制目前了解还不充分,主要病因有二:①一般易感因素如遗传、高龄、肥胖、性激素、骨密度、过度运动、吸烟以及其他疾病。②机械因素如创伤、关节形态异常、某些关节长期反复使用以及剧烈的文体活动等,上述原因导致软骨基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失调;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关节内局灶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首先为软骨变性,局灶性软化,表面粗糙,失去正常弹性,局部小凹陷、脱落等;其次是骨糜烂,脱落后软骨下骨板暴露;第三是轻度的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晨僵和黏着感,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弹响等。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其病因机理主要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该病抗原性复杂,各种抗原分子结构与机体器官抗原存在同源性,机体的抗链球菌免疫反应与人体组织产生交叉反应,导致器官损害;而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抗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荚膜由透明质酸组成,与人关节、滑膜有共同抗原性,这种抗原模拟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中产生风湿性关节炎;另外细胞免疫反应异常也是主要发病机制,如周围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增殖反应增强,患者外周血对该抗原诱导的白细胞移动试验增强,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和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功能增加;扁桃体单核细胞对该抗原免疫反应异常等。同时A族链球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类可直接损害关节也是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关节结缔组织渗出、水肿等,全身较大关节游走性、对称性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462 炎与外阴炎

炎与外阴炎是妇科常见病。外阴、 与尿道、 相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生育年龄妇女性生活频繁,外阴、 又是分娩、宫腔操作的必经之路,易受损伤及感染;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低下,也易发生感染;正常 内有多种细菌存在,而且维持生态平衡并不致病,这种平衡依赖 的雌激素、乳酸杆菌及 pH(38~44)值来维持,称为 的自净作用;这种自净作用一旦被打破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即可导致炎症发生,临床以 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为主要表现。临床分为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滴虫性 炎、外阴 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 炎、老年性 炎、婴幼儿外阴 炎等多种,临床大多以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为主。

463 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仅是湿疹的一种表现,是湿疹发生在阴囊部位,以剧烈瘙痒、多种形态皮损、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湿疹病因复杂,发生机理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常见病因为慢性感染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及循环障碍、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个人的易感性和耐受性,另外,外部因素如食人某些蛋白物质,吸入花粉、尘螨等,生活环境(日光、炎热)、动物皮毛、某些化学物质均可诱发此病。

47 二妙散的药理作用

[2]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黄柏所含主要成分是小檗堿,其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大致与黄连相似,其水煎剂、醇浸剂对金**、白色及柠檬酸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变形链球菌、钩端螺旋体、各型痢疾杆菌作用较强;黄柏浸剂、水煎剂对致病性皮肤真菌如**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芽孢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柯萨奇B3病毒作用,其主要成分是小檗堿、巴马亭、葛根堿等。臣药苍术浸剂对结核杆菌、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有明星的灭菌作用,同时对腮腺炎病毒、黄曲霉菌、支原体也有杀灭作用;关苍术对HIV1病毒有轻微拮抗作用,茅苍术中果聚糖酸对白色酵母感染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苍术、黄柏均能消除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上的R质粒,从而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47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柏提取物及所含小檗堿类生物堿能明显抑制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胃溃疡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柏及小檗堿能增强肠管收缩,其所含黄酮能使肠管张力及振幅增强,而其所含黄柏内酯则使肠管运动迟缓;同时黄柏可促进胆汁及胰液分泌,并促进胆红素的排出。臣药苍术浸剂对胃炎、胃溃疡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对胃酸过剩等引起的胃黏膜破坏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胃溃疡的细胞有保护作用;苍术水煎剂对乙酰胆堿、氯化钡引起的回肠收缩有对抗作用,苍术丙酮提取物及所含β桉叶醇、茅术醇则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说明对胃肠运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苍术水煎剂能促进肝蛋白质合成,其所含苍术醇、苍术酮、β桉叶醇等对肝细胞损伤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473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柏不仅具有解热作用,而且具有退热作用;黄柏堿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而黄柏以及分离出的柠檬苦素和黄柏酮能明显缩短α氯醛酮和乌拉坦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苍术挥发油对大脑有镇静作用,苍术β桉叶醇不仅阻断神经肌肉接点上的N受体通道,而且影响通道的打开与关闭两个方面,加速N受体脱敏;苍术水煎剂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水平而具有降糖作用。

474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柏及其小檗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作用发生快,同时有抗心律失常和负性心率作用;黄柏及其黄柏堿、小檗堿等则通过阻断神经节,抑制血管中枢,抗交感神经等介质有降压作用,并能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臣药苍术的乙醇提取物对乌头堿、氯化钡、圭巴因等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

475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黄柏所含小檗堿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消除水肿;关苍术中所含化合物对5脂氧酶(5Lox)和环氧酶1(Cox1)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临床表现出轻微的抗氧化作用。

48 歌诀

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自蠲。[3]

5 《仙拈集》卷二方之二妙散 51 处方

荔枝核(炮)、小茴香(炒)各等分。

52 制法

上为末。

53 功能主治

《仙拈集》卷二方之二妙散主治寒疝偏坠肿痛。

5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空心烧酒下3钱。

55 摘录

《仙拈集》卷二

6 《叶氏女科》卷二方之二妙散 61 处方

熟地黄(炒)2钱,干姜(炮)2钱。

62 制法

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

《叶氏女科》卷二方之二妙散主治妊娠胎漏,漏血如月经,以致胞干,母子俱损。

6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米饮调服。

65 摘录

《叶氏女科》卷二

7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二妙散 71 处方

茅山苍术1斤,川黄柏1斤。

72 制法

共炒存性,为末。

73 功能主治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二妙散主治湿风烂疮。

7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麻油调搽。

75 摘录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8 《慈幼新书》卷一方之二妙散 81 处方

文蛤1两,黄柏2钱。

82 功能主治

《慈幼新书》卷一方之二妙散主治眼中翳膜血丝。

8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煎水熏洗。

84 摘录

《慈幼新书》卷一

9 《朱氏集验方》卷六方之二妙散 91 处方

四君子汤1帖,黄耆建中汤1帖。

92 功能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六方之二妙散主治痔疾。

9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加白扁豆、缩砂仁,同煎服。

94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六

10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引柳正之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澹寮》方之二妙散 101 处方

蛇退1条(全者,烧存性),蚕纸1片(方5寸以上,烧存性,约与蛇退相等)。

102 功能主治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引柳正之方之二妙散主治催生。主难产。

10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上药合和,只作1服。以麝香温酒调下。

104 摘录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引柳正之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澹寮》

11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二妙散 111 处方

蜣螂不拘多少(67月间,寻牛粪中者,用线串起阴干收贮)。

112 制法

用时,取1个,要全者,放净砖上,四面以炭火烘干,以刀从腰切断。如大便闭,用上半截;小便闭,用下半截;二便俱闭,全用。研为细末。

113 功能主治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二妙散主治小儿大小便不通。

11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新汲水调服。

115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七

12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 121 处方

马蹄香、香圆橘叶。

122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主治马(疒其),满身起堆。

12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上捣烂,糟炒缚之,或用秦椒酒煎敷。

124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13 《绛囊撮要》方之二妙散 131 组成

蒲黄(炒黑)、海螵蛸各等分。

132 主治

《绛囊撮要》方之二妙散主治舌肿出血。

13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涂患处。另用石膏3钱,薄荷5分,煎汤含之。

13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5 摘录

《绛囊撮要》

14 《仙拈集》卷三引《普济方》方之二妙散 141 组成

蛇床子1两,轻粉3钱。

142 主治

《仙拈集》卷三引《普济方》方之二妙散主治鼻疳久不愈。

14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香油调搽。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5 摘录

《仙拈集》卷三引《普济方》

15 《李氏医鉴》卷四方之二妙散 151 组成

香薷、扁豆、厚朴、木爪、甘草、香附、陈皮、苍术、紫苏。

152 主治

《李氏医鉴》卷四方之二妙散主治外感内伤,身热腹胀。

153 摘录

《李氏医鉴》卷四

16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二妙散 161 组成

半夏1两(洗7次),干桑皮2两。

162 主治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二妙散主治五膈气,心胸痞塞。

16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醋水1盏,煎至7分,稍热服。

1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65 摘录

《普济方》卷二○四

17 《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之二妙散 171 组成

当归、熟干地黄各等分。

17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之二妙散具有养肝气之功效。主治月昏,视物不明,泪下。

17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以无灰酒下2钱匕,不拘时候。

1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75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

18 《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二妙散 181 组成

当归、橘皮各等分。

182 功效

《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二妙散具有理气血,去风之功效。

18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以酒调服。

1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5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一

19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二妙散 191 组成

平胃散2帖,四君子汤2帖。

192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二妙散主治妇人血崩。

19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先合煎数服,然后吃三灰散、四神散。

194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

20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 201 组成

马蹄香、香圆橘叶。

202 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主治马(疒其),满身起堆。

20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上捣烂,糟炒缚之,或用秦椒酒煎敷。

204 摘录

表实证为证候名。指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气郁遏,腠理闭塞,以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体疼痛,脉浮紧为常见症的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表实者,或为发热,或为身痛,或为恶热掀衣,或为恶寒鼓栗,寒束于表者无汗。”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治宜解表发汗,用麻黄汤等方。表证为证候名。指外感病的初期,起病较急,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常见症的证候。表证多由六*之邪侵犯人体所引起。其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治宜解表为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之分。

治疗表实证的中成药如下:

表实感冒冲剂

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检查: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感冒病的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g,一日2~3次,儿童酌减。注意:汗出勿令太过。忌油腻。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规格:每袋装10g

表实感冒颗粒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袋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C10H15NO·HCl)计,不得少于15mg。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儿童酌减。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规格:(1)每袋装10g(2)每袋装5g(无蔗糖)

二妙丸

服二钱,水煎入姜汁调服。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或带下黄白量多。近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阴囊湿疹等证属湿热者。若有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有痰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方中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二药合用,使湿去热清,诸症自除。本方早见于《世医得效方》卷九,名苍术散,治证相同。《中华

玉屏风散

风邪所袭,卫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自汗恶风。治宜益气扶正,固表止汗。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亦不易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芪、术则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本方配伍特点在于: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伍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其中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瘀血内结少腹·血疝 5 阴囊外伤后形成的血肿·血疝 6 便痈·血疝 7 便毒鱼口·血疝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血疝的方剂 2 治疗血疝的穴位 3 治疗血疝的中成药 4 血疝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血疝 1 拼音

xuè shàn

2 英文参考

hernia due to blood sta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extravasation of scrot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moce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ower abdominal pain due to blood sta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血疝为病证名:1瘀血内结少腹;2阴囊外伤后形成的血肿;3便痈;4便毒鱼口。

4 瘀血内结少腹·血疝

血疝为病证名[1]。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因瘀血内结少腹而致[1]。

此病症状为小腹结痛,硬满有形,甚或大便秘结而黑,小便自利,月经不调等[1]。

治疗宜温通逐瘀,用少腹逐瘀汤或桂枝茯苓丸[1]。

5 阴囊外伤后形成的血肿·血疝

血疝(hernia due to blood stasis)血疝为病证名[1]。见《寿世保元》卷五。是指以阴囊部血肿,皮色紫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即阴囊外伤后形成的血肿[1]。

6 便痈·血疝

血疝为病证名[1]。见《儒门事亲》卷四。血疝即便痈之俗称[1]。《证治准绳·杂病》:“血疝,其状如黄瓜在小腹两傍、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于春夏重感大燠,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治宜和血散瘀为主[1]。可选用导水丸、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等方[1][3]。

7 便毒鱼口·血疝

血疝为病证名[1]。《医宗金鉴》卷四十二。“有谓血疝者,其证即便毒鱼口也。”

初起微热不红,寒热往来者,宜荆防败毒散,气郁而烦躁口渴者,宜山甲内消散;溃后宜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外用五色灵药,兼琥珀膏、万应膏、生肌敛口[1]。

8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便失禁的病因病机 5 小便失禁的症状 6 小便失禁的辨证论治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便失禁的穴位 2 治疗小便失禁的方剂 3 治疗小便失禁的中成药 4 小便失禁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便失禁 1 拼音

xiǎo biàn shī jìn

2 英文参考

aconure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conuresi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incontinence of urin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continence of urin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小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1][2])为病证名[3]。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淋闭》。又称小便不禁[3]。

《中医药学名词》(2004):小便失禁是指在神志清醒或昏迷的情况下,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溺出的表现[4]。

《中医药学名词》(2010):小便失禁是指以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4 小便失禁的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

《丹溪心法》卷三:“小便不禁者,属热属虚。”

5 小便失禁的症状

本症属虚寒者居多,小便自遗而色清;因热者,小便频数不能自制,尿色黄赤[5]。

6 小便失禁的辨证论治

肺虚者,宜补中益气汤[5]。

肾与膀胱虚冷者,宜菟丝子散、固脬丸、家韭子丸等方[5]。

心气不足者,恐惧则遗,宜用归脾丸[5]。

膀胱火邪妄动者,则宜清利,用鸡肠散、白薇散、神芎导水丸及四苓散合三黄汤等方[5]。

又有肝郁热结者,胁腹作胀,尿意急迫,甚则不禁,宜用逍遥丸加减[5]。

此外,热病昏迷、中风、癫痫症等均可见小便失禁[5]。

7

目录 1 拼音 2 方出《圣惠》卷七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三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眼科阐微》卷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附注 4 《女科旨要》卷四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古今医鉴》卷十一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55 用药禁忌 6 《金鉴》卷七十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7 《儒门事亲》卷十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用药禁忌 78 通经散的临床应用 8 《产科发蒙》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85 加减 86 制备方法 9 《竹林女科》卷一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明医指掌》卷六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通经散 1 拼音

tōng jīng sǎn

2 方出《圣惠》卷七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三三 21 方名

通经散

22 组成

鼠屎1两(烧灰)。

23 主治

室女月水不通。

2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以温酒调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 《眼科阐微》卷三 31 方名

通经散

32 组成

当归1两,生地1两,栀子1两,薄荷1两,赤芍1两,黄芩(酒洗)1两,大黄8钱,红花2两,黄连6钱,川芎6钱,羌活6钱,甘草3钱,苏木6钱,木贼5钱。

33 功效

破血通经。

34 主治

妇人、室女因血热而经逆上行,血灌瞳仁,或患久血死在目珠而生胬肉。

3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姜皮汤调下。

36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37 附注

《金鉴》有香附一两。

4 《女科旨要》卷四 41 方名

通经散

42 组成

川牛膝、当归、刘寄奴、红花、苏木、肉桂、白芷、急性子、白芍、甘草各等分。

43 主治

妇人月经不通。

4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酒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古今医鉴》卷十一 51 方名

通经散

52 组成

斑蝥(去头足),大黄(酒浸)3钱,藿香少许。

53 主治

经闭。

5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上斑蝥量疾远近轻重用之,如1年,壮者用78个,每服78分,弱者56个,每服56分;如56个月,壮者56个,每服56分,弱者45个,每服45分。俱为末。未服之先,以热水漱口令净,即食枣34枚,将药用温酒1钟调服,再食枣34枚,静卧,勿令人搅扰。待腹疼二三阵,其经即行。如腹不疼,再进1服,立通。后服平胃散,以复胃气也。

55 用药禁忌

忌气恼、生冷、油腻。

6 《金鉴》卷七十八 61 方名

通经散

62 组成

苏木1两,大黄5钱,红花1两,黄芩2两,黄连1两,羌活1两,薄荷1两,黑栀子1两,香附1两,生地黄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木贼1两,甘草1两,川芎1两。

63 功效

破血通经。

64 主治

女子血热逆经,血灌瞳仁,满眼赤涩或生胬肉。

6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6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 《儒门事亲》卷十二 71 方名

通经散

72 组成

陈皮(去白)1两,当归1两,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100余沸,取出,用冷水浸过,去面焙干)。

73 功效

下水湿。

74 主治

落马堕井,打扑闪肭损折,汤沃火烧,车碾大伤,肿发焮痛,日夜号泣不止;或膝踝肘腕大痛,腰胯胁痛;或腰痛气刺,不能转侧,不能出气,不食;或膝被肭破行,行则痛数日。卒疝,赤肿大痛,数日不止;寒疝,脐下结聚如黄瓜,每发绕腰急痛不能忍。贲豚。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及手足麻木不仁。蛇虫所伤;或为犬所啮,胫肿如罐,坚若铁石,毒气入里,呕不下食,头痛而重。风水,喘不能食,遍身皆肿;或浑身肿绕,阴器皆肿,大小便如常,其脉浮而大。项疮,状如白头,根红硬,疼痛不可忍,项肿及头,口发狂言,如见鬼神。代指,痛不可忍。痰隔,咽中如物塞,食不下,中满。嗽血,目赤多泪。经水不行,寒热往来,面色萎黄,唇焦颊赤,时咳三两声。黄疸,面黄如金,遍身浮肿,乏力,惟食盐与焦物;或脾疸,湿热与宿谷相搏,善食而瘦,四肢不举,面黄无力。黄病,遍身浮肿,面如金色,困乏无力,不思饮饵,惟喜食生物泥煤之属。收产伤胎,经脉断闭,腹如刀剜,大渴不止,小溲闷绝,口舌枯燥,牙齿黧黑,臭不可闻,食饮不下,昏愦欲死。肥气积,初如酒杯,大发寒热,15余年后,因性急悲感,病益甚,唯心下三指许无病,满腹如石片,不能坐卧。积气20年,视物不真,细字不睹,当心如顽石,每发痛不可忍,食减肉消,黑(黑干)满面,腰不能直。伤寒瘀血,心胸痞闷,不欲饮食,身体壮热,口燥舌干,小便赤色,大便色黑。

7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临卧温汤调下。

7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7 用药禁忌

闪肭膝踝肘碗大痛、腰胯胁痛、杖疮落马、坠堕打扑者,忌热酒。

78 通经散的临床应用

代指麻先生妻,病代指痛不可忍,酒调通经散1钱,半夜先吐,吐毕而痛减。

8 《产科发蒙》 81 方名

通经散

82 组成

紫檀2钱,红花2钱,牛膝2钱,肉桂1钱,白矾1钱,代赭石1钱。

83 主治

妇人经水不来。

8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分作5帖,3日服尽。

85 加减

倘经水不来者,更加枯矾2分。

8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 《竹林女科》卷一 91 方名

通经散

92 组成

刘寄奴2钱,当归尾1两,穿山甲(炒)1两,赤芍1两,红花1两,玄胡索1两,莪术(醋炒)1两,乌药(炒)1两,牡丹皮(酒洗)1两,川牛膝(酒洗)1两,三棱1两(醋炒),官桂3钱,辰砂(另研)3钱。

93 主治

室女经团,血瘀腹痛,攻刺小腹,坚硬成块。

9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服,或薄荷汤调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0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101 方名

通经散

102 组成

斑蝥(去翅足,炒)40枚,虻虫(麸炒,去羽)40枚,水蛭(麸炒)40枚,杜牛膝半两,当归(洗,焙)3钱,红花3钱,滑石1分。

103 主治

冲任不调,经脉闭塞,久而不通,渐成坚瘕,服寻常通经药不效者。

104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生桃仁7枚(细碎),食前用温酒调下。如血未通,再服,以通为度。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 《明医指掌》卷六 111 方名

通经散

112 组成

陈皮1两,甘遂(煨)1两,当归尾1两5钱,川芎1两,红花1两(酒洗),桃仁100个(去皮尖)。

113 功效

活血定痛。

114 主治

女人瘀血积滞,经闭,腹中痛。因跌扑或吐衄后经行呕止,日轻夜重,其痛有常处,一块不移,喜热恶冷,口干,或口中常觉血腥气,其血已结块,脉粗涩。

115 通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7钱,水2钟,酒1钟,煎至8分,空心服。

116 制备方法

上锉。

古籍中的通经散 《续名医类案》:[卷十]痞

吐之,如鱼腥黄涎,约一二缶。至夜,令用舟车丸、通经散投之,五更,黄涎浓水相半,五六行,凡有积处皆觉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疝

如水投石,张以导水一百五十丸,令三次咽之,次以通经散三钱,空腹淡酒调下,五更下脏腑壅积之物数行,痛

《儒门事亲》:[卷二]凡在下者皆可下式十六

间,立获大效。可峻泻三、四十行,痛止肿消,乃以通经散下导水丸等药。如泻水少,则可再加汤剂泻之,后服

《续名医类案》:[卷十三]痛痹

能攻,况于热药补之乎?异日,又用神丸百二十丸,通经散三四钱。又来日以神八十丸投之,续见一二行,又次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三妇人诸疾门]月水不通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便不禁的病因病机 5 小便不禁的症状及治疗 6 关于外感遗尿、内伤遗尿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便不禁的穴位 2 治疗小便不禁的方剂 3 治疗小便不禁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小便不禁 1 拼音

xiǎo biàn bú jìn

2 英文参考

incontinence of urin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continenc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continence of uri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小便不禁(incontinence of urine[1])为病证名[2]。为以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又称小便失禁[2]。

4 小便不禁的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

《丹溪心法》卷三:“小便不禁者,属热属虚。”

5 小便不禁的症状及治疗

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2]。

本症属虚寒者居多,小便自遗而色清;因热者,小便频数不能自制,尿色黄赤[2]。

肺虚者,宜补中益气汤;肾与膀胱虚冷者,宜菟丝子散、固脬丸、家韭子丸等方[2];

心气不足者,恐惧则遗,宜用归脾丸[2];

膀胱火邪妄动者,则宜清利,用鸡肠散、白薇散、神芎导水丸及四苓散合三黄汤等方[2];

又有肝郁热结者,胁腹作胀,尿意急迫,甚则不禁,宜用逍遥丸加减[2]。

此外,热病昏迷、中风、癫痫症等均可见小便失禁[2]。

6 关于外感遗尿、内伤遗尿

外感遗尿指外感热病中出现的小便失禁[3]。因邪传心包,神识昏迷,故小便自遗,尿色黄赤,脉数[3]。治宜清心泻火为主,用导赤各半汤;里实而腹满便秘者,可用三化汤;外有表邪者,可用羌活防风汤;夹痰、夹滞者,可用导痰汤、枳实消滞汤[3]。

内伤遗尿指脏腑内伤所致的小便失禁[4]。脾肾不足者居多[4]。主要证候为小便时时自遗,神志清醒,语言轻微,饮食减少,大便溏泄,脉濡软或浮大[4]。治宜补益脾肾,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味肾气丸[4]。又有肝阴不足,肝火内扰,脉见沉数者,宜用三才汤加麦冬、五味子、黄柏、知母等[4]。

7

目录 1 拼音 2 《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樊开周先生经验方:藿朴胃苓汤 21 藿朴胃苓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功能主治 24 摘录 3 方出《医原》卷下,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加减 36 各家论述 3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藿朴胃苓汤 1 拼音

huò pǔ wèi líng tāng

2 《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樊开周先生经验方:藿朴胃苓汤

21 藿朴胃苓汤的别名

藿朴夏苓汤

22 处方

杜藿梗3钱,真川朴1钱,杜苍术8分,炒广皮1钱半,炙甘草5分,生晒术1钱半,浙茯苓3钱,猪苓1钱半,建泽泻1钱半,官桂5分。

23 功能主治

辛淡泄湿,芳香化浊。主湿霍乱。上吐下泻,胸痞腹痛,口腻不渴,小便短少,脉多弦滞,或沉而缓,舌苔白滑。又治湿泻,腹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黄,口腻不渴,胸痞肢懈,身重神疲,脉右缓滞,舌苔滑白而腻。

24 摘录

《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樊开周先生经验方

3 方出《医原》卷下,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 31 方名

藿朴胃苓汤

32 组成

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梗、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

33 功效

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宣化畅中,芳香化湿。

34 主治

湿气内蕴,氤氲浊腻,证见面色混浊如油腻,口气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膜原邪重则舌苔满布,厚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多沉困、嗜睡。

35 加减

兼风者,汗出恶风;兼寒者,恶寒无汗,前法酌加苏梗、桔梗、豆豉、葱白、生姜之类;邪在经络,一身掣痛,酌加桂枝、水炒防己、秦艽之类,以开毛窍经络之壅;兼暑者,面赤,口渴,心烦,前法去蔻仁,酌加扁豆花、鲜荷叶清香辟秽,连翘、山栀、滑石轻清微苦淡渗,以解暑湿热之结。

36 各家论述

《中医方剂与治法》:方用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则身热自解;藿香、白蔻、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则胸闷肢倦,苔滑口腻等证即愈;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猪苓、泽泻、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共奏开源洁流之功。全方用药照顾到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与三仁汤结构略同。此方宣肺达表于上,淡渗利湿于下,体现上下分消之法。

37 附注

本方方名,《感证辑要》引作“藿朴夏苓汤”,方中通草,《感证辑要》作“淡豆豉”。又,本方剂量及用法,《湿温时疫治疗法》作:杜藿香一钱半至二钱,真川朴八分至一钱,姜半夏二钱至三钱,光杏仁二钱至三钱,白蔻仁八分(冲),生米仁四钱至六钱,带皮苓三钱至四钱,猪苓一钱半至二钱,建泽泻一钱半至二钱;先用丝通草三钱或五钱煎汤代水,煎上药服。

古籍中的藿朴胃苓汤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消化法

汤三方酌用。分消中焦之积水,宜以茵陈胃苓汤、藿朴胃苓汤二方为主,或加三因控涎丹,或加神芎导水丸,随

《邵兰荪医案》:[卷三]痢

咳嗽后出现漏尿,尤其见于剧烈咳嗽后,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女性,由于咳嗽时患者腹压增加,传导至盆腔部,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膀胱括约肌松弛,就会引起尿失禁。出现咳嗽漏尿时,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当咳嗽痰也比较少时,可口服盐酸二氧丙嗪、苏黄止咳胶囊等进行镇咳治疗,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加用氨溴索片或盐酸溴己新等进行化痰治疗。同时还应加强膀胱括约肌的锻炼。

漏尿

尿失禁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患者,但老年患者更为常见。由于老年人尿失禁较多见,致使人们误以为尿失禁是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后果。事实上,老年人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应寻找各种原因,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漏尿的概述

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以虚寒者居多,小便自遗而色清。因热者,小便频数不能自制,尿色黄赤。肺虚者,宜补中益气汤。肾与膀胱虚冷者,宜菟丝子散、固脬丸、家韭子丸等方。心气不足者,恐惧则遗,宜用归脾丸。膀胱火邪妄动者,治宜清利,用鸡肠散、白薇散、神芎导水丸及四苓散合三黄汤等方。又有肝郁热结者,胁腹作胀,尿意急迫,甚则不禁,宜用消遥丸加减。热病昏迷、中风、癫痫等亦可见小便失禁。

由於底肌肉松弛,控制能力减弱,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喷嚏、大笑、体位突然改变或提举重物,尿液便会不由自主地流出,这个情况多发生於中年以上肥胖女士,尤以曾分娩女性居多。

漏尿的原因

正常的储尿及排尿都是在膀胱压力与尿道压力相互协调下进行的。膀胱充盈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压力,反射到大脑,通过主观意识控制,通过尿道排出。正常排尿需要大脑、神经、膀胱、尿道、盆底肌肉的共同作用。任何原因造成储尿期的膀胱压力过高或尿道阻力下降,都会造成尿失禁。

生产损伤:多次生育、尿道膨出、子宫下垂等。这是由于分娩的时候,盆腔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盆腔内一些器官的支撑能力就下降,所以这样也能导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发现经阴道生产的尿失禁比剖腹生产发生率高。

肥胖:年龄大,腹部脂肪堆积腹压增高对膀胱产生较大的压力。

雌激素水平降低:更年期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尿道粘膜变薄,张力下降。

精神因素:因为工作紧张、压力大、焦虑情绪或神经性膀胱而造成膀胱肌肉的反应过敏,无法抑制膀胱收缩而引起尿失禁。

手术损伤:直接损伤盆底肌肉和神经。

漏尿的分级

轻度:仅在重度的应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抬重物时才有小便失禁。

中度:第二级时,只要在走路、站立、购物时等轻度应力下有小便失禁现象。

重度:不管在何种活动或姿势下都会有尿失禁情形。

漏尿的治疗方法

行为治疗:盆底肌肉锻炼,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行为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在的好处,危险性很小,而且对于压力性与急迫性失禁都有效。对于可能有发生手术并发症和或药物副反应危险的老年女性,可能具有重大的价值。医学界在40年代末就用此方法治疗本病。盆底肌锻炼的5年治愈率或明显改善率高达60%。

盆底肌锻炼:即自然收缩盆底提肛肌,每日3次,每次至少进行15~30下。每下持续10s以上;耻骨肌锻炼为排尿过程中主动中断排尿,之后并再继续排尿的重复锻炼,有助于尿道括约肌功能的恢复。

膀胱功能锻炼:膀胱过度活动病人的首选方法。即按规定时间排尿,并逐渐延长排尿的时间间隔,以逐步增加膀胱容量,用意识控制膀胱的感觉刺激,重建大脑皮质对膀胱功能的控制,最终恢复正常的排尿方式,将排尿次数降低在每3-4小时一次。

盆腔生物学反馈治疗:即将不同规格的阴道圆锥置入阴道内,让患者收缩阴道将其夹持住,并逐渐增加圆锥的重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生物学反馈治疗可外接测压装置,对阴道收缩力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压装置屏幕显示给患者,直观地指导患者正确掌握收缩方法,提高盆底锻炼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67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