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的拓本

曹全碑的拓本,第1张

出 版 社西泠印社出版社书 号 7805 1726 25

出版日期 2004 年7月 开 本 16开 版 次1-5

目录

典雅静穆 飘然逸出——

《曹全碑》及其审美特征粗析

《曹全碑》拓本

《曹全碑》基本笔法图解

《曹全碑》结体图解

《曹全碑》及其审美特征粗析 隶书始于秦而兴于汉,尤其到了东汉,碑刻最为发达,留下了不少书法艺术的精品,其中的《曹全碑》可以说是隶书发展中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碑阳凡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此碑无额,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莘里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清康熙十一年后,碑身出现裂痕。从拓本看,《曹全碑》的字迹保存较为完好,虽不免少有风损,但字形轮廓及笔画的起讫用笔都仍清晰,这无疑为后人临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曹全碑》在历代学人及书法评论家的心目中地位较高。清孙承泽赞誉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南海康有为先生则认为其与《孔宙碑》为“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徐树钧在其《宝鸭斋题跋》中称其碑阴书法“神味渊隽,尤耐玩赏”。从前人诸多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全碑》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是典雅逸静。与其同时代粗拙的汉碑相比,《曹全碑》若一位翩翩君子,具有极高的修养,其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审美特征,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纯用圆笔,内含蕴藉。书法的用笔方法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方笔,碑刻中较多见。因为镌刻的原因,其笔画起讫处大多呈方形,后人写字则有以刀痕的方角为美者,就是追求因之而成的坚劲刚狠的审美效果。汉碑中如《张迁碑》多为方笔。第二类为圆笔,笔画起收都呈圆势,行笔以中锋为主。第三类为方圆并用。历代多数作品中的笔法以方圆并用居多:有的以方圆为主,辅以圆笔;有的以圆笔为主,兼有方笔。《曹全碑》的用笔从完整的拓本看,则基本为圆笔。圆笔较为温和含蓄,这是此碑之所以能够取得静雅的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二、运笔平实柔顺。由于隶书基本结构的规定性,其线条绝对不能如行草书一样跌宕起伏,这就造成了隶书主静的天性。但同是主静的隶书,由于运笔方法不尽一致,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波磔起伏明显的,如《石门颂》等,则有奔放飘逸之致;而《曹全碑》的运笔平稳徐行,一丝不苟,笔锋始终在笔道中行,笔画平实不滑,没有过度的起伏,使其线条更趋于内敛。而其所具有的动感,多半是因为有一些弧形长线造成的,如撇、捺、钩及横挑的弧势等,故有形意翩翩之趣。平顺柔实的线条,是构成《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三、线条凝练、简省,意到为止。汉碑线条各具不同的审美特征,如《张迁碑》的粗涩,《石门颂》的灵动,《乙瑛碑》的丰腴,《张景碑》的细劲,《夏承碑》的缠绵……,《曹全碑》则为凝练简省。观其碑中字,线条没有装饰的迹象,往往一笔出去,至意想不到的位置便嘎然止住。许多点、短横尽量浓缩,多数字在上、下笔的承接处断开,留出较多空白。而其笔意丝毫不因笔画简缩而出现阻隔,反而显得更协调自然,空间更圆融、静和,使其卓然独立于其他汉碑之外。四、结构稳定调匀。《曹全碑》形体多呈扁形,少数有方或长方形。由于形扁,其势必呈横向,故而有稳的感觉。扁、横的形体主要由字的主横画拉长或撇捺开展造成的。与《礼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结构显得更调匀。这倒不是因为《曹全碑》比《礼器碑》规范或布置均等的缘故(其实,从结字的均匀程度看,可能《礼器碑》比《曹全碑》还要规整些),而是由于《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景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格调上高出一筹。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结构加之以圆笔的收敛,于是出现典雅的品格。于是,我们学习《曹全碑》,除了从基本的用笔及结字入手外,更应从品位上去把握它,反过来说,只有对《曹全碑》有高层次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或解剖其基本技法,从而进入“形神兼备”的学书状态。笔者不揣浅陋,于《曹全碑》点滴体会拉杂成文,并附用笔、结字法于后,以抛砖引玉,求正于方家、学人。

——金铮隶书入门:曹全碑

基本信息

作 者 段庆峰 主编

出 版 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书 号 7805 1726 25

出版日期 2004 年7月 开 本 16开 版 次1-5

目录

第一部分 独体字与基本笔画

第二部分 合体字与基本偏旁

第三部分 作品款式与章法

创作基础知识介绍

第四部分 《曹全碑》原拓选 内容简介

教材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独体字与基本笔画。第二部分:合体字与基本偏旁。第三部分:作品款式与章法。第四部分:《曹全碑》原拓选。内容由浅及深,使学生逐步领略隶书的魅力,掌握隶书的技法,从而达到独立创作的书法水平。

本教材特别注重轻松、愉悦的教学原则,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每一节授课的同时,还介绍了有关书法的其他知识。如,学书常识中包括中国的文房四宝的介绍,清代、近代隶书大家的介绍,各种书体特点,有关书法大家的故事及隶书名称由来的小故事,常见书法术语等,使内容更加充实,满足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本教材还加强了编辑含量。从选题的开发和论证,提纲的编写和字帖版本的选择、封面和版式的设计等,都积极征询专家的建议,力图以好的质量面向读者。本教材重在使基本技法全面化、微观化、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强,所选例字针对性强,所附解释的文字简洁不繁,切中题义。除以上特点外,本教材还附有针对性的练习册,使初学者练习空间大,临习有依托,不觉空洞单调,学习起来兴趣倍增。 作者简介

段庆峰,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本科。师从书法家卜夕阳、范天明、甘中流、中培贵等先生。

1998年,作品经评定入选北京市第四届篆刻展和北京市第一届刻字展。有着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1999年,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写字教学片的拍摄,为主讲教师之一,该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频道全国播放。2003年参加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写字教学立项课题的研究。 作 者 本社 编

出 版 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8-1

内容简介

《曹全碑》,全名《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立,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尚完好。现存陕西西安安碑林。此碑用笔平稳,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精气内含,柔中有刚,蚕头雁尾由尤其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碑自明万历初在郃阳出土以来,受到书家一致好评。清万经评此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孙承泽评:[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方朔评:[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 作 者 武道湘 编著

出 版 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笔画

第三章 部首

第四章 结构

第五章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第六章 作品

附1:集字作品范例

附2:隶书古碑欣赏

汉隶《曹全碑》(局部) 内容简介

《曹全碑隶书教程》是由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书法名家,精心编写的通俗、实用、由浅入深的入门级书法技法书。它适合各中小学及书法学校的教学使用,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入门的向导。

本书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鼓励创作。全书隶书范字部分以曹全碑原碑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及特殊的技术处理后,翻制成墨迹,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且掌握字形结构以及笔画定位。本书内容丰富、系统而全面,是作者长期教学的经验总结。通过本书的学习和使用,我们相信,书法爱好者将会在由入门步入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武道湘,1945年出生于湖南常德,2005年病逝于湖南长沙。生前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沙市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武道湘自幼爱好书画诗文,主张学书不拘一格,转益多师,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尤以行楷造诣深厚。早年从王羲之、赵孟頫行楷入门,用笔圆润秀丽,并从此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法功底。后上索求源,转学颜真卿、米芾及魏碑、篆隶。行、楷兼用颜、米,并参以魏碑笔意,转而形成笔力苍劲、雄浑,大起大落而不失秀美之风格。隶书将《张迁》、《石门》相结合,并融会《爨宝子》及行书笔意,似隶似魏,笔画或连或断,流畅而劲健强雄。善于章法布局,作品富于变化。多次参加全省及国内外大展,其作品或为海内外收藏,或镌刻上石,展现于碑林诗墙。

近二十年来.武道湘致力于书法教育事业,在培养下一代书法人才和继承与繁荣传统书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曾四次主编湖南省中小学书法教材,此教材被定为湖南省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本。他的学生在全国及国际书法大赛中频频获奖.作品或参与文化部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且学生中已有多人加入省市级书法家协会。与此同时他还深入进行书法理论的探讨,在总结书法实践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出版了《楷书入门》(欧、颜、柳、赵体)、《书法创作入门》、《楷书作品创作指导》及《魏碑入门》、《颜真卿勤礼碑集字词语、对联、诗词》、《柳公权玄秘塔碑集字词语、对联、诗词》等书籍。其中《楷书入门》(柳体)一书深得国内外广大读者好评,此书已成为中国书法类的畅销书。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碑帖传拓方法主要有擦墨拓、扑墨拓两大类,还有蜡墨拓、镶拓、响拓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历代名家书法碑帖,希望对你有用!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欣赏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1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2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3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4

 碑帖基本含义

 碑帖,"碑"和"帖",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先按字的点画墨道两侧,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即书丹上石,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古代碑石上的字为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字迹可供后人取法。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称为"拓本",通常也称为"碑"。

 "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传播、学习需要,宋代以后出现将汇集的名家真迹,经钩勒上石或上枣木板,经镌刻捶拓,这样的汇帖刻本,也称"帖",如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宝晋斋法帖"。"碑帖"已合为一辞,用来泛指供学习书法取法的范本。----《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碑帖"常放在一起合称,其实"碑"主要指汉、魏、唐碑,按照类型来分,则有墓碑、庙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则是指书人的书札或诗稿等。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依靠拓本流传,随着印刷术的提高,碑帖拓本专属收藏,流通渐少,因而所谓的碑帖收藏,实际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

 我们的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为此,这些"碑帖"就有真实性、时间性、工艺性和艺术性。由于文化商品能在市场流通,也就有经济的价值,所以鉴赏就成为重要手段。

 认识古代留下的各种拓本,重要的是对原石的鉴别,由于原碑石被毁,因此,仅存的原拓本或孤本,就会价值连城。据史料记载,明代黄庭坚曾有记孔庙碑的"贞观刻",以千两黄金所购得。这说明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价值。然而到以后翻刻的"成武本"、"西安本",翻刻本的质量不及原拓本。 1920年,大收藏家罗振玉公开出售由他鉴定的明拓本《西安本庙堂碑》,价值140块大洋,张叔末藏《成武本庙堂碑》值120块大洋。

 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真正学习鉴赏碑帖,成为许多收藏者的兴趣,从对碑帖的整体认识来说,鉴赏也是由表及里,有各个不同的侧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拓本的装潢,各种旧拓本特别是古拓本,有不同时期的式样,因此,"经折装"、"蝴蝶装"、"线装"等都反映出材料和裱装时代特征,再是对拓本纸张和拓本具体的墨色和效果,这则是对材料和技法的客观分析了。

 南宋以后,碑帖的制伪高手越来越从拓法上和刻石上下功夫。所以进一步鉴别出书法的风格、用笔等,这就成了鉴赏中的主要依据。再有鉴别碑帖的辅助依据,即题签、印鉴、题跋等这些文字,都能帮助我们鉴定真伪。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

  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碑帖名单

  国家级珍贵碑帖

  00515 萧敷及敬太妃墓志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博物馆

  00516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唐)李百药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五年

  (631)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17 魏元丕碑 东汉光和四年(181)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8 范式碑 三国魏青龙三年(23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9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0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21 皇甫诞碑 (唐)于志宁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十七年(643)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2 李思训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唐开元八年(720)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23 大智禅师碑 (唐)杜昱撰文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刻石 宋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0524 李秀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郭卓然摹勒并题 □慈敏 张昂等

  镌 唐天宝元年(74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0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1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元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2 瘗鹤铭 (南朝梁)华阳真逸撰文 上皇山樵书 南朝梁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73 龙藏寺碑 (隋)张公礼撰文 隋开皇六年(586)刻石 元拓本 沈

  树镛跋 上海图书馆

  00574 昭仁寺碑 (唐)朱子奢撰文 唐贞观四年(630)刻石 宋拓本 北

  京大学图书馆

  00575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6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7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578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

  00579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南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

  物馆

  00580 郎官石柱记 (唐)陈九言撰文 张旭书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

  刻石 宋拓本 王世贞跋 上海博物馆

  00581 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撰文并书 李旦篆额 唐天宝十一年

  (75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82 滑台新驿记 (唐)李勉撰文 李阳冰篆书 唐大历九年(77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583 神策军碑 (唐)崔铉撰文 柳公权正书 唐会昌三年(843)刻石 宋

  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584 许真人井铭 (五代)徐铉撰文并书 十国南唐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585 水头镬铭 (宋)黄庭坚撰文并书 邢肃刊 北宋元佑二年(1087)

  刻石 宋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0696 (开皇本)兰亭序 (晋)王羲之撰文并行书 隋开皇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697 争座位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行书 唐广德二年(764)刻石 宋

  拓本 何绍基跋 上海图书馆

  00698 十七帖 (晋)王羲之草书 唐大历元年(766)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699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00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博物馆

  00701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王

  淮等跋 上海博物馆

  存四卷(四、六至八)

  00702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03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704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5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6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三卷(二、四、五)

  00707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五卷(二、四、六、八、十)

  00708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王

  世贞跋 南京大学图书馆

  存一卷(六)

  00709 汝帖十二卷 (宋)王寀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0 兰亭续帖上下册 北宋政和初年刻石 宋拓本 上海博物馆

  00711 慈恩寺雁塔唐贤题名帖 北宋宣和二年(1120)刻石 宋拓本 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2 鼎帖 (宋)张斛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图书馆

  00713 绍兴米帖 (宋)米芾书 赵构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南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14 历代钟鼎款识法帖 (宋)薛尚功辑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5 西楼苏帖 (宋)苏轼书 汪应辰辑刻 南宋乾道四年(1168)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716 松桂堂法帖 (南宋)米巨容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17 甲秀堂帖 (宋)庐山陈氏辑 李氏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8 忠义堂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书 南宋嘉定八年(1215)刻石 宋

  拓本 浙江省博物馆

  00719 群玉堂帖 (宋)向若水摹 韩侂胄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20 英光堂帖 (宋)米芾书 岳珂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21 郁孤台法帖 (宋)聂子述辑 南宋绍定元年(1228)刻石 宋拓

  本 上海图书馆

  00722 凤墅帖 (宋)曾宏父辑 张节摹勒 欧阳信明 欧阳庚等刻 南宋

  淳佑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十二卷

  00723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4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5 宝晋斋法帖十卷 (宋)曹之格辑 南宋咸淳五年(1269)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640 崔敬邕墓志 北魏熙平二年(517)刻石 清出土初拓本 蒋祖诒跋

  上海图书馆

  01641 曹辅墓志 (宋)杨时撰文 陈渊书 囗经篆盖 翁文模镌 南宋建

  炎二年(1128)刻石 明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642 孔宙碑 东汉延熹七年(164)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154

  01643 张迁碑 东汉中平三年(186)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644 赵清献公碑 (宋)苏轼撰文并书 北宋元佑四年(1089)刻石 明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707 集古印谱二卷 (明)顾从德辑 明隆庆钤印本 开封市图书馆

  01708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泰州市图书馆

  01709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0 杨氏集古印章四卷 (明)杨元祥辑 明万历十五年(1587)钤印

  本 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

  01711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

  钤印本 安徽省图书馆

  01712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刻朱墨套印本 湖南

  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3 罗氏古今印薮不分卷 (明)罗龙文辑 明钤印本 安徽省博物馆

  01714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5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6 泰山刻石 传(秦)李斯篆书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刻石 明

  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717 乙瑛碑 东汉永兴元年(153)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8 伊阙佛龛碑 (唐)岑文本撰文 褚遂良正书 唐贞观十五年(641)

  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719 天一池碑 (元)揭傒斯撰文并书 元至正七年(1347)刻石 明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1837 乐善堂法帖 (元)赵孟頫书并绘 顾信摹勒 吴世昌 茅绍之镌

  元延佑五年(1318)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838 真赏斋帖 (明)华夏辑 章文镌 明嘉靖元年(1522)刻石 明拓

  火前本 故宫博物院

  01841 甘氏印集四卷 (明)甘暘篆刻 明万历刻钤印本 南京图书馆

  01842 方元长印谱五卷 (明)方逢吉篆刻 朱统■辑 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钤印本 湖北省图书馆

  01843 郑弘佑印谱一卷 (明)郑基相篆刻 明崇祯六年(1633)刻钤印

  本 安徽省图书馆

根据《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之规定: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整张拓片和罕见的拓本;初拓精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传极少的清代或近代拓本;明清时期精拓套帖;清代及清代以前有历代名家重要题跋的拓本属于文物。

2

你的升仙太子碑属于唐代不可移动文物之拓片,如果真品,当属文物。

3

根据《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关于碑帖拓片之规定,碑碣、墓志、造像题记、摩崖等拓片及套帖,一九四九年以前的禁止出境。

4

你的拓片如果真品,请收藏好,很有价值。

一等奖 (1997~1998年 10种)

郭店楚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

尔雅诂林 湖北教育出版社

校雠广义 齐鲁书社

敦煌变文校注 中华书局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 (集部)北京图书馆

尚书文字合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全宋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

海国图志 岳麓书社

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 江苏古籍出版社

· 一等奖 (1992~1996年,15种)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 敦煌历史考索 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愈全集校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三礼通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耕织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古本小说集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

战国楚竹简汇编 齐鲁书社

吐鲁番出土文书 文物出版社

常熟翁氏世藏善本古籍丛书 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字诂林 中华书局

清国史 中华书局

全唐诗补编 中华书局

《类林》研究 宁夏人民出版社

唐人轶事汇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书集成续编 上海书店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等奖 (1997~1998年 21种)

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张之洞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 文物出版社

说文解字今释 岳麓书社

嘉定钱大昕全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黄山书社

尹湾汉墓简牍 中华书局

甲骨文农业资料选编与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

简帛药名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唐宋八大家文钞标注集评 三秦出版社

抱朴子外篇校笺 中华书局

全元曲 河北教育出版社

齐民要术校译 中国农业出版社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 商务印书馆

韦应物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亭林诗笺释 中华书局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 辽海出版社

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目 上海书店

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医心方(校注研究本) 华夏出版社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齐鲁书社

· 二等奖 (1992~1996年 17种)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禹贡锥指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汇评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屈大均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离骚校诂 中州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三编 岳麓书社

帛书老子校注 中华书局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晚明曲家年谱 浙江古籍出版社

校订五音集韵 中华书局

鸳鸯七志斋藏石 三秦出版社

袁枚全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法藏敦煌书苑精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巴蜀书社

出三藏记集 中华书局

兰亭序原是王羲之的代表墨宝,但是真迹未存下来,后来唐代临摹高手凤城苏奉李世民的皇命通过双勾法临摹出近百份临摹本,李世民送与大臣观摩习书;流传到清朝,民国,很多人以此临摹本上石刻碑;流传下来较有名的就是冯承素的神龙本;还有定武本,余下褚遂良,赵孟頫的也可以的。只是凡是做的拓片,就像碑林博物馆的赵孟頫,褚遂良的兰亭序本刻石都是民国的,所以价值就是两百左右,不值啥钱,因为真迹没有,存下来本来就是临摹本,而临摹本都是国宝,所以拓片和碑石作为后刻石碑,也就是欣赏观阅,价值不高,就相当于买本书的价格。所以也就是不用鉴定了,肯定不是明代的拓本

看应该是赵孟頫的版本

下面是其他查询的资料,可以补充参考

《兰亭序》被书法界奉为“中华第一书”,有多个版本在世间流传,最受推崇的是藏于北京博物院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

“开皇本”。“开皇”为隋文帝年号,一种刻本为“开皇十三年”,另一种为“开皇十八年”。此刻本字迹臃肿,因未见于宋人著录,后人疑是伪造。

2“神龙本”。因帖前后印有“神龙”(唐中宗李显年号)各半印得名。后人以此帖翻刻较多,故成一大体系。后经元代郭天锡以至清代翁方纲鉴定为唐冯承素摹本,现藏于博物院。此帖于乾隆年间被刻于“兰亭八柱”,列为第三柱。此帖为初唐墨迹,历来很受推崇,尤其近年来经比较鉴定,多认为它是最接近真迹的,因此,身价尤高,学此本者众多。

3“虞世南临本”。传为初唐虞世南所临墨迹。元文宗时张金界奴将其上贡,后被钤以“天历之宝”印,故又名“天历本”。帖后还有宋高宗“绍兴”年号印,于乾隆年间被刻于“兰亭八柱”列为第一柱。人常慕其“第一柱”之名而学之。

4“褚遂良临本”。传为初唐褚遂良所临墨迹(列为“兰亭八柱”第二柱),至明代被陈敬宗鉴定为“褚临本”。因有的字笔法形态似宋代米元章,故又称“米临本”。

5“定武本”。为石刻本。传为初唐欧阳询临本,据载从五代石晋开始流传(当时不作“定武”之称),契丹耶律德光从中原得此,携于真定。耶律死后,此石被弃山中,宋太宗赵光义年间被一位“李学究”所得。李死后,其子为还债取出,被定武太守宋景文收入公库,因此得名。宋代熙宁年间,定武太守薛师正之子薛绍彭(书法家)将原石损去“湍、流、带、右、天”五字以区别于翻刻本。宋代大观年间,原石被收入宣和殿。“定武本”于宋代最流行,翻刻最多。

6“玉枕本”。传为欧阳询临蝇头小行楷,刻于禁中,可能是“定武本”的前身,又名“袖珍本”。又有贾秋壑以“定武本”缩写成者。

7“颖上本”。《思古斋黄庭兰亭》中见,传为“褚本”中最佳者,出于安徽颖上井中,又名“颖井本”。原缺数字,后有翻补,甚差。

8“黄绢本”。亦称“洛阳宫本”,帖中“领”上加了“山”,世称“领字从山本”,传为“褚本”(明王世贞藏)。也有说“黄绢本”与“领字从山本”不同,但同出于一个祖本或宋人“游似本”。

9“陈鉴本”。明代陈缉熙所收,并在前加一伪本。传为“褚本”,陈缉熙好勾摹,多以此刻石。曾失十五年后复得,故多刻之,共与好事者。

10“定武”体系中其它本。如“国学本”、“何氏东阳本”等都属“定武”体系。“国学本”于明初由徐达从“天师庵”送至国子监,又称“天师庵本”,比东阳何士英藏本为优。另有“荣芑本”,五字未损,仅逊“落水本”。

11《兰亭八柱帖》。杂帖。清代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以《兰亭序》临摹本墨迹三种上石,共分八柱;第一柱为“虞临本”(张金界奴本),第二柱为《褚临本》,第三柱为《冯摹本》即《神龙本》。另外三柱为柳公权《兰亭诗》三种。还有明代董其昌临柳书《兰亭诗》和乾隆临董其昌本《兰亭诗》共八卷刻于八柱之上,摹勒极为精美,传本不多。“八柱”现在北京中山公园,已损。

12其他。此外据传还有“洛阳本”、“赐潘贵妃本”、“薛稷本”、“游似本”、“上党本”、“米氏本”、“薛绍彭本”“赵孟頫临摹本”等等。历代相传的不同本子不下百余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94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随机推荐

  • 精华液和水乳的正确使用顺序?

    先使用精华液,后使用水乳。护肤品的正确使用顺序是水、精华液、乳、霜。1、先使用爽肤水,爽肤水是一种透明液态的护肤品,涂抹在脸部,起到二次清洁肌肤的作用。2、然后使用精华液,精华液是护肤品中的极品,它功效非常强大,使用效果很显著。精华液大多在

    2024-04-15
    51200
  • 请教一下相宜本草、za、卡尼尔、妮维雅、玉兰油、欧莱雅、百草集的明星产品

    1欧莱雅是做头发产品起家的 染发和头发护理产品是它真正的明星产品 毫无疑问的全球第一镇牌之宝 清润全日保湿水精华 ----- 2 我觉得是玉兰油7重修护那个霜。电视天天打广告的那个3相宜本草洗面的:有控油祛痘洗面膏,这个油性的用很不错,控油

    2024-04-15
    47500
  • 娇韵诗清爽控油脂精华露好用吗?

    对于脸部肌肤油脂分泌旺盛的妹纸们来说,肌肤也更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油脂会影响人的外貌形象,导致脸上长痘痘,肌肤暗沉,毛孔粗大等问题,所以油皮的妹纸可以使用这款娇韵诗清爽控油脂精华露产品哦!娇韵诗清爽控油脂精华露好用吗?1、产品介绍娇韵诗

    2024-04-15
    44800
  • 舒肤佳的沐浴露是纯白的为好还是香衣草的为好薰衣草的味

    薰衣草的好。薰衣草味道的沐浴露味道淡雅,不刺鼻,清洁能力还不错,泡沫也多,冲洗的也干净。舒肤佳沐浴露是一款由舒肤佳推出的沐浴液,它的商品产地是天津,香型是清香型,功效是滋润,保湿,持久留香,舒缓,清洁,控油,除菌,清爽,适合肤质是中性。根据

    2024-04-15
    342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有何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是护肤品中常见的两种产品,它们虽然名字相似,但在使用方法、质地和功效上有一些区别。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为大家解答。精华露和精华液在质地上有所不同。精华露通常具有较为清爽的质地,质地轻盈,很容易吸收。而精华液则相对较为滋润,质地

    2024-04-15
    36000
  • 爽肤水,精华液,润肤露,隔离霜,防晒霜怎么排序啊?

    护肤步骤1 洗脸 要是化妆的话那么第一部就应该是卸妆。。洗面奶或者洁肤皂绝对替代不了卸妆液,因为彩妆的残留是洗面奶卸不掉的。。彩妆的天敌就是卸妆液。爱美的MM们这个钱绝对不能省。。要不然就等着30岁以后色斑的突显吧!2爽肤水或者柔肤水 爽肤

    2024-04-15
    36000
  • 神仙水和清莹露区别

    SK-II的神仙水从一推出就深受全球护肤爱好者的青睐,因此很多的美妆博主都极力的推荐SK-II的神仙水。因此在国内大众消费者的印象中,都觉得SK-II的神仙水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产品。SK-II的神仙水是一款精华液,与SKII清莹露相比较来说,

    2024-04-15
    27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