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译文登上昆仑山吸取玉的精华,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
感悟人品高洁,才能永存于世,令万世敬仰。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译文再没有比生别离更让人悲痛的,再没有比新相知更让人欢欣的。
感悟别离与相知,人世间最大的痛与最贵的情!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译文春去秋来,草木零落,美人也会担忧日益衰老。
感悟时不我待,青春一去不复返。
4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
译文鸟儿在冬去春来时一定要返回故乡,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
感悟人无论走多远,爬多高,都不能忘本。
5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译文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意来顺从流俗,即使会因此而终生穷苦。
感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译文整个世间都浑浊不堪,只有我清白无瑕;所有的人都酩酊大醉,只有我清醒无比。
感悟一个人想要保持个性,特立独行,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7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译文沅水有芷,澧水有兰,而我对你的思念却是不敢说出来。
感悟情到深处,不敢妄言!
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译文前方的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入地去追寻我的梦想。
感悟实现理想的唯一方法就是执着追求,永不言弃。
9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译文沧浪江的水,多么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缨。沧浪江的水,多么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感悟世事多艰,人不仅要刚直进取,也要有豁达通变。
10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招隐士》
译文芳草萋萋,远行之人还未归。
感悟思念原来可以如此浪漫和唯美!
1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译文日月匆匆而不久留,春去秋来依次更替。
感悟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令人不甚伤感。
12孰无施而又报兮,孰无实而有获。《九章·抽思》
译文没有施予哪有回报?没有播种哪有收获?
感悟有舍有得,天经地义!
13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译文世事无常,艰巨难行,我如何能在这里留守不动?
感悟世间总有很多无奈,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
1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译文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去九回也不会懊悔。
感悟世间所有的成功,其奥秘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执着”。
15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橘颂》
译文天地永恒没有穷尽,人生总是辛劳艰难,逝去的一切我再也追不上,将来的一切我还不曾知道。
感悟天地之大,人类真地太渺小!
16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卜居》
译文尺有它的短处,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它不明的地方;占卜有它不到的地方,神灵有它不通晓的地方;
感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为人处事,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扬长避短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1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译文只要我的心正直纯洁,就算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呢?
感悟问心无愧,才能过地安稳!
18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招隐士》
译文有才华的隐士,快回来吧,山中是不能久留的。
感悟古往今来,真正有才华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
19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感悟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跨越一切障碍的!
20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九章·抽思》
译文自身的美德无法向他人索取,远播的美名不可能是虚假造作。
感悟唯美德与美名,来不得半点儿虚假!
这出自于品质生活家 国馆的文章“诗经、楚辞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文如下:
不被岁月侵蚀的美,是你饱读诗书后,悠远流长的气质。
大家都热爱《诗经》,但国馆君敢肯定,
作为中国史上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中总有一句,也能深深打动你。
一部《楚辞》
有说透人间悲欢离合的凄美: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有遗世独立的高洁: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有至死不渝的忠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有渴望天人合一的气魄: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如果说《诗经》是一盏清茶,《楚辞》就是醇厚的酒浆,荡气回肠、激烈酣畅。
她一樽敬九天之神祇,一樽敬苍茫大地,再一樽敬万物生灵。人与人最隐微的情愫,乃至宇宙间最磅礴的感叹,你都将一口痛饮而尽。
初中课本上,我们曾读过半篇《离骚》,但很遗憾没能读完全篇,更别说屈原的《九歌》《九章》等其他遗世巨作。
但《楚辞》并不因此而寂寞,而是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历代人们的文化内涵。
春兰秋菊、美人迟暮、尺短寸长、瓦釜雷鸣……《楚辞》的精华章句,都浓缩为我们至今还在用的成语。
还有很多历史名人,从《楚辞》中得到美名:
南环瑾,其名出自《楚辞·九章·怀沙》
朱自清,其名出自《楚辞·卜居》
可惜的是,《楚辞》这样影响深远又浪漫绮丽的经典,竟因太多香草美人的隐喻,太多“兮”字的回环往复,被很多现代人拒之千里。
若你觉得《楚辞》难读,是因为拘泥于阅读文字。而要感悟一首诗歌的全部魅力,更需要品赏其画面之绚烂,聆听其音律之婉转。……
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
长久以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我们。到底屈原和《楚辞》谁先谁后。
屈原作为伟大的作家,都是本地继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然后成就自己成为一代伟大的作家。可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带有楚调的《楚辞》在前,在《九歌》、《离骚》的影响之下,屈原才成就了自己一代伟大的作家。
楚辞的渊源。
在屈原之前,南方的土地已经有了悠远的诗歌创作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诗经》的作品之中,特别是《诗经》中的<周南>、<韶南>。《诗经周南篇》、《诗经召南篇》。《诗经周南》中有一篇诗歌《汉广》。
这首诗歌的经典在于,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她也是一首爱情的诗歌,《楚辞》中诗歌双句都带有一个词叫"思"。这个"思"不是一个实词,而是一个虚词。这个词的结构与屈原《楚辞九章》中的句子非常相似。这里的江水汉水一带,正好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地的地域。特别是诗中第二章、第三章中出现的鲜明的楚地的物象。"言刈其楚"中"楚"字,指楚地小型乔木;"蒌"字,也是楚地之物。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大量的生物长在长江的中下游一带,直到今天我们还见过。
在屈原之前,楚国的春秋时代已经有了诗歌。无论是内容、艺术形式以及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2《徐人歌》中,延陵季子兮不忘旧,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春秋战国时代,无论是各个诸侯之间的关系和文化交往来看,还是从记载的史料来看,楚人和徐人关系非常密切。
《孟子》一书中曾经记载,《孺子歌》又名《沧浪歌》,与孔夫子有关系。孔夫子在周游列国期间,遇到很多挫折,准备到南方的大国楚国去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是,当他来到楚国边境的时候,听到这样一首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首歌的主旨,实际上是奉劝孔夫子不要再急急惶惶的奔波了,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劝服子和光同尘,不要到南方的楚国国去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夫子也是生活在春秋晚期,他同样听到了另外一首诗歌。夫子周游列国时,碰到了楚国的狂人,这个狂人叫接舆,他一边唱着一边经过孔夫子的车子。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日从政者殆而。也是奉劝孔夫子,不要到处奔波。这首诗歌从"凤兮凤兮"的意象开篇,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色。凤凰,在某种意义上是楚地独特的文化形象。
还有一首诗歌,刘向记载的《玉人歌》。《玉人歌》中,记载的是有一个王子叫子熙乘着船在外面去游历,不经意间,他听到了划船的越人对她唱了一首歌。当时的越人是用古老的越语所唱的王子子熙是听不懂的,他非常好奇想了解越人究竟唱的是什么。好在当时子熙的随从能够听懂越人歌,我们今天还能不能?马上把它翻译成我们今天还能读得懂的楚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唱歌的人应该是一个越国的女子,给楚国的王子,看到了楚国的王子子熙风流儒雅,心中流露出了对她的爱慕之情。但是她的内心也产生了紧张的心理。因为它只是一个划船的女子,她的身份比较低微。这首歌中翻译出来的名句,我们可以与屈原的代表作《九歌湘夫人》的句子作比较。《湘夫人》中写道,……湘夫人与湘君在洞庭湖上约会。未见到湘夫人的时候,湘君内心的怅惘之情,所以写到…思公子兮,未敢言。同时他表明了自己当年爱慕的湘夫人未敢向她表白。两句都是同时用外在的物象作为上句,从结构上看,也是非常相似的。像《越人歌》这样的作品,对《九歌》有相当大的影响,而《越人歌》今天读得懂的。《越人歌》虽然是篇能读的懂的作品,但要读懂《楚辞》不仅要了解传统的楚国的始作译文,但是也恰恰能说明楚地的诗歌在春秋的晚期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其中的句式的营造、诗歌的艺术等对后人《楚辞》诗歌的创作有直接的的影响。正是因为屈原吸取并继承了这样优秀的传统,才使自己成长为战国中晚期楚国的一代伟大的文学家。
同时,还需要要了解楚地独特的文化传统。楚国是诗人在那个时候生活的时代,南方的一个特别大的国。《战国策楚策》中,纵横家苏秦谈到楚国的时候,他说,楚有地方五千里……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楚国在战国时期是一个地方有五千里的大国。楚人还有一个古老的迷信,祝融氏有八支。
在《诗经》中,曾经了解有一些诸侯国的名与这些姓氏相关。例如:妘,桧国的国姓。祝融氏有可能是原来中原地区的主人。如果祝融氏原来是生活在中原地区,那么他什么时候来到了江汉地区呢?在上古文献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线索。《左传》中曾经记载过,楚国的右尹子革。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山涉水,以事天子。他说他的先王叫熊毅。他是生活在西周时期楚人的一个祖先。这个时候大约是周成王在位的时候,在京山避难。子革他说这个话实际上是对天子中原国的这个大王有不满之情。班固《汉书》中也有证据,说楚地的范围,他当时被分分封到楚地,就是现今的湖北。从这两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楚人来到南方的线索,是公元前11世纪。当时,楚国条件是比较差的。时间过得非常快,从西周200年到了春秋时代,经过了几百年的经营,楚国的疆域越来越得到扩展,一跃而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尤其到了战国时候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争霸,楚国的实力非常强大。从源头来说,可以追溯到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商代末年,这个时间点值得关注。这个时间点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情。不仅是王朝的更替,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中原地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礼记表记》中,曾经这样记载,"尊神"这个词,上神等崇拜。有早期尊神文化向西周文化过渡,"尊神"文化就是对古神的崇拜。
信巫鬼,重*祀。对楚辞的影响非常直接。
例如《九歌》是具有鲜明楚地特色的一种诗歌。它说,楚国南郢,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