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精髓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讲经49年讲了无数的经典,但都是围绕“四圣谛”、“十二因缘”而说的,而这些的目的就是证果、大彻大悟。其实只要证得阿罗汉果就已经解脱了,至少了却分段生死,不用再轮回了。
具体说哪部经最能凸显出佛教的本质和精髓没办法回答,所有的经典都是枝叉,主干是四圣谛、十二因缘,但要想直接从主干入手困难可想而知,所以推荐选择一部经典深入再深入,直达主干您就成就了,建议您看看金刚经、心经、楞伽经,这些经是直指心性的;如果想修持建议您看看楞严经、禅秘要法经,如果不懂可以看看圣严法师、弘一法师、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南怀瑾老先生、莲池大师等的言论、著作。不要期望捷径,所有的弯路都是必须要走的,这辈子没走弯路是因为前世已经都走过了。成佛之路是漫长又艰辛的,当然这是对于凡夫而言。
以上言论均是个人观点。
应该是的。
如果是国内备案过的产品,其中的原料按照由高到低排序。低含量的成分,在1%以下的可以乱序排列。
理论上一定要按比例,一般以包装为准,APP很多都是错的,人工录入,不负责的客服搞错了很多。
你就关注包装可以了,其他都忽略吧,美丽修行都是外行人才会参考。
制戒yama 内制niyama 体式asana 呼吸控制pranayama 制感pratyahara 专注dharana 冥想dhyana 三摩地samadhi
瑜伽八支可以分成三部分:制戒跟内制这两只支属于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规范与修为。体式,呼吸法和制感这三支可协助个人转发化,以致了解自身。专注,冥想和三摩地这三支不是修炼的方法,而是瑜伽修炼的结果,能让人体验饭照见灵魂。
内置制告诉我们该做哪些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事,制戒告诉我们避免哪些有害于个人和社会德事。体式练习身体的各种不同姿势,呼吸控制是有关呼吸的学问,制感是守住五官不到处攀缘,让五官往内收摄专注存在的核心,寂静于内。专注是一种全然的专注,禅定就是静心冥想,三摩地是瑜伽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与宇宙灵性结合的极乐境地。
一棵树在成长时得到悉心的照顾,时候到了,树就自然会开花结果。瑜伽修行也是如此,只要持之以恒,迟早会绽放出自由,幸福的灵性芬芳。树的精华在于果实,我们修行的精华就在于自由,宁静,平和于幸福。
瑜伽之树:树根是制戒,戒有5种:不伤害,真实,不偷盗,节制,不贪婪。制戒是守住身体的五种行动器官:手,脚,口,生殖器官,排泄器官。树干是内置制,与之相应的原则,也就是纯净,知足,热情,自我研习,虔诚。这五种内修的原则控制我们的知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树枝是体式,这些枝枝娅娅或长或短,或横或竖,或侧生或交错,这些不同的动作使身体的生理功能和瑜伽修行的心理模式产生和谐。树叶是呼吸法,呼吸法能促进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和谐。树皮是制感,它是感官由皮肤往存在核心的内外之旅。树夜液就是专注(心灵集中)把注意集中于存在的核心。树液从树顶叶连接到树根。花为冥想,在禅定时,就体验到这种从外围到核心的统一感这时觉察者和被觉察者和合而为一。当一棵树健康,能量充沛是时,自然会开花,因为禅定即为瑜伽之树的花。果实为三摩地。树的精华在果实,瑜伽修行的精华在三摩地之自由,宁静,平和,幸福,这时身,心,灵统一。并融入宇宙灵性。
《金刚经》是佛家一部重要典籍,蕴含着最高深也最平实的修行法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一部书,叫《金刚经说什么》,专解这部经典。南师认为《金刚经》的精华就是三个字:善护念。
什么叫“善护念”?所谓“念”,按照佛家的定义,人的一呼一吸之间,就叫“一念”。人的一念之间,就有八万四千烦恼,可见人生烦恼何其多!但真正的烦恼,只产生于我们的念头,产生于我们对所发生之事的看法。因为我们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永不停息,所以随之而来的烦恼也是持续不断。
有的时候,我们能明确知道,自己的烦恼是怎么来的,是什么事引起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烦恼来自哪里,只是觉得莫名的心烦意乱,这也叫“无明烦恼”。
“善护念”的意思,就是你要照顾好自己的思想,安抚好自己的念头,要对自己的念头和思想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种方法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得来的,你练习得越多,也就越擅长这个。换句话说,你就成了一个“善护念”的人。
一旦你成为一个“善护念”的人,会有很多明显的益处。最明显的,就是你不太容易被自己的念头所困扰了。你知道自己的念头不是实相,你知道很多烦恼都是被你自己的头脑制造出来的。对于念头的来来去去,你会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成为一个观察者,而你观察得越多,你的内在就越有力量,这其实正是一切修行的根本。《金刚经》佛说“善护念诸菩萨”,你和菩萨修的是同一法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虽然“善护念”未必会使你成为一个烦恼绝缘体,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那些假想出来的烦恼已经越来越少了。剩下你要处理的,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你身上的那些麻烦事儿。当然,修行的功夫到了之后,就连处理这些麻烦事的时候,你也可以不生烦恼心了。你会成为一个非常平和、通透、超脱的人。
好了,既然“善护念”这么重要,益处这么多,那么我们怎么开始进行这个练习呢?
《金刚经》给出了答案。对真正修行佛法的人来说,他们的“善护念”有一个终极目标,即达到如来的境界,“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 ” 但是对于还做不到远离红尘的芸芸众生来说,没必要想那么远,我们只要知道怎么开始就可以了。
这里请记住一句经文 “ 一念初起,无有初相,是真护念。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的解释,就是当一个念头刚起来的时候,你心里要知道,我有一个念头起来了,但你的心不要跟着这个念头走。如果把我们头脑里的思维比喻成大海,那么这个念头就像是海里闪现的一朵小小水花,扑哧一声,就消失了。你的思维不要追着这个念头走,让它过去,下一个念头很快就会过来,你只要能清楚地分辨,它们只是一些虚幻的念头罢了,不要做出这个念头对或者错、应不应该的判断,只需要让它们过去的同时,刻意让自己在两个念头之间保持内心平静。
练习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会发现在两个念头之间,这种平静的时间越来越长。你整个人都变得更平和了,虽然偶尔也有一些烦心的念头,但是你已经成为了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你也就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金刚经》的精髓“善护念”,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它达到内心的平静,减少无谓的烦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心平气和烦恼少,你准备好了吗?欢迎评论、转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