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作者: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作者:杜甫 文章来源:wwwlingshidaocom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愁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疲病虎纵横。
望岳
作者: 杜甫
西岳嶙曾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登楼
作者: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题张氏隐居
作者: 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玉台观
作者: 杜甫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梅雨
作者: 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新秋
作者: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杜甫《登高》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廻。/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春望》原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 曲江 其一》原诗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杜甫《 曲江 其二》原诗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月夜》原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春夜喜雨》原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野望》原诗
清秋望不及,迢递起层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杜甫《旅夜书怀》原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月夜忆舍弟》原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古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江月》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满江红》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蝶恋花》
雨後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永遇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淮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辛弃疾《清平乐》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清平乐》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辛弃疾《生查子》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卜算子》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辛弃疾《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菩萨蛮》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辛弃疾《鹧鸪天》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杜甫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那就不叫七律了
看来有必要说说
近体诗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五律和七律,五律八句40字,2,4,6,8句最后一字压韵;七律,八句56字,同样2,4,6,8句末压韵。
绝句就是律诗的一半,只有四句,平仄压韵和律诗一样,也分五绝和七绝。注意,今体诗只能用平声韵,决不可以用仄声韵,也不可以换韵。
简单来说就是
七律-8句,每句7字
五律-8句,每句5字
七绝-4句,每句7字
五绝-4句,每句5字
杜甫的七律诗一首如下
杜甫——《登高》
内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参考资料:
杜甫最最著名的50首诗如下: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谴怀》《昔游》
《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
《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
《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
《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
《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饮中八仙歌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赏析大唐时期可谓是人才辈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在诗中杜甫歌咏了大唐时代最杰出的八位精英。可以说天下英才聚集于此,豪气冲天,是杜甫诗词中的另类之作。
望岳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兵车行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
题解
唐萧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往长安,次年春天才得脱身。在被迫留居长安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反映沦陷区生活的诗篇,或感时忧国,或思家念亲,《春望》就是作于此时的一篇代表作。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题解
见《杜工部集》。为《三吏》之一,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变衰,国不成国,民无宁日。是年,作者经新安、石壕等地流离迁徙,目睹官吏征丁后有感而作。此时,作者已为中年,诗中早已没有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了!所谓《三吏》,即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题解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原文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忽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白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内容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内容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长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助,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南逢李龟年
题解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名乐师。杜甫年青时在洛阳曾听过他的演唱。晚年飘泊江南后,杜甫竟与乐师异地重逢。这时候距“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时期”已经十多年了,诗人和李龟年都是晚年了,在这样的境地相逢,有回忆,有伤感。于是,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说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阵图
题解
纪念诗圣最敬重的武侯
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 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 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 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 城阙秋生画角哀。
赏析 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这使他聊感欣慰。然而国家残破、生民涂炭的现实,却时时在撞击他的心灵,使他无法宁静。这首诗就揭示了他内心这种微妙深刻的感情波动。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嫩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萧管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扬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赏析这首七言古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的春天。当时唐玄宗李隆基生活腐败,日益宠幸杨贵妃。杨家兄弟姐妹都因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752)继李林甫当了右丞相,杨家三姐妹也都赐封国夫人。杨家五宅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过着一种寄生腐朽的生活。而杨国忠和魏国夫人间的*乱关系,更是丑不可闻。这首诗对这一小撮人气势骄横、荒*无耻的丑态和罪行,进行了深刻的暴露与讽刺。 全诗极力铺陈,一气呵成。语言清新,寓庄于谐。句句意含讽刺,运笔力透纸背。[参考资料]:《杜甫诗选》周蒙、冯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6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漫兴(之一)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
杖藜徐步立方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
轻薄桃花逐水流。
解闷
杜甫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
颇学阴何苦用心。
杜甫诗全集 「酬韦韶州见寄」杜甫
养拙江湖外,朝廷记忆疏。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白发丝难理,新诗锦不如。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杜甫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杜甫
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几年一会面,今日复悲歌。 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气缠霜匣满,冰置玉壶多。 遭乱实漂泊,济时曾琢磨。形容吾校老,胆力尔谁过。 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鶱腾访知己,淮海莫蹉跎。
「长沙送李十一(衔)」杜甫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远愧尚方曾赐履, 竟非吾土倦登楼。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重送刘十弟判官」杜甫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 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登舟将适汉阳」杜甫
春宅弃汝去,秋帆催客归。庭蔬尚在眼,浦浪已吹衣。 生理飘荡拙,有心迟暮违。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 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鹿门自此往,永息汉阴机。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杜甫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杜甫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对雪」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楼上」杜甫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杜甫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惠爱南翁悦,馀波及老身。
「燕子来舟中作」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常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同豆卢峰知字韵」杜甫
炼金欧冶子,喷玉大宛儿。符彩高无敌,聪明达所为。 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烂漫通经术,光芒刷羽仪。 谢庭瞻不远,潘省会于斯。倡和将雏曲,田翁号鹿皮。
「赠韦七赞善」杜甫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 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杜甫
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 诗忆伤心处,春深把臂前。南瞻按百越,黄帽待君偏。 「
酬郭十五受判官」杜甫
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药裹关心诗总废, 花枝照眼句还成。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杜甫
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杜甫
道为谋书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涴颜色,澹扫蛾眉朝至尊。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一作畅当诗)」杜甫
酒渴爱江清,馀甘漱晚汀。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醉已遣沉冥。
「舟泛洞庭(一作过洞庭湖)」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李盐铁二首(一首题作李监宅,已见第九卷中)」杜甫 落叶春风起,高城烟雾开。杂花分户映,娇燕入檐回。 一见能倾产,虚怀只爱才。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长吟」杜甫 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江飞竞渡日,草见蹋春心。 「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杜甫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瞿唐怀古(以下草堂逸诗拾遗)」杜甫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送司马入京」杜甫 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 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巾。 「寄高适」杜甫 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 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尊。 「送灵州李判官」杜甫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遣忧」杜甫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早花」杜甫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巴山」杜甫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收京」杜甫 复道收京邑,兼闻杀犬戎。衣冠却扈从,车驾已还宫。 克复成如此,安危在数公。莫令回首地,恸哭起悲风。 「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杜甫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倾都看黄屋,正殿引朱衣。 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稀。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 「花底」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柳边」杜甫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杜甫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所过频问讯,到日自题诗。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杜甫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 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杜甫 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杜甫 闻说江山好,怜君吏隐兼。宠行舟远泛,怯别酒频添。 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 「客旧馆」杜甫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杜甫 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愁坐」杜甫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九日登梓州城」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 「阙题」杜甫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卷216_1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卷216_2 「送高三十五书记」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卷216_3 「赠李白」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卷216_4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卷216_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卷216_6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卷216_7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卷216_8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卷216_9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卷216_10 「贫交行」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卷216_11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律诗 杜甫 杜甫 系列: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律诗 杜甫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2,两朝开济老臣心3。 出师未捷身先死4,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锦官城:指成都。锦官谓主持织锦之官,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江水很适合濯锦,后遂称少城为锦官城。2「三顾」句: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3两朝: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朝。开济:创业济时。4「出师」句: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北伐,病死五丈原。
译文 丞相祠堂到哪里去找寻?锦官城外的翠柏早已葱郁成林。祠宇中只有空寂一片,芳草枉自带着春色绿映阶前,黄鹂也不管人事的代谢,在密叶间鸣声婉转。当年先主三顾茅庐,曾向你征询安邦定国的大计。你匡佐两朝君主,开创蜀汉的基业,扶持艰危的社稷,尽了老臣报国的耿耿忠心。可叹平定中原的大业未竟,你先已死去,使古今英雄无限感慨,泪湿衣襟。
赏析 诗人瞻仰诸葛亮的祠堂后,赞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为他事业没能最后完成而表示遗憾。诗的前四句并未直写「人」,而是写祠堂景色,又偏偏只写那无人照管也自生自长的碧草和那无人欣赏也自鸣自啭的黄鹂。这就描画出一个凄凉荒寂的景象,这与诸葛亮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诗的五、六两句写诸葛亮受刘备重用,忠心事主的精神,最后对他的事业未竟表示遗憾。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1,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客至》诗意1盘飧(sūn):菜肴。熟食曰飧。兼味:多种味道。无兼味,言菜饭简单。
译文 我的家舍南北环绕着盈盈的春水,每天只看见鸥鸟一群群飞来。我没有为了迎接客人,去打扫满是花草的小径。一向关闭的柴门,今天才特意为你敞开。街市遥远,我不能奉上丰盛的美餐。家境贫寒,招待你的只有这陈年的旧酿。假如你不嫌弃,请让我隔篱呼唤邻居的老丈,来和我们对饮,一起喝光剩余的酒浆。
赏析 这首诗首二句描写居处的自然景色,暗含交游冷淡,与世疏隔的落寞之慨。三、四句表示对客人亲切的欢迎,不带一点谦卑的意味。后四句以家贫不能款待客人为歉,并以呼取田舍的邻翁来对饮,显示与客人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
注释 1「潦倒」句:时杜甫因患肺病而停酒。潦倒:衰颓不振。
译文 秋风凄紧中蓝天高远,哀猿啼啸,一声声透著悲凉。洁净的小洲白沙闪闪,群鸟不住地回旋飞翔。一望无边的落叶萧萧而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涌来。常是在万里外漂泊为客,何况悲秋的愁绪壅塞心怀。更兼暮年多病,此刻我独自登上高台。时世艰难,可叹我繁霜满鬓,潦倒中又不能再亲近酒杯。
赏析 这是杜诗最有名的篇章之一。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急天高猿啼鸟飞、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的壮阔而萧瑟的秋景,这凄凉动荡、色彩黯淡的自然景象,也可看做是当时社会生活图画的反映。在这样的背景上,后四句又抒写了诗人对于世乱时艰、个人沦落不遇、暮年多病、百忧结心不可开解的种种感慨。「万里悲秋」两句语言极精练而内容极丰厚,向为诗评家赞誉不绝。本诗八句皆对仗,由于内容的深刻,艺术上炉火纯青的造诣,一点也不使人感到雕琢、堆砌、板滞,反而感到仿佛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深挚浑厚,既悲且壮,格律精严,音韵铿锵。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1。
注释 1梁甫吟:乐府篇名。《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译文 万方多难的时候,我独自登上高楼。高楼的附近繁花似锦,反使我这异乡客子触目惊心。锦江流水挟带的明丽春色,来自遥远的天涯地垠。玉垒山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往今来多少事变幻无定。圣朝的气运永不会改变,一如北极星亘古闪耀中天。西山寇盗空怀着觊觎,想要侵扰也终归是徒然费心。可叹后主刘禅昏庸误国,竟也有祠庙留存到今。暮色苍茫时我登临怀古,只好学隆中孔明将心爱的诗篇反复诵吟。
赏析 此诗于764年在成都作。当时的唐朝始终处于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艰危情势下。杜甫登上高楼远眺,面对大好的春光、壮丽的河山,想到兵戈遍地、国家多难,又想到古今世事如同浮云变幻难测,于是悲从中来发为吟咏,他一方面忧念时局,一方面却依然对大唐国运充满信心,感情是极其复杂矛盾的。末二句借讽刺宠信宦官昏庸失国的刘禅影射代宗,并感叹当今缺少诸葛亮式的人物,而有「亮才」的诗人自己,在昏昧的朝政下,也并不能为国效力,只能登登楼、吟吟诗、发发慨叹而已。这首诗寄意深远。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1,强移栖息一枝安2。
注释 1伶俜(pīnɡ):孤单。2强移句:典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译文 清冷秋风里幕府井畔,梧桐叶落,瑟瑟生寒。在这江城我独自留宿,看着孤单的蜡炬将近烧残。长夜里响起了号角声声,像是在自言自语诉说悲凉。高空中月色虽好,可有谁与我一同观赏。在战争的烟尘中岁月迁延,亲人们长久来音信杳然。关塞到处是萧条一片,返回故乡的道路险阻遥远。已经忍受了十年的孤独,奔波飘荡。寄身幕府如鹪鹩暂栖林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764年为严武幕府参谋时所作。杜甫本有济世志,他曾「窃比稷与契」,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因敢言而遭弃,漂泊四方,作人帐下幕僚本不是他所甘愿,一来是为了报答严武的知遇之恩,二来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暂时以此寄身。这首诗抒写了幕府的凄清秋景,诗人孤身独宿,所见所闻满目满耳悲凉,于是他思绪万端长夜难眠。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1?夷歌数处起渔樵2! 卧龙跃马终黄土3,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 1几家:一作「千家」。2夷歌:指当地民歌。3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公孙述曾称帝于蜀。
译文 日月交互更换昼夜,催逼着岁暮短促的时光。这荒远的天涯霜雪初霁,浸透了寒意的夜那样漫长。破晓时传来了军中鼓角,声音是多么悲壮。夜空澄净,银河倒映在三峡江水,星光在急流中闪烁荡漾。千家万户一听到战争的消息,四野立刻就响彻号啕的痛哭。渔夫和樵子山歌阵阵,在这里那里时时传出。卧龙、跃马称雄了多时,最终只留下一杯黄土。我何必管它眼前的人事萧条,更不必介意远方的音书寂寥!
赏析 此诗766年冬作于夔州西阁。这时诗人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已先后死去。四川一带内有军阀连年混战,外有吐蕃时常侵扰。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与《登高》一样,八句皆对,是杜甫七律的名篇,其中「五更鼓角」一联气势磅礴,悲中见壮,绘景伟丽生动;「野哭」一联写出那个动乱时代人民生活的悲剧和诗人流落天涯的特殊感受;末二句借古人贤愚同归一尽聊以 ,感慨深沉。
杜甫的千古第一七言绝句如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讲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晚年贫困的生活,同村的孩童还要来欺负杜甫,而大才子杜甫在最落魄的时候,写下大唐最美一首七绝,堪称古今第一。
《登高》诗,被誉为”千古七律第一”,被认为是”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当中,字字皆律”,就是说这个律诗已经写到最高境界。所以说,杜甫的诗不但是对以往艺术传统的集大成,也是开辟了律诗创作的一种新的规范。
诗的由来:
杜甫,先天元年出生于名门,杜甫的先祖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母亲崔氏也是出生在名望的世家大族,杜甫年幼时家境优越,又因自身聪慧,小小年纪名声就已经非常大了。
杜甫四十四岁时,因家道太难,小儿子挨饿而亡,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杜甫也只能跟着逃难。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即使安史之乱早已结束,但唐朝依然民不聊生,五十六岁的杜甫逃难到夔州。
一天,他登上白帝城城外的高台上,这地方正是诗人李白写下诗作《早发白帝城》的地方,杜甫缅怀往事,往日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不在,有的是一位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老人。
于是杜甫有感而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正是杜甫写下的诗作《登高》,杜甫的一生,从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到落魄的孤寡老人,从心有鸿鹄之志到无可奈何,他满腹才气,写下的诗篇却不能为他带来什么,他想要为国献上一份力量,却屡屡受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