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淋浴房的使用并不普遍,主要原因在于居民住宅的卫生间和盥洗间其实大都合在一起的,而淋浴房其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洗浴空间,这样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因此,也有不少朋友使用淋浴房,而且,选择的人也越来越多。朗斯淋浴房的性价比高,所以,很多消费者选择朗斯淋浴房这也是从朗斯淋浴房的产品优势开始的。那么,朗斯淋浴房怎么样?
朗斯淋浴房怎么样
1、朗斯淋浴房钢化玻璃
朗斯用的玻璃采用的是深圳南方玻璃厂消费的玻璃原片(主要供给广州本田、奥迪、宝马(A级)等汽车制造厂汽车级玻璃,杂质极少,通透性好(其他的会有汽泡、针孔、黑点、白点以及雾状感)钢化玻璃国度规范50X50mm的面积≥40粒,朗斯的实测在60-80粒之间,朗斯公司还采用了全行业首创的强灯光检测台逐一检测每一张玻璃,愈加有效控制了玻璃的质量。每批玻璃停止外观测试、抗冲击、耐热冲击测试。
2、朗斯淋浴房铜配件
铰链、拉杆、门把手等采用60%国际规范黄铜,主要是日本和意大利进口的精铸无铅铜,从而保证朗斯铜配件产品良好质量。为了保证铜材的精确含量,朗斯采用欧洲原装进口的“原资料光谱剖析仪”,每小时从铸造车间抽样检查一次,确保原资料的最佳质量。其表面不易脱皮,保证电镀层有最好的附着力和防腐蚀性。镀双层铬保证外表永远光亮如新镜,起装饰作用,外表镀层耐腐蚀的盐雾实验证明其耐腐蚀能力远远超越国度规范10级的请求。
3、朗斯淋浴房的铝材
铝的含量到达98%,厚度在13mm-25mm。高纯度、高硬度、硬而不脆。高纯度的意义铝的含量到达98%。还要参加三种金属元素分别是镁、硅、铜。掺加镁是要增加光亮度,更漂亮。掺加硅是要增加铝材的硬度,只要掺加了硅才干使铝材的硬度到达13~14度。掺加铜是要增加铝材的亮度与韧性,到达硬而不脆。
4、朗斯淋浴房滑轮
采用不锈钢轴承,双轮构造设计,该滑轮有两个带轴承的轮子,此轮子是从台湾进口,其材料是耐磨性能的POM资料。
5、朗斯淋浴房不锈钢配件
采用进口食用级304不锈钢精锻﹐24道精细加工﹐轴承及轴孔无衬套设计﹐超耐磨﹐运用50万次﹐特殊工程橡胶垫片﹐高抗压性﹐高抓持力。朗斯淋浴房胶条全部采用进口树脂,外表没有气泡、黑点。只要好的原材料才能保证做出来的PC胶条没有气泡、黑点等缺陷。
以上是对“朗斯淋浴房怎么样”的具体介绍。朗斯淋浴房的品牌优势是大家选购淋浴房的重要依附。况且朗斯淋浴房是以优质的产品、贴心的售后服务、新颖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朗斯是行业内比较不错的企业,其产品自然也错不了。另外,朗斯淋浴房的关键在于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产品质量也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所以,消费者可以放心的购买朗斯淋浴房。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一、“LSD朗斯德”耐高温发热电缆结构
1 导电丝:
导电丝为具有正电阻温度系数的金属合金丝组成,线性额定功率为18w/m,直径为65±03mm
2 绝缘层:
朗斯德最新一代发热电缆的耐高温绝缘层采用双层绝缘结构,一般来说绝缘层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发热电缆的寿命,朗斯德耐高温发热电缆绝缘层通过反复试验,在200℃高温下耐高温不变形、不萎缩。
3 接地线:
接地线由8根直径为04mm的镀锡铜芯线组成。8跟镀锡铜芯线面积为10050m㎡,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800规定的接地线不得小于1m㎡的规定。
4 金属屏蔽层:
朗斯德最新一代的耐高温发热电缆是全金属屏蔽。全金属屏蔽能把电磁场很好的控制在导丝内,使之不能向外面扩散,并且由接地线将磁场引入大地,这样就可以与大地形成等电位了,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发热电缆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5 外护套:
外护套为优质的无污染PVC料。PVC具有很好的防腐蚀、防酸碱、抗老化作用,并且100%防水
二、“LSD朗斯德”耐高温发热电缆的产品型号
LSD-ZN/1R (单导发热电缆) LSD-ZN/2R (双导发热电缆)
ZN—阻燃耐火发热导体结构
1R—单导结构 2R—双导结构A—防火耐高温绝缘层
LSD-ZN/1R
LSD-ZN/2R
三、“LSD朗斯德”耐高温发热电缆的相关技术数据
1 发热电缆的直径
根据国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GB/T20841—2007IEC
60800:1992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规定,发热电缆直径不得小于6mm,朗斯德发热电缆的直径为
65±03mm,高于国家标准规定。
2 发热电缆的线性功率─18W/m
3 隐式接头
“朗斯德”发热电缆在冷线与热线的连接上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焊接方法。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发热电缆大部分都采用冷接方法(冷线和热线用机械压接的方式处理)。在长期的运行中,发热部分与冷引线部分产生高温,最终将接头烧坏。这
种方式类似家里用的电炉一样,电炉丝是很少被烧断的,而电炉丝与电源的接头就经常出现问题。而“朗斯德”发热电缆的焊接方法是冷线和热线溶为一体,从而解
决了冷热交替而带来的膨胀和接触不良,而且能确保发热电缆的冷线和热线平滑焊接过渡,使发热电缆一气呵成,不留一点瑕疵,并且能确保发热电缆使用的可靠
性、安全性、防水性以及抗机械外力破坏性。以至能确保发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4 发热电缆的标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GB/T20841─2007/IEC
60800:1992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放结冰用加热电缆》规定发热电缆表面标志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标志间距为大于
500mm。
根据以上的规定“朗斯德”发热电缆在冷热接头处,用喷码的方式准确的把标识(SPLICE)喷在发热电缆上,从而给地暖施工和检验带来极大的方便。
我第一次知道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是通过北岛《时间的玫瑰》一书。读到他的第一首诗是《写于1966年解冻》。当我读着“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被这样一种极具力量感和超凡想象力的短诗震住了。可能我们能够想到用一只鸟来比喻一座铁桥,但很少人能想到这是一只飞越死亡的铁鸟。与其说罗默是一个天才,不如说他是用他的全部精力在感觉着这个世界,就像把世界当作一杯红酒或一种珍馐,放到嘴里慢慢品尝,然后很认真的将这种感觉化而为不朽的诗句。 我想,一个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懂得生活和热爱世界的人。
有很多的诗歌作者,暂且不叫做诗人。因为有很多诗作者的作品,不能叫做一首诗歌,更确切地说应该只能算作诗歌的涂鸦之作或是一种诗句的练笔之作,根本不能算是一首真正有品味、有意义的完整的诗歌。诗歌写作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不像我们认为的,分行,语句通顺,能够表情达意就行。如果这样做,大可以写不同的文体,散文抑或小说,千万不要用诗歌这种文体。
这一段我摘自翻译家、诗人李笠的文章。这就是一个伟大诗人的苦吟精神,一首诗要写几年,如果写小说,一个高产作家都应该能够写出好几部长篇小说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最多的不是小说家,而是诗人。但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大部分伟大的诗人一生都过漂泊或贫苦拮据的生活,唯一强大的就是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力量,当然托马斯也在其中之一,幸运的是他有诗歌和相守一生的妻子莫妮卡。
托马斯就自己的诗歌创作,这样说:
我们通过托马斯的自述,来感受一下他的诗歌:
淙淙流水喧腾古老的催眠
河淹没了汽车公墓闪烁
在那些面具后面
我抓紧桥栏杆
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
这首诗歌的意象:流水,古老的催眠、汽车公墓、面具、桥、栏杆、死亡、铁鸟。这一组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事物,竟让诗人神奇的组成了一个整体。整首诗充满了巨大的力量感,结局的突兀,让读者能够听到诗人那铿锵有力的心跳声。这首诗,北岛老师作出了很详细的解读,有空可以找来读读,在此不再赘言。
托马斯写《果戈理》年仅十八岁。李笠曾说:大多数诗人是通过时间的磨砺才逐渐成熟的,而托马斯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惊人的成熟。甚至可以说,托马斯的写作不存在进步与否的问题——他一出场就已达到了顶峰,后来的写作只不过是扩展主题乍富音域而已。
果戈里这首诗,作者试图通过从一本书的扉页开始写起,先写作者的肖像和照片中的环境,然后读作者的生平,最后写自己的感悟。过程很简单,但诗人却用充满魅力的想象和杰出的意象整合能力,用诗歌的方式述说了果戈里悲惨坎坷的一生。全诗中弥漫着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内心困境:信仰和自由、生存和死亡,沉沦和抗争。
邹安娜·班吉尔指出:“他的诗常常在探察睡与醒的边界,意识与做梦的边界。” 托马斯谈到他的创作过程时说:这首诗正是从手套这个意象开始。手套意味着个人与世界的一种劳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一种突然的紧张:它们突然生长,扩展/从内部翳暗整个房子。
北岛这样说:
李笠这样说:
特朗斯特罗默对诗歌的语言要求很严格,即便描写的是日常的小事。诗人曾经在《夜值》中说道:”刽子手和语言在同步前进,所以我们得使用新的语言“。他的语言就是个人的、独特的、没有被媒体污浊过的语言。
曾经有诗友问过关于中国的诗词歌赋与现代诗的联系问题。我觉得,引用北岛老师的话来回答,再适合不过了。
2017年3月22日
(北岛译 )
外套破旧得像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片。
坐在书信的树林里,那树林
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
心飘动像一张纸穿过冷漠的
走廊。
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
转瞬间点燃青草。
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
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
亮着灯的院子。
彼得堡和毁灭在同一纬度
(你看见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吗)
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
那披斗篷的穷汉。
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
而它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的远方。
人类摇晃的桌子。
看外边,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
我们身旁,在这片倾洒着的灰色中,
这棵树急事。它从雨中汲取生命
犹如果园里黑色的山雀,
雨歇了,树停住了脚步。
它挺拔的躯体在晴朗的夜晚闪现,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着那瞬间
当雪花在天空中绽开
《17首诗》
李笠译
序曲
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
摆脱令人窒息的旋涡
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
万物燃烧。他察觉——用云雀飞翔的
姿势——稠密树根
那无数盏灯在地底下摇晃。但地上
苍翠——以热带风姿——站着
举着手臂,聆听
无形的抽水机的节奏。他坠入夏天,坠入
夏天眩目的坑洞,坠入
在太阳火炉下抖颤的
湿绿脉管的棋盘。于是停住
这穿越瞬间的直线,翅膀张开
急流上鱼鹰的栖歇
青铜时代的小号
不安的旋律
悬挂在深渊上空
晨光中,知觉把握住世界
像手抓住一块太阳般温暖的石头
漫游者站在树下。当
穿过死亡的旋涡
可有一片巨光在他头顶上铺展?
风暴
突然,漫游者在此遇上年迈
高大的橡树——像一块石化的
长着巨角的麋鹿,面对九月大海
那墨绿的城堡
北方的风暴。正是楸树的果子
成熟的季节。在黑暗中醒着
能听见橡树上空的星宿
在厩中跺脚
夜晨
月的桅杆腐烂。帆皱折一团
海鸥醉醺醺飞过水面。渡口
沉重的四边形发黑。灌木
在黑暗中悬荡
走出房门。黎明敲打敲打着
大海的花岗石大门,太阳喷吐着火
走近世界。半窒息的夏神
在水烟中摸索
复调
在鹰旋转着的宁静的点下
光中的大海轰响着滚动,把泡沫的
鼻息喷向海岸,并咬着自己的
海草的马勒
大地被蝙蝠测量的黑暗
罩笼。鹰停下,变成一颗颗星星
大海轰响着滚动,把泡沫的鼻息
喷向海岸
致梭罗的五首诗
一
又有人离开沉重的城市
那贪婪的石环。水晶清澈的盐
是海水,围攻所有真正的
难民的脑袋
二
寂静随缓慢的旋涡从大地
中心上升,生根,长大。用
树冠茂盛的阴影遮住男人
温暖的楼梯
三
脚随意地踢一只蘑菇,乌云
在天边扩散,树弯曲的根
像铜号吹出曲子,树叶
惊恐地飞散
四
秋天疯狂的逃亡是他的轻大衣
飘动,直到平静的日子
成群地走出灰烬和霜
在泉中洗脚
五
看到间歇泉逃离枯井的人
无人相信时,像梭罗一样
深深潜入内心的绿荫
狡猾,乐观
果戈理
夹克破旧,像一群饿狼
脸,像一块大理石碎片
坐在信堆里,坐在
嘲笑和过失喧嚣的林中
哦,心脏似一页纸吹过冷漠的过道
此刻,落日像狐狸悄悄走过这片土地
瞬息点燃荒草
天空充满了蹄角,天空下
影子般的马车
穿过父亲灯火辉煌的庄园
彼得堡和毁灭位于同一纬度
(你从斜塔上看见)
这身穿大衣的可怜虫
像海蜇在冰冻的街巷漂游
这里,像往日被笑声的兽群围住
他陷入饥饿的利爪
但群兽早已走入高出树木生长的地带
人群摇晃的桌子
看,外面,黑暗正烙着一条灵魂的银河
登上你的火马车吧,离开这国家!
船长的故事
没有雪的日子,海
是山的亲戚,披着灰色的羽毛起伏
瞬间变蓝,和惨白如山猫的波浪
长时间在沙岸上徒劳地寻找栖地
沉船在这样的日子浮出海面,寻找
没入城市警报的船主,淹死的船员
被吹向陆地,比烟斗的青烟更轻
(北方有真正的山猫,长着尖爪
梦幻的眼睛。北方,岁月
二十四小时住在矿井里
那里,唯一的幸存者必须坐在
北极光的炉旁,聆听
那些被冻死的人的音乐)
节与对节
最后的环是神话的。那里划手
在闪耀的鱼背间下沉
离我们太远!当白天
陷入无风窒息的焦虑——
像刚果的绿影
用蒸汽罩住蓝色的男人——
当漂流的木块
在心脏缓缓延伸的河里
腾空跃起
突然的变化:被拴住的船身滑入
静息着的天体下的水域
黑色之梦的船尾
无可奈何地翘起,面对
浅红的海岸,被弃的
岁月下沉,迅速
无声——森林赶来
像雪橇的狗形的巨影
穿越雪地
愤激的沉思
风暴让风车展翅飞翔
在夜的黑暗里碾磨着空虚——你
因同样的法则失眠
灰鲨肚皮是你那虚弱的灯
朦胧的记忆沉入海底
在那里僵滞成陌生的雕塑——你
的拐杖被海藻弄绿
走入大海的人返回时僵硬
石头
我听见我们扔出的石头
跌落,玻璃般透明地穿行岁月。深谷里
瞬息迷惘的举动叫喊着
从树梢飞向树梢,在
比现在更稀薄的空气中静哑,像燕子
从山顶
滑向山顶
直到它们沿着存在的边界,到达
极限的高原,那里我们
所有作为
玻璃般透明地
落到
仅只是我们自身的
深底
联系
看这棵灰色的树。天空穿过
它的纤维,流入大地——
大地狂饮后只给留下
一朵干瘪的云。被盗的宇宙
拧入交错的树根,挤成
苍翠——这自由的瞬息
飞出我们的体内,旋转着
穿过命运女神的血液前进
早晨与入口
海鸥,太阳船长,掌着自己的舵
它下面是海水
世界仍打着瞌睡,像水底
斑驳的石头
不能解说的日子。日子——
像阿兹特克族的文字!
音乐。我被绑在
它的挂毯上,高举
手臂——像民间艺术里的
形象
静息,在溅起浪花的船头
冬天的早晨感到这地球
在向前翻滚。来自暗处的
风,呼啸着
撞击墙壁
被运动包围:宁静的帐篷
候鸟阵里隐秘的舵
一阵颤音
从昏暗中
飞出隐藏的乐器,像站在夏天
高大的椴树下,千百张
昆虫的翅膀
嗡嗡掠过头顶
昼变
林中蚂蚁静静地看守,盯视着
虚无。但听见的是黑暗树叶
滴落的水珠,夏日深谷
夜晚的喧嚣
松树像表盘上的指针站立着
浑身是刺。蚂蚁在山影中灼烧
鸟在叫!终于。云的货车
慢慢地起动
悲歌
1
出发点!像一条战死的巨龙躺在
烟雾的沼泽,躺着
我们松林覆盖的海岸,远方:
两只汽轮从迷雾的梦中
呼唤。这是下层世界
平静的森林,平静的水域
兰花的手从松土中伸出
在另一头,远离这一航道
但悬挂在同一倒影之中:船
像云朵轻轻挂在自己的天空
围着它头部的水静止
不动,但风暴在席卷!
烟囱里的烟波涛般翻滚
太阳在风暴的手中抖动——风
狠狠地抽打登船者的脸
哦,朝死亡的左舷攀登
一阵突起的对流风,窗帘掀动
寂静如闹钟振响
一阵突起的对流风,窗帘掀动
直到听见远处的门关上
在另一个遥远的岁月
2
哦,地面灰如柏克斯登男尸的大衣!
岛在昏暗的水烟中飘浮
宁静,就像找不到目标的雷达
一圈又一圈地旋转
有一条转瞬即逝的十字路
距离的音乐相互交融
万物汇成一棵茂盛的树
消失的城市在枝杈上闪耀
如同八月夜晚的蟋蟀,这里
处处都在演奏,如同
深陷的甲虫,被泥苔包围的游子
在这里酣睡。树汁
把他的思想运往星辰。山
的深处:这里是蝙蝠的洞穴
这里,挂着密集的岁月和行动
这里,蝙蝠收起翅膀酣眠
有一天它们将飞出去。这密集的一群!
(从远处看像渗出洞口的黑烟)
但这里弥漫着夏天的冬眠
远处是水声。黑暗的树上
一片叶子翻转
3
夏天的清晨,农民的耙
触到一堆尸骸和烂衣——他
躺着,而泥炭已经清理
他起身,踏上被照亮的道路
每个县都有金黄的种子
围着旧债旋转。田野
石化的头颅。漫游者走在途中
山用目光追踪他脚步
每个县都有射手的箭
在翅膀展开的午夜喧响
往昔在跌落时生长
比心脏的陨石更黑
精灵的遁逃使文章贪婪
旗帜猎猎作响,翅膀
围着猎物拍打。这自豪的征程!
信天翁在这里衰成
时间嘴里的云朵。文化是
捕鲸站,那里,陌生人
在白色墙面和游戏的孩子中漫步
但每一次呼吸都能嗅到
被绞杀的巨人的气息
4
天上的松鸡来去轻盈
音乐,我们影子里的无辜
如喷泉的水柱上升。群兽
因水柱而石化成百态
带着森林模样的琴弦
带着暴雨中帆模样的琴弦——
船在暴雨的马蹄下颠簸——
但内部,万向节处,欢乐
黄昏,无人拨弄的弦
奏出万籁静寂的世界
森林在雾中静立
水的苔原倒映着自己
音乐那喑哑的一半出现,像松油香
缠绕被雷击倒的松树
地底的夏天在每个人的怀里
路口处,影子脱身而去
向巴赫号角的方向奔跑
宽慰在恩赐中降临。把自我
的外衣扔在此岸。波浪
冲撞着,退回到一边,冲撞着
退回到一边
尾声
十二月。瑞典是一艘被拖起的
破旧的船。它的桅杆
斜向黄昏的天空。黄昏比白天
更长——通向这里的路充满了石头:
中午时光出现
冬天的斗兽场拔地而起
被非现实的云朵照亮。刹那间
白烟从村庄
凶猛上升。云高远地垂挂
海在天树的根旁挖掘
走神地,仿佛在聆听什么
(一只看不见的鸟穿越灵魂
那背转的黑暗的半边,用喊声
唤醒睡者。折射器
开始转动,捕捉另一个时辰
这是夏:饱食光和溪流的山
嗷嗷叫喊,举起透明手上的
阳光……然后一切消失
如同黑暗中断裂的**胶片)
此刻金星焚烧着云朵
书、篱笆、房屋在膨胀,在
黑暗无声的雪崩中成长
那靠夜的X光底片
过着轮廓生活的隐秘的
风景,在星光下变得越来越清晰
一个阴影拖着雪橇穿过房屋
房屋在等待
18点,风
像一队骑兵,轰响踏过
黑暗中村庄的小路。哦,黑色的
焦虑在怎样地喧嚣,平息!
被绑在静之舞中的房屋
站在这梦般的骚动中。风
一阵阵地飘过海湾
飘向甩动身体的开阔的水面
星星绝望地在空中招展
飞云让它们时隐时现,飞云
只有遮挡住光,才能
获得生存,就像缠住灵魂的
旧时的云朵。我
经过马道,听见轰响中
病马在踩踏大地
这是风暴中的起程,始于一扇
甩动的破门,始于
手中摆动的马灯,山里
惊叫的动物。启程,雷霆的声音
越过牲口栅,在电话线里
咆哮,在夜的瓦片上面
尖利地打着口哨,树
无奈地扔掉枝杈
一个曲子从风笛中飘出!
一个进军的风笛的曲子
轻松。一支浩荡的队伍。一座进军的森林
船头波涛汹涌,黑暗移动
陆地,水并肩行进。死者
已步入船底,他们与我们结伴
同行:一次海上游行,一次
不是逐猎而是平安的漫游
世界不停地拆卸自己的
营帐。风在夏日攥住橡树的
船帆,把地球扔向前去
小湖黝黑的怀中,逃亡的睡莲
划动着隐秘的手脚
冰川期的石块滚入宇宙的大厅
群鸟在黄昏的光中
从地平线升起。古老的村庄
正走在途中,骑着季节喜鹊般
尖叫的轮子,向森林深处挺进
当岁月蹬掉脚上的靴子
太阳摇晃上升,树摇落身上的叶子
用饱满的风自由扬帆
针叶林的礁石在山脚下站着
但夏日温暖的波涛到来
缓缓地漫过树梢,作
短暂的休息,重新退回——
光秃的岸仍在。最后
上帝的精气像尼罗河,按照
不同时代文献统计的
节奏涨潮,退潮
但上帝万古不化
所以很少受注意
他从边沿横穿过进军的队伍
如船穿越迷雾
而不被雾所发现。寂静
信号是提灯淡淡的辉茫
这是我们的托马斯
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轮到诗人。10月6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宣布201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上一次诗人获奖是15年前,波兰人辛波丝卡。
毫无争议地,大家都认为这个奖项是迟到的实至名归。多年前,诺奖得主、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就说:“瑞典学院应该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给特朗斯特罗默,尽管他是瑞典人。”
瑞典学院终身秘书彼得·恩隆德给诗人打电话报信。正在听音乐的特朗斯特罗默“显得很惊讶”,“感觉非常好”——他已经没法说话,由妻子莫妮卡代为传达简单的意思。
当天下午,诗人所住公寓的楼梯井前挤满了世界各地的记者。事实上,许多年的这个时候都有记者守在他家门口,今年,他们如愿了:中风11年的诗人在轮椅上现身,他的姿态和往常一样,右手蜷着,放在心脏的右边;而他的眼睛,一如既往,像梅拉伦湖一样深邃(诗人蓝蓝语)。莫妮卡转达“获奖的喜悦”后,他们很快挪进了前厅。
特朗斯特罗默诗作的主要译者李笠告诉本刊记者,作为瑞典国宝级诗人,几年前特氏已从韦斯特罗斯搬到首都斯德哥尔摩,住在市政府特拨的、大约九十平米的公寓里。房子虽然不大,但从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海。
布罗茨基偷过他的意象
瑞典学院的颁奖词称:特朗斯特罗默“通过其凝炼、通透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路径”。
“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李笠说,这种个人的、独特的、连通自然与形而上的意象在托马斯两百多首诗作中俯拾皆是。1987年诺奖得主、美籍俄裔诗人布罗茨基也承认:“我偷过他的意象。”
李笠说,他看到过一张诗人四十多岁时的照片,神情安宁,目光向上,像在聆听树梢、天空或飞鸟。他还记得诗人在北京吃火锅的情景:“认真地咀嚼着嘴里的食物。这种咀嚼,或者品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聆听,聆听事物深处的语言。”
托马斯用瑞典语创作。李笠说,尽管是北欧最大的语种,瑞典语也只有900万人在讲,不到讲上海话的人的一半。北欧气候寒冷,阔叶林很少,几乎没有肥硕果实;瑞典语冷硬、直接、具有逻辑性,瑞典人也多沉默、沉郁,那里的一切,仿佛都已被事先削减——这些,也许令那里的诗歌更加硬朗、枯瘦,具有线条感。
瑞典盛产诗歌,有不少诗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比如维尔纳·冯·海登斯坦、帕尔·拉格克维斯特、哈里·马丁松……
但特朗斯特罗默与这些传统诗人不一样。1981年,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三年级的李笠第一次接触到他的诗,感觉有障碍,“他的诗中含有丰富的隐喻,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
1983年,马悦然托人带给诗人北岛一本特朗斯特罗默新出的诗集《野蛮的广场》,北岛译了其中9首,感觉“果然厉害”,“托马斯的意象诡异而辉煌,其音调是独一无二的”,“冷峻节制,修辞严谨,不含杂质,有纯钢般的力量”,“他典型的警句风格是又稳又准又狠,既突然又合理”。
诗人于坚认为,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之于瑞典语,犹如在汉语中出现了唐诗。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保罗·瓦莱里的“纯诗”相近;和20世纪的叶芝、里尔克、艾略特、聂鲁达、希克梅特等大诗人一样,他的诗,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
李笠说,托马斯拥有丰富的传统资源,从古罗马的贺拉斯到日本的俳句,从瑞典前辈诗人埃克罗夫到现代主义的宗师艾略特,从法国超现实主义的艾吕雅到俄国象征主义的帕斯捷尔纳克。他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开创出自己的道路。
1984年,《美国诗评》指出欧洲诗的质量超过美国,列举了米沃什、布罗茨基、希尼、蒙塔莱等诗人,并认为特朗斯特罗默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被译成六十多种语言,英译版本多达二十余种,研究他的专著已超出其作品页数的千倍。
用左手弹奏一曲
特朗斯特罗默1931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记者,母亲是教师。从职业上讲,他首先是心理医师,其次才是诗人,他曾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系和少年犯罪管教所任职。
1980年代中期,中国诗人北岛、李笠等人,通过不同途径与特朗斯特罗默相识,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谈到他早年的生活,他就失语了。
他是怎样从一个幻想成为铁路工程师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诗人,无法由他亲口告诉我们,只在他的自述文章中略有踪迹可寻。
5岁左右,他第一次被带到自然历史博物馆,从此醉心于动物学。“我收集昆虫,几乎所有甲虫。我开始了自己的收藏。它们存放在家中的食品柜里。从11岁直到我满15岁。”李笠展示了一张照片,是中风后的特朗斯特罗默和李的一双儿女在一起:诗人收集的蝴蝶标本被印成小册子,他正跟孩子们一道欣赏这些标本。
他画素描,也弹钢琴,15岁那年冬天因受焦虑折磨,猛烈地捶击钢琴。李笠说,托马斯喜欢弹奏巴托克和李斯特的作品。
“我的诗深受音乐语言的影响,也就是形式语言、形式感、发展到高潮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我的诗与绘画接近。”诗人自己说。
最近几年,李笠陆续陪着严力、王家新、蓝蓝、陈东东等十多位中国诗人造访特朗斯特罗默时,诗人常会热情地掀开琴盖,为大家弹奏一曲。俄罗斯作曲家埃利格尔专门为半身不遂的托马斯写了用左手弹奏的曲子。
“中学的倒数第二年,我用心写起现代诗来。同时,我迷上了古老的诗歌。拉丁文课上,从关于战争、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历史课本进入卡塔拉斯与贺拉斯的诗歌……”他开始用古典格律写诗,且一出手就“如此纯真而显得老练”。
18岁那年,他写出最早期作品之一《果戈理》,用一首短诗来概括一个作家的一生,并在结尾处用一个辉煌的意象照亮全诗: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显示出惊人的成熟,一出场就已达到了顶峰,后来的写作只不过是扩展主题丰富音域而已。”(北岛语)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经北岛、李笠等人的努力译介,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出版物上,对众多中国诗人产生影响。
李笠说,特朗斯特罗默的诗常常从一个鲜活的现场,比如在咖啡馆喝咖啡、乘坐地铁、夜间行车、林中散步等等出发,然后突然更换镜头,穿插个人经验,或者将细节放大,变成特写,写得饱满而富有张力,对语言、节奏的控制极好。
好诗人都有一颗童心,特朗斯特罗默也是。
1985年他到过上海,使馆让他保存好所有发票。发票多半是中文的,他在公园里颠过来倒过去看,引得闲人注目,于是有了这首《上海的街》开头两句:“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读着。/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
北岛曾跟托马斯一家去林中采蘑菇,“穿着长筒胶靴,笨拙得像登月的宇航员。托马斯走在前头,用小刀剜起蘑菇,搁嘴里尝尝,好的塞进口袋,坏的连忙吐掉,说:‘有毒。’”
2001年春天他到过昆明,李笠见识了70岁的诗人品尝鸡血鸭血、动物内脏的新鲜快活,尽管妻子在一旁皱着眉头。“那是他开放、可爱的瞬间。其实,生活中他就像个大孩子一样。”李笠说。
在昆明,于坚第一次见到坐着轮椅的特朗斯特罗默:“我有幸在春天的一个黄昏见到了托马斯,活人,对昆明好奇着。这老诗人已经中风,说话不清楚。他的相貌看上去有些狡黠,像一个通灵的巫师……他从轮椅中站起来拄着金属支架行走的时候,总是低着头,认真地看着地面,似乎正在向一只蚂蚁致敬。”
在昆明,有位年轻诗人用一套高深语汇谈论完对特朗斯特罗默作品的理解后终于说:“好诗是否就像从泥土探出的花朵一样自然?”
疲惫的诗人突然抬起低垂已久的头,目光闪烁,提高嗓门响亮地应了一声:“Ja(对)!”
要是我在中国生活3年,也许会写一首诗。
特朗斯特罗默作品不多,从1954年的第一本诗集《17首诗》至今,总共发表了两百余首诗歌(包括俳句),印成诗集也只薄薄16本。许多诗人钟爱其中的《半完成的天堂》。
1988年秋天,李笠与托马斯第一次见面时谈到一位著述丰富的瑞典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说:“他去中国一个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要是我在中国生活3年,也许会写一首诗。”
李笠说,托马斯写长诗《画廊》几乎用了10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从他第一次看到手稿到发表历经了7年时间。
2001年夏,于坚去龙马岛拜访诗人时,曾问及他的写作。托马斯说:“一个夏天写了4首。”
莫妮卡对李笠说过:“有人以为托马斯作品少是因为他半天上班的缘故。但即使他不上班,作品也不会多到哪儿去。他写诗确实很慢。”
1990年12月,特朗斯特罗默因患脑溢血而右半身瘫痪。北岛说诗人当时“语言系统完全乱了套,咿咿呀呀,除了莫妮卡,谁也听不懂”。
诗人的听力没有问题,只是没法表达。莫妮卡充当他与外界交流的舌头,连猜带比划。“其实误差太大了,常常见老头在那儿着急,眉也皱着。我们看着,也只有叹息。”李笠说。
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已经停止,特朗斯特罗默还在可能范围内写诗。他给北岛看过抽屉里的两个八开横格本,上面是左手的字迹,“像是地震后的结果,凌乱不堪”。
2001年特朗斯特罗默又出了本集子《监狱》,只有9首俳句;2004年,再出诗集《巨大的谜》。但别说遗憾,因为“一流的作品已经被他写出来了”。
并且,好诗人都是有人格魅力的人。“托马斯是一个谦和、平静、宽容的诗人,那宽容来自他的智慧。他不像有些诗人自恋到可怕,跟他在一起你会很舒服,他的明朗清澈让人喜欢,让人觉得可以亲近,这也是我愿意翻译他诗作的一个原因。”
一次,诗人严力和麦城来到斯德哥尔摩,在李笠家吃晚饭。天降大雪,大家正担心受邀的特朗斯特罗默来不了,却见他坐着轮椅,同妻子冒着雪赶来。
2007年,李笠的第6本诗集《源》在瑞典出版,有一个诗歌朗诵会。想到托马斯出行不便,李笠没有通知他。不想在现场,赫然看到老先生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第一排。李笠很感动:“他一点没有大诗人的架子,自己看到广告就来了。”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瑞典诗坛有许多人对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不以为然,也有左派声称要“打倒他”,认为他的纯诗“背离现实”,他的心情与创作一度低落。从1980年代初开始,风向转变,特朗斯特罗默的诗歌渐渐如日中天。李笠说,这说明,相对于艺术,政治只是过眼云烟。
如今,老诗人享受国宝级待遇。比如夫妇俩去斯德哥尔摩美术馆,导游认出后,大声向观众们说:“这是我们的托马斯!”
真正的原物有三把,三节铁的断片在各代历王重新打造,所以才有这么多把朗基努斯之枪,一把在维也纳霍夫堡博物馆、一把在罗马奥古斯丁教堂、一把在大格拉斯顿柏立修道院。 朗基努斯之枪的名字,是罗马一名士兵负责执行枪柄刺死基督的人,现在长枪由罗马奥古斯丁教堂收藏为古迹,经过无数战争以来摧残,郎基努斯之圣枪已经断成三节了,因为沾染到耶稣的圣血迹,所以永远不朽不坏,传说只要谁拿到它,就能够横扫欧洲统治世界。现在罗马教廷宣布这支圣枪保存在圣彼得大教堂。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一个祭殿里,有四个一模一样的盒子,圣枪就在其中之一的里面。 真正的圣枪保存在维也纳的霍夫堡博物馆。在朗基努斯之后,犹太王大希律拥有了这支圣枪。之后君士坦丁大帝得到了圣枪,并用它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用这支枪测定了建造首都的所在地,也就是后来的君士坦丁堡。圣枪的下一个拥有者是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但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攻占罗马并夺得了它。后来东哥特王帖阿多利就是用这支圣枪击退了伟大的阿提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