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款识分为几大类

青花瓷的款识分为几大类,第1张

青花瓷的款识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纹饰款。

1、纪年款

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

2、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5、纹饰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下面介绍一下青花瓷是怎么制作的。

1、第一,揉泥。目的在于排空泥料中的气泡,使得泥料更加紧致。缺少这一道工序,则容易出现坯体中含有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变形和破裂。

2、第二,做坯。做坯是依据最终设计好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传统工艺多用手工拉坯完成。

3、第三,印坯。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自然阴干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不可日晒。做坯成形的坯体,必须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否则可能产生底部的坯裂。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第四,上里釉。瓷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

5、第五,画坯。上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颜料配方属于秘密。

6、第六,混水。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7、第七,罩釉。把已经画好纹饰的瓷胚外面罩上一层釉,一般有粘釉、刷釉、浸釉、吹釉等方法。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8、第八,烧窑。把待烧的瓷坯均匀地分布在窑体内,称之为满窑。满窑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否则会影响烧制时窑体内的气氛,导致烧制失败。

9、第九,开窑。经过12至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

1鉴定清朝民窑青花瓷要看些什么特征

清朝民窑青花瓷的鉴定。谢谢

(1)胎釉:清初青花瓷器胎体厚重呈灰白或灰**,瓷化程度较好,胎釉结合紧密,多数釉面呈鸭蛋青,透明度较差,光泽度不强,个别釉面有缩釉,大部分有酱口,同时许多大件琢器底部不施釉,修胎也不太规整,盘碗底部厚重,口沿逐渐扁薄,圈足稍微向内收,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后,还出现有泥鳅背现象,较光滑,底边还带有窑红即火石红。

(2)青料:清初青花瓷器大部是使用国产浙料绘制,大致有青翠淡雅与灰篮等种,总体呈色稳定,少数趋于灰暗,也有一些青花晕散和纹饰模糊现象。

(3)造型:清初青花瓷器多以生活用器为主,陈设器为辅,造型侧重于实用性,基本是延续明代的传统式样,形制上还多具有明代古朴浑厚之遗风。

(4)纹饰:清初青花瓷器的青花纹饰质朴自然,绘画一反已往单线平涂的方法,而是釆用多线平涂的技法,讲究匀称,疏密有致,相互辉映,粗犷豪放,同时纹饰题材丰富,常见有动物纹、植物纹、山水图、博古图等,龙纹高大雄壮,矫健有力,有腾云驾雾之势,麒麟纹常和挺拨的巴蕉叶画在一起,相映成趣,而且蕉叶纹中常留白。

2清代民窑瓷器该怎么鉴定

清代民窑瓷器该怎么鉴定?要鉴赏一件瓷器的收藏价值,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瓷器的技术水平。首先要看瓷器的整体造型是不是大气端庄,然后是底足的工艺水平,还有瓷器的花纹的绘制,它的绘制手法是不是纯熟和老练,最后要看一些细节,能把细节做好的瓷器的工艺水平也不会差。

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 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清中期民窑瓷器

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三、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漂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安徽古钰斋联合国内一线知名专家共同开展“寻宝鉴宝”活动,为广大藏友的藏品进行掌眼品鉴、保驾护航,并与广大藏友面对面交流收藏技巧与经验,更多资讯《14 75 54 68 08 8窦经理》(认可亦可推荐至国内一线拍行,诚信合作,非诚勿扰)

四、清中期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五、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由于 的不关注瓷器烧制出现势衰现象,器物上的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

六、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

七、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八、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

3鉴定康熙民窑青花瓷

清朝民窑青花瓷的鉴定,缺少鉴定的纪年款,大多鉴定的依据就是看器形和青花发色。清代早期青花,即康雍乾青花瓷,是继明代永宣青花高峰后的青花瓷生产的又一高峰期,清代中期以后的青花瓷生产,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清代中期的青花瓷特点:

一、清代中期后的青花瓷较流行的纹饰,大多是缠枝莲,缠枝牡丹花卉和双喜字,无双谱,清装仕女,博古,八吉祥各种纹饰。

二、清代中期后的青花瓷的绘画风格,常见双钩线图案,不填色。

三、清代中期后青花器物发色的钴料,用的是国产青料,青花发色特点是灰,黑,杂,浮。

四、清代中后期青花器物胎质粗松,器物胎质里明显能看见沙粒和眼孔。

五、清代中期后的青花器物的圈足,修胎草率,不规整。

六、清代中后期青花器物胎质粗松,器物胎质里明显能看见沙粒和眼孔。清代中期后的青花器物的圈足,修胎草率,不规整。

4康熙民窑青花瓷器主要依据什么来鉴定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 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

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 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

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

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

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

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的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药,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

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呈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

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列趋成熟有密切关系。

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 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

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 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

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 康熙青花瓷器种类繁多,根据一些常见器物现择要分类介绍如下: 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

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

5宋五大民窑瓷器的鉴定要点是什么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

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6鉴定清朝民窑青花瓷要看些什么特征

清代民谣青花瓷器的特点:(1)胎釉:清初青花瓷器胎体厚重呈灰白或灰**,瓷化程度较好,胎釉结合紧密,多数釉面呈鸭蛋青,透明度较差,光泽度不强,个别釉面有缩釉,大部分有酱口,同时许多大件琢器底部不施釉,修胎也不太规整,盘碗底部厚重,口沿逐渐扁薄,圈足稍微向内收,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后,还出现有泥鳅背现象,较光滑,底边还带有窑红即火石红。

(2)青料:清初青花瓷器大部是使用国产浙料绘制,大致有青翠淡雅与灰篮等种,总体呈色稳定,少数趋于灰暗,也有一些青花晕散和纹饰模糊现象。(3)造型:清初青花瓷器多以生活用器为主,陈设器为辅,造型侧重于实用性,基本是延续明代的传统式样,形制上还多具有明代古朴浑厚之遗风。

(4)纹饰:清初青花瓷器的青花纹饰质朴自然,绘画一反已往单线平涂的方法,而是釆用多线平涂的技法,讲究匀称,疏密有致,相互辉映,粗犷豪放,同时纹饰题材丰富,常见有动物纹、植物纹、山水图、博古图等,龙纹高大雄壮,矫健有力,有腾云驾雾之势,麒麟纹常和挺拨的巴蕉叶画在一起,相映成趣,而且蕉叶纹中常留白。清代历时260多年民窑制作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

谢谢。

7民窑瓷器如何鉴别年代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

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

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

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

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

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

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

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

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 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

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

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多种多样。

更有大鱼缸、大罐、大瓶、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的)等,器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

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

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 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

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 ,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

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

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

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

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

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

8明清民窑瓷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一是观察明清瓷器是否符合那个朝代的器形特点,不符合的是仿品。如明代的青花瓜棱圆罐,器形大多矮胖敦厚,清代的青花瓜棱圆罐,器形则上下修长,且是磨口。再比如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清代康熙年间的棒槌瓶,虽然后朝也有仿制,但在器形上与前朝都有一定差别。把握了这些差别,便可分辨出是真品还是后朝仿制品。

二是观察明清瓷器各部分比例是否协调。明清瓷器各部分比例处理恰到好处,仿品一般很难做到。

三是观察明清瓷器外观线条是否流畅,过度自然,给人以美感。如果外观线条僵硬,处理草率,过度不自然,则基本可断为仿品。从器形上鉴别古瓷器真伪,最好是拿被鉴别对象与某一历史时期的典型器物相对照,仔细观察口沿、耳、肩、腹以及圈足是否相符,从而得出鉴别依据。

9青花瓷器的鉴定要点有哪些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 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

官窑生产不惜成本,价值在于精。而民窑则变化多,纹饰生动活泼,以商品生产为目的。

产品粗细兼有,产量很大。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大批外销。

官窑是在民窑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其反过来又会影响和推动民窑的发展。官民窑这种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其形成了既有共同时代风格又各具自身特点的状况。

而正是其中的共同时代风格为民窑断代提供了依据。 民窑通常按生产力的发展,使用方法的进步和民间艺术观念的渐变等客观因素自然地变化和过渡,这是民窑普遍存在的承袭性特点。

历史文献中关于民窑的可靠记载几乎为空白,与官窑研究相比,景德镇民窑青花的研究还处在为解决断代问题获取资料的初始阶段。 民窑青花面貌的多样性,发展演变的复杂性决定了民窑断代研究的难度。

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的清康雍乾景德镇瓷器生产中,康熙民窑可谓具有重要影响。康熙朝历61(1662——1722)年,经济业旺发达,对外贸易繁盛,国力强大。

由于采取了减免赋税,“官搭民烧”和废除“匠籍”制等一系列举措,使民窑生产得以大力发展。 鉴于时代跨度较长,目前学术界一般将其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系元年至二十年(1662——1681年)),中期是二十一至四十五年(1682——1706年),晚期为四十六年至六十一年(1707——1722年),作者今以康熙朝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鉴定为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二、造型、胎、釉和工艺 康熙民窑青花造型古朴、端庄,整体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充满阳刚之美。

型制、规格众多难以计数。这恰映证了梁同书《古铜瓷器考》所云:“官窑器纯,民窑器杂。”

主要见有瓶、方瓶、观音瓶、梅瓶、筒瓶、棒槌瓶、胆瓶、玉壶春瓶、琵琶瓶、花觚、盖罐、将军罐、粥罐、高奘罐、莲子罐、盘、六方盘、八方盘、花口折沿盘、攒盘、碗、侈口碗、收口碗、墩式碗、笠式碗、盖碗、高足杯、提梁壶、缸、花盆、笔筒、洗、砚、盒、绣墩、熏炉、钵式炉、筒式炉、洗式三足炉、鼎式炉和瓷板画等。 其中,以花觚、梅瓶、筒瓶、棒槌瓶、盖缸、将军罐、粥罐、盘、碗、提梁壶、军持、缸、笔筒及钵式炉等最为多见。

花觚除沿袭崇祯、顺治时筒式觚形制外,还新创了上短下长二截,大口外撇,长颈渐收,鼓腹下敛。足底外倾式觚,因其口颈外撇呈凤尾状,又名“凤尾尊”(其高度通常在45厘米左右)。

对此《饮流斋说瓷》曾载:“口大腹小者谓之花觚,明制者身段直下绝无波折,康熙以后则腰际凸起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矣。”梅瓶唇口,短颈,丰肩至下渐敛于胫部外撇。

筒瓶别称“象腿瓶”,口沿外倾收颈,溜肩,柱形往下慢收。棒槌瓶在筒瓶后面因状似中国江南农家洗衣所用的棒槌,故名。

有方、圆棒槌瓶之分,以后者居多。盖缸直口露胎,丰肩鼓腹,底有施釉、露胎二种,盖见馒头形和盖面下凹两式。

将军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分无釉平底、圈足二类,盖顶饰宝珠钮。粥罐直口、溜肩、圆腹、底微收、平底。

盖为圆形钮或有孔,可加铜环饰。肩部具对双孔洞,可穿装金属环以利提系。

盘通常是唇边。碗侈口圆腹至下缓收,釉底圈足。

军持喇叭口、束颈、球腹,流似 状,一般系外销产品。提梁壶中以肩部饰面相清晰的四个铺首用于提系者最为多见。

缸普遍制作较精细,常见直口、里外两边有唇边呈滚圆状,鼓腹下收,底部无釉一类。笔筒见有直筒、撇口束腰、竹节形等。

口径大者可至34厘米曰“大笔海”。钵式炉与明末、顺治朝器物基本一致,均呈撇口、鼓腹、下敛、平底、圈足状。

胎土淘洗得很纯净,胎体坚致缜密,断面似糯米糕,份量较重。还流行用精细淘洗之浆泥制成的质轻松软瓷胎,俗名“浆胎”。

该胎体始于明代,通常用于细路瓷器。 早期胎体兼有明末遗风,较之中晚期手感略重。

釉汁享有“坚白釉”,“粉白釉”、“亮白釉”的美称。表面光润具紧披光亮感,一般见有桔皮纹、棕眼。

器内外釉色调基本一致,底部釉面多数泛白且薄,与器身有别。早期釉色白中闪青,中期釉白光亮,晚期呈硬亮青色。

早期器物常见芝麻酱釉口。 口沿及足部釉面多见有自然的毛边或爆釉点,此乃原施加的一层具凸起感含粉质的白釉遭风化而破裂之故。

胎釉结合紧密,修胎较规整,旋胚痕较明显。少量砂底及厚胎器的露胎处见黄褐色火石红。

早期圈足多系两面斜削状,中晚期(尤其精细品)圈足处理光滑谓“泥鳅背”,粗者一般底足粘砂,打磨欠平滑。 器足分为平足、宽厚圈足(盘、碗类常见)、双圈底(笔筒、印盒、小碟、盏托等多见))、二层台底(琢器类为主)、拱壁底(笔筒为多)和圈足等数种。

三、纹饰 康熙民窑青花早期的纹饰仍保留着明末、顺治时的绘画风格,豪放粗犷和精细工丽并存。 中晚期受明末清初书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刘泮源、华?羌啊八耐酢钡热说挠跋欤雇际胬剩饩成钤丁T缙诨餍械ハ咂酵浚忻髂┮欧纭V型砥谝粤鞒┕は福础⑷尽Ⅰ濉⒉敛⒂梦髁。

相传元代之前,瓷器上的花纹图案都是用专门的铁刀刻上去的,工艺复杂。

元代景德镇上有位青年叫赵小宝,做的就是给瓷器刻花纹的工作。他有个未婚妻叫廖青花。

廖青花:瓷器上的图案能用笔画上去吗?

赵小宝:我们也想啊,可这瓷器上作画的颜料不好找,一直没有合适的。

青花有个舅舅是找矿师傅,青花央求他带其上山找作画的石料。可是三个月过去了,两人都没有回来。

小宝冒着严寒进山寻找,几天后只找到青花冻僵的尸体。在青花身旁还堆着各种选好的石料。小宝悲痛不已,将尸体掩埋。

回到镇上,小宝将青花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再配成颜料,用笔画到瓷坯上,上釉后,用高温烧炼。青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就此诞生。

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色花纹称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廖。

青花瓷一经推出,成为古代贵族争相收集的珍品。

它之所以大受欢迎,首先当然是它的颜值,白底蓝色花纹,集艳丽与素雅于一身。它不仅坚固耐用,且历经岁月也不褪色。

现代,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被称为我们的国粹之一,已享誉海外。

欢迎关注:佑悠书舍,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青花瓷的种类有以下5种:唐青花,发色浓艳,带结晶斑,胎色呈米灰色;宋青花,胎质有粗有细,纹式以菊花纹为主;元青花,器形厚实饱满,胎质疏松;明青花,具有强烈的画面写意性;清青花,胎体粗糙厚重,胎质细腻致密。

1、唐青花

唐青花产于河南巩县窑,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在烧制之后胎质粗松,胎色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也是白中泛黄,并且略微粗糙的,所生产的器形以小件为主,上面的纹路主要为花草纹。

2、宋青花

宋青花于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式以菊花纹为主,在青花发色前一处看起来明显较浓、发黑,后一处的则较淡。

3、元青花

元青花的制作技艺已经比较纯熟了,因为其在制作的过程中采用了瓷石加上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瓷土中的氧化铝含量增高,导致元青花器形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

4、明青花

明青花以制作精美著称,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已经达到了鼎盛的时期,明青花官窑器形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形则显得随意洒脱,具有强烈的画面写意性,吸收了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5、清青花

清青花的器形受到粉彩瓷的影响,开始逐渐减少,但康熙时期的“五彩青花”则使青花瓷发展到了新的高峰,但之后却走向了衰落。清青花器形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粗糙厚重,但胎质却是细腻致密的。

青花瓷制作流程如下:

1、揉泥

揉泥的目的是在于排空掉泥料中的气泡,这样来使泥料进一步紧致效果。如果少了这一道工序,会容易出现坯体中形有气泡,如果坯体过于干燥的话,在烧制的时候容易破裂变形。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来供后期制作印坯的时候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形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等为原料。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

7、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8、满窑、烧窑

把待烧的瓷坯均匀的分布在窑体内,称之为满窑。满窑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否则会影响烧制时窑体内的气氛,导致烧制失败。

9、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

看这篇文章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周杰伦一首《青花瓷》风靡大江南北,词作者方文山由此也为众人所知,歌词洋溢着的浓郁中国风也让我们为之沉醉。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于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

一、青花瓷中的古典意象。

青花瓷、牡丹、檀香、宣纸、釉色、仕女图、牡丹、锦鲤、临摹宋体、窑烧、绣花针、铜绿色的门环、雨打帘外芭蕉、江南小镇、泼墨山水画、汉隶等等,歌词用这些独具中国特色词汇描绘了一副十分浪漫美妙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这些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场景或事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

1、“烟雨、惹”勾勒出的曼妙的古典文学意境。

传说宋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据方文山解读说“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哪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著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种意像的表达方法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美有很大关系。

“惹”字的运用也极尽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妙。佛六祖慧能有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词里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

2、“芭蕉”雨,古词韵。

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是中国文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名喜爱,情有独钟而致,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到台湾,棕榈树等同于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想到 “芭蕉”人们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时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种植物增添些文人气质。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著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

3、仕女,汉隶,泼墨五千年。

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一种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仕女图较为罕见,这与当时花鸟画盛行有很大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女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女性外在形体的表现,张扬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从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中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女瘦骨清奇,气度高古的风姿。“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洛神面型椭圆,眉目清秀,体态纤丽淑婉,轻盈修长。她没有因在洛水边与曹植巧遇而显现出欣喜欲狂的神态,也没有因与曹植离别而流露出伤感悲愤的情绪,她绐终以淡泊平和的表情面对事态的发展,从而成功地昭示出洛神超凡脱俗的高逸美,这种美与魏晋时期人们崇尚玄学、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追求超脱的时代特征相吻合。纵观历史,仕女画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今天的绘画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泼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传唐代王洽,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见《唐朝名画录》)。明代李日华《竹嬾画媵》:“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后世指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谓之“泼墨”。现代亦有以彩色为主的纵笔豪放的画法称为“泼彩”。

听歌读词犹如漫游在江南周庄,烟雨氤氲,纤纤仕女,新出芭蕉,朱漆木门,绿锈铜环,好一幅令人沉醉的古典泼墨山水画!

二、青花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1、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具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继承性。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其内涵也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含有(1)、观念文化(思想理论,传统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家学说);(2)、历史文物(文物含器物和艺术品,如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书法、绘画);(3)、社会制度、即所谓制度文化;(4)、有关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等古代书籍。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明。

2、陶瓷文化。

在世人眼中,中国的瓷文化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之一。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陶瓷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每一件陶瓷作品都由陶瓷材质、造型和装饰三个基本要素有机统一组成的整体,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文化特征。陶瓷艺术装饰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制作技艺、奇特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和特有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装饰创作过程始终贯穿了整个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审美创造、审美接受三大环节。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品是陶瓷文化传播使者。陶瓷艺术装饰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陶瓷文化精神。人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以精神力量。因此,陶瓷艺术不仅是物质产品,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

3、青花瓷。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之一。青花瓷是应用色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自珍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元代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鹭鸶”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等,色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的创作中,绘瓷艺人还常常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象征吉祥的“福”、“禄”、“寿”、“喜”本不是绘画题材,但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如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字图案;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

三、陶瓷文化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

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汲取养料,如何在传统和创新中寻找平衡点,不放弃任何新的发展途经正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几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标。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瓷器,从隋唐时期便开始向外域流传,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为重要商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陶瓷艺术装饰品作为商品在流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播中国的陶瓷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发展,所以中国素有“瓷国”之称,誉满全球。制瓷工艺代代都有传承和创新,中国生产的各具特色的陶瓷,对满足人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闻名于世界,瓷器在其中起了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原意就是瓷器。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它比较完美地体现中国文化的面貌。陶瓷文化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交流起到了一种互通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它把“两岸四地”、全球的华人的心紧紧联系到一起,这也是我们同根同族的重要证明。在提升文化竞争力今天,我们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创新,就是在保护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至殷周,下至几千年后,汉字书法、中国画、陶瓷等一直保持着中国的特色,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其历史的辉煌而悠久、内涵的丰富而绚丽、风格的鲜明而独特,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173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随机推荐

  • 哪款男士洗面奶好用 男士用的洗面奶

    洗面奶是我们日常护肤必备的一样护肤产品,不同的洗面奶适合不同的肤质人群,男士的肌肤一般都比较爱出油,清爽控油的洗面奶比较适合男士使用。哪款男士洗面奶好用1、芙丽芳丝净润洗面奶 想要尝试氨基酸洁面的一定不要错过这款洗面奶,它可是氨基酸

    2024-04-15
    23700
  • 哪些护肤品套盒效果好?

    很多妹子都会使用整套的护肤品,很多妹子都会去店里购买一套护肤品,毕竟使用成套的护肤品,会让自己的肌肤变得特别滋润,但是还是有很多品牌的护肤品不知道怎么挑选,不知道哪些好,那么哪些护肤品套盒效果好?希思黎明星保湿套装好用吗?1、保养品推荐1、

    2024-04-15
    21000
  • 保湿身体乳哪个牌子好啊?有人能推荐吗?

    珂润身体乳珂润的身体乳是我今年新入的,也是最惊喜的!非常好用,水润好吸收,温和无香精,没有任何味道,滋润度也非常棒,花王专利的神经酰胺能填充质细胞空隙,维护细胞间水分,很好帮助皮肤保湿,修复皮肤屏障。不喜欢有味道的身体乳的姐妹们真的要试试这

    2024-04-15
    11000
  • 欧蕙护肤品的正确使用顺序你学会了吗

          欧蕙护肤品是源于韩国LG集团旗下的高端护肤品牌,适用人群为需要注重抗衰老、补水的中年女性。韩国护肤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推出各种套盒,欧蕙也不例外,一起来看看欧蕙套装的正确使用顺序和步骤吧。      欧蕙护肤品的正确使用顺序  

    2024-04-15
    8500
  • 精华肌底液和精华液有什么区别

    精华肌底液和精华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肌底液,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来肌肤打底产品来使用,涂抹之后可以迅速地帮助毛孔尽快的舒张,有利于后续护肤产品的使用,精华液,一般情况下都是针对某一个肌肤问题所专门去使用的,比如有美白的精华

    2024-04-15
    17500
  • eec黑松露奢养护肤套怎么用

    eec黑松露奢养护肤套装的使用顺序如下:1 先用eec套装中的洁面产品进行面部清洁,早晚各一次。2 使用爽肤水,这可以帮助肌肤补充水分,保持水油平衡。3 使用精华液,它的营养成分浓度较高,能够让肌肤看起来更加有光泽和弹性。使用时可以适当按摩

    2024-04-15
    20700
  • 佰草集的护肤品怎么样?

    佰草集适合什么年龄佰草集护肤品适合18-35岁年龄使用,它有新七白、御五行、新玉润、水凝悦泽、肌本清源、平衡、悦溢彩、太极、新恒美、润泽兰蕴美这些系列,每个系列适合的年龄段是不同的。如果有抗氧化抗皱和抗衰老功效的适合25岁以后用,美白和保湿

    2024-04-15
    10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