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好、味道好。根据查询知乎显示:
1、原材料好,“益源庆”独创的酿制技艺,以优质高粱为主料,借助用大麦和豌豆制成的天然大曲菌群和自然气候进行全固态发酵食醋的传统工艺方法,其固态发酵、不含任何防腐剂等。
2、味道好,酿出的醋甜、绵、香、酸,回味生津,久存不变质。
宁化府6年和9年差别不大。
1、宁化府6年醋手工酿造,六年陈酿纯粮造、无添加、无勾兑、固态发酵、细腻爽滑、入口绵密。
2、宁化府9年醋原浆老陈醋,算中带甜、无勾兑、酸中带甜,回味无穷。
百家姓系列故事之冯姓起源
传统蒙学《百家姓》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带来的百家姓系列故事之冯姓起源,欢迎大家学习!
旧百家姓排名:9 新百家姓排名:28
冯姓在中国也是一个大姓。 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冯姓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冯姓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冯姓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高公,他的后代封在魏地,其子孙采食于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邑为氏,就是冯氏。而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说冯姓是“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冯简子是春秋后期郑简公时人,据说他博学多才,能断大事,当时郑国凡事要跟诸侯打交道,许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议,再做决定。因郑国建都于今河南新郑,故此支冯氏出自新郑。
2、冯姓变迁:
战国末期的大将冯亭,任韩国上党守,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此外,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
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冯姓的宗族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说,冯氏出颖川(郡治今河南许昌)者,是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出上党(今山西长治)者,是西汉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出长乐信都者,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出京兆(今陕西西安)者,是燕王冯弘的后代;出弘农(今河南灵宝)者,是冯弘之孙冯宁的后代;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者,是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
3、冯氏英才:
战国时的冯驩,为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债息,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田文收买民心。
西汉有冯奉世,上党潞县人,宣帝时曾率兵击破莎车,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
东汉人冯异,被刘秀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京兆杜陵人冯衍,为辞赋家;
十六国时,长乐信都人冯跋,乘后燕内乱,推翻慕容熙的统治,建立地方政权,国号燕,史称北燕,历时27年,于436年被北魏所灭。
五代时的冯道,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历事五姓的人物。
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任中主(李璟)时的宰相。北宋有大臣冯京,仁宗时是知开封府,神宗时进参知政事。
元代有散曲家冯子振。
明代有散曲家冯惟敏,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清代有诗人冯班,清末有爱国名将冯子材,于70岁高龄时,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为当时受外国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番。
太平天国***之一的冯云山,
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冯玉祥、民族女英雄冯婉贞等,也产生了不少影响。
4、冯姓来源
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
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周王室的远祖名叫弃,据说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儿,又称姜螈。
传说一次姜螈外出游玩,在荒野中看见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姜螈下意识地把自己的脚放在大脚印中踩踏了一下,想不到因此“身动如孕”,不久竟真的生下了一个男孩。姜螈又羞又忿,惟恐这个孩子会带来不祥,于是就偷偷地把他抛弃于路口。但奇怪的是,在路上往来奔走的牛、马等牲畜看见这个孩子后,竟敬畏地全部跑开了,不敢践踏。姜螈又把孩子放到山林之中想让野兽吃掉,可偏偏一向寂静无人的荒郊却人来人往。无奈之际,姜螈又把孩子丢弃在河中的浮冰上,不料天上的飞鸟竟都纷纷降落,展开羽翼为他遮寒挡水。姜螈认为这是上天的意志,就又把他抱回来抚养。因为这个孩子曾经被遗弃过,所以为他取名弃。弃就是有史记载的最早周代祖先,他在帝尧时期因为善于种植庄稼、发展农耕而名闻天下,百姓都向他学习耕作技术。作为对他的褒奖,帝舜在位期间,就分封弃在邰地,大家都尊称他为后稷,弃及其后代遂都拥有了姬姓。
后稷的继承人是姬不(空-工+出)(qu),他后因国家衰败而辞官隐居到边疆地区,其后代传到古公宣父时,古公宣父先后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小儿子季历。季历生子姬昌,便是后来的周文王。
据传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祥瑞呈现,古公很高兴地说:“我姬氏将来定当发达,大概希望就在这个姬昌身上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太伯、虞仲二兄弟猜测古公有让季历及其子姬昌来继承家业之意。为不使父亲为难,二人便一同离家出走,逃到远方以便成全季历。
古公去世后,季历以惟一继承人的身份袭沿家世;季历逝后,其子姬昌得立,即西伯侯。
西伯姬昌继承了后稷、古公、季历的仁政,为人厚道,礼贤下士,伯夷、叔齐、散宜生等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奔、归附,使得西伯的势力、影响日渐扩大。
西伯势力的增长,引起了商纣的警惕,在崇侯虎的挑拨下,商纣把姬昌诱至国都,囚禁起来。据传,在此期间,他推演“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即后人所说的“周易”。
西伯被囚后,他的部下、谋士很着急。为拯救他,他们四处寻找美女、骏马、珍玩等晋献于纣王,并买通其宠臣费仲四处活动,游说纣王。殷纣王本是酒色之徒,见送来这么多可心之物,早把往日的警惕、猜忌抛到九霄云外。他得意忘形地说:“单凭这些礼物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抵销西伯的过失,何况竟有这么多呢!”于是下令赦免了姬昌,并授予他“代王征伐”的特权及信物,把军国大事全盘托付西伯,自顾享乐去了。趁此机会,姬昌率兵东征西讨,先后击败犬戎、密须、耆(于+阝)(han),彻底消灭了崇侯虎,并把崇侯虎的封地改称丰邑,将自己的统治中心由岐迁至丰地。姬昌病逝后,其太子姬发即位,便是后来的周武王。
公元前11世纪中叶,武王起兵伐纣,克商,纣王众叛亲离,不得不自焚于鹿台。
《周本纪》记载武王胜利后凯旋的情形时说,随同武王同乘一辆车的有三人:“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这里所说的毕公,是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他因追随武王克商受封于“毕”地,亦称“毕公高”。毕地的位置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部。
周王朝建立后,毕公高及其后裔便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作为姬姓贵族的一支,他们与周宗室关系密切,但伴随着分封制引起的不断分化,毕氏逐渐与周宗室疏远而成为独立的一支。
毕氏封地中有一处地名曰冯邑,所以不排除毕氏中有部分成员“支邑为姓”而改姓冯,但这只是一种揣测。事实上,此时冯姓并不明确,更不占主体,毕氏仍是这一支姬姓后裔的主姓。
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是晋献公的荣臣,当时晋宫廷内部正围绕继承权展开激烈斗争。献公为转移矛盾,积极对外征伐。全国军队被分作两部,献公亲率上军,太子申生统下军。毕万受封右将军,随献公征战。
晋军所向披靡,接连吞并了霍国、魏地、耿国。论功行赏,毕万受封于魏地。当时有一位叫作卜偃的算命人曾品评毕万说:毕氏的后代一定会兴旺发达的。万,是个满数;魏,也是大名。故一定前途无量。
毕万受封11年后,晋献公死,久已存在的宫廷矛盾终于爆发。四位公子为争夺王位而混战,致使国力损耗,元气大伤。而毕万一族却日益繁荣,并以新地为氏,成为声名显赫的魏氏。毕万的儿子名武,号魏武子,他一直忠心于亡命公子——重耳。重耳避祸逃亡,魏武子义无反顾地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后来重耳终于在秦国等诸侯的支持下归国继承大位,便是晋文公。魏武子因功再封于魏地,位列大夫,显赫一时。
到魏武子之玄孙魏献子的时候,魏氏:已与当时晋国的智、赵、韩、中行、范氏并称“六卿”,把持了晋国大权。魏献子之孙魏桓子与赵、韩两家完成了“三家分晋”。公元前 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这便是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三家。
魏氏立国,毕氏家族自然受益最大,毕万家族的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居地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部。于是长卿及其后代因城为氏,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而改姓冯,史称这支冯氏为冯氏正宗,即河南冯氏。
二、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
据《世本》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其后子孙以冯为氏。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郑国也是冯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据《世本》所载,郑国著名大夫筒子,以善断而名闻诸侯。他在任期间,郑国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联盟等大事,郑国君主都要向他咨询。筒子广纳贤士,集思广益,其判惭、决策无一不精当,深得郑君赏识。为褒奖筒子的政绩与贡献,郑国君以冯邑封筒子,筒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筒子。而他的封地冯邑,正是后来并入魏国的冯城。因此,长卿受封冯城之前,冯筒子的后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筒子的名位远不及毕万及其后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期的冯筒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而且从冯姓产生的`过程来看,姬、毕、魏、冯在一定程度上讲“三千年前是一家”。
介绍文件
冯姓迁徙史
春秋战国时期
向南,先进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楚怀王时期(战国后期)冯氏子弟中有一名叫冯郝的,官至楚大夫,是楚国的重臣。一次,宋国内乱,其相惠施投奔了楚王,楚王打算庇护他,冯郝坚决反对。楚王为不伤害双方而采取了两面手法,一方面表示同意冯郝的意见,另一方面却暗自给惠施以封地。冯郝知详情后,愤而离去。抛开冯郝的命运不论,冯郝当是楚地冯姓留史第二人。
向西,进入了陕西关中等地。神话传说中有一名冯长的人,居于骊山,善观天文之变,精于历算。遗憾的是,冯姓在南方及西
部早期开发的业绩缺乏系统记载,只能透过重重迷雾而觅得一鳞半爪。
向北,冯氏进入了山西等地。战国中后期,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姓冯名亭,为人果敢而有谋。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名将白起率大军伐魏,两军对战于野王,野王守备不敌而降。由于上党地区与韩国的联系全系于野王一线,因此,野王的失败就使上党虚悬于外。
冯亭与部下及百姓商议后,决意背秦而举地归赵。赵、韩本是唇齿相依、地缘亲近的邻国,赵国一旦接受上党,便自然卷进秦、魏之间的争斗,以赵、魏合力,秦军必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保护上党百姓免遭茶炭。果然不出冯亭所料,赵国在平原君赵胜的大力支持下慨然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上党军民同仇敌忾以抗秦军,上党终于得以保全。但三年后,秦再派左庶长(秦第十等爵,掌兵权)王龅(h6)进攻上党,上党终被攻克。此间上党冯氏中有两支分别迁往秦与魏,并在秦汉之际大有作为,此为后话。
向东,冯氏进入了齐鲁大地,这一支冯氏即来自上文中所说的魏地。他们很快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习染,“冯谨客孟尝君”的千古佳话,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秦王朝统一前后,冯姓在上党地区的一支最为活跃。前文已提及武安君白起伐魏,上党郡守冯亭纳地入赵受封华阳君,从而挫败了白起的东进企图。冯亭的大智大勇,拯救了上党,从此,家族日隆,许多乡里亦归附之,从而形成了冯姓望族。
尽管冯亭有勇有谋,但关东六国已是夕阳残照,根本不可能持久抵御强秦的大统一趋势。结果,就在上党献地后不久的“长平之战”中,华阳君冯亭与“纸上谈兵”的主将赵括均战死疆场,而其部赵卒40万除200人被“留报赵”外,统统被屠杀。从此,关东六国对秦再也组织不起有力的抵抗了。
冯亭战死后,其宗族亦分崩离析,大部分北上进入赵国腹地以避战祸,少部分仍留居上党。这一部分留居上党的冯姓人审时度势,看清了六国必然灭亡的趋势,转而”投奔了秦国,并为秦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著名者有官至右丞相的冯去疾,以及军事将领冯毋择、冯劫等。
秦汉时期
冯去疾是秦始皇的丞相。冯氏一门是秦王朝后期的重要柱石。
秦始皇好巡幸各地,经常奔波在外,秦左相李斯平素多跟从始皇出外,留守咸阳都城的却总是右相冯去疾,始皇对去疾的信任与赏识由此可见一斑。而冯毋择、冯劫亦得益于这种信任,都在秦军中担任高级将领。
始皇三十七年,嬴政皇帝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从行,去疾留守。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者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
冯去疾等得知真相后,他们冒死向秦二世上书,揭露赵高等奸臣的罪行。结果因进谏失败双双被下狱。在狱中,冯去疾、冯锄拒绝向赵高一伙奸佞屈服,为保持清白的名节,二人先后在狱中自杀。一代贤相、骁将就这样为自己的生命历程写完最后浓重而悲壮的一笔。与这二人所不同的是,同时被下狱的左相李斯则暴露了其软弱、自私的本性,他被赵高等人百般戏弄、欺辱后腰斩于市井。
冯去疾、冯劫被下狱不久,冯毋择率其他子孙隐姓埋名,潜逃他乡,下落不明,关中冯氏亦随之逃散殆尽。
伴随此起彼伏的秦末战争的大规模爆发,不可一世的秦帝国顷刻间土崩瓦解,而上党冯氏入关的一脉,也随之销声匿迹。
汉承秦制,天下甫定。冯姓经此番劫难,可谓元气大伤。在秦末战争、楚汉战争乃至汉初“无为而治”的一系列大变动中,史册中寻找不到冯姓的任何丰功伟绩。也许,这一段历史的沉默正孕育着冯姓的再度辉煌。
汉代,冯姓姓氏的基本材料才得到最初步的整理,现今人们所接触的有关冯姓早期发展的资料,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期成文、定性,并载入史册的。另一方面,这一历史时期冯姓“代有才俊”的良好族运也为这种整理提供了生动、翔实的素材。可以说,汉代是冯姓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阶段性总结。
汉代冯姓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冯姓郡望的逐步形成。两汉时期冯姓的分布基本上覆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所有重要区域,并且在一些地区,由于冯姓豪杰名士的大量涌现,形成了以冯姓为主体的聚族性居地。
汉代冯姓辉煌之发端者为安陵冯氏,其代表人物首推冯唐。
汉兴置国,出于安全及施政考虑,实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政策:一方面为了充实关中人口,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六国宗室及大族豪门坐霸一方。汉廷访得代北冯氏为豪杰之后,于是特迁其大部再入关中,定居安陵。冯唐,正是生长于代北而后迁入安陵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冯姓早期主要繁衍于今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晋末“永嘉之乱”时开始大举南迁,先后迁入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北周至隋统一前后,仍是国家由混乱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人口迁移-频繁,各姓族活动区域扩大的时期。以冯氏:著名郡望之一——弘农而言,西魏之宁州刺史冯宁被认为是弘农郡的开山之祖。早在西汉时代,冯扬便以“万石君”而名噪弘农,冯扬家人丁兴旺,有子八人,至冯勤一脉尤为荣宠。因此,在冯宁之前,弘农冯氏已有人活跃在此地,可以认为魏地冯氏是弘农早期冯姓的直接起源。当西魏的冯宁刺史兴起之时,弘农冯氏已经完成其郡望的形成。
隋唐以来
至隋唐,已有南迁至福建省境的。在这一不断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支派,大致有:出自山西上党冯氏,为战国赵华阳君冯亭后裔;出自河南颍川的冯氏,为东汉大将军冯异的后裔;杜陵冯氏系西汉左将军冯奉世后裔;长乐冯氏为宜都侯冯参后裔;京兆冯氏为燕王冯宏的后裔;弘农冯氏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后裔;河间冯氏为唐监察史冯师古的后裔。
唐宋时期,冯氏先后又有两次大举南迁,使冯氏分居于我国江南广大地区,明、清之际遍及全国各地。另据有关史料记载,山西代州冯氏始迁祖为明初冯有才第五代孙隆奄,今河南西平县冯氏,是明朝开国功臣,郢国公冯国用的后代,系明初迁入,至今已传二十四代,五百八十余年。
;山西省红色革命根据地有哪些
山西省
1、长治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黎城县黄崖洞革命纪念地。
2、晋中市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3、大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大同煤矿遇害矿工“万人坑”展览馆,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
4、忻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
5、吕梁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
6、太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山西省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太原台骀山抗战纪念馆。
7、代县阳明堡机场战斗遗址。
8、忻州市黑石头沟雁门关伏击战遗址。
9、临汾市临汾战役纪念馆。
扩展资料:
山西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缘由
山西屏卫西北,与陕甘隔河相望,是距离延安红色政权最近的区域。这一地缘特点决定了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的独特样态。一方面,它始终保持着与党的抗战文艺政策的高度一致性及执行的迅捷性;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有别于陕甘非日军占领区域的鲜明特点。
党中央关于抗战文艺的方针政策,党对各抗日根据地文化工作的指示与部署,包括文化干部委派通常都先期抵晋并由此深入、扩散,辐射至冀鲁豫内蒙古等地。
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成就经验也因之得以及时总结并推广,其间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得以及时反馈给陕甘,为党中央文艺工作决策提供了现实样本,特别是抗战文艺的通俗化、民族化实践。
早在1938年初,山西抗日根据地即从抗战形势需要出发,率先成立了通俗文艺研究会、大众文艺社等文艺组织,创办地方化方言土语化的《中国人》报,着力乡村文化、乡村剧团建设及文艺大众化实践,致力于“建设真正的大众的新文化”。
毛泽东同志与《晋绥日报》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谈话及《晋绥日报》改变新闻作风、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办报方向,仍是我们今天新闻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
而由延安辗转太行和太岳根据地的木刻工作团、戏剧工作队创作风格的突出变化,其民族化、乡土化创作成果,以迥异于延安鲁艺的新风貌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论争,最终成为促成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动因之一,山西抗日根据地始终大力实践的大众化、民族化方向也成为《讲话》认同并倡导的创作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红色旅游
中国***新闻网-抗战文化红遍山西抗日根据地
山西的红色旅游都有哪些地方?
另外还有个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很很出名: 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西二公里处的西河头村。距太原去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忻阜公路仅一公里,被誉为点缀在五台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地道战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六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四千余名及国内游客一百余万人次。 定襄县抗战时期为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军事战略要地。战争年代,全县一百五十七个自然 村就有八十多个挖有地道。西河头地道战遗址,驰名中外,它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大地道战遗址之一,一九八六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所在地定襄县,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 西河头地道,开挖于1942年,始为简易地道,只能藏人。后根据战争需要,逐步完善,到1947年秋,动员500余人,经40昼夜才挖成了全长五公里的能防水、防烟、防毒,并由三条大干线,五十二条支线所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其结构共构共分三层,内有出入口、出击口、卡口、翻口、陷井、地堡、明暗枪眼,“迷魂阵”以及指挥部、休息室、储藏室、水井、厨房等战斗和生活设施,是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西河头人民和定襄武工队,依托地道,配合地雷,开展了地道战、地雷战,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前后共经过大小战斗11次,击击伤了敌人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400余件,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对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5年在地道战纪念馆院内建成起了一座花岗岩大型石雕群像所组成的定襄革命烈士纪念碑,并经过对展厅模型整修,资料文物充实,地道遗址恢复性维修和新增“听抗战故事、看抗战影片、吃抗战饭菜、穿抗战服装”等系列“话抗战,忆当年”的参观教育内容后,重新对外开放。参考: 大同旅游网
红色革命老区——魅力忻州
知道忻州的人不太多,知道杭州的比比皆是。
实际上,忻州是个很不一般的城市。四大佛教圣地的五台山就在忻州地区, 历史 上战事频繁的雁门关也在忻州地区,她是山西省唯一拥有长城、太行山、黄河三大 旅游 元素的地方。
2020年国庆节过后,我从太原乘高铁到忻州一游。
忻州很值得宣传包装一下推介一番,也很值得 旅游 的人们走一走,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代县雁门关,其名气和意义不输山海关、居庸关,但是,因为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来这里 旅游 的人们不是太多。
据史料记载,伟大领袖和总理,曾在1948年4月6日登临雁门关,并感慨雁门雄关的沧桑 历史 。
是这样介绍忻州的: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 陕西 、内蒙相望,东临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忻州还是杂粮之都,这里的杂粮约有15大类、600余种。其中主要杂粮可简称为“一粱(高粱)”、二薯(马铃薯、红薯)、三麦(燕麦、荞麦、藜麦)、四米(小米、黄米、糜米、甜糯玉米)、五豆(红芸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有种说法是“世界杂粮看中国、中国杂粮看山西、山西杂粮看忻州”。或许有宣传夸大的成分,但是也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
有个短信段子说:知道保尔的人不多,知道比尔的人很多;知道鲁迅的人不多,知道周迅的人很多,知道高尔基的人越来越少,知道高尔夫的人越来越多。我想到了忻州,知道忻州的不多,知道杭州的人很多。
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 历史 。这里险关要塞,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
我住在忻州古城的 健康 东街店,从这里出发,徒步2,3公里的样子,就到达古城的东城门。
从东门可以登上古城墙,然后可以往南门行走。城墙上还有人力三轮车、电动车,方便懒惰的游客乘坐。
从南城门下来的商业街,煞是热闹,人流如潮,使人忘记了现在还是瘟神犹在,大疫当前。
走在商业街上,使人想起这里昔日的繁华。
貂蝉故里
貂蝉,是 历史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村。
红色革命教育胜地
忻州地区不但是狼烟四起的古战场,近代抗日战争期间,在这里也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保家卫国的故事。
夜袭阳明堡机场、忻口战役是最为著名的抗日战事。
夜袭阳明堡机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配合正面战场的忻口战役,在山西代县袭击日军飞机场的一场战斗。此次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是继平型关捷、雁门关伏击战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领导的八路军,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
山西有哪些红色景点?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太原解放纪念馆。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245号。是省城保存较完整的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纪念性建筑。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古朴典雅,是民国初年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相结合的典范。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1919年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员的师范学校。从五四运动开始,这里很快成为传播新思想,宣传马列主义,发展革命组织,从事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重要阵地。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李雪峰等都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启蒙教育走上革命道路的。
1936年冬至1937年秋,在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公开的直接领导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这里设置了培训机构,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等,先后培养了四千余名优秀干部,同时还成为山西新军的策源地,为促进和坚持山西乃至华北的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太原解放纪念馆位于太原东山的牛驼寨。这片土地当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战场之一。牛驼寨地势陡峭,沟壑纵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攻守太原的军事要塞,有"太原门户"之称。
太原解放纪念馆是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力举攻克牛驼寨等东山四大要塞。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推翻了阎锡山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纪念馆系仿古建筑,极富民族特色。纪念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428张历史照片和120多件实物,组成六大部分,反映了太原战役的全过程,结尾部分展现了太原新貌。
前行即陵园区,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区呈一字形排列,有2000名烈士长眠在这里。前有纪念堂,堂内镌刻着5000多名为解放太原捐躯的烈士英名,周围陈列着省城人民敬献的花圈、挽联,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
红色旅游景点介绍
红色旅游景点介绍
什么叫做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指的是以中国***建立以后所遗留下来或者承载的产物,无论是文化建筑还是精神的传递,都是红色旅游的载体。红色旅游将人文景观与绿色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将革命的传统教育呈现出来。那么,中国有哪些红色旅游的地方呢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国内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一、北京市
1天安门广场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
3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4李大钊烈士陵园
5中国国家博物馆
6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二、天津市
1盘山烈士陵园
2平津战役纪念馆
三、河北省
1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2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3邯郸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
4保定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5唐山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丰润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
6邢台市邢台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陈列馆
7沧州市献县马本斋烈士纪念馆
四、山西省
1长治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黎城县黄崖洞革命纪念地)
2晋中市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3大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大同煤矿遇害矿工“万人坑”展览馆,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
4忻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
5吕梁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6太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山西省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
五、辽宁省
1沈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抚顺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战犯管理所旧址)
3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景区
4锦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辽沈战役纪念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5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
6大连市关向应故居纪念馆
六、黑龙江省
1哈尔滨市区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哈尔滨烈士陵园)
2哈尔滨市尚志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
3牡丹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海林市杨子荣烈士墓及剿匪遗址,宁安市马骏故居和纪念馆)
七、江苏省
1南京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胜利纪念馆)
2江苏新四军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镇江市句容县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盐城市新四军重建纪念馆;泰兴市黄桥战役纪念馆;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3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
4南通市海安县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5淮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
八、浙江省
1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
2绍兴市鲁迅故居及纪念馆
3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
4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5宁波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九、安徽省
1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2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萧县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3六安市金寨县、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和安庆市岳西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点)(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岳西县及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
4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
5滁州市藕塘烈士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
十、福建省
1福州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2龙岩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长汀县福建省苏维埃旧址,福音医院旧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福建省职工联合总工会旧址)
3三明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长征集结出发地,北山革命纪念园,泰宁县红军街,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
4漳州市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陈列馆
5南平市武夷山赤石、大安红色旅游景区
;
山西红色景点
1、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集旅游观光和博物馆价值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直属山西省文物局,正县处级建制,性质为历史类博物馆。
2、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景区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景区于离襄垣县城西23公里处的大平村,是上党战役指挥部的一个旧址。1945年l0月,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晋冀鲁豫军区指挥部由崔蒙移驻这里,住在小东院孙树章家。
3、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王家峪位于武乡县城东四十公里的丘陵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
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和北方局书记杨尚昆、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陆定一,总供给部长杨立三,以及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领导和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
因此,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砖壁村,位于距县城五十公里的东部山区。这里,南、西、北三面临崖,仅有一条峡谷小道可接通内外;东面靠山,经两道天然壕沟,可进入崇山竣岭之中,真乃一块天然的战赂要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等八路军***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
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位于山西潞城市西部文王山脚漳水河畔。抗日战争中后,中国***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
1938年10月25日至39年7月8日,八路军总司令部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北村驻扎了256天。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等曾在这里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建立了晋东南农、工、青、妇、武、文抗日救国总会。
进行了多次“反摩擦”、“反扫荡”、“反围攻”斗争,创建了华北大片敌后根据地,掀起了以上党为主的太行几百万儿女抗日热潮,此间有“朱德司令种南瓜”、“公文包之谜”等故事。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
-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景区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