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脱水的治疗重在预防、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补液方法包括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两种途径,分析如下:
1、轻到中度脱水婴儿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盐或者以大蒜小米汤代替,如果宝宝呕吐则可先喂少量,不吐后再喂,应保持尿量正常,不要一次喂太多;
2、新生儿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它严重并发症时不适合口服补液盐,部分中重度脱水宝宝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要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口服益生菌以及收敛止泻剂等。
宝宝拉肚子、脱水表现如下:
1、轻度脱水患儿主要表现为轻微口渴、尿少,皮肤弹性正常;
2、中度脱水患儿精神稍差,严重者会有躁动不安、口渴、尿液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哭时泪少、皮肤弹性差、反应较慢甚至出现昏睡、四肢凉、脉搏细弱等;
3、重度脱水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消失、尿液极少甚至无尿、血压下降,若不及时纠正或进行有效治疗,短期内可能导致死亡
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有明显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
补液总量: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例如中度脱水患儿入院体重为9kg,其累积损失量计算如下:
按病前体重为100%,患儿脱水时体重减轻平均为病前体重的8%,故现有体重9kg 代表病前体重的92%(因100%-8%= 92%)。
设病前体重为Xkg,则:
X ∶ 9 = 100% ∶ 92% 即X ∶ 9 = 1 ∶ 092
X =(9×1)/092 = 977
故累积损失量=病前体重- 入院体重
= 977-9
= 077(即770ml)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1200ml/m2,中度脱水为2000ml/m2,极重度脱水为3000ml/m2。
② 继续损失量: 按实际损失补充, 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础代谢需要量计算,即5% ~ 10%葡萄糖溶液50 ~ 60ml/(kg·d),钠钾各1 ~ 2mmol/(kg·d)(氯化钠溶液10ml 含钠15mmol,10% 氯化钾溶液10ml 含钾13mmol),或按1500ml/m2 体表面积给予糖60 ~ 75g/m2 体表面积,钠、钾各50 ~ 70mmol/m2 体表面积。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 溶液补充。高渗脱水时,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远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认为高渗脱水时,生理需要量宜酌减1/4。
上述三部分之和即为第一天输液总量。为便于临床应用,一般将上述三项概括为以下数值,可适用于大多数病例。轻度脱水为90 ~ 120ml/kg, 中度脱水约120 ~ 150ml/kg, 重度脱水约150 ~ 180ml/kg。个别病例必要时再作较详细的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由腹泻引起的儿童疾病,如常见的轮状腹泻或细菌性肠炎,常因排便时间延长而引起儿童迅速脱水。目前,补充食盐溶液非常重要,无论什么样的疾病,脱水的危害都很大。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喝水不是最好的。人体的新陈代谢离不开水。只有有足够的水,我们才能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基本平衡,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体液流失过多会导致脱水;当宝宝生病时,结束避免脱水,往往需要给他们提供比平时需要更多的水分。
当孩子轻微脱水时,要及时给孩子补水。最好用补液盐效果最好,如果发生囟门凹陷,就是脱水的症状。如果你在家里处理不好,要及时治疗,让医生采取措施帮助缓解症状,如果医生认为宝宝脱水很厉害,会指导你给宝宝一种特殊的液体叫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盐(即。综合医院有专门用于家庭治疗的口服补液盐(ORS),可以用水冲洗或放入米汤等液体食品中,帮助宝宝恢复水和盐。
既往囟门凹陷,口干,唇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补充足够的水后,体温会迅速下降,新生儿脱水发热容易引起许多并发症,特别是体温上升很快时,会引起呼吸暂停和呼吸衰竭,导致脑损伤或死亡。心脏复苏:呼吸道通畅后,如果心率和呼吸停止,抢救人员必须迅速行动,在溺水儿童现场,直至带药箱和简易人工呼吸器的获救人员到达,并始终不放弃对溺水儿童的抢救。
新生儿可以表现出易怒和哭闹,没有感染和中毒的症状。她的体温会突然升高,有时高达39-40度。你的体重可能会下降。以前的囟门稍凹陷,口腔粘膜和唇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差,产尿减少。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其他疾病。提供足够的水后,她的体温迅速下降。
近20 年来,学者们通过对腹泻发病原理与人体胃肠生理的研究,发现肠毒素性腹泻时,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功能丝毫无损;侵袭性腹泻时,肠黏膜吸收功能亦未完全丧失。这样,就有可能通过口服途径补液以纠正脱水。葡萄糖在肠腔内可促进钠的吸收,二者以同一载体运转,但此作用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当浓度为2% ~ 3%时,此作用最强,如高达10%,不仅无促进吸收的作用,反可导致高渗性腹泻。由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的配方特点和腹泻时机体胃肠道病理改变特点,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ORS能很好地代替静脉补液。
临床中常用的ORS 为塑料袋装,每包装含氯化钠035g,碳酸氢钠025g,氯化钾015g,葡萄糖2g,临用前以温开水100ml 溶解之。ORS 也可自行配制,方法如下:每1000ml 水,加入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或柠檬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这种ORS 液为2/3 张,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HCO-3 30mmol/L、K+mmol/L、Cl-80mmol/L,突出了低糖、高钾、含碱三大特点。
口服补液适用于腹泻时脱水的预防,以及轻度和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的患儿。若有明显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则不宜口服补液。此外,口服补液对于分泌型及非分泌型腹泻均适用。
补液步骤(量和速度)除无扩容阶段外,与静脉补液法基本相同。
可用ORS 少量频服,在8 ~ 12 小时内将累积损失补足,在此阶段,轻度脱水需50 ~ 80ml/kg,中度脱水需80 ~ 100ml/kg。脱水纠正后的维持补液阶段,将余量ORS 溶液加等量水稀释使用,或改用口服维持液。口服液量和补液速度可根据大便量和脱水恢复情况适当增减。
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一般在4 ~ 6 小时后开始进食。
如呕吐停止,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如在口服补液过程中呕吐频繁或腹泻,脱水加重者,应改为静脉补液)。ORS 溶液为2/3 张含钠液,水分稍不足,因此,在ORS 治疗中,必须强调要随意喝白开水,因为患者的自我感觉是对脱水性质最好的判定指标,当体内呈低渗状态时,患者不想喝白开水,从而提高机体渗透压;反之,患者常要求喝大量白开水,以降低渗透压,通过自我感觉,对渗透压进行自身调节,尤其是在继续补液阶段,尤应注意水分的适当补充,以免发生高钠血症。
病毒性肠炎水样便的钠含量极少超过45 ~ 50mmol/L,而ORS溶液含钠达90mmol/L,所以,在口服补液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水量。
ORS 溶液含氯化钾015%,一般需适量额外补充。有明显酸中毒者,需另用碳酸氢钠纠正。
此外,家庭可自配米汤ORS。将米粉20 ~ 30g 煮熟,加水至1000ml,再加入氯化钠35g,柠檬酸钠29g,氯化钾15g,即可服用。
米汤ORS 比葡萄糖ORS 效果更好,且可供给更多热量。
喝多少米汤ORS 量合适,主要根据患儿小便量决定,当患儿小便量恢复正常或比平时稍多一点,说明ORS 量已达到要求了,即可停用;如果小便量还很少,必须继续快速服用米汤OR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