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尽管现在篮球是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球类运动之一,但专门讲解篮球战术的网站基本没有。出于个人对于篮球的热爱,我将每个月发两三篇篮球的进攻或防守战术的比较简单的科普文章,希望能给那些对篮球战术有兴趣的朋友带来帮助。
每一个伟大的教练往往都会有一个成名体系或战术,比如德安东尼的炮轰体系,阿德尔曼的普林斯顿体系,“禅师”菲尔杰克逊的“三角战术”等等。而若你是13-14赛季的马刺的球迷,那你肯定对“锤子”战术非常地熟悉。当年的马刺队在夺冠的路上经常使用这个战术,为他们的三分投手丹尼格林创造出空位投篮机会,整体来看可以说效果奇佳,屡试不爽。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锤子”战术的特点,并学习几种有趣的用法。
“锤子”战术,英文原名为Hammer Action,其本质是当强侧(有球一侧)做有球配合时,弱侧(无球侧)也在做掩护,目的是让持球人在突破到篮下后,传到处于空位的弱侧底角球员投三分。很多人可能疑惑为什么叫“锤子”战术,实际上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从我的个人理解来看,设计教练可能觉得最后的传球路线和底角球员的跑动路线相连,正好看起来像个锤子,因此取了这个名字,读者可以整篇文章看完后再回答像不像。
“锤子”战术从根本上来看是通过持球人的进攻威胁吸引对方的防守注意力,再传给利用掩护获得空位的射手,所以这个战术在面对那些倾向于严密防守持球人的球队使用时效果最好。但同时这会让持球人处理球的压力倍增,必须在两人包夹的情况下掌握好传球的时机,因此“锤子”战术一般来说对持球人的要求很高。其次球队必须要有优质的三分射手,并且有能力在对方扑防时虚晃后再出手。
除此之外,掩护质量也是决定这个战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大个子能挡住人,持球人才能用挡拆顺利突破到篮下,弱侧球员才能通过无球掩护获得空位出手的机会。而且这个战术对于球队的战术素养和默契也有一定的要求,14年马刺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已经在一起打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核心GDP则是一起打了十多年,因此它不太适合刚组建不久的年轻球队使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NBA球队用过的一些“锤子”战术。
首先是卫冕冠军多伦多猛龙上赛季经常使用的战术,基本战术如下图所示:
这个战术非常简单,起始阵型2号位在底角,3号位在侧翼,5号位在禁区,形成一个三角形,4号位在三分线附近。首先1号位将球传给4号位,然后4号位手递手传回1号位。弱侧处2、3号位交换位置,同时5号位提上给3号位做无球掩护。之后持球人突破到禁区,传给处于空位的底角三分射手,完成投射。实际上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这个战术的关键点在于2、3号位交换位置时,5号位的无球掩护要快速,这样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同时持球人的突破必须能够对对方的禁区防守产生威胁,否则对方的5号位就会离开禁区去补防底角的空位球员。
接下来讲一个以底线发边线球的方式发起的“锤子”战术,战术图如下:
这个战术作为一个底线战术并不算复杂,首先是1号位发球给禁区外的5号位,然后进到场内给5号位做掩护。同时另一边2、4号位给外线的3号位做无球掩护,3号位凭借掩护跑到底角位置,持球人杀入禁区后将球传到底角,完成投射。实际效果图如下:
这是迈阿密热火在18赛季对阵猛龙时最后时刻打的战术,最终热火3号位成功获得空位,并投进了三分。而这个战术的关键点在于1号位给5号位掩护的质量,必须让5号位能形成对篮框的攻击,吸引对方的2号位过来协防,使得己方2号位能和4号位一起给3号位做个双人掩护,帮助3号位跑出空位。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马刺体系中比较经典的几个“锤子”战术。
这个战术马刺和爵士队运用得最多,战术图如下:
这个战术来源于North Carolina大学主帅Roy Williams,战术核心是3号位,马刺以前是吉诺比利或伦纳德发起,爵士则是英格尔斯发起。首先是1号位通过5号位将球传到左侧侧翼位置的2号位,之后5号位通过3号位的掩护往下到三秒区腰位。而后3号位再利用4号位的掩护到罚球线左侧接球,并立即转身突破到禁区,同时另一侧1号位凭借5号位的无球掩护跑出底角空位,最后接3号位传球完成投篮。实际效果图如下:
上面这个回合伦纳德是4号位,吉诺比利是3号位,吉诺比利利用伦纳德的掩护后转身突破,丹尼格林心领神会跑到底角,最终接球投进了空位3分。这个战术要求3号位有比较好的突破能力和视野,能在包夹后看到底角处于空位的球员并及时传球。
zip是拉链的意思,之所以称为Zip Hammer是因为它的起步式有拉链战术的标志特点:2号位利用中锋的掩护上提至三分线外持球。下图为该战术的基本战术图:
这个战术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只要看懂它的本质就会觉得非常简单。第一步是拉链战术的起步式,2号位利用5号位的掩护来到弧顶接球,同时3号位从左侧侧翼跑到右侧底角附近。之后1号位来到原先3号位的位置接2号位的传球,并通过4号位的掩护突入篮下,另一边3号位凭借5号位的无球掩护跑出底角空位,最后接1号位的传球后投篮。实际效果图如下:
这个战术其实和基本的hammer战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后依然是1号位突破后传给底角的3号位,只不过加了拉链战术的起步式,清空了一侧,让强侧只有两个人,这有助于1号位突破进禁区。所以说不论看起来多么复杂的战术,只要了解它的本质理解起来并没有多么困难。
从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前面怎么变化,最后都是持球人突破吸引防守,弱侧球员借掩护来到底角接球投篮,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而起步的多个战术变化实际上都为了同样的目的:让持球人更容易突破进禁区。所以“锤子战术”实际上就两个重点:如何让持球人更容易突破到禁区,以及如何给弱侧球员创造更好的空位机会。只要你对这两点理解深刻,那么你也能设计属于自己的“锤子”战术!
最后回到开篇的问题,“锤子”战术中最后的传球路线和弱侧球员的跑动路线——一条直线和一条弧线,连起来像不像一个锤子?或许这就是该战术名称的由来吧!
前言: 心动过速也叫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一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在急诊和外科监护室,我们这些实习生、规培生和低年资医生在判别这类心律失常时也经常感到困惑。心动过速是包含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相互之间鉴别有时候并不容易,以下做简要总结。
总原则: 遇到心动过速即心率>100次/分首先要看节律是否规整,然后看QRS宽不宽,具体分析如下:
如果是节律齐+窄QRS波的心动过速,首先可以排除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扑伴不等比例的房室传导,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接下来重点需要看有没有P波?什么样的P波?具体如下:
1、窦性P波: 则为窦性心动过速
(1) P波电轴和形态正常 (注意窦性P波的标准,见学习系列一)
(2) 心律>100~180次/分
(3)P波的幅度常增高,PR间期常随心率的增快而减少
(4) 典型心电图(Fig1)
(4) 有时因心率过快,P波隐藏在T波里呈“驼峰”样 (Figure 2A:P波隐藏在T波里呈“驼峰”样;Figure 2B:II导联示T波有切迹,为P波和T波重合所致)
(5) 窦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
① 生理性应激,如运动、焦虑、疼痛、发热、贫血、血容量不足、低血压、低氧血症;
② 高碳酸血症、酸中毒;
③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
④ 心力衰竭:心率增加可是失代偿期或预后不良的首发症状;
⑤ 肺栓塞:窦性心动过速是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⑥ 内分泌改变,如嗜络细胞瘤、甲亢;
⑦ 药物:咖啡因、酒精、尼古丁、沙丁胺醇及其他β受体激动剂、儿茶酚胺、阿托品、氨茶碱等
大致判断: 可能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以固定比例房室传导的心房扑动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VNRT和AVRT最为常见,约占90%,二者基本心电图特点为节律规整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具体区分依赖P'波和QRS的相对位置关系, 最终鉴别区分需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1) AVNRT是临床最常见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单的说就是心脏激动起源于房室结,兴奋在房室结反复传导折返所致;
(2) 由于冲动几乎同时激动心房和心室,逆行的P’波紧挨着QRS波,可隐藏在QRS波群中或出现在之前或之后,不易辨别(Fig3A),约2/3不出现明显的P'波,1/3 P'波出现在QRS波之后,极少数在QRS波之前;
(3) AVNRT中逆行的P’波可造成假S波(Fig4A中II、III导联)和假R波(Fig4A中V1)的出现,这与正常窦性QRS波形成鲜明对比(Fig4B), 此为与AVRT鉴别点 。
(4) 由于冲动几乎同时激动心房和心室,逆行P’波非常靠近QRS波, 故R-P'间期<P'-R间期, 且R-P'间期<70ms(与AVRT鉴别点)
(5) 可伴有继发性ST段下移,T波倒置改变
(6) AVNRT典型图形(Fig5)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1)AVRT是激动在房室之间存在的旁路径传导,P’波不易辨别(Fig3B)
(2) 旁路径传导的本质是胚胎期心脏发育时,房室之间的纤维分隔不全,致有残存的心肌束通过纤维隔;旁路与其他心肌组织一样,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分为顺向AVRT(Fig6A)和逆向AVRT(Fig6B);
(3) 由于AVRT时冲动先激动心室后激动心房, 逆行P’波紧跟在QRS波之后,但不融合在QRS波之中,即P'波与QRS波相对分开的 (此为AVNRT鉴别点) ,但可与T波有重合(Fig7)
(4) P'波的特点:在II、III、aVF导联出现倒置宽大的P’波(Fig7、8),P‘波逆向、宽大是因为旁路介导的冲动逆向右心房传导(顺向AVRT)所致;
(5) 由于AVRT时冲动先激动心室后激动心房,故R-P'间期较AVNRT长, R-P'间期<P'-R间期, 且R-P'间期>70ms
(6) 可伴有继发性ST段下移,T波倒置
(7) AVRT典型心电图(Fig8)
房性心动过速:
(1) 房性心动过速(AT)伴等比例房室下传时(2:1,3:1)的心律,QRS波也是规整的;
(2) 心率100~250次/分,AT与窦性心律不同的主要是P波;
(3) 由于房性心动过速时激动顺序依然为先激动心房后激动心室,故P’波在QRS波前(Fig 9 II导联),但也可隐藏在其中不易辨别(Fig 9 II导联R波有切迹),在II、III、aVF导联倒置,aVR、V1直立;
(4) 由于房性心动过速时激动顺序依然为先激动心房后激动心室,相对AVNRT和AVRT来说, R-P'间期>P'-R间期,且R-P'间期>120ms (与AVNRT和AVRT鉴别) ;
(5) 此外,P'波之间有等位线、P‘波存在QRS脱漏,都提示AT可能大;
(6) AT典型心电图(Fig 9):
2 心房扑动 (锯齿波(F波、房扑波)
(1) 房扑时由于致病性电冲动沿着一个环路折返,因此产生缓慢 (相对房颤,见后)、 规律和单一形态的F波;
(2) F波频率250~350次/分,通常以固定比例房室传导(2:1=150次/分;3:1=100次/分;4:1=75次/分)(Fig10);
(3)F波在II、III、aVF呈负向波,无等电位线,在V1、V2导联呈正向波(Fig11)
(4)QRS波规则,部分F波重叠在QRS波、ST段或T波中不易识别
(5)房扑可导致QRS波、ST-T变性引起类似室内传导延迟和/或心肌缺血改变
(6)房扑少见类型中,F波在肢导联不显眼而仅见于胸导联V1~V3上(Fig 12);
(7) 合并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时,可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博心律。
(8)注意:当房扑伴有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交界性心动过速时应考虑洋地黄中毒;
(9)常见病因:二尖瓣病变、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搭桥术后、心肌梗塞、肺栓塞、缺氧、COPD、房间隔缺损、WPW综合症、酒精刺激等;
(10)房扑典型心电图(Fig10、Fig11、Fig13、Fig14)
1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MAT)
(1) MAT定义:P波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形态;PP间期和PR间期不同;P波可被阻滞(即P波后没有QRS波),如Fig15中箭头所示;
(2)MAT认为是频发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扑动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心律失常;
(3)常见病因:肺心病(最常见)、COPD、缺氧、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术后、脓毒症、肺水肿;
(4)注意与房颤的区别:房颤无等电位线,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等电位线和P波
(5)典型心电图表现(Fig16):
2 心房颤动(AF)
(1) P波消失,为大小、振幅、间距和方向均不一致的f波(Fig17),在V1、V2、II、III、aVF导联易见;
(2)心室节律明显不规则 (当基线起伏波动不明显时的重要推断) ,频率在100~180次/分(Fig17);
(3)房颤时由于其致病性电冲动沿着多个环路折返,所有产生快速、不规则和多形的f波
(4)注意事项:① 房颤时如果RR间期规则,可能存在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② 洋地黄中毒时由于完全性心脏阻滞伴交界性心动过速从而导致QRS波规则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当患者在服用洋地黄过程中出现房颤合并规律的心室率,都需考虑洋地黄中毒的可能) ;③ 如果心室率大于200次/分,QRS波时间大于012s,应考虑WPW综合症。
(5)典型心电图表现(Fig18)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3个及3个以上的连续室性期前收缩,其频率超过了100次/分;
VT分根据持续时间为连续性或非持续性,根据波形分为单形或多形(Table 1);
1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Monomorphic VT): QRS-T波形完全相同(Fig19)
(1)心室夺获(Capture beat)指心房下传的激动发生在心室搏动之前,表示全部的QRS波由竞争性心房激动波引起的心室激动,有助于支持持续性室速的诊断(Fig20、Fig22):
(2)室性融合波(Fusion beat)指心房下传的激动与VT的QRS波同时发生,有助于支持持续性室速的诊断(Fig21、Fig 22):
(3)房室分离(AV dissociation):宽QRS波心动过速时有房室分离现象是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异性标准(Fig22箭头所示)但由于QRS的连续出现,P波经常被掩盖而导致难以辨认,重点观察II和V1导联,P波相对容易发现
(4)典型心电图(Fig 22、Fig23):
(5)关于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的几个要点:
① 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可发生在结构正常的心脏,也可发生在有任何器质性心脏患者;
② 室速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心室率和心脏收缩功能,症状包括心悸、气短和头昏;
③ 发生在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常有绕心肌瘢痕组织的折返机制引起,而并非由急性心肌缺血造成。如无其他症状,此类患者不必被看做“急性冠脉综合症”来处理;
④ 持续性的室速发作时出现心输出量减少及心肌需氧量增加,导致需氧性缺血和变性,最终发展为室颤,因此,出现持续性室速的患者应考虑直流电复律治疗;
⑤ 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持续性室速是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 ICD)的治疗指针。
2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临床类型分为QT延长和非QT延长
(1)QT延长就是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 , TdP)的基本病因,可以是先天性或获得性,主要表现为QRS波与波之间在振幅和极向上不相同;
(2)非QT延长细分为急性缺血型和非缺血的集合体(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很少见)。
(3)多形性室速发生在QT间期延长时叫做尖端扭转性室速,特点为QRS主波的方向逐渐变化,在同一导联中的振幅形态类似于一个纺锤轴,可分为非持续性(Fig24)和持续性(Fig25)。
(4)典型心电图表现(Fig26)
(5) 室速的常见病因:器质性心脏病;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氯血症/酸中毒;药物(洋地黄中毒、抗心律失常药、吩噻嗪、三环类药物、咖啡因、乙醇、尼古丁);二尖瓣脱垂;偶尔可见正常人。
这只是一份学习笔记,只供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学习交流使用,请关注后续更多专题内容的分享,感谢大家的支持!
1 Goldberger’s Clinical Electrocardiography: A Simplified Approach
2 ECGs by Example
3 The Complete Guide to ECG
4 Marriott's Practical Electrocardiography
5 ECGpedia: http://enecgpediaorg/
前言: CT对评价各种胸膜及肺实质疾病都具有相当大的价值,主要在于: (1) 鉴别胸膜和肺实质性病变;(2) 对肺和胸膜病变准确定位、确定范围;(3) 显示胸腔积液的特征是游离性还是包裹性,显示胸膜本身病变特征;(4) 评价和指导治疗。但胸膜相关病变在胸部CT学习中是我们大家相对不太熟悉的内容,因此总结和整理了胸膜病变的一些典型CT要点,仅供学习交流,尤其适用于广大实习医师、住培医师及低年资青年医师的复习和参考。
1 胸膜 :指衬覆于肺表面、胸廓内面、膈上面及纵隔侧面的一薄层 浆膜 ,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Fig1)。
2 胸膜腔 :指壁胸膜与脏胸膜之间的密闭潜在腔隙,左右独立,互不相通(Fig1)
3 何为浆膜? 由 间皮 和富含血管的薄层疏松结蹄组织构成
4 何为间皮? 其本质是 单层扁平细胞 ,衬覆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称间皮(注:自己复习间皮和内皮的组织学区别及功能)
胸膜表面及相邻胸壁是由许多层状排列包绕着肺并覆盖在胸腔内表面,充分理解这些结构的解剖对学习胸膜疾病及CT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八层结构
由内向外分别为:脏层胸膜(Visceral Pleura),壁层胸膜(Parietal Pleura),胸膜外脂肪(Extrapleural Fat),胸内筋膜(Endothoracic Fascia),最内肋间肌(Innermost Intercostal Muscle)、肋间脂肪和血管(Intercosal Fat and Vessels)、肋间内肌(Inner Intercostal Muscle)、肋间外肌(Outer Intercostal Muscle)(Fig2)。
2 正常CT表现
正常人HRCT上,在肋骨间隙的前外侧及后外侧可见到1~2mm厚的软组织密度线状影,主要是包括脏层胸膜、壁层胸膜、胸膜外脂肪、胸内筋膜、最内肋间肌(Fig3)。
因胸膜、胸膜外脂肪、胸内筋膜解剖上本身在肋骨内面,因此,常规CT上较难显示,如果肋骨内侧见软组织线条影,通常诊断为胸膜增厚和积液。
在脊柱旁区,最内肋间肌缺如,肋间血管走形脊柱旁脂肪(空箭头),因此,HRCT上表现壁层胸膜和胸内筋膜形成一条很细的线(Fig4)。
3 CT上易误认为胸膜增厚的解剖结构
有些患者肋下肌和胸横肌也类似胸膜增厚。在前方,心脏和近胸骨下部或剑突水平,胸横肌可位于肋骨和肋软骨前面(Fig5A);在后方,在少数患者的一根或多根肋骨内面可见一条1~2mm厚的线,即肋下肌(Fig5B)。
肋间静脉在脊柱旁区通常可见,CT上酷似胸膜增厚,但这些密度增高影与奇静脉及半奇静脉相连,可以鉴别(Fig6)。
叶间裂是脏层胸膜的内陷,不同程度上分隔肺叶。学习叶间裂的相关解剖知识对于鉴别胸膜和肺实质病变至关重要。
1 斜裂(主裂)
将左肺上叶与下叶分开,将右肺上中叶与下叶分开(Fig7)
右侧斜裂在下部比较完整,但仅有30%人右侧斜裂是完整的,30%的人接近完整
左侧斜裂仅27%~60%是完整的,但两叶之间相连的肺实质范围很小
CT表现为薄的、界限清晰的线状影(Fig8),被厚约1cm的无血管区包绕(Fig9)
2 水平裂(次裂)
水平裂分隔右肺上叶和中叶,水平裂不完整很常见,越见于78%~88%的患者;水平裂通常外侧不完整,造成上叶和中叶肺实质相连。
水平裂在常规轴位CT上很少能见到,因为它的位置正好平行于扫描层面,因此,水平裂在CT上的表现变化很大,取决于它对于扫描层面的走向(Fig10)
如果水平裂向尾端成角,则斜裂与水平裂表现相识,斜裂在后,水平裂在前(Fig10A、Fig11 AB);如何水平裂向尾端凹陷,则水平裂出现在两个位置上,表现为椭圆形或三角形(Fig10 B、Fig11 C)。
3 副裂
多达50%的肺可见副裂,任何肺段都可以被副裂分隔(Fig12),目前未发现这些副裂有明确的临床意义,但辨认副裂对于诊断与叶间裂有关的病变具有很大的帮助。
(1)奇裂和奇叶: 是最常见的,但发生率约05%,奇裂由4层胸膜构成(两层壁层和两层脏层胸膜),由于奇静脉起源于肺外造成;奇裂是奇叶的外侧缘,通常延伸至气管后方,有时至食管后方(Fig13)。
(2)下副裂: 分隔双侧下叶的内侧基底段与其他的基底段,在解剖上发生于30%~45%的肺叶,但CT上却不常见(Fig14)。
(3)左肺次裂: 解剖上见于大约15%的正常肺,在左上叶将前段与舌段分隔开(Fig15)
(4)其他: 左肺奇裂,类似右肺奇叶,左侧错误的肋间上静脉走形于其中;上副裂,分隔下肺叶的尖段和其余肺段;发育不全的叶间裂偶尔可见包裹异常的心底支气管。
外周病变分为胸膜外的、胸膜的和肺实质的,通过CT的横断面图可以 粗略定位 病变是位于胸膜外、胸膜还是肺外周(Fig16)。
1 胸膜外病变: 通常位于壁层胸膜及脏层胸膜下,推移表面的壁层及脏层胸膜,病灶与胸壁间呈钝角(a),可同时伴其他改变,如肋骨破坏或肌肉侵犯则更能帮助确定原发部位在胸膜外。
2 胸膜病变: 通常局限于胸膜腔内,与胸膜外病变形态相似,病灶与胸壁间呈钝角(b);但带蒂的胸膜变病,可能会突入肺实质内,与胸壁呈锐角(c);另外,胸膜纤维化可造成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的融合,导致胸膜病变和胸腔积液的CT异常表现(d)。
3 肺实质病: 变如果在胸膜下可以与胸膜相连,与胸壁呈锐角(e、f),但如果病变非常大,肺实质病灶也可以与胸壁形成锐角,因此仅凭与胸膜的接触来定位费外周病变是十分有限的。
鉴别肺实质病变与胸膜病变的另一个难点是肺实质内原有空腔内的液体,如肺大泡内的液体可以表现为包裹性的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只能通过参照之前的CT片(Fig17)。
游离性胸腔积液在横轴断面特征性的表现为“凹透镜征”,在患者仰卧位扫描时占据胸腔的后壁(Fig18A),随着积液的增多,与胸膜的自然的边界一致,如果积液量大,积液通常会造成相应肺的压迫性膨胀不全(Fig18B);在少数情况下,还可以见到胸腔积液可以延伸到对侧,说明两侧胸膜腔是相通的,可能是先天性的或手术造成对侧胸膜损伤(Fig18C)。
渗出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和肿瘤,与胸膜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或淋巴阻塞有关,造成富含蛋白的积液;胸腔积液包裹、胸膜增厚、胸膜结节、胸膜外脂肪密度增高提示渗出性胸腔积液。
有些患者,少量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膜纤维化较难鉴别,侧卧位或俯卧位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叶间裂积液在平片上更容易鉴别,特点为积液通常聚集在叶间裂位置,积液的边缘通常模糊不清,除非叶间裂与投照平面完全垂直。
脓胸早期表现为透亮状,壁光滑,与胸壁形状一致,压迫邻近肺组织,造成血管和气管移位,与肺大泡感染不同,脓胸会延伸越过邻近肺的叶间裂边缘(Fig19-E)。
肺脓肿特征性的表现为不规则厚壁球形病灶,位于肺组织内,很少引起邻近肺组织压迫,肺脓肿未与气道或胸腔相通前不含气体(Fig19箭头LA),与邻近支气管相通后,可有气液平面(Fig19-B、Fig20)。
脓胸纤维包裹阶段,可见包裹性积液,胸膜增厚,增强CT见脏层和壁层胸膜均匀一致强化,即胸膜分裂征(Fig21)
慢性结核性脓胸,可见胸膜增厚伴钙化,胸膜外脂肪间隙明显扩大(黑色箭头示),相连骨皮质增厚,同侧胸廓体积明显减少,这些是慢性胸膜和骨膜炎的特征表现(Fig22)。
坏死性肺炎:CT平扫也可见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影,但增强可以见明显的血管影穿行于肺内,肺组织不均的低密度可伴散在气液平面,与胸腔镜积液引起的压迫性肺膨胀不全不同(Fig23)。
胸膜钙化斑是石棉相关胸膜良性疾病的最常见的胸膜表现,其他还包括良性渗出性胸膜积液,弥漫性胸膜纤维化。典型表现为不连续、隆起、边界清楚的灶状胸膜增厚,常见于肋缘下沿后侧面和膈肌,偶见斑块累及叶间裂胸膜(Fig24)。
指光滑、无中断的胸膜密度增高累及范围超过胸壁的四分之一,伴或不伴肋膈角的闭塞,常伴有明显的胸膜外脂肪的增厚(箭头),另外还可见少量的残留积液(弯箭头)(Fig25)。
间皮瘤侵犯胸膜间隙,引起胸膜显著的、不规则的、结节性的增厚,常包绕肺组织,纵膈胸膜可累及(弯箭头),常伴胸腔积液,胸壁可有局限性侵犯(Fig26)。
胸膜转移瘤是最常见的胸膜肿瘤,几乎所有恶性肿瘤( 除原发性脑肿瘤外) 晚期都可以发生胸膜转移,尤其以肺癌、纵隔恶性肿瘤及乳腺癌最为常见,还有来自胃肠道、肾脏、卵巢。胸腔积液为其主要表现, 亦表现为胸膜结节或广泛的胸膜增厚, 类似于恶性胸膜间皮瘤(Fig27)。
恶性胸腔积液中约10%的原因由淋巴瘤引起,非霍奇金淋巴瘤较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且多见于病变广泛的患者,表现肿大的纵膈淋巴结伴胸腔积液,肿瘤在胸膜的沉积可呈结节状或斑片状(Fig28)。
胸膜原发性肿瘤较少见,局限性通常为良性,弥漫性通常为恶性。纤维瘤通常无症状,80%为良性,但有20%表现为局部浸润或恶性改变。
CT表现为不均一强化实性肿块影,其不均一性反应了病变的不均质性和复杂的纤维和结蹄组织成分,边界光整,与胸膜表面相连,与胸壁呈钝角(Fig29),较大者邻近肺组织受压(Fig30-箭头);恶性胸膜纤维瘤常有钙化,侵犯胸壁,胸腔积液等(Fig31)。
1 D P Naidich,R W Webb, N L Muller,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of the Thorax Fourth Edition US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 Lichtenberger JP 3rd etalSemin Roentgenol 2015 Jul;50(3):251-7
3 Heřmanová Z etal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4 Mar;83(3):595-9
4 Cronin P etal Eur J Radiol 2010 Aug;75(2):e1-8
5 Hayashi K,etalRadiographics 2001 Jul-Aug;21(4):861-74
这只是一份学习笔记,只供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学习交流使用,请关注后续更多专题内容的分享,总结过程中难免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是由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中心主编、王宜峨编著、北京紫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统筹策划的一套五册有关道教艺术的丛书,2011年起由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目录 1 卧游仙云:中国历代绘画的神仙世界 11 目录 2 玉宇琼楼:道教宫观的规制与信仰内涵 21 目录 3 陶铸永恒:道教神像的塑造工艺与经典造像 31 目录 4 道像庄严: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神仙世界 41 目录 5 法箓威仪:道教法器法物的艺术与宗教内涵 卧游仙云:中国历代绘画的神仙世界 卧游仙云:中国历代绘画的神仙世界作者:王宜峨 系列: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 出版: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年5月。 书号:9787508520810 目录
总序
序言
上篇 道影仙踪:历代文人笔下的神仙画
上篇简述
晋唐时代(265-907)
洛神赋 顾恺之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梁令瓒五代两宋(907-1279)
星相仕女图 佚名 泼墨仙人图 梁楷 老子骑牛图 晁补之 九歌图长卷 无款(旧传张敦礼) 飞仙图 赵伯驹 果老仙踪 佚名 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 黄鹤楼图 佚名 岳阳楼图 李升(传) 仙山楼阁图 无款 瑶池献寿图 刘松年 吕祖过洞庭图 无款 叱石成羊图 无款 天官图 佚名(旧传吴道子) 地官图 佚名(旧传吴道子) 水官图 佚名(旧传吴道子) 三官出巡图 马麟 猴侍水星神图 张思恭(传) 调鹤采花仙 佚名 九龙图 陈容金元时代(1115-1368)
老子授经图(摹本) 盛懋(传为原画作者) 野桥策蹇图 盛懋 玄门十子图 华祖立 葛稚川移居图 王蒙 西王母图 佚名 吴全节十四像赞卷 无款(旧传陈芝田) 瑶池仙庆 张渥 浑沦图 朱德润 庄周梦蝶图(摹本) 刘贯道(原画作者)
明清时代(1368-1911)
画老子骑牛 张路 四仙拱寿图 商喜 群仙会祝图 仇英 烧药图 唐寅 金液还丹印证图 龙眉子(传) 仙山玉洞图 陆治 轩辕问道图 石芮(或石锐) 丹台春晓图 文伯仁 刘海戏蟾 刘俊 云中鸡犬 崔子忠 仙舟笛韵 金廷标 炼丹图 黄慎 老子图 戴敦邦下篇 林泉洞天:历代著名道士笔下的文人画
下篇简述
道君皇帝——赵佶(1082-1135)
瑞鹤图 赵佶画坛高道——刘道士(宋代,生卒年不祥)
湖山清晓图 刘道士一峰道人——黄公望(1269-1354)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九珠峰翠图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黄公望云林道人——倪瓒(1301-1374)
筠石古槎图 倪瓒 渔庄秋霁图 倪瓒 安处斋图 倪瓒 紫芝山房图 倪瓒 容膝斋图 倪瓒 画竹 倪瓒方壶道人——方从义(元代,生卒年不祥)
崇冈独眺图 方从义 山阴云雪图 方从义 神岳琼林 方从义 高高亭图 方从义龙阳道人——冷谦(元末明初,生卒年不祥)
白岳图 冷谦洞玄丹房主——邹复雷(元代,生卒年不祥)
春消息图 邹复雷六一道人——张彦辅(元代,生卒年不祥)
棘竹幽禽图 张彦辅长春真人(明代,生卒年不祥)
墨龙图 长春真人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705)
双禽图 朱耷 山水图 朱耷南山道人——张复阳(元代,生卒年不祥)
山水图 张复阳朱衣道人——傅山(1605-1694)
傅山•傅眉山水花卉合册 傅 山玉溪道人——闵智亭(1924-2004)
幽兰山谷图 闵智亭墨道人——孙明瑞(1925-2010)
梅花四条屏 孙明瑞 玉宇琼楼:道教宫观的规制与信仰内涵 玉宇琼楼:道教宫观的规制与信仰内涵作者:王宜峨 系列: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 出版: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年1月。 书号:9787508523200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道教宫观的概述
道教宫观的起源与功用 道教宫观的建筑思想和艺术特点 道教宫观的建筑结构 道教宫观的建筑规制第二章 道教宫观建筑的历史沿革及现存实例
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建筑 宋辽金元时期的道教建筑 明清时期的道教建筑 当代的道教建筑第三章 道教园林、塔、石窟及碑林
道教园林 塔、石窟及碑林 陶铸永恒:道教神像的塑造工艺与经典造像 陶铸永恒:道教神像的塑造工艺与经典造像作者:王宜峨 系列: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 出版: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8月。 书号:9787508528021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道教造像的产生
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 道教造像的产生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造像第三章 隋唐时期
隋代的道教造像 唐代的道教造像第四章 宋辽金元时期
宋代的道教造像 金代的道教造像 元代的道教造像第五章 明清时期
明代的道教造像 清代的道教造像 道像庄严: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神仙世界 道像庄严: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神仙世界作者:王宜峨 系列: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 出版: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6年4月。 书号:9787508533605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 道教壁画
上篇简述 道教壁画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时期 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篇 道教水陆画
中篇简述 五代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下篇 道教版画
1 前言
在前面一篇10万公里大保养的文章中,很多读者留言关于没有关于底盘检查的具体部分。有兴趣的车友可以看一下上一篇文章。
由于底盘的构造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在上一篇并没有开展开更多的篇幅来讲。鉴于有这方面需求的车友也比较多,本篇我们具体科普一下底盘悬架的分类和常见的异响震动解决方案。
2 底盘悬架的常见类型
汽车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动力总成,车身构架,底盘,电器设备等。
而底盘作为汽车的四大部分之一,主要作用是支承、安装发动机及其各部件、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传递动力到车轮,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
底盘结构是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底盘悬架,车架,刹车,以及各种连杆组成。其中底盘悬架的主要起到支撑和减震的作用。另外对于动力总成工作时动力的传递,也会涉及到底盘悬架。
现代汽车底盘采用的悬挂系统,按其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简单来说独立悬架各个车轮悬架系统之间是独立的,车轮行驶中受到的冲击由该轮的独立悬架来完成减震和吸能的处理,而非独立悬架单边受到的冲击会反馈到另外一边的悬架和车轮上。
独立悬挂系统又可分为横臂式、纵臂式、双连杆式,多连杆式、麦弗逊式悬挂等。非独立悬挂,比较常见的有扭力梁悬架和钢板弹簧式悬挂。
对于市面上的各种车型,采用不同的悬架系统,再加以调教,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底盘行驶特性。独立悬架也并不一定就比非独立悬架要好,还和厂家的安装角度,调教风格有很大关系。比如雪铁龙历来都有底盘大师的称号,能把普通的扭力梁后悬架调教的比很多采用多连杆独立悬架的车型都要好。
举这个例子硬吹了一波雪铁龙,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的时候,不用太纠结这个东西。给你一个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的运动车型,你也不一定跑得过开着买菜板车悬挂的专业车手(扯的有点远了,咱们接着往下科普)。
3 底盘悬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悬架是连接车轮和车身(车架)的桥梁,利用各种形式的弹力(弹簧)和能量消耗部件(减震器/阻尼器)来缓冲车轮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起到保持车内舒适度,支撑和保持车轮与路面的接触的功能。
1)麦佛孙式独立悬挂
麦弗逊式悬挂系统的车轮是沿着主销滑动的悬挂系统,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零部件少,重量轻的特点,也是汽车上普及率最高的悬架系统。
可以说从几万块的代步车到几十上百万的豪车都有它的身影。市面上超过80%以上的轿车和SUV的前轮都采用这种悬架。粗壮的筒式减震支柱和弹簧,厚实的下摆臂,是构成麦佛逊悬架的标志。
2)双叉臂(双横臂)独立悬架
双叉臂(双横臂)式悬挂系统是指拥有两根叉臂(横臂),车轮在汽车横向平面内摆动的独立悬挂系统。
可以简单理解为麦佛逊悬架的升级版,将单独的下摆臂衍生成双叉臂或者双横臂的结构。
对于侧向的支撑更加的到位,比如急刹车不容易点头。高速过弯更加的可靠,不过成本也更高,占用车内空间也更大。
注:双横臂可以简单理解为简化版的双叉臂,将双叉的复杂形状改成两根简单的横臂,往往会搭配侧向拉杆加以辅助。制造成本也比双叉臂要低,更多的应用在后轮上。
3)多连杆独立悬架
多连杆式悬挂系统是由3-5根杆件组合起来控制车轮的位置变化的悬挂系统。多用于轿车或者SUV的后轮悬架系统,也是悬架系统里面最复杂的一种。
车轮受到各个方向的冲击和力量通过多根连杆来化解,可以保证更高的舒适度和更好的稳定性。特点是贵,占用空间大,维修也更加的麻烦。
传祺GS4的后轮多连杆独立悬架
4)扭力梁悬架
通过一根可以产生扭转力矩的扭力梁将两个车轮连接起来的半独立式悬架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板车悬架
普遍用于A级和AO级的小车后轮上面,特点是价格便宜,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皮实耐用。
经典的板车扭力梁悬架
5)钢板弹簧式悬架
采用钢板碟片的方式被用做非独立悬架的弹性元件,由于它兼起导向机构的作用,使得悬架系统大为简化。这种悬架广泛用于货车,面包车的前、后悬架以及某些硬核越野车中,比如奔驰的大G。
这种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承载性好,缺点是舒适度较差。
6)双连杆独立悬架
这种悬架可以看做是麦佛逊悬架的一个变种,把下摆臂替换成2根独立的连杆,辅以横向稳定支撑杆组成。由于两根连杆看起来比较细,也俗称筷子悬架。
比如老款的汉兰达后轮就是采用这种悬架,特点是比多连杆悬架结构简单,成本要低,舒适度好,但是承载能力和抗扭转能力都比不上多连杆。
4底盘异响震动的检查和解决方案
前面科普了底盘悬架的各种类型和构造,为的是在我们实际用车过程中,当底盘发生异响或者震动过大的时候,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快速的定位和解决。根据异响和震动发生的部位可以简单分为下面三种。
(1)动力总成部位
a)发动机和变速箱机脚
动力总成是通过发动机和变速箱机脚安装在底盘上的,而机脚里面的橡胶件会随着使用的时间慢慢老化失去减震的作用,所以发动机和变速箱机脚是我们重点排查的项目之一。
常见故障现象:怠速震动变大,比如方向盘抖动,油门刹车抖动,异响等
新老机脚对比,可以看到老机脚橡胶已经开裂并部分缺失。
b)发电机皮带
发电机皮带会随着使用里程的增加变长和老化,当皮带的长度超过涨紧轮的极限位置后,皮带就会出现松动,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就会造成异响和不规则的抖动。所以皮带也是我们重点检查的项目之一。
常见故障现象:加速或减速时伴随有不规则的异响和抖动,当这个异响和抖动是来自发动机舱的时候,有可能就是皮带松动造成的。
c)发动机进气部分
当发动机进气部分出现堵塞或者泄露的时候,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就不能很好的保证燃烧室里面的正常燃烧,异响和抖动也就随之而来。
常见故障现象:加速不顺,油门偏软无力,异响类似跑火车的声音。
之前朋友保养完了发现加速油门无力,跑起来还有一股哄哄响的声音,最好一检查,是空滤装反了并且没安装到位导致。
(2)前轮部位
a)悬架系统
悬架系统的异响和震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
减震阻尼器漏油
常见故障现象:经过颠簸或起伏路面明显感觉传递到座位的震动变大,并且持续时间长。
这是由于阻尼器里的油液泄露,不能很好的起到支撑和消除震动的能力。
下摆臂球头或者衬套损坏
下摆臂作为悬架里主要的连接部件,在工作中承受的力较大,连接处的球头里大部分都有橡胶件或者油封,时间长了连接处旷量过大,造成异响和损坏。
常见故障现象:行车中前轮处异响,底盘松散,并伴随有震动加大,下摆臂也是重点的检查项目之一。
前轮轴承损坏
前轮轴承是承载车轮和车身重量的关键轴承之一,安装在车轴羊角(也叫转向节)里,当受到外力超出其承受能力或者润滑不良的时候,就很容易损坏,内部旷量变大。
常见故障现象:速度越快,异响和震动越大,类似嗡嗡声或者啸叫的声音,并伴随有轮毂不规则跳动。另外原地打方向异响也可能是前轮轴承的问题。
b)转向系统异响
转向系统的异响往往发生在转向拉杆球头,转向支柱万向节这些地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检查到。
常见故障现象:原地打方向有滋啦滋啦的异响,排除轮胎与地面的声音外,很有可能就是拉杆球头或者万向节的问题。
注:方向柱万向节生锈卡滞还可能会导致方向盘回位不正,打方向生涩等故障
c)刹车系统异响抖动
当刹车盘和刹车片在经过长时间的磨损后,会出现两者之间的旷量变大,导致刹车时候刹车片不能很好的和刹车盘进行结合,就会发生异响和抖动。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前轮,因为大部分的汽车都是前置发动机,重量集中在前轮,而刹车时点头会加重前轮的承载力和刹车力。
常见故障现象:刹车时有刺耳的异响,往往伴随有方向盘抖动或前轮抖动等情况。
(3)后轮部位
前面提到的前轮部分减震支柱,刹车系统,车轮轴承产生的异响,同理在后轮也可能会发生,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后轮和前轮不同的地方在于,很多车型后轮采用的是多连杆悬架和扭力梁悬架。主要讲讲这两种。
比如上图中的多连杆后悬架,异响往往发现在这些连杆的连接部位,球头旷量变大,胶套损坏是常见的故障。
上图就是由于球头损坏更换了下横杆的后悬架
而对于扭力梁悬架,异响往往来源于上图的三个部位,弹簧的上下顶胶和减震支柱的连接处。
5 小结
底盘的异响和震动是让很多车主头疼的事情,因为不好定位故障,希望学习了底盘悬架的科普知识和异响震动的来源后,可以给你参考。不花冤枉钱,早日解决故障。
另外在我们平时的行车过程中,遇到坑洼路段和减速带,减低车速,缓慢通过,可以更好的延长底盘悬架的寿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前言:尽管现在篮球是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球类运动之一,但专门讲解篮球战术的网站基本没有。出于个人对于篮球的热爱,我将每个月发两三篇篮球的进攻或防守战术的比较简单的科普文章,希望能给那些对篮球战术有兴趣的朋友带来帮助。
“这个教练不行,他根本就没有战术,只会让球员单打!” 当一支球队进攻看起来打得杂乱无章时,我们时常能听到球迷这样的吐槽。然而当人们提出这种批评时,大多数人其实并不能正确理解战术的意义。接下来先简单介绍一下篮球战术到底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队员所运用的攻守方法的总称,是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组织形式。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方队员的技术与特长,制约对方,力争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所以单打算战术吗?有时候算。几乎所有球队都会专门布置战术为核心球员创造错位单打的机会,这时候球员单打也是战术的一部分。用文字来说明篮球战术是什么可能会比较抽象,但等看完这篇文章后,想必你会对篮球战术有更深的理解。
在上个月我介绍了“锤子”战术的定义,并举了几个例子进行分析,但有部分读者反馈希望能讲得更详细一点,因此今天再讲几个例子,希望能让球迷对这个有趣的战术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先来回顾一下“锤子”战术的定义: “锤子”战术,英文原名为Hammer Action,其本质是当强侧(有球一侧)做有球配合时,弱侧(无球侧)也在做掩护,目的是让持球人在突破到篮下后,传到处于空位的弱侧底角球员投三分。 这个战术在面对那些倾向于严密防守持球人的球队使用时效果最好。但同时这会让持球人处理球的压力倍增,必须在两人包夹的情况下掌握好传球的时机,因此“锤子”战术一般来说对持球人的要求很高。其次球队必须要有优质的三分射手,并且有能力在对方扑防时虚晃后再出手。
除此之外,掩护质量也是决定这个战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大个子能挡住人,持球人才能用挡拆顺利突破到篮下,弱侧球员才能通过无球掩护获得空位出手的机会。而且这个战术对于球队的战术素养和默契也有一定的要求,它不太适合刚组建不久的年轻球队使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一些有趣的“锤子”战术。
一、zipper keep hammer
zip是拉链的意思,在篮球术语中代表拉链战术。拉链战术的标志特点是: 2号位利用中锋的掩护上提至三分线外持球。 而这个战术运用的起步式与拉链战术类似,下图为该战术的基本战术图:
和拉链战术正好相反,这个战术的起步式是4号位利用2号位的掩护,上提到三分线外接球,而后1号位移到弧顶拉开空间,2号位在底角提上假装要接球,4号位假传真突杀进内线,另一边3号位凭借5号位的掩护来到底角,接4号位的传球完成空位投篮。实际效果图如下:
这个战术的特殊之处是持球突破者为4号位,这很少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能运球突破甚至发起进攻的4号位也越来越多,因此往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战术变化。 而且“锤子”战术虽说目的是为了给底角球员创造空位投篮机会,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得分,所以球员应该根据场上的局势进行决定,思想不能过于僵化。 比如上图,最终并非由底角球员投进,而是格林突破上篮直接得分。
二、ghost keep hammer
该战术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其起步式运用了ghost screen(假掩护),下面是该战术的基本战术图:
这个战术看起来复杂,分解之后也非常简单。首先4号位借5号位的掩护上提到弧顶,给1号位做个假掩护后移到右侧侧翼,1号位移到左侧侧翼并将球传给4号位。而后的战术和前一例完全相同,4号位假传真突杀进内线,2号位借掩护到底角接球投篮。实际效果图如下:
从以上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锤子”战术最后一步基本是大同小异,关键是如何创造出一个适合持球人突破的球场环境。 第一例中1号位传球后移到弧顶,第二例中1号位和4号位之间的假掩护,两个例子中运用的假传真突,目的都是为了让持球人能更容易杀入内线。只要深刻了解这一点,你就会觉得“锤子”战术并没有那么复杂。接下来看最后一个例子,看是否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open ball screen hammer
下面是该战术的基本战术图:
这个战术非常简单,1号位借5号位掩护来到侧翼接球,再和5号位挡拆杀入内线,最后传给弱侧借4号位掩护得到空位的3号位。实际效果图如下:
和刚刚总结的一样,这个战术成功与否同样取决于持球人是否能够杀入内线,而该战术采用的是简单的挡拆战术,效果显著。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篮球战术的定义 : 篮球战术是 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 队员 之间相互协同配合 的组织形式。在“锤子”战术中,个人技术就是持球人的突分能力和底角球员的投射能力,队员配合就是各种掩护和跑位,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样一个美妙且效果明显的战术。只要你能深刻理解战术的本质,那么你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战术。
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支持一下,非常感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