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代表人物一:王羲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行
书代表作中最着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
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
(兰亭序)
(王羲之真迹)
02代表人物二:颜真卿
唐代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
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
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楷中着名的代表
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
腴润。
(祭侄稿)
(自书告身帖)
03代表人物三:苏轼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的《黄州寒食
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
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
一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
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寒食帖)
(赤壁赋)
04代表人物四:米芾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
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
的特点。与黄庭坚、苏轼、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笔迹)
05代表人物五:赵孟頫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赞
誉很高。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
造诣最深、影响最广。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
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
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
(洛神赋)
天下三大行书,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
世人遂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
真卿《祭侄稿》以及苏轼《寒食帖》与合
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草,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行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行草书法作品欣赏
行草书法作品1
行草书法作品2
行草书法作品3
行草书法作品4
汉末新书体行书
行书在汉末是伴随着楷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书体,在当时并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草书、楷书到了王羲之手中才形成最完美的艺术。行书也不例外,它在王羲之手中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可见王羲之被奉为“书圣”是当之无愧的。而且,王羲之的行书在他本人各体之中也是排在首位的。
王羲之的行书从刘德升、钟繇一脉传来,并被推到了相当成熟的高度,但他留下的真迹不多,多是后人所摹。其行书帖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兰亭序》、《圣教序》等。其中,《兰亭序》为王羲之行书作品中最突出的代表,被历代称为天下行书第一。
王献之也极擅行书,其行草代表作有:《中秋帖》、《鸭头九帖》、《新妇地黄汤帖》等。《中秋帖》是“三希之一”。清代乾隆帝极珍爱此帖,将其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同藏于养心殿书房,并称此处为“三希堂”。所谓“三希”就是三件稀世珍宝。该帖是存世最早的行书著名墨迹真本,极为珍贵。其中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列为“三希之首”。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尤喜行书,且酷爱王羲之的行书。唐太宗的提倡,更加稳定了行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二王体系的行书,可谓笼罩了整个唐代,成为一代风范。唐太宗本人也是行书的高手,他的代表作品《温泉铭》就是学习二王的典范。此碑也是第一块将行书运用到碑版上来的刻石,在行书史上是一大飞跃,为行书开辟了新的领域。盛唐时还出现了一位书法大家,其将二王行书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人就是李北海。他在继承二王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特点,创立了行楷一路。所谓“行楷”就是指在楷书的笔画中融会行书的笔意,在行书的结构中又吸收了楷书成分。这种字虽早在李北海之先就有过尝试,但到李北海笔下才真正达到成熟和统一。当时的李阳冰称赞他为“书中仙手”。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不仅楷书艺术博大精深,而且在行书上也有极高的成就。他的行书雄健刚强、气势磅礴,不追求雕琢之气,却渗透着他那刚正的性格和豪放炽热的情感。其著名行书作品有:《祭侄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字体挺拔、气骨情真,为历代书家所颂。宋代米芾称《争座位帖》为颜书第一,元人鲜于枢把《祭侄稿》评为天下第二行书,还有人将此帖同王羲之的《兰亭序》并列为世之“双璧”。
到了宋代,行书出现了新的面目。书法家往往借助书法来表现个人的学识、个性和抱负,所以古人评价宋人的书法时说“宋人尚意”。能代表宋代风格当然首推“宋四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悠久、流派众多、艺术价值极高。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书法字形
首先是欣赏书法的字形。书法的字形是指书法作品中每个汉字的形态、结构、笔画、比例、韵律等方面的表现。在字形的欣赏中,我们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入手。整体方面,我们可以欣赏整个作品的布局、构图、气势等,从而感受到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局部方面,则可以欣赏每个字的笔画、结构、韵律等,体验到字形的艺术魅力。其次是欣赏书法的墨色。墨色是指书法作品中墨汁的深浅、浓稠度、质感等方面的表现。在欣赏书法的墨色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墨色的浑厚、深邃、细腻、灵动等特点,从而体验到书法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第三是欣赏书法的气韵。气韵是指书法作品中所表现的气势、动静、节奏、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在欣赏书法的气韵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作品的情感、气息、韵律等,从而领略到书法作品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最后是欣赏书法的文化价值。书法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件书法作品都承载着历史、文化、人文等方面的价值。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了解书法作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价值。此外,欣赏书法作品还需要注重作品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不同的书法家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他们的作品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通过了解书法家的生平经历、艺术理念、创作风格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其作品。
书法气韵
总之,欣赏书法作品需要注重其字形、墨色、气韵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也需要了解其文化价值和创作者的背景信息。通过综合欣赏书法作品的多个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董全洲,字雨轩,号文溪。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类),荣获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士。是我国知名的书法家。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董全洲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董全洲 书法作品欣赏
董全洲书法作品1
董全洲书法作品2
董全洲书法作品3
董全洲书法作品4
董全洲书法概述
董全洲,字雨轩,号文溪。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类),荣获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士。1956年出生于青岛,自幼得益祖父开蒙教诲,执笔临池,中学时期就得到多名书画老师的专业辅导。痴迷书法五十余年挥毫不辍,对书法名家二王,赵孟頫,智永,以及于右任,董其昌等大书法家的名帖下过苦功,近些年专业研究书法。对楷书,隶书,行书, 草书 皆有造诣,尤其是行草风格鲜明,被国内多家刊物推崇发表,深得行内专家好评。其作品被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二炮、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等单位和领导 收藏 ,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朋友热忱关注。
2014年 国庆节 ,是中国著名核物理专家、年轻时即为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先生的首席助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清华大学郑福裕教授退休十周年纪念日,国家相关部门和清华大学党委准备专门为他举行一个座谈会,因为郑教授是一位对国家、对清华有着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教育 家。郑教授决定向领导们赠送十幅书法作品作为答谢厚礼。一个偶然机会,郑教授在朋友的微信圈里看到了一位叫做董全洲的山东书法家的作品,顿时眼睛一亮:就是他了。
青岛农业大学陈岩教授这样评价董全洲的书法:全洲先生的书法,总体面貌以魏碑风格为基,并深得二王精髓,同时融入唐人大草、挥洒连绵,收放随意的特点。借鉴了宋人行书适意、随机、文雅。但强化了行笔关节处的特点,突出用笔的方折,并用墨色来强调节奏感。
单独欣赏董全洲先生的作品,明显感觉到作品浓烈的个人面貌,不急不历,沉稳柔和。这与先生的全面修养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董先生的书法,基本是以理性书写的过程,却呈现十分感性的结果。一点一划都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的到位。突出结字、章法、墨法的法度。不仅保持了传统术法的精髓,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横视当代书坛,人才济济,风格林立,格局多元。而董全洲先生能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广采博取,灵妙自探,不能不说难能而可贵。
董全洲出身书香之家,爷爷15岁到青岛,18岁进京谋生。受到爷爷的影响,6岁的小全洲开始上学,当然也开始写字。在全洲的电脑里,至今还保存着爷爷遒劲沧桑的墨迹。
全洲从小对写字有着极其特殊的感觉,第一天走进课堂,第一眼看见一排排方队的字体,他的心"蹦、蹦"直跳,心中突然涌出一股无法抑制的激情。以后,每当他坐在书桌前面对纸笔的时候,他就觉得手中的毛笔倏然之间就化为一眼山泉,铺开的纸就是一片山野,沟渠纵横,笔中涌出的泉水灌满了田野中的沟沟壑壑,一幅幅美妙的图案就这样构架出一排排字体的方阵……
也许,这就是董全洲书法艺术的起点。
董全洲自幼酷爱书法,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他在干着什么,只要看见书法……不,只要是字,他都要仔细地端详揣摩一番。多年之后他回忆说,只要是看见好的书法,他的心里就会涌出一股激流,这股激流就会沿着书法的字体,汩汩流淌。有时偶遇激情,书法的字体已经灌满,激情还会在眼前的空间龙腾虎跃继续游弋下去,直到自己从陶醉中醒来。
他的这种"心书法"使他受益匪浅。他只要闭上眼睛,眼前立马就会出现书法史上著名的字帖。这些民族的瑰宝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全洲的心田里。
立字先立人,练字兼练心,可以说是董全洲先生一生的座右铭,而且几十年来,他一直都是毕恭毕敬遵循着这一人生和艺术的法则,在不断的修炼。回眸全洲先生走过的路,为人清清白白,为官清清白白,为文清清白白。全洲先生堂上八旬老母尚在,全洲先生每天毕恭毕敬哄着老人家开心,老母康乐之余,竟为全洲所染,每日习字上百。
全洲先生对书法之爱,实可谓如抱桂玉。
在民族书法神圣的殿堂里,全洲寻着艺术巨人深深地脚印一路走来。他学习魏碑以张猛龙、郑文功字帖为师;其后习行书以王羲之、王献之法帖为师;再其后习草书以张旭、怀素字帖为师,兼学于右任草书,临帖、摩帖,精髓传神。
光阴荏苒,书法艺术的灵犀之气渐渐在他的身上初露端倪。
他深悟书法的深藏之道:"立字先立人"、"练字兼练心"。他始终如一地坚持对书法进行钻研和锤炼。不方便用纸笔时,他就在掌上练,地上练,心里练,心领神会,翰墨染意于宣纸之上,终将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通灵透悟的境地。用董全洲的话说,他有"四为"即:学秦篆为探书法之源,临魏碑为养书法之气,摩唐楷为壮书法之骨,书张(旭)怀(素)之草书为悟书法之神韵。
董全洲的书法,字体运笔流畅而稳重,线条柔韧苍劲,结字寓变化飘逸之中。字体的大小参差不一,行距字距错落有致,时现变化之妙。字与字间有断有续,飞白自流,妙趣天然,断处觉密,续处成疏,笔画舒展,线条明快,笔到意到,刚柔相济,飞珠溅玉,留空白以资遐想,从整个书法作品来看,在拘巧中显露潇洒,灵妙中透出朴重,豪放中独见情怀,浑厚华滋中呈现朴拙自然之风,平淡朴实中书现绚丽之美。
董全洲笔下的字,融进了他艰辛的劳动和深厚的"字外功"。
全洲先生历任乡镇长、党委书记,基层的工作艰辛,使他的胸怀变得越来越大了起来,后来,他担任市级机关领导干部,又把这种心胸慢慢收送出来,使得他的人生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这一时期同步得到了尽情挥发,尽情张扬。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任处长期间,全洲更是如同大海一样,变得越来越潇洒自如。人如春风舞春潮,字如春风意气高。官有正声胸襟阔,挥笔霜风在银毫。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足以看得出马蹄疾驰的人生潇洒和豁达。
这些年来,董全洲为了在艺术上广收博采,他像一位虔诚的朝圣者,他的脚步走遍了许多艺术圣地和殿堂。他的书法艺术在美国、意大利、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有着不可小觑且日渐增大的影响。
但是,董全洲很不介意名气和地位。他说,一个书法家是靠作品说话的。他极力主张书法家要学者化。他说,古代的书法家,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书法家。历史上无数有名的书法家都是大学问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他们的书法无不透出学问的浩气,他们的学问也无不透出书法的筋骨。真正的书法家是学问与书法结合完美的人。
他认为,书法不仅是"写字",更重要的是把人格力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书法艺术。
董全洲正是沿着这样的一条路走下去的。他多才多艺,不仅精通书法艺术,同时对写作、摄影、旅游、考古等多门学科均有着很深的造诣。
我们面对着董全洲一幅幅精湛的书法艺术,感悟、品味、掂量着董全洲的书法作品,似乎感触到一阵阵有力的脉动。这是时代的脉动。这些作品"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会感到他的书法是有灵魂的,是活了起来的。你站在她们的面前,就好像在与历史对话,在与艺术对话,在与你的灵魂对话……
全洲先生是一位饱学之士。孔孟之乡的优良传统熏陶了他,书香门第的高尚家风培育了他。因为饱读子集经典,广涉社会科学,使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门各类,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按照全洲先生的话说,书法艺术,不是技巧的展示,而是 文化 底蕴的凝结。为什么中国书法有着如此迷人的魅力,正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体现。难怪清华大学郑福裕教授当时看到全洲先生的作品,就十分肯定,因为郑教授当时就从作品的点画线条的勾勒和布局中,看出了全洲先生不仅仅是一位饱学之士,而且还是一位对社会、对人民有着强烈责任感和真挚感情的理性汉子,也是一位对事业、对人生有着极其深刻认识和远大抱负的志士,更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与时俱进的高人。
我们凝视着董全洲先生的一幅幅作品,心里只有一句话:祝福董全洲先生的书法艺术之树根深叶茂!
范曾先生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还是第一个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的中国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很多人喜爱的作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范曾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1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2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3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4
范曾个人简介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书法小知识砚台的储存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首先要避光: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干裂。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在对砚台涂蜡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为可以养砚,但这些做法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使砚污秽不堪,并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在砚匣保养时,应经常打蜡以保持砚匣光泽,防止潮气侵入。如果遇到砚匣收缩,砚身放不下的情况,可用砂纸打磨砚匣的内侧,让它增宽易放。古砚匣如有破烂和损坏,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对古砚匣进行收藏。
草书 是我国 书法字体 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有非常高的文字艺术价值,对我国的字体发展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草书作品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下面是我整理的著名的草书书法作品。
著名的草书 书法作品欣赏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 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著名的草书书法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 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历朝历代都不乏优秀的楷书大家,他们所创作的楷书书法作品都非常的优秀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的艺术。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历代经典楷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历代经典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历代经典楷书书法作品1
历代经典楷书书法作品2
历代经典楷书书法作品3
历代经典楷书书法作品4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