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妆品中的微生物这项指标中,所指的致病菌应是特定的确定的细菌。特定菌(Specia microor—ganism)是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有关特定菌的确定,目前世界尚无统一规定,各国有所不同。如美国规定的特定菌就有10种: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多嗜假单胞菌、无硝不动杆菌、粘质沙雷氏菌;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规定的特定菌为3种,: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日本为大肠菌群);世界卫生组织WHO 规定的特定菌为两种:绿脓杆菌和金**葡萄球菌;我国规定的特定菌是3种: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和粪大肠菌群。我国与日本规定的特定菌相同。
(一)原料
化妆品是由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原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有油质原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表面活性剂、溶剂原料、香精香料、染料、颜料等,在这些原材料中,天然的动植物成份及其提取物如明胶和骨胶原多肽水解物、胎盘提取液、水貂油、羊毛脂、人参、当归、芦荟及其提取液等,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次被微生物污染可能性大的原料还有增稠剂、粉体、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等,相对而言,油脂、高级脂肪酸、醇类、香料、酸、碱等原料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二)水
水在整个化妆品生产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极其重要,一般化妆品配方中水的比例大约为30%~70%,工艺生产中水的用量更大。普通的生活饮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Ca2+、Mg2+、Fe3+、Mn2+、Na+等离子以及有机物和微生物,不宜用于制造化妆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水质纯化技术推陈出新,微滤(MF)、超滤(UF)、纳滤(NF)、离子交换、反渗透(RO)、电渗析(ED)等技术的单独或组合应用,可以得到符合化妆品配制及生产用水要求的纯水或超纯水。
必须指出,经过离子交换或反渗透等方法处理的纯水或超纯水中,仍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存在,必须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杀菌、煮沸灭菌、化学消毒剂消毒等。
(三)管道与设备
化妆品生产设备包括乳化罐、贮罐、管道、阀门、接头、流量计、过滤器、泵和灌装机等,大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种类繁多,设备为多种产品共用,如果采用通用的化工生产设备,在设计时没有从清洁卫生方面考虑,拆卸较麻烦,难以完全清洗消毒,设备和管道上滋生了微生物,产品流经时会不断被污染。
(四)包装物
化妆品的内容物因容器和附件而污染微生物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容器生产厂家的卫生环境未必能保证容器在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清洁卫生,故包装容器在使用前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①用清水冲洗一遍;②消毒剂浸泡10~30min;③用去离子水清洗一遍;④将洗好的包装容器口朝下放在筐里,运到烘干室烘干;⑤将烘干后的包装容器运到无菌室,口朝上,用紫外灯照射30min备用。
(五)生产环境
未经洁净处理的空气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可在化妆品的制造、静置、灌装、包装等环节对产品造成污染。
(六)操作人员
正常人的皮肤、手、毛发、衣服、鞋等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参与生产的操作人员是化妆品生产中不容忽视的污染源,为了预防这类污染,应注意如下几项:①进入生产车间之前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口罩、手套等;②每次进入有洁净要求的区域开始工作时,都应彻底消毒洗手;③每次完成不卫生的动作或工作后,应彻底消毒洗手;④患有皮肤病、化脓性疾病、手指创伤或伤风感冒的人员应暂时调离与内容物直接有关的工作岗位。
化妆品都是要做微生物测试,细菌,真菌数目计数,和致病菌测试。
被检样品经增菌分离培养后,经证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及绿脓菌素试验皆为阳性者,即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如绿脓菌素试验阴性而液化明胶、硝酸盐还原产气和42℃生长试验三者皆为阳性时,仍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所以只有一项的话不足以确认,参考化妆品卫生规范。
是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涂在上面的各种化妆品成分会自然进入血液。皮肤护理专家、自然疗法医生特雷弗·凯茨博士对一些常见的美容化妆品中可能含有的毒性成分做了梳理,其中很多可能引发癌症、干扰激素、器官中毒和过敏等症状。
女性平均每天使用12种个人护理产品或化妆品,其中包含168种不同的化学物质。虽然大多数男性较少使用化妆品,但他们每天仍然会接触到约85种此类化学物质,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17种个人护理产品,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则更多。
扩展资料:
化妆品危害的相关情况:
1、网上所售自制化妆品和原材料,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质量安全审批流入市场,存在一定健康隐患,包括感染、过敏等。
2、正规的化妆品必须保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生产厂名、生产厂址、规格、生产日期等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任意一项就是“三无”产品,这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
人民健康网-化妆品十种成分很危险
一、实验目的
用于测定抗菌产品体外抑制细菌生长效力的试验,也称为抑菌试验。通过该实验,可以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用以评价该产品的抑菌性能,这是抗菌产品的最基本的效力数据。
二、菌种选择
美国化妆品、洗涤剂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菌种,是极具代表性的,按CTFA标准做微生物挑战试验通过,全世界公认3年保质期。
三、实验方法
方法1 微量肉汤稀释法
实验原理:最小抑菌浓度(MIC):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根据MIC值大小判断抑菌效力。
实验步骤:将防腐剂加入液体培养基(如肉汤)中,用等系列稀释法稀释防腐剂成不同浓度的液体,接种微生物并进行培养,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评价标准:微生物未生长时防腐剂浓度,即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越小,代表该物质的抑菌效果就越好。
方法2纸片扩散法(K-B法),E试验--抑菌圈测试、抑菌带测试
实验原理:是评价一种防腐剂抑菌作用的最简单的实验的方法,根据抑菌圈大小判断抑菌效力。
实验步骤:试验细菌或霉菌在适合的培养基上, 经培养后能旺盛生长。若培养基平板中央放有经防腐剂处理的滤纸圆片向周围渗透, 可形成抑菌圈。量出抑菌圈直径的大小, 可以判断出防腐剂的效力。
评价标准:抑菌圈直径越大, 表明防腐剂的效力越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