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寺院的诗句有哪些
1、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宿山寺》唐代: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疏木 一作:疏水)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释义:高耸的群峰寒气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疏疏的树木漏下几点星光,月亮迎着行云匆匆前行。
高山绝顶来人稀少,苍松在林中犹如鹤立鸡群。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2、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登瓦官阁》唐代:李白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释义:凌晨即起,高攀瓦官寺中高阁,远远望去,金陵城尽在眼中。
北边是巍峨的钟山,南面的阁檐正对着浩荡的淮河水。寺庙中传来的颂经声里,天花如雨乱坠;合奏的乐音如同天籁齐鸣。
两侧的庙廊鼓声隆隆,飞檐四角的铁马片在风中沉吟叮叮。阁高耸入云霄,举头仿佛可以将日月攀缘。
钟山秋色萧条,霸王之气耗尽;悠久的历史有多少忧伤的故事沉积。夜幕中云海寥廓无边,巍峨的宫观几乎与云海齐平。
只有门匾上书写的“阊阖”,楼匾中提写的“凤凰”等字尚依稀可辩。雷声隆隆,万山震撼,屋拱欲倾,神人来扶助。
灵光殿何足珍贵用它可以长期保佑金陵城。3、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唐代: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释义: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佛经讲解划船回去。因为卢橘饱含雨水,所以其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
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 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回到对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4、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唐代: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释义:祭五岳典礼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山环绕嵩山居中。
衡山地处荒远多妖魔鬼怪,上天授权南岳神赫赫称雄。半山腰喷泄云雾迷迷茫茫,虽然有绝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这里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半点儿清风。心里默默祈祷仿佛有应验,岂非为人正直能感应灵通片刻云雾扫去显出众峰峦,抬头仰望山峰突兀插云空。
紫盖峰绵延连接着天柱峰,石廪山起伏不平连着祝融。严森险峻惊心动魄下马拜,沿着松柏小径直奔神灵宫。
粉色墙映衬红柱光彩夺目,壁柱上鬼怪图画或青或红。登上台阶弯腰奉献上酒肉,想借菲薄祭品表示心虔衷。
主管神庙老人能领会神意,凝视窥察连连地为我鞠躬。手持杯蛟教导我掷占方法,说此卜兆最吉他人难相同。
我被放逐蛮荒能侥幸不死,衣食足甘愿在此至死而终。做侯王将相的欲望早断绝,神纵使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此夜投宿佛寺住在高阁上,星月交辉掩映山间雾朦胧。猿猴啼时钟响不觉到天亮,东方一轮寒日冉冉升高空。
5、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柏林寺南望》唐代: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释义: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
停船拾阶而上,山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
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2赞美寺院的诗句
来到了美丽的杭州, 谁不想早一点认识灵隐寺, 目睹她曼妙而美丽的芳容 走在灵隐寺大雄宝殿的石阶上, 感觉到了一种肃穆, 一种无与伦比的庄严。
〈_〈 虽然,听不到那种钟鼓齐鸣的声音, 但是,还是能感觉到古老的味道, 感觉到了那种让人感到惊诧的震撼。 我从不拜佛,我也不烧香, 只是对佛的一种敬仰, 佛的嘴角总是那种似有似无的笑容, 仿佛,在嘲笑世人的无知。
〈_〈 烟雨过后,这里是一方空灵的净土。 隐居西湖,置身云林。
只要行至冷泉, 就能闻见墙内焚香的味道, 真不知当年坐在冷泉亭旁品茗办公的苏轼, 浸染多少禅香,才能写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千古绝句,经久不衰。 〈_〈 走在缄默无语的石阶, 触摸灵隐寺造园艺术的灵魂, 叹服古人一个“隐”字, 把灵隐寺概况的 静谧深沉。
〈_〈 一般寺院,前面往往张扬宽敞, 炫耀法门的气派。 而灵隐寺隐于群峰环抱的山谷之中, 背靠雄伟的北高峰, 面朝秀美的飞来峰, 寺前一泓清泉流过, 恍如置身于仙灵所隐之地。
〈_〈 难怪苏东坡游灵隐, 挥毫写出“最爱灵隐飞来孤”的诗句。 漫步恬静的小路, 参天古树弥漫着清幽古韵, 身边清流潺潺,鲤鱼嬉戏, 秀峰幽雅,尘意顿消, 超凡脱俗了。
〈_〈 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 湖上风光说灵隐, 风光独在冷泉间。 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_〈 驻足溪流之上,遥望千年, 文人墨客流连于此,赏景吟诗, 仿佛看见白居易、苏东坡端坐亭上, 饮酒赋诗。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亭里题联, 妙句设问: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_〈 自然有高手应对答联: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亦有: “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我亦仗胆应对: “泉自古时冷起,峰从天外飞来。”
〈_〈 灵隐寺,是佛祖定居的地方, 是“活佛济公”的寓所。 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混然融为一体, 真不愧为我国锦秀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寒山寺 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 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寒空鸟下岩边塔,残照僧归径外松。
虚寂高斋无俗韵,风狂弥勒有遗踪。扁舟却趁寒潮去,梦里应闻夜半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来源网络。
3关于寺院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 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唐)李 白《夜宿山寺》
3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 继《枫桥夜泊》
4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唐)王 维《过香积寺》
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全诗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一首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有《常建集》。
4关于寺院山景诗句有哪些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 余钟磬音。《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李白(唐)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过香积寺》——王维(唐)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宿湖边山寺》——顾况(唐)群峰过雨涧淙淙,松下扉扃白鹤双。
香透经窗笼桧柏,云生梵宇湿幡幢。蒲团僧定风过席,苇岸渔歌月堕江。
谁悟此生同寂灭,老禅慧力得心降。从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可以窥见,描写寺庙山景的诗词并不多,笔者也只知道几首。
对很多非专业学者而言,最熟悉的大概就是第一首诗尤其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曾经有人评论道,《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补全了唐诗的意境。
唐诗千万首,独缺一“幽”字,此诗一出则全矣。参考资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中国:中华书局,1984-07-01。
5描写寺院的景色的句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古往今来,寺院,总是一处能令人心静的所在。
那个初夏的早晨,凤凰山里一片新绿,不染一丝尘埃。我坐在寺院前的石凳上,听钟晨悠长,木鱼声声。
那一刻,我真想就这样融入氲氤的绿色里,哪怕就是凤凰山上的一株草。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如果您喜欢,就请和我一起循着幽幽的曲径分花拂柳,同去探访古诗词里最美的寺院。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唐白居易《遗爱寺》鸟语,花香,泉水淙淙,山色空灵,景色清新。
静坐,听泉,赏石,寻花,香庐峰下的遗爱寺,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清华大学教授谢思炜说,这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写得格外柔美,富有韵味。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块垒难平,唯有寄情山水,这,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吧。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 余钟磬音。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朝阳,竹径,禅房,花木,鸟鸣,清潭,如此心旷神怡的境地,令人仿若置身于世外仙境一般。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曾经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它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常被誉为警策之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特别喜欢诗中的这两句。
并且多次想效仿此句联句作诗,总是不能满意,深感遗憾。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破山寺,真是一个令人忘俗的好去处。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唐王维《过香积寺》据说,香积寺就在白云缭绕的群峰中。
只是,这山中到处都是茂密的参天古木,没有游人行走的路径。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古寺悠扬的钟声在深山里回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香积寺隐藏在神秘的深山里,一路行走,恍若出世一般。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日暮时分,打坐在水边,驱除内心的杂念。
往往,人生最美的风景都在一路上的寻寻觅觅,而结果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描写寺庙的诗句
1、《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
还是要多去看看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
推荐历代诗文名句: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出自《尚书•舜典》。《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 ①[永]同“咏”。 ②[律]音律,乐律。
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①[辅]面颊。 ②[车]牙床骨。
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最早见《尚书•君陈篇》。 ①[黍(shǔ)]黍子,黏黄米。 ②[稷(jì)]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 ③[馨(xīn) ]芳香。 ④[明德]美德。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①(眚(shěng)]过失,过错。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17.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①[文]文采。 ②[行]流传,流行。
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2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30.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32.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33.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34.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36.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37.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3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4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4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46.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4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5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5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5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53.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54.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5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学记》。
5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礼记•学记》。
59.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出自《礼记•中庸》。
6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
61.博学之,审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
出自《礼记•中庸》。①[审]详知,明悉,引申为详尽细密之意。 ②[笃]忠实,专一,一心一意。
62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①。
出自《礼记•经解》。①[差若豪氂,缪以千里]现通行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豪”同“毫”。“氂”同“厘”。“缪”同“谬”。
63.瑕①不掩②瑜③,瑜不掩瑕。
出自《礼记•聘义》。①[瑕]玉上的斑点。 ②[掩]掩盖。 ③[瑜]玉的光泽。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出自《礼记•杂记下》。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
65.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6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68.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6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7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72.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dān)所著。
73.祸兮福所倚①,福兮祸所伏②。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①[倚]依托。 ②[伏]隐藏。
7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①。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①[细]琐屑,渺小,不重要。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76.哀莫大于心死①。
出自《庄子•田子方》。《庄子》又称为《华南经》,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 《杂篇》。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①[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至不能自拔。
77.用志不分①,乃凝于神②。
出自《庄子•达生》。①[用志不分]用心专一,不分心。 ②[乃凝于神]就可以聚精会神。
7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出自《管子•形势解》。《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所著,其实是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今存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包含有道、名、法等家思想以及天文、历数、经济、农业等知识。
7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
出自《管子•权修》。①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80.长太息①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离骚》。屈原(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所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创骚体,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①[太息)大声叹气,深深地叹息。
8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离骚》。
8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自屈原《离骚》。
8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出自屈原《楚辞•卜居》。
84.天不为人之恶①寒而辍②其冬。
出自《苟予•天论》。《苟子》的作者荀况(约前313—前238),战国时赵国人,当时的人尊称他为苟卿。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苟子》现存三十二篇。 ①[恶(wù)]讨厌,与“好(hào)”相对。 ②[辍]中止,停止。
85.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①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曾任秦朝的相国。①[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86.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
出自《吕氏春秋•疑似篇》。
87.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自《战国策•秦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事的记录整理编辑而成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
88.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89.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出自《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6),汉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9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自《报任安书》。
9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①。
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广传》。①[蹊(xī)]小路。
9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而从。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93.刻鹄①不成尚类鹜②,画虎不成反类犬。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辞赋家、史学家。著有《汉书》。 ①[鹄(hú)]天鹅。 ②[鹜(wù)]鸭子。
94.峣峣①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出自班固《后汉书•黄琼传》。①[峣峣(yáoyáo)]高。
95.胡马①依北风,越鸟②朝南枝。
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是对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的统称。这两句意思是鸟兽尚依恋故土,何况是人呢。①[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②[越鸟]南方的鸟。
96.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出自《诫子书》。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9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lù)豉(chǐ)以为汁。萁在釜下然(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曹植(192—232),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同母弟弟。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有一次,曹丕限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切合兄弟之情的诗,否则,就要杀他。曹植才思敏捷,当即咏出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无可奈何,只好放过了他。
9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出自曹植《赠白马王彪》。
9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
100.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101.刑天舞干戚①,猛志固常在。
出自《读山海经》。作者陶潜(365—427),字渊明,东晋诗人。①[刑天舞干戚]故事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刑天,传说中的兽名。干戚,盾和斧。
10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
103.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陶潜《挽歌》。
10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陶潜《移居》。
10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出自《入若耶溪》。作者王籍,南朝梁诗人。生卒年不详。
106.疾风知劲草,板荡①识诚臣。
出自《赐萧璃》,作者李世民(598—649),即唐太宗。①[板荡]《诗经•大雅》有《板》《荡》两诗,均刺周厉王无道,纲纪混乱,政局不安,后以“板荡”指社会动荡不定。
107.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自《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作者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代诗人。
10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自《渡汉江》。作者宋之问(656—712),字延清,唐代诗人。
109.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出自《杂诗三首》(其一)。作者沈俭期(656—714),字云卿,唐代诗人。
11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咏柳》。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代诗人。
1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①。
出自贺知章《回乡偶书》。①[衰(cuī)]稀疏、掉落的意思。
112.人生代代无穷已①,江月年年只相似。
出自《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约660一约720),唐代诗人。①[已]停止。
11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自《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1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唐代诗人。
115.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凉州词》。作者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边塞诗人。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①[杨柳]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多用做送别曲。
1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宿建德江》。作者盂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他和王维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
1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①。
出自《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698一约757)字少伯,唐代诗人。①[玉壶]美玉制成的壶,用来比喻高洁。
1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①无故人。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70l一761),字摩诘。唐代诗人。安西,地名,今新疆库车县。①[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处玉门关西南而得名。
1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山东,指华山以东。
12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121.山中一夜雨,树杪①百重泉。
出自王维《送梓州李使君》。①[树杪(miǎo)]树梢。
12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①与之②谁短长。
出自《金陵酒肆留别》。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①[别意]离别之情。 ②[之]指东流水。
123.清水出芙蓉①,天然去雕饰。
出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①[芙蓉]荷花的别称。
124.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出自李白《送友人入蜀》。这两句形容山势险峻。
12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126.但使主人能醉客①,不知何处是他乡。
出自李白《客中作》。①[客]诗人自指。
127.相看①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①[相看]互相对看。
128.长风破浪①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李白《行路难》。①[长风破浪]南朝宋宗悫(què)年少时,叔父问他立志做什么 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这两句话来表示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12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黄鹤楼》。作者崔颢(约704—754),唐代诗人。
1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别董大》。作者高适(706—765),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13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出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709一约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132.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然①。
出自《绝句二首》。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诗人。①[然]即“燃”。
133.朱门①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朱门]代指富贵之家。朱,大红色。
134.尔曹①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①[尔曹]代词,你们。
135.为人①性僻耽②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自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为人]犹平生。 ②[耽]嗜好。
13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杜甫《偶题》。
137.读书破①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韦左丞,即韦济,当时任尚书左丞。①[破]遍,尽。
13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自杜甫《旅夜书怀》。
139.文章①憎命达②,魑魅③喜人过④。
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①[文章]泛指诗文。 ②[命达]命运通达。 ③[魑
魅(chīmèi)]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 ④[过]经过。
14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①英雄泪满襟。
出自杜甫《蜀相》。蜀相,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①[长使]经常让。
14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14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①应须断万竿。
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①[恶竹]到处乱生的竹子。
14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逢入京使》。作者岑参(715—770),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144.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出自《题稚川山水》。作者戴叔伦(732—789),字幼公,唐代诗人。
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①。
出自《游子吟》。作者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①[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146.蚍蜉①撼②大树,可笑不自量。
出自《调张籍》。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收在《韩昌黎集》中。调(tiáo),调侃的意思。调张籍,即戏赠张籍。张籍,唐代诗人。①[蚍蜉(pífú)]蚂蚁的一种。 ②[撼]摇动。
147.天街①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水部张十八员外郎,即张籍。他曾任水部员外郎。“十八”为兄弟间的排行。①[天街]京城的街道。 ②[酥]酥油。
1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进学解》。
149.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自《浪淘沙》。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15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白居易的字。
1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出自刘禹锡《竹枝词》。两个“晴”字与“情”谐音双关。
153.千淘万漉①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刘禹锡《浪淘沙》。①[漉]滤。
154.无端①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出自《渡桑干》。作者刘皂(785—805),唐代诗人。①[无端]没来由。
15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①。
出自《寒食》。作者韩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按风俗,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节。①[五侯家]泛指贵幸宠臣。
15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799—843),字浪仙,唐代诗人,与孟郊齐名。
15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悯农》。作者李绅(约772—846),唐代诗人。
158.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出自《省试湘灵鼓瑟》。作者钱起(722一约780),唐代诗人。
15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其代表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
160.在天愿作比翼鸟①,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①[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并翅而飞的鸟。
16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出自白居易《暮江吟》。①[瑟瑟]碧绿色。
16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16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江雪》。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诗人。
16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779—831),宇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人,难以再把其他的水看成是水;看过巫山云的人,把别地方的云都不看成是云了。
165.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自《南园》。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①[吴钩]刀名,刃弯。
166.停车坐①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山行》。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①[坐]因为。
167.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杜牧《秋夕》。
168.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自将③磨洗认前朝④。
出自杜牧《赤壁》。①[折戟]/pre>
1 关于寺的诗句
关于寺的诗句 127首描写山中寺庙的古诗
唐代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 余钟磬音。七律 寺庙颂 鸣钟香鼎绕红尘,朝拜谁来觉了因。
出入庙堂逢恶鬼,刮来膏血奉诸神。云 怨 词 (清。
陈维崧) 春山云幅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指点前村古寺。
花祭腾:庙宇 避世不须山 空门今倍忙 佛祖如有意 游人宿佛堂 朝中措 冬冬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
——陆游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蝶恋花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陆游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唐 作者: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风直似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北岳庙 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留题灵隐寺方丈 苏轼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题润州金山寺 唐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望悬空寺 明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凭虚结构工。梵宫依碧献,栈阁俯丹枫。
涛壮磁窑雨,僧寒谷口风。跻攀真不易,遥望意无穷。
过悬空寺 明 郑洛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径通。山川缭绕苍寞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登悬空寺 明 郑洛 昨过招提故不登,重寻兰若问山僧。峰头青鸟来还否,洞口白云去未曾。
谁结丹梯高万丈,我闻佛法演三乘。凭虚顿悟心无住,好歩禅关最上层。
登悬空寺 明刘遵宪 谁开石壁礼金仙,缥缥层楼结构难。清梵漫疑云外度,香台真向雾中看。
山连太岳千秋壮,客到孤峰五月夜。为问远师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盘桓。
题悬空寺 明吴礼嘉 飞阁丹霞上,白云几度封。萝悬千洞月,风落半空钟。
树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龙。慧光千万丈,日夕满恒宗。
游悬空寺 清 邓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赋得寒山寺送别》年代:明 作者: 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枫桥寺(宋·俞桂) 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呖搅人眠。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傍边系小船。
2形容寺庙的诗句
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夜归鹿门歌
唐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有关寺的诗句
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2、浪淘沙 宋代: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3、无题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赏析: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4、夜归鹿门山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5、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赏析: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4关于寺院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 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唐)李 白《夜宿山寺》
3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 继《枫桥夜泊》
4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唐)王 维《过香积寺》
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全诗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一首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有《常建集》。
5关于寺的诗句
《题破bai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du。
《枫桥夜泊zhi》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dao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题破山寺后禅院》大意: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2《枫桥夜泊》大意: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
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
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3《山居秋暝》大意: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4《江南春》 大意: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6关于寺庙的诗句
年代:唐作者:常建作品:破山寺后禅院内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大林寺桃花内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钱塘湖春行内容: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忆江南内容: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作品:夜归鹿门歌内容: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年代:唐作者:张继作品:枫桥夜泊内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年代:北宋作者:林逋作品: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内容: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遗爱寺内容: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云居寺孤桐内容: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年代:唐作者:岑参作品: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内容: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年代:唐作者:崔颢作品:游天竺寺内容: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涧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年代:唐作者:戴叔伦作品:三闾庙内容: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年代:唐五代作者:杜牧作品:题木兰庙内容: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7描写山寺的诗句
1、《宿山寺》
唐代: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译文:高耸的群峰寒气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疏疏的树木漏下几点星光,月亮迎着行云匆匆前行。高山绝顶来人稀少,苍松在林中犹如鹤立鸡群。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2、《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3、《柏林寺南望》
唐代: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译文: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停船拾阶而上,山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
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4、《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唐代: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译文: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佛经讲解划船回去。因为卢橘饱含雨水,所以其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
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 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回到对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5、《登瓦官阁》
唐代:李白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
译文:凌晨即起,高攀瓦官寺中高阁,远远望去,金陵城尽在眼中。北边是巍峨的钟山,南面的阁檐正对着浩荡的淮河水。寺庙中传来的颂经声里,天花如雨乱坠;合奏的乐音如同天籁齐鸣。
两侧的庙廊鼓声隆隆,飞檐四角的铁马片在风中沉吟叮叮。阁高耸入云霄,举头仿佛可以将日月攀缘。钟山秋色萧条,霸王之气耗尽;悠久的历史有多少忧伤的故事沉积。
夜幕中云海寥廓无边,巍峨的宫观几乎与云海齐平。只有门匾上书写的“阊阖”,楼匾中提写的“凤凰”等字尚依稀可辩。雷声隆隆,万山震撼,屋拱欲倾,神人来扶助。灵光殿何足珍贵?用它可以长期保佑金陵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