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是一种皮肤起浓疱、浸*成疮为特征的皮肤病。夏秋多见,小儿易患此症,好发于暴露部位。相当于西医之“脓疱疮”。
取雄黄50克、枯矾100克、生明矾150克,共研极细末,瓶装备用。用不着时取以上药粉适量,干撒于患处,略加按压,使药粉渗入疮面,并以之不掉脱为度,不必包扎。如有流黄水或药痂漂起,应随时用无菌棉球拭去,重复上药。每日1次,连续使用5~8天可痊愈。
黄水疮,祖国医学中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还包括粟疮、浸*疮、血风疮、脐疮等。本方适宜发病初期较局限病症。
组方:复方新诺明片、痢特灵片、扑尔敏片、强的松片各等份,研末备用。
用法:有渗出者可直接将药粉撒于疮面上,渗出较少者可用适量麻油调敷疮面即可。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4日。
麻烦采纳,谢谢!
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俗称"黄水疱",为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菌大多数为金**葡萄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其中有些致病菌是肾炎原性的。皮肤出汗较多、浸渍时,皮肤的屏障作用被破坏,细菌容易繁殖,从而给本病发生造成良好的机会。
临床表现
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胞,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1大疱型脓疱疮
由金**葡萄球菌所致。传染性较强,儿童多见,夏秋多发。初起为散在小水疱,1-2天内迅速增大,且内容物渐浑浊,呈半月形积脓现象,典型损害为薄壁脓疱,很快破裂成为上附蜜**痂的糜烂面。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脓痂性脓疱疮
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为脓疱,疱破后渗液结成**厚痂,邻近皮损可互相融合。自觉瘙痒,因搔抓可接种到其它部位,而发生新的皮疹,愈后不留疤痕。重者常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全身症状。此型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部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脓疱疮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1邻氯青霉素
用法:25mg/kg,每日4次,至少应用10天。
2红霉素
用法:儿童每次125mg,每日四次,10天为一疗程。成人为250mg一次,每日4次,10天一疗程。
局部用药
在擦药前需剪去患部毛发,除净疱壁、清除疱液,尽量避免疱液溢至正常皮肤上,应用01%雷夫奴尔、3%过氧化氢、2%硼酸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去脓性分泌物,脓痂较厚者,可外擦1%新霉素软膏或1%卡那霉素软膏等。渗液糜烂时可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稀释的达利保(Dalibou)溶液湿敷。外擦的药物可选用2%龙胆紫溶液、05%新霉素溶、硫磺炉苷石洗剂等。
脓疱疮(impetigo)也称脓痂疹,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本病主要表现为浅表脓疱和脓痂,可以自身接种或通过接触传染,容易在儿童集体中流行。
〖临床特征〗
一、病因:主要由金**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
二、好发季节:多见于夏秋季
三、好发人群:儿童
四、好发部位:颜面、口周、鼻孔周围
五、皮损特点:成群分布的黄豆大脓疱,疱壁薄,易破溃,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蜜**结痂、脓疱周围有红晕,可互相融合Fig1。
六、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七、全身症状:可伴邻近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可引起败血症或肾炎。
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细菌培养为金**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九、分型:寻常型、大疱型
〖鉴别诊断〗水痘
〖预防治疗〗
一、注意皮肤卫生,夏季勤洗澡。隔离病人,防止传染。
二、局部治疗: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可选百多邦软膏、红霉素、氯霉素软膏龙胆紫液等。
皮损泛发,全身症状明显者,可用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
湿疹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导致瘙痒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常常是对称发生,皮损是多形态,常有渗出,即俗称的流水,常伴有剧烈瘙痒,且病程比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湿疹临床主要分三型,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病较急,病程比较短,皮损的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甚至伴有糜烂、渗出。亚急性湿疹一般在急性湿疹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发展成亚急性湿疹,一般表现为红斑、丘疹、少量脱屑或少量的水疱和渗出。慢性湿疹病程较长,皮损颜色为暗红色,比较肥厚、粗糙,常伴有脱屑或皲裂。
黄水疮是由于化脓球菌对皮肤的感染而形成的,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发病时的特征主要是丘疹和水疱或者脓包,在破裂以后会成脓痂,可以通过接触进行传染,而且蔓延很快,在儿童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解决方案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用的是冰硼散,就是药店买的那种红色粉末,将粉末涂抹在患处,当时非常疼,眼泪都出来了,但是过了两天就好了,你不妨试试,祝你早日康复
1,饭前一支清热解毒口服液。
2,饭后吃有消炎药,还有两种药不知道是什么(片剂)。
3,关键就是这个,烧半碗开水放温,然后放入小米大小的高锰酸钾,千万别放多,颜色呈粉红色即可。用一块纱布蘸着擦洗伤口,可以敷一下。主要是把伤口定的痂轻轻的擦掉(目的为了防止落疤),最后等伤口晾干,擦一些氯霉素霜。
以上这些都是一日三次。我女儿用了两天后就好多了,非常有效。
不过你再咨询一下医生,这仅做参考。黄水疮 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病因病机]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
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湿热邪毒久羁,可致脾虚失运。 [诊断]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
积,形成半月状积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
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皮损广泛而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肿痛,易并发肾炎、败血症,甚至危及生
命。 病程长短不定,少数可延至数月。 [鉴别诊断] 一、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发病前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皮损为绿豆至黄豆大小、形态较一致的水疱,向心性分布,化脓与脓痂轻微,索侵及粘膜。 二、,脓窝疮常因虱病、疥疮、湿疹、虫咬性皮炎等染毒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结成厚痂。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辨证分析: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
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褐偷既取/p>
(二)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辨证分析: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
之象。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 二、外治法
(—)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二)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四)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预防与调摄]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2.有痱子或瘙痒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及时治疗。
3.婴儿室、托儿所及幼儿园如发现本病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结语]
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及败血症,应与水痘、脓窝疮相鉴别。暑湿热
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防治黄水疮验方(仅供参考)
(1)马齿苋适量。水煎服。
(2)大力子(牛蒡子)适量。
用法:研末调菜油搽。
(3)青蒿适量。研末调菜油搽。
(4)地骨皮。
用法:炒黄研细末,香油调搽患处
(5)乌贼骨、枯明矾、黄柏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撒患处。
(6)川连、煅石膏、枯矾各2钱,防风1钱。
用法:为细末香油调敷。
(7)黄柏1两,铜绿5钱,轻粉2钱,枯矾15钱,冰片5分。
用法:共研细末,敷患处。如疮口水多撒干末,无水者香油调抹。
1两=10钱,1钱=10分,1钱=3125克
黄水疮:病名。见《外科正宗》。又名滴浓疮。由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续之成粟米样水疱,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久则结痂而愈。多发于小儿头面、耳、项等处,有时蔓延不止,可延及全身。即脓疱疮。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宜服升麻消毒饮,湿热甚者宜服芩连平胃汤。外治用青黛散。
西医认为,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接触传染。预防黄水疮,首先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损伤;其次,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除了不和病人肌肤接触外,环境要明亮、干燥、清洁。
1)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脓液多者,可用金黄拔毒散撒敷于创面。
2)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3)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或玉露解毒散撒于患处。
4)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注意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有痱子或瘙痒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及时治疗。
http://baikebaiducom/view/51779htm
西医药治疗
1)全身治疗:对于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者,可给予磺胺药或抗生素制剂。
2)局部治疗:以杀菌消炎、止痒、干燥为原则疱壁未破者可外搽1%樟脑、10%硫黄,每日数次疱壁已破形成糜烂面或结痂者,可先以01%利凡诺溶液湿敷。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994htm#6
或者看医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