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改行业高景气度
受益于美妆消费人群扩容、护肤步骤增加及消费升级,我国化妆品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2019年我国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接近3千亿元,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
2020年,尽管疫情的爆发使得年初线下化妆品实体零售面临销售下滑的困境,但是化妆品在消费类中具有较强的消费韧性。在疫情时期积累的压抑情绪推动了“美妆宅们”消费意愿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释放,加上“口罩妆效益”的影响,2020年我国化妆品需求持续扩大,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再创新高,达到3400亿元,同比增速95%,全年保持高景气状态。
注:“限额以上企业”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疫情后恢复迅猛,行业延续高景气度
受疫情影响,Euromonitor预计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5078亿元,同比增长63%,2021年增速提升,此后恢复10-11%的增长。据此,前瞻预计到202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9000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化妆品的含义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根据用途的不同,化妆品可分彩妆类、护肤类、治疗类、清洁类、护发类、美发类、固发类、美体类等。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规模从2012年的251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4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88%,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
目前,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接近4000家,国产化妆品种类接近50万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国内化妆品市场销售排名前十的品牌基本为国外品牌,国内仅有上海家化和伽蓝集团在列,国外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前十大化妆品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足50%,整体市场的集中程度不高。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零售终端不景气,行业增速下行,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到201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3679亿元,预计到2018年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近4000亿元。
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民众已处于广泛使用基本护肤品的阶段,是我国化妆品行业中国规模最大绝对增幅最大的子行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面膜目前在各类护肤品中的关注度最高,达43%。我国面膜在护肤品中的市场规模占比也逐年走高,数据显示,2016年已高达11%。此外,我国面膜得渗透率也呈现稳步成长的态势。凯度消费者针对中国消费者研究指出,在过去两年中,20至35岁的年轻女性平均每周使用面膜的渗透率从16%增长至19%,这恰恰说明越来越多的国人已开始使用面膜,我国的全民面膜时代正在来临。
高端、彩妆带动增速反弹,消费升级为根本驱动力
2017年,高端化妆品、彩妆快速增长的态势更为显著,是拉动化妆品增速反弹的主要力量。
中高端化妆品增速持续高于大众化妆品增速,当前占比约 20%。
天然有机、绿色环保成为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主题
享受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已成为国内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
顺应这种环保潮流,在化妆品的生产和使用上追求自然、绿色,成为化妆品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消费者要求化妆品对人体无害,近几年来,纯天然产品、有机产品备受追捧,是未来化妆品市场的一个发展热点,也是各化妆品企业加强研发的重点领域。
国内品牌竞争力增强,不断向大众精品和高端市场渗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通过向国外竞争对手学习,不断提升营销能力、改善品牌形象, 增强自身品牌竞争力。 国内品牌比国际品牌更善于开发二、
三线日化店渠道,迅速抢占二、三线城市大众市场。同时,为了适应消费者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以及为了追求高端产品所对应的高利润率, 国内品牌开始推出高端产品,
向高端产品市场渗透。
科技发展永无止境,化妆品行业的发展也不会停止,那么化妆品发展到它的第四代后将朝哪个方向发展呢?化妆品学这门学科很可能会与其他许多学科(材料学、医学、生物工程与农业、环境与农业、航空航天以及微电子、光电子与计算机等)一起奔向纳米时代。
纳米(Nanometer,简写为nm)是一个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所有物质(生命体或非生命体)都是由纳米级大小的微粒组成,即由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元素分子和原子组成。纳米技术是用以分子为单位的物质微粒制造和开发新产品的技术。而这种纳米级的物质微粒往往表现出常态下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正如大家知道那样某些金属在超冷状态下呈现与常温下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种超微粒技术又可称为分子组装技术,其目的是获得纳米级结构材料,方法是将目的物进行超微粉碎、均质、蒸发——冷凝等物理处理或将其进行气相,沉积,溶胶——凝胶、电解和高温蔓延合成等化学处理来获得。纳米技术已经应用在各个行业,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革新使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的变为可能,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纳米技术也为美容化妆品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例如使用纳米技术制得的硅及硅化合物(如Si02),其光吸收系数比普通的可增大几十倍,代替目前普遍使用的易引起皮肤过敏价格昂贵的紫外线防护剂,人们可研究开发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防晒化妆品。又如化妆品界热衷于使用SOD (SuperoxideDismutace,超氧化物歧化酶)来抗衰老,可是SOD本身有难以让皮肤吸收的问题,用纳米技术已经使这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用纳米技术加工中草药能使某些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产生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有报导用纳米技术使中药花粉破壁后,不仅皮肤吸收好,而且其保健功效大大增加。
随着Z世代的消费能力日益凸显,商家们纷纷都想吸引这群庞大的消费大军的目光。每个时代的消费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特点,Z世代的个性更是充分凸显,他们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充分了解消费者的特性才能更加精准的抓住他们的需求点。Z世代是颜值即正义的推动者与践行者,因此他们更加重视自我形象的管理,所以护肤品成为他们的消费的一大重点。
1、Z世代的消费大军兴崛起
每一代的人群都有着专属于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熏陶出来的特点,各自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如今,有着新一代的消费大军开始涌现——Z世代,这群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年轻人们,受到全方位多元文化的熏陶,Z世代有着独特而又个性的身份标签。
随着年轻的Z世代们逐步迈入社会,围绕于Z世代的商业机遇便不断涌现,作为新消费人群的Z世代们消费能力毫不逊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Z世代人群约26亿人,OC&C《无国界的一代》调查数据显示,中国Z时代的开销占全国家庭总开支的13%左右,全国Z世代总开支达到了4万亿人民币。
2、“颜值至上”是Z世代的主导消费理念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Z世代从小生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物质条件优渥的他们拥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颜值相关支出占据了大部分。在线上,服装、美妆、鞋等与颜值息息相关的品类贡献了Z世代近五成的消费。
颜值为王,Z世代比90后提前10年开始护肤,护肤意识超前的Z世代们,已有不少人在搞“颜”究这条大道上成长为大触级别的理论家和实战家,而她们不断进阶的护肤需求,也在搅动瞬息万变的美妆护肤消费市场。
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发布的《Z世代“颜”究之道:—二线女性护肤进阶白皮书》中还提到,与其他代际相比,Z世代购买的护肤品种类更加丰富,从卸妆洁面到面膜眼霜,功能齐全,注重护肤的仪式感。
德勤发布的最新行业报告《零时差消费时代,品牌顾客体验竞争力研究—Z世代护肤人群篇》中得出,Z世代消费者最关注功效的结论,而抗衰老、保湿和维稳是占据Z世代时间份额的功效前三名。可以看出,仅满足基础功效诉求不足以打动Z世代,Z世代经常熬夜以及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相关,出现肌肤老化、肌肤状态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抗初老和维稳都是他们关注的功效。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护肤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近年来,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整体生产快速发展,效益持续增长;出口创汇增长加快,进口数额快速回升;化妆品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美容院用产品质量令人忧;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法规强化化妆品的管理;国际大品牌国内受阻,本土品牌借势坚挺市场;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美容专业线发展不理想;男士化妆品发展提速,市场占有份额依然偏小;儿童化妆品市场发展迅速,品种和花样在不断增加;护肤护发品消费税取消化妆品多方面得到发展。
2007年全国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化妆品零售额约达488亿元,比06年增加1017亿元销售额,增长263%。2001年到2007年的化妆品销售环比平均增速达到2071%。
2007年欧泊莱以985%的综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次为欧莱雅和兰蔻,其后依次是玉兰油、雅诗兰黛、迪奥、资生堂、倩碧、无添加、香奈儿和碧欧泉。市场占有率排名因城市而异。最近几年成长最快的几个品牌:无添加、欧莱雅、希思黎、迪奥、雅诗兰黛、巴比波浪、百草集、家美乐、植村秀和姬芮。
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上高端产品全部被外资垄断,欧莱雅、拜尔斯道夫这些全球一线化妆、护肤品牌,主要坐拥中高端产品,外资要扩大市场份额,收购国内民族品牌公司是最快的捷径。未来几年外资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还会加大,扩大到低端市场。同时,2007年中国男士化妆品市场增长5266%,但中国处于生理成熟阶段已有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男士将近一亿,按人均年消费200元计算,也有超过200亿的市场容量。将其视为一座金矿并不为过,只待市场成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