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七
○流求国 定安国 渤海国 日本国 党项
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彭湖,烟火相望。其国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植棘为藩,以刀槊弓矢剑铍为兵器,视月盈亏以纪时。无他奇货,商贾不通,厥土沃壤,无赋敛,有事则均税。
旁有毗舍邪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淳熙间,国之酋豪尝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沃、围头等村,肆行杀掠。喜铁器及匙箸,人闭户则免,但刓其门圈而去。掷以匙箸则頫拾之,见铁骑则争剚其甲,骈首就戮而不知悔。临敌用标枪,系绳十余丈为操纵,盖惜其铁不忍弃也。不驾舟楫,惟缚竹为筏,急则群舁之泅水而遁。
定安国本马韩之种,为契丹所攻破,其酋帅纠合余众,保于西鄙,建国改元,自称定安国。开宝三年,其国王烈万华因女真遣使入贡,乃附表贡献方物。太平兴国中,太宗方经营远略,讨击契丹,因降诏其国,令张犄角之势。其国亦怨寇仇侵侮不已,闻中国用兵北讨,欲依王师以摅宿愤,得诏大喜。
六年冬,会女真遣使来贡,路由本国,乃托其使附表来上云:"定安国王臣乌玄明言:伏遇圣主洽天地之恩,抚夷貊之俗,臣玄明诚喜诚抃,顿首顿首。臣本以高丽旧壤,渤海遗黎,保据方隅,涉历星纪,仰覆露鸿钧之德,被浸渍无外之泽,各得其所,以遂本性。而顷岁契丹恃其强暴,入寇境土,攻破城砦,俘略人民。臣祖考守节不降,与众避地,仅存生聚,以迄于今。而又扶余府昨背契丹,并归本国,灾祸将至,无大于此。所宜受天朝之密画,率胜兵而助讨,必欲报敌,不敢违命。臣玄明诚恳诚愿,顿首顿首。"其末题云:"元兴六年十月日,定安国王臣玄明表上圣皇帝前。"
上答以诏书曰:"敕定安国王乌玄明。女真使至,得所上表,以朕尝赐手诏谕旨,且陈感激。卿远国豪帅,名王茂绪,奄有马韩之地,介于鲸海之表,强敌吞并,失其故土,沉冤未报,积愤奚伸。矧彼獯戎,尚摇虿毒,出师以薄伐,乘夫天灾之流行,败衄相寻,灭亡可待。今国家已于边郡广屯重兵,只俟严冬,即申天讨。卿若能追念累世之耻,宿戒举国之师,当予伐罪之秋,展尔复仇之志,朔漠底定,爵赏有加,宜思永图,无失良便。而况渤海愿归于朝化,扶余已背于贼庭,励乃宿心,纠其协力,克期同举,必集大勋。尚阻重溟,未遑遣使,倚注之切,鉴寐宁忘。"以诏付女真使,令赍以赐之。
端拱二年,其王子因女真使附献马、雕羽鸣镝。淳化二年,其五子太元因女真使上表,其后不复至。
渤海本高丽之别种。唐高宗平高丽,徙其人居中国。则天万岁通天中,契丹攻陷营府,高丽别种大祚荣走保辽东,睿宗以为忽汗州都督,封渤海郡王,因自称渤海国,并有扶余、肃慎等十余国,历唐、梁、后唐,朝贡不绝。
后唐天成初,为契丹阿保机攻扶余城下之,改扶余为东丹府,命其子突欲留兵镇之。阿保机死,渤海王复攻扶余,不能克。历长兴、清泰,遣使朝贡。周显德初,其酋豪崔乌斯等三十人来归,其后隔绝不能通中国。
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平晋阳,移兵幽州,其酋帅大鸾河率小校李勋等十六人、部族三百骑来降,以鸾河为渤海都指挥使。六年,赐乌舍城浮渝府渤海琰府王诏曰:"朕纂绍丕构,奄有四海,普天之下,罔不率俾。矧太原封域,国之保障,顷因窃据,遂相承袭,倚限定为援,历世逋诛。朕前岁亲提锐旅,尽护诸将,拔并门之孤垒,断匈奴之右臂,眷言吊伐,以苏黔黎。蠢兹北戎,非理构怨,辄肆荐食,犯我封略。一昨出师逆击,斩获甚众。今欲鼓行深入,席卷长驱,焚其龙庭,大歼丑类。素闻尔国密迩寇仇,迫于吞并,力不能制,因而服属,困于率割。当灵旗破敌之际,是邻邦雪愤之日,所宜尽出族帐,佐予兵锋。俟其翦灭,沛然封赏,幽、蓟土宇,复归中原,朔漠之外,悉以相与。勖乃协力,朕不食言。"时将大举征契丹,故降是诏谕旨。
九年春,宴大明殿,因召大鸾河慰抚久之。上谓殿前都校刘延翰曰:"鸾河,渤海豪帅,束身归我,嘉其忠顺。夫夷落之俗,以驰骋为乐,候高秋戒候,当与骏马数十匹,令出郊游猎,以遂其性。"因以缗钱十万并酒赐之。
日本国者,本倭奴国也。自以其国近日所出,故以日本为名;或云恶其旧名改之也。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西南至海,东北隅隔以大山,山外即毛人国。自后汉始朝贡,历魏、晋、宋、隋皆来贡,唐永徽、显庆、长安、开元、天宝、上元、贞元、元和、开成中,并遣使入朝。
雍熙元年,日本国僧奝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王年代纪》各一卷。奝然衣绿,自云姓藤原氏,父为真连;真连,其国五品品官也。奝然善隶书,而不通华言,问其风土,但书以对云:"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卷,并得自中国。土宜五谷而少麦。交易用铜钱,文曰'乾文大宝'。畜有水牛、驴、羊,多犀、象。产丝蚕,多织绢,薄致可爱。乐有中国、高丽二部。四时寒暑,大类中国。国之东境接海岛,夷人所居,身面皆有毛。东奥州产黄金,西别岛出白银,以为贡赋。国王以王为姓,传袭至今王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
其《年代纪》所记云:"初主号天御中主。次曰天村云尊,其后皆以"尊"为号。次天八重云尊,次天弥闻尊,次天忍胜尊,次瞻波尊,次万魂尊,次利利魂尊,次国狭槌尊,次角龚魂尊,次汲津丹尊,次面垂见尊,次国常立尊,次天鉴尊,次天万尊,次沫名杵尊,次伊奘诺尊,次素戋乌尊,次天照大神尊,次正哉吾胜速日天押穗耳尊,次天彦尊,次炎尊,次彦潋尊,凡二十三世,并都于筑紫日向宫。
彦潋第四子号神武天皇,自筑紫宫入居大和州橿原宫,即位元年甲寅,当周僖王时也。次绥靖天皇,次安宁天皇,次懿德天皇,次孝昭天皇,次孝天皇,次孝灵天皇,次孝元天皇,次开化天皇,次崇神天篁,次垂仁天皇,次景行天皇,次成务天皇。次仲哀天皇,国人言今为镇国香椎大神。次神功天皇,开化天皇之曾孙女,又谓之息长足姬天皇,国人言今为太奈良姬大神。次应神天皇,甲辰岁,始于百济得中国文字,今号八蕃菩萨,有大臣号纪武内,年三百七岁。次仁德天皇,次履中天皇,次反正天皇,次允恭天皇,次安康天皇,次雄略天皇,次清宁天皇,次显宗天皇,次仁贤天皇,次武烈天皇,次继体天皇,次安开天皇,次宣化天皇。次天国排开广庭天皇,亦名钦明天皇,即位十三年,壬申岁始传佛法于百济国,当此土梁承圣元年。
次敏达天皇。次用明天皇,有子曰圣德太子,年三岁,闻十人语,同时解之,七岁悟佛法于菩提寺,讲《圣曼经》,天雨曼陀罗华。当此土隋开皇中,遣使泛海至中国,求《法华经》。
文滚滚:문곤곤
罗马注音:Mun Gon Gon
文哆啦:문다라
罗马注音:Mun Da Ra
文大宝:문대보
罗马注音:Mun Dae Bo
周叉叉:주차차
罗马注音:Ju Cha Cha
遣唐使,是唐朝时期中日交往的最佳见证。 自从唐朝衰落,陷入内乱,日本对唐交往便大大减少,日本宽平六年(894年),日本正式废止遣唐使。 中日官方交往就这样断绝了。 然而民间交往却依旧存在,一些日本学问僧仍会搭乘私船,尤其是中国商船前往中国。 也是因为民间私船的盛行,耗费大量财力的遣唐使在日本 看来也没有必要恢复。 遣唐使 从唐末,经五代到宋朝,中日交往基本都是民间私船往来。 时间进入宋代,日本官方对中日交往仍十分消极,即便是民间交往也是如此。 在北宋160多年间,宋船来往的次数仅明确的就达70次,而搭宋船渡海入宋的日本僧侣,在史料上得到证实的约为20人,在人数上要比唐朝时少得多。 日本前往中国的多是僧人,于是这批僧人就承担了中日交往的重大使命,称之为「 ”入宋僧”。 虽然不似遣唐使那样,这批僧人是非官方的使者,但是在宋人看来可不是这样。 在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下,来的外国人基本上都会被戴上「 ”朝贡使者”的帽子,特别是统治者想极力塑造太平盛世,四方来贺的时候。 这时候,管你是不是官方的使者,你都免不免变成官方的使者。 北宋时,中日交往就靠入宋僧了,而入宋僧中最著名是奝然。 可以说,奝然一个人撑起了整部《宋史》的《日本传》。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八月,奝然乘坐宋商陈仁爽、徐仁满的船只渡海入宋。 他走的还是私船,连日本船也不是,这几乎和所有的入宋僧一样。 无疑他不是受日本 委派而来,他入宋是为了求佛法。 宋代僧人 奝然,自称出身藤原氏,其父曾官至五品,算是出身名门。他幼年时便进入东大寺学习佛法,有一颗坚贞的礼佛求佛之心。 便是在这样背景下,他入宋求取佛法。 本是民间僧侣往来,但是在宋朝和宋太宗看来,奝然入宋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管你奝然为何而来,宋朝只将奝然视为前来朝贡的使者。 奝然先是在浙江佛寺巡礼学法,年底入北宋首都开封。 其时,宋太宗在位满八年,就如年号「 ”太平兴国”那样,除了军事上対辽、对交趾失利外,北宋一片欣欣向荣。 在位第九年,也许是「 ”太平兴国”的使命完成,宋太宗宣布改元雍熙。 雍熙元年正月,宋太宗「 ”御丹凤楼观灯”,见一片盛世景象,宋太宗兴奋地对宰相说: 国家承累世干戈之后,朕孜孜求治,惟望上天垂佑,福此下民。今海宇乂安,京师繁盛,殊以为慰。今夕与卿等且各宜醉。 宋太宗 正是海宇乂安时刻,「 ”春气暄和,万物畅茂,四方无事”,宋太宗需要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景象来烘托盛世。 此前,高丽来朝,三佛齐国遣使如贡等,宋太宗还册封王治为高丽国王,过了一把册封藩属国主的瘾。 万国来朝的盛世大幕开启。 日本僧人奝然入宋来朝,更是锦上添花,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朵花。 日本可不是三佛齐国、海国等这些小国可比,甚至比高丽还要重要。 于是,宋太宗将奝然视为日本的朝贡使者,于雍熙元年(984年)三月,亲自接见奝然。 三月乙卯,日本国僧奝然与其徒五六人自其国来入朝。 奝然首先「 ”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王年代纪》各一卷”,然后宋太宗问话奝然。 奝然若真是日本 派的,这些贡品无疑是太寒酸了。这也进一步说明奝然此行是私人访问。 但中国历代何尝在乎朝贡的礼物,图的也就是一个好玩新鲜。 奝然不会说中国话,但是「 ”善隶书”,于是接见时奝然便以笔答太宗的问题。 这种奇特的交流方式,使宋太宗知道了日本的一些风土人情。 如「 ”土宜五谷而少麦。交易用铜钱,文曰‘乾文大宝’。畜有水牛、驴、羊,多犀、象。产丝蚕,多织绢……四时寒暑,大类中国。” 尤其是奝然关于日本天皇的介绍大大打动了宋太宗。 「 ”国王以王为姓,传袭至今王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 日本王位世袭,万世一表,对于宋太宗来说,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帝闻之叹息,谓宰相曰:「 ”此岛夷耳,尚存古道!中国自唐季海内分裂,五代世数尤促,大臣子孙,皆鲜克继父祖业。朕虽德不及往圣,然孜孜求理,未尝敢自暇逸。冀上穹降鉴,使运祚悠远,大臣亦世守禄位。卿等宜各尽心辅朕,无令远夷独享斯庆也。” 单论世袭,中国连日本也不如,真是圣道不存。 宋太宗希望各位大臣用心辅佐自己,让赵氏帝位永固,大臣们也「 ”世守禄位”。 对于奝然的来朝及回答,宋太宗非常满意,「 ”存抚之甚厚,赐紫衣,馆于太平兴国寺。” 奝然在中国参观访问了一些名寺,宋太宗也一路开绿灯,给与优待。 「 ”奝然复求诣五台,许之,令所过续食;又求印本《大藏经》,诏亦给之。” 雍熙二年,奝然师徒一行回国,「 ”随台州宁海县商人郑仁德船归其国。” 奝然回来了大量经书,如宋太宗颁赐的《开宝大藏经》蜀版初印本四百八十一函五千四十八卷及新译经四十一卷,模刻优填王释迦旃檀瑞像一尊。 日本五台山清凉寺 回国后,奝然仿照中国五台山在日本建造了五台山清凉寺。 过几年,奝然派遣弟子嘉因等人渡海入宋,除了送来大量礼物,奝然还送来了一份谢表。谢表开头是「 ”日本国东大寺大朝法济大师、赐紫的沙门奝然启”,末尾表达对宋太宗的礼遇的感激: 在彼在斯,只仰皇德之盛;越山越海,敢忘帝念之深。纵粉百年之身,何报一日之惠。染笔拭泪,伸纸摇魂,不胜慕恩之至。 奝然不忘皇恩,在宋太祖看来更是「 ”古之道”存于日本的表现。 有了入宋僧奝然的表率,此后僧人成为日本朝贡使者的代名词,「 ”入宋僧”在宋朝基本等同于唐时的遣唐使。 尽管绝大多是入宋僧并非日本 委派。 是后连贡方物,而来者皆僧也。 虽然入宋僧承担联系中日交往的重任,但是其影响始终无法与遣唐使相提并论。 北宋时期的中日交往民间交往远胜于官方交往,尽管北宋朝廷将奝然等很多入宋僧视为朝贡使者,但是没有国书往来,使得这些交往缺乏政治性质,只能对经济文化交往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对于北宋积极寻求两国官方的交往,日本 就显得消极许多。这和日本当时的形势有很大的关系。 此时日本天皇大权开始旁落,日本政治向摄关政治转变。 天皇幼时,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辅助天皇总揽政事。这类似于中国的外戚干政, 到了北宋后期,日本官方的交往开始有了松动,不过所遣的人员基本还是僧人。 奝然在是太宗时期入宋一事,在当时的国史有详细记载。后来元人修《宋史》的《日本传》基本采用其中记载。 《宋史·日本传》中近一半的篇幅都是记载奝然时期的,其中关于日本天皇的传承记载便是引用奝然进献的《王年代纪》的记载。 可以说,奝然一个人撑起了整本《宋史·日本传》。 奝然在入宋之初,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能受到宋太宗的亲自接见和极高的礼遇。 当然,估计奝然也不知道他是被北宋君臣视为朝贡使者看待的。 在古代中国,常有他国百姓入华,被朝廷视为朝贡使者,给与优厚赏赐。有些人可能是冒充使者的,而很多事中国更情愿将之视为朝贡使者。 毕竟,四方来贺,万国来朝可以满足很多帝王的虚荣心。
日本国。
《宋史》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第二百五十:
日本国者,本倭奴国也。自以其国近日所出,故以日本为名;或云恶其旧名改之也。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西南至海,东北隅隔以大山,山外即毛人国。自后汉始朝贡,历魏、晋、宋、隋皆来贡,唐永徽、显庆、长安、开元、天宝、上元、贞元、元和、开成中,并遣使入朝。雍熙元年,日本国僧奝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王年代纪》各一卷。奝然衣绿,自云姓藤原氏,父为真连;真连,其国五品品官也。奝然善隶书,而不通华言,问其风土,但书以对云:“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卷,并得自中国。土宜五谷而少麦。交易用铜钱,文曰‘乾文大宝’。畜有水牛、驴、羊,多犀、象。产丝蚕,
多织绢,薄致可爱。乐有中国、高丽二部。四时寒暑,大类中国。国之东境接海岛,夷人所居,身面皆有毛。东奥州产黄金,西别岛出白银,以为贡赋。国王以王为姓,传袭至今王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太宗召见奝然,存抚之甚厚,赐紫衣,馆于太平兴国寺。上闻其国王一
姓传继,臣下皆世官,因叹息谓宰相曰:“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朕虽德惭往圣,常夙夜寅畏,讲求治本,不敢暇逸。建无穷之业,垂可久之范,亦以为子孙之计,使大臣之后世袭禄位,此朕之心焉。”其国多有中国典籍,奝然之来,复得《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