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在项目管理中是工日。
工日是工程计量的时候统计人工费的一个依据,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例如人工工日:人工工日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工人干了一天的活的一种计价方式。工日分为“劳务市场工日”与“定额人工工日”。
工程计量的时候统计人工费的一个依据,比如修一间房子,有5个工人,每天如此,修了一个星期7天,那么总工日就是35个(5人7天),一天的工日就是5个(1天5人)。
人工工日单价:
包括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等。
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中人工工日单价的平均水平,是计取各项费用的计算基础,不是强制性规定,只是作为建设市场有关主体工程计价的指导。而“劳务市场工日”单价则是用工方与劳动提供方协议的一天的劳务价格,是必须按照合同法提供给劳动者的。
“劳务市场工日”所含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定额人工工日是以每天“8小时”来计算,而劳务市场工日则是直接按“天”来计算,其劳动时间要比“8小时”长,在有些地方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几小时。
以上内容参考 -工日
以上内容参考 -人工工日单价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劝:受到勉励译文:做官的思想就会受到鼓励(2)①表现的是简政措施;⑤表现的是 要重视信用;⑥是表明减轻百姓徭役对治国的益处(3)A、“王肃的反对而罢休,曹真专权后和王肃关系也很紧张”错误,从原文第二段的具体内容可以得知,是曹爽专权后和王肃关系紧张故选A(4)①禄厚:俸禄丰厚;费鲜:开支就会少;劝:鼓励句子翻译为:官员很少,但是俸禄丰厚,那么国家的开支就会少,做官(或从政)的思想就会受到鼓励②息疲民:让疲惫成不堪的百姓得到休息;稼穑:耕种句子翻译为:努力(或致力于、追求皆可)积蓄财物让疲惫成不堪的百姓得到休息,(甚至)比减少徭役让他们辛勤耕种更重要③傥:倘若;令:法令;期:按期,如期句子翻译为:臣(我)认为从今以后,倘若再征用百姓,应当明确征用的法令,让他们一定要按期(或如期)服役答案:(1)B (2)C (3)A(4)①官员很少,但是俸禄丰厚,那么国家的开支就会少,做官(或从政)的思想就会受到鼓励②努力(或致力于、追求皆可)积蓄财物让疲惫成不堪的百姓得到休息,(甚至)比减少徭役让他们辛勤耕种更重要③臣(我)认为从今以后,倘若再征用百姓,应当明确征用的法令,让他们一定要按期(或如期)服役 附参考译文:王肃字子雍,他的父亲是王朗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伐蜀国,王肃上疏说:“以前志书上有记载,‘千里运送军粮,士兵面有饥色,要等到砍柴打草以后再去煮饭,士兵们不可能隔夜吃饱’,这说的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行军的情况现在又加上连绵大雨,山高坡滑,士兵们被地形所迫不能前进,粮食相距遥远很难供应,这实在是行军的最大忌讳百姓知道皇上因为下雨造成道路艰难的缘故,让士兵们休息,以后有战事,再趁势使用他们,这叫做‘心甘情愿地冒险,百姓就会舍生忘死’了”曹真于是停止发兵又上疏陈述政事的根本:“应当撤销那些没有事干的职位,减少不需急发的俸禄,取消不事耕作而食者的费用,裁减办事拖沓的官员官员很少,但是俸禄丰厚,那么国家的开支就会少,做官的思想就会受到鼓励各自施展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不会相互依赖让官员们陈述政绩,公开地考核他们的功绩,他们能否胜任本职,皇上选拔官员就会心中有数景初年间,大建宫室,因此百姓误了农业生产,官府又不守信用,处以死刑仓猝王肃呈上疏奏说:“大魏承继百王的君位,百姓很少,战争没有停息过,确实应当让百姓休养生息并让他们过上长久的安宁日子努力积蓄财物让疲惫不堪的百姓得到休息,(甚至)比减少徭役让他们辛勤耕种更重要现在宫室没有建成,建国的大业没有完成,由水路调运粮食,辗转供应所以民工被劳役弄得很疲惫,农夫离开他们的田地,种粮的人少,吃粮的人多,陈粮已经吃完,新粮没有接继得上臣恳切地希望陛下发出福音,下达圣明的诏书,深切地怜悯服役者的疲劳,多多同情广大民众的生活不充裕,挑选那些身体强壮的人,让他们服役一期就更换,让那些服劳役的人都知道休息替代会有一定的日期,那么就没有不高兴去做事的,即使劳苦也不会埋怨了这样粮仓里会有多余的粮食,百姓会有剩余的劳力,用这样的办法来建立功业,什么功业不能建成?信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国家的大宝臣认为从今以后,倘若再征用百姓,应当明确征用的法令,让他们一定要按期服役假如有事要继续征用,宁可再另外征调,也绝不要失去信用凡是陛下临时执行刑罚的,都是有罪的官吏,是应当判处死刑的人可是广大百姓不知道他们的罪行,认为是处理仓猝所以希望陛下将他们下交执法官员,让执法官去揭露他们的罪过正始元年,王肃调出朝廷担任广平郡太守因有公事征召他回朝,任命他为议郎当时大将军曹爽独揽大权,任用何晏、邓飏等人王肃与太尉蒋济、司农桓范谈论到当时的政治,王肃严肃地说:“何晏这类人就是弘恭、石显之流,还用得着称道他们吗?”曹爽听说后,告诫何晏等人说:“你们都应当谨慎!公卿已将各位比作前代的恶人了”王肃因与祭祀宗庙的事有牵连而获罪被免官后来担任光禄勋。
2 王肃字子庸年十八从宋忠读王肃不仅在经典的注释上与郑学针锋相对,并取得官方学术地位。同时,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为他的思想确立理论根据,他借“圣人”孔子及其子孙之口,伪造《孔丛子》、《圣证论》。这些言论虽然大多出自前人之书,看似抄录,却有不少改动,有许多他自己的话。他用圣人的话来立论,是儒家经典地位尊崇形式下的一种手段;是借圣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
他在《孔子家语》《孔丛子》中,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论述治国思想、方法,以及用人等重大问题。而在尊崇孔子儒学的名义下,把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包含进去,成为新时代新思想的融合体,这也是王肃在学术上压倒郑玄,能够列于学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映出经学向玄学过渡的时代思想特色。
王肃除了注释经典,伪造《孔丛子》之外,他在政治生涯中,还针对时事,频频向统治者建议,又表现出儒家入世的积极态度。王肃的学术活动不仅使人们怀疑郑玄经学的权威性,更影响了王弼、何晏等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为维护传统的儒家学说,把道家的天道观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融合到儒家中来,反映出汉魏之际的儒学向道家学说靠拢,可以说是学术风气转变的先导。[15]
政治主张
王肃曾以散骑常侍领秘书监近十年。当时魏武帝曹操置秘书令,由少府统管,此体制对发展图书事业多有不便,他出任秘书监一职后,上表认为:秘书职相比尚书、御史、谒者三台更为亲近君主,中书郎地位在尚书丞、尚书郎上,秘书郎就应该在尚书郎下,否则应该在侍御史之下;秘书郎俸禄都是四百石,升职应该等同于尚书郎,外出就应该任郡太守,这是陛下尊崇儒术的圣旨也。自王肃为秘书监后,才不属少府管理,提高了秘书监的地位,以致后世称此职为为美职。[16]
王肃一生仕宦,为帝王近臣,身居庙堂之高,言路通天,多有奏议,屡屡议政献策于内廷,为魏政权建设功绩颇显。其治国安邦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如“轻徭役”、“安百姓”、“慎刑罚”、“重信用”、“倡节俭”、“简宫室”等等,既是当时社会状况所必需,也体现了王肃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些主张,对东汉末遭受战乱、陷于民不聊生境地的老百姓是有益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安定起到了作用。[15]
3 文言文阅读(25分7C 8A 9A 10A 11D 12(1)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
(2)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 (3)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 解析 7 试题分析:殆,几乎、差不多。
“殆”没有“必将、一定”的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 兼并 ” 古义 :同时并列,两全。
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绝等,推敲不厌详明。”;;并吞。
指土地侵并,或经济侵。《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
《荀子·王制》:“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汉·晁错《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A“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乃”副词,“竟”/副词,“才”;C“之”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助词,“的”;D“其”代词,“他”/代词,“其中”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本题中“知、迁”为官职升迁调动的术语。
要熟悉常见的官职名。另外在 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他们并没有把王旦接回家,王旦此前早已回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题中重要实词为“虑、咎、益”。
固定格式为“何以、所以、无所”。文言文翻译中的得 分点有: 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文言句式(省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地人。王旦幼年时沉稳文静,爱好学问,言语有文采。
他的父亲王佑非常器重他,说:“这孩子将来会当卿相。”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
担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后来晋升殿中丞,任郑州通判。
上表请求在全国兴建常平仓,以杜塞兼并的途径。真宗即位,王旦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务。
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有一次有事向皇帝上奏,退下来的时候,皇帝目送着他说:“帮助我实现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过了一年,王旦以工部侍郎的职衔参知政事。
契丹入侵,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忽然得了急病。
真宗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临行前王旦对皇帝说:“请求您召见寇准,臣有话要说。”
寇准到来后,王旦启奏皇帝说:“假如十天之后我还没有接到前线的捷报,应当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说:“那你就立皇太子为帝吧。”王旦返回京师后,直入宫禁,颁布严令,要求任何人不得走漏消息。
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已回京了)。 景德三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授予同中书门下评章事之职。
有一次,宫内发生火灾,王旦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察看。皇帝很伤感地对王旦说:“两朝的积蓄,我从来不敢任意花费,这一回被一场火灾差不多全烧光了,实在太可惜了!”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
我凑数当了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我有责任,应当罢免。”随即上表请求治他的罪。
皇帝也表示天降灾殃应由皇帝承担责任,下了罪己诏,并要求朝廷内外臣民多提意见,议论朝政。后来有人说,火灾是由荣王宫失火延烧进来的,并非天灾,请求将有关人员逮捕治罪,应定罪处死的有一百多人。
王旦为此独自奏禀皇帝说:“当初火灾发生后,陛下已经下了罪己诏告知天下人,大臣们也都上了奏章承担责任。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况且火灾的缘起虽然有个过程,既然蔓延到宫里来了,怎能说就不是天灾呢?”(于是)有关人员全都得到赦免。
寇准多次反映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总是反映你的过错。”
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过失必然会多。
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
4 求文言文翻译开头是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人要全文啊柳庆远(458—514),字文和,河东解人也伯父元景,宋太尉庆远起家郢州主簿,齐初为尚书都官郎、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将军、魏兴太守郡遭暴水,流漂居民,吏请徙民祀城庆远曰:“天降雨水,岂城之所知吾闻江河长不过三日,斯亦何虑”命筑土而已俄而水过,百姓服之入为长水校尉,出为平北录事参军、襄阳令主高祖高祖之临雍州,问京兆人杜恽求州纲,恽举庆远高祖曰:“文和吾已知之,所问未知者耳”因辟别驾从事史齐方多难,庆远谓所亲曰:“方今天下将乱,英雄必起,庇民定霸,其吾君乎?”因尽诚协赞及义兵起,庆远常居帷幄为谋主中兴中兴元年,西台选为黄门郎,迁冠军将军、征东长史从军东下,身先士卒高祖行营垒,见庆远顿舍严整,每叹曰:“人人若是,吾又何忧”建康城平,入为侍中,领前军将军,带淮陵、齐昌二郡太守城内尝夜失火,禁中惊惧,高祖时居宫中,悉敛诸钥,问“柳侍中何在”庆远至,悉付之其见任如此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母忧去职,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七年,征为护军将军,领太子庶子未赴职,仍迁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领右骁骑将军至京都,值魏宿预城请降,受诏为援,于是假节守淮阴魏军退八年,还京师,迁散骑常侍、太子詹事、雍州大中正十年,迁侍中、领军将军,给扶,并鼓吹一部十二年,迁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庆远重为本州,颇历清节,士庶怀之明年春,卒,时年五十七诏曰:“念往笃终,前王令则;式隆宠数,列代恒规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云杜县开国侯柳庆远,器识淹旷,思怀通雅爰初草昧,预属经纶;远自升平,契阔禁旅重牧西籓,方弘治道,奄至殒丧,伤恸于怀宜追荣命,以彰茂勋可赠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鼓吹、侯如故谥曰忠惠赙钱二十万,布二百匹”及丧还京师,高祖出临哭子津嗣初,庆远从父兄卫将军世隆尝谓庆远曰:“吾昔梦太尉以褥席见赐,吾遂亚台司,适又梦以吾褥席与汝,汝必光我公族”至是,庆远亦继世隆焉。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目16D 17C 18C 19(1)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做饭。
(2)果亲王掌权时,对他的命令,大臣都恭敬地听从。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正确断句为“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依据上下文推断本句的意思: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者就不要再追究了。
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能了解皇上的心思。倘若各位心里知道某人有冤屈却不说,这不是皇上的本意。
同时还可以根据文段中主谓句子结构判定句读。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根据文段中主谓句子结构初步断句,再结合文意细细断开。
断句还有一种重要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C项中,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考点定位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今天,我们说“名字”这个词时,通常是指人名。
可是我国古人则既有“名”又有“字”,有的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那么,名、字、号的区别是什么呢?“名”,是个人的特称,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亮”与“孔明”,“飞”与“鹏举”义相近。
也有“字”和“名”互为反义的。“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
古代的文人,大多给自己起“号”,用以表示个人的情怀。如,郑燮(xiè)的家乡,有座木板桥。
他小时侯常从桥上过,很喜爱这座桥,后来就给自己起别号“板桥”。在写字作画的时候,他总要题上“板桥”这个别号。
时间一久,人们都称他为郑板桥,原来的名字反倒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古人相见,在名、字、号的用法上很有讲究。
名一般用于自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当上对下,或尊称对方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互相称名。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项“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表述错误。
原文最后一节“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
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由原文可以看出应是“不能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9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6 源子雍,字灵和那篇文言文的答案谁有,给一下,谢谢^0^源子雍,字灵和那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 / 所在蜂起 / 子雍婴城自守 / 城中粮尽 / 煮马皮而食之 / 子雍善绥抚 / 得士心 / 人人戮力 / 无有离贰
B 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 / 所在蜂起 / 子雍婴城 / 自守城中粮尽 / 煮马皮而食之 / 子雍善绥抚 / 得士心 / 人人戮力 / 无有离贰
C 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 / 所在蜂起 / 子雍婴城 / 自守城中粮尽 / 煮马皮而食之 / 子雍善绥抚得 / 士心人人戮力 / 无有离贰
D 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 / 所在蜂起 / 子雍婴城自守 / 城中粮尽 / 煮马皮而食之 / 子雍善绥抚得 / 士心人人戮力 / 无有离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字,即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
B 三军,为军队的统称,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代也用三军统指部队。
C 玺书,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的就是肃宗皇帝的诏书。
D 重赠,重又追赠的意思,“赠”是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号、官职称号等。
7 三国魏王肃的肃怎么读王肃 sù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南) 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经学家,司徒王朗之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
王肃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任散骑常侍,又兼秘书监及崇文观祭酒,屡次对时政提出建议。后历任广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职。曹芳被废时,他以迎接曹髦继位。又帮助司马师平定毋丘俭之乱,再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
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卫将军,谥号景侯。 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子。宋真宗时追赠司空。
王肃师从大儒宋忠,曾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意加以综合。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等以宣扬道德价值,将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在魏晋时期被称作"王学"。
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罗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罗愣驮婆.南无、那罗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罗摩罗,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闍耶帝.摩诃罚闍耶帝.陀罗陀罗.地唎尼.室佛罗耶.遮罗遮罗.摩麼罚摩罗.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罗参、佛罗舍利.罚沙罚参.佛罗舍耶.呼嚧呼嚧摩罗.呼嚧呼嚧醯利.娑罗娑罗,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罗谨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罗耶.娑婆诃.那罗谨墀.娑婆诃.摩罗那罗.娑婆诃.悉罗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罗、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罗谨墀、皤伽罗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罗夜.娑婆诃.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罗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
(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功德,赞不可尽。诵此陀罗尼者,现生能得十大利益:
(1)能得安乐,(2)除一切病,(3)延年益寿,(4)常得富饶,(5)灭一切恶业重罪,(6)永离障难,(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8)远离一切诸怖畏,(9)成就一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
诵此陀罗尼者,得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善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净戒,(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护持,(l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1)不为饥饿困苦死,(2)不为枷系杖击死,(3)不为冤家仇对死;(4)不为军阵相杀死,(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7)不为水火焚漂死,(8)不为毒药所中死,(9)不为蛊害死,(10)不为狂乱失念死,(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12)不为恶人魔魅死,(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14)不为恶病缠身死,(15)不为非分自害死。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注音)
本注音引自上海佛学书局印行的《常诵佛经生字注音手册》
提供者:大宝居士 LuckBoyz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如来所说, 功德威力无与伦比, 是所有法会佛事上必备之品 。以下所列大悲咒的发音是吾参考各种版本, 结合磁带念诵发音,用正规汉语拼音写的, 应该与原本发音基本吻合。望有心学佛的莲友花些时 间发心背诵大悲心咒, 积攒资粮, 广利一切有情。并敬请莲友念诵大悲咒时, 多体会大悲咒的主旨: 平等心, 慈悲心, 恭敬心, )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Na Mo, He Le Da Na, Duo La Ye Ye) 南无、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卢羯帝、烁钵罗耶(Po Luo Jie Di, Shuo Bo La Ye) 菩提萨埵婆耶(Pu Ti Sa Duo Po Ye), 摩诃萨埵婆耶(Mo He Sa Duo Po Ye) 摩诃、迦卢尼迦耶(Mo He, Jia Lu Ni Jia Ye) 唵,萨皤罗罚曳(An,Sa Bo La Fa Yi), 数怛那怛写(Su Da Na Da Xia) 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Na Mo, Xi Ji LieDuo, Yi Mong Ou Li Ye) 婆卢吉帝、室佛罗愣驮婆(Po Lu Jie Di, Shi Fu La Leng Tuo Po) 南无、那罗谨墀(Na Mo, No La Jin Chi)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Shi Li Mo He, Ba Duo Suo Mi) 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Sa Po Ou Ta, Dou Shu Peng, Ou Shi Yun)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Sa Po Sa Duo, Na Mo Po Sa Duo), 那摩婆伽,摩罚特豆(Na Mo Po Qie, Mo Fa Te Dou) 怛侄他(Da Zhi Ta), 唵,阿婆卢醯.卢迦帝(An, Ou Po Lu Xi, Lu Jia Di), 迦罗帝.夷醯唎(Jia Lu Di, Yi Xi Li) 摩诃菩提萨埵(Mo He Pu Ti Sa Duo) 萨婆萨婆(Sa Po Sa Po), 摩罗摩罗(Mo La Mo La), 摩醯摩醯、唎驮孕(Mo Xi Mo Xi, Lie Tuo Yun) 俱卢俱卢、羯蒙(Ju Lu Ju Lu, Jie Mong) 度卢度卢、罚闍耶帝(Du Lu Du Lu, Fa She Ye Di) 摩诃、罚闍耶帝(Mo He, Fa She Ye Di) 陀罗陀罗(Tuo La Tuo La), 地唎尼(Di Li Ni), 室佛罗耶(Shi Fu La Ye) 遮罗遮罗(Zhe La Zhe La), 摩麼罚摩罗(Mo Mo Fa Mo La), 穆帝隶(Mo Die Lie) 伊醯伊醯(Yi Xi Yi Xi), 室那室那(Shi Na Shi Na), 阿罗参、佛罗舍利(Ou La Sen, Fu La She Li) 罚沙罚参(Fa Suo Fa Seng) 佛罗舍耶(Fu La She Ye) 呼嚧呼嚧摩罗(Hu Lu Hu Lu Mo La), 呼嚧呼嚧醯利(Hu Lu Hu Lu Xi Li) 娑罗娑罗(Suo La Suo La), 悉唎悉唎(Xi Li Xi Li), 苏嚧苏嚧(Su Lu Su Lu) 菩提夜、菩提夜(Pu Ti Ye, Pu Ti Ye) 菩驮夜、菩驮夜(Pu Tuo Ye, Pu Tuo Ye) 弥帝唎夜(Mi Di Li Ye), 那罗谨墀(Nuo La Jin Chi) 地利瑟尼那(Di Li Se Ni Na), 波夜摩那(Po Ye Mo Na), 娑婆诃(Suo Po He) 悉陀夜(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摩诃悉陀夜(Mo He 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悉陀喻艺(Xi Tuo Yu Yi), 室皤罗耶(Shi Bo La Ya), 娑婆诃(Suo Po He) 那罗谨墀(Nuo La Jin Chi), 娑婆诃(Suo Po He) 摩罗那罗(Mo Na Nuo La), 娑婆诃(Suo Po He) 悉罗僧、阿穆佉耶(Xi La Sen, Ou Mu Qie Ye), 娑婆诃(Suo Po He)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Suo Po Mo He, Ou 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者吉罗、阿悉陀夜(Zhe Ji La, Ou 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波陀摩、羯悉陀夜(Bo Tuo Mo, Ji 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那罗谨墀、皤伽罗耶(Nuo La Jin Chi, Bu Qie La Ye), 娑婆诃(Suo Po He) 摩婆利、胜羯罗夜(Mo Po Lie, Sen Ji La Ye), 娑婆诃(Suo Po He)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Na Mo He La Da Na, Duo La Ye Ye) 南无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嚧吉帝(Po Lu Jie Di), 烁皤罗夜(Suo Bo La Ye), 娑婆诃(Suo Po He) 唵,悉殿都(An, Xi Dian Du), 漫多罗(Man Duo La), 跋陀耶(Ba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周易正义》 系辞下诗解 1 八卦有情简易贞正
题文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系辞命之,动在其中
吉凶悔吝,生乎动者刚柔立本,变通趣时,
吉凶贞胜,情正自胜天地之道,贞正以观;
日月之道,贞诚以明,天下之动,贞一心一,
至正真情,情生天地乾坤有情,乾刚坤柔,
夫乾确然,示人和易;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爻效象像,爻象动内,吉凶见外,功德事业,
见乎变化,圣人之情,见乎系辞天地大德,
自生不息,圣人大宝,位高权重,何以守位,
曰用仁政,何以聚人,曰善用财理财正辞,
禁民为非,曰行道义古包牺氏,仰观天象,
俯观地法,观鸟兽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始作八卦,通神明德,类万物情
结绳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民,
聚天下货,交易而退,易者适宜,各得其所,
互通有无,以物为媒,传情递谊,取诸噬溘,
原文 (一)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 辞 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1)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2)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3)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双然示人简矣。(4)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5)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6)
[疏]正义曰:“八卦成列”至“非曰义”,此第一章。覆释上系第二章象爻刚柔吉凶悔吝之事,更具而详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备天下之象也。 [疏]正义曰:言八卦各成列位,万物之象,在其八卦之中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夫八卦备天下之理,而未极其变,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动用,拟诸形容以明治乱之宜,观其所应以著适时之功,则爻卦之义,所存各异,故爻在其中矣。 [疏]“因而”至“中矣”。正义曰:谓因此八卦之象,而更重之,万物之爻,在其所重之中矣。然象亦有爻,爻亦有象,所以象独在卦,爻独在重者,卦则爻少而象多,重则爻多而象少,故在卦举象,在重论爻也。注“夫八卦”至“其中矣”。正义曰:“夫八卦备天下理”者,前注云“备天下之象”,据其体;此云“备天下之理”,据其用也。言八卦大略有八,以备天下大象大理,大者既备,则小者亦备矣。直是不变之备,未是变之备也,故云“未极其变,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动用”也。云“则爻卦之义,所存各异”者,谓爻之所存,存乎巳变之义,“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是也。卦之所存,存於未变之义,“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是也。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疏]正义曰:则上《系》第二章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变化之道,在刚柔相推之中。刚柔即阴阳也。论其气即谓之阴阳,语其体即谓之刚柔也。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况八卦相荡,或否或泰,系辞焉而断其吉凶,况之六爻,动以适时者也。立卦之义,则见於《彖》、《象》,适时之功,见存之爻辞。王氏之例详矣。 [疏]“系辞”至“中矣”。正义曰:谓系辞於爻卦之下,而呼命其卦爻得失吉凶,则适时变动好恶,故在其系辞之中矣。注“立卦”至“详矣”。正义曰:云“立卦之义,则见於《彖》、《象》”者,《彖》、《象》,谓卦下之辞,说其卦之义也。“适时之功,则存於爻辞”者,卦者时也,六爻在一卦之中,各以适当时之所宜以立功也。欲知适时之功用,观於爻辞也。云“王氏之例详矣”者,案《略例·论彖》云:“《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夫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论卦体皆以一为主,是卦之大略也。”又《论爻》云:“爻者何也?言乎其变者也。变者何也?情伪之所为也。夫情伪之动,非数之所求也。故合散屈伸,与体相乖。形躁好静,质柔爱刚。体与情反,质与原违。是故情伪相感,远近相追,爱恶相攻,屈伸相推。见情者获,直往则违。此是爻之大略也。”其义既广,不能备载,是王氏之例详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有变动而后有吉凶。 [疏]正义曰:上既云动在系辞之中,动则有吉凶悔吝,所以悔吝生在乎无所动之中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立本况卦,趣时况爻。 [疏]正义曰:“刚柔者,立本者也”,言刚柔之象,立在其卦之根本者也。言卦之根本,皆由刚柔阴阳往来。“变通者,趣时者也”,其刚柔之气,所以改变会通,趣向於时也。若乾之初九,趣向勿用之时,乾之上九,趣向亢极之时。是诸爻之变,皆臻趣於时也。其刚柔立本者,若刚定体为乾,若柔定体为坤,阳卦两阴而一阳,阴卦两阳而一阴,是立其卦本而不易也。则上“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卦既与爻为本,又是总主其时,故《略例》云“卦者,时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则上“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也。卦既总主一时,爻则就一时之中,各趣其所宜之时,故《略例》云“爻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贞者,正也,一也。夫有动则未免乎累,殉吉则未离乎凶。尽会通之变,而不累於吉凶者,其唯贞者乎?《老子》曰:“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万变虽殊,可以执一御也。 [疏]“吉凶”至“者也”。正义曰:贞,正也。言吉之与凶,皆由所动不能守一而生吉凶,唯守一贞正,而能克胜此吉凶。谓但能贞正,则免此吉凶之累也。注“贞者”至“御也”。正义曰:“贞者,正也,一也”者,言贞之为训,训正训一,正者体倾邪,一者情无差二,寂然无虑,任运而行者也。凡吉凶者,由动而来,若守贞静寂,何吉何凶之有?是贞正能胜其吉凶也。云“夫有动则未能免乎累”者,寂然不动,则无所可累。若动有营求,则耻累将来,故云动则未免於累也。云“殉吉则未离乎凶”者,殉,求也。若不求其吉,无虑无思,凶祸何因而至?由其求吉,有所贪欲,则凶亦将来,故云殉吉未离乎凶也。云“尽会通之变,而不累於吉凶者,其唯贞者乎”,言若能穷尽万物会通改变之理,而不系累於吉凶之事者,唯贞一者乃能然也。犹若少必有老,老必有死,能知此理,是尽会通之变。既知老必将死,是运之自然,何须忧累於死,是不累乎吉凶。唯守贞一,任其自然,故云“其唯贞者乎”。云“《老子》曰,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者,王侯若不得一,二三其德,则不能治正天下。若得纯粹无二无邪,则能为天下贞也。谓可以贞正天下也。云“万变虽殊,可以执一御也”者,犹若寒变为暑,暑变为寒,少变为壮,壮变为老,老变为死,祸变为福,盛变为衰,变改不同,是万变殊也。其变虽异,皆自然而有,若能知其自然,不造不为,无喜无戚,而乘御於此,是可以执一御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明夫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 [疏]正义曰:谓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确,刚貌也。隤,柔貌也。乾坤皆恒一其德,物由以成,故简易也。 [疏]正义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言日月照临之道,以贞正得一而为明也。若天覆地载,不以贞正而有二心,则天不能普覆,地不能兼载,则不可以观。由贞乃得观见也。日月照临,若不以贞正,有二之心,则照不普及,不为明也,故以贞而为明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言天地日月之外,天下万事之动,皆正乎纯一也。若得於纯一,则所动遂其性;若失於纯一,则所动乖其理。是天下之动,得正在一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者,此明天之得一之道,刚质确然,示人以和易,由其得一无为,物由以生,是示人易也。“夫坤,隤然示人简矣”者,此明地之得一,以其得一,故坤隤然而柔,自然无为,以成万物,是示人简矣。若乾不得一,或有隤然,则不能示人易矣。若坤不隤然,或有确然,则不能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 兆数见於卦也。 [疏]正义曰:“爻也者,效此者也”,此释爻之名也。言爻者,效此物之变动也。“象也者,像此者”也。言象此物之形状也。“爻象动乎内”者,言爻之与象,发动於卦之内也。 吉凶见乎外, 失得验於事也。 [疏]正义曰:其爻象吉凶见於卦外,在事物之上也。 功业见乎变, 功业由变以兴,故见乎变也。 [疏]正义曰:言功劳事业,由变乃兴,故功业见於变也。 圣人之情见乎辞。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故曰情也。 [疏]正义曰:辞则言其圣人所用之情,故观其辞而知其情也。是圣人之情,见乎爻象之辞也。若《乾》之初九,其辞云:“潜龙勿用。”则圣人勿用之情见於初九爻辞也。他皆放此。 天地之大德曰生, 施生而不为,故能常生,故曰大德也。 [疏]正义曰:自此己下,欲明圣人同天地之德,广生万物之意也。言天地之盛德,在乎无常生,故言曰生。若不常生,则德之不大。以其常生万物,故云大德也。 圣人之大宝曰位。 夫无用则无所宝,有用则有所宝也。无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有用而弘道者,莫大乎位,故曰“圣人之大宝曰位”。 [疏]正义曰:言圣人大可宝爱者在於位耳,位是有用之地,宝是有用之物。若以居盛位,能广用无疆,故称大宝也。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所以资物生也。 [疏]正义曰:“何以守位曰仁”者,言圣人何以保守其位,必信仁爱,故言“曰仁”也。“何以聚人曰财”者,言何以聚集人众,必须财物,故言“曰财”也。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 [疏]正义曰:言圣人治理其财,用之有节,正定号令之辞,出之以理,禁约其民为非僻之事,勿使行恶,是谓之义。义,宜也。言以此行之,而得其宜也。 [疏]正义曰:“古者包牺”至“取诸夬”,此第二章。明圣人法自然之理而作《易》,象《易》以制器而利天下。此一章其义既广,今各随文释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圣人之作《易》,无大不极,无微不究。大则取象天地,细则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也。 [疏]正义曰:“自此”至“取诸离”。此一节明包牺法天地造作八卦,法离卦而为罔罟也。云“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者,言取象大也。“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者,言取象细也。大之与细,则无所不包也。“地之宜”者,若《周礼》五土,动物植物各有所宜是也。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离,丽也。罔罟之用,必审物之所丽也。鱼丽于水,兽丽于山也。 [疏]正义曰:“近取诸身”者,若耳目鼻口之属是也。“远取诸物”者,若雷风山泽之类是也。举远近则万事在其中矣。“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者,言万事云为,皆是神明之德。若不作八卦,此神明之德,闭塞幽隐。既作八卦,则而象之,是通达神明之德也。“以类万物之情”者,若不作《易》,物情难知。今作八卦以类象万物之情,皆可见也。“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者,用此罟罔,或陆畋以罗鸟兽,或水泽以罔鱼鳖也。“盖取诸离”者,离,丽也。丽谓附著也。言罔罟之用,必审知鸟兽鱼无所附著之处。故称离卦之名,为罔罟也。案诸儒象卦制器,皆取卦之爻象之体,今韩氏之意,直取卦名,因以制器。案上《系》云:“以制器者,尚其象”,则取象不取名也。韩氏乃取名不取象,於义未善矣。今既遵韩氏之学,且依此释之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