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柏拉图思想发展及成熟的作品有哪些?

表述柏拉图思想发展及成熟的作品有哪些?,第1张

苏格拉底所有弟子当中,最有成就、也最具影响的就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柏拉图将苏格拉底所寻求的德性的普遍定义和绝对本质独立化和个体化,从而制造出自己唯心主义的理念论,成为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唯心论体系的哲学家。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不仅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文学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自幼受到极其完备的教育,受过文法、写作、体育和音乐、美术的训练,后又认真学习过柏拉图赫拉克利特、毕达歌拉斯和埃利亚学派的哲学观点。曾写过史诗和悲剧,并决心献身政治。柏拉图的青少年时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渡过,当时不少雅典贵族进行各种反对民主派的活动,贵族子弟多参预这些活动,柏拉图也不例外。公元前407年,20岁的柏拉图拜年逾六旬的苏格拉底为师,被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所吸引。苏格拉底的顽强探索精神,对激进民主派的猛烈攻击,深深地影响了柏拉图。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苏格拉底临终前的那番说教,更加确定了柏拉图以后的生活方向。他本来已跟苏格拉底学习多年,对苏格拉底的那套理论和学说极为推崇,所以在恩师死后,他便完全转向哲学研究。为了避难,大概同时也为了游学,他离开雅典,先后到过麦加拉、西西里、南意大利,甚至到过埃及。

通过旅行和游学,柏拉图详尽地了解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数学、天文、力学、音乐理论和各派哲学的学说,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及他对希腊社会的主张。公元前387年,已经40岁的柏拉图回到雅典。他在雅典城外一个纪念英雄阿卡德穆斯的花园创办自己的学校,学校因其地而得名为“阿卡德米”。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后来成为了希腊唯心论哲学的中心。它既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还提供政治咨询、培养政治人才。学园建立后,其校址长期未变,学园长期存在,培养了众多的人才,直到公元529年,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关闭,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在授课柏拉图一生著述丰富,他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流传下来了。现在传世的有13封书信和35篇对话。基本上阐述苏格拉底对话的有《申辩》、《普罗泰哥拉篇》、高吉亚》等;表述柏拉图早期思想的有《费多》、《理想国》等,表述柏拉图思想发展及成熟的有《巴门尼德》《智者》《政治家》《法律》等。其著作大都用对话体裁表述,文情并茂,寓意深刻,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柏拉图学识渊博,教学谆谆善诱。其思想体系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尔后的西方学术界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

1浅析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王重锴

内容摘要正义概念在西方是表明着道德最初发源的观念之一,虽然在正义概 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思想都对它发生过深刻影响,成为这个概念的重要思 想资源,但其中最早的思想渊源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其后任何流派的哲学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萌芽的胚胎。本文试在讨 论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的各种特征与古希腊对此问题的解读,以明析古希腊 文伦理道德观念的源流。

关键词古希腊;伦理;正义;亚里士多德

一、古希腊以道德理想为最高境界的审美规范 古希腊理性主义在艺术中直接形成了理想型的审美追求。其显著特点就是将伦理道德 作为精神之美的最高境界。在希腊人的艺术和生活的一切方面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即身体 之美同精神之美是相互关联的,而它又在某种程度上同宇宙中的道德秩序紧密相连。如果身 体和精神上的主观平衡,能够同真实和理想世界的客观秩序处于和谐状态的话,其结果将使 人进入道德的崇高境界。这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观念意识上的审美原则。在当时社会价值与个 人价值有着天然一致性的情况下,道德准则作为有组织的社会的智慧之果,不可避免地要与 艺术准则相关联。 对此,希腊的许多哲学家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普遍的关注,从而在思想观念上形成 了丫种肯定的趋势。苏格拉底作为第一个从社会现实中去寻求美的根据的哲学家,他主张美 和效用是联在一起的。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他 从美的相对性出发,认为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在显得有价值时它所处的关系。 不能离开事物对实现人的愿望所要达到的目的的适宜性。就这个意义说,“美”和“善”是 统一的。而“善”实际上就是道德准则的某种表现方式。 把伦理道德作为精神之美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反映的是希腊社会中个人的独立自足与 社会现实之间的一种必然关系。正如黑格尔所分析的那样,“按照他们的直接现实生活去看, 希腊人生活在自觉的主体自由和伦理实体的这两领域的恰到好处的中间地带。”在他看来, 希腊社会不像古代东方社会那样统一在某种不自由的,受宗教及专制压迫的没有个人权利的 社会之中,也没有发展到个人从社会中分裂出来,沉浸于自我,陶醉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以 至于要重新确立一种“纯粹的精神世界”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在基督教伦理在罗马帝国站稳脚跟之前,古代西方伦理观当以希腊罗马先哲们的伦理 观念为主流。但是,即便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接受了基督教,历史积淀下来的西方伦理观念也 没有根绝,或者说西方古老伦理观被融于后来形成的基督教伦理观念之中。 根据中国学者黄伟合的介绍,公元前 6 世纪,欧洲第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泰勒斯 此时提出了他的哲学命题,即水是万物的始基,这标志着欧洲哲学发展的历史开端。泰勒斯 以后的大约整整1 个世纪,希腊思想界才发生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即从讨论自然哲学为主, 转向了以讨论人生哲学为主。这个转变集中体现在欧洲历史上的一位道德圣人──苏格拉底 身上。只有到了苏格拉底时代,贤哲们才开始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人类道德现象。更重要的是 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醉心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对整个希腊罗 马世界乃至现当代社会都有重要影响的道德命题。① (一)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正义观 苏格拉底(Socrates)把正义视为最高的善,而苏格拉底认为“一切既美又善的东西,都是联系着同一目的以成其为既美又善的”,“美的和善的,是着眼于它们所适用的目的来考虑 的。”②密尔在《功用主义》的绪论中说:两千多年前,少壮的苏格拉底倾听老“哲士”普罗 泰哥拉讲说的时候,他就主张功用主义。当然,苏格拉底并没有主张功用主义,但他认为善 是与目的相关的,那么,作为最高的善,正义,自然也不是抽象的,而是与目的相关的。苏 格拉底他说:“我个人献身为你们从事最伟大、有益的服务,我力图规劝你们每个人不要多 想实际的利益,要更多关注灵魂和道德的改善”③。他认为,追求灵魂的改善,才能得到真 正的幸福,这种真正的幸福就是提醒人的道德的善的使命,每个人的人生职责就是审查自己 的生活而趋向善。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著作,他的思想和观点主要是通过后来他的一些学生的著作流传 下来的,国内外许多哲学和政治思想史论著也都对其思想有很多介绍,例如,有人介绍说,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行为只有受德行知识指导,才可能是善的。反之,如果不受德行知识指 导便不可能为善。在苏格拉底说:“一切别的事物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他 们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④。 苏格拉底认为,只要具备有关的道德知识,人们就必然会作善的事情,他说:“公正以 及所有别的美德都是明智(的一部分)。„„凡是能够辨别、认识那些事情的,都绝不会选 择别的事情来做而不选择它们;„„因此,明智的人总做光荣的和好的事”⑤。人不可能故 意作恶,即不可能知其为恶而为之,知其为善而不为。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说明该人 是最大的无知,因为真正有知的人必然择善去恶。 就苏格拉底所论述的知识内容看,当然是关于善、道德义务的知识。他认为,知道道 德义务是什么,人们就会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凡是知道什么是合乎待人规矩的人,总做合乎 公正的事情。事实上,苏格拉底常用的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凡善都是有益的;而知识是有 益的;所以,知识即美德或善。 在苏格拉底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智者学派实际上已经在探讨有关道德与伦理问题了。面 对当时纷乱的精神与道德的心态,自称能够教给人智慧与善的智者派强调以个人感觉经验和 意见为基础,而不关心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什么是自然好的生活,只是教给人们修辞 术和演讲术等政治统治的技巧,智者的教育活动除了成功和每个城邦的特殊政治社会实践之 外,没有美德和正义的标准。 在现在看来,与智者把人的感性欲望作为道德标准相比较,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命 题是完全对立的。他要求人们只应当去关心自己的灵魂,不要追求财富和荣誉等身外之物, 这些东西对道德有百害而无一益,这一思想后来成为中世纪宗教伦理学禁欲主义的思想渊 源。 苏格拉底将善视为世界的最高目的,看作道德生活的最高准则,个人生活的向善就要 获得对世界的善的知识,同时在道德生活中为善,是灵魂向善。这二者是合一的,教化以善 为最高目的的,获得对善的最高知识,又以理性的生活锤炼自己的灵魂,使善为习惯,成为 生活者的品格。有学者指出,这个善本身贯穿在一切具体德行之中,各种具体德行中有一个 普遍的共同的善本身,就像一切事物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一样。所以苏格拉底认为凡是行为符 合善本身,都是善的行为,就是美德。⑥善是发自内心的德行,个人通过对自我的提升可达 致善的精神,外力的施加有违善的真谛。 现在一般认为,苏格拉底美德的本性就是知识的命题是基于对美德普遍定义的追求, 所要探讨的主要是关于人的智慧、节制、虔诚、勇敢、正义等等问题。视美德的本性是知识, 视知识为道德的基础,可以说,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根本思想。总而论之,苏格拉底的伦 理观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成为后来许多伦理学思想特别是柏拉图伦理学思 想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源泉。 (二)柏拉图的伦理观 3 在人类文明史上,柏拉图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他的哲学和伦理学思想在西方 文明史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深远,延续至今。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忠实学生,也是其 最伟大的弟子。他将苏格拉底的道德追求经过一番理论加工之后,概括提炼为智慧、勇敢、 正义、节制四种德性。他的伦理思想在于对“什么是善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生价值问题的回 答。英国著名学者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认为,两千多年来的西方哲学都是对柏拉图 哲学的注释。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从两方面影响了柏拉图的政治态度:一是他的教义;二是以 他自己被雅典民主制的法庭处死,激起了柏拉图对民主制的刻骨仇恨,进而影响着柏拉图的 整个思想。 柏拉图第一次对正义范畴做了“正义就是善的”哲学规定,将正义上升为一种绝对的“理 念”和“形式”,并划分了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即社会正义。他在《理想国》中把正义视为 与智慧、勇敢和节制并列的四大美德之首,对个人来说,使灵魂中的理性、意志和情欲这三 者和谐相处,就是一个正义的人;对国家来说,与灵魂中这三者相对应的是政治家、军人和 劳动者,“当这三个部分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而不互相干扰的时候,便是有了正义”,正义即 和谐。 从伦理思想史的视角来看,因为苏格拉底不满足于各种具体的善,提出要寻求在此背 后的唯一的、整体的善,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柏拉图发扬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提 出了“善的理念”的学说,并以此为基点,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伦理体系。 中国学者黄伟合在《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著作中认为,柏拉图受到赫拉克里特哲学 的启发,意识到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柏拉图哲学 的基本特征就是把统一的世界分为两个世界。一方面是我们感官所接触到的,由具体事物构 成的“幻影世界”,另一方面是由独立于具体事物之外的,并给予具体事物以实在性的理念 所构成的“理念世界”。他说,世界上有许多善的事物,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绝对的善,即 “善的理念”。为了把握“善的理念”,我们必须分析善的理念与其他因素的关系。⑦ 此外,中国学者对拍拉图的伦理观还有多种分析,比如有学者认为,柏拉图的伦理观 谈的是善的理念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在柏拉图看来,善的理念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依 赖于具体的善的事物。柏拉图说,善的理念是“给予认识的对象以真理并给予认识的主体以 认识能力的东西。”⑧ 由此看出,柏拉图试图把善的理念进行本体化,并视之为善的本体,其结果是善的标 准被绝对化了。王柯平在《柏拉图的美善论辨析》一文中认为:本质意义上的美,也就是“美 自体”或“绝对美”,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⑨善有相对性 也有绝对性,只有符合历史趋势的才是善。片面地强调道德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都是错误的。 人类的理想社会恐怕是:不仅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而且合乎人类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不 仅是真的,而且是善的。这样一种理想的社会,又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当人们在自己的创 造物中直观自身的本质力量时,必然会有一种美的感觉。 黄伟合先生在《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著作中提出人生幸福的问题,实质是人生观的 问题,并认为柏拉图在此方面也有建树。在道德本体论方面,柏拉图把“善的理念”标榜为 最高的善,而认为具体可感的世界中的事物或行为都不具有真正的善的性质,由此在人生观 方面,他强调理性生活对人的重要,从而贬低或否认感性生活。 以上对柏拉图人生观进行的 3 个层面的考察和分析从整体上折射出了柏拉图的人生态 度和人生理念。柏拉图将善的理念升华为最高的善,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所有可以为人所 能感知的事物,所有可感知的行为,它们都没有真正的善的特质。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观过于强调理性,有过犹不及之嫌。以笔者的视角观之,在 柏拉图灵魂的学说中,人的理智、意志及欲望很好地阐释了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人类的 道德品行,人的理智、意志及欲望组成了人的灵魂,理智具有智慧,意志产生勇敢,欲望应 4 加节制。在此三者当中,理智居首,意志居次,欲望居下。理智、意志及欲望的和谐结合就 会造就一个正义之人,这是其和谐人生观的细化。 柏拉图的伦理思想不仅涉及到个人伦理,而且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伦理思想,这 些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著名著作《理想国》中,《古希腊罗马哲学》一书对柏拉图的《理想 国》进行了很细致的分析。 (三)、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希腊正义思想 “正义”(dikaion)的希腊文原意指放在直线上的东西。起初,指公开合理地丈量和分配 土地,后来演变为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是最大的公正,侵犯私有财产为最大的不公正。因此, 尺度成为分配公正的象征。古希腊人强调一切都遵循逻格斯,逻格斯支配一切,而尺度正是 逻格斯的基本含义之一。 最早赋予正义概念基本涵义的是梭伦(osoln)。梭伦认为,正义就是对立双方都要克制自己的 欲望,保持平衡。从梭伦开始,正义作为一个道德范畴而被提出来,并且第一次在正义概念 中引入了“给一个人以其应得”的具体内涵,他通过将应得的观念正义联系起来,使正义成 为一个有明确的社会与德性意义的概念。 赫西奥德(Hesoidus)也对正义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他认为,在分配中公平地得到自己的 一份,从而形成各方的一个界域,超出自己一方的领域而去侵犯别人的领域,这就是不公正, 认清自己的界域而不超出则是公正的标志。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令》把正义称为宙斯的法 律,将正义提到了最高的地位。在赫西奥德的描述中,宙斯显然是公正的神圣维护者的形象, 敬畏宙斯,这几乎是整个古希腊伦理的基本精神,而敬畏宙斯实际上就是敬畏正义。 总之,正义的基本特征有两点:第一,正义是克制自我,不侵犯他人,维护自己的应得; 第二,正义是最高的德性,即古希腊谚语所说的“正义是一切德性的总汇”。他们论述的正 义都是与某种目的相关,苏格拉底的伦理学是一种广义的目的论,他的正义观当然也建立在 这种目的论的基础上;而柏拉图虽然将正义上升为一种抽象的或绝对的观念,但他的各守本 位,各司其职的正义也是为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目的,所以,从广义的目的论意义上讲,他们 的正义思想对古希腊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四)亚里士多德正义与伦理道德的区分 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之前,古希腊的正义概念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而真正从伦理 学和政治学角度研究正义与伦理道德的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的学术内容涉 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关于正义的思想,亚里 士多德从伦理学和政治学两方面做出了全面的阐述。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义所要维护 的东西,一是共同的利益,另一是每个人的具体的应得的利益,依据所要维护的这两种利益, 亚里士多德从形式上将正义区分为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 首先是普遍的正义。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普遍的正义就是对法律的遵守,它“是一种所 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普遍的正义是通过法律来维护所有公民的共同利益, 因为法律是为了促进某种共同利益而制定的。所以,人们把违法看作是不正义的,把守法看 作是正义的。 其次,亚里士多德将维护每个人具体应得利益的特殊正义划分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 义。前者是指社会的财富权力、及其它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东西的原则。在分配正义 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算术的平等和比率的平等两种原则,在这两种原则中,亚里士多德更 倾向于比率的平等,他认为不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权利,有区别地对待有区别的人,这才 是真正的平等。矫正的正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经济上的交往和制定契约所遵循的原则,表现的 是一种人人平等的关系。在矫正的正义方面,亚里士多德主张算术的平等。 在内容上,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绝对的公正(Nature justiee) 和相对的公正 (ConventoinaluJstice)。相对的公正亦即法律上的公正,它是人们相互协定的结果,这种公正 5 原则可能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但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还 存在着一种绝对的公正,也可称为自然的公正,它是一种普遍的、永恒不变的原则,它不受 时空的限制,具有绝对的性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如勿杀人。但无论是自然的公正还是 人为的公正,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其目的都在于实现城邦的利益和整体的幸福。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思想的显著特征就是,正义与城邦的共同利益相关,这 与他的“人是城邦的动物”的思想是极其吻合的;其次,他对绝对正义与相对正义的划分实 际上也是后来人们对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的划分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对正义思想论 述最全面的人,他综合并发展了在他之前古希腊的各种正义思想,以后西方的各种正义观, 无论是功利主义的,还是义务论的都是从继承他的正义思想中的不同方面发展而来的。 (五)亚里士多德伦理道德学的主体认知 亚里士多德伦理道德学的代表作《尼各马科伦理学》是人类第一部系统完整的伦理道德 学著作,其结构严谨、圆满,奠定了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伦理学创始人的地位。研究亚里士 多德的伦理思想的历史追溯,为深化我们对古希腊伦理道德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同时,也对我国目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伦理的主体无疑是人。亚里士多德秉承古希腊“认识你自己”的思想传统,在对伦理 学的研究中,首先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揭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其伦理的探讨研究。 1、 人是政治的人。 人是什么,或者说人的本质是什么,是思想家们尤其是哲学家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亚 里士多德提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10对此做了回答。他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更明 确地指出:“人是政治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圈人在本性上是政治的,这种本质决定 了人要过共同的生活。从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共同的生活是人的本性,正是由于这种共同 生活的特征,使人之为人。这种政治的或曰共同生活的本性是什么含义呢亚里士多德说: “和其他动物比较起来,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具有善与恶,公正与不公正以及诸如此类 的感觉。”○11由此看出,人的特性在于能够进行善恶判断,能够进行公正与否的判断,也就 是说人具有理性。总之,人的本质决定人必然需要政治生活,或者说政治生活是人的本质需 要。具体到古希腊时期,也即人天生要过城邦生活。 亚里士多德在以政治界定人的本质时是绝对的,他说:“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 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阳,人为什么需要过共同的生活柏拉图的论 证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种需要的多样性和能力的有限性的矛 盾就决定人需要共同的生活。柏拉图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论述的。亚里士多德则明确指出: “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因此,人们即便并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照样要追求共同的生 活。”○12从这一点上看,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仅仅是从人之为人出发的,不需要 其他原因。 2、人是德性的人。 人的本质是政治动物,是合群动物,是理性动物,还不足以充分表明人的特征,还需 要对人的特长或功能进行分析。“说到人的问题,单说明人是什么-人的本性和本质即人是 理性动物-是不够的,还必须说明人的品德即人的特长和功能。”亚里士多德对人的特长或 曰品德进行分析是从灵魂入手的。他说,我们所说的德性并不是肉体的德性,而是灵魂的德 性。灵魂有一个非理性的部分和一个理性的部分,非理性的部分又是双重的,一种是生长和 营养的本原,是一种能力,是一切生物所共有而不是人所独有的;再有一种非理性的部分就 是欲望,是和理性对立的,但它也分有理性,可以受理性的束缚,比如自制。 德性也要按照灵魂的区别来加以规定。根据对灵魂的划分,亚里士多德将德性做了区 分。他说:“德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智的,一类是伦理的。理智德性大多由教导而生成、培 养起来的,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德性则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因此,把‘习惯’(ehtos) 6 一词的拼写方法略加改动,就有了‘伦理’(ethike)这个名称。” 3、人是实践的人。 要充分认识人,不仅要从理论方面去研究,更应该从实践方面去研究。亚里士多德说, 自然赋予我们各种能力,我们总是先有能力然后才用于行为。感官就是这样,我们不是由于 常看常听而获得看和听的能力,而是先有看和听的能力然后才用于行动。亚里士多德首先指 出,德性和技艺的获得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先进行现实活动,才能得到这些德性。我们学习 一种技艺时,学了就做它,然后才逐渐学会,由于建造房屋,才能成为营造者,弹奏竖琴, 才能成为琴手。同样,由于实行正义的行为而成为正义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的行为而 成为节制和勇敢的人。 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我们探讨德性是什么,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成 为善良的人,若不然这种辛劳就全无益处了。所以,我们所探讨的必然是行动或应该怎样去 行动。” 综上所述,古希腊学者们从共同生活、理性、德性以及德性的实践三个方面对伦理道 德进行了分析。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古希腊学者所说的人如果在具体历史背景下,从阶级性的角度考察, 实质上是指奴隶主,即古希腊学者所谓的公民。但在古希腊城邦内部,毕竟还有奴隶、农民、 工匠、外邦人等不具备公民资格的人以及不完全具备公民资格的儿童,他们也客观、事实地 构成了伦理道德的价值主体。同样就整体而言,古希腊伦理学建立在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 基础之上,学界一般也把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视作这种伦理价值观的典范和标准,认为亚里 士多德的伦理思想是对前亚里士多德时代伦理思想的理论总结。我认为,在古希腊及整个西 方伦理思想发展中,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他的伦理学说中,善是 完善自己的各种自然本性,是理性控制下的情感欲望的合理满足,正当的行为,公正的法律, 有德的人格,只是自我实现幸福生活的手段。他为伦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欧 洲中世纪和近代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尽管其伦理思想的局限性也十分明了,亚里士多德 最终没有摆脱柏拉图的伦理观思想的影响,但瑕不掩瑜。————版权归作者所有。

柏拉图思想中的真善美论文

 柏拉图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并非是现在一些学者所认定的,其就是一个客观的唯心主义者的早期代表,对于他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与讨论,本文就试着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

 柏拉图出身于奴隶主又是较显赫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喜欢艺术和哲学,又受到奴隶制政治的影响和吸引。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当时正是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创建时期,也是奴隶主头子间争权夺利,主张要更民主些还是更专制些,相互间血腥较量,垂死斗争的时期。漫长的伯罗奔尼苏战争就是这一斗争现实的体现。残酷的斗争现实,给予了柏拉图思想的深刻影响。另外,希腊的两个较主要的宗教,如奥林匹克神和俄耳菲斯教的宗教意识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再由于他成年中热爱诗歌和戏剧等艺术,所以古希腊以神话为题材的史诗和戏剧等,也在柏拉图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审美的种子。总起来说,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如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派、恩培多克勒、爱利亚派的自然哲学,智者派的社会哲学和伦理学。其中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深的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恩培多克勒的原始物质论,爱利亚派中的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苏格拉底以善为主的哲学与伦理学。其中又以苏格拉底无惧无畏的恂道精神对柏拉图思想的成熟和以后的志向确立影响最大。因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又是执友,所以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的学说和品德,基本上就成为柏拉图学说建立最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上这些就是形成柏拉图思想较为直接的现实基础和原因。柏拉图吸收如此丰富的古希腊文化,与他一生中勤奋学习读书,多次出游,广集人材,兴办学园有关。

 据有关资料介绍,柏拉图一生的著作以柏拉图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有30多篇对话和13封信,如《斐多》、《斐德罗》、《巴门尼德》、《国家》、《会饮》、《大希庇阿斯》、《智者》、《斐利布斯》、《蒂迈欧》、《法律》等等篇。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大体上分辨了真伪,确定了著作的先后分期。现在比较公认的有25篇对话和 1篇替苏格拉底作的《申辩》为柏拉图所作,在13封信中,一般认为第7封信比较可靠,被看作柏拉图的自传,但也有人存疑。

 下面我们从柏拉图的一些公认的著作中,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的资料中来讨论一下柏拉图思想中的真善美的问题。

 一、 真实的存在与理念论

 柏拉图的宇宙观不是一般的纯自然哲学的宇宙观,而是自然与宗教和伦理相结合为一体的,为他后期思索所独创的宇宙观。柏拉图的宇宙观虽然为罗素所否定,但肯定的人大有人在,我认为不可似罗素那样地轻易否定,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分清是非清红皂白。

 首先是他的客观真实存在论。在他的名篇《蒂迈欧》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有四个方面的真实存在,其中有神、理念、空间和混沌物质元素。

 柏拉图是有神论,神是宇宙的第一真实存在,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宇宙的创造者,他是永恒的,不变的实在。但是,柏拉图所说的宇宙神与一般宗教的上帝基督不一样,宗教的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柏拉图的神就不能创造理念、空间与物质的基本元素等。也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也不完全一样,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柏拉图所说的宇宙神只能是哲学道理中的自然神,是自然造化中的主宰者、指挥者、管理者和创造者。在他讲神掌管宇宙,创造宇宙的时候,他有时又将其称为“工匠”、“宇宙之父”、“穆得革”等,因此,神对宇宙而言是一种外在的实体,在《政治家》中称为外来的力量。

 其次是就是理念,它是宇宙中第二个真实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不变的实在。在《巴门尼德》篇中称它们都是一个个单个独立的实体,排列在整个宇宙自然中,供神创世使用。理念究竟是什么?从大量的篇章对话来看,理念就是神创造万物时所要用到的模型、标准样子。如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说:“神用型与数来塑造它们”,这个型就是理念的意思。由于型与数有关,所以理念又可以用我们现在理解的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角度去理解,它是形成事物的内在原因。如某种物质材料,在按某种加工程序、基本结构的加工制作下,就一定会形成某种事物。在柏拉图看来,宇宙形成之初,理念的实体与物质的实体是分离的,是分存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是因为神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两种实体才在神的手里将其结合在一块,理念为模型,物质为材质,就如揉好的面粉按进模具中做成为各种各样的饼子一样,神用此方法就创造了有模有样的万事万物。实际上,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质规律。

 再次就是空间。空间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是一种虚空的存在,就如我们常人所感知到的空房子、空地方一样 ,是一个存放东西的场所。在《蒂迈欧》篇中,他就是这样认为的:“第三类存在是永久存在不会毁灭的空间,它为一切被造物提供存在场所。”按我们现在的认识,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形式,它们是事物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是柏拉图的思想中却把它们分割开来了。认为时间是以后他造出来的。如在《蒂迈欧》中说:“日、夜、月、年在天被造出来之前并不存在,是在建构天时造出来的。”照此看来,存在的空间不仅是虚空的,而且还是静止的。

 最后为宇宙物质混沌论。在他看来,最早的宇宙物质是一个完全无序混沌不清的存在,而且它和神、理念等一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在。这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就是水、火、土、气等四种元素。因此仅从这一点来说,柏拉图不能完全将他说成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在西方哲学史上,也有人不同意,而是定为二元论。我认为二元论的说法较为贴切。

 不过,这个物质的世界是一个变动不居,混乱无序的世界。由于神的不满意,由于神的善意,在神的掌控改变下,这一世界变得和谐有序,尽善尽美了。但是变动不居的本性并未改变,因而世上的万事万物仍在不断地生成改变中。它不似神和理念的世界那样永恒不变,始终如一。这两个世界的区别就在于,物质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可见的世界”,永远在变化生成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能让人类见到,但却不能了解到它们。而神和理念的世界则是理性的世界,“可知的世界”,永恒不变的世界。这个世界虽然是人能认识它,但却是一个看不到的世界。

 这个两个世界的理论就是柏拉图二元论的思想根基。这个“可见的世界”就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但是,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首先,是一个运动着不止,混沌无序的物质元素世界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而经工匠创造过的现象世界,虽然有序运动,但又是一个变动不居不断生成的世界,因而这些常变常新的现象又是一种非存在、非真实的东西。另一个“可知的世界”,虽然是真实的存在,但它们都不是物质的,而是神灵、灵魂和理念等。因此这些东西与物质世界相比,它们又是不可见的非实在的东西,它们只能靠心灵的理解,属于灵魂的范畴,因而自然就属精神的范畴。由此可见,对柏拉图的思想下二元论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柏拉图有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而且其思想是占主导地位的,但不是唯一。从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中所吸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不可抹杀的。

 在柏拉图真实存在的世界里,除了神的存在高高在上,无可比拟外,理念的存在就是主要的。因为理念除它是使宇宙事物存在的有序外,它还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共相”。它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概念、本质、一般等。为人什么概念、本质和一般的东西会变成为具体实在的呢,因在柏拉图的理念中,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相对具体的实在,所以又与我们所理解的概念、本质等有些不同,虽然它不是个别的具体实在,但却是类别的具体实在。如它自己所举的床的理念的例子,虽然这个床不是具体的某个床,但却是我们所见到的一般的具体的床的应有样子或模型。床的样子和模型虽然我们用肉眼见不到,但在我们的脑子里灵魂中就先验地存在着。人对床的认识,就是凭着脑子里床的这个理念知识通过回忆去认识的。因此,从认识论上说,柏拉图这种认识论是建立在先验的客观唯心主义灵魂回忆说的基础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斐多》、《斐德罗》、《斐利布》等篇中见到,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轮回转世的。灵魂在永恒的可知世界里,早就对各种理念熟悉。当灵魂进一个出生了的人体后,灵魂随人体进入了一个可见的世界。于是这个人的知识和理智,就是由理念所固有的知识和理智,然后通过灵魂的回忆后而获得的,人的教育与学习,只不过是灵魂回忆中的一种形式罢了。

 另外,从目的论来说,柏拉图的理念论也是相当有份量的。因为神要创造这个世界,其目的就是至高无尚的善。在《蒂迈欧》篇中阐述宇宙的生成,神的动机与目的就是这样:神总是期望世界万物皆善,尽善尽美。当他发现整个可见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紊乱无序的运动中时,他就想到有序、善和美等。神就是用这个有序、至善和美来改造这个世界,而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用型与数来塑造它们”,也就是用理念来塑造它们。这就是说,事物的尽善尽美是与存在的理念息息相关的,理念与美与善是相通的。

 存在与非存在是相对立的,即真实与虚假是相对立的。在这个宇宙中,属于非存在的,虚假的东西又是指的是什么呢?在柏拉图的阐述真实存在实体的同时,也谈到了属于非存在的东西,如镜子里所照出的一切东西;艺术家所创作的东西等等,因为它们都是“影子的影子”,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其次是一般工匠所造的床,广泛而言,包括现实中所生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理念的影子,即柏拉图所说的对理念的“分有”或“模仿”等,因而也不属于真实的存在。这里还有柏拉图受赫拉克利特“流变”说的影响,“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 河流。”由此而形成的“生成”说的理论在内,即世上万事万物的生成都是在即生即灭,永不恒定,事物总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现在存在的事物,随时间的流变马上又不存在了。与此相关,关于时间的的存在,柏拉图也认为只有现在时的时间才是真实的存在,而过去时与将来时,都只能是时间的影象而已,因而也是不存在的。

 二、善的至高无尚和目的论

 善与善的理念在《国家》篇与《蒂迈欧》篇中阐述得最清楚。善是至高无尚的体现,一是神是善的化身,或者说代表;二是善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又高于一切的知识与真理,比一切知识的对象“更有尊严更有威力”。因此,善的理念是理念中最高的理念。可以这样说,在这宇宙中,善与神是并驾齐驱的两个永恒的存在。

 柏拉图善的理念的被“分有”或“模仿”,使宇宙处处充满着善的理念,这是神对宇宙善意的希望和创造的一种目的,是神的目的的具体体现。神的善意就是希望宇宙不要混乱无序,而是和谐有序,尽善尽美。所以神的善意就是一种善的目的。这种善意的目的,体现在整个宇宙中就是和谐有序的自然,即自然的生成都是在理念的主导下形成,没有混乱无序的恶;体现在社会中就是和谐有序的理想国家,有会治国的国王,有善于保卫国土的勇士,有善于生产和管理的臣民。大家各尽其责,各尽所能,和睦相处;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就是四种美德的良好修养的统一,即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共同支配人的思想与行为。

 与善相反的东西就是恶。其恶之源,在自然来说,就是自然本身中的混乱。如他在《伊庇诺米》中说:“无规范、无秩序、笨拙、无节奏、不和谐”等,就是恶的`根源。对社会而言,他在《蒂迈欧》篇中认为:是因为身体灵魂中“受到各种可怕的,不可抗拒的情感的影响”。他又说:“这些情感,首先是快乐是趋向罪恶的最大的引诱者;其次有痛苦,是对善的妨碍;再次是急躁和恐惧,经常给人提出愚蠢的主意;还有不易劝解的愤怒和容易使人误入歧途的希望。”

 至高无尚的善,是神的旨意、目的,也是社会人的愿望与目的。他在《国家》篇中说:“每一个灵魂都追求善,都把它作为自己全部行动的目标。”在一个国家中,只有充满着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人,才是这个国家最善良的人,最有道德的人。虽然柏拉图的理想的国家是乌托邦式的,但却充分地表明了柏拉图对善的目的的追求和他认定宇宙充满着善的信念。

 目的论是西方哲学一个研究的范畴,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沃尔夫到康德等,他们几乎都大至相似地认为宇宙存在一个目的,存在一个外来的推动宇宙向着完善、完美方向发展和运动的力量,这就是目的论哲学的主要依据。这些哲人都在思考着宇宙的发展存在着一个完善完美的倾向,柏拉图的目的论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认为善的目的就是神的目的。善就是事物的完善、完整、完满,也即好的意思。亚理斯多德在论及事物产生的“四因论”(质料、形式、动力和目的因等)中,目的就是原因之一。沃尔夫的老鼠是为了给猫吃的的猫鼠论,康德的客观事物存在的目的论等等。尽管他们的目的论的说法不完全一致,但从深层的内容去分析,他们的目的论与事物发展的和谐有序,合规律这一点是相通的。目的就是追求事物的和谐有序,符合规律;实现目的就是要按规律办事。因此,在他们的人性化的社会里,目的性与规律性是完全统一的。

 关于目的论,在哲学领域内,人们都很忌讳它容易与宗教或神扯上关系,所以在我国哲学研究中,没有它研究的存在价值。其实,我不全然这样看待问题。不错,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到康德的目的论,是与他们的神学观念有关系,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即从它有合理的一方面来思考目的的问题。

 所谓目的,它是人的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愿望,还有行动的计划,它与人的欲望、动机、意志力的倾向密切关联。人的目的可分积极与消极的两部分。所谓消极的,就是指由人的纯粹欲望所引发的某种目的。这是一种无理性的,甚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无理要求。由它,可造成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等,因而使社会形成灾害。而积极的目的,则是人正确反映自然客观规律的结果,是人在理性原则指导下所形成的目的,在这一目的主导下,就可使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构成美好的世界。两种不同的目的,就有两种不同的客观反映,造成两种不同的客观结果。

 人的积极的目的实际上是人向客观自然发展中学会的,是自然向人的立法,向人所订下的标准法则。因此,人的目的也就是自然的目的,自然的目的与人的目的是相通的。所谓自然目的,其实就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也即马克思所言的“美的规律”。“大道自然”也,客观自然的发展就是按照一条美的规律在不断的创造着和改变着自然,由已婚猜测到的宇宙大爆炸开始,到人类的产生,再到人类社会不断向着高级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美的规律作用下,似乎自然是有目的地向前发展着,这就是自然的辩证法。

 三、美的本质和真善美的统一

 柏拉图在谈论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真与善的同时,总是要和美感和美联系一起来谈论的,真、善、美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体统一的。关于美的议论,主要在《大希庇阿斯》篇、《会饮》篇、《国家》篇、《斐多》篇和《斐德罗》篇中较为突出。其主要的观点,可大致归为两个类,一是美的本质问题,二是美与真善的关系问题。

 1、美的本质

 首先柏拉图肯定美是真实的存在。但在真实的美的存在中,许多现象的美又是说不清楚的,如年轻**的美;一匹漂亮的母马;一个美的竖琴;一个美的汤罐;最美的猴子,还有黄金和女神等等。在这许许多多美的现象面前,相比较而言之,究竟推断什么是美时,就说不清了,因而感到在讨论现象中的美时,“美是难的”。因为现象中的美会“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有时是因为它是“恰当”;有时是因它有用或“有益”和“善”;有时是因它能使人的“视听产生快感”等等。因而它不是绝对的,本有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非本有的、变化的。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他始终这样认为,美的现象为什么会是美的,这都是因为美的事物中具有美的本身的原因,是因为美的现象“分有”了美的本身,本质或“美的理念”。

 何谓美的本质或理念?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有一大段话说得很清楚。他说:“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因为这种美不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它对一切美的崇拜者都相同。……它不存在于其它别的事物中……它自存自在,是永恒的一;而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对它的分有”。

 那么和谐又是如何成为美的本性呢?从柏拉图的宇宙观来看,和谐的对立面就是不统一、不和谐和无序混乱,它们就是丑恶,它是神未创造出世界之前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的世界。而今日的和谐有序的世界是神按照“尽善尽美”的目的创造之后才有的,因此,和谐与真实存在的神,真实存在的善的理念、美的理念是一致的,又由于美善的同一,所以和谐既是善的目的,又是美的本质。

 关于美的和谐本质,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谈论爱神一节中说得最为清楚。他在《国家》篇中曾说过:“最美的境界”是“心灵的优美与身体的优美和谐一致”。而爱神就完全符合这个条件。首先爱神“年轻”,“相貌秀美”为世公认;其次,爱神具有正义、勇敢和节制等各种美德。因此爱神的心灵美与身体美是和谐一致的,是美的最高境界的化身。爱神不仅本身美,他而且还引导人类,引导诸神去爱美,去创造一个和谐美的世界。因此他说:“美丽的爱神一出现就不会有丑恶”,因为爱神在人类世界“播下了各种幸福的种子”。这种幸福的种子就是“各种美德”。它们是:“大地上的和平,海洋上的宁静,狂风暴雨的平息,还有甜蜜的芳香,让我们安然入睡。”总之,美就是由爱神带来的一种和谐和幸福。

 关于美的和谐的本质,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这样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在柏拉图的思想中认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理解到的,而且也很难看到的,它是一个很高境界存在。因此他说:这种“精纯不杂”,“神圣天然一体”的和谐美的真相,并不是任何人,任何时间可以见到的,而只有有智慧的高等级的哲人,在一定的时候才能看到。作为普通人,在现实生活里所见到的美,都是经验的、相对的、比较而言的美。这些都是美的现象,并不是美的本质

 柏拉图关于美的本质在于和谐的理论,在美学的研究领域内有较大范围的共识,为许多哲学家和美学家所认同,可能在说法上有些差异,但实质是一样的,即美的本质在于和谐、统一或一致等。不过要认识到这种和谐不是纯粹的和谐,如绝对的唯一;毫无生气的静止的“和谐”等等。美的和谐是在不和谐、不统一或不一致前提下的和谐,如事物混乱无序的前提下的和谐,事物多样性而呈现出来的和谐,矛盾统一后的和谐等。在柏拉图的思想里,虽然没有这样更深刻地阐述,但其实质的思想内容就是如此的。因此,从这一点上,还有其它的方面,我认为他的美学思想有许多可取之处。仅从美的本质而言,从广义的美学上说,是基本正确的,因为他道出了客观美的规律发展的实质。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其事物的发展,属于美好的东西,就是完善的东西,它们总是按对立统一,多样统一,形成和谐的系统或整体,你看看你周围的事物发展不都是这样的吗,美的东西总是符合规律性,符合目的性,为人所喜爱。

 2、美与真善的关系

 由于柏拉图有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美的理念与善的理念都是在宇宙中客观的真实存在,因而在柏拉图思想中,真、善、美的内容是统一的,真实的东西,就美与善的东西;美的东西也就是善的东西,美与善没有根本的区别。

 先说美与真的关系。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美的理念,美的本身就是真实的存在。因而相反那些经验中许多美的现象,在柏拉图看来倒属于不真实的了,因为它们都属于理念的影子,是从理念中摹仿或“分有”出来的东西。又由于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只是对社会生活的描绘,用柏拉图的话来说,艺术只是“镜子里的影子”,或人物的“肖像”。因此,艺术美就只能是社会生活美的影子,艺术的美对于美的理念而言,隔了两层,比起社会生活中的美还要更加虚假,因为它是“影子的影子”。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所以柏拉图对于以诗为代表的艺术和艺术家的存在是极不欢迎的,而且提出要将诗的艺术赶出理想国家的家园。

 再说美与善的关系。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真理和知识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这两者更美。”在《蒂迈欧》篇中说:“凡善的事物都是美的”。在这些言谈中表明美与善是同一的。在前面讲了,在柏拉图总的宇宙观中,他认为善的理念又是理念世界中至高无上者,因而美的理念就必须从属于善的理念,为善的理念所支配。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所以在柏拉图在审美分析中,始终都认为灵魂的美要高于一切形式的美。如他在《会饮》篇中就谈到要使人认识到灵魂的美的要比形体的美更高贵。在《国家》篇中就说到,一般的普通人都是“声色爱好者”,因此他们都只关注“美的声调”,“美的色彩”,“美的形状”等,只有哲学家,爱智者,才能看到和理解到和善同类的美本身。在《斐莱布》篇中说:心灵的快乐要高于一切感官所拥有的快乐。

;

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一个自称城邦的牛虻、虔敬守法的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拒绝请求开恩和缴纳赎金,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同铁匠、批发商、雕刻师、三流剧作家组成的“自认有智”的陪审团恼怒了。在最后的日子里,苏格拉底淡定从容地讲述着灵魂不死。弟子中,柏拉图和色诺芬用自己的风格分别记述了老师的这些思想点滴。两部《申辩篇》,飞扬着些许思绪,刻录下永久的伤痛,雅典乌合之众制造的集体暴力。苏格拉底之死,给柏拉图一个活生生的民主施暴场面。躲在民主背后的集体暴力,种下了柏拉图心中的一颗毒牙:民主政制是“最坏”的一种政体。其坏的程度与武力夺权的僭主政制表里如一。

无疑,自梭伦改革以来,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时代,民主为雅典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普罗塔戈拉们的智者运动,加速了政治平民化、大众化进程。爱斯库罗斯的《波斯人》一剧中,波斯皇后阿托萨问:“谁是他们(雅典人)的牧人?谁是他们军中的统帅?”歌队唱:“他们不做臣民与奴隶”(《罗念生全集》第二卷,第32页)。可见,雅典人对自由和民主的骄傲跃然纸上。他们相信正是自由价值击败了专制帝国统帅大流士。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墓前的演讲更是把雅典价值鼓吹得体无完肤:“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生活许多方面能够独立自主……你们要下定决心,要自由,才能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38页)。然而正是这种引以为豪的绝对民主让雅典最终还是抵不住马其顿帝国的铁蹄而分崩离析。原因何在?应了柏拉图的那句话:“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

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轮番为治”的理念上,人人都可以直接行使参政权利。没有“代议制”的民主必然空间受限。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10个人不是一个城邦,但10万人也不算一个城邦。雅典狭小的城市国家便为这种抓阄、拈豆式的直接民主、绝对平等提供了实验场所。保证多数人统治的“轮番为治”让雅典人尝到了甜头,同时也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人人都有机会参政或拒绝参政的绝对自由,使得政治如同儿戏,决策时常群情激昂、出尔反尔。柏拉图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国家篇》563E)。柏拉图讥讽道,在民主城邦里一切都充满自由精神,连驴子都随便撞人,只要你挡着道的话。而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Democracy marginalizes the wise),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政治智慧、道德素质、专门技能的大面积退场,意味着公共空间里低能化、主观化、情绪化的阴影突飞猛进。公元前427年雅典人镇压了米提利亚暴动,公民大会决定处死米提利亚所有男人,把妇女孩子卖为奴隶。第二天雅典人倍觉后悔,便派快船把信使追将回来;公元前408年,雅典海军战胜斯巴达舰队,因10位将军为追击敌军来不及掩埋牺牲的士兵而遭到指控,其中6人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作为陪审团唯一坚决反对的成员,却也无力回天。过了不久,雅典人又后悔万分了,补偿了这些哭鬼冤魂。放逐智慧以后的经常“后悔”,似乎成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病症。普鲁塔克记录了一个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一天,阿里斯提德正在主持贝壳放逐仪式。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问他,“谁是阿里斯提德”?并请他把阿里斯提德的名字代为写到贝壳上。阿里斯提德问,“你为何要放逐阿里斯提德”?平民回答,“每天都有人在我的耳边提到这个名字,夸他如何公正,实在太烦了”。阿里斯提德听罢,便默默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这位平民兄弟的贝壳上(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20页)。因为听烦了一个人的名字就行使反对意见的民主权利,似乎成了所有民主制度的一大难题。“民意”、“民心”里面究竟潜伏着多少灰色、PH值有多浓,的确很费考量。雅典的智慧和苏格拉底、10大将军、阿里斯提德等人一起被“民意”放逐了。

在“民意”、“民心”的背后往往躲藏着操盘手,这是深为柏拉图所痛斥的。这些人常常把自己打扮成“平民领袖”(Demagogos),躲在群众的影子里面煽风点火、摇唇鼓舌,充当平民利益的“保护人”,为平民的利益而辩。他借民众的力量打到对手、攫取国家权利之后,便从平民的“保护人”变成了十足的暴君。早期对任何人“满面笑容”,“逢人问好”,于公于私都“有求必应”。或分配土地给平民,或豁免穷人的债务,“到处给人和蔼可亲的印象”。一旦羽翼丰满起来,便摇身一变,“不可避免地变成一只狼”,成了一个僭主,露出吃人本相(《国家篇》566A)。亚里士多德同样看到由民主到暴政的内在逻辑通道。他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一切事务的最后裁定不是取决于法律,而是民众意志。而民众意志又往往被民众领袖的个人意志所操纵。“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既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政治学》1292a5-25)。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民主与暴力的辨证关系的认识还是具有相当启发力的。无论直接民主,还是代议民主,都不能不面临智慧、知识、道德、能力的边际化的风险,不能不担心民意的被代表、被利用乃至被强奸的概率问题。何种政制最合理、最放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给出了各自的回答。柏拉图沿着赫拉克利特、毕达戈拉、德谟克利特及老师苏格拉底的传统,提出了少数优秀人执政的“贤人政制”。而亚里士多德按照他的“分配正义”理念,倡导他的中产阶层执政的“共和政制”。但两者都坚持,城邦的有效治理只有通过专门知识技能的训练才能完成。《国家篇》可视为一部训练国家治理者的教科书。“专家治国”---由具备政治智慧、道德素养、专门知识的人进行治国安邦,自柏拉图以降,这种理念在西方世界成渐成主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93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2024-02-15

随机推荐

  • 28days化妆品效果如何

    28days化妆品效果不错伊思芙护肤品是是一家来自广州伊思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护肤品,属于作为国产护肤品牌,品牌知名度不高,但也凭其效果赢得大家一致好评,伊思芙护肤品主打酵母臻萃清润神仙水,护肤品质地很水润清爽,上脸不黏腻好吸收,纯天然

    2024-04-15
    47900
  • 如何辨别妮维雅洗面奶是否是正货??

    妮维雅洗面奶是市面上非常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很多人会购买这款产品。但是,如何辨别妮维雅洗面奶是否是正货呢?下面从多个角度来为大家解答。购买渠道要从购买渠道入手。建议消费者在正规的商场或官方网站购买妮维雅洗面奶。因为官方授权的商家会有专门的销售

    2024-04-15
    39000
  • 小乌龟用什么东西来装着养

    小龟可以毫无困难地用一个平底容器饲养,塑胶盆,塑胶槽,玻璃缸或盒、水族箱都很合适,水不要太深,深度能让其游泳为好。  一个理想的养育场所须有一些特定最低要件。每只幼龟要有五公升水的活动空间,而水深不应超过龟体长度,好让龟到水面呼吸时脚能撑到

    2024-04-15
    27600
  • 男士护肤品哪个好用?有推荐的牌子吗

    男士护肤品牌很多啊,但跟女士护肤品相比,一般男士都比较喜欢简便操作,所以主推洁面,爽肤水和乳液套装,少数搭配精华和面霜。推荐一:高夫高夫是老品牌了,为中国男士肌肤定制的品牌,护肤品系列很多,针对不同的肌肤问题对号入座即可。个人也是比较喜欢这

    2024-04-15
    33300
  • 请问一下护肤品的使用顺序,我有洁面乳,爽肤水,益纳其尔的芦荟胶膏,黄瓜精华,SK-ii的洁面乳

    护肤品的使用顺序如下:1 洁面:这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产品,彻底清洁面部。2 爽肤水:使用爽肤水可以起到二次清洁和收缩毛孔的作用。将爽肤水倒在化妆棉上,轻轻擦拭肌肤。3 芦荟胶:芦荟胶可以放在晚上使用,能够深

    2024-04-15
    36700
  • 妮维维和妮维雅有什么区别吗

    妮维维和妮维雅是两个不同的品牌。妮维雅(Nivea)中文曾译为能维雅。来自德国的护肤品牌妮维雅(Nivea)是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AG(简称BDF)所有,妮维维是中国的一个小型化妆品品牌。关于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液,瓶身上全是英文

    2024-04-15
    28900
  • 孕妇用的沐浴露哪个牌子好?怎样的沐浴露比较适合我?

    我认为比较好的沐浴露首先成分得安全,最好不含香精、防腐剂和刺激成分皂基和一些其他有害成分。要找适合自己的就要了解自己的皮肤状态和当前的需求哦,这几款你可以试试,都是我找到的还不错的。1 Aola'KD傲来国沐浴露这款沐浴露糅合了香

    2024-04-15
    29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