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西晋自然也不例外。于此同时西晋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此时的九品中正制限制了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进入管理阶层,重要的官职都由门阀士族把持,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搜史君这就有一个问题了,不是都说没有系统的人才选拔制度,那么社会的运转一定不会类似于唐宋那般繁荣,可是最后为何西晋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奢靡的印象呢?
“九品中正制”给予了门阀士族大量的优厚政策,使他们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就为他们集聚钱财提供了基础的保障。拥有财富的他们通过炫耀性消费的方式来体现自身地位,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以达到他们的目的。西晋奢靡成风,造成了许多不好的影响,政治也因此更加腐败,王朝也逐渐走向衰落。可以说是“奢靡”之风毁灭了西晋。
现在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看西晋到底有多么奢靡。
当今社会有个名词叫“炫富”,而这“炫富”的由来就是来源于古人的“斗富”,一提到西晋,人们很容易想到奢靡之风四起,今天搜史君把西晋的奢靡的行为分为三种。
西晋奢靡表现的第一点就是酗酒。
今天人们都知道醉酒误事,但是要将“酗酒”和奢靡扯上关系,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而在古代可不一样。
从饮酒到纵酒,在西晋都是一种社会风尚,这就造成当时因为酒发生了很多荒唐的事。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竹林七贤”中,刘伶与阮籍二人都嗜酒如命。刘伶沉湎于酒,“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的任情放诞的样子,在《世说新语》中也有描述。刘昶说了这么三种人喝酒酒,这三种情况几乎包含了所有人,可以看出他的行为任性放诞与刘伶基本没什么区别。山涛酒量过人,“饮酒至八斗方醉”,而山简以“高阳酒徒”自居,将游宴名池称为“高阳池”,比起他的父亲山涛来,山简更为放纵。在两晋时期,类似于这样的饮酒的事例是非常多的。
与正常的欢庆宴饮不同。士大夫喝酒,样貌颓废,行事荒诞。这些人以饮酒取乐,行为荒诞不羁。“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同时,饮酒也是与人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即使在今天,在一些场合上我们也不得不喝酒。在酒桌之上,酒酣耳热,推杯换盏,以此达到某些目的。这样的行为在士族中逐渐变为一种很常见的习惯。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晋书》
西晋的饮酒炫富是十分血腥的,宴请宾客时让婢女给宾客倒酒,如果宾客不饮酒,则要杀了倒酒的婢女。王丞相本来不会饮酒却勉强自己饮酒到醉,而大将军本身会饮酒却一口都不肯喝,杀了三个人,脸色也不曾改变。搜史君认为通过饮酒这一行为,也可以看出不同人的性格和处事方法。而石崇饮酒不尽则斩美人的行为,可以看成是石崇对自己财富和能力的一种炫耀。
饮酒不单单是炫富,还是一摧毁了士人的正常生活。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夫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再搜史君看来:
古代的粮食产量本就不高,而制造酒的主要原料就是粮食,同时酒的酿造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酗酒对于当时来说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能喝的起酒的基本都是达官显贵和皇室,这些人一旦酗酒,终日昏昏沉沉,国家还能正常运转吗?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你能说西晋的灭亡和酗酒无关吗?
说完了“酗酒”,接下来就该第二点“挥霍”了。
西晋的门阀士族们为了维持人们对他们的尊重,突显出自己的地位就选择利用财富来证明自己。他们通过奢奢侈的行为来证明自己财力雄厚,在他们以为的“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石崇为了“证明”自己有钱,每回上厕所都有十几名婢女侍奉,一上完厕所就要换一件新衣服,用香料熏一下自己。即使是在物质充足的今天我想也没有人能如此奢靡浪费。《晋书》是这样记载的:“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无不毕备。”而不光石崇一人,前面说了“奢靡”在西晋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
《晋书》中还记载了一段有关于他挥霍钱财的资料。“王武子被责,移第北邙下。于时人多地贵,济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币地竟埒。时人号曰‘金沟’。”王武子责备后,搬家了,他搬的地方地皮可不便宜,而他呢?直接买了块地骑马射箭,就这还不行,给买来地的墙上挂满钱,来让大家看看他到底多有钱。
搜史君认为门阀士族的奢靡炫富,使得很多财富无法投入到社会上进行财富再创造,他们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奢靡,大量财富投入到了不必要的地方,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时间久了百姓们能同意吗?最终门阀士族对财富的挥霍,造成了百姓的不满,西晋还能长久吗?
除了对财富的挥霍,西晋的奢靡还体现在门阀士族之间的斗富,他们相互攀比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社会地位。
“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晋书》
王恺和王武子比试射箭,王恺用一头耕牛作为赌注,王武子用一千钱作为赌注,最后王武子胜了,叫人杀牛取心,只吃了一口就走了。不要以为一头牛不值钱,在古代牛可是第一生产力,绝对能算在宝物之列的。
不光士族们之间斗富,就连晋武帝也参与其中。
“武帝每助恺,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如恺比者甚众。”——《晋书》
在王恺和石崇的一次斗富中,晋武帝为了支持自己的舅舅王恺,直接将自己宝库中高两尺有余的珊瑚树拿了出来,而石崇看到了直接顺手给打碎了,之后命人将自己七八株高三四尺的珊瑚树拿了出来,很显然即使有皇帝的支持王恺还是败了。
即使同为士族,但在权力上也是不尽相同的,两个人的斗富,或许就是两方势力的博弈,搜史君认为西晋的斗富不仅仅是简单的比试谁的财力更加雄厚,它反映出来的是两方势力在各种事情上的矛盾激化,这样的斗富已经不仅仅是生活奢靡的问题,它直接威胁到的是西晋政权稳定。
奢靡成为西晋门阀士族彰显自己的为的一种病态标签。而西晋的门阀士族大肆张扬对社会财富挥霍、浪费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对物质财富的病态使用方式,加深了社会危机,促使统治阶级中的门阀士族迅速腐朽,从而加快了西晋的灭亡。
东汉 班固 《汉书》卷九十:“王温舒为中尉,而宣为左内史。其治米盐,事小大皆关其手,自部署县名曹宝物,官吏令丞弗得擅摇,痛以重法绳之。”
东汉 王充 《论衡·自纪》:“宝物以隐闭不见,实语亦宜深沉难测。”
西晋 陈寿 《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三引《原化记》:“每年一度与乡人大会,名阅宝物。宝物多者,戴帽居于坐上,其余以次分列。召生观焉。”
明 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有个朋友雷焕也是博物的人,遂选他做了丰城县令,托他到彼,专一为访寻发光动天的宝物,分付他道:‘光中带有杀气,此必宝剑无疑。’”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一回:“只见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
巴金 《忆鲁迅先生》:“他,我们大家敬爱的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十三年了。每个人想起他,都会立刻想到他的道和他的文章。这是他的每个读者、每个研究者永远记住,永远敬爱的。他的作品已经成了中国人民的宝物。这些用不着我来提说了。”
在故宫众多绘画藏品中,不管是论是年代久远还是论绘画技巧,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只能称得上“精品”,而算不上“极品”。宫里有几件作品,千里江山图和它们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展子虔的《游春图》
其他的不说,前段时间和《千里江山图》一同展出的一幅画作,和千里江山图比起来,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相传是隋代画家展子虔所做的《游春图》。
《游春图》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作品,传为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画。上有宋徽宗赵佶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6个字,可以说是一幅流传有序的中国早期山水画艺术珍品。整幅作品画面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是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董源的《潇湘图》
董源被董其昌视为“南派”山水开山鼻祖,其画作风格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印象。这幅藏在故宫的潇湘图,不以山之奇怪为美,而在一个文化的底蕴,这正是潇湘胜地人文的现实体现,唯楚有才,于斯为盛。董源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郭熙《窠石平远图》
五代至北宋时期,是书画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开创了中国书画史上的多个新的风格画风,其代表人物有李(成)郭(熙)董(源)巨(然)等,然而现今能见到的郭熙作品并不多,《窠石平远图》是其中署有年款的一幅,是郭熙晚年的杰作,也是欣赏他的画作和理解他的美术理论的绝佳作品。对于书画圈外的朋友们,这幅作品好像不怎么熟悉,但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名画。
卫贤的《高士图》
卫贤的这幅高士图构图严密,勾线劲挺,屋舍以界画法刻画准确、精细,山石及树木的皴笔密集,近树精心勾画,远树则勾、点结合,重在以墨色由淡至深层层烘染,显得质感凝重。除了作品本身非常好之外,这幅图还是一重要的断代作品,体现了五代时期绘画承上启下的特点,在这之前,唐代一般是以人物为主,这之后北宋一般以山水为主,这幅作品山水和人物并重, 在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作品,在国家宝藏里还被拿出来专门与《千里江山图》做了比较,具体怎么表述忘记了,大概意思是:清明上河图能成为流传的佳作,这幅千里江山图也可以,真的很佩服宋徽宗的审美,几百年以后的时候,都被预测的这么清楚。清明上河图在其五米多长的画卷上,事无巨细的展现了东京汴梁的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并清楚地体现了北宋时期的建筑、生活状态、市场等多种情况,除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除了《清明上河图》,上面其他几件作品好像很多人并不是非常的熟悉。在故宫展示历代书画作品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像清明上河图和青绿山水图这样的引发“故宫跑”,而是在某个焦虑里“被遗忘”,如果要谈及书画史,这几幅作品都是绕不开的“巨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