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世佛:
佛,全称佛陀。乃是成就正等正觉之大圣者,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按空间分的横三世佛和按时间分的竖三世佛。
◇ 横三世佛
● 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现实世界﹚的教主,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 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佛诞。
● 药师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农历九月三十日佛诞。
◇ 竖三世佛
● 过去佛——燃灯古佛。
● 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 未来佛——弥勒佛。◆三身佛
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 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
◇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五方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 东方不动佛﹙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
◇ 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
◇ 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
◇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华严三圣
即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 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
◇ 文殊菩萨
◇ 普贤菩萨
◆西方三圣
即指西方极乐世界之三位圣者。
◇ 阿弥陀佛
◇ 观世音菩萨
◇ 大势至菩萨
◆ 东方三圣
又称“药师三尊”、“琉璃三尊”。指东方琉璃世界之三位圣者。
◇ 药师佛
◇ 日光菩萨
◇ 月光菩萨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者。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智慧、辩才第一,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又称妙德,妙首,妙吉祥,农历四月初四诞辰。道场在中国的五台山。是释迦同时代的菩萨,在释迦牟尼成佛时候出家。文殊菩萨出生时有十种瑞相,天降甘露、地涌七珍、庭生莲花,仓变金粟,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光明满室,猪诞龙豚,六牙象现。文殊菩萨是菩萨之母,诸佛之师,对释迦牟尼佛的法化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释迦僧团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是时佛告诸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注:文殊师利成佛之时名为普见)。何以故。彼百千亿那由他佛利益众生。不及文殊师利于一劫中所作饶益。{文殊菩萨的不可思议功德----《大宝积经卷文殊师利授记会》}文殊菩萨于久远劫前已经成佛号龙种上法王。并再成佛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现在于娑婆世界普度众生趣向佛道,回小向大普令众生发菩提心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万佛之子:“诸佛有长子,其号为普贤。”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在发愿偈中非常赞叹普贤菩萨: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农历二月二十一诞辰。普贤菩萨称大定大行,与文殊菩萨齐名,修行称为:定慧双修,定指的就是普贤的定。有文殊出现于世,普贤必然会应世,文殊出现于世时会现六牙白象,就是为普贤菩萨准备的。普贤菩萨守护法华经,称十大愿王。普贤菩萨能做大佛事,能修无上供养,能称扬诸佛之功德。虔诚礼拜会获得定力成就行践成就密行成就。。。,在中国还被称为掌司事业与爱情的菩萨。普贤号称如意菩萨。文殊号吉祥。众生常说:吉祥如意。指的就是这两位菩萨。文殊不离普贤,普贤不离文殊。
◆观世音菩萨
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农历二月十九诞辰。观自在菩萨能摧恶业,能净地狱,饿鬼,畜生道,能度修罗,能度天人道。宝王经中云其利益众生之福德不在如来之下。是化身最多的菩萨,常于十方世界救苦救难。
◆大势至菩萨
又称大精进菩萨。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农历七月十三日诞辰。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也有说是普贤菩萨的化现。称大富贵大势力。于娑婆世界与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一起摄受念佛之人,让他们归于净土。是念佛获通的精进行菩萨。
◆日光菩萨
又作日光遍照菩萨、日曜菩萨。是药师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诞辰。
◆月光菩萨
又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农历八月十五诞辰。
◆弥勒菩萨
弥勒以修慈心观而闻名,被称为大慈菩萨,创瑜伽学派,是未来佛。农历正月初一诞辰。弥勒号无能胜。未能世成佛时号无能胜佛,是慈心者,无能胜也。勇莫能胜。弥勒菩萨称与世尊做过好几回兄弟。是世尊授记于未来世成佛的一生补处位菩萨。是菩萨中的最高觉位。而且弥勒净土的人寿是八万四千岁,那个时候的国土非常安乐,让人比较向往,女子五百岁嫁人,是一个统一的大佛国,众生善根深厚,八部天龙在那个时候就负责给众生做清洁辅助工作。弥勒只需说法三会。第会度九十二亿众生。主要广说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和利益,他对世尊非常赞叹。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之功德和所度之众生连文殊菩萨和佛也不能究竟,经云:正使十方诸佛同时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与利益说百千万亿劫犹不能尽。地藏菩萨久发大愿坚固,其愿力之深广诸菩萨所不能及,故称大愿地藏,度六道众生,对三恶道众生是特别悲悯。世尊曾经告诉观世音菩萨要在无佛时代广宣此菩萨之利益和功德。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被称为大愿菩萨。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农历七月三十日诞辰。
◆准提菩萨
又称准提佛母。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的守护众生。准提菩萨的图像,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种,以十八臂三目者居多。农历四月十一诞辰。
◆虚空藏菩萨
此菩萨是十方三世佛第一辅臣,堪受除佛以外的一切人的供养,人称大忍大悲虚空藏。主司菩萨的戒律考试,持戒得戒否,此菩萨一试便知。所以菩萨修行时候要多忆念此菩萨。此菩萨之心咒能令众生得成忍。并能开通他心智,增长记忆力和福德智慧等诸多好处,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
◆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修行十法,具足无量的神通与法力。故称大力大能大喜。专门护持正法幢。在佛说一切如来心秘密身舍利宝箧印塔中,金刚手菩萨示法宝箧印的无量功德与利益世尊开示此塔将于后世末法之时护持正法。手持金刚杵能转动三千大千世界。又名“秘密主”。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为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 司大能力,亦称"大力尊",代表诸佛神通大能。金刚手为统摄财宝天王(毗沙门)与财神护法等夜叉部之主尊, 亦为象头王、龙王、阿修罗之部尊。与观音、文殊三尊合为“三族姓尊”。
◆金刚拳菩萨
金刚界曼陀罗三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之一。持结合之德,成就一切之印契,标以拳之三摩耶形。
◆除盖障菩萨
又名除一切盖障菩萨、降伏一切障碍菩萨、弃诸阴盖菩萨。以消除一切盖障而著称,盖障即形形色色的烦恼,主要是贪欲、嗔恚、睡眠、掉悔、怀疑五盖。
◆无尽意菩萨
又称无尽慧菩萨、无量意菩萨、罗度无尽尊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所八大菩萨之一。此菩萨因观一切事象之因缘果报皆为无尽,而发心上求无尽之诸佛功德,下度无尽之众生,故称无尽意菩萨。
◆药王菩萨
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
◆药上菩萨
与药王菩萨本为兄弟,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
◆救脱菩萨
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
◆宝檀华菩萨
东方净琉璃世界八大菩萨之一。 ◆ 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的十个著名门徒。传说他们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
舍利弗智慧第一 | 目犍连神通第一 | 阿难陀多闻第一 | 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 大迦叶头陀第一 | 富楼那说法第一 | 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 须菩提解空第一
◆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骑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
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
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
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 十九伽蓝
十九伽蓝神原为十八伽蓝,都是古印度神话中的神祗,后增加了关羽,成为十九伽蓝。伽蓝作为佛教护法神,维护寺院僧事活动的正常开展。
美音︱梵音︱天鼓︱巧妙︱叹美︱广妙︱雷音︱师子音︱妙美
梵响︱人音︱佛奴︱叹德︱广目︱妙眼︱彻听︱ 彻 视 ︱遍视
关羽︱
◆ 二十四诸天
天,作为简称,在佛教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天界,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 二是指天王。三指是天人,如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罗。佛教以为天人是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去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界,成为天人。作为佛教造像的表现题材的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众生一类的意义上说的。只不过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领。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称为天,并将他们吸纳进来,视为佛教的护法神。原为二十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则成了二十四诸天。
一大梵天、 二帝释天、 三多闻天王、 四持国天王、
五增长天王、 六广目天王、 七金刚密迹天、 八大自在天、
九散脂大将天、 十大辩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 十二韦驮天神天、
十三坚牢地神天、十四菩提树神天、 十五鬼子母天、 十六摩利支天、
十七日宫天子天、十八月宫天子天、 十九娑竭龙王天、 二十阎摩罗王天、
二十一紧那罗天、二十二紫微大帝天 二十三东岳大帝天、 二十四雷神天。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故名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
◆韦驮菩萨
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胄,手持金刚杵。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揭谛
佛教五方守护大力神。
︱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十殿阎王
阎王是梵文的音译,也可称阎罗王 ,或称阎罗大王,也称阎魔王 。十殿阎王是中国佛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分别是:
◇第一殿秦广王农历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往生。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或男转为女。或女转为男,依业缘分别受报。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农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二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农历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农历二月十八日诞辰,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王农历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第六殿卞城王农历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忤逆不孝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第七殿泰山王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第八殿都市王农历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第九殿平等王农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第十殿转轮王 农历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 道教: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附注:道教内没有鸿钧、陆压、镇元子等人,这些都是小说编造的人物。
看守南天门的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1、东方持国天王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东尊王用法音来护住众生,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2、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南尊王负责守护南赡部洲。
3、西方广目天王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西尊王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4、北方多闻天王
“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寻宝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资粮。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其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
神话传说中南天门的位置介绍:
在神话传说中,南天门是人界和仙界的入口处,神话故事中因为发生的故事大多与人界有关系,所以南天门走的最多。
南天门,下面是南赡部洲,是东土大唐,中华大国的地界。往西,是西天门,下面西海,属西牛贺洲。那里妖怪横行,地处荒芜,人人向佛。往北,是北天门,下面北海,属北俱芦洲,那是不周山。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把天弄塌了,才引出女娲补天的那段神话故事。往东,是东天门,下面东海,属东胜神洲,那是仙岛林立,其中有十洲三岛最为出名。
那仙岛是散仙居住的洞府,据山海经说原来那些仙岛都是由大海龟驮着的,被某巨人国的钓了几个乌龟,于是沉了两座,还剩下那座叫蓬莱,而巨人国因为此事触犯了天帝,结果被罚身体缩小到常人大小。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馀,门户无扃关。
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袅清吹,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蔟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祫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百佛森比肩。
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旃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祇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羞苹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
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难。
扪萝踏樛木,下逐饮涧猨。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澈,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峯,拄天青玉竿。
斑鼠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青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绵绵。
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术田。
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
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
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
感彼云外鸽,群飞下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
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杨难。
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
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
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
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
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挛。
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着居士衣,手把南华篇。
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馀,从此终身闲。
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注释
悟真寺:在蓝田县(今属陕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为隋时僧人法诚所建。
月上弦:即上弦月。
潺湲: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蓝溪:发源于蓝谷(即蓝田谷,在今陕西蓝田),西北注入灞水。
幡竿:系佛幡的杆,此处指寺庙前的旗杆。
石龛:供奉佛像的石室。扃关:关为门闩,扃为插关之处。
石发:陆生乌韭。一说指水边石上的苔藓。
崿:山崖。
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袅:形容枝条摇曳。清吹:清越的乐音。
宾位亭:佛教寺院常以右为主位,左为宾位。若寺面朝南,则东为主位,西为宾位。
霏微:雾气弥漫的样子。
汉陵:汉诸帝陵,在长安以北。
多宝塔:《法华经》中记载的七宝塔中佛,又称多宝如来,是东方宝净世界之主。唐人崇信《法华经》,常依此建多宝塔。
风铎:风铃。
栾栌:屋
中柱顶承梁之木,曲的叫栾,直的叫栌。
祫恰:亦作恰恰、洽恰,多而密集的样子。
迦叶佛: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禅宗第一代祖师。传说佛陀入灭后,迦叶主持正法,至第二十年,乃往鸡足山寂灭。
涅槃:梵语,意译灭度、寂灭。指灭除一切烦恼。
钵:盛食物品的器皿,僧人常持此化缘。
百佛:泛指佛像众多。
抖擞:佛家常以“抖擞”为头陀的意译,并以抖擞尘埃喻苦行修道、去除烦恼。
袈裟:僧衣。
华鬘:以丝缀花或打结,装饰在身上或颈项上。华鬘本为印度风俗,寺院常用供佛。
雕镌:雕凿。
观音堂:观音殿,供养观世音菩萨之处。
旃檀:又称檀香、白檀,珍稀的香料。
楹:厅堂前的柱子。排玉镜:佛堂悬镜为庄严具,又象征法性清净。
金钿:佛殿宝座以金钿为饰。
幡:宝幡。悬挂于佛堂内。
珊珊:形容声音悦耳的样子。
七宝:七种珍宝,又称七珍。唐时以黄金、白银、琉璃、颇梨(即玻璃)、美玉、赤珠、琥珀为七宝。
舍利:舍利子,佛或高僧灭寂后的遗骨。
祇园:梵文意译“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是印度佛教圣地之一。相传给孤独长者买祇陀太子园地,祇陀太子又献园中林木,建为精舍,供释迦讲法。后用来代称佛寺。
三门:寺院之大门称三门,亦作山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之义。
金魄:指满月。
翾翾:形容翩飞的样子。
羞:进献供享之物。蘩:见《井底引银瓶》注。
嵬:高下不平的样子。欹:倾斜。刓:圆钝无棱角的样子。
花笺:印有花样的精美信纸。
掉:摇动。
薄:逼近,迫近。上抟:向上飞升。
羽翮:鸟翼。翮为羽根。
飞骞:高飞。
泓:水深。澄:清澈。
悬磴:石桥。
扪:扶持。樛木:树枝向下弯曲的树木。
红鳣:红鲤鱼,古称大鲤鱼为鳣。
支体:同“肢体”。
甃:用砖瓦砌的井壁。琅玕:似玉之石。
韫:收藏,蕴藏。玙璠:美玉。
卞和:据《韩非子》记载,卞和为春秋时楚国人,得玉石,两度献楚王,却因无人识玉而被砍双足。楚文王继位,见到卞和,请治玉之人,从玉石中剖得美玉,便是和氏璧。
素葩:白色花朵。
无生禅:佛教以破除生灭妄见者为无生。无生禅即证得无生之禅法。
王氏子:盖指王顺。相传悟真寺所在之山,因有道人王顺隐居于此而得名。上玄:上天。
芝术:指灵芝和蓟草两种药草,道教常用作仙药。
二叟:此处指寺中画龙堂的二叟壁画,取自佛经龙王听法故事。相传唐武则天时大旱,僧众千人讲经祈雨,有二老人听法。讲毕,讲僧问二老,二老自叙为伊、洛二水龙王,闻法感化。
礼印:礼拜印,礼拜佛所示印相、手印。坛:讲说佛法的坛场、道场。
圣僧:此叙释法诚故事。据《续高僧传》载,释法诚,俗姓樊,雍州万年人。童小出家,奉持《法华经》。历游名岳,来到蓝谷,开创悟真寺,并在寺南造华严堂。请弘文学士张静写经,自己则每日烧香供养,时隔一年方写经完毕。法诚终日诵读《法华经》,十年不辍,万有馀遍。
莲花偈:即《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偈。《法华经》诸品结尾皆以偈重宣经义。
舌根:舌。佛教以眼、耳、鼻、舌、身为五根。据《太平广记》载,贞观年间,悟真寺僧得一颅骨,上有唇吻及舌,鲜润若生,至夜乃诵《法华经》。寺僧将其用石函封置在千佛殿,后被新罗僧盗走。
吴画:唐代吴道子画。
褚书:唐代褚遂良书。
牵率:被人牵引、引导。
推挽:受人推举帮助。
簪组:簪缨组绶,官员以簪缨饰冠,以组绶系印。
居士:佛教称在家修行者为居士。
南华篇:《庄子》。唐玄宗天宝元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
区中:人世间,宇内。
评析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又佛庙居中,梵音袅袅。此诗为白居易五言古诗中最长之作,以山中之寺、寺外之山为题,在山的奇峻和寺的醇古之间自由转笔,囊括了山寺清幽景致、名胜古迹和历史传说,有如一篇游记,平铺直叙,不加雕琢,即使夸张比喻也不离写实的特色,如“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很能体现白居易诗的风格。
首四句开门见山,点明游赏时间地点。“去山四五里”至“置寺于其间”为寺外之山,“回首”下四句稍作顿挫,陡笔写寺,令人心神摇荡。“入门无平地”至“竟夕不欲眠”,从寺之路径的逶迤、树木的苍郁,写到寺中布置与法物,进而写到月夜寺庙之景,颇有迷离异界之感,且契合“一游五昼夜”之意。“晓寻南塔路”至“其下万仞悬”总写周游寺外山景,涵盖了几昼夜游赏的情形,由“日落”“月上”等词可见一斑,此段记游并非毫无章法,由南写到东再写到中,由上写到下,秩序井然。“云有过去师”到“周览无不殚”集中笔墨,写山寺传说及名胜,增加了山寺的历史厚度。“灵境与异迹”为游记总束,概括以上游览记景和记事,点出了山的灵秀俊逸和寺的法相尊严。“我本山中人”以下为抒发感慨,表达了对佛家、道家所言出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今四十馀”至“犹得三十年”是白居易声口,如平常家语,却内蕴情趣,清新可读。
总之,此诗记游不乏诗意,又能逐层铺叙,沛然有馀,被后世奉为绝唱,堪与杜甫《北征》、韩愈《南山》齐名。它以诗代记,拓宽了诗歌的功能,在唐人以前很少出现,可视为白居易对诗歌发展做出的贡献。
“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原本是佛教中四位护法天神的合称,俗称“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居须弥山黄金地,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居须弥山琉璃地,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居须弥山白银地,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多识,以福德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水晶地。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
神话西游记中的四大天王在《西游记》中,四大天王被玉皇大帝派去镇守南天门;如来佛所居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另有四大金刚把守。《封神演义》述姜子牙奉太上元始之命,敕封魔家四兄弟道:今特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永修厥职,毋忝新纶。
一、雷震子与法戒,法力神通应该不在同一个级别
封神神话中,法戒出现的次数并不算多,有关他的文字资料和神话记载,也不多见。
《封神演义》原著第79回,“穿云关四将被擒”一章节中,首次谈到法戒的个人介绍时,有如下特点:一是姓法,名戒,道场在蓬莱仙岛,有3个徒弟;二是颇有仙风道骨,头带金箍,身着皂黑道服,一派道士散仙形象;三是称他的职业是炼气士,也就是古代修为较高的道士或头陀等;四是手中法宝为一宝幡,专门摄人魂魄。
法戒虽然只是一个炼气士,却神通不凡,除了雷震子被摄晕外,还曾一人大战过姜子牙、李靖、杨戬和土孙行,不见败迹。
除了上述的神通外,封神原著中,还称他“五遁三除,无人能比”、“胸中藏有世间万象”、“自幼根深成道”。
虽然法戒为了给弟子报仇,堕入红尘,可他最后的造化却不浅,不仅没有魂上封神台,最后还因祸得福,拜师西方圣人——准提道人。
法戒敢以一人力,大战阐教玉虚数名精英弟子,可见他的修为要比玉虚三代弟子高些。
雷震子为燕山将星降世,也是文王前往朝歌途中意外收下的义子,因合100之数,所以称“文王百子”。
封神大战开启前一刻,终南山玉柱洞的云中子,紧急命令徒弟下山解救欲出五关的义父文王。
可那个时候,雷震子法力还尚浅,云中子便让雷震子在山中吃了两枚杏仙,突然袭变从胁中长出风火二翅膀,长成蓝面獠牙、发似朱砂、外表怪异的模样。云中子临行前,又传授了他风雷黄金棍。
可见,无论从法力神通上,还是修为年限上,雷震子与法戒的实力都应该不在一个档次级别上。
二、雷震子贸然对打法戒,哪吒乃莲花化身
听到法戒要寻雷震子为弟子报仇,还有对姜师叔不敬的话,雷震子没有多作思索,便冲了出去。
《封神演义》原著中说,称雷震子只到一个“雷”字,便大骂法戒:该死的泼道,我来也!
都说冲动是魔鬼,雷震子就因为冲动犯下大错。只见,法戒跳出圈子,用宝幡一照,便擒住了雷震子。
为何哪吒不怕法戒的宝幡,“源易缘”认为有以下原因:首先,人神都有三魂七魄,哪吒却无魂无魄,是莲花化身,法戒的宝幡照他不得;二是哪吒是女娲娘娘身边的灵珠子转世,师父是太乙真人,在封神大战前便已下山,经历更多,本领要更大些;三是阐教元始天尊和太乙真人,对哪吒高看一眼,送了他多件先天至宝,在玉虚三代弟子中实力屈指强数。
“封神榜上无名字,不怕昆仑鞭一条”。虽然法戒不能伤及哪吒,又被乾坤圈打伤,土遁逃回关内,可第二天,便又出关,对战姜子牙、李靖、土行孙、杨戬和郑伦等5人,最后被哼哈二将中的哼将“郑伦”从鼻窍中发出的白光,摄走三魂七魄。
《寒山诗》中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纵观法戒一怒下山为弟子报仇与玉虚弟子大战;雷震子一怒之下,冲动首战法戒,却反而遭擒,都犯了“一念嗔心”,惊险一场。
写灵幡有以下两个基本要求:
1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字。
2灵幡中间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要求男生占生,女生占旺。
幡是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指旧俗出殡时孝子打的幡儿。
依仪礼分:有命过幡、续命幡、送葬幡、施饿鬼幡。
它是另类的旗帜。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招魂,为死者的灵魂带路。
二是震慑恶鬼,相当于法器。意思是:我来了你离远点,不然就把你打翻在地
幡是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送葬幡应该是在上面画符咒。
依仪礼分:有命过幡(人死时,为死者积福时而建)、续命(神)幡(为祈廷命而立)、送葬幡、施饿鬼幡。
“引魂幡”的软枝上挑阴阳剪的幡纸条,幡纸条下面拆叠成长穗,如幡间系红纸束,为孙子扛幡,如无红纸束,为儿子扛幡,如引魂幡插在灵上或车上,说明死者无后。阴阳用朱砂画符咒,引导亡魂跟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