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如何去除鬼怪

在佛教中如何去除鬼怪,第1张

佛教认为鬼怪也是众生,也具有佛性,也就是说它们也是未来佛,所以对待它们要启发它们的佛性,使它们觉悟成佛。不能用去除二字。佛教的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其中德“三途”就包括鬼怪。

骨娄草

又作屈屡草、屈娄草、骨露草。乃密教修普贤延命法(延长寿命,或指得智慧),于修护摩法时,所焚烧供佛之草。为蔓生植物,生于深山,果实**,颇似乌瓜,味美。俗称此草为长命草。[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希麟音义卷七]

《菩提道灯论》,是中国藏族佛教迦当派的一部主要论著。它在短短的六十九颂半中,概括了显密大小乘的重要义理,并解决了许多大小相违、显密相违等问题,在西藏后弘期佛教中起过重要作用,所以一般藏族佛教学者都很重视它。

这部论是阿底峡尊者初到阿里(今西藏自治区境内)时,于宋庆历二年(1042)应菩提光所请而造的。传说菩提光劝请造论时提出了七个问题(即两个属于共乘三乘共教的,两个属于波罗蜜乘大乘不共教的,三个属于密咒的问题),阿底峡尊者简略地概括一切大乘教义,并按照他自己修学的智力造了这一部论,以阐明整个佛教。阿底峡尊者曾为这部论造过一部自注。至于七个问题的具体内容,阿底峡尊者传中没有明文。

后来他赴拉萨弘法时,枯、俄等六位格什提出了方便智慧分离能不能成佛?受菩萨戒需要不需要别解脱戒为所依止?未得金刚阿阇黎灌顶可以不可以讲说续部?行梵行者可以不可以受上二种灌顶?未受灌顶的人可以不可以修持密咒?等五个问题请问阿底峡。阿底峡说:这些问题我都解说在《道灯论》中了。这五个问题与菩提光所提七个问题是同是异,不可得知。

另有一部《菩提道灯论》的注解,传说是拿措译师所造,内中列举了七个问题:一、大乘道所依的补特伽罗怎样?二、异生身中能不能发菩提心?三、菩萨戒需要不需要别解脱戒为所依?四、有别解脱戒者受菩萨戒时,是前一种戒体转成后一种,还是二种戒体并存?五、修集二种资粮需要不需要方便、般若双运?六,中观、唯识以何理为究竟?七、入大乘密咒门当如何行?对《道灯论》的全部论文,即依着七个问题次第解释。

这部论是偈颂体,全论有六十九颂半,除第一颂礼敬三宝发心造论,和最后一颂述造论情形外,其余六十七颂半正说明从因至果的修行过程。

正论可分为二段:第一明修大乘道的士夫,第二明所修的正方便。明修大乘道士夫的有四颂(第2至5颂),说进修佛法的人总有三等,即名三士:一、唯从自利出发,由怖三恶趣苦,希求人天快乐而止恶修善的,名为下士。二、也从自利出发,由怖三界苦,希求涅槃而修戒定慧三学的,名为中士。三、以自身诸苦,体会他人的痛苦,从利他心出发,为除一切众生痛苦而发心修行的,名为上士。这三类士夫修道的次第就叫菩提道次第。在这三种士夫中的上士是修大乘道的士夫,中下二士在未发大悲心之前则不是修大乘道的士夫。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大乘道依何等补特伽罗)。

明所修的正方便中,先总叙说正方便,即第六颂。次分五种方便:一、归依三宝有三颂(第7至9颂),说明归依三宝的行仪。

二、明发愿、行二种菩提心有二十五颂(第10至34颂),此中先明发愿菩提心有九颂半,说明愿菩提心,即先须发慈悲欲度众生的誓愿,其次以不可退转的志愿发求成佛的心。后叙说愿菩提心的功德和应当守护的学处。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异生身中能不能发菩提心)。后明行菩提心有十五颂半,说明受菩萨戒之后,愿菩提心才能增长。受菩萨戒者要先具足七众别解脱戒的任何一种,尤其以比丘戒为最重要(其不堪受别解脱戒者也须先具足远离十恶业道的十善戒),否则不堪受菩萨戒。并说受菩萨戒和受后,当制止诸烦恼恶行,善学三聚净戒,努力修集菩提资粮。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三个问题(菩萨戒需不需依止别解脱戒),兼带着解答了第四个问题(菩萨戒与别解脱戒的戒体为一为二,就三聚戒中的律仪戒体而言,可说是同,就摄善法等戒体而言则相异)。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第二个问题。

三、明引发通智利他的胜方便有七颂半(第35至42上半颂),说明修集福智资粮,作利他事者。为能作利他事须修奢摩他和具备修止的支分(止的资粮)已具足修止的资粮,方可以住心一境,修奢摩他后引发神通,而广作利他事业。

四、明双运方便、般若,修集二种资粮的方便有十九颂(第42下半至61上半颂),说明般若与方便双运方能断除二障。并说明般若、方便各别体性,要由方便(即布施等五度属于福德资粮的)所摄持的般若乃能趣证菩提,不是只修空无我理即能成佛。其般若的体性,为通达蕴界处无生性空的智慧。抉择诸法无生性空,故略说四句无生、四因无生(自他共无因)、一异无性、缘起性空等四种道理,指示观一切法无性的方隅。由般若力知一切法皆无自性,般若本身也没有自性,如是了知能缘所缘都性空无我,即能断除一切戏论分别,得大涅槃。由了知一切法无生无性,修无分别,渐历煖等四种善根,证入极喜等十地,不久即能证佛大菩提。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五个问题(修集二种资粮需要不需要方便、般若双运)和第六个问题(中观、唯识以何理为究竟),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第一个问题。

五、明密宗不共修集二种资粮的方便有八颂(第61下半至69上半颂),说明菩萨为求速疾圆满二种资粮当学密法。凡学密法必须依止师长先受灌顶,清净守护三昧耶律仪。但受梵行戒的人,不可传也不可受真实的密灌顶和智慧灌顶,只能受金刚阿阇黎灌顶(瓶灌顶摄),和听受讲解密部经典和修护摩等密法。至于通达诸法的瑜伽师,则随便怎样做都没有妨碍。这就解答了上述的第七个问题(入大乘密咒门当如何行),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后三个问题,也解决了持戒律者与修密法者的矛盾。

又上士所修的五种正方便也就是菩萨的三增上学:归依三宝,发二种菩提心为增上戒学,为发通智而修奢摩他即增上心学,双修般若、方便及修密法速疾圆满二种资粮即增上慧学。因此,一切菩萨行都不出乎戒定慧三种增上学。

本论的主要典据,除诸部大乘经外,还有龙树、无著、觉贤等名家著作,如受菩萨戒处依据《菩萨地》,修定处依据《定资粮论》,说般若处依据《七十空性论》等,故是总集诸家之作而成。

这部论总摄一切佛经要义,空有两家的修法,汇合龙猛、无著、寂天三派的教授,把三种士夫所修的法门都包括在内,是阿底峡尊者著作中重要的一部,为后世藏族佛教学者所普遍称赞。

FROM:《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 编 《菩提道次第论》,中国藏族佛教大师宗喀巴上士(1357~1419)著。是按三士道(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由浅入深的进程,总摄佛教的要义而编成的,故名菩提道次第。

本论的根据,如本论初自说:总依 弥勒菩萨 《现观庄严论》

别依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灯论》。此外在每一细支,又各有它所依据的经论或语录,如迦当派卓垅巴所著的《圣教次第论》等。

本论的结构,是根据《菩提道灯论》所说的三士道的次第而组织的。其中下士道,指脱离三恶趣,升人天善趣的法门;中士道,指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槃的法门;上士道,指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的法门。在三士道之前,先说作为三士道的基础有二:一、亲近善知识,二、思惟人身难得。

在上士道之后,又说明发大菩提心者如对密咒信仰爱好,亦可进修密乘。

本书中说亲近善知识是趣入佛法的基础。趣入佛法后,思惟有暇圆满的人身难得,用以策励自己,起大精进,修学佛法。所修学的,就是三士道。其中最浅易的,应当先修下士道。归依三宝,深信因果,止恶修善,以期远离恶趣。然后进修中士道。

先思惟生死总别过患(总谓三苦、六苦、八苦等,别谓六道别苦等),进而研求三界生死的起因,发起断除一切烦恼和有漏业的决心,精勤修学戒定慧三学,由此出离三界生死。再进一步修上士道,为救度一切众生、成就无上佛果,由此发起菩提心,求受菩萨戒,学习六度成熟自身,修学四摄成熟有情,三士道,是修不修密乘的人都要修的,故又称为共同道。在修共同道的基础上,可进而修密乘诸道,先依善知识受大灌顶,受持三昧耶戒及诸戒律。若学下三部密法,可先修有相瑜伽,后修无相瑜伽,由此能得各种悉地。若学无上瑜伽部密法,可先学生其次第,后修圆满次第,最后证得大金刚持果。这就是本论结构的大意。本论的主要内容,以三种要道为纲,故又称为三种要道三士道次第,这三种要道就是: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清净见。

一、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圆寂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先思惟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息灭贪求现世五欲的心;再思惟业果不虚,生死众苦和三有流转道理,一心趣求涅槃妙乐。

二、菩提心,就是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的心。以出离心为基础,进一步思惟一切有情,长期沉溺生死大海,于此深发大慈悲心,为救拔有情出离生死,求大菩提,就是发起菩提心。由此进修六度四摄,经三阿僧祇劫,圆满福智资粮,乃至证得三身四智的大菩提果。三、清净见,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见。一切法依因缘生,本来没有独立的自性。若对于无自性法,执以为有,就是增益执,也叫做有见或常见。又一切法虽无自性,但依一定的因缘而生,并非全无。若认为诸法既无自性,就该完全什么都没有,所见所闻都是错乱,就是损减执,也叫做无见或断见。断、常二见,偏于一边,都不合理,所以又叫做边见。中道见,既不执诸法为实有,也不认为实无而否认它的存在,如实了知诸法依因缘而有,故无自性,不堕常边,也知诸法既依因缘而有,就不堕断边。由此见解,不堕二边,故名中道。依此中道见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实执,即是修学定慧,断除一切烦恼,出离生死的根本,所以清净见是大小乘一切道的根本。

修此见法,先以四理或七相,观察所执的我缘生无自性而通达我空。再以四理或破四生等义,观察所执的实法缘生无自性而通达法空。四理就是:一、认识所破的我。二、决定我与五蕴,或一或异,二者必居其一。三、认识我与五蕴是一的不合理。四、认识我与五蕴是异的不合理。七相就是:一(我与五蕴是一)、异(我与五蕴是异)、能依(我依五蕴)、所依(五蕴依我)、具有(我有五蕴)、支聚(五蕴合聚为我)、形状(五蕴组合的形式为我)。从这七方面,认识执我的不合理。四生就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破四生的道理,本论引中观诸论广说)。通过上述破我、破法的道理,了知无始妄执的我及实法空,再详细推察缘起道理,得知诸法虽无自性而有缘起因之果。由见诸法因果缘起,就能破除内心实执,了达诸法实无自性,才是得了中道见。

本论下士道、中士道所举一切法门,都是引生出离心的方法。上士道中广说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毗钵舍那一章,详细抉择清净见。全部菩提道次第论,以此三种要道为主要内容。

本论的特点,约有四端:第一,修菩提心法。本论将过去诸论师所说及阿底峡所传各种教授,分为二类:一、从金洲大师传来的七重因果的教授:(一)知父(思惟法界有情都是自己的父亲),(二)念恩(思惟一切有情于我有恩),(三)报恩(思惟当报一切有情恩),(四)悦意慈(见一切有情犹如爱子生欢喜心),(五)大悲(思惟一切有情于生死中受无量苦,我当如何令其得离此苦),(六)增上意乐(恒常思惟自己应该担负令诸有情离苦得乐的重大责任),(七)菩提心(须具两种欲乐:一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二欲成无上菩提。若但欲利他,不求成佛,只是大悲心,不是菩提心。但若求成佛,不为利他,只是自利心,也不是菩提心。菩提心要具备为利众生和愿成佛的两重意义)。从知母到增上意乐,都是修利他心。已发起增上意乐,进而求无上菩提,才是菩提心。以上七重修习,须在修平等舍心的基础上行之。二、寂天菩萨《入行论》中所说自他相换法,就是把贪著自利、不顾利他的心,对换过来,自他易地而居,爱他如自,牺牲自利,成就利他。此法:(一)先思惟修自他相换的功德,和不修的过失。(二)思惟自他相换的心,若修则定能生起。(三)应对治二种障:思惟自他是相对安立的,以对治认为自他各不相关的障;思惟自他相依而存,以对治认为他人痛苦,无损于我,不须顾虑的障。(四)正修:思惟凡夫无始以来由爱执自身所生过患,令我爱执未生不生,已生者断,制不再起;进而思惟诸佛菩萨由爱他所生一切功德利益,令爱他心未生者生,生已增长,安住不退。(五)最后乃至出息入息,都修与有情乐,拔有情苦。这是利根众生修菩提心的简捷方法(修自他相换之前,也须先修平等舍心)。

第二,修止除沉法。掉举和沉没是修止的两大障碍。特别是沉没,其相隐昧,很近于定,不易认识。修定的人,多堕在沉没中,还自以为住在定中,久了反增长愚痴和妄念。又有人把八大随烦恼中的昏沉,误认为沉没。修定的时候,只要没有昏沉,便自以为没有沉没了,因此就堕于沉没中而不自觉。本论引《解深密经》、《修次第论》等证明由昏沉睡眠所蔽,令心沉没,昏沉是沉没的起因,不就是沉没。又由三性来分析,说明昏沉与沉没性质不同。昏沉是大随烦恼,其性或不善,或有覆无记,唯是染污。沉没是心于修定所缘的境,执持力弛缓,或不很明了。它的性是善或无覆无记,非是染污。又引《集论》说明昏沉性惟染污,沉没则非染污,其性各别,断定昏沉决不就是沉没。本论详细分析昏沉与沉没的差别,使修定的人,能辨认沉没,并广引《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详说对治沉没的方法。

第三,修空观的抉择。当宗喀巴上士时代,对于修空观,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总有四类:

一说以为修空就是观诸法真如,离是绝非,只要摄心不散,不起任何思念,无分别住,就与真如自然契合,不须先学空见,然后修空。此说曾经莲花戒论师详加破斥,但宋、元以来,西藏讲修空的,仍多堕于此见。宗喀巴本论,对此抉择甚详(见抉择大乘道体须双修方便般若及毗钵舍那科中抉择真实义,并修观方法诸科中),认为:(一)若无分别住便是修空,闷绝、睡眠、无想定等,应该都是修空。(二)若不起是非分别便是修空,眼等五识都不起是非分别,应该也是修空。(三)若摄心一处不起分别便是修空,一切修止的时候,应该都是修空。本论广引各种经论说明必须先观察所执的我等境空,才能断除我等妄执,不是闭上眼睛,一切不分别,便是修空。

二说以为未得空见,令心不起分别,虽不是修空,但是只要得了空见,再令心无分别住,就是修空。本论认为:若依此说,先得了空见,后修菩提心时,应该也是修空。所以此说不合理。

三说以为未得空见,固然不是修空,得了空见,完全无分别住,也不是修空。要每次修空之前,先用观慧思择空理,再无分别住,才是修空。本论认为:若依此说,临睡前先用空见观察一次,再入睡眠,酣睡无分别时,应该也是修空。所以此说也不合理。

四说以为以上三说,都不合理。要在修空观前,先引起空见,再缘空性令心住定,才是修空观。本论认为缘空见令心住定,虽是修空见,但只是缘空见的修止,不是修空观。本论引《修次第论》说:若时多修毗钵舍那,智慧增上,由奢摩他力微劣故,如风中烛令心动摇,不能明了见真实义,故于尔时当修正奢摩他。若奢摩他势力增上,如睡眠人不能明了见真实义,故于尔时当修智慧。

这说明在修空的时候,止观必须兼修,使止观势力平均,才能明了见真实义。若专修观,则先得的止,容易退失,止退失了,观也不能成就。但若只修止,不修观,也完全不是修空观的意义了。

第四,安立世俗谛。般若部经,中观诸论,都说一切法都无自性,所以学中观见的,多偏于空,不善安立世俗谛,易堕断见。本论说明中观宗虽破一切诸法自性,但要安立无自性的缘起。安立世俗谛,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名言识(眼等六识)所共许。名言识于境,只随所现而转(不用推求其境是否有自性)。世俗谛法,必须是这种名言识所一致承认的。

二、合乎一般名言量(正确的名言识)的标准。如错乱识见绳为蛇,他人不错乱识见是绳非蛇,就不能安立错乱识所见的蛇为世俗有,因为他人不错乱识所见不同的缘故。

三、没有观真实量(观诸法是否真实有的正量)的妨碍。有情由无明习气的力量,任见何物时,很自然的便执为实有体性。如见房屋时便觉房屋是实有。房屋是名言识共许,也合乎名言量的标准。若不推求其是否有自性,也就不成为观真实量的妨碍。因此所见的房屋,可安立为世俗有。但房屋是否实有体性,就要由观真实量来判断。以观真实量观察,就见房屋并无实体。因此有情所执房屋实体,不能安立为世俗有。

具备这三种条件,才可安立为世俗谛。这样安立的世俗谛,既无实体,不堕常边,也有因果作用,不堕断边。这是本论的要点。

1402年宗喀巴上士 (年四十六岁)在惹真寺造《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即广事弘讲。1415年时在格登寺,为便于广泛传习,又将《广论》中所引教证及诸破立省去,概括要义,造成《菩提道次第略论》。此后诸大弟子,或依《广论》,或依《略论》,自行教他,经常讲习。

此外他还为便利徒众诵习,又将本论的内容,以赞颂功德的方式,摄为四十五颂。此后为本论作摄颂的有:阿旺罗桑却敦(清初人),将全论编成颂文,约3000颂,235页,便于诵持。公薄智精进就修行时思惟次第造成摄颂,约480颂,30页。阿嘉善慧幢作摄颂193颂,14页。其他作摄颂数页或数十颂的很多。

后来弘传本论诸师,更衍为讲义式的略论的有:福幢依宗喀巴摄颂而讲的菩提道讲义。

善慧法幢的《安乐道论》。善慧智的《速疾道论》(以上二种就正修时的观行而讲)。善慧海的《妙音教授论》,59页,最为盛行。智幢的《讲义》(在文集第六函)。后藏水银寺法贤的《讲义》(在文集第六函)。青海霞玛的《讲义》。甘孜扎迦的《讲义》(在文集第一函)。以上四种,利于修持,也可属于《略论》之类。作注疏的有:跋梭天王法幢的《朱注》;阿旺饶敦的《墨注》;妙音笑的《黄注》;扎底格什宝义成的《毗钵舍那注》。后来此四家注合刊成上下二函。但《广论》中引有迦当派诸师语录,多系方言或古语,四家注中多未详解。后阿嘉永赞,特录出解释,学者称便。

依据《菩提道次第论》中所说的六加行法编成仪轨修法的,有阿旺罗桑(在文集第一函)、智幢、法贤,护教、扎迦等,都注有六加行的修法,很便于初学。

FROM:《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 编

五种谷物。又称五种谷子。指大麦(梵 yava)、小麦(梵 godhūma)、稻谷(梵 śāli)、小豆(梵 masūra)、胡麻(梵 atasī)。密教修护摩法时,以五谷为供养物,又建立曼荼罗时,与五宝、五药、五香等物共纳于瓶中,置于坛场中心及四方之埋宝处。此埋宝之法即表示安立菩提心中的五智之宝,即能起五谷之善芽,灭除五种过惑。然五谷之名称依经轨而异,如苏悉地经卷下举出稻谷、大麦、小麦、小豆、胡麻等五种;陀罗尼集经卷十二举出稻谷、小豆、小麦、大麦、青稞等五种;观智仪轨则举出稻谷、大麦、小麦、绿豆、白芥子等五种。〔蕤呬耶经卷中、陀罗尼集经卷九、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四、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大日经疏卷四〕 p1196

五色米指的是五谷即:大麦小麦稻谷小豆胡麻密教修护摩法时以五谷为供货物又建立曼荼罗时与五谷,五药,五香,等物共纳于其中;置于坛场中心级四方之埋宝处此卖宝之法即表示安立菩提心中的五智之玉即能起五谷之善芽,灭除五种过惑

五色香:(一)密教作坛时与五宝五谷等共同埋于地中之五香指沉香白檀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

(二)密教为成就诸真言而备办之五种坚香即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

(三)谓五分法身清静之香又称五分香五分法香即指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剖知见香

又作行法、秘法、密法。在密教所修之加持祈祷等法,即奉上各种供物而修护摩,依所定规则,口唱真言,手结印契,心持念本尊,行者与本尊融成一体,以获得所期望成果之作法。根据其目的而有如下四种行法:(一)增进寿命福德之增益法(梵 pustika)。(二)去除灾害与苦难之息灾法(梵 śāntika)。(三)获得佛菩萨与君主之爱护,而令亲友众人互相生起慈爱心之敬爱法(梵 vaśīkarana)。(四)降伏恶人恶心之调伏法(梵 abhicāraka)。以上四种加召请本尊之钩召法(梵 ākarsanī),成为五种修法,甚至可将彼一一分开,成六或九种,此等修法之目的包括由低浅的世俗境界乃至佛教究极之最高境界。为因应各种修法,遂有坛之形式与作法之制定。复次,息灾、调伏、增益配于胎藏界中佛、金刚、莲华等三部;同时,息灾、调伏、增益、敬爱、钩召等五者则配于金刚界中佛、金刚、宝、莲华、羯磨等五部。在修法中,由其行法组织可分为金刚界立、胎藏界立、十八道立、别行立、如意宝珠立等类。自其结构观之,有大法、秘法、普通法之分;自本尊及其眷属之数观之,则有五尊立、十七尊立、三十七尊立之分;又自其修坛法之数观之,则有一坛立、二坛立、三坛立之分;自其重复之次数观之,则有一座、三座、七座、二十一座等种类。从参加修法的僧众人数而言,复可分为大中小三等。当坛数为一,伴僧为五人至十人时,称为小法。坛数未满五坛,伴僧多至十六人,则称为中法。坛数为五坛以上,而伴僧为十七人乃至二十人时,则称为大法。在日本诸流派中,对于称为大法之主要修法各持异说。修法必备之物品(支度)甚多,如本尊、经、曼荼罗、秘密坛、坛具二十种物、供养物、相应物、烧料、加持物、杂具等。修法之前,安置坛之法,称为作坛法;结束后除坛之法,称为破坛法。

四加行: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之前相。故名暖加行。无漏者。谓无漏失。不落三界生死也。

(二)顶加行。顶者。谓观行转明。在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加行。观瞩四方者。谓观四谛也。

(三)忍加行。忍有二义。一者印可义。谓于此位中。即能印可四谛之理。谓苦谛实是苦。乃至道谛实是道也。二者决定义。谓此善根决定无退。故名忍加行。

(四)世第一加行。谓此中观四谛理。虽未能证。而于世间最胜。故名世第一加行。

密法四度加行之护摩法

2019年5月1日至4日,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举行“密法四度加行之护摩法”传法法会。大兴善寺方丈宽旭阿阇梨分别于5月1日晚、2日上午两次登护摩坛为已经完成四度加行中胎藏界法的百余位法子们传授“护摩法”,这是密宗祖庭首次传授护摩法。

传法结束后,宽旭阿阇梨对放弃五一假期而专程赶来参加传法的法师与居士,为修持密法所做出诸多努力表示赞叹。同时也希望大家发大菩提心,认真修法,深入理趣,为密法的弘传做出贡献。

5月4日下午,宽旭阿阇梨为首批在寺修护摩法的弟子们一一进行指导,耐心解答每位法子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大家要克服障碍,精进修法,争取早日顺利完成密宗四度加行全部内容。

凤凰网-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传授“密法四度加行之护摩法”法会圆满

-四加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098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随机推荐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1、质地不同:精华露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护肤品,质地比较粘,比较适合干性肌肤。但是对油性皮肤来说,因为油脂分泌旺盛,如果涂太滋润的产品并不容易吸收,所以不太适合多种精华类的护肤品使用,以免因为吸收不了而出现营养过剩、粉刺等问题。精华液一般为液体

    2024-04-15
    751300
  • 兔子冬天怕冷吗

    怕冷。兔子身上虽然覆盖着浓密的毛发,但是在过冬的时候也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为兔兔准备一个温暖厚实的兔窝,如果还是夏天时候一个单独的兔笼,那这是万万不行的。如果天气很冷,可以给兔兔准备一些干草,或者是温暖厚实的棉垫。当然干草一定要定期更换,

    2024-04-15
    756400
  • 妈妈用的护肤品|后天气丹

    针对妈妈们用的护肤品做了个推荐,价位大概是200-600左右,这段时间有好多小仙女私信咨询我,不同肤质以及不同价位的后-津率享套盒后-津率享套盒:抗皱首选,这个系列有淡淡的人参味,滋润不油腻,清爽不干燥,适合30岁以上的干性混干肌肤,改善

    2024-04-15
    27200
  • 屈臣氏骨胶原洗面奶适合油性皮肤吗

    NO1 旁氏米粹润泽洗面奶参考价格:¥17575g适合肤质:健康的所有肤质(重度敏感肌肤慎用)说到屈臣氏里的好用又不贵的洗面奶,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这款旁氏米粹润泽洗面奶。旁氏做清洁用品一直还是蛮出色的,早前年出过一款卸妆油也特别好用。这款

    2024-04-15
    15300
  • 医院皮肤科薇诺娜比网上贵吗

    对。医院皮肤科薇诺娜的有效成分包含丁二醇、透明质酸钠、青刺果等,其有效成分不仅可以促进肌肤形成正常的屏障功能,而且还可以提升皮肤的耐受性,医院会收取一些其他的费用,线下的较为贵,在网上买的相对便宜。宝宝湿疹医生开了薇诺娜,薇诺娜宝贝舒润滋养

    2024-04-15
    9500
  • 精华液在什么时候用 精华露用法

    我们平时护肤都会使用精华液,精华液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精华液功效作用不一样,根据精华液的作用和质地来决定精华液的使用顺序最好。精华液在什么时候用精华液可以在早上洗脸以后使用,先使用爽肤水,然后再使用精华,最后用乳液和霜锁水。这样能让

    2024-04-15
    15800
  • 有谁知道油性皮肤有哪种补水面膜会比较好?

    油性皮肤的人在选择面膜时,最好能选用一些特别适合油性皮肤的补水面膜。这样可以有效地为皮肤提供所需的水分,同时不会造成油脂分泌过多。从配方上来说,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含有天然植物成分的面膜。比如说芦荟、石榴、绿茶和金缕梅等植物,这些天然成分可

    2024-04-15
    14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