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作为一种斗争中的器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与杀伤力。在热武器没有广泛运用和高度发达的古代,冷兵器的发展极度发达,种类繁多,制式复杂。而自热武器时代开始,冷兵器逐渐退居幕后,现代冷兵器常作为艺术收藏品具有极高价值。
日本武士刀,又称东洋刀,日太刀,全程为平面碎裂锻刀。其种类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协差,长卷,薙刀等等,种类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为出名,刀身具备一定弧度,细且长,为日本刀经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认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征着日本武士道精神。
一、武士刀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刀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主要从平安时期开始,在此之前皆称为上古刀。自平安后期开始,日本武士刀发展经历了镰仓时期,南北朝时期,室町时期,江户时期,至江户时期开始,日本武士刀形制上逐渐定型,流传至今。日本武士刀自平安后期开始。一改上古刀的形式,根据战争的需要,不断改变形制与样式,到江户时期后,武士刀形制上定型,主要以太刀,打刀,短刀为主。
1、蕨手刀之始
自日本古坟时期开始,已经出现了炼铁材质的刀剑,著名的是稻荷山古坟出土的“金错铭铁剑”。此时期至平安时期的刀具皆称作上古刀,其制式不同于后期的经典武士刀,常为直刀,大刀,双刃刀等。其最早的发源形式为蕨手刀,蕨手刀最初为直长细刀,到后期为方便骑兵作战,因此将刀身打造一定弧度,方便作战,因其刀头像一把蕨菜,因此称作蕨手刀,蕨手刀常被认为日本武士刀的起源。
蕨手刀在古坟时期日本东北地方多为陪葬品,现今日本出土的蕨手刀由200多件,多在古墓和遗址出土,出土最多的地方为日本岩手县。另也有认为蕨手刀是虾夷人所制造的刀具。
2、武士“太刀”
自平安后期开始,日本武士刀逐渐转变为太刀制式,刀身前窄后宽,细长优美,带有弧度。此时期,武士势力活跃,战争繁多,以“奥州十二年合战”与“后三年战役”为代表,安倍氏族被灭掉,清原氏族独占奥州东北以上地区。而繁多战争对日本刀的发展起到了大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备前国,山城国,大和国等地区不同流派的刀宗,其制造刀具精良,各具特色,且多为太刀形制,因此被称为太刀之代。其著名刀具有“童子切”与“小狐丸”。
童子切为日本著名天下五剑之一,常与其作者名字合称为童子切安纲。相传在日本一条天皇统治时期,丹波国大江山有一个杀人无数、极度嗜酒的妖怪叫酒吞童子,其常抢劫财宝,掳走母女儿童食用,后被平安时期名将源赖广用一把极其锋利的刀斩杀,即此世人将刀命名为童子切,传为天下五剑之一。而小狐丸则是日本传说中的一把名刀,其真实存在性还有待考究,或真实存在但在二战中消失,因在打造时受到一只自称稻荷明神的使者的狐狸帮助,因此其打造者三条宗近将其命名为小狐丸。
3、霸道“野太刀”
镰仓时期,武士门第镰仓世家统治下,冷兵器界开始快速发展,甚至镰仓皇室设立皇室御用刀宗来打造武士刀,日夜研制,打造新刀式。镰仓时期,武士刀刀身变宽,材质上要求硬质,到镰仓后期刀身变短,发展为短刀。
但镰仓末期,到南北朝时期,元军的两次入侵给日本带来了较大的动荡,其政治及社会上逐渐开始混乱,战争多发,因此刀宗发展开始繁荣,在原有刀长的基础上,再将刀身加长加宽,产生了一种新刀型,大太刀(又称野太刀),大太刀长度上在5尺以上,常用于军队之中,使用时将刀与手臂同时伸直,从上方一刀砍下,产生巨大的力量与压迫,等刀身接触地面反弹回至时,再一刀劈下。因此大太刀往往为武士间豪迈与力量的代名词,常出现与战场上。
现代日本对于大太刀使用较少,为冷门刀派。主要流传刀派为林崎梦想流大太刀拔刀术,古传圆心流大太刀组讨术等,而流传下最长的大太刀为7尺4寸2分,即225cm,保存在新潟県弥彦神社中,为日本国宝之一。
4、暗藏杀机之刃“打刀”
南北朝时期之后,上野豪族足立尊氏在京都室町建立幕府统治,称为室町幕府。在其第八代将军继承人问题上产生矛盾,爆发了应仁之乱的大战,此后日本步入战国时代,各地战乱不断,家臣割据一方,抢夺政权。即此,武士刀在此时期发展繁荣,武士刀制式从太刀转变为打刀,打刀在战斗中更加易于拔刀。
打刀与太刀最大的区别在于,打刀刀刃向上横向插在刀带上,而太刀在是刀刃向下佩戴在腰间。因此日本武士自室町时期以后,大多数武士都是反手拔刀,即使用的都是打刀。为了拔出方便,打刀的刀身具有一定的弧度,通常将这种弧度称作“刀反”,而打刀的刀反则是在刀身最中央的位置,使得拔刀更加方便,快捷。
而因此武士在使用打刀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著名的刀术“拔刀术”,拔刀术为日本刀术的一种流派或者说是招式,其采用“一击必杀”的方法以达到击杀敌人的目的,最为核心的两点为“出其不意”“高速拔刀”。简而言之就是非常快的拔刀,趁敌人还为反应过来,就将其斩杀。但拔刀术只有拔刀一式,其后并无可接上的刀术招式,因此如若未杀掉敌人,往往会被敌人反杀。因此拔刀术也常被视为“决战之式”,一击必胜。
到江户时代,日本江户和大阪两地作为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其刀界发展也极为繁荣,但刀的价值逐渐从实用性转变为观赏性,作为武士精神的代表。新打造武士刀上开始铭刻新式铭文,配上豪华的装饰,刀身优美华丽。刀具中镡、小柄、目贯、笄等刀具发展繁荣。
5、“明治封刀”
幕府后期,日本再度步入战争时代,以水心子正秀为代表的古刀锻法复元派开始崛起,其采取古法锻刀,锻造具有极强实战意义的刀具,以此之后的刀都被称作“新刀”,但随着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全盘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从上而下进行改革。不断发展工业与科技,教育等,而日本的封建残余文化也在此时期被大量清除,治安上实行西方警卫制度,颁发“禁刀令”,限制处军队和警察之外的人使用武士刀,因此日本刀界逐渐封刀,消失在大众眼前,而发展到现代逐渐变为日本一项传统工艺,而武士刀也更多的成为了艺术品。
二、武士刀所产生的文化
1、名称由来
“日本武士刀”这一称呼来源于国外叫法,日本国内称为“刀”。中国古代北宋诗人欧阳修曾著有《日本刀歌》,其中记载“昆夷道远不复通,宝刀近出日该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百金传入好事手”,北宋时期的日本刀就已经以高质量闻名于中国,中国商人都跨海前往日本贸易刀具。带回中国高价售卖,其刀具用鱼皮与较好木材制作,样式精美,通常得花费百两黄金购买一把较好的日本刀,而已当时宋朝的经济来说,一百两黄金足以三口之家一辈子衣食无忧,因此从侧面可以看出日本刀质量之高,与日本刀在宋朝受欢迎程度。而日本刀也成为了当时日本对外贸易的物品之一。
2、村正妖刀
日本历史上“村正”刀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因与德川幕府统治者之间发生的奇特事件而被历史所记载。德川家康的祖父德川清康与其父德川广忠都死于携带“村正”铭刀的近臣手下,而德川家康幼年时期曾被村正刀所伤。到1579年,德川家康嫡子德川兴康被织田信长所赐死,而也是死于村正刀下。此处所写村正刀不是一把刀,而是刻有村正铭文的刀具,其都由村正这一制刀所打造。到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被织田长益子用村正所制造的长枪所伤。至此之后,德川家康下令全面毁掉所有“村正”制兵器,而村正锻造所也消失在社会上。
从时代背景上来分析,主要原因为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刀具陷入了一个以审美为主的时代,而不再追求实用性上,因此在当时任然以高质量制造刀具的村正刀具流传于真正的武士阶级与统治阶级,因此村正刀往往为德川幕府统治家族德川家族之人所携带,而其战乱原因都为内讧,内战所造成的,因此往往都为村正刀与村正刀之间的碰撞,因此村正刀常常出现在德川家康的周围,也就不是巧合了。
最后,日本武士刀的发展总体上随着时代发展所同步,在战争时代,武士刀发展亦繁荣,产生许多不同的新型刀具制式,以杀伤力与破坏力为评判标准。而在和平时期,武士刀则往往作为艺术平与武士精神的载体,被给予精神上的荷载,以审美为评判标准。江户时期的太刀定义了日本武士刀的总体形制,流传至今。而在现代武士刀更多作为艺术平与收藏品为人们所了解与收藏。
盘点世界削铁如泥刀:七大宝刀中国有四,一把十年铸成刀中至尊
“削铁如泥”是对锋利兵器的一种形容,真正削铁像削泥一样的兵器,世界上是没有的。尽管削铁如泥是一种形容,能达到如此形容的兵器也是相当少的。下面我们就盘点世界上可称“削铁如泥”刀。
1武士刀。日本名刀,很多人都知道,传说能将人劈为两半。但这种刀的锻造技术传自中国唐刀,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钢口好,非常快,日本武士自称其削铁如泥。
2马来刀。马来半岛名刀,制造工艺独一无二,传说能砍断钢管,也非常锋利。因为锻造技术极高,很难掌握,所以现在没有几个工匠能造出真正的马来刀。
3波斯坎查刀。波斯帝国名刀,这种锋利到什么程度,没用过不知道,但刀身上明目张胆写着“刀锋锐利,削铁如泥”,虽有王婆卖瓜之嫌,但也能说明这刀确实不错。
4南梁二刀。中国南朝梁两把宝刀。《梁书·陶弘景传》:“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佳宝。”这两把刀是梁高祖所用,切金断玉,削铁如泥。
5昆吾刀。中国古代宝刀,削金断玉,切铁如泥。《山海经·中山经》:“伊水西二百里有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晋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做刃,切玉如割泥也。”
6七星宝刀。东汉末年董卓佩刀,其上饰翡翠、琥珀、玛瑙、碧玉、珍珠、白金、真钻七种宝,形如七星。非常锋利,削铁如泥。
7宝腾腰刀。中国清朝乾隆皇帝御用刀,这把刀从乾隆49年开始制作,至乾隆58年才制成,耗时10年,耗银80万两,十年铸一刀,斩铜断玉,削铁如泥,华贵无比,刀中至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