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宝出生后,怎么照顾大宝的感受?
二宝出生后,怎么照顾大宝的感受?如何让大宝接受和喜欢二宝?妈妈想要生二胎,一定要注意大宝的这点异常。
幼儿园门口聚集了几个人,他们围观的对象是一对母子。这个妈妈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正在对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又吼又叫。
小男孩背着书包,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脸上有一种执拗的表情。
据妈妈说,大宝今年上大班了,一直都很听话,最近半年,不知道怎么了,不仅拒绝上幼儿园,在家里也很不听话,这让本来又多了一个孩子的家长更加辛苦。
围观的家长们没有去阻止妈妈,让他不要训斥孩子,反而劝说那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快迟到了,赶紧进去吧”“马上要做操了”“都大班了,要听话呢”,也有家长说这个孩子妈妈不容易,抱着小的送大的,这老大还不省心……
就这样僵持了二十几分钟,小男孩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妈妈怀里的二宝开始哭闹,这个妈妈转身就走了。我以为这个小男孩会哭闹着追妈妈,可是,他低着头慢慢走进了幼儿园,脸上的落寞一览无余。
这落寞让人心疼,却不被他最在乎的人察觉。
很多家庭要二胎的初心,就是为了让大宝有一个伴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多一个一起扛事儿的人。可往往却发现:二宝是生了,可大宝却根本不喜欢二宝。
之所以大宝不听话、不愿意疼爱那个比自己小的二宝,只因为他们有“嫉妒心”。
本来自己一个人享受一切,现在多了一个人分享,而且如果是妈妈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那么,大宝肯定被迫快速“长大”;如果有家人帮忙,那么,妈妈更多的精力也是在二宝身上,他们会嫉妒那一个在妈妈怀里、嗷嗷待哺、让妈妈身心的围绕着他的二宝。于是,他们会去“欺负”那个弟弟或妹妹。
这一点,很多家长虽然注意到了,但却没有做到全身心去接纳大宝嫉妒的情绪。
对于大宝的这种“嫉妒心”,二胎家庭应该选择接纳和理解,更不要一味去扼杀和压制。成年人也会有吃醋的心理,何况是一个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
怀着二宝候给宝喂奶现怀孕奶质量发变化已经适合宝宝吃现已经渡完二宝吃候宝已经两岁早断奶间(般岁左右)再断奶难断且跟二宝争母乳等二宝再些肯定够吃所建议先帮宝断买些奶粉给补充母乳留给二宝吃
国家开放二胎后,很多家庭也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政策。都说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两者之间的差别大到心酸,不知道你家是不是这样的呢?
有大宝的时候,第一次当父母,就跟开学升到新年级一样的心情,想从开始就做到最好。于是每天给大宝记成长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有二宝。有二宝以后,心里想着小孩子的变化都差不多,有大宝的就行了,有记日记的功夫,还不如好好休息,有力气带娃才是最实在的。
大宝四个多月的时候我们就买各种辅食机,搅拌机,每天上网查,严格按照食谱和要求给大宝做辅食。有二宝的时候,没特意给他准备过辅食,平时就喂他吃一些面条这种软食物,让他喝些面汤,稀饭之类的,尽量跟着大人的饮食走。由此二宝比大宝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挑食。
大宝七八个月正是爱爬得时候,每天晚上在大宝睡后,我们就用专门的消毒水把垫子擦洗一边,再把大宝白天玩过的玩具用热水消毒一遍。现在二宝满地爬玩直接拿东西往嘴里吃我看到也会很淡定,安慰自己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带大宝的时候就觉得宝宝做什么事都好可爱,好有趣啊,总是忍不住给他拍照,录像,手机里存的满满的都是大宝的照片。有二宝时,已经没有了对宝宝的新鲜劲儿,也对没有对宝宝各种反应的初见时那么惊奇,所以就很少给二宝拍照。偶尔想发朋友圈时才意识到好久没有给二宝拍照了。
大宝有时候体温比正常的高一点我都担心的不行,一定要跑趟医院听医生说没事我才放心,二宝现在感冒咳嗽,我都直接去药房给二宝买药,而且依经验判断只要能吃能睡,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大宝小的时候看到漂亮衣服就想买啊,有时候大宝的衣服能穿一星期不重样的。现在带二宝,看到漂亮衣服就觉得,其实衣服款式都差不多,小孩子长这么快,还是先别买了,再说大宝还有那么多衣服可以给二宝穿呢。
上面种种事迹看起来,似乎大宝是宝,二宝就像草了。其实不是,只是照顾大宝时,因为是初为人母,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应该怎么做,所以干什么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孩子照顾不周。照顾二宝时,因为有了带大宝的经验,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很多,其实很多事情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应对反而是好的。不管是大宝还是二宝,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都是一样疼爱的。
生二胎,有甜蜜的一面,也有心酸的时候。看着两个宝宝共同嬉戏玩耍,每天一起上下学,在成长的路上互相陪伴,父母都会感到很欣慰。但是看着大宝二宝因为争宠,而哭闹,这对父母来说,是件很痛心的事。
3岁姐姐,第一次见到刚出生的弟弟,痛哭不止
视频里的这位姐姐,第一次见到刚出生的弟弟,第一反应并不是好奇的去摸弟弟,而是哭了,这个反应,让人不由觉得心疼。
这天,爸爸带大宝来看家里的新成员,然而姐姐对于家里的新成员,并没有表现出很激动,只是静静地蹲在了床旁边,慢慢地探出了个头,趴在床沿上,看了一眼宝宝,瞬间就哭了出来。这个反应让爸爸妈妈十分震惊,心疼不已。
姐姐越哭越难过,眼睛一直盯着妈妈怀里的弟弟,身子也慢慢的又蹲了下去,哭声越来越大,试图在引起妈妈的注意,让妈妈来哄她,可是,妈妈还是紧紧抱着弟弟躺在床上,丝毫没有起来抱她的意思,姐姐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床上的妈妈听着姐姐的哭声,心疼又无奈,怀里的弟弟还在吃奶,自己无法过去抱住姐姐,只能出声哄姐姐别哭,可姐姐想要的是妈妈的怀抱,依然哭得很伤心,把头抵在了床沿上,哭得身子不断的抽搐着。
这一幕,让网友十分心疼,纷纷留言安慰姐姐:"宝宝不哭,你依然是妈妈的小宝贝的,妈妈依然是爱你的!"
姐姐的这种哭声,其实在二胎家庭常常会听见,大宝看着爸爸妈妈每天都围着二宝,不再以自己为中心,觉得二宝抢走了妈妈,自己被抛弃了。所以,常常会出现争宠的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比如故意抢二宝的东西,或者不停的哭着。
其实,在二宝出生前,父母除了要考虑精力,财力等东西外,还需要提前给大宝做心理建设,帮助大宝顺利的迎接二宝。
二宝出生前,大宝的心理建设必不可少
亲子共读多子女家庭绘本
父母可以买一些关于多子女家庭的绘本,与孩子一起共读。首先可以让大宝在绘本中明白有弟弟妹妹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其次有了亲子共读的基础做铺垫,如果生活中发生同样的事情时,孩子的内心会更踏实,减少恐慌感,因为大宝可以预先的知道未来有可能会发生什么,当发生时,可以做些什么,不会觉得很突然,也不会让他手足无措。
让大宝去参与孕产的过程。
让大宝尽可能地去参与整个怀产的过程,这对于大宝来说,本身就是个很棒的生命教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看着妈妈的肚子慢慢的变大,从无到有,这会让他对于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有了很好的理解,也会让他对弟弟妹妹的出生有了期待感与责任感。
去了解大宝的各种情绪
这一点,其实是提给爸爸妈妈的,父母需要去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对于一个未来未知的小宝宝,我们都会有慌张,不安的感觉,对于大宝来说也是同样的。
爸爸妈妈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许这种情绪是我不想要弟弟,我讨厌弟弟的这种负面情绪,父母也要尽量的让孩子表达出来,这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提前帮大宝缓解压力,减少大宝将来对二宝的排斥。
最后,父母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大宝和二宝,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的对待两个孩子,不然,心理建设做得再好也是没用的。
同时也要明白,二宝的出生,大宝嫉妒心的产生是难免的,父母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大宝,接纳大宝的嫉妒心,用正确的方法,耐心的去疏导大宝,相信,大宝和二宝总会和谐相处的。
二胎前后大宝的心里历程
大宝两岁的时候曾经跟爸爸狠狠的闹过几次,让爸爸给他买一个宝宝(笑哭),理由是小宝宝可以陪他玩。其实我觉得这是要二宝的好时机,因为他还不是很懂得“独占宠爱“的好处,对小宝的期盼大于抵触。可是二宝不是我想要,想要就能要啊。
一年多后我怀上了二宝,给大宝做心理建设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他是有点抵触的。他怕二宝分他的玩具、分他的好吃的,但是孕期对他来说很长,前七个月看我对他没什么变化也就慢慢的接受了要有一个弟弟(妹妹)的事实。
孕28周至39周6天二宝生产,这期间身体就很不舒服,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卧床休息或者住院的保胎状态。大宝的陪伴就渐渐的转移给了爸爸,爸爸平时比较忙,又没有陪伴孩子的方法和耐心,让他受了很多委屈。
生了二宝出院后他可怜巴巴的依偎在我身边,轻轻的告诉我“妈妈你不要再大肚子了?”我问他为什么啊,他回答“因为时间太长了”。我想他应该是想表达,我太长时间不能陪伴他。那一瞬间有些泪目。
小宝大些后我对大宝的关注比生小宝之前更多,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宝一岁以内忽视了大宝
小宝两个多月的时候受了凉,得了肺炎。感觉一岁以内体质都不是很好,恰好那年冬天流感比较严重,发烧、肺炎、喉炎、中耳炎轮流发作,小宝住院的时候会好几天不回家,在家的时候也更多的照顾小宝。这期间大家都不是很关注大宝,导致他养成了很多的坏习惯和暴脾气。
小宝大些后体质比较好了,就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培养他的好习惯上。
2,生完小宝更有耐心,为前两年对大宝不当的育儿方法愧疚
一般情况下,宝宝婴儿时期,父母更有耐心些,无论他怎样都舍不得发脾气。等长到两岁多,他开始小叛逆的说“不”,父母在陪伴他时的耐心会逐渐减少。我也是这样的。
生了二宝之后,因为二宝处在婴儿期,处于妈妈的本能,陪伴他的时候我更有耐心一些。耐心让我发现了更多的不足,想起从大宝两岁起就变的不太友好的脾气,就很是内疚。越发的想要温柔的对他。
3,带大宝在摸索阶段,带小宝有经验得心应手
“大宝照书养,二宝照猪养”我是典型的奉行了这个观点。带大宝一切都是在摸索,他的小叛逆该怎么处理?他生病了怎么办?他有坏习惯了该怎么对待?都要去寻找方法然后试验磨合,寻找和他合适的相处模式。
二宝带着就相当的得心应手,睡反觉了,不着急,慢慢的纠正就是。生病了,不慌张,观察两天再说。有小叛逆了,嗯~不过分理会,不发脾气不急躁,他高兴就好。因为对他的所有行为都没有过激的反应,感觉二宝很好带。
再加上大宝处在六岁这个比较暴躁的年龄,所以在家里,同时陪伴两个宝宝的时候更多的注意力在大宝的身上。
4,二宝是大宝的跟屁虫,带好大宝后二宝更好带
二宝一岁多后他就成了大宝的小跟班,大宝去上学不到中午就问“哥哥哪里去了?”中午午觉睡醒了“妈妈,接哥哥去”
让我头疼的两岁来了,可是碰到了六岁的哥哥乖乖收起了“不”的小刺。
我跟他说“弟弟,玩完玩具了来我们一起收起来”“不”
那边哥哥躺沙发上喊“弟弟,哥哥想喝奶”颠颠的跑我身边“妈妈,拿奶”
哥哥喝着奶喊“弟弟,哥哥饿了,给哥哥拿个面包”又颠颠的跑我身边“妈妈,面包”。
我带他读绘本,各种扭动,不愿意。哥哥在那读绘本,哥哥读什么他学什么。现在每天会从嘴里猛然的跳出来一些话。比如“唐,李白”“Are you ready”“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三字经背的还挺长。
但是真心不是我教的(笑哭),所以带好了大宝,连二宝的语言启蒙都省了。有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哥哥是很重要的。
5,如果我不多关注他,没有人真正的关注他想要什么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关爱弱小。月子里我没有多关注大宝,他白天上幼儿园,晚上爸爸带着出去玩,然后把他哄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一天周末他在看电视,我从房间里出来,看见沙发上的大宝,眼睛大的吓人,脸颊瘦削,颧骨几乎要凸出来。一下子我眼泪就出来了。
奶奶也好,爸爸也好都只顾小宝宝和我,而对大宝是饿不着就行,在视线以内就行。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吃的饱不饱,习惯好不好。
有了二宝我们要注意什么:
1小宝一岁以内不能忽视大宝,让大宝用欺负弟弟来博取关注
小宝一岁以内更需要妈妈,因为这一年多比较少的陪伴,大宝可能觉得妈妈不关心他了,会伤心。有时候发脾气说“你们不要我了”,会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小宝身上。这时候家长需要反思,是否太忽视大宝。要多跟大宝沟通,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依然很爱他,给于他充分的关爱。并注意不让大宝伤害到小宝。
2小宝两到三岁更不能为了大宝忽视小宝,让小宝为了争取权益欺负哥哥
一岁半到三岁的小宝相对来说是比较好带的,而大宝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跟小宝争宠。
妈妈每天的时间和精力是很有限的,给了大宝更多的关注就会一定程度的忽视二宝。
小宝在这个阶段已经有了很强烈的“我”的意识,他会想办法的捍卫自己的玩具、吃食以及妈妈陪伴的时间。通常情况下会哭闹或着拿着手边的工具打哥哥。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敏感的发现哪个地方忽视了小宝的需求和感受,比如亲子阅读时间,跟大宝一起读绘本的时候二宝也会掺和,但是大宝想要知道一个故事而二宝更喜欢某幅画上的某个点。通常我会揽着小宝,给大宝讲故事,给小宝的关注点有回应。结束后单独跟小宝读一个绘本。这样两个宝宝都可以满足。
3让大宝明白他如果想要一个温柔乖巧可爱的弟弟(妹妹),那么就需要他温柔的对待小宝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人与人之间长期的相处之道,一家人也不例外。每个大宝都希望自己有一个乖巧听话的弟弟(妹妹),那么就要他温柔的爱护二宝,在二宝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保护他。
4孩子长大后让他们自己解决矛盾,不偏心
孩子间的矛盾家长怎么处理都会让他们觉得父母偏心另外一方,让他们自己解决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又不会影响跟父母的感情。
5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美好的地方,不过分的夸哪个孩子,不对比两人的优缺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过分的夸某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生活在他的阴影下。不拿两个孩子比较,因为没有可比性。
就像我家,大宝活泼,运动细胞比较好。而二宝内敛,语言能力发展较快。两个孩子擅长的不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
6父母一人带一个不可取,但有一个好的队友很重要
通常有了二宝之后,家里会有分工,妈妈更多的照顾小宝,其他人的重点照顾大宝。
这时大宝会忽然感觉自己没有了妈妈的关心,很不可取。最好的就办法是爸爸妈妈轮流的带大宝小宝,让两个孩子都能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会一个宝宝只粘一个人,造成一个阶段孩子生活里另一个人的缺失。
如何做好父母,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学习的课程。但愿孩子成长过程中,带给他们的快乐多一点,长大后遗憾少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