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旃檀功德佛,是三十五佛之一,记载于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1中文名:旃檀功德佛
2出处:《大宝积经》卷九十
3相关作品:西游记
4原身:唐三藏
二、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据说在唐代时,楚地有个文通塔,供奉旃檀佛。吴承恩认为旃檀佛应是一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最后运用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确定唐僧的佛家封号为旃檀功德佛。
三、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成佛不是封官职,是修行达到一定程度的称谓。也是一种授记。 授记,就是佛以无碍天眼,遥见无量劫的未来,得知某弟子应在某世界,化度若干众生,成佛时名号是某佛,住世多久时间。然后给面前的弟子授记,你将来过多少劫在什么世界成佛叫什么住世多久,等等。
取经团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灵山,又经过无字经书风波,终于把真经送到大唐李世民手中。
既然完全了一项重大任务,奖励是必须的,不然以后也没人愿意跟你干活。取经五人的封赏大家都很清楚,分别是——
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罗汉,小白龙被封为八部天龙。
据说在唐代时,楚地有个文通塔,供奉旃檀佛。吴承恩认为旃檀佛应是一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最后运用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确定唐僧的佛家封号为旃檀功德佛。
旃檀功德佛,是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所载的三十五佛之一。为《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所列。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五圣成真。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成佛不是封官职,是修行达到一定程度的称谓。也是一种授记。 授记,就是佛以无碍天眼,遥见无量劫的未来,得知某弟子应在某世界,化度若干众生,成佛时名号是某佛,住世多久时间。然后给面前的弟子授记,你将来过多少劫在什么世界成佛叫什么住世多久等等。
佛与五百大比丘众在阿逾阇江水边时,一日,大均头在寂静无人之处,想着:「有没有能够恒久增益功德的事呢?」于是,均头从座而起,到世尊处,以头面顶礼佛之双足,坐在一边,向佛请问:「世尊,我日前在闲静之处,心中生起一念:‘有没有所行之事,能使功德有所增益的呢?’请世尊为我开示。」
世尊回答:「是有能得到增胜功德的事。」均头再请问佛:「要如何得到功德增胜的利益呢?」
世尊于是开示:有七种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胜,所成就的福德无法称量,无能算计。是哪七件事呢?第一,如果有族姓男子、女子,在没有寺院之处,建立僧伽蓝,所成就的福德不可算计。再则,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以床座供养僧坊寺院以及比丘僧众,便能成就第二种不可称计的福德。
其次,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以食物布施比丘僧众,这就是第三种不可称计的福德。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以遮雨衣具布施比丘僧众,便能够成就第四种不可计量的福德。还有,如果族姓男子女人,能以药物布施比丘僧众,此能成就第五种不可称量的福德。
再则,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在荒野中施设好井,这样就能成就第六种不可计算的福德。最后,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道路附近建造房舍,使过往行人得以休憩住宿,这能够成就第七种不可算计的福德。
是故,均头!这七件功德之法,所成就的福德不可计量。若行、若坐,即使此生寿命结束,福德终将随于其后,如影随形,所成就的福德不可称计。有人会问有多少福德呢?就如同大海之水不能以勺子去测量,无法说尽大海的水有多少,这七种功德也是如此,所成就的福德不可 。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勤求方便,成就兴办这七件功德。如是,均头!你要如此学习。
当时,均头听了世尊开示后,心开意解,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七日品之余(七)》
省思:
佛陀曾经教示,钱财乃不坚牢之法。布施,则能将此不牢靠法,转成殊胜的功德法财。《大宝积经》云:「如来所有佛法,皆由昔日行菩萨行,世间财施之所摄受」,修布施能够舍除悭贪之心,增益福德、自他两利,进而修善不执著一切善,如《金刚经》所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达三轮体空之理,日久功深,便得成就无上解脱。
读诵大乘经典功德辑要—一 海涛 辑
1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受持漏、无漏法经,广为人说。所以者何?义具足故,法具足故,梵行具足故,开发神通,正向涅盘。乃至信心善男子在家、出家,当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2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能净持戒,少读诵经,亦能小施。有此四事因缘果报,身坏命终,生忉利天胜妙善处。《杂阿含经》
3(菩萨应)发愿言:「我今应当求索无上佛法出世间法,令诸众生读诵玩习,远离生死,得至涅盘!」《大方便佛报恩经》
4是诸世尊,一切皆入普现色身三昧,皆作是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读诵大乘经典,汝所诵者,是佛境界。」
5若有书写,其人乃至无上涅盘,常得不离见佛、闻法、供养众僧。若能读诵,诸恶业等永尽无余。
6佛告无畏等地菩萨:「我已先说所得福德,今当为汝更略说之。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受持是经(悲华经),读诵、通利,为他人说,乃至一偈。于后五十岁中,乃至有能书写一偈,所得功德胜诸菩萨十大劫中行六波罗蜜。」《悲华经》
7(愚人白王:)「由我曾闻沙门所说一四句偈,脱得不死如是厄难,况复多闻、读诵、修习!如说修行,必获大利!」《撰集百缘经》
8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于此大乘方广总持经典受持、读诵、复为人说,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大乘方广总持经》
9若受持此法本,若读、若诵、若思惟、如行,当得无生法忍。若为生他善根,若少读诵已,而能为他多说法义,当得不断辩才。《入法界体性经》
10若有受持此经典者,当知诸佛止住其身,何况于中如理修行!《大宝积经》
11世尊告阿难言:「欲供养我报于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乐。净持禁戒、读诵经典、思惟诸法深妙之义,斯则名为供养我也。」
《大般涅盘经》
读诵大乘经典功德辑要—二 海涛 辑
1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无量义经》
2若有众生于未来世欲见如来及为众生作佛事者,当于此经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以者何?是人则为已见如来,亦已为他施作佛事。《大宝积经》
3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流通之者,则为哀愍、利乐众生。若欲发趣无上菩提,亦于此经当勤修习。此经能出无上菩提,此经能生无上菩提。《大宝积经》
4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信受、读诵、为他广说,则为已摄一切功德。《大宝积经》
5若有菩萨净心持戒,于师尊所受持、读诵一四句偈,净心修行乃至七步,功德胜彼无量无边。《大宝积经》
6诸佛菩提无生无灭,世所难信,然能受持、读诵、广为他说,令得喜悦,不爱身命,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得善应辩。《大宝积经》
7(于此宝积)经所在之处读诵、解说,诸天、鬼神、阿修罗、摩睺罗伽,咸悉拥护,皆来拜礼。水、火、王、贼等怖,皆不能害。《大宝积经》
8若有受持是经者,已于先佛种诸善根故。今欲得此经,读诵通利,欲得解脱。所谓善男子、善女人若出家学、若在家学此法门,能断诸漏亦得涅盘。《大宝积经》
9若有众生逮得闻是诸度无极、清净之行、道法门者,则为诸佛所见授记。何况有闻,能奉受、持讽、读诵,行如上教乎!《大宝积经》
10善男子、善女人读诵、受持及广为人说此经,是人倍得福德。何以故?此法能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种智。《大乘十法经》
读诵大乘经典功德辑要—三 海涛 辑
1若有持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如来具知得果报,得胜菩提勿生疑!《普贤菩萨行愿赞》
2若以住彼如是心,读诵受持大乘典,
远离喧嚣居闲静,访寻一切亲善友;
善言亲近善知识,勤求如是真实智,
了达一切诸语言,胜义谛理亦如是;
晓了如来胜义已,离诸颠倒无疑惑,
如是平等湛然安,是名说法真佛子。《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3诸有愚夫类,而无智慧人;愚夫业已成,速生诸恶趣;
应乐读诵说,智慧从此生;人修智慧心,速能升善趣。《大宝积经》
4若乐睡眠随顺行,恒常蒙愦失正念,
彼有读诵不能住,所说正法常忘失。《发觉净心经》
5一切菩萨以佛威力闻佛说法,受持、读诵,及能历事诸佛.如来,从一佛刹至一佛刹,乃至未证无上菩提,常不远离诸佛.世尊。《大宝积经》
6若从法师闻、受持、读诵、书写经卷者,当敬法师为如如来。若敬法师供养奉持者,佛记彼人必得无上正真道。《摩诃衍宝严经》
7所有诸众生,而具深法眼,解说读诵持,佛说于彼人,
获福无有量,所有恒河沙,俱胝佛刹土,满中盛七宝,
供养一切佛,彼福亦无量。《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8是故有智者,应当念受持,读诵及书写,以华香供养,
所得功德果,不可得思议,不久诣道场,降魔成正觉。
如是修妬路,诸佛所称扬,即是妙法身,无相无言语,
是故受持者,功德不可量。《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9若有众生,于此法中为听闻故勤修习者,尚难可得,何况有能书写、受持、读诵、开示、流布、为他广说!是人不久获得清净陀罗尼门,速疾逮得清净智慧,当能入于一切智智。
《大宝积经》
读诵大乘经典功德辑要—四 海涛 辑
1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观无量寿佛经》
2若有于是菩萨藏经殷重听闻、受持、读诵,乃至为他分别解说者,当知是人必定获得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
一者、在在所生一切微妙功巧业处究竟通达;
二者、在所生处常居高族,荣望当世;
三者、所生之处有大威严,势力自在;
四者、凡所言令一切皆从无不信伏;
五者、所生之处具大豪富;
六者、在所生处恒为天、人所加爱敬;
七者、生处人中常为轮王,得大自在;
八者、所生常得为天帝释;
九者、若生色界为大梵王;
十者、在所生处常不远离大菩提心。
受持经者,则为获得十种功德、称赞、利益。《大宝积经》
3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获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
一者、常乐远离诸不善友;
二者、常乐亲近诸善知识;
三者、能缓诸魔所有系缚;
四者、摧殄诸魔所有军阵;
五者、善能诃厌一切烦恼;
六者、于一切行心恒捐舍;
七者、违背一切向恶趣道;
八者、归向一切趣涅盘道;
九者、善说一切越度生死清净之地;
十者、巧能随学一切菩萨所行轨则,又能奉行诸佛教敕。如是名为十种功德、称赞、利益。
读诵大乘经典功德辑要—五 海涛 辑
1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殷重听闻、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说、开示,当知是人复得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
一者、不与尼伽兰陀邪论相杂;二者、不起我见;
三者、无有情见;四者、无命者见;
五者、无数取见;六者、不起断见;
七者、不起常见;八者、一切世务,情无顾及;
九者、恒发胜心,乐欲出家;
十者、若闻经典速能受持,悟解深义。
是名获得十种功德、称赞、利益。
2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殷重听闻、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得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
一者、成就正念;二者、成就正觉;
三者、成就正趣;四者、成就志勇;
五者、成就正慧;六者、得具无难;七者、忆本生事;
八者、性薄贪欲,无猛利贪,不为重贪之所烧恼;
九者、性薄瞋恚,无猛利瞋,不为重瞋之所烧恼;
十者、性薄愚痴,无猛利痴,不为重痴之所烧恼。是名获得十种功德、称赞、利益。
3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殷重听闻、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得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
一者、成就机速慧;二者、成就捷辩慧;
三者、成就猛利慧;四者、成就迅疾慧;
五者、成就广博慧;六者、成就甚深慧;
七者、成就通达慧;八者、成就无着慧;
九者、常现前见一切如来,既得见已,以清美颂而为赞叹;
十者、善能如理请问如来,又能如理开释疑难。是名获得十种功德、称赞、利益。
读诵大乘经典功德辑要—六 海涛 辑
1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受持、读诵,研寻义趣,明了通达,复能为他广说、开示,当知是人则为获得如上功德、称赞、利益。《大宝积经》
2若复有人于此大宝积经典书写、受持、读诵、解说,而于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恭敬、供养,如佛塔庙;若有法师闻此宝积正法经典,发尊
重心,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法师如佛供养,尊重、恭敬、顶礼、赞叹。彼人现世佛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临命终时,
得见如来。《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3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无量寿经》
4佛告善勇猛言:「若有净信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法门,受持、读诵、广为他说,一切恶魔不能扰乱,而能降伏诸恶魔怨。若诸菩萨于此法门,受持、读诵、广为他说,普能降伏一切魔军,施诸有情,利益安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5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法华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若闻是经,生信解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是等人,利益无量,不可思议,亦非譬喻、算数之所能及。」
6「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法华经》
7若菩萨摩诃萨欲于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一佛所听闻正法,常无懈废,随所闻法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忘失,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8若菩萨摩诃萨欲于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所说法门,自能受持,读诵、通利,善解义趣,为他广说,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僧最后成了旃檀功德佛。
旃檀功德佛,是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所载的三十五佛之一。为《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所列。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据说在唐代时,楚地有个文通塔,供奉旃檀佛。吴承恩认为旃檀佛应是一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最后运用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确定唐僧的佛家封号为旃檀功德佛。
扩展资料:
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
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
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自然是曾经的法藏菩萨啊,现在的阿弥陀佛。
因地修行时所发的愿最大,最圆满,另众生信愿持名就可往生净土,不退成佛,畅佛度生本怀。
念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因凡夫心乱,如方法复杂,就难契入一心。
念佛,念阿弥陀佛功德最大。千经万论都说:阿弥陀佛,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所以要取法乎上,适得其中。要修最高的法门!
为什么?
善导大师: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
《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
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弥勒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经中说,阿弥陀佛现是觉圆果满,超诸地位,所称念者功德最多。弥勒现是菩萨位中,未超诸地,果未圆故,称念之者功德狭少。
净界法师开示:念阿弥陀佛跟念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有什么差别?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他的愿力,所以他的加持是有所不同的。你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圣号引导你到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得到观世音菩萨愿力的加持;你念地藏王菩萨,得到地藏王菩萨本愿的加持。阿弥陀佛加持的特点,是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消业障,但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往生到观世音菩萨的国土吗?不能的!因为他没有临终十念救拔的愿。你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跟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绝对不一样!因为你跟两个不同的佛结缘,结果怎么会一样呢?这两个佛因地所发的愿是不同的,这样的愿产生救拔的力量自然也就不同!他的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他的愿力,他的愿力不同圣号产生的功德怎么会一样呢?
1、出自罗什译《法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2、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观自在即观音菩萨。
关于消业障,最有效的是念佛。
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故而千经万论共指净土
佛经述说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之经典众多,但专论净宗,而为净宗根本主要依据的经典,有三:无量寿经。本经为净宗群经之首要与纲要,被称为中本华严,亦名大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本经是一切大乘经典中唯一无人请示发问,也无人能发问,是世尊主动自说的一部经,在我国流通颇广,故各宗寺院与信徒多列为早晚课持诵,也称为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也称为十六观经。
另楞严经中《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与华严经中《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二经虽非专论,今亦列入净宗主要依据之经典。
其他净宗所依据之经典甚多,现择其要者简述于下,将有助对「信、愿、行」三资粮之充实与坚定不移,必利往生极乐净土志趣之完成。
一、观佛三昧经之一:
「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二者(略),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二、观佛三昧经之二:
「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证无上菩提,得一切种智。」念佛三昧即宝王三昧,一切三昧之王。
三、大宝积经:
「释迦劝父王净饭,并六万释种,皆求生净土。」
四、般舟三昧经:
「佛世尊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
五、大集念佛三昧经:
「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
六、法华经: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称即一念净信至诚心称,佛道即菩提亦即大觉。
七、法华三昧观经:
「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皆当作佛。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
八、佛名经:
「一闻佛名,灭无量生死之罪。」佛名即阿弥陀佛。本文中所称佛名,皆是阿弥陀佛之圣号。
九、大悲经:
「一称佛名,是以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涅槃界即不生不灭的境界,也就是极乐世界。
十、称扬诸佛功德经之一: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途之厄。命终之后,皆得往生彼佛刹土。」刹土即极乐世界或净土或国土。
十一、称扬诸佛功德经之二: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坏斯等正觉之心。」
十二、阿弥陀鼓音声王陀尼经之一:
「安乐(极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有能信如此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
十三、阿弥陀鼓音声王陀尼经之二:
「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见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
十四、十往生经之一:
「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十五、十往生经之二: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是经乃指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十六、悲华经:
「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临终之时,是指若闻阿弥陀佛名号,发愿欲生极乐世界之众生。来生我界,即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十七、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人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指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之众生。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此为净宗念佛法门之精髓。
十八、守护国界主经:
「若人命终之时,预知时至,正念分明,洗浴着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善俱现。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若人是指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之人。
十九、法鼓经:
「若人临终,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但知彼方有佛,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
二十、千手经:
「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万劫中,轮转恶趣,无有出期。常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陀罗尼是指净土法门。
世尊在三部专论经典中,详实地开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又在众多经典中,屡说不倦地开示此一普被三根,万类齐收,最简易、方便、直捷、稳妥、圆顿,而可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不可思议之奇特法门,吾辈行人皆当深体世尊彻底悲心之意,应拳拳服膺,恪遵实行。
《无量寿经》: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七宝华中。住不退转。
《无量寿佛经》: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大本弥陀经》: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文殊般若经》:系心一佛。专持名字。念念相续。即是念中得见过去现在诸佛。
《楞严经》: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宝积经》:他方众生。闻阿弥陀佛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往生。得不退转。直至成佛。
《随愿往生经》:普广菩萨白佛言。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佛刹。七宝诸树。宫殿楼阁。诸愿生者。皆悉随彼所欲。应念而至。佛告普广。汝不解我意。娑婆世界。
人多贪浊。信向者少。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佛国土。悉随彼愿。无不获果。
《目连所问经》:我说无量寿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十往生经》: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华严经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楞伽经》: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起信论》:马鸣菩萨云。最胜方便。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
《智度论》:有诸众生。谤般若。堕恶道。虽修余行。不能得出。后遇知识。教行念佛。方得解脱。
永明寿禅师。得无碍辩才。住石宗门。而作四料简。偏赞西方。上品上生。敬及冥府。
永明寿禅师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差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古德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佛。其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一声佛。其福胜彼。
庐山远法师。悟摩诃般若深旨。号东方护法菩萨。六时念佛。三睹圣像。往生净土。
天台智者大师。妙悟法华。一家教观。万代宗祖。而生即面西。辩十种疑。疏十六观。极谈净土。
百丈大师。马师传道嫡子。天下丛林共宗。而祈祷病僧。化送亡僧。悉归净土。
清凉国师。绍华严祖位。称文殊后身。而指示弥陀即卢舍那。亦疏观经。弘扬净土。
死心新禅师。继席黄龙。宗风大振。而切意净业。著劝念佛文。令人发哀起信。
真歇了禅师。嗣丹霞澄公。洞下一宗。至师大显。而卓庵普陀。专意西方。有净土集行世。
慈受深禅师。大悟倩女因缘。一偈融通五教。而谓修行捷径。无如净土。建西方道场。苦心劝众。
圆照本禅师。道续天衣。宗弘雪窦。法雷震地。师表两朝。而净业兼修。标名上品。
中峰本禅师。得法高峰老人。学者仰如山斗。而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有怀净土诗百首。劝人念佛。
高僧大德总结念佛经有十个好处:
(一)杜绝邪念。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阿弥陀佛,你会心地善良,思想平静,杜绝一切邪念。诸葛长青认为,人们无始劫以来,总有许多业障阻挠,导致邪念纷飞、杂念不断,持续念诵,可以促进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避免走邪路。
(二)身体安康。经常念佛,你会身体健康,颜色光泽,气力充盛,心情快乐,气息平和,各种疾病原则上不会再侵害于你,小毛小病也很快就会消失。诸葛长青认为,人生烦恼来自贪嗔痴,持续念诵,可以消除贪嗔痴。
(三)培养慈悲。经常念佛,你不会再斤斤计较各种利害得失,不会再人为制造人际关系的紧张,不会因愤怒而伤元气。
(四)吉祥如意。经常念佛,一切恶鬼、罗刹、夜叉皆不能侵害于你;毒蛇、毒药、皆不能伤害于你。诸葛长青发现,持续念诵佛号的人,身有佛光,处处受人敬仰。不知不觉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会关注你、赞叹你。
(五)远离灾祸。经常念佛,可远离各种是非场合,以及水火、车祸、歹徒、牢狱、刀兵等一切灾祸。
(六)智慧飞跃。经常念佛,你会心里坦然,白天淡然处理各种事务,夜间睡眠香甜,可避免失眠及恶梦。经常念佛,智慧会持续飞跃。
(七)消灭罪业。经常念佛,你的善良本性将成为言行主导,即使先前所作坏事(十恶不赦除外),也可在念佛后得到减轻或消灭。
(八)心想事成。经常念佛,知道顺应自然规律,不会有非分之想,不会去强加于人,于是所作之事都会吉利,真正做到心想事成。
(九)促进修行。经常念佛,你会常常有感恩之心,明白世事复杂,一切随缘,你会知道佛法无边,光明普照,于是潜心向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诸葛长青认为,修行路上,念佛号可以持续给你加油,使你动力无限。
(十)利于成佛。在你临终时,心里无恐怖无畏惧,视死如归,无痛苦,无遗憾。因而往生到极乐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