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山东人文地理的知识
山东民俗文化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
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寒食节不生火做饭。
鲁西北数县居民(今聊城一带),许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居信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它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
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闯关东"。
山东人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家村和山区,带有逃荒性质,俗谓"被逼无奈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
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2你对山东的人文地理文化了解有哪些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折叠方言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山东鲁南、鲁西南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折叠宗教
山东省主 要有佛教、道教、 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五种宗教。
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 教主要自13世纪随 徙居山东后发展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起来的。
1990年,全山东省信教群众12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3040处,宗教教职人员2578人。
折叠饮食
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折叠戏曲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
现代戏曲剧30多种,可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等。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
肘鼓子腔,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东路大鼓、八仙戏、蓝关戏等。
3关于山东问题历史知识怎样梳理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这时,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还不是一个准确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
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
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古人以左为东,故又称山东为“山左”。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000--4000年之间,这里先后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些文化的创造者是诸夏族和东夷族。 夏朝(约公元前21--前17世纪)建立后,“邦畿千里”,有许多方国和部落。
今山东地区基本上由人方国(东夷族)控制,著名的部落有薛(今薛城)、蕃(今滕州)、有仍(今济宁市中区)、有缗(今金乡)、三(月傻去立人)(今定陶)、顾(今鄄城)、有莘(今曹县)、有穷(今平原县)、有鬲(今德州市德城区)、过(今莱州)、寒(今潍坊市寒亭区)、斟戈(灌)氏(在寿光东北)、斟寻氏(今潍城区)、费氏(在鱼台)、缯(今在峄城)、杞氏(今安丘)、观氏(今莘县)等。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早期曾以今山东西南部为活动中心。
商的始祖契都于蕃(今滕州),相土东都在泰山下。以后势力向东发展,越过泗水(今泗河),山东成为其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商初定都于亳(今属曹县),后有八次迁都,其中前两次在山东境内。 第五次由西而东迁至庇(今郓城),第六次迁到奄(今曲阜)。
商王朝的统治区域比夏代广阔,方国也进一步增多。今山东境内的方国主要有奄、薄姑(今博兴)、诸(今诸城)、莒(今胶州)、郯、逢(今青州)、画(今临淄)、顾(今鄄城)、蜀(今泰安一带)、黎(今郓城境内)、莱(今胶东地区)、杞(今新泰)、缯(今苍山)、莘(曹县一带)、任(济宁市中区)等。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时代,实行“封邦建国”制度,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诸侯国。今山东地区封国大约有40多个。
其中齐国和鲁国是西周在今山东境内两个最大的诸侯国。它们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以至后世将“齐鲁”、“齐鲁之邦”作为山东的古称,近代则以鲁为山东的简称。
鲁国是周公的封邑,因周公年迈,由周公子子擒袭封,国于奄(进曲阜)。齐国始封姜尚,初建国都于营丘(今临淄地),六世胡公迁薄姑,七世献公又迁都临淄。
鲁国的疆土大致北抵泰山,东过黾蒙,南包凫峄,襟带汶泗;齐国的疆域大致东到海,西到黄河,南至穆陵,北达无棣。 齐鲁之外,山东境内还有曹(都陶丘,定陶北)、薛(今滕州城南)、郯(今郯城)、颛臾(今平邑东南)、谭(今章丘市西)、纪(今寿光南)、滕(都滕,今滕州)等几十个国土较小的诸侯国。
另外,今鲁西北和鲁西南的部分地区还分属邢国和卫国。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诸侯林立,各国征战不已,许多小国相继被吞并。
山东地区主要分属齐、鲁两个大国,其它小国还有曹、滕、薛、邾、莒(今莒县)、杞(都淳于,今安丘东北)、牟(今莱芜城东)、郯、郜、阳等,另有部分地区分属卫、宋、晋、邢等国。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齐国吞并大多数小国,势力强盛,形成与秦东西对峙局面。
战国末,今山东大部分地区归齐,只有南部一部分属楚,一部分归赵。 另据《尚书·禹贡》记载,古代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今山东属青、徐、兖、豫、四州之域,周为青、兖、豫三州之地。
不过,九州在当时并非一个确定的行政区划,真正的行政区划设置,当从秦朝实行郡县制起始。 一、北朝以前的山东政区 春秋以后,诸侯国之间的征战、兼并不断,领土属地变化极快。
国君为了集中权利,在征战中夺得的土地不再分封给属下,而设置县、郡,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直辖地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和控制,职位不得世袭。
到了战国后期,这种郡县制行政区划形态基本形成。 只有齐国例外,齐国将全国划分为五都,直至秦灭齐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才正式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政区建置的开始。
秦代(前221年--前207年)实行的是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全国由最初分为36郡增加到后来的46郡。
山东地域上主要有临淄郡(治临淄)、胶东郡(治即墨,今平度东南)、济北郡(治博阳,今泰安东南)、琅琊郡(治琅琊,今胶南市夏河城村)、和薛郡(治鲁县,今曲阜),另有部分地区分属东郡(治濮阳)、砀郡(治砀山)、东海郡(治郯县,今郯城北)、泗水郡(治相县)和巨鹿郡(治巨鹿)。 共约设50个县。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将齐地划分为齐、胶东、济北三国。以田都为齐王,都于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于博阳;田市为胶东王,都于即墨。
刘邦立汉(前206年--公元8年)后,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全国设置郡国62个,到了孝平二年(公元2年)全国共有郡国103个。
汉初的。
4山东地理概况介绍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山区,地势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为山东半岛,伸入黄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畿,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均临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鲁国。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成就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邹衍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温带水果之乡,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名,占中国GDP总量的1/9。2013年,山东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山东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2014年世界杯帆船赛、世界园艺博览会、APEC贸易部长会议,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地。
5山东省的地理概括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矿产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矿产有58种,列全国前5位的有36种,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山东原油产量占全国1/3。
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
境内有淡水湖微山湖(南四湖)和东平湖。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
6山东省地形特点
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
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种类型;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山东省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截至2019年1月,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6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26个、县56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824个(街道办事处660个、镇1094个〔 镇4〕、乡70个)。
扩展资料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
山东省光照资源充足,光照时数年均2290—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搜狗百科-山东
7山东省文史专业有哪些主要课程
各个学校不同专业应该有所不同 大体跟你说说
文史类的课程一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
文史类专业主要包括: 1、语言文学类:例如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朝鲜语、汉语言文学、西班牙语; 2、历史类:例如历史学、考古学; 3、新闻传播类:例如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4、教育类:例如教育学、心理学; 5、哲学类:例如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 6、法学类:例如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 7、中医类:例如中医学。 8、管理类:例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图书档案学(此类大部分亦是理工类专业); 9、经济类:例如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此类大部分亦是理工类专业)。 此外,文史类也用于图书种类、文献资料种类等的划分。
8求,山东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背考点lax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10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11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2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3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14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5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16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17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18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19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20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1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22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23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24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25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26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27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28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29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30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31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32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33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34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35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36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37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38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39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40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41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42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43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44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45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46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47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48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49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50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51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52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53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54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55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56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57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
9山东的地理位置
山东省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南北最宽处距离约420公里,东西最长处距离约700公里,使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
山东东临海洋,西靠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西部大陆部分自北向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1、青岛糖球会:
青岛糖球会在青岛海云庵举办,举办时间基本上从正月十六左右开始,历时1周。主要举办地点海云庵和海韵广场、嘉禾路街心花园为中心辐射的周边道路。
海云庵在青岛市北区,又称“大士庵”,始建于明朝末年,正殿祀观音大士,俗称“老母庙”,青岛建市后,庙前街道就叫海运街,曾是四方一处的商业中心。
四方一带有工人也有渔民,海云庵供奉的神很多,观音以外还有关公、龙王、比干、鲁班、太上老君等。旧时香火旺盛,往拜者多为渔民,因此定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即新年中第一个大潮日为庙会正日。
每逢庙会,香火更盛,同时庙前庙后多有唱戏、跑驴、踩高跷、跑旱船等娱乐活动,饮食、玩具摊贩也纷纷聚来,其中卖糖球(北京称为“糖葫芦”)的尤为众多,用山楂、软枣、山药、桔宁等制成的糖球,纷纷上市,叫卖竞争,各呈特色。年久之后,群众便称海云庵庙会为糖球会。
2、潍坊风筝节:
潍坊风筝节(会)每年4月的第三个周六在潍坊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大型地方节会。从198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过三十三届,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
潍坊,古称“潍县”,又名“鸢都”,特产有风筝、年画等,驰名海内外。潍县自古为北海名城,文风昌盛,科甲蝉联,经济繁荣。
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潍坊国际风筝节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
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在潍县白浪河沿岸有很多风筝艺人扎制风筝,新颖好看,起飞高稳,远近闻名。年年有民间或官办的风筝赛会、连许多外地的风筝商贩和风筝艺人也慕名而来。这便是潍坊风筝比赛起源于潍坊市区白浪河大集的雏形。
3、田横祭海节:
田横祭海节主要是渔民过的节日,发源于山东省田横镇周戈庄村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具有500多年历史。
经当地政府的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这个古老的节日已发展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民俗节庆品牌,更是现代人心驰神往的狂欢大典,每年都吸引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及中国各地的民俗、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慕名前来。
祭海前一天,渔民们将海边的龙王庙打扫一新,悬挂大红灯笼,摆香炉、祭案,贴对联,披红挂彩。同时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扎松柏龙门,在其上悬挂匾额,挂满彩灯,张贴大红对联。
各船船主忙着将彩旗猎猎的渔船开到村前海湾,船头面向大海,一字排列,将渔具和网具摆放整齐,然后下锚定位,等待第二天正式举行祭海仪式。
祭海仪式当天,渔民们以船为单位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开始摆供。一束束用竹竿绑扎成的几米高的“站缨”迎风而立,一张张供桌上摆满了面塑圣虫、寿桃、鱼、各类糖果、点心等,桌前的红漆矮桌上,一头头黑毛公猪昂首向前,一只只大红公鸡精神抖擞。
渔民们将要焚烧的黄裱纸整理好,摆好香炉,将上千挂红彤彤的鞭炮升上高空。
4、泰安东岳会庙会:
泰岳庙会始于唐末,兴于宋,鼎盛于明清,经久不衰,集宗教、民俗、民间艺术和商贸活动于一体的中国民俗文化盛会。
泰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佛道并存的神山。泰山脚下的岱庙,供奉着泰山神--东岳大帝。
传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泰山神生日,历代帝王多于这天在岱庙举行封禅大典。帝王的庆典活动、佛道的宗教活动以及民众的朝山进香活动,在岱庙一带形成了以贸易活动和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东岳庙会。
民国年间,每年庙会期,善男信女远道而来朝山进香者不绝于途,山中居民多出售香蜡纸锞,生意最盛。沿途乞丐甚多。
建国后,庙会转化为物资交流大会,“文化大革命”中中断。
1986年泰安市恢复了泰山庙会,地点改在泰山环山路上,以红门、王母池为中心。新的庙会保留了传统庙会的一些内容,又充实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特色,集游、玩、吃、乐、经济贸易于一体,规模和影响在逐年扩大。
5、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是山东省菏泽市一项重大旅游节庆活动,是由菏泽市人民政府主办,每届花会都举办大批的经贸文化活动。
自1992年起每年4月中旬举行,为期20天,至2017年4月15日已成功举办二十六届,累计共接待中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有570多位中央、国家部委的***到菏泽视察。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为中国著名牡丹旅游节庆之一,近年来,曾荣获“全国花卉类节庆十强活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等称号,菏泽市也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节庆城市”等荣誉称号。
通过举办牡丹花会,不仅提高了菏泽牡丹的知名度,使菏泽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国牡丹城”,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了菏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2年3月菏泽正式被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花会的宗旨是“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充分体现菏泽“牡丹之乡”的特点。
-青岛糖球会
-潍坊风筝节
-田横祭海节
-泰安东岳会庙会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相传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统治,有志之士皆思起义抗元, 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一计策散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月饼因而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
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烧宝塔”
在少数地方,过中秋时有烧宝塔的习俗当夜幕降临,月光遍地,小伙伴们纷纷来到房前屋后的空地,拾来断砖残瓦,堆垒起一座座小宝塔,在一些大空地或广场搭起大型宝塔,类似于主塔,宝塔中空,塞入柴草,这种活动,大人也往往兴致勃勃地前来参与。特别是一些老人,还会在宝塔前摆上小供桌,桌上放着月饼、甜藕、桔子,柚子之类圆形供品,点上香和烛。当所有的宝塔都堆垒好了,有人高喊:“点火哟———”于是,一齐点燃宝塔中的柴草,红红的火焰升腾起来,火花爆响。不一会,一座座宝塔里外烧得通红,十分壮观,好看极了。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博饼
在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在一个大碗中放入6个股子,根据其中红色点子的多少,有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以及状元6个等级奖项。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八月十五月饼圆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玩花灯·舞火龙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各地的中秋节习俗
求爱·祈子
中秋节,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于诗意,月下正是少年男女们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而又是追求爱情的节日。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到近代,这类古俗也仍有所存留,富于情趣。
抛帕招亲
福建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乞月照月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
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侗族的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中秋夜,不少地方还盛行着求子之俗。这是古代生育 崇拜的体现。这是因为月属阴、属女性神,同时又有追求爱情的活动,故求子之俗流传于中秋节俗中。而求子之俗各地各不相同。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1 催仁师平反 翻译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之。仁师至,悉脱去底械,与饮食汤沐,宽慰之,止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释之。还报,敕使将往决之。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谁不贪生,恐见徒侣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暗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伏伽惭而退。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译文]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覆查。崔仁师到了青州,命令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让他们沐浴,加以宽慰,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崔仁师回朝禀报,太宗又派人前往叛决。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您平反了很多人,依人之常情谁不贪生,只恐怕这些首犯见同伙免罪释放,不肯甘心,我深为您忧虑。”崔仁师说:“凡定罪断案应当以公正宽恕为根本,怎么可以自己为了逃避责任,明知其冤枉而不为他们申诉呢!万一判断不准,放错了人,我宁愿以自己一人换取十个囚犯的生命。”孙伏伽羞惭地退下。等到太宗派的人到了当地,重新审讯犯人,他们都说:“崔公公正宽仁,断案没有冤枉,请求立刻处死我们。”没有一人有二话的。
2 催猷,字宣 文言文阅读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是汉朝尚书崔萛的十二代孙。
祖父崔挺,曾任魏国光州刺史,封泰昌县子,追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号为“景”。 父亲崔孝芬,曾任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任吏部尚书,被齐神武杀害。
崔猷自小喜好学习,风度闲静文雅,性格刚直,能筹划大事。 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兼大行台郎中。
不久被吏部尚书李神鯭推荐,授通直散骑侍郎,代理尚书驾部郎中。 普泰初年,授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
家中遇难,从小路入函谷关。 朝见魏孝武帝时,哀号之声感动左右,皇帝也被他感动。
退下时,皇帝目送他道:“忠孝之道,集中在这一家。”于是命他以原有官职上奏门下省诸事。
大统初年,兼任给事黄门侍郎,封平原县伯,食邑八百户。 二年(536),正式任命他为黄门,加中军将军衔。
在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占沙苑等战役中,崔猷常以本官随军掌管文书。 五年,授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衔。
当时太庙刚刚落成,在四季祭祀时,还要安排优伶表演杂戏摔跤等活动,郊庙祭官也多是 。 崔猷多次上书劝谏,意见都被采纳。
升任京兆尹。 当时婚姻礼制废弛,嫁娶之时,多有音乐。
民间富家,衣服奢华,竟有在衣服上绣出图案的。 崔猷又请求禁止,也下令施行。
与卢辩等人创修六官之制。 十二年,授大都督、骠骑将军、淅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
十四年,侯景占据黄河以南,表示归附,派行台王思政前往。 太祖写信给王思政说:“崔宣猷智略明达,有应变才能,如果有什么疑难,可与他商量决定。”
王思政原来驻兵襄城,后来打算在颍川设立行台治所,派使者魏仲奉启上奏。 又写信给崔猷,讨论移立治所。
崔猷回信说:“行军打仗,必须先有声势,后有实力,才能百战百胜,由弱变强。 襄城控制京师,实在是当今的险要之地,如有动静,容易接应。
颍川既邻近敌境,又无山川屏障,敌人如果大举入侵,可一直抵达城下。 权衡利害,不如屯兵襄城,作为行台治所,颍川置州,派郭贤镇守。
这样就会内外牢固,人心安定,即使发生意外,也难以造成祸患。”魏仲见到太祖,汇报了上述情况。
太祖当即派魏仲回去,命令依照崔猷的计策行事。 王思政再次上启,请求与朝廷立下条件:敌军如果水攻,请求以水围周城为限;陆攻,请求以三年为期。
在此期限内有事,无须救援。 超过期限,由朝廷决定。
太祖认为王思政亲任其事,又一再请求,就答应了他。 后来颍川沦陷,太祖十分后悔。
十六年,因病离职。 适逢大军东征,太祖赏赐马匹车辆,令他随军行动,同他筹划谋略。
十七年,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本州大中正,赐姓宇文氏。 魏恭帝元年(554),太祖想打通梁汉旧路,命令崔猷督率仪同刘道通、陆腾等五人,率军开辟能通车辆的道路,凿山填谷五百余里,到达梁州。
就任命崔猷为都督梁利等十二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 太祖驾崩后,始利、沙兴等州拥兵反叛,信、合、开、楚四州也反叛,只有梁州境内,百姓没有二心。
利州刺史崔谦请求援助,崔猷派兵六千人前往。 信州粮尽,崔猷又送去大米四千斛。
利州、信州得以保全,崔猷出了大力。 晋封固安县公,食邑二千户。
崔猷很被晋公宇文护器重,宇文护收养崔猷的第三个女儿为自己的女儿,封富平公主。 世宗即位,调他入朝,授御正中大夫。
当时,君主依照《周礼》称为天王,又不建年号,崔猷认为世风有浅薄有淳厚,运数有清平有动乱,所以帝王由此承续,圣人因时制宜。 如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慑天下,请求遵照秦、汉之例,称为皇帝,建立年号,朝廷议论,采纳了他的建议。
武成二年(560),授司会中大夫,仍任御正。 世宗驾崩,遗诏立高祖为帝。
晋公宇文护对崔猷说:“鲁国公宽厚仁爱,在太祖的儿子中,年纪又最大。 如今奉遵遗旨,拥戴他当君王,你认为怎样?”崔猷答道:“殷朝之道,尊其所当尊;周朝之道,亲其所当亲。
如今朝廷既然遵守《周礼》,就不允许轻易违背这个原则。”宇文护说:“国家事情重大,只担心毕公年纪太小。”
崔猷说:“从前周公辅佐成王,召见诸侯,况且您论血缘之亲,论贤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如果照周公那样行事,才算是不辜负先帝的托付。”崔猷的意见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当时人都称赞他正直。
保定元年(561),又任命他为总管梁、利、开等十四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 随即又重新担任司会。
天和二年(567),陈国将领华皎前来归附,晋公宇文护打算南征,朝臣们不敢当面劝阻。 只有崔猷上言道:“前年东征,死伤大半,近来虽加安抚,而元气未复。
近日彗星出现,当是上天的警戒之象。 应当完善德政,以此祭祀上天,使其消除异变,怎么能一味讨伐,而使上天加重谴责?如今陈国保境安民,共同促进睦邻关系。
不允许再度违背盟约,接受其叛臣,不应毫无道理地兴师动众,只不过是贪图对方的土地。 仔细看看历史,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宇文护不听。 后来水军果然失败,裨将元定等人沦落江南。
建德四年(575),出任同州司会。 六年,调任小司徒,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衔。
隋文帝登。
3 文言文阅读(11分)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小题1:C小题1:D小题1:C小题1:即使敌军防备很严,也应当作好战斗准备,攻其不备,他们如果没有准备,哪里不能攻克? 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译出大意给1分;“备预”“砺戈秣马”“意”三处,给2分。
《参考译文》刘仁轨是汴州尉氏人,年少时恭谨好学。在隋末战乱时,他无论走到哪里,停留在哪里,就手指在空中或地上画字,因此能够广泛学习文史知识。
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镶准备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他的草稿后,就提笔修改了几个字,任镶(见到表章后)感到惊异,(后来,)授他官职陈仓尉。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行为放纵,不守法规,历任官员无人能禁止他。
刘仁轨特意劝诫他,要汞他不再触犯,鲁宁却更加凶暴蛮横,(刘仁轨)最终将鲁宁乱杖打死。唐太宗将要去狩猎,当时农民还没有完成收获,刘仁轨劝谏道:“今年风调雨顺,庄稼极好,人们才收获十分之一二,百姓收割庄稼,(这时皇上狩猎,)百姓实在是左右为难,我请求陛下推后十天,收割完了,人们都有闲暇时,您再慢慢行动。”
太宗称赞他说:“你职位虽然卑微,却能竭尽诚心为国!”不久,刘仁轨就被授予新安县县令,多次升迁,被任命为给事中。当时苏定方奉诏攻打高丽,没有攻克就回来了,唐高宗下诏书给刘仁轨说:“如果金法敏要借助你留下来镇守,你应当停留在那里;如果他不需要,就从海上来。”
唐军将士也都想回国。刘仁轨说:“《春秋》的要义,大夫出国,(如果)有可以使国家安定,使国家有益的事,可以尽心去做。
况且,做大臣的竭尽忠心,誓死不存二心,对国家有利的事,知道了的没有不去做的。即使敌军防备很严,也应当作好战斗准备,攻其不备,他们如果没有准备,哪里不能攻克?出战如果获胜,士兵自然安心。
这以后,分兵占据险要,飞快上表使皇上知道,另外申请调遣战船。拨寨退入新罗。
如果不如意,后悔都来不及。只适宜坚守在这里以观其变化,乘机攻取它,现在一定不能撤走。”
大家都听从他的意见。当时扶余丰和福信凭借真岘城临江地势高的天险,又当冲要,增加驻军,严加守卫。
刘仁轨率新罗兵趁夜接近城墙,从四面攀草登城,等到天亮时占据了真岘城,终于打通了从新罗运粮的道路。不久,扶余丰派使者到高丽和日本借兵,来抗拒官军。
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部队过海来增援。有人说:“加林城是水陆要道,请先攻打。”
刘仁轨说:“加林城险固,我方急攻就损伤战士,敌方坚守(我们攻它)需用很长时间,不如先攻打周留城。周留城是敌军的巢穴,群凶聚集的地方,除恶要解决根本,一定要解决它的源头。
如果攻克周留城,那么别的城自然攻下。”于是,孙仁师和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前进;刘仁轨和陆军会合,逼近周留城。
刘仁轨率领唐军在白江同倭军交战,唐军四战四捷,焚毁倭军战船400多艘,浓烟漫天,海水都映红了,敌军大败。扶余丰趁乱逃奔高丽,他所佩宝剑被唐军缴获。
百济诸城,全部收复归顺了。
4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阅读答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 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太师在是( ) 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拥经而前( ) 抚荣垂涕( ) 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B帝以郁为侍中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以其境过清 C良久乃去 D而悉以租入与之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乡为身死而不受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汉明帝尊师的启示 ? 答案: 1这里;全部;走上前;眼泪 2C 3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3。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
对青少年进行尊师重道教育,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已成传统,代代相传。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确立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国家决定从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中国牢固树立尊师重教、尊师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将起到重要的稳定的保障作用。
5 耶律仁先传文言文阅读耶律仁先,字纠邻,乳名查剌,孟父房之后裔。父耶律瑰引,为南府宰相,封燕王。
仁先魁梧隽秀,富于智慧和谋略。重熙三年(1034),补为护卫。兴宗皇上与他谈论政事,觉得他有才。仁先因受一世罕有之宠遇,言事无所隐讳。授为宿直将军,累迁至殿前副点sLKJoRg检,改任鹤剌唐古部节度使,不久征召为北面林牙。
十一年(1042),升任北院枢密副使。时逢宋朝请求增加岁币银绢以换回对十县土地的所有权,仁先与刘六符出使宋国,仍然坚持岁币文书用“贡”字。宋人拒绝。仁先说“:从前石晋王朝报本朝之恩德,割让土地进献,周人强行夺取之,谁是谁非,如何做有利,如何做有害,清清楚楚。”于是议定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仍旧称为“贡”。回国之后,任同知南京留守事。
十三年(1044),讨伐夏国,留仁先镇守边境。不久,召任契丹行宫都部署,上奏折请求免除王子班郎君及诸宫的杂役。十六年(1047),迁任北院大王,奏称如今两院户口众多且富足,请求免予由他部来帮助服役,诏令从其所请。十八年(1049),再度举兵伐夏,仁先与皇太弟重元担任前锋。萧惠在河南失利,皇上还想进兵再战,仁先全力谏阻,皇上便停止进兵。后来担任了知北院枢密使,迁东京留守。女真恃仗地势之险要,不停地侵犯掠夺,仁先请求开挖山地沟通道路以控制之,边民得以安居乐业。封为吴王。
清宁初,任南院枢密使。因耶律化哥诬陷,出贬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守太尉,改号隋王。六年(1060),再度担任北院大王,百姓走数百里前往欢迎,就像见到父亲和兄长一般。当时南院枢密官涅鲁古、萧胡睹等人妒忌他,请道宗皇上让仁先担任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上奏说“:仁先是旧臣,德望冠绝一时,不应外补任京外官。”又拜为南院枢密使,改为许王。
九年(1063)七月,皇上出猎于太子山,耶律良奏称重元谋反,皇上召来仁先与他谈论这件事。仁先说“:这种人凶残狠毒,我本来就怀疑他很久了。”皇上敦促仁先搜捕之。仁先出宫,又说:“陛下应当小心防范!”还未来得及披挂,重元已经前来攻打行宫了。皇上想到北、南院去,仁先说:“陛下如果撇下扈从单独出去,贼人必会紧随其后,况且南、北大王之心也不可知。”仁先之子挞不也说:“皇上自己的想法怎么能违逆呢?”仁先发怒,打了他的脑袋。皇上明白了,便将讨伐贼人之事全权交付仁先处理。于是将马车排列为营垒,拆开行马(衙前木架形路障),制作兵器,仁先率领属吏近侍三十余骑结阵于行马之外。及至交战,贼众大多投降。涅鲁古中流矢坠马,被活捉,重元带伤而退。仁先觉得五院部萧塔剌居所最近,赶紧召他来,分头派人会集诸军。黎明,重元率领奚人两千人前来攻打行宫,萧塔剌的兵马正好赶到。仁先料想敌人势必不能持久,等待他们气馁时再行攻击。于是背着营垒结阵,瞅准机会奋勇出击,贼众奔逃溃散,仁先率兵追杀二十余里,重元与数骑人马逃跑了。皇上握着仁先的手说“:这次平乱都是你的功劳啊。”加号尚父,进封为宋王,担任北院枢密使,并亲自为他制文以示褒奖,又诏令绘制《滦河战图》以表彰其功劳。
咸雍元年(1065),加于越,改封辽王,与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枢密事务。乙辛倚恃宠幸,违法行事,仁先阻止他,因此受到忌恨,出贬为南京留守,改为晋王。仁先存恤孤独,禁绝奸恶,宋人闻风震慑畏服。论及他的人认为自于越休哥之后,可令宋人畏服的,只有仁先一人。
阻卜塔里干背叛王命,仁先担任了西北路招讨使,赐给鹰纽印及尚方剑。皇上晓谕说:“你此去离朝廷太远,如果每次都奏明后再行事,恐怕会失去机会,你可以随机行事,先斩后奏。”仁先严密设置斥候(望台),扼守敌人的要塞,对于顺服的部族加以笼络安抚,各种政务都整治得有条有理。塔里干又来侵犯,仁先迎击,追杀八十余里。大军接着赶到,又击败了塔里干。别部把里斯、秃没等人前来援救塔里干,见他屡次挫败,不敢交战而投降了。北部边境便得以安宁。
八年(1072),仁先去世,年六十岁,遗命让家人薄葬。弟义先、信先,子挞不也。
○刘仁轨 郝处俊 裴行俭(子光庭)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少恭谨好学,遇隋末丧乱,不遑专习,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武德初,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将上表论事,仁轨见其起草,因为改定数字。瑰甚异之,遂赤牒补息州参军。稍除陈仓尉。部人有折冲都尉鲁宁者,恃其高班,豪纵无礼,历政莫能禁止。仁轨特加诫喻,期不可再犯,宁又暴横尤甚,竟杖杀之。州司以闻,太宗怒曰:"是何县尉,辄杀吾折冲!"遽追入,与语,奇其刚正,擢授栎阳丞。贞观十四年,太宗将幸同州校猎,属收获未毕,仁轨上表谏曰:"臣闻屋漏在上,知之者在下;愚夫之计,择之者圣人。是以周王询于刍荛,殷后谋于板筑,故得享国弥久,传祚无疆,功宣清庙,庆流后叶。伏惟陛下天性仁爱,躬亲节俭,朝夕克念,百姓为心,一物失所,纳隍轸虑。臣伏闻大驾欲幸同州教习,臣伏知四时搜狩,前王恒典,事有沿革,未必因循。今年甘雨应时,秋稼极盛,玄黄亘野,十分才收一二;尽力刈获,月半犹未讫功;贫家无力,禾下始拟种麦。直据寻常科唤,田家已有所妨。今既供承猎事,兼之修理桥道,纵大简略,动费一二万工,百姓收敛,实为狼狈。臣愿陛下少留万乘之恩,垂听一介之言,退近旬日,收刈总了,则人尽暇豫,家得康宁。舆轮徐动,公私交泰。"太宗特降玺书劳曰:"卿职任虽卑,竭诚奉国,所陈之事,朕甚嘉之。"寻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
显庆四年,出为青州刺史。五年,高宗征辽,令仁轨监统水军,以后期坐免,特令以白衣随军自效。时苏定方既平百济,留郎将刘仁愿于百济府城镇守,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安抚其余众。文度济海病卒。百济为僧道琛、旧将福信率众复叛,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引兵围仁愿于府城。诏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代文度统众,便道发新罗兵合势以救仁愿。转斗而前,仁轨军容整肃,所向皆下。道琛等乃释仁愿之围,退保任存城。寻而福信杀道琛,并其兵马,招诱亡叛,其势益张。仁轨乃与仁愿合军休息。时苏定方奉诏伐高丽,进围平壤,不克而还。高宗敕书与仁轨曰:"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拔就新罗,共其屯守。若金法敏藉卿等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将士咸欲西归,仁轨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专之可也。况在沧海之外,密迩豺狼者哉!且人臣进思尽忠,有死无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主上欲吞灭高丽,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虽妖孽充斥,而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战而有胜,士卒自安。然后分兵据险,开张形势,飞表闻上,更请兵船。朝廷知其有成,必当出师命将,声援才接,凶逆自歼。非直不弃成功,实亦永清海外。今平壤之军既回,熊津又拔,则百济余烬,不日更兴,高丽逋薮,何时可灭且今以一城之地,居贼中心,如其失脚,即为亡虏。拔入新罗,又是坐客,脱不如意,悔不可追。况福信凶暴,残虐过甚,余丰猜惑,外合内离,鸱张共处,势必相害。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众从之。时扶余丰及福信等以真岘城临江高险,又当冲要,加兵守之。仁轨引新罗之兵,乘夜薄城。四面攀草而上,比明而入据其城,遂通新罗运粮之路。俄而余丰袭杀福信,又遣使往高丽及倭国请兵,以拒官军。诏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兵浮海以为之援。仁师既与仁轨等相合,兵士大振。于是诸将会议,或曰:"加林城水陆之冲,请先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损战士,固守则用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及新罗王金法敏帅陆军以进。仁轨乃别率杜爽、扶余隆率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会陆军同趣周留城。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获其宝剑。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士女及倭众并耽罗国使,一时并降。百济诸城,皆复归顺。贼帅迟受信据任存城不降。
先是,百济首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自苏定方军回后,鸠集亡散,各据险以应福信,至是率其众降。仁轨谕以恩信,令自领子弟以取任存城,又欲分兵助之。孙仁师曰:"相如等兽心难信,若授以甲仗,是资寇兵也。"仁轨曰:"吾观相如、常之皆忠勇有谋,感恩之士,从我则成,背我必灭,因机立效,在于兹日,不须疑也。"于是给其粮仗,分兵随之,遂拔任存城。迟受信弃其妻子走投高丽,于是百济之余烬悉平。孙仁师与刘仁愿振旅而还,诏留仁轨勒兵镇守。初,百济经福信之乱,合境凋残,僵尸相属。仁轨始令收敛骸骨,瘗埋吊祭之。修录户口,署置官长,开通途路,整理村落,建立桥梁,补葺堤堰,修复陂塘,劝课耕种,赈贷贫乏,存问孤老。颁宗庙忌讳,立皇家社稷。百济余众,各安其业。于是渐营屯田,积粮抚士,以经略高丽。仁愿既至京师,上谓曰:"卿在海东,前后奏请,皆合事宜,而雅有文理。卿本武将,何得然也"对曰:"刘仁轨之词,非臣所及也。"上深叹赏之,因超加仁轨六阶,正授带方州刺史,并赐京城宅一区,厚赉其妻子,遣使降玺书劳勉之。仁轨又上表曰:
臣蒙陛下曲垂天奖,弃瑕录用,授之刺举,又加连率。材轻职重,忧责更深,常思报效,冀酬万一,智力浅短,淹滞无成。久在海外,每从征役,军旅之事,实有所闻。具状封奏,伏愿详察。臣看见在兵募,手脚沉重者多,勇健奋发者少,兼有老弱,衣服单寒,唯望西归,无心展效。臣问:"往在海西,见百姓人人投募,争欲征行,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征。何因今日募兵,如此伫弱"皆报臣云:"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贞观、永徽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吊祭,追赠官职,亦有回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显庆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往前渡辽海者,即得一转勋官;从显庆五年以后,频经渡海,不被记录。州县发遣兵募,人身少壮、家有钱财、参逐官府者,东西藏避,并即得脱;无钱参逐者,虽是老弱,推背即来。显庆五年,破百济勋,及向平壤苦战勋,当时军将号令,并言与高官重赏,百方购募,无种不道。洎到西岸,唯闻枷锁推禁,夺赐破勋,州县追呼,求住不得,公私困弊,不可言尽。发海西之日,已有自害逃走,非独海外始逃。又为征役,蒙授勋级,将为荣宠,频年征役,唯取勋官,牵挽辛苦,与白丁无别。百姓不愿征行,特由于此。"陛下再兴兵马,平定百济,留兵镇守,经略高丽。百姓有如此议论,若为成就功业臣闻琴瑟不调,改而更张,布政施化,随时取适。自非重赏明罚,何以成功臣又问:"见在兵募,旧留镇五年,尚得支济;尔等始经一年,何因如此单露"并报臣道:"发家来日,唯遣作一年装束,自从离家,已经二年。在朝阳瓮津,又遣来去运粮,涉海遭风,多有漂失。"臣勘责见在兵募,衣裳单露,不堪度冬者,给大军还日所留衣裳,且得一冬充事。来年秋后,更无准拟。陛下若欲殄灭高丽,不可弃百济土地。余丰在北,余勇在南,百济、高丽,旧相党援,倭人虽远,亦相影响,若无兵马,还成一国。既须镇压,又置屯田,事藉兵士,同心同德。兵士既有此议,不可胶柱因循,须还其渡海官勋及平百济向平壤功效。除此之外,更相褒赏,明敕慰劳,以起兵募之心。若依今日以前布置,臣恐师老且疲,无所成就。臣又见晋代平吴,史籍具载。内有武帝、张华,外有羊祜、杜预,筹谋策画,经纬谘询。王浚之徒,折冲万里,楼船战舰,已到石头。贾充、王浑之辈,犹欲斩张华以谢天下。武帝报云:"平吴之计,出自朕意,张华同朕见耳,非其本心。"是非不同,乖乱如此。平吴之后,犹欲苦绳王浚,赖武帝拥护,始得保全。不逢武帝圣明,王浚不存首领。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抚心长叹。伏惟陛下既得百济,欲取高丽,须外内同心,上下齐奋,举无遗策,始可成功。百姓既有此议,更宜改调。臣恐是逆耳之事,无人为陛下尽言。自顾老病日侵,残生讵几奄忽长逝,衔恨九泉,所以披露肝胆,昧死闻奏。
上深纳其言。又遣刘仁愿率兵渡海,与旧镇兵交代,仍授扶余隆熊津都督,遣以招辑其余众。扶余勇者,扶余隆之弟也,是时走在倭国,以为扶余丰之应,故仁轨表言之。于是仁轨浮海西还。初,仁轨将发带方州,谓人曰:"天将富贵此翁耳!"于州司请历日一卷,并七庙讳,人怪其故,答曰:"拟削平辽海,颁示国家正朔,使夷俗遵奉焉。"至是皆如其言。
麟德二年,封泰山,仁轨领新罗及百济、耽罗、倭四国酋长赴会,高宗甚悦,擢拜大司宪。乾封元年,迁右相,兼检校太子左中护,累前后战功,封乐城县男。三年,为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副司空李勣讨平高丽。总章二年,军回,以疾辞职,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咸亨元年,复授陇州刺史。三年,征拜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径度瓠卢河,破其北方大镇七重城。以功进爵为公,并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州党荣之,号其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上元二年,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依旧监修国史。仪凤二年,以吐蕃入寇,命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仁轨每有奏请,多被中书令李敬玄抑之,由是与敬玄不协。仁轨知敬玄素非边将才,冀欲中伤之,上言西蕃镇守事非敬玄莫可。高宗遽命敬玄代之。敬玄至洮河军,寻为吐蕃所败。永隆二年,兼太子太傅。未几,以老乞骸骨,听解尚书左仆射,以太子太傅依旧知政事。永淳元年,高宗幸东都,皇太子京师监国,遣仁轨与侍中裴炎、中书令薛元超留辅太子。二年,太子赴东都,又令太孙重照京师留守,仍令仁轨为副。则天临朝,加授特进,复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专知留守事。仁轨复上疏辞以衰老,请罢居守之任,因陈吕后祸败之事,以申规谏。则天使武承嗣赍玺书往京慰喻之曰:"今日以皇帝谅暗不言,眇身且代亲政。远劳劝诫,复表辞衰疾,怪望既多,徊徨失据。又云'吕后见嗤于后代,禄、产贻祸于汉朝',引喻良深,愧慰交集。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初闻此语,能不罔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且端揆之任,仪刑百辟,况公先朝旧德,遐迩具瞻。愿以匡救为怀,无以暮年致请。"寻进封郡公。垂拱元年,从新令改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寻薨,年八十四。则天废朝三日,令在京百官以次赴吊,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仁轨虽位居端揆,不自矜倨。每见贫贱时故人,不改布衣之旧。初为陈仓尉,相工袁天纲谓曰:"君终当位邻台辅,年将九十。"后果如其言。仁轨身经隋末之乱,辑其见闻,著《行年记》,行于代。
子浚,官至太子中舍人。垂拱二年,为酷吏所陷,被杀,妻子籍没。中宗即位,以仁轨春宫旧僚,追赠太尉。浚子冕,开元中,为秘书省少监,表请为仁轨立碑,谥曰文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