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含义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根据用途的不同,化妆品可分彩妆类、护肤类、治疗类、清洁类、护发类、美发类、固发类、美体类等。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规模从2012年的251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4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88%,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
目前,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接近4000家,国产化妆品种类接近50万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国内化妆品市场销售排名前十的品牌基本为国外品牌,国内仅有上海家化和伽蓝集团在列,国外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前十大化妆品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足50%,整体市场的集中程度不高。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零售终端不景气,行业增速下行,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到201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3679亿元,预计到2018年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近4000亿元。
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民众已处于广泛使用基本护肤品的阶段,是我国化妆品行业中国规模最大绝对增幅最大的子行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面膜目前在各类护肤品中的关注度最高,达43%。我国面膜在护肤品中的市场规模占比也逐年走高,数据显示,2016年已高达11%。此外,我国面膜得渗透率也呈现稳步成长的态势。凯度消费者针对中国消费者研究指出,在过去两年中,20至35岁的年轻女性平均每周使用面膜的渗透率从16%增长至19%,这恰恰说明越来越多的国人已开始使用面膜,我国的全民面膜时代正在来临。
高端、彩妆带动增速反弹,消费升级为根本驱动力
2017年,高端化妆品、彩妆快速增长的态势更为显著,是拉动化妆品增速反弹的主要力量。
中高端化妆品增速持续高于大众化妆品增速,当前占比约 20%。
天然有机、绿色环保成为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主题
享受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已成为国内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
顺应这种环保潮流,在化妆品的生产和使用上追求自然、绿色,成为化妆品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消费者要求化妆品对人体无害,近几年来,纯天然产品、有机产品备受追捧,是未来化妆品市场的一个发展热点,也是各化妆品企业加强研发的重点领域。
国内品牌竞争力增强,不断向大众精品和高端市场渗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通过向国外竞争对手学习,不断提升营销能力、改善品牌形象, 增强自身品牌竞争力。 国内品牌比国际品牌更善于开发二、
三线日化店渠道,迅速抢占二、三线城市大众市场。同时,为了适应消费者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以及为了追求高端产品所对应的高利润率, 国内品牌开始推出高端产品,
向高端产品市场渗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其中可持续发展、有机产品、收购、创新包装等成为热词。
1、可持续性发展成共识
2015年12月初,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巴黎召开,各大消费品制造商也纷纷响应节能减排号召,共同签署并设定排放指标,并承诺努力开发可再生资源等。
在2016年,Cosmetics design认为可持续性发展依然是化妆品行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包装方面,许多企业已经在使用环境友好型及可回收的材料。
水资源也将是美容行业重视的问题,许多企业表示会在美容用品的生产过程中节约用水。且据英敏特介绍,未来的美容产品必须有明确的环保立场,向消费者表明品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案,帮助他们控制个人用水。
塑料微珠也会逐渐淡出视野。2015年12月初,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提案:从 2017年7月1日起,禁止在肥皂、牙膏及其他身体护理用品中添加塑料微粒;2015年底,奥巴马签署该法案,规定将逐步淘汰含有塑料微珠洗护产品在美国的生产与销售。
2、有机市场会保持热度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的报告显示:出于对健康和产品安全的考虑,人们的绿色产品意识和有害化学品威胁意识不断增强,有机绿色护理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近年来天然有机护理产品市场持续升温,据美国网站 fashionmagcom 报道,过去十年,天然美妆产品成为美妆和个人护理行业的头号增长点,年平均增幅为 20%,其中代表性品牌包括:The Body Shop, Kiehl’s (科颜氏)和 Burt’s Bees。而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到 2020年,有机天然护理产品市场规模将扩大一倍。
3、DIY美容产品最新潮
品牌的香水DIY区、定制面霜等都预示着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美容方案将成为流行趋势。法国创意美妆公司 Romy Paris在去年推出的创新美容机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确定的配方,通过在精华液或面霜中添加高浓度活性成分胶囊,即时生产最适合用户的新鲜护肤品。意大利美妆初创 Hekatè 也推出了一款自定义面霜,用户可在 Hekatè 线上平台自行挑选适合自己皮肤的活性成分和香味制作面霜。
4、体验式零售成主流
随着线上销售发展迅猛,体验式服务逐渐成为实体门店们的制胜法宝。品牌、零售连锁们纷纷通过互动、DIY及数字化购物等来增强消费者体验。不过Cosmetics design认为线上与线下都应该注重消费者的体验。
5、收购大戏将继续上演
2015年,科蒂大手笔收购了宝洁旗下43个美容品牌,以125亿美元的成交额成为了近年来美妆行业最大的一次并购;129岁的雅芳日前以17亿美元出售了“大本营”北美区的业务,而其在华的销售情况也不乐观,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也一直甚嚣尘上。
Cosmetics design认为,2016年的企业并购事件上还需继续关注科蒂与雅芳,同时独立品牌的兴起与收购也值得关注,比如联合利华去年收购了高端护理品牌Dermalogica、REN;雅诗兰黛则收购了Le Labo、Glam Glow等。
6、高龄化市场潜力巨大
Cosmetics design认为针对中老年人的产品会在2016年更多的出现。随着多个国家的老龄化趋势,各行业纷纷发力,开发高龄者适用的商品。在这其中,中高龄层化妆品市场潜力还是相当巨大的。
从区域看,拉美地区化妆品市场在去年增长迅猛,而巴西去年的美容产品销售下滑折射出巴西经济的不景气,Cosmetics design认为2016年拉美地区的增速会减缓,而巴西市场会继续与不景气斗争。
7、个性包装与前沿科技
Cosmetics design认为,未来化妆品不再是一种容量就能适应所有的人,更多元的尺寸和包装将会被开发出来。
现代消费者工作、生活压力倍增,因此充沛的精力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Cosmetics design认为,美容行业的由内而外趋势包括神经医学美容、结合身体健康,更多的感官需求,前沿产品应顺应趋势满足消费者这方面的需求。
此外,利用科学技术研发的美容产品也有不小的需求,高端、前沿的生物技术正在被用于化妆品的开发中。
2020年我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行业进口金额为17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107%,受疫情影响,我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行业出口出现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2149%,出口金额为2178亿美元。
中国护肤品行业长期依赖进口,贸易逆差加大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2020年,我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行业的进口金额稳步增长,且增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我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行业进口金额为17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107%。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相关数据,2009-2019年,我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行业的出口金额逐年增长,但增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行业出口出现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2149%,出口金额下降至2178亿美元。
目前,我国护肤品行业进出口金额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出口增速远不及进口,导致护肤品行业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20年我国护肤品行业逆差达15168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护肤品行业起步晚,各国对护肤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护肤品行业的出口门槛不断增加。
此外,我国护肤品的消费结构逐渐往高端护肤品倾斜,短期内,在国产品牌创新研发速度不及消费能力提高的速度的前提下,预计我国护肤品行业仍将保持进口远大于出口规模的状态。
中国护肤品市场竞争激烈,国产品牌发展空间大
中国护肤品行业企业竞争激烈,不仅有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国际大企业的竞争,目前,我国护肤品市场由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中国护肤品市场排名前六的品牌市占率为231%,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
其中,巴黎欧莱雅和百雀羚市占率最高,分别为45%,国产护肤品品牌占据两席,分别是自然堂和百雀羚。随着国产护肤品品牌竞争力增强,国内以国际品牌占主导的市场格局将被打破。
研发创新将成为解决本土化品牌困境的关键
在护肤品行业整体贸易逆差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将成为其脱颖而出的关键。投入研发创新,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将成为我国护肤品企业短期内的增长点。
——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护肤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次抛护肤品 ,单独罐装,每一支是一次的量,一次一抛,所以叫次抛。次抛,在大众消费领域已经不是新鲜事,例如美瞳、隐形眼镜。
在化妆品领域, 次抛护肤品 ,凭借小巧轻便的包装、无菌速封、长时间保持产品活性等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成为美妆行业备受看好的细品品类 。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品类有,次抛精华、次抛原液、次抛乳液、次抛涂抹面膜等等,在包装上,有软管型、胶囊型、袋装型等。次抛添加的主要成分是玻尿酸、多肽、烟酰胺、熊果苷、富勒烯等。
次抛化妆品的流行,锁定的是现在消费者追求便捷、快节奏的美妆使用需求。 相比传统的化妆品,次抛护肤品更加 便于出行携带和使用,而且能避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接触空气而氧化以及手触碰带入细菌形成二次污染,用量也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和规划 。
而对于敏感肌和损失性皮肤,特别是做了水光、术后这一类手术的患者,术后皮肤的护理就特别需要次抛型产品。
国外最早的美妆类次抛的产品出现在欧洲市场,其中不少法国奢侈品牌都出过次抛产品,只是没有进中国区经营销售,在欧洲受欢迎程度很高。
吹气(Blow)/灌装(Fill)/密封(Seal)系统(简称吹/灌/封)是一套专用的机械设备,连续操作,从一个热塑性颗粒吹制成容器至灌装和密封,整个过程由一台全自动机器完成。(欧盟GMP对BFS的定义) BFS技术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用于灌装非无菌的液体制品,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塑料瓶可口可乐。随着技术的发展,BFS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于无菌药品的生产,比如眼药水。
近年来,化妆品行业也开始引入BFS工艺,生产无菌的小容量产品,俗称次抛。次抛产品一般都是液体,如精华、原液等等。次抛产品非常好的利用了无菌技术,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极低,并且一次性使用,所以配方中无需添加防腐剂。大家都知道,防腐剂的过量添加造成的皮肤刺激、过敏等问题不胜枚举。因此,BFS工艺生产的次抛产品安全性大大提高。 想要实现高标准次抛,这5大标准是充分必要的条件。
01
高度自动化
(Automatic)
群雄角逐的大消费时代正在倒逼供给端的升级。半自动化、自动化日渐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词。随着年轻化消费群体的主导、次抛产品需求量剧增,这对次抛生产线的产能和数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人工成本极高的情况下,唯有生产线高度自动化,才能真正满足市场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高度自动化,才能保证产品在真空环境中生产,保持产品鲜度。
次抛生产线可以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完成所有物料管线的CIP/SIP(在线清洗/在线灭菌),使“吹瓶成型(Blow)、料液灌装(Fill)、容器封口(Seal)”3种工艺过程均在A级风淋保护下的同一无菌环境中完成。工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环境、温度、压差等因素)都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按设定的参数进行全过程监控,高度自动化。
02
无菌化
(Aseptic)
次抛生产线整个工艺从5个方面保证无菌:
①CIP/SIP系统:防止系统内部污染,形成一个无菌
封闭系统。
②避免人员干扰:系统高度自动化,吹灌封区域相对封闭。
③容器无菌:高温高压将塑料颗粒熔化、吹塑成型。
④空气无菌:对吹塑所用气体进行除菌过滤。
⑤料液暴露时间极短:完成“吹-灌-封”一个循环,总用时少于12秒。
化妆品成品行业标准要求微生物水平为 1000cfu/g,公司制定内控标准 100cfu/g。这在国内行业中是首屈一指的最严标准。
03
实现“0”传统防腐剂添加
(Aczoiling Free)
近几年,关于防腐剂的讨论热度一直未减。高标准次抛生产采用的是BFS工艺,医用级别的生产线,无菌化生产,无需添加任何传统防腐剂,产品的鲜度和纯度都得到了保证,对肌肤的刺激自然减小。
04
科研实力强大、配方储备丰富
(Abundant)
实现高标准次抛,必须要依托企业强大的科研生产实力、具备丰富的配方储备,才可能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配方服务,实现精准赋能客户。如今,各种次抛产品,凭借简单便携、功效聚焦、长效保活等特性,在众多品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以BFS次抛为核心的新型精华产品,在强大的大数据指引下,无论是功效性,还是安全性都给了国货突围的机会,优势日益凸显。
05
安全系数高
(Ample Safety)
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系数要求越来越高。玻璃安瓿等产品,染菌几率较高,且消费者在掰开玻璃安瓿后,容易产生玻璃碎屑微粒进入料液,容易划伤手,安全系数低。高标准次抛则完全避开了这些弊端。
BFS工艺的无菌技术,不是通过终端灭菌(成品灭菌)而是全程无菌控制的方式实现。即料液经预先过滤除菌,并在局部百级的环境下无菌灌装,然后立即密封。料液不必经过高温,使用次抛产品中不耐热的活性成分得以保存,因此,次抛产品会发挥很好的护肤效果。
次抛型产品在国内一路高歌,消费者接受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各大品牌都在推出次抛产品。 目前市场需求比较大,产能和成品经常供给不足,也是近些年少有的急速成长的现象级产品品类。
铭铭国际
抛开“过去”模样 !看见“鲜活”自我 无菌速封、长时间保持产品活性! 听说大次抛跟冻干面膜很配哦!#次抛
get不到消费市场主流趋势?次抛护肤品来了
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缓慢增长,中国占比第二
化妆品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美丽的需求而兴起的。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近年来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增速明显走低。据Euromonitor数据,2009-2019年全球化妆品市场复合增速仅25%,其中2015年负增长713%,至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4996亿美元。
2、中国化妆品行业景气度高,体量大且增速快
从国内化妆品市场角度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化妆品行业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超过日本化妆品市场规模,并保持全球最高增速发展。
3、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市场潜力大
美国虽拥有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但其人均消费只排在第七位,2019年人均消费282美元。反观中国,2019年人均仅消费50美元,仅是中国香港、日本、挪威和美国的11%、16%、17%和18%。
4、疫情后恢复迅猛,中国化妆品行业延续高景气度
受疫情影响,Euromonitor预计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5078亿元,同比增长63%,2021年增速提升,此后恢复10-11%的增长。据此,前瞻预计到202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9000亿元。
5、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巨大
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高达4777亿元,同比增长1384%,增速高于全球。
随着Z世代的消费能力日益凸显,商家们纷纷都想吸引这群庞大的消费大军的目光。每个时代的消费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特点,Z世代的个性更是充分凸显,他们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充分了解消费者的特性才能更加精准的抓住他们的需求点。Z世代是颜值即正义的推动者与践行者,因此他们更加重视自我形象的管理,所以护肤品成为他们的消费的一大重点。
1、Z世代的消费大军兴崛起
每一代的人群都有着专属于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熏陶出来的特点,各自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如今,有着新一代的消费大军开始涌现——Z世代,这群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年轻人们,受到全方位多元文化的熏陶,Z世代有着独特而又个性的身份标签。
随着年轻的Z世代们逐步迈入社会,围绕于Z世代的商业机遇便不断涌现,作为新消费人群的Z世代们消费能力毫不逊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Z世代人群约26亿人,OC&C《无国界的一代》调查数据显示,中国Z时代的开销占全国家庭总开支的13%左右,全国Z世代总开支达到了4万亿人民币。
2、“颜值至上”是Z世代的主导消费理念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Z世代从小生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物质条件优渥的他们拥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颜值相关支出占据了大部分。在线上,服装、美妆、鞋等与颜值息息相关的品类贡献了Z世代近五成的消费。
颜值为王,Z世代比90后提前10年开始护肤,护肤意识超前的Z世代们,已有不少人在搞“颜”究这条大道上成长为大触级别的理论家和实战家,而她们不断进阶的护肤需求,也在搅动瞬息万变的美妆护肤消费市场。
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发布的《Z世代“颜”究之道:—二线女性护肤进阶白皮书》中还提到,与其他代际相比,Z世代购买的护肤品种类更加丰富,从卸妆洁面到面膜眼霜,功能齐全,注重护肤的仪式感。
德勤发布的最新行业报告《零时差消费时代,品牌顾客体验竞争力研究—Z世代护肤人群篇》中得出,Z世代消费者最关注功效的结论,而抗衰老、保湿和维稳是占据Z世代时间份额的功效前三名。可以看出,仅满足基础功效诉求不足以打动Z世代,Z世代经常熬夜以及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相关,出现肌肤老化、肌肤状态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抗初老和维稳都是他们关注的功效。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护肤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随着Z世代的消费能力日益凸显,商家们纷纷都想吸引这群庞大的消费大军的目光。每个时代的消费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特点,Z世代的个性更是充分凸显,他们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充分了解消费者的特性才能更加精准的抓住他们的需求点。Z世代是颜值即正义的推动者与践行者,因此他们更加重视自我形象的管理,所以护肤品成为他们的消费的一大重点。
护肤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600315)、拉芳家化(603630)、丸美股份(603983)、华熙生物(688363)
本文核心观点:Z世代的开支占比、Z世代的护肤重点
1、Z世代的消费大军兴崛起
每一代的人群都有着专属于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熏陶出来的特点,各自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如今,有着新一代的消费大军开始涌现——Z世代,这群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年轻人们,受到全方位多元文化的熏陶,Z世代有着独特而又个性的身份标签。
随着年轻的Z世代们逐步迈入社会,围绕于Z世代的商业机遇便不断涌现,作为新消费人群的Z世代们消费能力毫不逊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Z世代人群约26亿人,OC&C《无国界的一代》调查数据显示,中国Z时代的开销占全国家庭总开支的13%左右,全国Z世代总开支达到了4万亿人民币。
2、“颜值至上”是Z世代的主导消费理念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Z世代从小生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物质条件优渥的他们拥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颜值相关支出占据了大部分。在线上,服装、美妆、鞋等与颜值息息相关的品类贡献了Z世代近五成的消费。
颜值为王,Z世代比90后提前10年开始护肤,护肤意识超前的Z世代们,已有不少人在搞“颜”究这条大道上成长为大触级别的理论家和实战家,而她们不断进阶的护肤需求,也在搅动瞬息万变的美妆护肤消费市场。
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发布的《Z世代“颜”究之道:—二线女性护肤进阶白皮书》中还提到,与其他代际相比,Z世代购买的护肤品种类更加丰富,从卸妆洁面到面膜眼霜,功能齐全,注重护肤的仪式感。
德勤发布的最新行业报告《零时差消费时代,品牌顾客体验竞争力研究—Z世代护肤人群篇》中得出,Z世代消费者最关注功效的结论,而抗衰老、保湿和维稳是占据Z世代时间份额的功效前三名。可以看出,仅满足基础功效诉求不足以打动Z世代,Z世代经常熬夜以及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相关,出现肌肤老化、肌肤状态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抗初老和维稳都是他们关注的功效。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护肤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珀莱雅(603605)、上海家化(600315)、丸美股份(603983)、水羊股份(300740)、贝泰妮(300740)、青岛金王(002094)、华熙生物(688363)、欧莱雅(OREP)、资生堂(4911)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区域占比、品牌市占率、市场规模预测
1、市场规模:2021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
根据欧睿(Euromonitor)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0年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5年,由于欧元区需求持续不振以及巴西出现大幅经济衰退,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016-2019年得益于大中华地区的消费增长和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带动,全球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在此期间有所回暖,2019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达141137亿美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下降至139734亿美元,同比降低1%。2021年,疫情对经济影响下降,经济开始复苏,据欧睿初步核算,2021年全球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有所回升,为1552亿美元,同比上升1107%。
2、区域分布:亚太地区人口基数大,市场占比第一
根据欧睿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护肤品市场规模自2018年起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护肤品市场。
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地区是全球主要护肤品市场,根据欧睿初步核算,2021年,亚太地区护肤品行业规模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占比扩大至5548%,北美地区位列第二,占比达到1540%,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市场规模占比较少,为334%,但相比2020年有所增长。
——代表国家主要品牌情况:日本护肤品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目前,日本护肤品市场竞争品牌主要是本土品牌的竞争。且日本护肤品市场的品牌竞争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较为激烈,主要是由于日本护肤业务发展的历史更为悠久,使得其护肤品牌众多,即使是排名前10的品牌在整体的护肤品市场占比也仍然较小。
2020蝶翠诗、怡丽丝尔、宝丽在日本的市占率分别为41%,39%、38%。在日本排名前十的护肤品牌中,仅有SK-II为美国宝洁集团旗下品牌,其余九个品牌均为日本本土品牌,事实上SK-II也是在日本创立的护肤品牌,于1991年被宝洁公司收购。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市占率前十的品牌当中,怡丽丝尔和肌肤之玥两个品牌属于日本资生堂集团,苏菲娜和碧柔两个品牌属于日本花王集团,其余的六个品牌均属于不同的公司。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品牌还是企业的角度,日本的护肤品市场竞争相较于其他国家都显得更为激烈。
注:截止2022年4月, 欧睿尚未公布2021年日本护肤品行业市占率情况,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代表国家主要品牌情况:韩国护肤品市场集中度较高
韩国护肤(化妆)品产业溯源于1916年日本占领时期由朴承植研发的“朴家粉”开始,历经上世纪50-60年代的小作坊生产、70年代的概念炒作、80年代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90年代的海外拓展与竞争到2000年以后的快速发展与成熟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政府持续支持化妆品出口,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升级。总体看,护肤品是韩国化妆品中最主要的品类,且由于韩国化妆品产业的发达,护肤品的品牌及产品种类都较为丰富。
韩国本土的护肤品牌占据了韩国护肤行业的主要市场,其中以LG集团和爱茉莉太平洋两家公司为主,据欧睿公布的数据,2020年LG集团和爱茉莉太平洋两家公司在韩国护肤品市场的市占率合计已经达到了436%,企业集中度较高。但由于护肤品品牌众多,因此与企业市占率相比,韩国护肤品品牌市占率相对较低,2020年韩国护肤品品牌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品牌为雪花秀、The
History of Whoo、蒂佳婷,三个品牌的市占率分别为99%、88%、46%。
注:截止2022年4月, 欧睿尚未公布2021年日本护肤品行业市占率情况,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代表国家主要品牌情况:美国本土品牌竞争激烈
美国的护肤品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828年美国第一个护肤品本土品牌娇兰成立,随后1846年,著名护肤品牌雪花秀成立。随后,美国的护肤品行业便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各中类型的护肤品品牌层出不穷,以香奈儿以及雅诗兰黛等为代表的集团和品牌开始形成。目前,雅诗兰黛已占据美国护肤品主要市场。
美国护肤品竞争以本土品牌之间的竞争为主。根据欧睿公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护肤品市占率最高的前三个品牌分别为露得清、Bath & Body
Works、Rodan+Fields,市占率分别达到47%、37%、36%。在美国护肤品品牌市占率排名前10的品牌中,除开适乐肤和兰蔻两个品牌隶属于法国欧莱雅,其余的品牌均属于美国的本土品牌。
注:截止2022年4月, 欧睿尚未公布2021年美国护肤品行业市占率情况,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代表国家主要品牌情况:法国欧莱雅公司旗下品牌占据法国护肤品主要市场
目前,法国护肤品市场竞争品牌主要是本土品牌以及德国的护肤品品牌的竞争。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护肤品品牌包括伊夫黎雪、理肤泉、雅漾、巴黎欧莱雅等,它们极其具有市场竞争力,不仅在法国国内占据主要市场,在国外市场同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20年伊夫黎雪、理肤泉、雅漾在法国的市占率分别为82%,67%、65%。且在法国护肤品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品牌中,仅有拜尔斯道夫公司旗下的妮维雅属于德国,其市占率为49%,排名第五,其余的四个品牌均为法国本土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国护肤品市占率前十的品牌中,有四个品牌都属于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分别是理肤泉、巴黎欧莱雅、Mixa和兰蔻。
注:截止2022年4月, 欧睿尚未公布2021年法国护肤品行业市占率情况,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3、发展趋势及前景:护肤品行业发展潜力大
随着全球护肤意识普遍觉醒,且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护肤品的消费向高端产品倾斜。
近年来,欧美地区护肤品行业增速放缓,亚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尤其是中国大陆地区增速遥遥领先,成为推动全球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影响了全球护肤品行业的生产和流通,前瞻认为,2022年,新冠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行业将会有小幅回暖,到2027年全球护肤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9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护肤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