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关羽为向张飞表明自己没有背叛刘备,当面斩掉曹将蔡阳,以打消怀疑。在古城,刘关张再度相会,开始新的征程。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梗概:
关羽过了黄河,夏侯惇追来为秦琪报仇,两人大战好几回合,有人来报说曹操同意关羽离开,让夏侯惇不要阻拦,夏侯惇只得领兵回营。关羽一路上结识了裴元绍、周仓等人,到达占城时,遇到了失散的张飞。
关羽非常高兴,而张飞听说关羽一直在曹营,以为他投降了曹操,非常愤怒,后关羽一刀斩杀了蔡阳才与张飞消除误会,途中又遇赵子龙,赵子龙决定投奔刘备,刘备从袁绍处想办法脱身后,终于和张、关汇合。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说中的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
小说第一回介绍刘备时说:此人“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后来又“跨下黄鬃马,手掣双股剑”,从而构成小说刘备的整体形象:作品不仅通过大量的具体故事和人物评价刻画了刘备抱负远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
最主要的还是渲染了刘备宽厚仁义的特点:《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把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作为一个“仁”的典型来塑造的,“仁”是刘备性格的基凋,而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韩 朋 赋
昔有贤士,姓韩名朋,少小孤单,遭丧遂失其父,独养老母谨身行孝,用身为主意远仕。忆母独住,故娶贤妻,成功索女,始年十七,名曰贞夫。已贤至圣,明显绝华,形容窈窕,天下更无。虽是女人身,明解经书。凡所造作,皆今天符。入门三日,意合同居,共君作誓,各守其躯。君亦不须再 娶妇,如鱼如水;妾亦不再改嫁,死事一夫。
韩朋出游,仕于宋国,期去三年,六秋不归。朋母忆之,心烦意乱;其妻念之,内自发心,忽自执笔,遂字造书。其文斑斑,文辞碎锦,如珠如玉。意欲寄书与人,恐人多言;意欲寄书与鸟,鸟恒高飞;意欲寄书与风,风在空虚。书若有感,直到朋前;书若无感,零落草间。其书有感,直到朋前。韩朋得书,解读其言。书曰:“浩浩白水,回波而流。皎皎明月,浮云映之。青青之水,冬夏有时。失时不种,禾豆不滋。万物吐化,不违天时。久不相见,心中在思。百年相守,竟好一时。君不忆亲,老母心悲。妻独单弱,夜常孤栖,常怀六忧。盖闻百鸟失伴,其声哀哀;日暮独宿,夜长栖栖。太山初生,高下崔嵬。上有双鸟,下有神龟,昼夜游戏,恒则同归。妾今何罪,独无光晖。海水荡荡,无风自波,成人者少,破人者多。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君但平安,妾亦无他。”韩朋得书,意感心悲,不食三日,亦不觉饥。韩朋意欲还家,事无因缘。怀书不谨,遗失殿前。宋王得之,甚爱其言。即召群臣,并及太史,谁能取得韩朋妻者,赐金千斤,封邑万户。梁伯启言王曰:“臣能取之。”宋王大喜,即出八轮之车,爪骝之马,前后仕从便三千余人。从发道路,疾如风雨。三日三夜,往到朋家。
使者下车,打门而唤。朋母出看,心中惊怕。即问唤者:“是谁使者?”使者答曰:“我是宋国使来,共朋同友。朋为功曹,我为主薄。朋有私书,来寄新妇。”阿婆回语新妇:“如客此言,朋今仕宦,且得胜友。”贞夫曰:“新妇昨夜梦恶,文文莫莫。见一黄蛇,皎妾床脚。三鸟并飞,两鸟相博搏。一鸟头破齿落,毛下纷纷,血流落落,马蹄踏踏,诸臣赫赫。上下不见邻里之人,何况千里之客。客从远来,终不可信。巧言利语,诈作朋书。朋言在外,新妇出看。阿婆报客,但道新妇,病卧在床,不胜医药。并言谢客,劳苦远来。”使者对曰:“妇闻夫书,何故不到?必有他情,在于邻里。”朋母年老,不能察意。新妇闻客此言,面目变青变黄:“如客此语,道有他情,即欲结意,返失其里理。遣妾看客,失母贤子。姑从今已后亦失妇,妇亦失姑。遂下金机,谢其王事,千秋万岁,不当复织。井水湛湛,何时取汝?釜灶尪尪,何时吹汝?床廗闺房,何时卧汝?庭前荡荡,何时扫汝?园菜青青,何时拾汝?”出入悲啼,邻里酸楚。 ”低头却行,泪下如雨。上堂拜客,使者扶舆。贞夫上车,疾如风雨。朋母于后,呼天唤地,号啕大哭,邻里惊聚。贞夫曰:“呼天何益,唤地何免,驷马一去,何得归返。”
梁伯迅速,日日渐远。初至宋国,九千余里,光照宫中。宋王怪之,即召群臣,并及太史。开书问卜,怪其所以。博士答曰:“今日甲子,明日乙丑,诸臣聚集,王得好妇。”言语未讫,贞夫即至,面如凝脂,腰如束素,有好文理。宫人美女,无有及似。宋王见之,甚大欢喜。三日三夜,乐不可尽。即拜贞夫,以为皇后。前后侍从,入其宫里。贞夫入宫,憔悴不乐,病卧不起。宋王曰:“卿是庶人之妻,今为一国之母。有何不乐!衣即绫罗,食即咨口。黄门侍郎,恒在左右。有何不乐,亦不欢喜?”贞夫答曰:“辞家别亲,出事韩朋,生死有处,贵贱有殊。芦苇有地,荆棘有藂,豺狼有伴,雉兔有双。鱼鳖有水,不乐高堂。燕雀群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之妻,不乐宋王之妇。”夫人愁忧不乐,王曰:“夫人愁思,谁能谏之?”梁伯对曰:“ 臣能谏之。朋年三十未满,二十有余,姿容窈窕,黑发素,齿如珂佩,耳如悬珠。是以念之,情意不乐。唯须疾害朋身,以为囚徒。”宋王遂取其言,即打韩朋双板齿落。并着故破之衣裳,使筑清陵之台。贞夫闻之,痛切肝肠,情中烦怨,无时不思。贞夫谘宋王曰:“既筑清陵之台讫,乞愿蹔往观看。”宋王许之。乃赐八轮之车,爪骝之马,前后侍从,三千余人,往到台下。乃见韩朋,锉草饲马,见妾羞耻,把草遮面。贞夫见之,泪下如雨。贞夫曰:“宋王有衣,妾亦不着;王若有食,妾亦不尝。妾念思君,如渴思浆。见君苦痛,割妾心肠。形容燋憔悴,决报宋王,何以羞耻,取草遮面,避妾隐藏。”韩朋答曰:“南山有树,名曰荆蕀棘,一枝两茎,叶小心平。形容憔悴,无有心情。盖闻东流之水,西海之鱼,去贱就贵,于意如何,”贞夫闻语,低头却行,泪下如雨。即裂裙前三寸之帛,卓齿取血,且作私书,系箭头上,射与韩朋。朋得此书,便即自死。宋王闻之,心中惊愕,即问诸臣:“若为自死?为人所煞?”梁伯对曰:“韩朋死时,无有伤损之处。唯有三寸素书,系在朋头下。”宋王即取读之。贞夫书曰: “天雨霖霖,鱼游池中,大鼓无声,小鼓无音。” 宋王曰:“谁能辨之?”梁伯对曰:“臣能辨之。天雨霖霖是其泪,鱼游池中是其意,大鼓无声是其气,小鼓无音是其思。天下是其言,其义大矣哉!”贞夫曰:“ 韩朋已死,何更再言。唯愿大王有恩,以礼葬之,可不得利后人。”宋王即遣人城东,辁百丈之圹,三公葬之礼也。贞夫乞往观看,不敢久停。宋王许之。令乘素车,前后侍从,三千余人,往到墓所。贞夫下车,绕墓三匝,嗥啼悲哭,声入云中,临圹唤君,君亦不闻。回头辞百官:“天能报此恩。盖闻一马不被二安鞍,一女不事二夫。 ”言语未讫,遂即至室,苦酒侵衣,遂脆如葱,左揽右揽,随手而无。百官忙怕,皆悉捶胸。即遣使者,走报宋王。
王闻此语,甚大嗔怒,床头取剑,煞臣四五。飞轮来走,百官集聚。天下大雨,水流圹中,难可得取。梁伯谏王曰:“只有万死,无有一生。”宋王即遣人探之。不见贞夫,唯得两石,一青一白。宋王睹之,青石埋于〕道东,白石埋于道西。道东生于桂树,道西生于梧桐。枝枝相当,叶叶相笼,根下相连,下有流泉,绝道不通。宋王出游见之,问曰:“此是何树?”梁伯对曰:“此是韩朋之树。” “谁能解之?”梁伯对曰:“臣能解之。枝枝相当是其意,叶叶相笼是其思,根下相连是其气,下有流泉是其泪。”宋王即遣人诛伐之。三日三夜,血流汪汪。二札落水,变成双鸳鸯,举翅高飞,还我本乡。唯有一毛羽,甚好端正。宋王得之,遂即磨拂其身,大好光彩,唯有项上未好,即将磨拂项上,其头即落。生夺庶人之妻,枉杀贤良。未至三年,宋国灭亡。梁伯父子,配在边疆。行善获福,行恶得殃。
呵呵 是这个吧
赵国文臣武将众多为何会长平大败呢?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记载最早、规模最大、围歼最彻底的一场战争,战败的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抵抗强敌,而战胜的秦国在统一中国的道路上也就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真可以说是“一战天下定”。
在赵武灵王以后,赵国盛极一时,到他的孙子赵孝成王即位时也可谓人才济济。其中,文有蔺相如、虞卿等能臣,武有廉颇、田单、乐毅等名将,在当时几乎是唯一能够和秦国相媲美的大国。
然而,虽然有这么多的能臣聚集在自己身边,赵孝成王却未能有效利用,要么是不采纳他们的劝谏,要么就干脆授予他们一个闲职,完全不用他们。
另外,君臣之间缺乏信任是赵孝成王又一用人上的失误。在此次战役开始之前,秦攻上党郡,于是廉颇赶往经过去支援,但是最终还是败了。
廉颇于是退守长平,不论秦国怎么挑衅,廉颇都不发兵,由此整个战役转入了相持阶段。廉颇坚壁固垒,目的是拖垮远道而来且后勤运输闲难的秦军,从而达到不战就可以获胜的效果。
然而当时一代名将乐毅就住在赵国,但赵孝成王并不信任乐毅,由于乐毅容易负气行事,加之后来,燕惠王作战失败,还特意写信来责怪乐毅投奔赵国,有违先王之信,一方面又表达歉意,还把乐毅在燕国的儿子提拔为昌国君,这一切都让赵孝成王害怕,害怕乐毅三心二意。
但是此时的赵王却等不了,在他看来廉颇这么做是因为他能力不够,因此多次催促他与秦军决战。
廉颇考虑当时的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战场形势,选择了不听从,并因不遵王命犯了大忌。恰在这时,秦国使用反间计散布流言,说廉颇是向着秦国的。
这一点又进一步加深了赵孝成王对廉颇的猜忌和怨恨。随后廉颇被从前线撤换下来,之后郁郁而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