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及周边地区已经列入国家危机矿山资源接替专项的矿山包括:江西全南大吉山钨矿、大余荡坪钨矿、定南岿美山钨矿;广西佛子冲铅锌矿、南丹铜坑锡多金属矿、融安泗顶铅锌矿、恭城栗木锡矿;广东韶关瑶岭钨矿、石人嶂钨矿、大宝山多金属矿;湖南瑶岗仙钨矿、水口山铅锌矿、黄沙坪铅锌矿、宝山铅锌矿、东坡铅锌矿等。
无论是已经列入还是没有列入危机矿山的矿区,都还很难说“资源枯竭”。为此,此处对南岭和周边地区一些重要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问题作了简单论述。
一、沉积变质型矿床
1受变质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西裘式
浙江的西裘铜矿(图1-10)属于受到变质的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以往钻探控制深度已近千米,但矿体并没有尖灭,从-200m标高到-700m标高矿体是连续的而且厚度是增大的,其矿体向下延伸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可惜当时的钻探技术已难以下追了(1973年8月结束勘探)。
图1-10 浙江西裘铜矿剖面图(转引自黄崇轲等,2001)
此类矿床由于属于海相火山沉积型,其矿体一般属于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而且可能存在多旋回,即随着海底火山喷发作用的多旋回性而出现多个含矿层,每个含矿层中矿体的赋存位置不见得与同一个火山喷发中心相对应,因而可能出现侧向的迁移。从目前的控制程度看,浙江西裘铜矿Ⅰ号矿体(占全矿床储量的95%)的延深长度(目前的垂深方向)有可能达到1km,比起世界上同类矿体来说也可以说是属于最长的一类了,但是否还存在更多的层位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另外,西裘铜矿地表控制长度约1000m,因此,如果延深长度大于1000m,则矿体的延深方向实质上是其长度方向,而地表NE向的长度方向反而是其宽度方向。其他深部大于地表长度的同类矿体还有辽宁的红透山、新疆的阿舍勒、甘肃的筏子坝、云南的稀矿山等。辽宁红透山工业矿体地表总长度约550m,但工程控制的斜深在1500m以上,相当于地表长度的3倍。山西胡家峪5号矿体(透镜状)走向长60~160m,最大厚度49m,倾向延深达500m;3号马鞍状矿体走向长130~200m,倾向延深>600m。山西篦子沟2号矿体走向长500m,倾向延伸大于1000m。云南大红山铁铜矿的I-3号矿体长度大于7000m。深部发现盲矿体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如甘肃文县的筏子坝等(表1-10)。
表1-10 国内外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主矿体的长度与厚度
南岭地区典型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尚未确认,但也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可能性。比如,赣南的青塘硫铁矿,一种意见认为是热液型,一种意见认为是与古火山活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但无论如何其深部找矿的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
2沉积变质型铁矿———新余式
新余式铁矿是南岭地区最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以江西的杨家桥铁矿为代表。该矿床为江西省目前探明铁矿储量规模最大的矿床(超过2亿t)。
铁矿层产于震旦系上部松山群杨家桥组浅变质岩中。矿区分两个矿段。主矿层全长1400m,宽800m,厚度变化大,一般厚15~15m,平均厚度1056m。矿体平面上呈带状、扁豆状;剖面上形态复杂,呈层状、似层状、“乡”字形、台阶状和蘑菇状(图1-11)。在洋坡矿段,矿体长1380m,宽450m,厚1419m,倾角50°~70°,矿体呈似层状。其他矿段,矿体长7300m,宽450m,厚1968m,倾角50°~70°,矿体呈层状。
1957年,地质部309航测队在赣中地区进行航磁测量,发现两条强度分别为500~1500γ和500γ的磁异常带。1958~1961年,江西地质局原907地质队在第一条磁异常带的杨家桥地区进行地质勘查及验证,结果就发现了杨家桥铁矿。从图1-11可以看出,杨家桥地区的勘探深度最深才36370m。2006~2009年实施危机矿山资源接替项目以来,在良山铁矿区完成钻探1400857m,累计新增333铁矿资源量2536万t。其中,在良山矿段1线,原钻孔最深27665m,危机矿山资源接替项目深孔达629m,但矿体实际上并没有消失(图1-12)。
图1-11 杨家桥铁矿53 线地质剖面图
二、碳酸盐岩容矿型铜铅锌矿
1层状矽卡岩型铜锌矿———拉么式
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部龙箱盖岩体与泥盆系地层的接触部位(图1-13)。赋矿围岩主要为泥盆系五指山组的宽条带灰岩和扁豆灰岩,次为榴江组硅质岩和罗富组泥质灰岩。矿化主要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成矿元素以Zn、Cu为主,伴有Sn、Ag和Au等。矿体主要分布于岩体西侧的外矽卡岩带中,相当于上泥盆统扁豆状灰岩层和条带状灰岩层位内,后者被强烈矽卡岩化、大理岩化和角岩化。矿体呈似层状交代产出,保持原有的扁豆状、条带状构造。矿层产状一般走向30°~80°,倾向NW,倾角20°左右,有的矿层延长可达700m,厚18~38m。
整个拉么矿区乃至于整个龙箱盖岩体的周边地区(图1-14),交代成矿作用是非常强烈的,因为除了发育沿层交代的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之外,甚至还见到沿层交代成因的层状花岗质岩石(王登红,1992)。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执行过程中,于拉么与铜坑之间又发现了一些层状隐伏交代矿体,如95号矿体和96号矿体。矿体的埋藏深度已超过800m,但仍然未见到岩体。因此,深部找矿的潜力仍然是存在的。
2层-脉复合型铅锌矿———凡口式
广东的凡口铅锌矿曾经被当作是南岭地区的典型层控型铅锌矿床,也曾经按照层控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开展沿层找矿工作。该矿床虽然是我国骨干铅锌矿之一,但自1968年投产以来保有储量非但没有减少还不断新增(据矿山地质测量科介绍),原因就在于深部新矿体不断发现,而新发现的矿体往往是沿着断裂产出的,如沿F3断裂(图1-15)。从图1-15清楚可见,凡口铅锌矿不是单一的层状矿体,而是在以断裂带控制为主前提下的沿层交代与充填。尽管对于F3等陡倾断层的性质有同生断裂和后生断裂的不同认识,对于矿体的成因也还存在同生与后生的争论,但无论是何种看法,都不能否认深部找矿的潜力。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实施以来,凡口铅锌矿又在深部和边部增加铅锌金属量62万t##。
图1-12 江西良山铁矿区良山矿段1线地质剖面图(转引自《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2008年度成果报告》,2009)
图1-13 拉么矽卡岩锌铜矿床13号地质纵剖面图(据陈毓川等,1993)
3岩溶充填型锡铅锌锑多金属矿———龙头山(100#矿体)式
广西大厂龙头山一带的100#矿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该矿体从近地表(海拔680m)呈螺旋状延伸到-185m的深部仍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以往在勘探过程中没有想到矿体是螺旋状的,因此在剖面线上矿体是不连续的(图1-16),但实际上是连续的(图1-17),并且很可能跟深部的105矿体是一个整体,值得深部找矿。2009年5月,广西最深的固体矿产勘查深孔开始施工(号称“广西地质深孔第一钻”),孔位在东风窿一带,目的也是要探测深部的矿化情况。
图1-14 拉么锌铜矿床530m中段平面地质图(据王登红,1992)
图1-15 广东凡口铅锌矿剖面图(据宋叔和,1989)
图1-16 大厂矿床4线生物礁剖面图(据宋叔和,1989)
图1-17 广西大厂龙头山100#矿体模型示意图(**者为岩墙)
三、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
1盆地洼陷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长坑-富湾式
广东三水盆地及周边地区蕴藏着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石膏、岩盐和膨润土、煤、水泥灰岩等能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先后发现了一系列金属矿床,包括长坑大型金矿和富湾超大型银矿。另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金属矿床,如南蓬山中型锰矿、西樵山小型银矿、横江小型铅矿、河村小型铅锌矿、茶山小型铅锌矿及黎边山铌钽矿点、大尧山多金属矿点、鸡陵岗金银矿点、鹿洲银铅锌矿点、迭平银矿点、松柏坑黄铁矿矿点、西安农场银铅矿点、铁岗多金属矿点、伦涌铅锌矿点、高滩黄铁矿点、庆云洞铅锌矿点等等。这些矿床中,与花岗岩有关的有铅、锌、银、金矿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有银、铌钽矿床,与盆地流体作用有关的有金、银、铅锌、铀、钼矿床,与表生作用有关的有锰、铁和砂金(如丹灶一带)矿床等,其中直接赋存在火山岩中的矿床有西樵山的银矿和铌钽矿,它们均属于“广东三水-罗定盆地与岩浆-流体作用有关的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王登红等,2005a)。广东的长坑金矿和富湾银矿虽然是近20年来新勘查的,但富湾银矿(是我国最大的独立银矿之一)的深部仍然具有找矿潜力(图1-18)。近年来在广东三水盆地及其西缘三洲盆地中先后发现了长坑大型金矿和富湾超大型银矿及横江、茶山等铅锌矿。为了查明横江铅锌铜矿的成矿时代,本文采用了两种不同方法、在两个不同实验室分别测得横江铅锌铜矿床中石英的形成年龄为35Ma(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法)和36~39Ma(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二者基本一致,表明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渐新世,晚于长坑金矿(136Ma±)和富湾银矿(65Ma±。杜均恩等,1996;王登红等,2005a)。最近在横江铅锌矿中发现铜的含量也很高,拣块样用ICP-MS测定的结果是1839%,用光谱法检查测试的结果则达1972%。镜下鉴定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因此,铜矿化的存在与富集,为三水盆地及周边地区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同时也为其他盆地区寻找有色金属矿床打开了新思路。
图1-18 广东长坑金矿—富湾银矿区剖面图(据王登红等,1999)
2变质岩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河台式
作为南岭地区最大的独立金矿床之一,河台金矿床产于华南造山带云开隆起区NE向广宁-罗定断裂带东北端与NNE向的吴川-四会断裂带的交汇部位。矿床严格受河台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产于韧性剪切带的次一级构造糜棱岩带或构造裂隙中。赋矿地层为震旦系乐昌群,为一套整体无序的变质岩组成,岩性以石英绢云母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片麻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为主,局部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质作用形成糜棱岩系列的岩石,河台金矿床就产于糜棱岩系列的岩石中。矿区西部出露海西期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矿区东北部被燕山期的伍村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侵入。
从目前控制程度看,河台深部无疑具有找矿潜力。以往矿区勘探期间控制的深度也就是400m左右,因此,500m以下到1000m深度“第二”找矿空间非常值得探索(图1-19)。
南岭及周边地区与河台金矿属于同一类型的还有江西的金山金矿等,其深部也多还具有找矿潜力。成矿条件类似,但属于多元素共伴生的矿产地就更多,如沃溪式钨锑金矿等。
3穹窿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银矿———凤凰山式
凤凰山银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处大型脉状独立银矿床。地处广西隆安县与扶绥县交界的凤凰山北东侧。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右江褶皱带,西大明山隆起。凤凰山银矿就位于广西西大明山复背斜北部之渌郁山背斜中,矿体受走向近EW、倾向南的走向断裂破碎带控制。矿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北部外围有下泥盆统(图1-20)。寒武系是一套深水槽盆相类复理石沉积。矿体赋存在寒武系黄洞口组地层中。从目前控制程度看,凤凰山矿区深部的矿体还有可能找到新的矿体或Ⅰ-①、Ⅱ-①等矿体本身还存在向下延伸的可能性(图1-21)。
图1-19 广东河台金矿勘探线联合剖面(广东719队资料,转引自罗镇宽等,1993)
图1-20 广西凤凰山银矿地质简图(转引自黄崇轲等,1997)
图1-21 凤凰山银矿床8号勘探线剖面图(据陈海等,1997)
图1-22 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剖面图(据宋叔和,1989)
2碳酸盐岩区缓倾斜锑矿———锡矿山式
锡矿山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锑矿,其主矿体产出特征与贵州的晴隆大厂锑矿类似,也是以近水平的层状样式赋存在两种不同岩性地层之间的破碎带(图1-23)。从图1-23明显可见,总体上,锑矿体的埋藏深度在距离300m以浅的部位,其北西侧受到F75断裂带的制约,但其南东侧实际上还有深部找矿的空间。目前对于矿区各种性质断裂带和断层的成因及其控矿意义还有不同认识,但无论是形成于成矿之前还是形成于成矿之后,即无论是导矿构造还是破坏、错动矿体或矿层,都会对地质找矿尤其是深部找矿产生影响。危机矿山资源接替找矿专项实施以来,2006~2008年间累计施工17个钻孔,在F75断层深部受棋梓桥组层位控制的Ⅳ号矿体新增333级别锑金属量530万t。
图1-23 锡矿山锑矿床31线地质剖面图(据宋叔和,1989)
3碎屑岩区陡倾斜型钨锑金矿———渣滓溪式
与锡矿山式锑矿不同,渣滓溪式锑矿一方面产出于浅变质的碎屑岩中(而不是碳酸盐岩),另一方面矿体呈陡倾斜的脉状,类似于“五层楼”式的石英脉型钨矿。从图1-24可见,脉群呈“火炬”状分布,单一脉体受到断裂破碎带控制,同一断裂破碎带中的矿体可以尖灭再现。
五、“五层楼+地下室”型高温热液型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
1“地下室”为主的石英脉型钨矿———大明山式
大明山钨矿位于广西武鸣县城北东两江乡北部。距离武鸣县城55km,交通较方便。该矿床相传由老乡发现于1936年,但地质工作主要是1949年以后开展的。1960~1962年12月,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272地质队对似层状黑钨矿床进行揭露,随后又对七风至河里一带似层状细网脉浸染型黑钨矿床进行详查,对大脉型钨矿及花岗岩中细网脉钨矿进行系统控制,发现了隐伏在泥盆系盖层下产于寒武系砂质岩中的细脉带型钨矿。至1967年4月,共探明三氧化钨储量1602万t。
大明山矿区地处大明山箱状背斜北西倾伏端,主要构造为七风背斜。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出露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和斑状白云母花岗岩、细晶岩等。斑状白云母花岗岩与黑钨矿床关系密切(图1-25)。
矿区目前已查明钨矿的主要工业类型包括:①石英网脉型黑钨矿:产于七风区斑状白云母花岗岩体上部,由黑钨矿石英细网脉组成,长400m,厚55~75m,网脉密度一般15~25条/m2;②石英细脉带型黑钨矿:分布于寒武系地层中,多为泥盆系覆盖的盲矿,由多组不同产状黑钨矿石英细脉组成,一般分布范围较小,含二氧化钨02%~04%;③石英-黑钨矿大脉型:一般厚度大于10cm,多分布在白云母花岗岩外接触带寒武系及下泥盆统砂岩内,少量分布在花岗岩中。石高地段已发现大脉35条,长度一般100~300m,斜深100~250m,脉厚01~057m,含三氧化钨一般045%~1%。河里地段已发现10余条大脉,一般规模大,但矿石较贫,含三氧化钨005%~021%;④细网脉似层状黑钨矿型:分布在七风至河里地段,主要在七风背斜轴部及两翼富集,产于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中部中-细粒含泥质石英砂岩中,个别地段见于上部石英细砂岩及那高岭组下部砂质页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一般1~3层,呈叠层状,产状与围岩一致。沿走向长2000m,斜深已控制300m,矿层厚度12~40m。主要由条带状矿石组成,矿石组分简单,含WO3一般在01%~05%之间,变化不大,靠近白云母花岗岩附近矿石较富,含钼也较高。
图1-24 湖南渣滓溪锑矿0线剖面图
近年来的采矿和调查工作也发现,大明山地区除了发育典型的五层楼式直立石英脉型钨矿(图版1。400m中段大脉型石英脉型黑钨矿,矿脉已经延深进入花岗岩岩体)和岩体型钨矿(图版2。400m中段岩体型钨矿,以白钨矿化为特点)外,还发育接触带网脉型(图版3。320m中段围岩中网脉状石英脉型钨矿)和缓倾斜乃至于近水平产出(图版4。320m中段围岩中缓倾斜石英脉型钨矿,既含白钨矿也有黑钨矿)的石英脉型钨矿,四者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直立石英脉型钨矿可以贯通岩体和接触带;缓倾斜和网脉型钨矿主要产于接触带,而岩体型钨矿主要在岩体内部),但均围绕燕山期花岗岩岩体产出,构成“四位一体”的矿化格局。总体上看,大明山钨矿与赣南石英脉型钨矿不同的是,层状、似层状矿体(包括缓倾斜的石英脉型钨矿脉)的重要性要超过陡倾斜的石英脉型钨矿脉。也就是说,“地下室”的意义可能要超过“五层楼”,这在坑道照片和42线勘探剖面上清晰可见(图1-26)。
图1-25 大明山钨矿区地质简图(据李水如等,2008)
2“五层楼”为主的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淘锡坑式
详见在第四章。尽管从目前的控制情况看,淘锡坑矿区的“地下室”不是很发育,但还不能否认其存在,也还不能否认多期次“五层楼”叠加的可能性。
六、岩体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
1斑岩型钼矿———圆珠顶式
粤西封开圆珠顶铜钼矿床,是广东地勘局719地质队在2005年在封开县境内所发现潜在经济价值巨大的大型铜钼矿床。该矿床位于粤西-桂东成矿带的肇庆市封开县圆珠顶大山上,矿体延伸深度约300m。经过两年多的野外工作,完成了该矿区从普查到详查的各勘查阶段工作,初步评价该矿床为一个大型斑岩型含铜钼矿。2007年10月10日,由719地质大队完成的《广东省封开县圆珠顶矿区铜钼矿详查报告》,正式通过了国土资源部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评审验收,最终确定该矿床为大型铜钼矿床。目前探明钼金属量26万t,铜金属量98万t##。
陈富文和李华芹等对圆珠顶矿区进行了较系统的同位素定年,获得花岗斑岩体的SHRIMPU-Pb年龄为132±5Ma(95%可信度,MSWD=16,N=8)和151±16Ma(95%可信度,MSWD=3,N=3)(锆石样品采自矿区ZK-23-120钻孔,孔深236~241m之间的岩心);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5±5Ma(样品采自矿区ZK12-112钻孔,孔深为284~313m之间的辉钼矿化矿石)。
图1-26 大明山钨矿石高矿区42勘探线剖面图(据李水如等,2008)
圆珠顶矿区目前可能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矿区地表没有大面积岩体出露,属于隐伏岩体,但以往圈定出Pb和Cu的化探异常。另外,外围还存在众多的金矿产地和Cu、Pb、Au的化探和重砂异常,因而该地区扩大资源潜力的可能性很大(图1-27)。
2斑岩-石英脉型铜钼钨矿———昆仑关式
昆仑关岩体是华南地区一个比较关键的岩体,主要由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对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还有不同的认识,但位于区域性NE向和NW向断裂交叉部位、NW向天马-芦圩大断裂又错动岩体的特征一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昆仑关岩体内部及其接触带产出有一个铜-钨矿床,即广西宾阳县的王社铜钨矿,在1∶20万的南宁幅矿产图中称为高田铜矿。该矿床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开采历史,老硐等采矿遗迹清晰可见。但是,以往主要是开采石英脉型铜矿,对矿床本身的研究程度非常低。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昆仑关花岗岩内,赋存于大断裂附近的NW和NE向节理中,钨矿与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关系最密切。
昆仑关花岗岩体为燕山中晚期重熔型侵入岩体,呈一长轴为NW向的岩株产出,为一复式岩体,分主体和晚期补充侵入体,两者呈突变接触关系。岩体岩性复杂,主体岩性为中-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相分异现象较明显,由内部至边缘钾长石减少,斜长石增多;晚期侵入体的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闪长玢岩、细晶岩等,是矿体的主要围岩,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如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是含钨石英脉及网脉状铜钨矿的主要围岩;闪长玢岩脉的周围及附近往往有含铜钨云英岩发育,二者在空间上关系密切。花岗岩内裂隙构造发育,以NW和NE向为主,是主要的控矿裂隙,次为NNE、NWW、EW和SN向等(图1-28)。含钨石英脉主要产于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多沿NW、NE向断裂充填,受多组裂隙控制。矿脉走向上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和尖灭侧现现象。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次为白钨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及少量自然铋等;表生氧化矿物有钨华、钼华、孔雀石、褐铁矿及泡铋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白云母等。矿石主要呈他形-半自形晶粒状、浸染状构造。
图1-27 广东封开圆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地质简图(据1∶20万梧州幅区域地质图修改)
以往对于王社铜钨矿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脉状矿体上,因而确定的是“石英脉型”的钨矿,在相关的图件上也一目了然地显示出脉状矿体的特征。但是,实际上,除了类似于赣南和大明山地区的“五层楼”式含钨石英脉之外,岩体中还存在浸染状矿化和不规则细脉状矿化,矿种也扩展为以铜和钼为主(图版5~8)。为此,王登红等提出了该地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钼矿的认识,并建议在该地区除了寻找大明山式“五层楼+地下室”型钨矿之外,还应该注意对斑岩型铜钼矿的评价。
2008年3月20日,王登红等根据井下考察,该矿区可见Cu、Mo和W的矿化现象,目估含量在边界品位以上。这3个元素都可独立成矿。已有的分析结果显示Cu的平均品位在03%以上,Mo和W也达到工业品位。建议开展综合分析,尤其是要对Au的含量进行分析。矿床的工业类型应该定位在以斑岩铜钼矿为主,叠加有石英脉型的钨矿。含钨石英脉主要有两条,宽度均不足50cm,含黑钨矿和白钨矿,并见辉钼矿和辉铋矿等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本身具有分带性,外侧是白云母,中间是硫化物和黑钨矿等,并见晶洞。有的石英脉中见放射状黑色电气石。之所以把主要矿化类型定位在斑岩铜矿,是基于下列依据:①岩体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但穿插有花岗斑岩,二者之间常常宏观界线清楚而实际界线不清楚,显示“隐爆”特点;②矿化以细脉浸染状为主,细脉的产状多种多样,不固定一个方向,一般在1m范围内细脉数量在10条以上,总的脉幅可达5cm以上。无论是脉中还是脉外均见矿化;③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铜矿和辉钼矿,粒度一般较细且分散;④蚀变发育,尤其是硅化和钾化。硅化的石英颜色偏暗。目前斜井控制50m高度,沿脉控制长度300m以上,宽100m±,但均在矿化范围内,找矿潜力巨大。
图1-28 宾阳县王社铜钨矿床高田矿段地质草图(改编自南宁幅1∶20万地质图)
鉴于上述认识,建议:①沿NW向断裂带面上展开,②在NE向裂隙与NW向主断裂交汇部位开展深入调查,选择富矿体;③矿床类型应该向斑岩型发展,即查证是否具有“低品位大吨位”的特征;④在面上展开、深部钻探控制的基础上,应考虑露天开采而不是井下单独开采石英脉型钨矿和铜矿;⑤必须考虑综合利用;⑥加强选矿研究;⑦加大勘查投入。
综上所述,南岭及邻区值得开展深部找矿的矿区很多,除了已经列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计划的矿区(如云南的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和东川铜矿,贵州的独山锑矿和晴隆锑矿,广西大厂的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佛子冲铅锌矿、泗顶铅锌矿和栗木锡矿,湖南的黄沙坪铅锌矿和瑶岗仙钨矿,广东的瑶岭钨矿、石人嶂钨矿、石菉铜钼矿和大宝山多金属矿,海南的石碌铁矿,江西的大吉山、岿美山、荡坪等钨矿,浙江的治岭头金矿等)之外,还可以列举很多,此处建议广东韶关的凡口铅锌矿和梅县的玉水铜坑、云南会泽的麒麟厂和澜沧的老厂铅锌矿、广西的大明山钨矿、广东的长坑金矿-富湾银矿、湖南的后江桥铅锌矿、浙江的西裘铜坑等“危机”或非“危机”矿区都应该加强深部找矿工作。
南岭及邻区的贵金属资源虽然比不上胶东、小秦岭和滇黔桂等矿集区,但也具有资源前景,几十年来的勘查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目前已发现小型以上金银矿床150多个,包括大型矿床14个,中型矿床31个,小型矿床107个。
一、南岭中段片区
1)仙人岩-新盟山地区:位于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床外围,存在两大氧化型金矿系列:(a)仙人岩浅成低温热液蚀变岩型(热泉硅帽型)金矿总体上呈南北向,沿花岗闪长斑岩岩枝分布,地表以出露大规模的硅帽为特征,浅表部发现了较好的氧化型金矿体,初步控制了4个金矿体,其中I号矿体规模最大,估算得仙人岩金矿南段金的金属量(333+3341)为33t,具备浅部以金为主、中深部以铅、锌、硫铁为主,深部有铜的“三层楼”定位模式特点,深部可望找到原生的硫化物金属矿床。(b)大园岭-白泥沙氧化型(含砾黑色粘土型)金矿体具有埋藏浅(一般距地表15~20m)、厚度大、品位不高但较稳定等特点,矿体赋存于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与含砾黑色粘土的界面附近并与岩浆岩及推覆断层关系密切。
2)连南必坑银多金属矿区:已圈定4个产于层间破碎带中的银矿(化)体,其中SN向异常带发育3条平行矿脉,2002年在NE向异常带的南部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品位的V5矿脉。V5矿脉走向NE向,矿石类型与V2块状含银黄铜矿闪锌矿矿石相似,从山顶→山腰,标高由759m→617m→552m,矿化由弱变强,反映往深部矿化有增强的特征,这是本项目组对同一矿区进行过两次野外调查中找矿有所进展、也是区内大调查工作中根据化探异常查证取得找矿进展的实例之一。
3)粤北坳陷: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为重要赋矿地层而东岗岭组中的层间破碎带则是区内银多金属矿的主要容矿构造,近期乳源大富银多金属矿初步圈出两条银多金属矿化带,乐昌砖头坳银矿钻探发现3层隐伏含银矿化体,产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的乐昌井洞银矿中初步圈出5条相互平行的银矿化带,往深部矿石Ag品位变富,而在大宝山多金属矿外围发现了翁源新江银锰多金属矿等。此外,还发现乐昌西坑铜矿、阳山杜步菱锌矿、人字山铜铅锌银矿、长岗岭铅锌银矿、雪山嶂钨铜矿等一批新的矿产地。
二、粤西-桂东片区
1)罗定盆地周缘:在盆地北缘云浮高枨Ag、Pb、Zn异常查证区圈定主要Ag、Pb、Zn元素异常27个,在相应的异常区新发现7个银多金属矿体,工程控制的主要矿体有②、④矿体。其中②号矿体呈近EW向产出,地表氧化带为银、锰矿,往深部为含银、铅、锌、锡、铜矿体,已控制长1200m,平均厚338m,矿石Ag平均品位22174g/t,Pb+Zn为49%,伴生有Cu、Mn、Sn等。此外,在盆地西南缘新榕银锰矿经过勘查已达大型规模。
2)广东高明三洲盆地周缘:迭平银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上三叠统小坪组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界面层间滑脱破碎带内以及梓门桥组碳酸盐岩的次一级断裂中,已控制隐伏银矿3层,圈定银矿体11个,估算333+3341银资源量1285t,伴(共)生铅7500t,Zn34506t,此外,高明横江铅锌铜多金属矿和鹤山江华塘银铅锌矿等评价后,新发现一些矿产地并提交铜银资源量。
3)粤西怀集盆地周缘:在封开七星顶、金鼓、香花、大坑山等地找矿均有新发现。其中七星顶金矿与广西桃花金矿类似,I号矿带内共圈出了两个金矿体。香花金(银)矿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
4)广西大瑶山地区:新发现平南县新坪金矿和昭平县湾岛金矿,在深泥田地区发现含金矿化带22条,圈定矿体32个,概算金资源量(333+3341)15t。在金山顶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接触带附近发现了斑岩型Au、Cu矿化。
三、江南古陆东南缘片区
1)平江金井-浏阳龙王排地区:根据金矿体侧伏方向为84°,对桃树洞①号脉的补充地质勘探工作,使其金资源量由原来的267t增加到15t以上;对大万矿区西段开展了地质调查,在鲁源洞-大洞一带相继发现了7条矿脉,钻孔验证矿体具北东东向侧伏规律,主矿层最厚达316m,共获得预测金资源量总和为4921t;在平江县大洲乡的金盆尖一带,发现1条含金矿脉。
2)沃溪-唐浒坪地区:在沈家垭金矿区,发现金矿脉4条,圈定工业矿体13个,经过中深部工程控制,初步概算的金资源(333+3341)达34t;在沈家垭矿区以东的荆竹溪一带发现蚀变带4条;在唐浒坪一带新发现的Ⅱ号矿带具有较大远景,估算金资源量为88t。
3)怀化-通道地区:近年来在雪峰金矿田和漠滨金矿田外围不断有新的发现,如白岩云、狗皮溪-枫坪界、母溪等地相继发现了多条含金剪切带,初步预计仅雪峰金矿田就有可能新增金资源量100t。其中白岩云矿区已找到NW向矿脉10余条。母溪金矿圈定矿化蚀变带9条。
4)青京寨-桐溪地区:大坪矿区新发现矿脉8条,圈定矿体11个,已提交333+3341金资源量共计5319t。
5)赣西北九岭地区:在金家坞-鄣公山评价区圈出1条矿化带,已控制金矿(化)体两条;在九墩多金属矿点,圈定金异常5处;花尖山-郭家桥银铜多金属异常区圈出1条长5km强异常带。
6)金山金矿田及其外围:在茅岭-好老坞地区新发现的金矿体地表延长大于200m,钻孔控制了3层工业金矿体,估算333+3341金资源量205t;在陈充预查区发现含金破碎带两条。在银山矿田外围新发现杨家湾、四都叶湾金矿点。此外,江西有色地勘局在德兴发现了一个金属储量达200t,平均品位为5~6g/t的特大型金矿。该金矿矿田东西宽6km,南北长10km,已发现金矿床10余处。目前已探明储量72t,控制储量120多吨(《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512)。
7)临川金山岭-东乡小磺铜金矿评价区:在新居上-雪山岭一带共圈定8个金矿体;在西田富集区和小磺富集区均发现了不少含矿剪切带;在广昌水南铜银多金属矿外围新发现矿化体。
8)贵州从江翁浪-地虎地区:近年来先后发现地虎-翁浪-摆容区域性(滑脱)构造蚀变岩带及其控制的金矿点或矿化点,以及南加地区与花岗斑岩有关的铜(钼)矿。
9)贵州梵净山周缘金矿:近年来先后在印江金厂猴子硐、松桃罗家湾、江口金盏坪等地段的不整合面之上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滑脱蚀变岩型金矿体,断面平直,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四、新产出类型金矿床
1)独立金矿:①浙东南地区萤石型金矿赋存于陈蔡群萤石矿田,成矿阶段可划分金-萤石阶段及金-硫化物-石英阶段;②桂西北产于辉绿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潘家永,1998);③桂西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和生物礁的复合部位产出方解石脉型金矿床(张振贤,2002)。
2)伴生金矿:①锡与金的共生和伴生,除了与酸性和中酸性成分的岩浆活动有关以及出现于基性和超基性岩石与陨石之中以外,还见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之中。例如贵州板其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最初为原生锡矿点,附近还有砷矿点,后据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模式经勘查而突破。而贵州丫它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自然金中含有锡,并有锡金矿、金锡矿、银锡金矿等矿物。从Au与Sn两种元素的共生关系考虑,今后应注意在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勘查中找锡和在锡矿床中寻找金,这对于发现新的矿床,以及综合利用锡和金具有重要意义;②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缘矽卡岩中含Au丰富,其中相对还原、碱性的土壤C层是主要含金层即“泥巴金”金矿化层(宋慈安,2001);③金矿床和铅锌矿床相伴产出,在勘查过程中两类矿床可以互为标志。造成金同铅锌共生和分离的原因是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流体流动循环方式,在较低温度、高水/岩比、Cl络合物为主的体系中金与铅锌相伴富集,高温、高热梯度、低水/岩比、低卤化物浓度下的流体在迁移金的同时不利于铅锌的转移;④赣南钨矿深部及外围往往是金矿富集区。上述独立或伴生形式金矿特征,值得区内金矿评价工作借鉴。
五、邻区金(银)矿找矿进展启示
邻区金银矿找矿工作有一定进展,相继发现不少新的矿床(点),如闽中地区德化、尤溪、永泰一带发现的金矿点构成福建“金(银)三角”。主要矿床类型有:变质碎屑岩系中热液型细网脉状(构造蚀变岩型)与脉状金矿如闽浙武夷山一带金矿,与火山岩系有关的金银矿如德化南方子尖火山岩型金矿和尤溪后垄坑火山岩型银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如秦岭地区金龙山金矿、煎茶岭金矿等。燕长海(2002)总结豫西南地区西峡县河南庄金矿埋藏矿体地表标志,该区第四系总厚度为17m以上,由1m左右直径的巨砾石层、亚砂土、黄粘土组成,在巨厚冲洪积物之上发现有清晰的后生Au、Hg异常带,经工程验证,发现了其下埋藏的金矿体,厚达16~8m,Au品位平均为4~8g/t,因此,后生异常在找矿工作中应值得重视。
粤桂省境的大瑶山及怀集盆地,有中国最大的金地球化学异常之一,浊积岩系及燕山晚期小(斑)岩体发育,又处于地块结合带附近,有必要借鉴河南湍源银异常地球化学异常解剖及矿产深部勘查经验,实现银(金)多金属矿的找矿突破。此外,根据震旦系陡山沱组黑色岩系赋存有鄂西白果园银矿类比,在鄂西北武当地区找到佘家院等银矿(张业明等,1999),对于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前人曾认为该层位构成华南地区重要的锡铅锌金银等矿产的矿源层,在热液改造强烈地区可能有新类型银多金属矿床产出。
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熔剂。铁矿石分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
我国的铁矿石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1)东北鞍山地区,总储量100亿t以上;2)攀西地区,西南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储量在80亿t以上;3)冀东地区,以河北省迁安矿区为主,储量数十亿吨,为贫磁铁矿;4)海南岛,我国少有的富矿产地之一;5)西北地区,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及甘肃镜铁山矿区为两大复合矿区;6)华东及中南矿区,主要有南京及马鞍山附近的梅山、凹山,湖北的大治、鄂山、广东韶关地区的大宝山矿。
世界上铁矿石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有前苏联、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美国、印度和南非等,其中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量占世界矿石贸易的52%。
2年。大宝山矿台山工程历时1956年-1958年,共2年时间开工,大宝山矿台山工程位于广东省曲江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广东省内当时规模最大的矿山建设项目,工程于1956年1月1日正式开工,1958年12月28日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采选矿石100万吨。
大宝山矿区位于韶关市东南直距30km,距曲江县城(马坝)公路里程28km,与京广铁路的马坝火车站接轨,有铁路专线直达矿区。
矿床为中南地质局粤湘地质队发现,广东省地质局705地质队于1958~1961年进行评价勘探工作,查明为一以铜硫铅锌钼为主元素的特大型矿床。并分别于1961年前后提交了大宝山矿区多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东部)、大宝山矿区西部多金属矿带初步勘探总结报告和大宝山矿区船肚钨钼矿床初步勘探总结报告。随后,大宝山矿上马开采铁矿至今,同时小规模开采铜矿。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冶金933地质队、广东省地矿局706地质大队、大宝山矿分别对矿区的钼矿、铅锌矿、铁矿及外围补做了部分普查勘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区域构造位置
矿区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南侧、大东山-贵东EW向构造岩浆岩带与江北新华夏断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二、成矿地质环境
矿区构造复杂(图4-1)(陈毓川,1993),断裂构造以NNW、EW为主,NNE、NE次之,在矿区西侧泥盆系沿NNW断裂(F1)逆冲于侏罗系之上;在矿区东部为一沿NNW走向的向斜构造。矿区最老地层为寒武系地槽型沉积的浅变质砂板岩建造,与上覆中下泥盆统桂头群呈不整合接触。晚古生代地层属地台型沉积,为一套陆源碎屑至浅海相碳酸盐建造。局部有中生代早侏罗世陆缘坳陷盆地碎屑沉积建造,与中下泥盆统桂头群呈不整合接触。矿区容矿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多金属矿床与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有关(刘姤群,1985),前者Rb-Sr年龄为(1955±11)Ma,后者侵入前者。它们均属中酸性钙碱性系列铝过饱和岩石,具富钾贫钠、钙的特点。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值高,次英安斑岩中铜、钨、铋元素背景值较高(铜高出克拉克值4~8倍、锡2倍、钨1~2倍);花岗闪长斑岩中钼、钨、锡等元素背景值较高;二者铅锌丰度均略高于克拉克值。表明本区多金属矿化(体)和钼钨矿化(体)分别与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有成因联系(覃慕陶等,1998)。
图4-1 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略图
l—下侏罗统;2—上泥盆统;3—中泥盆统;4—寒武系;5—燕山期第三阶段花岗闪长(斑)岩;6—燕山早期第二阶段次英安斑岩;7—夕卡岩型钨钼矿化;8—铁帽;9—钼矿化花岗闪长斑岩;10—硅化次英安斑岩
三、矿床分布、产状
矿区矿床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矿床有其空间分布规律,代表矿床有:
1东部似层状铜多金属矿床(图4-2)
沿断层上盘分布,产于受向斜控制的碳酸盐岩中,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多层状上下叠置,在向斜轴部矿体加厚(最大厚度161m)。主矿体的呈NNW走向,长2640m,沿倾向水平宽200~540m(平均为350m),平均厚度55m,以铜硫矿体为主。它是本矿区最主要的矿床类型。
2西部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铜多金属矿床
矿床产于大宝山次英安斑岩墙下盘与侏罗系接触的断裂(F1)破碎带中,成矿物质基本与东部相似。
3高中温热液斑岩型钼矿床
它的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矿体产状受斑岩顶部及接触带控制。
4船肚夕卡岩型钨钼矿床
图4-2 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床27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1—侏罗系砂岩、砂页岩;2—泥盆系中统棋子桥组上亚组含锰砂页岩、凝灰岩;3—泥盆系中统棋子桥组下亚组灰岩;4—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石英砂岩、绢云母砂页岩;5—次英安斑岩;6—褐铁矿铁帽;7—铜硫矿体;8—黄铁矿体;9—菱铁矿体;10—断层
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南缘与上泥盆统天子岭灰岩接触带的石榴子石夕卡岩和内接触带中,分别形成夕卡岩型钨钼矿床和斑岩型钼矿床。
5风化淋滤型褐铁矿矿床
广泛覆盖于地表,为原生矿经氧化而形成的褐铁矿铁帽。
四、矿石物质组分
1矿物成分
多金属矿型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菱铁矿、辉铋矿及少量碲化物;钨钼型的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钼矿、黄铁矿、白钨矿、黑钨矿、辉铋矿、锡石、黄铜矿等。
2化学成分
矿区具有独立开采价值的元素有铁、铜、铅、锌、硫、钨、钼7种,可伴生利用的有铋、镉、镓、铟、硒、铊、金、银、铼等10种。铜是本区最主要的有益元素。
五、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矿区矿石自然类型共分六种:
(1)白钨矿、辉钼矿石,主要为白钨矿、辉钼矿,少量黄铁矿、锡石,主要产于船肚夕卡岩中。
(2)黄铁矿辉钼矿石,主要为辉钼矿、黄铁矿,少量白钨矿、锡石,主要产于大宝山顶花岗闪长斑岩中。
(3)含白钨矿黄铜矿黄铁矿石,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次为白钨矿,少量赤铁矿、毒砂、辉铋矿、辉碲铋矿、碲金矿、硫锑铜银矿、胶状白铁矿、菱铁矿等,产于东部多金属矿床中的北部。
(4)含黄铜矿磁黄铁矿石,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少量矿物除同含白钨矿黄铜矿黄铁矿石外,另含铁闪锌矿,分布于东部多金属矿床中部。
(5)铅锌矿石,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次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少量辉铋矿、辉碲铋矿、碲金矿、硫锑铜银矿、毒砂、辉银矿、黝铜矿、白铁矿、白钨矿等,分布于东部多金属矿床的中南部。
(6)褐铁矿石,分块状褐铁矿石与土状褐铁矿石两种,主要为针铁矿、赤铁矿、褐铁矿、次要为黄钾铁矾、菱铁矿、孔雀石、纤铁矿,少量矿物有多种铜铅锌氧化矿物,几乎覆盖全矿床。
六、矿石构造及结构
矿石构造有条带状、块状、浸染状、细脉状、星点状、网状、角砾状等,褐铁矿石还有蜂窝状、皮壳状、土状等;矿石结构分为粒状、交代溶蚀、固溶体分离、胶状及再结晶、压力结构等五组,其中以交代溶蚀结构最为发育。
七、蚀变类型及分带性
斑岩及其围岩具有面型蚀变的特点(陈毓川等,1993),以岩体为中心向两侧呈对称分布,蚀变顺序分带如下:
(花岗闪长斑岩)内蚀变带:未蚀变中心相(花岗闪长斑岩)
黑云母—钾长石化带(内带)
伊利石—水白云母化带(内带)
接触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接触带)
外接触带(次英安斑岩):青磐岩化带(外带)
八、成矿阶段
矿区成矿主要与燕山期岩浆岩有关(刘姤群等,1985),该期两次岩浆侵入活动也相应发生了两次成矿作用,一次是燕山早期,次英安斑岩相伴随的成矿作用,形成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主要成矿元素为铜、铅、锌、硫、铋(钨)以及镉、镓、铟、金、银等元素;另一次亦是燕山早期,但为晚阶段与花岗闪长斑岩相伴随的成矿作用,形成斑岩型钼(钨)矿床,主要成矿元素是钼、钨(锡、铜、铋)及铼、硒、碲等元素。这表明,两次成矿作用在成矿元素组合上具有差异性和继承性的特点,由此推断,区内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是深源长江系列花岗岩同源岩浆分异的不同阶段侵入产物。可能是深源物质在地壳深部发生部分熔融过程中,受到陆壳的强烈混染而形成的岩浆分异、并经多次活动的结果。
九、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体)的岩浆热液成因特征
1地质特征(刘姤群等,1985)
如前所述,多金属硫化物矿体赋存于九曲岭-大宝山次英安斑岩内及其上下盘接触带附近。综合研究对比表明,尽管各部位矿体的工业储量不等,但它们的主要矿石类型及主要金属矿物组合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围岩蚀变因围岩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该矿床蚀变矿物组合及其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大致概况为四个阶段:①夕卡岩阶段;②钾质交代作用(黑云母-钾长石化)阶段;③铜、铅、锌矿化阶段;④绿泥石-碳酸盐化阶段。因此,由于上述脉动蚀变作用的发生和迭加,形成了一般斑岩铜矿床的蚀变分带。
2成矿元素原生晕分布特征
资料表明,铜(铋、铅、银)晕主要分布于九曲岭-大宝山次英安斑岩内,其中心略低于东侧,并明显地被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岩墙所切。
3黄铁矿中钴、镍、硒、碲的分布特征
通过取自不同产状矿石中磁铁矿和黄铁矿特征元素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石中钴、镍、硒、碲含量及w(Co)/w(Ni)、w(Se)/w(Te)比值上显示一般岩浆热液矿床的特征:黄铁矿含铜量普遍较高,这是国内外许多斑岩矿常见的现象(王继华,1981),不同产状矿石中黄铁矿(或磁黄铁矿)的w(Se)/w(Te)比值十分接近;黄铁矿中w(Co)/w(Ni)比值平均为157,表明贫镍富钴的特征,这与江西铜厂等斑岩铜矿、湘中和湘南高中温岩浆热液型金属矿床以及国外一些深成热液矿床类似,而不同于湘中和湘南一些沉积和层控型黄铁矿床和铅锌矿床。
4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1)硫同位素: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绝大多数变化于-2‰~+2%。之间,反映硫源比较单一,接近陨石硫特征;不同产状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十分接近,反映岩浆热液成矿的特点;主矿体(层)从底层至顶板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无明显差异,不具有一般海底火山沉积矿层矿物从底板至顶板因沉积环境改变或海水的影响而使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规律性递变的特征。共生矿物硫同位素平衡温度大部分处于180℃~450℃之间。
(2)氧同位素:成矿时溶液δ18OH2O变化于+026%0~+751%。之间,大体反映了矿液水是来自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合,表现了一般斑岩铜矿床的成因特征。
(3)铅同位素:刘姤群等(1985)对不同产状矿石分别采集了铅同位素样品,经MAT-260型质谱仪测定结果(分析误差<02%)表明,不同产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其中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7Pb/204Pb三个值的变化范围小于15%),并明显地不同于泥盆系层控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次英安斑岩岩墙和花岗闪长斑岩岩体中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十分接近,它们的同位素比值可近似地代表岩浆岩结晶时相应的初始铅同位素比值,并与围岩中矿石铅同位素比值相当,反映矿石与岩浆岩在成因上的联系,区内矿石铅μ值变化不大(948~972),反映矿石铅基本上属单阶段正常铅,但钍铅异常性较明显,ω值变化于3790~4017,模式年龄除个别偏低外,多为75~125Ma,与矿区岩浆岩K-Ar同位素年龄和地质依据是基本吻合的。
上述地质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特征充分证明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成因上与次英安斑岩有关,并由岩体中的细脉浸染型、接触带附近的夕卡岩型和外带的似层状或脉状型三类矿石组成的斑岩型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上,则主要来自深源长江系列次英安斑岩的深源岩浆。
十、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目前对矿区内斑岩型钼(钨)矿床和夕卡岩型钨钼矿床的成因认识是一致的,属于岩浆热液矿床,对铁矿淋虑成因的看法也无异议(邓世强,1981;刘姤群等,1985;裴太昌,1986;覃慕陶等,1998);但对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因却长期争论不休,概括起来基本上有四种观点:①层控型矿床,②泥盆纪海底火山喷气矿床,③热液交代型矿床,④“复控”矿床。
图4-3 大宝山多金属矿成矿演化模式图
1—砂岩;2—页岩;3—灰岩;4—次英安斑岩;5—花岗闪长斑岩;6—含钨铊铁帽;7—黄铁矿体;8—菱铁矿体;9—铜铅锌多金属矿体;10—夕卡岩型钨(钼)矿体;11—斑岩钼矿及边界;12—硫、钼矿及边界;13—含钨铋钼铜石英细脉;14—透闪石化-阳起石化;15—硅化、绿泥石化;16—夕卡岩化;17—钾长石化
产生分歧的主要症结在于对大宝山次英安斑岩的不同认识、东岗岭组上亚组有没有凝灰岩以及次英安斑岩底板岩层(“金鸡组”)的时代及两者的接触关系问题。通过本文如前所述,从地质产状、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特征以及稳定同位素年龄等方面综合分析,大宝山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是同源岩浆分异的不同阶段侵入产物,同属于燕山期,并分别伴随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及钨钼矿床的产出。矿区东岗组上亚组中,前人所谓的“凝灰岩”确有存在,但其岩石特征、副矿物组分、Rb/Sr值等,均与区内次英安斑岩接近,蚀变全岩K-Ar同位素年龄值为1567Ma,由于它仅见于矿区内,综合上述资料,初步推断前人所谓的“凝灰岩”可能是次英安斑岩的岩床,而岩舌状岩枝,或者是同源同期的次火山相脉岩,暂定名为“英安质次火山岩”(刘姤群等,1985)。某些地质学家认为区内东岗岭组存在同期海底火山喷发凝灰岩,并同区内多金属矿床成因联系起来,则显得依据不足。
大宝山次英安斑岩下盘地层时代及接触产状问题:次英安斑岩呈岩墙侵入于泥盆系逆冲于侏罗纪之上的断裂破碎带中;西部多金属带即为产于断裂破碎带中的脉状矿体,其矿石特征与东部似层状多金属矿体相似。侏罗纪砂页岩,曾采获香港菊花石化石,经鉴定其时代为下侏罗统。
综上所述,从大宝山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次英安斑岩与铜铅锌矿化及花岗闪长斑岩与钨钼铋铜矿化的时空关系、成岩、成矿时代,以及从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来看,该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其成矿模式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图4-3)。由铜铅锌黄铁矿、磁黄铁矿、菱铁矿等早期形成的硫化矿体,经过长期风化淋滤作用,最后形成褐铁矿体。主要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及钨钼矿,均与燕山期同源的次英安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成因联系。因此,大宝山矿区矿床成因应属于“三位一体”的广义的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
十一、找矿标志
(1)有利于热液交代的碳酸盐岩层存在。
(2)燕山期的中酸性小斑岩体,呈岩株、岩墙、岩床产出。
(3)新华夏系构造与其他构造交汇部位,最好是与东西向构造交汇部位。矿体常富集于控矿断裂旁侧的褶皱构造中,湘南粤北常谓之“背、向斜加一刀”。
(4)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夕卡岩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透闪石-阳起石化以及菱铁矿化等;
(5)常见有铜、钼、铅、锌等元素原生晕分布,特别是分布在有利构造、岩体、岩性部位最佳;
(6)地表有褐铁矿铁帽分布,以含铜、铅、锌、钨、砷较高的蜂窝状铁帽指示找矿最为直接。
陈冰。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得知陈冰任韶关大宝山矿矿长、党委书记。韶关,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