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小学而言,如果孩子的智力好,其在一般学校与好的学校上学,效果相差不会太大。
俗说金子在哪里都是会发光的。智力好的学生接受能力强,由于小学教材内容浅显、简单,老师一点即会,甚至可以无师自通。但是,如果孩子智力不太好,那就尽量要选择好的学校。因为好的学校师资水平、办学条件以及学习氛围都与一般学校不在一个层次上。智力不太好的学生在好的学校学习,效果一定会胜过普通学校。
但是有一种情况也要加以考虑。目前,一般学校都实行小班化。三十个学生一个班。这样的班级教师授课时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对于差生能反复辅导,教学质量容易提高。但一些重点学校,往往五、六十人一个班,甚至还有更多的。由于人数太多,教学质量不一定就有保证。
至于初中、高中,由于学科多,教材内容比较深,比较复杂,它对于教师及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好的学校的教学效果一般会比普通学校好很多。
孩子在一般学校和好学校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但我们很多文化不高的家长,误会了这种“差别”的意思。他们认为在好学校,就是跟当官,大老板的孩子们在一起,可以结圈子,交朋友,将来对工作,事业,挣钱等,很有帮助。这就大错特错了!
那么,真正的“差别”在哪里呢?
在学习的氛围,学校的环境,教育的质量等。孩子在优秀的,美好的,认真的,向上的学校环境里熏陶和成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养成勤奋,好学,阳光,向上的性格习惯。所谓“近朱者赤,习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还是一点很重要的,无论去好的学校或差的学校,孩子要有定力,要有努力向好,向上,勤勉的基本素质。否则,会学到爱攀比,虚荣,在权钱利面前迷失方向等。
此外,并不是说在差的学校环境里就没有优秀的孩子,就学不出好成绩,否!是金子就会闪光!有的定力好的孩子,无论处在怎样差的学习环境,他们照样奋斗向上,成绩优秀,出污泥而不染。同样的环境,可以造就出不同的人才……
希望中国能早日消除不公平的教育环境,学校没有好坏之分,教育资源平均分配,让所有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优质的教育……
振兴中华,指日可待!
一般学校和好学校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之所以有这种差别存在,所以择校热一直是高烧不退。
好多家长花巨资,托关系,找门路,想办法,买房子,迁户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要将孩子送到优质学校就读。
先说一般学校和优质学校之间最直观的差距。
就拿我们市一所优质初中和我们县一般初中进行比较。
去年我们市这所优质初中的高中升学率是9883%。而我们县的初中升学率是501%,且这所学校考上省市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高达463人,重点高中升学率高达61%。而我们全县考上省市重点高中的人数只有93人。重点高中升学率为083%。
这组数据你觉得可怕不可怕?
这就是优质学校和一般普通学校的现实和对比。
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客观现实就摆在你的眼前。
1优质学校占有最好的办学条件。
优质学校实力雄厚,资金充裕,办学条件优越,设施设备先进,占有最优越的办学条件和环境,这是一般学校所不能够相比的。
2优质学校拥有最好的师资。
优质学校的管理团队和教师,一般都是高薪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聘用,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是名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聘用的教师都拿到很高的年薪,另外还有其他福利待遇。所以,有钱好办事,有钱就能招聘优秀人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非常高,这是普通学校所不能够相比的。
3优质学校一般都是掐尖招生,选择最好的生源。
优质学校一般都是择优录取,所招录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是普通学校根本没办法相比的。
4优质学校有良好的校风。
优质学校占有最优越的办学条件,最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生源,这样的学校一般都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这也是普通学校所没有办法相比的。
所以说,优质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区别和差距非常大。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择校热的风潮一直不能冷却的主要原因。
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最优越的教育资源?
所以为了使孩子能够上最好的学校,占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很多家长真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想尽办法倾其所有,不惜代价。
其实说到底,这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本体现,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的体现。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道路还非常的遥远,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将在一定条件下长期存在。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现在幼升小,小升初,择校的热度居高不下,不少大城市为了缓解优势教育资源的紧张,实行了摇号政策。就我在的西安来说,今年首次公民统招,明显感觉民办的热度下降,参加摇号的人少了。公办不保底,害怕摇不上去更差的公办是一方面,因为疫情的影响,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也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动辄上万一个学期的学费,还有孩子的兴趣班,培训班,确实压力不小
再说学校的区别。西安的民办教育热度居高不下,跟各民办学校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和从各地掐尖脱不了干系!多少年来的良性循环造成好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花大价钱买学位房,到处找人进名校,也有不少被骗的,作为家长为了孩子也是拼了!而公办院校,因为优秀生源被掐走,优秀老师被挖,造成公办的劣势,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了!
作为孩子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的孩子喜欢学习,喜欢在竞争更激烈的环境中提升自己,这种孩子进了一个好学校无疑是如鱼得水。而有些孩子,在学习上表现一般,而在其他各方面有更好的特长和偏爱,如果让他们进去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在学习上找不到任何的存在感,对孩子的性格和人生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摇号的这些年,有些成绩比较差的孩子运气好摇进了所谓的名校,无奈学习跟不上,退学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的不在少数。作为家长,要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要一起面对解决,而不是一味指责
现在西安大力发展公办教育,名校+正在积极推广!以前的一般学校这会慢慢提高教学质量和环境,公民统招也会让生源更加均衡,这时候就是真正的“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
如果一个孩子在一般学校能取得跟好学校一样的成绩,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会比在好学校出来的孩子更有能力!因为 社会 不会一直给你提供这么优秀的环境和资源,真正的提升还是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
我在这里真诚的回答您这个问题,一般学校和好学校差别大吗?差别是有的,有多大不好说,但 从孩子长远的考虑,上好的学校对孩子的 健康 成长是有好出的。
首先是,学校的硬件设施,郊县的小学可能在教学设备上就无法同好的学校比较。在天津那边的郊区我不清楚,在我们这边的普通学校,夏天的教室没有空调,投影设备坏了好久都没有人修理,操场很小,孩子们做操都得分批。但这些都不重要,现在国家对这一块补助很大,在硬件方面会逐步缩小差距。
其次,最主要的是“内涵”,好的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师队伍比较稳定,学习氛围比较好,生源地素质高 。而偏远的校区,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来源复杂,整体学习氛围和素质要差好的学校很多。
还有,如果在好的学校上小学,如果户籍在这个片区,对口升初中,也会是一所不错的学校 ,还有的就是九年一贯制的,非常方便,家长要知道中考比高考更重要。
再有,说到内因决定外因,我不否认,但 影响内因的外因太多了 ,如果周边有10个孩子玩,您的孩子能用心学吗?孩子还是一张白纸,正在疯狂学习的阶段,正在习惯养成阶段,不同的环境那个更利于孩子的好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如果有能力的情况下,还是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如果自身条件有限,我们就要严格教育孩子,做好孩子在的引路人。不管到哪里,要想成才,必须靠自身的努力。
中考正在进行,成绩指日可待。
究竟是上一所好的学校,还是上一般的学校,它们有什么差别,差别又有多大?这是考生们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人生之路,不管是求职还是求学,会遇到多次选择,但每次的选择机会只有一次。在这个十字路口,选对了方向,如同登山搭好了梯子,可以顺势而为,步步攀升,直达顶峰;方向选错了,必然多走弯路,或遇到艰难险阻,甚至落伍掉队。
学生能否成才,学校是外因,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肯定会有差别,至于差别多大,需要通过内因——学生个体体现出来。学生的内因包括三个要素:知识基础、智力潜能和努力程度。
成绩好的学生三者兼备,自然要上重点学校;成绩差的学生,说明三者偏弱、或者一两个方面有问题,上重点学校就是一厢情愿,可望而不可及。因为根本就没有达到重点学校的分数线,只能选择一般的学校。那么,中等成绩的学生呢?
譬如一所市(县)重点高中,今年计划招收高一新生600名,掐尖预划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0分(已预留5%,即达到分数线以上的共630人)。某考生中考成绩520分,列第580名,上重点学校处于末段,上一般中学名列前茅。这种情况又该如何选择呢?
有人说:“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其一,从这所重点高中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入重点本科大学的占20左右,普通本科50%左右,剩余的为专科或高职。正常情况下,三年下来,该生能考入专科学校是大概率的事情,普通本科不是没有可能,但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其二,如果该考生放弃重点高中,选择上普通高中,根据划片招生原则,只能选择就近的一所学校。这所普通高中近几年的高考录取情况是:重点本科5%左右,普通本科25%左右,专科及高职40%。可见该生选择这所普通学校,考入普通本科、甚至重点本科的可能性更大些(掐尖招生对优质生源的浪费可见一斑)。这是因为:
1、该生入学成绩居于本校前列,心理上有种自豪感,具有主客观优势。既有压力感和紧迫感,又有被追赶的乐趣,如同长跑比赛进行中的第一梯队,不甘落伍或掉队。加之提前就有思想准备,上普通高中就是为了当“鸡头”,不用扬鞭自奋蹄,必定自我激励,调动所有智力潜能,加倍付出,学习上的努力不会懈怠。
2、作为普通高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面对 社会 舆论压力和学校的生存发展,在生源结构无法左右的情况下,一定会凝聚智慧,发掘潜力,放大优势,展现教学实力。毕竟在人才选拔机制的现实面前,多培养几个优等生才是硬道理。重点中学考上十个北大、清华,普通中学考上一个,在业内就有话语权。
也有人说:“就高不就低,考上了就上!”这个观点符合一般人的心理认知,也有它的道理。
一是重点高中汇集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不只是师资和教学设备,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更有利于优等生的培养和提高。
二是重点高中的教学氛围浓厚。
成绩排名相对靠后的新生,一旦融入其中,受其影响、感染和带动,自然会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如同长跑中的第二梯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前有劲旅、后有追兵,想偷闲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是上重点高中可以积累更多、更高层次的人脉关系,对今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潜在影响。
普通高中的同学多数就读一般本科和专科学校,毕业后基本上回到本地,或局限于小城市发展。而重点高中的同学,大多升入重点大学和较好的普通高校,毕业后走向 社会 ,遍布大中城市、各行各业,将会有更多的人成为行业和领域的栋梁人物。这是一份不小的 社会 财富,也许多少年之后,你才幡然醒悟,为今天的低分高就而庆幸呢!这种选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过来人的共识。
总之,事物都有两重性,有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学校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积极的内因有时会弥补外因的不足,让优势发挥到极致。
“知己者莫过于己”,上重点学校还是一般学校,作为考生和父母,要有自知之明,不单看中考分数,还应根据个人的知识基础、智力潜能和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程度,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你选择的不仅是一所高中学校,更是一所综合性的 社会 大学。
一般学校师资力量不强,学校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好学校,好学校的师资来源都是靠好的待遇和学校文化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加入。有好老师加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提高,好的生源就会源源不断输入。再者,教育现在是一分钱一分货,没有好的待遇吸引不了好的老师,没有好的老师教不出好的学生。
一般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很差,好的生源都跑向好学校了,留下来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难出成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提高,从而导致一般学校越来越落后于好学校。
总之,孩子的学习环境很重要,放在一般学校和好学校差别很大,孩子周围都是勤奋学习的学霸,他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赶超别人。
相反,孩子周围都是一些不爱学习,来学校混日子的学渣,他也会受到他们的感染变得不思进取,不爱学习,和他们沆瀣一气,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差。
我一直认为差别是非常大的,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肯定要尽量给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毕竟好小学去上好中学的几率更大,好中学去好高中的几率更大,好高中去好大学的几率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学区房被炒的那么高的原因!
1内因决定外因,但是外因也很重要!孩子上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还是非常大的,我相信孩子读书都会有一种心态,如果觉得老师非常有趣的话孩子会更愿意上这门老师的课,这就是老师水平的体现,如何让孩子愿意对这门课有兴趣,那么好学校有这种好老师的概率是更大的,这无可否认!
好学校的同学也是非常关键的,我邻居家的孩子在读初中他们学校学生下课之后很多时候就在讨论 游戏 之类的,但是如果是去更好的学校可能别人同学下课之后就是讨论学习了!
2孩子读书关键是内因。
读书其实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一读就是十二年,想要坚持下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我见到很多小学成绩非常好初中却不行的,见到初中成绩非常好高中却不行的,高中成绩很好但是大学碌碌无为的,所以我认为比起让孩子去好学校更关键的是告诉孩子要有上进心、坚持,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让孩子能够坚持下去,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3家长要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但是有时候有心无力,那么我们家长要做的可能就是问心无愧了,创造自己能够创造最好的条件就行,没必要强求但是也要尽力即可!
好学校与一般学校相比,在学习氛围、整体学习基础、师资配置、教学硬件等方面都要比普通学校好很多 。同样学习基础和潜质的学生在好学校中,大概率会比在普通学校学的知识更多,更全面,会大概率地向好发展。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好学校的平台较高,舞台较大。 学校背后的隐形资源(这里需要自己去想)也不容忽视,给孩子带来地机遇也相应较多。
当然,在好学校读书压力也较普通学校大很多。 这就需要孩子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压抗挫折能力。
其实以我两个孩子的经验来说,孩子在一般学校和在好的学校其实差不了多少,最主要的是看孩子有没有学习这方面的天赋。有的孩子他没有听过他,在再好的学校,他也学不好,因为他对这个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有的孩子他在比较一般的学校,学习成绩也是一样好,虽然说没有能够上特别好的学校,但是他的学习成绩摆在那里了。那是他努力得来的。
我的小女儿在的那所学校是一个重点小学的分校。虽然说他的成绩不是特别的优秀,但是我觉得还过得去。我大女儿就在一说一般的学校上学,但是也不影响她的学习成绩的。因为我觉得大女儿她学习是不需要怎么督促的,她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该努力的时候还是会努力,就是英语有点差,因为本身咱中国接触这个英语也是比较晚的,不像有。特别好的家庭从小就开始双语教学。所以我觉得在一般学校和好的学校没有多大的差距,最主要的还是看孩子自己是否想不想学习,因为我们作为家长的是不可能替孩子学习的,所以只能是孩子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够考验出他到底好不好。
新乡市获嘉县产业集聚区南区(亢村镇)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Henan Women’s Vocational College)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省教育厅和省妇联共管的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是教育部和全国妇联指导、中华女子学院等发起成立的“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成员单位,是河南省妇女研究会、河南省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常设单位。 省教育厅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学校主要面向行业和地方培养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该校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规模暂定为5000人;首批开设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电子商务、社会工作5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按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办理。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省教育厅和省妇联共管的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校。也是河南省妇联融合70余年办学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在相继打造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河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教育品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女子院校办学理念而举办的一所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摘 要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性的总和。”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由于存在丰富的个性差异。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因此没有了个性的存在和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可是笔者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偏差,过分侧重于欣赏和评述,往往流于纸上谈兵,或者师生互动过于频繁,严重脱离美术教学的本体实质,学生的视觉敏感度和绘画表现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对于如何做到既突出人文精神,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笔者进行了阶段性的探究。
关键词美术教育 教学对象 新课程
“学校教育应该促进人有个性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忽视个别差异性,泯灭个性发展,其实就是教育的悲哀。”这是笔者在《中国美术教育》所看到的一篇文章里最让笔者有所感悟的一句话。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而共性则大多是一些照搬,也就谈不上创造,也无创新可言了。分析与反思了以前的教学,发现学生在以前的美术创作方面普遍技法单一,形式雷同,缺少个性,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似乎相差甚远。所以倡导个性的表现,开发思维想象,培养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就是现在所要面临的新教学思考。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深切感受到:合理地使用新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学法”和“教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能力。
一、研究所教学对象(个性与环境的思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理智判断和鉴赏能力,而疏于精心设难问疑,教学艺术是凝聚和融会了教育机智在内的、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的运用,是教师高度驾驭纷繁复杂的教学“变数”这一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的上课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没有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运用,就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独特的生命表现和学生提出的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学生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教学艺术只能是教师自主性的创造成果。
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小看,但社会影响力和教育影响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某种情况下,教育价值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削弱、侵蚀、吞噬教育结果。学校艺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体系联系,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学校艺术教育走向社会的基础。流行艺术文化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误导作用,有的学生甚至不能自拔。如视觉媒体中的暴力、色情污染,听觉媒体中个人情感无度的宣泄,低靡、猥琐、丑陋、恐怖等不良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社会环境有一些关联,不过教育环境在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更是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在现代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由此可见,创设良好气氛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环境教育就应做好个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掘的更充分,在各方面的发展更全面。而我们美术教育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正是如此,美术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是美术生活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追求生活的美。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自然的、生成的、艺术的课堂,源于学生个性发展与美感相融的实践与行动,回归于学生灵性、回归于美术本质,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怀着这样的理念,我们一直在不懈构建、不断完善。例如,《心灵的关爱》这一课不仅是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与家长的交往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法与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一些卡片、书签等艺术作品的基本制作要领后再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创作。还有其它课程如旧物DIY、居室的布置,等等。都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由此,美术教育者的任务就不只是“传道、授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良好气氛的教育环境。
二、探讨课程可操作性(个性与教材的思考)
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就有了能动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
目前的新教材内容虽然扩大化了,可有一些仍旧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宜,于是笔者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所生活的环境等作为另一种课程资源。如《我的小小家》、《泥塑造型》、《瓦楞纸变变变》等,这些课程都能很好的引领学生们在多元的艺境中感悟设计的灵感,解读设计的语言,在多维的设计元素的整合中生成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学生对为之设计的教学课程可以适当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有着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正如文豪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教育艺术追求浪漫,充实精确,开启思维,师生互动,以及体验的乐趣,唤醒埋藏在学生的多种可能性。
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笔者的美术教育思想主旨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上《过去的日子》这一课题时,笔者先插入了《美术老师过去的日子》这个小课题,自然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笔者用自己的学生时代为例,告诉了同学们自己曾经从一般的学生成为优秀生,后来又由优秀生转变为后进生,但最终经过努力奋斗,自己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社会、家人还有自己。整节课以开放的图文方式呈现,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让他们重拾起已放弃的目标,重新找回了斗志。
当然,新课程有自己的特点:理想的、领悟的、操作的、经验的。这让美术学习有了自己的特殊性包括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美术课程目标来指导、评价美术课程的实施。而从课题管理上来说,课程的逻辑与学习的关系十分重要。建立以学习逻辑为主线,充分理解艺术学习的特点,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发和选择课程。
三、软、硬件的投入(个性与条件的思考)
艺术教育需要艺术体验,艺术体验需要足够的的投入,高质量的软、硬件设施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前提条件。很难想象,课本中的几张小、教师的几句解说,就能让学生领会大师的杰作;也很难想象,表面快乐但思维空白的活动能探究到什么是艺术的真谛。虽然说基础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大师的,但是,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美妙的技法体验、广泛的美术文化参与,是培养艺术素养的起码条件;有悦耳怡情的听觉媒体是学生艺术情感升华的催化剂。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必能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所以笔者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有时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安排几节欣赏课,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适当开设几节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情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命题就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美术教育恰恰在这些方面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搞好美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良好个性和人格形成的需要,是社会对多功能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一名一线美术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希望我们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传递人类关爱,提升品德的盛殿。探索、尝试、反思、努力实践、修正完善、吸取精髓,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在美术教学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022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