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的全文

《滕王阁序》的全文,第1张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全文

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 朝代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其文采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一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发现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阁。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我王勃,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却无处去请缨杀敌。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到万里之外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在座诸位施展潘岳,施展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注释

1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2故:以前的。

3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4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5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6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7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8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9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10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11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12引:连接。

13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14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15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16杰:俊杰,豪杰。

17灵:灵秀。

18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19雄:雄伟。

20州:大洲。

21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

22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23枕:占据,地处。

24尽:都是。

25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26都督: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27阎公: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

28雅望:崇高声望。

29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

30遥临:远道来临。

31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

32懿范:好榜样。

33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34暂驻:暂时停留。

35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

36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37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38孟学士:名未详。学士是朝廷掌管文学撰著的官员。

39词宗:文坛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40紫电青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41王将军:王姓的将军,名未详。

42武库:武器库。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43家君作宰:王勃之父担任交趾县的县令。

44路出名区:(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出:过。

4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46维:在。又有一说此字为语气词,不译。

47序:时序(春夏秋冬)

48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49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50潦水:雨后的积水。

51尽:没有

52俨:整齐的样子。

53骖騑:驾车的马匹。

54上路:高高的道路。

55访:看

56崇阿:高大的山陵。

57临、得:到。

58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

59长洲:滕王阁前赣江中的沙洲。

60旧馆:指滕王阁。

61层:重叠。

62上:上达。

63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丹:丹漆,泛指彩绘

64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65鹤汀凫渚:鹤所栖息的水边平地,野鸭聚处的小洲。

66汀:水边平地。

67凫:野鸭。

68渚:水中小洲。

69萦回:曲折。

70即冈峦之体势:依着山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71桂,兰:两种名贵的树,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72披:开

73绣闼:绘饰华美的门。

74雕甍:雕饰华美的屋脊。

75旷:辽阔

76盈视:极目远望,满眼都是。

77纡:迂回曲折。

78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骇。

79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

80扑:满。

81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82舸: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83弥:满。

84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

85舳: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86销:“销”通“消”,消散。

87霁:雨过天晴。

88彩:日光。

89区:天空。

90彻:通贯。

91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92一说,“霞”为一种小飞蛾,"落“的意思为孤单,孤单的飞蛾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自有一种孤寂之情。

93(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变霞鹜》)

94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95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96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97断:止。

98浦:水边、岸边。

99登高望远,胸怀顿时舒畅,超逸的兴致迅速升起。

100遥:远望。

101襟:胸襟。

102甫:顿时。

103畅:舒畅。

104兴:兴致。

105遄:迅速。

赏析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创作背景

关于《滕王阁序》写作时间,主要有四种说法:

“十三岁”说

《太平广记》记载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古今事文类聚前集》记载:“唐王勃字子安,六岁能文,词章盖世。年十三,侍父宦游江左,舟次马当,寓目山半古祠,危栏跨水,飞阁悬。”

“十四岁”说

五代王定保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笔纸巡让语宾客,物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请宴所,极欢而县。”

“二十二岁”说

清初吴楚材等注《古文观止》认为作于“咸亨二年”(671年),王勃时年二十二岁。其注云:“咸亨二年,阎伯屿为洪州牧,重修。九月九日,宴宾僚于阁。欲夸其婿吴子章才,令宿构序。时王勃省父,次马当,去南昌七百里。梦水神告曰,助风一帆。达旦,遂抵南昌与宴,阎请众宾序,王勃不辞,阎恚甚,密令吏,得句即报。至落霞二句,叹曰,此天才也。想其当日对客挥毫,珍词绣句,层见叠出,海是奇才。”清人蒋清翊在《子安集注》中亦主张作于“省父”六合县之时。

“二十九岁”说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王福峙谪交趾(今越南北部)之后。王勃前往省亲,过南昌而作。父福时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オ,因请为之。物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曲辞别,帅赠百,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这里所说的“二十九”是虚岁。 

总之,这首《滕王阁序》是诗人为滕王阁而写的一首并序诗歌。

是令妃在统摄后宫事务。乾隆三十年,乌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宫,令妃晋升为皇贵妃,并代行皇后之责,统摄六宫之事,长达十年之久。而令妃生下的十五阿哥永琰深受乾隆喜欢,被立为皇太子。

孝仪纯皇后(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入宫

魏佳氏,是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原属正黄旗满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镶黄旗满洲,即“抬旗”。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隶属内务府,所以应是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后来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帝的嫔妃。史料中用了个“充”字,因为在后宫中,贵人、常在、答应均属低品级。

按照清朝内务府选秀的规定,入选宫女的年龄应在十三到十七岁中间,因此魏佳氏可能是在乾隆六年左右进宫的,但现今并未发现魏佳氏曾为宫女的记载,乾隆帝在御制诗中曾透露魏佳氏是孝贤皇后玉成于他的伴侣(《孝贤皇后陵酹酒》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乾隆帝自注: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

雍乾时期,魏佳氏的家族已经是标准的内务府中等官僚家族,魏佳氏的曾祖父名叫嗣兴,任护军校,祖父名叫武世宜,初任内管领,后来升到了内务府总管的位置,到了魏佳氏祖父这一辈,其家族已经拥有一定的门第。

魏佳氏的祖母和母亲在雍正元年册立皇后并册封妃嫔时,曾担任宣册宝文女官。因此,可推测魏佳氏生长于一个兼具满和汉文化的家庭。

受宠

估计魏佳氏容颜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爱,她在乾隆十年的正月受封为嫔,此时魏佳氏仅十九岁,便位列三嫔之一(当时乾隆帝嫔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嫔叶赫那拉氏、怡嫔柏氏与令嫔魏佳氏),乾隆帝封其为“令嫔”,“令”字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之意,魏佳氏让皇帝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她善良、美好的一面。

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魏佳氏的封号“令”对应的满文为“mergen”,意为“聪明的,睿智的”。从《清实录》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晋封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排在了家世与资历均比她有优势的舒嫔(后来的舒妃)之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宠。

乾隆十三年,魏佳氏被晋为令妃,此时魏佳氏在乾隆帝后宫中位次仅次于乾隆帝的潜邸旧人。乾隆十六年,在魏佳氏父亲清泰去世后,乾隆帝曾派傅恒为魏佳氏解决了娘家兄弟的就业、住房、债务问题,又给房屋和土地,作为以后家里的额外收入来源。

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被晋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跃成为皇贵妃。此时孝贤皇后富察氏已故,皇后乌喇纳喇氏因断发失宠不废而废,魏佳氏从此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成为后宫之主达十年之久(乾隆帝在纪念魏佳氏的挽诗中称她为“兰宫领袖”)终乾隆一朝,魏佳氏是为乾隆帝生儿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扩展资料

令妃娘娘的情商很高,而且很漂亮,因此才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宠爱,她从宫女做起,一步一步走上了女人的巅峰,最后被追封为皇后,她这辈子算是非常成功了,爱情事业都是大有所得,人生赢家啊!至少《还珠格格》中给人的感觉,是!

有人曾经说,在乾隆的四十多个有名分的嫔妃中,令妃生育的数量是最多的,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的十年时间里,先后为乾隆皇帝生下四子二女,看来令妃在她人生最宝贵的十年里,专门用来怀孕和生孩子了,其中包括为乾隆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以后的嘉庆皇帝,这足以见得令妃专宠吧!

现在有不少人分析,乾隆皇帝可能内心并不喜欢令妃,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乾隆皇帝与他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感情甚笃”,能容得下这第三个人吗如果乾隆真的爱令妃,就不会让她这么拼命生孩子,十年生六胎,可想而知令妃的压力啊!这是不是说明乾隆只不过将令妃作为了一个后宫的生育机器还有一点也成为了乾隆不喜欢令妃的最大理由,那就是为什么在后位虚悬时,不立令妃为后

笔者认为,这些判断实在不公正,也不公平,乾隆皇帝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非常好,但乾隆皇帝是一个性情中人,历史上著名的风流皇帝,他在孝贤纯皇后去世后,完全有可能与令妃产生感情,关于“生育机器”之说,笔者认为不能如此论断,尽管后宫嫔妃确实具有“生育机器”的功能,但这足以说明乾隆皇帝对令妃的喜爱。

笔者还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乾隆对令妃的青睐,第一,在乌喇纳喇氏皇后被废后(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那位皇后娘娘),令妃以皇贵妃之尊总摄后宫,代行皇后之责,成为无名号而有实权的后宫之主达10年之久,可见,乾隆皇帝给与了令妃极大的权力。

第二,在令妃去世后,乾隆皇帝在她原有的仪仗中增加了18件,达到76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一件;从令妃留下的遗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经拥有东珠朝珠,而东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资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给予令妃的特殊待遇。

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一切都只能说明乾隆皇帝非常宠爱令妃,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让令妃整整当了10年“副后”,而不转正呢笔者认为,乾隆皇帝内心里其实是很想让令妃转正的,但是,他首先是一个皇帝,其次才是一个丈夫,政治制度和政治格局在那里,他没有办法。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从令妃的身世说起,令妃魏佳氏(原姓魏),内管领、追封一等承恩公清泰之女,原属正黄旗汉军,后来被乾隆皇帝抬旗入镶黄旗满洲,可见,令妃并非满族出身,而是汉人,而且她的娘家也不是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家族,因此,出身决定了她的命运。

恐怕又有人要说话了,仔细翻阅典籍会发现,顺治一朝就有一位皇后是汉人,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不过笔者想说,请注意,佟佳氏确实是汉人,也确实是皇后,但她的皇后不是顺治皇帝册封的,是顺治死后,与孝惠章皇后并尊为皇太后,由她的儿子上徽号为慈和皇太后的,其实,令妃魏佳氏也是一样,由儿子嘉庆皇帝追封为孝仪皇后的,她们都没有真正被册封过皇后。

更何况,魏佳氏可没有佟佳氏那么过硬的娘家背景,尽管都是汉军旗后来被抬旗的,但佟氏一门的祖先早在清军入关前就与满洲大有渊源了(佟氏祖先为明将),佟家为清军的入关和入关后的治理,是做出了贡献的,因此到了康熙一朝,佟家已有“佟半朝”之称,令妃的娘家可比不了。

下面说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八年,已经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位继承人,乾隆将传位永琰的诏书密封之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自己驾崩后取出宣布(当然他在乾隆六十年后当上了太上皇,自然没有遵循这个规则了),这是雍正皇帝立下的规矩。

但是,当时的朝局比较复杂,乾隆的儿子也不少,乾隆之所以选择永琰为继承人,也是不得已之举,在乾隆看来,他的儿子里,也就永琰还算强一点,这是矮子里面拔长子,没办法的事,不过,既然立了永琰,就要保证永琰能够顺利登基,而在永琰的兄弟里,有实力与皇十五子永琰竞争嫡位也是有的,因此,乾隆不得不谨慎。

此时,如果册封令妃为皇后,无疑是传递了一个政治信号——皇储为皇十五子永琰,这势必引起一些人的夺位之心,不利于朝局的稳定,也不利于永琰以及他的兄弟的成长,作为皇帝和父亲的乾隆,当然不愿意看见夺位的残酷场景,他爸爸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乾隆皇帝不可能立令妃为皇后,但是,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正式立永琰为皇太子,十月,册赠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令妃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有登上皇后之位,此时,她应该含笑九泉了,不过,她的儿子的心情不一定好的起来,当她的儿子永琰登上皇位时,面临的是一片虚晃的盛世。

-孝仪纯皇后

  一

 近年来,我曾三赴丹阳。作为镇江所辖的一个县级市,虽说和一些历史名城比起来,它只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小邑,也并非旅游热点城市,却同样具有厚重的历史和不可小觑的人文景观。去了,便令我牵记,在心底里形成错综的交集,以至于久久地感怀,且不由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踏上回探的路。就像漫游者涉入深邃空茫之境,叩问尘封的历史之门,却依然可以听见那些悠远的绝响、不朽的载说。“齐梁故里”、“季子延陵”、“吕凤子故居”等可供辨识的文化符号,无形中使丹阳增重,成为诸多学者和文人心目中的历史名城、帝王之乡(有12位齐梁帝王的陵寝)。它的文化气脉甚至可以贯通至2500年前,亦为孔子唯一留下字迹碑文的所在地(季子庙)。

 丹阳,含“丹凤朝阳”之意,据水陆之冲,扼南北之要。建制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为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王莽篡汉的新朝元年(公元9年)改曲阿县为凤美县,东汉初复名为云阳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名曲阿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县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县属润州。后经历朝,丹阳均属镇江。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丹阳还曾易名为朱方、兰陵、延陵、简州、云州等。

 这些沧桑更迭、循环往复的名号,自唐以后基本落定,一般人实在不会对此有深究的兴趣。如同我,过去只知江苏有丹阳,且此地通火车,这比诸多更知名的却只通长途汽车的同省县级市(比如太仓、常熟、江阴、张家港等)更有交通的便捷。但我在火车上途经丹阳无数次,却不曾对它有过多的留意,偶尔还会抱怨没有坐上直达车,以至于连这么个小站也得停靠。直到近年来我在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读中,知道了吕凤子先生(1886-1959),并且随着感悟的加深,他的形象在我的心底里愈加丰满起来。如此卓立的人格、渊博的学问、旷世的才华和生命的境界,实为百年来所鲜见。反观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低下之世间态,常使人缅怀那些传统的价值观和历经剥蚀、却依然矗立着的一座座文化的丰碑,这其中就包括了像吕凤子这样的大家。

 于是,我不得不放下书本,打点行装,去探访包括吕凤子在内的各地人文遗迹,而丹阳是绕不过去的一站。因为,它是吕凤子先生的故乡。

 二

 到丹阳翌日,我便在好友谢锁玉先生的陪同下,由他驾车去到吕凤子故居。锁玉是一位房地产商,正值青壮年,虽身价数亿,却生性淡泊、为人低调、谈吐诙谐机智,内在热诚朴厚,行事不紧不慢,兼具急公好义之风。他是丹阳人,对吕凤子先生毫不陌生,且如我一般心存敬畏。

 走在云阳镇新桥西的那条狭长的窄巷和高低错落的一大片民居中,恍若时光倒流。显然,这是一片老城区,处处裸露着岁月流逝的斑斑遗痕。如果没有那块嵌在旧砖墙上的字牌“吕凤子故居”、“吕澄故居”作为标识,我很难相信那扇简陋低矮的木门就是我们几番问路打探的目的地。两位大儒,不世之才,故居的保护级别却仅为“丹阳市级”,和周围的民居别无二致,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这多少使我错愕。君不见现如今还健在的一些名家,都纷纷在自己的故乡建起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馆”、“美术馆”。我就参观过几处,可谓重金打造、堂皇气派、设施现代,不知就里的访客若到此,还以为这是哪一位历史大名人的纪念馆哩!相比之下,吕凤子故居的“寒碜”未免与他在近百年中国艺术史、教育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且丹阳市至今没有建立他的纪念馆。据说当地40余名政协委员曾联名签署提案,为之呼吁,却因所谓“经费”问题搁置至今。果真是“经费”问题吗?看看那些个光鲜奢华的楼堂馆所,我不禁哑然失语。而距故居几十步开外的巷口,就是当年吕凤子创办的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的旧址,那么大的一处好地块,在今天该是一笔巨额的家产,吕凤子当年却没有因为“经费”问题而无偿捐献给了故乡。

 初到吕凤子故居,就吃了闭门羹。显然这座故居只是象征性地挂了个牌子,而不是想象中的一处正常运营的文化设施。后来得知,开门接待访客的事宜目前由吕凤子后人负责。他们拿着钥匙来开门,访客才得以进入,否则就只有趴在门缝里向里面张望几眼的份儿。我当时就想,别说在丹阳,就算摆在江苏省的层级,吕凤子都堪称“近代大家”、“百年宗师”,他的故居保护工作也不该沦入如此窘境。但恰恰在他为之奉献了大半生的故乡丹阳,这种尴尬的境遇却延宕至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年吕凤子兴办正则蜀校的重庆璧山,在2002年已建起了国内第一座吕凤子纪念馆。

 当然,在丹阳城市形象的打造上,有关部门却也懂得把吕凤子抬出来,作为丹阳的“四大名片”(齐梁故里、季子庙、吕凤子故居、眼镜城)之一加以宣传。历年举办的各项纪念活动,领导们也会出来讲讲话,赞扬吕凤子的高贵品格、非凡成就和奉献精神,似乎吕凤子真的成了这座城市的光荣和骄傲。古人有“口惠而实不至”一语,我虽不敢妄加苛责,但我希望城市形象的打造,尤其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打造,不是发几张“名片”、贴几个“标签”、做几次“讲话”这么简单,而要体现在文化良知、诚意和远见上。

 我在丹阳的游踪,基本上是围绕考察古迹而展开。但所到之处,发现一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几乎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呵护。比如目前仅存的三口唐钟之一,被置放在人民公园一座亭子的木栅栏里,且钟体上被游人刻上了乌七八糟的字迹(后来我们一行人拜会了龙庆寺的住持礼相法师,法师表示,想把唐钟请进寺里加以保护,在此我衷心祝愿此事能够促成)。而齐梁神道的石刻,堪称气魄恢弘、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虽然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周遭的一片荒寂之中,任由风吹日晒、时光剥蚀,有些断裂处只做了十分初级的水泥填塞缝接,显得那么粗陋不堪和漫不经心。而在另一处精妙绝伦的石刻所在地,许多大树被连根砍伐,当年的华盖如云、绿荫葱茏的景象,凭空便可想象,但现在却只剩满地的疮疤和丛生的杂草。

 这种对历史珍贵遗存的漠视,令人困惑,亦使人心寒。再回过头来看吕凤子故居的现况,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对吕凤子故居的首次造访,却吃了闭门羹,当然心有不甘。而我的再度访谒成功,就全赖锁玉兄的促成了。因他的介绍,又得以结识史建国、徐丽娟夫妇及王晓燕诸好友,他们待客之热诚,使我在丹阳几无异乡之感。特别是由于王晓燕女士的牵头,而和吕凤子先生的两位嫡孙吕奇(书法家,现任丹阳吕凤子工艺美术学校校长)、吕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正则绣第三代传人)兄弟俩有幸结交。真的很感谢他们,于隔日陪同我二度探访吕凤子故居及考察齐梁遗址,并去到吕存别墅做客,使我掌握了诸多第一手资料,可谓获益良多。

 考察故居的具体过程就不必在此赘述了,还是让我们抱着崇敬之心,来了解一下高山仰止的吕凤子先生吧。

 三

 和近现代若干位绘画大师相比,吕凤子更像是一座守望在群山之巅的无言的雪峰。即便一时浮云遮望、时势变迁,却丝毫不能降低他在百年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他的建树太广博,又极精深,可谓“文化、艺术、哲学的全面通悟者”(周永健《吕凤子文集序》)。以儒、释、道三者圆融的智慧和“知行合一”的精神,穷其一生追求道德修为的超拔境界和人文理想,这具体体现在他的毁家兴学和淡泊名利上。

 吕凤子3岁习字;4岁即能背诵《论语》《孝经》;5岁受私塾教育;15岁考中秀才,被誉为“江南才子”;废科举后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7年),师从著名学者、近代奇人、书画家李瑞清(清道人)先生。在校其间,吕凤子中西兼修,品学兼优,成为李瑞清的得意门生,毕业后留两江附中任教。1910年于上海创办近代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社”,比之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上海美专还要早两年。1912年,吕凤子倾其家产,在家乡丹阳创办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其初衷为:“母四十始读书,邑无教育女子处所,督浚(即吕凤子)设正则女校”(《吕凤子画鉴》)。另据吕凤子次女吕无咎撰文言及其父办学目的:“是因为我的母亲幼年失学,父亲立志要为妇女教育尽力。”这和蔡元培出于反封建礼教、提倡女权平等而于1902年在上海创办爱国女学的出发点可谓如出一辙。1930年,吕凤子结合西洋画法创正则绣(乱针绣),打破了我国传统刺绣采用的丝线排比、长短交接,以丝线的色调绣出轮廓和层次的平针绣法,而是运用丝线、色调的交错穿插分出明暗、层次、形象,使之更富有艺术性、写意性和画面感。可以说,乱针绣是以丝线为笔墨和颜料绣出的油画或中国画(我在吕存家中,欣赏到他的多幅乱针绣精品,以我的审美,毫不怀疑他是在世的乱针绣首屈一指的高手)。1938年,日军进攻之下,江南失守,丹阳沦陷,吕凤子历尽磨难迁正则学校入蜀,后在重庆璧山创立正则艺专。期间每逢办学资金出现困难,他便创作大量书画以资校用,而无一分一厘的个人盘算;抗战胜利后,吕凤子将整修一新的校舍,无偿交付当地,以利继续办学,然后迁蜀校回故乡丹阳,在废墟上重建正则学校;解放后,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他又第二次把校产毫无保留地捐献给故乡,就连他女儿想保留一架钢琴的愿望都不予满足。

 为了办学(三次办校,两次捐献),吕凤子落得两袖清风,倾家荡产,就连稿酬和工资都拿来贴补校用,并多次免去困难学生的学杂住宿费。许多正则当年的老学生,到了白发苍苍的暮年,只要提到曾给予他们无私关爱的吕校长,都忍不住热泪横流。

 吕凤子还担任过许多公立学校及高等学府的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40年出任国立艺专第三任校长,他言明办学经费自筹,不要教育部一分开支。近代一些大家、名家,比如李可染、赵无极、张书旗、吴冠中、许幸之、姚梦谷等,都曾是其学生。徐悲鸿从油画转入国画创作之初,也曾谦恭地向吕凤子求教。虽然他们后来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只要见到吕凤子,无不恭敬,必执弟子之礼。

 吕凤子一辈子不求闻达,不攀附权贵,品性高洁而不阿时流,即便是面对正派的官员,他也尽量规避,不予深交。

 例一:吕凤子父亲吕守成当年在上海开过钱庄,是一位开明的工商业者。他乐善好施,常接济有生活困难的乡亲,被邻里称为“吕善人”,甚至曾给同盟会捐过一笔钱,使困境中的孙中山十分感激。民国元年,孙中山出任大总统,仍念念不忘吕家的恩德,便让秘书给吕凤子发了一封电报,请其来上海见面,打算给吕凤子一份官职。吕凤子虽也崇敬孙中山,却毅然拒绝了这份好意,非但没做官,就连上海都未去,而且以后从未向人提及此事。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换作别人,不啻是天降甘霖、时来运转的契机。大总统主动约见,意欲报恩,这该是多大的荣耀!但吕凤子之所以是吕凤子,就在于他的明心见性、人格贵重,兼具古代高士之遗风。联想到现如今的一些名家,见了大官就一副阿谀媚态,极尽邀宠之能事,几不知风骨为何物,实在是和吕凤子的境界相差十万八千里还不止;例二:大军阀孙传芳极喜爱吕凤子的仕女画,令手下取二百大洋去丹阳求购,吕凤子避而不见。孙传芳以为吕凤子嫌出价低,便慷慨地加价至一千大洋,对手下说道:“我不怕吕凤子高傲,一千大洋可以买一个活美人,难道还买不到他的一个纸美人吗?”遂命手下再赴丹阳求画。这一次吕凤子没有回避,却冷若冰霜,一言不发。孙传芳手下以为这么高的润笔定然把吕凤子打动了,便得意洋洋回去交差,但仅隔一日,孙传芳就意外地收到了被退回的一千大洋,并有附函:“为了取悦于人而画,极不自由,也极不愉快,因此也画不好。大洋璧还,乞恕不恭。孙总司令鉴,凤子百拜。”孙传芳终于被激怒了,派一队人马火速赶往丹阳捉拿吕凤子,但扑了个空。吕凤子预见到孙传芳会报复,已经星夜离开丹阳。为泄愤,这些兵痞竟抓走了吕家二人做人质,后迫于舆论压力而放回。

 如果说第一个例子让人钦佩,那么第二个例子则令人震撼了。人家孙传芳位高权重,气势熏天,为求你一张画,既给足了面子、又甩足了银子,但吕凤子愣是不买账,甘冒生命危险,就是不肯作画。虽然吕凤子总是一袭青衫、看似文弱书生,却是铮铮硬骨、宁折不弯的真男儿!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气格可谓一脉相承。试问近世文人墨客中,又有几人能在强权和刀兵之下有如此气节?怕是连润笔都不敢收,就乖乖地把画送过去了。

 张大千晚年曾在美国的一次聚会上说道:“吕凤子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生性却很淡泊,简直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要是他稍微重视一下名利,他的名气会大得不得了”(《吕凤子纪念文集》)。同为李瑞清的弟子,亦和吕凤子私交甚笃的张大千,也不得不对这位师兄表露一番敬意了。

志·卷五十八

脱脱、阿鲁图等

◎礼八(吉礼八)

○文宣王庙 武成王庙 先代陵庙 诸神祠

至圣文宣王。唐开元末升为中祠,设从祀,礼令摄三公行事。朱梁丧乱,从祀遂废。后唐长兴二年,仍复从祀。周显德二年,别营国子监,置学舍。宋因增修之,塑先圣、亚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庑之木壁,太祖亲撰《先圣》、《亚圣赞》,十哲以下命文臣分赞之。建隆中,凡三幸国子监,谒文宣王庙。太宗亦三谒庙。诏绘三礼器物、制度于国学讲论堂木壁。又命河南府建国子监文宣王庙,置官讲说及赐《九经》书。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诏以十一月一日幸曲阜,备礼谒文宣王庙。内外设黄麾仗,孔氏宗属并陪位,帝服靴袍,行酌献礼。又幸叔梁纥堂,命官分奠七十二弟子、先儒洎叔梁纥、颜氏。初,有司定仪肃揖,帝特展拜,以表严师崇儒之意,亲制赞,刻石庙中。复幸孔林,以树拥道,降舆乘马,至文宣王墓,设奠再拜,诏追谥曰玄圣文宣王,祝文进署,祭以太牢,修饰祠宇,给便近十户奉茔庙。仍追封叔梁纥为齐国公,颜氏鲁国太夫人,伯鱼母开官氏,郓国夫人。

二年五月乙卯,诏追封十哲为公,七十二弟子为侯,先儒为伯或赠官。亲制《玄圣文宣王赞》,命宰相等撰颜子以下赞,留亲奠祭器于庙中,从官立石刻名。既以国讳,改谥至圣文宣王。赐孔氏钱帛,录亲属五人并赐出身,又赐太宗御制、御书一百五十卷,银器八百两。诏太常礼院定州县释奠器数:先圣、先师每坐酒尊一、笾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罍一、洗一、篚一,尊皆加勺、幂,各置于坫,巾共二,烛二,爵共四,坫。有从祀之处,诸坐各笾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烛一、爵一。仁宗再幸国子监,谒文宣王庙,皆再拜焉。

熙宁七年,判国子监常秩等请立孟轲、扬雄像于庙廷,仍赐爵号,又请追尊孔子以帝号。下两制礼官详定,以为非是而止。

京兆府学教授蒋夔请以颜回为兖国公,毋称先师,而祭不读祝,仪物一切降杀,而进闵子骞九人亦在祀典。礼官以孔子、颜子称号,历代各有据依,难辄更改,仪物祝献,亦难降杀,所请九人,已在祀典。熙宁祀仪,十哲皆为从祀,惟州县释奠未载。请自今二京及诸州春秋释奠,并准熙宁祀仪。

诏封孟轲邹国公。晋州州学教授陆长愈请春秋释奠,孟子宜与颜子并配。议者以谓凡配享、从祀,皆孔子同时之人,今以孟轲并配,非是。礼官言:"唐贞观以汉伏胜、高堂生、晋杜预、范宁之徒与颜子俱配享,至今从祀,岂必同时?孟子于孔门当在颜子之列,至于荀况、扬雄、韩愈,皆发明先圣之道,有益学者,久未配食,诚阙典也。请自今春秋释奠,以孟子配食,荀况、扬雄、韩愈并加封爵,以世次先后,从祀于左丘明二十一贤之间。自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邹国公像,冠服同兖国公。仍绘荀况等像于从祀:荀况,左丘明下;扬雄,刘向下;韩愈,范宁下。冠服各从封爵。"诏如礼部议,荀况封兰陵伯,扬雄封成都伯,韩愈封昌黎伯,令学士院撰赞文。又诏太常寺修四孟释菜仪。

元祐六年,幸太学,先诣国子监至圣文宣王殿行释奠礼,一献再拜。

崇宁初,封孔鲤为泗水侯,孔伋为沂水侯。诏:"古者,学必祭先师,况都城近郊,大辟黉舍,聚四方之士,多且数千,宜建文宣王庙,以便荐献。"又诏:"王安石可配享孔子庙,位于邹国公之次。"国子监丞赵子栎言:"唐封孔子为文宣王,其庙像,内出王者衮冕衣之。今乃循五代故制,服上公之服。七十二子皆周人,而衣冠率用汉制,非是。"诏孔子仍旧,七十二子易以周之冕服。又诏辟雍文宣王殿以"大成"为名。帝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殿,皆再拜行酌献礼,遣官分奠兖国公而下。国子司业蒋静言:"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配享、从祀之人,当从所封之爵,服周之服,公之衮冕九章,侯、伯之鷩冕七章。衮,公服也,达于上。郑氏谓公衮无升龙,误矣。考《周官》司服所掌,则公之冕与王同;弁师所掌,则公之冕与王异。今既考正配享、从祀之服,亦宜考正先圣之冕服。"于是增文宣王冕为十有二旒。

大观二年,从通仕郎侯孟请,绘子思像,从祀于左丘明二十四贤之间。议礼局言:"建隆三年,诏国子监庙门立戟十六,用正一品礼。大中祥符二年,赐曲阜庙桓圭,从上公之制。又《史记·弟子传》曰,受业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七人,自颜回至公孙龙三十五人颇有年名及受业见于书传,四十二人姓名仅存。《家语》曰,七十二弟子皆升堂入室者。按《唐会要》七十七人,而《开元礼》止七十二人,又复去取不一。本朝议臣,断以七十二子之说,取琴张等五人,而去公夏首等十人。今以《家语》、《史记》参定,公夏首、后处、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原抗、乐欬、廉洁,《唐会要》、《开元礼》亦互见之,皆有伯爵,载于祀典。请追赠侯爵,使预祭享。"诏封公夏首钜平侯,后处胶东侯,公肩定梁父侯,颜祖富阳候,鄡单聊城侯,罕父黑祈乡侯,秦商冯翊候,原抗乐平侯,乐欬建成侯,廉洁胙城侯。又诏改封曾参武城侯,颛孙师颍川侯,南宫纟舀汶阳侯,司马耕睢阳侯,琴张阳平侯,左丘明中都伯,谷梁赤睢陵伯,戴圣考城伯,以所封犯先圣讳也。

政和三年,诏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安石子雱临川伯,从祀。《新仪》成,以孟春元日释菜,仲春、仲秋上丁日释奠。以兖国公颜回、邹国公孟轲、舒王王安石配享殿上;琅邪公闵损、东平公冉耕、下邳公冉雍、临淄公宰予、黎阳公端木赐并西向,彭城公冉求、河内公仲由、丹阳公言偃、河东公卜商、武城侯曾参并东向;东庑。颍川侯颛孙师以下至成都伯扬雄四十九人并西向,西庑,长山侯林放以下至临川伯王雱四十八人并东向。颁辟雍大成殿名于诸路州学。

五年,太常寺言:"兖州邹县孟子庙,诏以乐正子配享,公孙丑以下从祀,皆拟定其封爵:乐正子克利国侯,公孙丑寿光伯,万章博兴伯,告子不害东阿伯,孟仲子新泰伯,陈臻蓬莱伯,充虞昌乐伯,屋庐连奉符伯,徐辟仙源伯,陈代沂水伯,彭更雷泽伯,公都子平阴伯,咸丘蒙须城伯,高子泗水伯,桃应胶水伯,盆成括莱阳伯,季孙丰城伯,子叔承阳伯。"大晟乐成,诏下国子学选诸生肄习,上丁释奠,奏于堂上,以祀先圣。

靖康元年,右谏议大夫杨时言王安石学术之谬,请追夺王爵,明诏中外,毁去配享之像,使邪说*辞不为学者之惑。诏降安石从祀庙廷。尚书傅墨卿言:"释奠礼馔,宜依元丰祀仪陈设,其《五礼新仪》勿复遵用。"

时又有算学。大观三年,礼部、太常寺请以文宣王为先师,兖、邹、荆三国公配享,十哲从祀。自昔著名算数者画像两庑,请加赐五等爵,随所封以定其服。于是中书舍人张邦昌定算学:封风后上谷公,箕子辽东公,周大夫商高郁夷公,大挠涿鹿公,隶首阳周公,容成平都公,常仪原都公,鬼俞区宜都公,商巫咸河东公,晋史苏晋阳伯,秦卜徒父颍阳伯,晋卜偃平阳伯,鲁梓慎汝阳伯,晋史赵高都伯,鲁卜楚丘昌衍伯,郑裨灶荥阳伯,赵史墨易阳伯,周荣方美阳伯,齐甘德菑川伯,魏石申隆虑伯,汉鲜于妄人清泉伯,耿寿昌安定伯,夏侯胜任城伯,京房乐平伯,翼奉良成伯,李寻平陵伯,张衡西鄂伯,周兴慎阳伯,单飏湖陆伯,樊英鲁阳伯,晋郭璞闻喜伯,宋何承天昌卢伯,北齐宋景业广宗伯,隋萧吉临湘伯,临孝恭亲丰伯,张胄玄东光伯,周王朴东平伯,汉邓平新野子,刘洪蒙阴子,魏管辂平原子,吴赵逵谷城子,宋祖冲之范阳子,后魏商绍长乐子,北齐信都芳乐城子,北齐许遵高阳子,隋耿询湖熟子,刘焯昌亭子,刘炫景城子,唐傅仁均博平子,王孝通介休子,瞿昙罗居延子,李淳风昌乐子,王希明琅琊子,李鼎祚赞皇子,边冈成安子,汉郎顗观阳子,襄楷隰阴子,司马季主夏阳男,落下闳阆中男,严君平广都男,魏刘徽淄乡男,晋姜岌成纪男,张丘建信成男,夏侯阳平陆男,后周甄鸾无极男,隋卢大翼成平男。寻诏以黄帝为先师。

礼部员外郎吴时言:"书画之学,教养生徒,使知以孔子为师,此道德之所以一也。若每学建立殿宇,则配食、从祀,难于其人。请春秋释奠,止令书画博士量率职事生员,陪预执事,庶使知所宗师。医学亦准此。"诏皆从之。

其释奠之礼:景德四年,同判太常礼院李维言:"按《开宝通礼》,诸州释奠,并刺史致斋三日,从祭之官斋于公馆。祭日,刺史为初献,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今诸州长吏不亲行祀,非尊师重教之道。"诏太常礼院检讨以闻。按《五礼精义》,州县释奠,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州博士、县主簿终献。有故,以次官摄之。大中祥符三年,判国子监孙奭言:"上丁释奠,旧礼以祭酒、司业、博士充三献官,新礼以三公行事,近岁止命献官两员临时通摄,未副崇祀向学之意。望自今备差太尉、太常、光禄卿以充三献。"又命崇文院刊《释奠仪注》及《祭器图》颁之诸路。熙宁五年,国子监言:"旧例遇贡举岁,礼部贡院集诸州府所贡第一人谒奠先圣,如春秋释奠仪。况春秋自有释奠礼,请罢贡举人谒奠。"崇宁,议礼局言:"太学献官、太祝、奉礼,皆以法服,至于郡邑,则用常服。望命有司降祭服于州县,凡献官、祝、礼,各服其服,以尽事神之仪。"诏以衣服制度颁使州县自造焉。

其谒先师之礼:建隆二年,礼院准礼部贡院移,按《礼阁新仪》云:"旧仪无贡举人谒先师之文。开元二十六年,诏诸州贡举人见讫,就国子监谒先师,官为开讲,质问疑义,所司设食。昭文、崇文两馆学士及监内诸举人亦准此。"自后诸州府贡举人,十一月朔日正衙见讫,择日谒先师,遂为常礼。大观初,大司成强渊明言:"考之礼经,士始入学,有释菜之仪。请自今每岁贡士始入辟雍,并以元日释菜于先圣。"其仪:献官一员,以丞或博士;分奠官八员,以博士、正录;大祝一员,以正录。应祀官前释菜一日赴学,各宿其次。至日,诣文宣王殿常服行礼,贡士初入学者陪位于庭,其他亦略仿释奠之仪。绍兴十年,诏与大社、大稷并为大祀。淳熙四年,去王雱画像。淳祐元年正月,理宗幸太学,诏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从祀,黜王安石。景定二年,皇太子诣学,请以张栻、吕祖谦从祀。从之。

咸淳三年,诏封曾参郕国公,孔伋沂国公,配享先圣。封颛孙师陈国公,升十哲位。复以邵雍、司马光列从祀。其序: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居正位之东面,西向北上,为配位;费公闵损、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赐、卫公仲由、魏公卜商,居殿上东面,西向北上,郓公冉耕、齐公宰予、徐公冉求、吴公言偃、陈公颛孙师,居殿上西面,东向北上,为从祀;东庑,金乡侯澹台灭明、任城侯原宪、汝阳侯南宫适、莱芜侯曾点、须昌侯商瞿、平舆侯漆雕开、睢阳侯司马耕、平阴侯有若、东阿侯巫马施、阳谷侯颜辛、上蔡侯曹恤、枝江侯公孙龙、冯翊侯秦祖、雷泽侯颜高、上邽侯壤驷赤、成邑侯石作蜀、钜平侯公夏首、胶东侯后处、济阳侯奚容点、富阳侯颜祖、滏阳侯句井疆、鄄城侯秦商、即墨侯公祖句兹、武城侯县成、汧源侯燕伋俯句侯颜之仆、建成侯乐劾、堂邑侯颜何、林虑侯狄黑、郓城侯孔忠、徐城侯公西点、临濮侯施之常、华亭侯秦非、文登侯申枨、济阴侯颜哙、泗水侯孔鲤、兰陵伯荀况、睢陵伯谷梁赤、莱芜伯高堂生、乐寿伯毛苌、彭城伯刘向、中牟伯郑众、缑氏伯杜子春、良乡伯卢植、荥阳伯服虔、司空王肃、司徒杜预、昌黎伯韩愈、河南伯程颢、新安伯邵雍、温国公司马光、华阳伯张栻,凡五十二人,并西向;西庑,单父侯宓不齐、高密侯公冶长、北海侯公皙哀、曲阜侯颜无繇、共城侯高柴、寿张侯公伯寮、益都侯樊须、钜野侯公西赤、千乘侯梁鳣、临沂侯冉孺、沐阳侯伯虔、诸城侯冉季、濮阳侯漆雕哆、高苑侯漆雕徒父、邹平侯商泽、当阳侯任不齐、牟平侯公良孺、新息侯秦冉、梁父侯公肩定、聊城侯鄡单、祁乡侯罕父黑、淄川侯申党、厌次侯荣旗、南华侯左人郢、朐山侯郑国、乐平侯原亢、胙城侯廉洁、博平侯叔仲会、高堂侯邽巽、临朐侯公西舆如、内黄侯蘧瑗、长山侯林放、南顿侯陈亢、阳平侯琴张、博昌侯步叔乘、中都伯左丘明、临淄伯公羊高、乘氏伯伏胜、考城伯戴圣、曲阜伯孔安国、成都伯扬雄、歧阳伯贾逵、扶风伯马融、高密伯郑玄、任城伯何休、偃师伯王弼、新野伯范宁、汝南伯周敦颐、伊阳伯程颐、郿伯张载、徽国公朱熹、开封伯吕祖谦,凡五十二人,并东向。

昭烈武成王。自唐立太公庙,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礼。上元初,封为武成王,始置亚圣、十哲等,后又加七十二弟子。梁废从祀之祭,后唐复之。太祖建隆三年,诏修武成王庙,与国学相对,命左谏议大夫崔颂董其役,仍令颂检阅唐末以来谋臣、名将勋绩尤著者以闻。四年四月,帝幸庙,历观图壁,指白起曰:"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命去之。景德四年,诏西京择地建庙,如东京制。大中祥符元年,加谥昭烈。

初,建隆议升历代功臣二十三人,旧配享者退二十二人。庆历仪,自张良、管仲而下依旧配享,不用建隆升降之次。元丰中,国子司业朱服言:"释奠文宣王,以国子祭酒、司业为初献,丞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太祝、奉礼并以监学官充。及上戊释奠武成王,以祭酒、司业为初献,其亚献、终献及读祝、捧币,令三班院差使臣充之。官制未行,武学隶枢密院,学官员数少,故差右选。今武学隶国子监,长、贰、丞、簿,官属已多,请并以本监官充摄行事,仍令太常寺修入《祀仪》。"

政和二年,武学谕张滋言:"《诗》云'赫赫南仲'、'维师尚父'、'文武吉甫'、'显允方叔'、'王命召虎'、'程伯休父',是均为周将,功着声诗,今昔所尊惟一尚父,而南仲、吉甫之徒不预配食,余如却縠之阅礼乐、敦诗书,尉缭以言为学者师法,不当弃而不录,请并配食。"博士孙宗鉴亦请以黄石公配。后有司讨论不定,国子监丞赵子崧复言之。

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除本传已有封爵者,其未经封爵之人,齐相管仲拟封涿水侯,大司马田穰苴横山侯,吴大将军孙武沪渎侯,越相范蠡遂武侯,燕将乐毅平虏侯,蜀丞相诸葛亮顺兴侯,魏西河守吴起封广宗伯,齐将孙膑武清伯,田单昌平伯,赵将廉颇临城伯,秦将王翦镇山伯,汉前将军李广怀柔伯,吴将军周瑜平虏伯。"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并东向。凡七十二将云。

绍兴七年五月,太常博士黄积厚乞以仲春、仲秋上戊日行礼。十一年五月,国子监丞林保奏:"窃见昭烈武成王享以酒脯而不用牲牢,虽曰时方多事,礼用绵蕝,然非所以右武而励将士也。乞今后上戊释奠用牲牢,以管仲至郭子仪十八人祀于殿上。"从之。

乾道六年,诏武成王庙升李晟于堂上,降李勣于李晟位次,仍以曹彬从祀。先是,绍兴间,右正言都民望言:"李勣邪说误国,唐祀几灭,李晟有再造王室之勋;宜升李晟于堂上,置李勣于河间王孝恭之下。"至是,著作郎傅伯寿言:"武成庙从祀,出于唐开元间,一时铨次,失于太杂。如尹吉甫之伐玁狁,召虎之平淮夷,寔亚鹰扬之烈;陈汤、傅介子、冯奉世、班超之流,皆为有汉之隽功;在晋则谢安、祖逖,在唐则王忠嗣、张巡辈,皆不得预从祀之列。窃闻迩日议臣请以本朝名将从祀,谓宜并诏有司,讨论历代诸将,为之去取,然后与本朝名将,绘于殿庑,亦乞取建隆、建炎以来骁俊忠概之臣,功烈暴于天下者,参陪庙祀。"故有是命。

先代陵庙及录名臣后。建隆元年,诏:"前代帝王陵寝、忠臣贤士丘垅,或樵采不禁、风雨不芘,宜以郡国置户以守,隳毁者修葺之。"

乾德初,诏:"历代帝王,国有常享,著于甲令,可举而行。自五代乱离,百司废坠,匮神乏祀,阙孰甚焉。按《祠令》,先代帝王,每三年一享,以仲春之月,牲用太牢,祀官以本州长官,有故则上佐行事。官造祭器,送诸陵庙。"又诏:"先代帝王,载在祀典,或庙貌犹在,久废牲牢,或陵墓虽存,不禁樵采。其太昊、炎帝、黄帝、高辛、唐尧、虞舜、夏禹、成汤、周文王武王、汉高帝光武、唐高祖太宗,各置守陵五户,岁春秋祠以太牢;商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宣帝、魏太祖、晋武帝、后周太祖、隋高祖,各置三户,岁一享以太牢;秦始皇帝、汉景帝武帝明帝章帝、魏文帝、后魏孝文帝、唐玄宗宪宗肃宗宣宗、梁太祖、后唐庄宗明宗、晋高祖,各置守陵两户,三年一祭以太牢;周桓王景王威烈王、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献帝、魏明帝高贵乡公陈留王、晋惠帝怀帝愍帝、西魏文帝、东魏孝静帝、唐高宗中宗睿宗德宗顺宗穆宗代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梁少帝、后唐末帝诸陵,常禁樵采。"寻又禁河南府民耕晋、汉庙壖地。凡诸陵有经开发者,有司造衮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以葬,掩坎日,所在长吏致祭。

又诏前代功臣、烈士,详其勋业优劣以闻。有司言:"齐孙膑晏婴、晋程婴公孙杵臼、燕乐毅、汉曹参陈平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霍光、蜀昭烈帝关羽张飞诸葛亮、唐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徵李靖李勣尉迟恭浑瑊段秀实等,皆勋德高迈,为当时之冠;晋赵简子、齐孟尝君、赵赵奢、汉邴吉、唐高士廉唐俭岑文本马周为之次;南燕慕容德、唐裴寂、元稹又次之。"诏孙膑等各置守冢三户,赵简子等各二户,慕容德等禁樵采;其有开毁者,皆具棺椁、朝服以葬,掩坎日致祭,长吏奉行其事。

景德元年,诏:"前代帝王陵寝,名臣贤士、义夫节妇坟垄,并禁樵采,摧毁者官为修筑;无主者碑碣、石兽之类,敢有坏者论如律。仍每岁首所在举行此令。"郑州给唐相裴度守坟三户,赐秦国忠懿王钱俶守坟三户。加谥太公望昭烈武成王,建庙青州,周公旦追封文宪王,建庙兖州,春秋委长吏致祭。

熙宁元年,从知濮州韩铎请:"尧陵在雷泽县东谷林山,陵南有尧母庆都灵台庙,请敕本州春秋致祭,置守陵五户,免其租,奉洒扫。"又以中丞邓润甫言,唐诸陵陵已定顷亩外,其余许耕佃为守陵户,余并禁止。先是,仁宗尝录唐张九龄九代孙锡,狄仁杰裔孙国宝,郭子仪孙元亨,长孙无忌孙宏,皆命以官。神宗又录魏徵孙道严,段秀实十二世孙昊、八世孙文酉,仍复其家。

元祐六年,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沂州费县颜真卿墓并载祀典。先是,乾德中,定先代帝王配享仪,下诸州以时荐祭,牲用羊、豕,政和议礼局遂为定制。

绍兴元年,命祠禹于越州,及祠越王句践,以范蠡配。淳熙四年,静江守臣张栻奏所领州有唐帝祠,其山曰尧山;有虞帝祠,其山曰虞山;请著之祀典。十四年,衡州守臣刘清之奏:"史载炎帝陵在长沙茶陵,祖宗时给近陵七户守视,禁其樵牧,宜复建庙,给户如故事。"淳祐八年,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陈韡再言,从之。

初,绍兴二年,驾部员外郎李愿奏:"程婴、公孙杵臼于赵最为功臣,神宗皇嗣未建,封婴为成信侯,杵臼为忠智侯,命绛州立庙,岁时奉祀,其后皇嗣众多。今庙宇隔绝,祭亦弗举,宜于行在所设位望祭。"从之。十一年,中书舍人朱翌言:"谨按晋国屠岸贾之乱,韩厥正言以拒之,而婴、杵臼皆以死匿其孤,卒立赵武,而赵祀不绝,厥之功也。宜载之祀典,与婴、杵臼并享春秋之祀,亦足为忠义无穷之劝。"礼寺亦言:"崇宁间已封厥义成侯,今宜依旧立祚德庙致祭。"十六年,加婴忠节成信侯,杵臼通勇忠智侯,厥忠定义成侯。后改封婴疆济公,杵臼英略公,厥启侑公,升为中祀。

诸祠庙。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熙宁复诏应祠庙祈祷灵验,而未有爵号,并以名闻。于是太常博士王古请:"自今诸神祠无爵号者赐庙额,已赐额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从其本封。妇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号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则锡命驭神,恩礼有序。欲更增神仙封号,初真人,次真君。"大观中,尚书省言,神祠加封爵等,未有定制,乃并给告、赐额、降敕。已而诏开封府毁神祠一千三十八区,迁其像入寺观及本庙,仍禁军民擅立大小祠。秘书监何志同言:"诸州祠庙多有封爵未正之处,如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永康军李冰庙,已封广济王,近乃封灵应公。如此之类,皆未有祀典,致前后差误。宜加稽考,取一高爵为定,悉改正之。他皆仿此。"故凡祠庙赐额、封号,多在熙宁、元祐、崇宁、宣和之时。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唐诗宋词诗人介绍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后来相继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幸杨贵妃姐妹和边将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后,尊之为在上皇。能诗,通晓音律。

<<--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诗与宋之问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应制之作,意义不大,但对律诗的定型所起作用较大。

<<--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诗与沈亻全期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学士,与韩雄(左)羽、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

韩雄(左)羽(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进士。德宗时,除驾部郎中,知制诰,经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词藻华丽,以七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一首为最有名。据说当时有两个韩雄(左)羽,都善诗文,一次要授官,上命下来,不知该授给哪一位,皇帝只好批曰:“与咏‘春城无处不飞花’之韩雄(左)羽。”可见此诗知名度之高。

<<--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开元十一年进士,曾任校书郎、洛阳尉、夏县令,为人淡泊,喜结交方外之士。诗多写自然景物。

<<--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作品。

<<--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曾因安史之乱,迁居今江西波阳。屡举进士不第,后得宰相元载赏识,才得以做了几任小官,累官检校户部郎中。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多赠答应酬之作,无甚特色。但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也不乏佳作。

<<--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为剑南节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也是大历十才子一,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屡试不第,直到文宗太和三年才中进士,官虞部员外郎,睦州、郢州刺史,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

<<--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

马戴(775-),字虞臣,今陕西华县人,一说河北人或江苏人。屡试不第,直到武宗会昌四年才中进士。宣宗大中初年在太原幕中掌书记,因直言得罪,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后官太常博士。诗风与贾岛相近,严羽认为其律诗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

<<--

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因避黄巢之乱,曾在九华山隐居。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僖宗光启四年进士。终生飘泊,曾长期羁旅于四川和陕西一带。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

<<--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

僧皎然(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曾与颜真卿等唱和往还,又与灵彻、陆羽等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诗多送别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情调闲适,语言简淡。

<<--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

<<--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苏丹阳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诗清逸可诵,多飘泊之感。

<<--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

<<--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济人,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官宏文馆学士、尚书郎,后出为巴州、蓬州、绵州刺史。持论鲠切,以谋略高自标显。终秘书监。诗多草率而成,未免失之浅露。

<<--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应进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赐进士及第。曾从僖宗入蜀,依附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官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诗以七律见长。

<<--

裴迪(716-),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现存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思想倾向与王维的山水诗相近。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政治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序的反映,语言也较朴实。

<<--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少有文名,曾官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与李林甫不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诗多而无甚特色,只有少数乐府诗为人称道。

<<--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诗以宫词为最有名,深得同时代诗人杜牧的推重。

<<--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还俗。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李频(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宣宗大中八年进士,历官秘书郎 、南陵尉、武功令、侍御史,终建州刺史。诗以写山水、别情为主要题材。

<<--

西鄙人,西部边地的人民,故称为西鄙人。

<<--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详。

<<--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任过仙州别驾,后贬道州司马。任侠使酒,恃才不羁。诗多古体,苍凉奔放。

<<--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进士,曾官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多写抑郁怨愤之思,不事雕琢,而清新可喜。

<<--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

<<--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时进士,曾任洪州户曹参军,与卢纶、李端等为诗友。

<<--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官著作郎,因高刺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后携家隐居润州延陵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善画山水,诗平易流畅,比较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严羽称其有盛唐风骨。

<<--

朱庆余(生卒年不详),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敬宗宝历二年进士。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为张籍所赏识,内容则多写人具日常生活。

<<--

郑畋(约824-882),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武宗会昌年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职,曾镇压过黄巢起义军。

<<--

韩亻屋(844-约914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今陕西西安人。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黄巢入长安,随昭宗奔凤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以不附朱全忠补贬斥,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

<<--

陈陶(约812-885前),字嵩伯,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作岭南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举进士不第,寄情山水,自称三教布衣。宣宗大中年间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后不知所终。

<<--

张泌(930-),字子澄,今江苏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后主时官中书舍人。

<<--

无名氏,无名。

<<--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奇妾,后奇叛来,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为皇子傅母。皇子壮,封漳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

薛涛 字洪度,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岁。原籍长安,幼随父居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

苏味道 赵州栾城人。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人谓之苏李。弱冠擢进士第,累转咸阳尉。裴行俭引管书记,延载中,历凤阁舍人、检校侍郎。证圣元年,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圣历初,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前后居相位数载,多识台阁故事。神龙时,坐张易之党贬眉州刺史,还为益州长史卒。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代表作为《正月十五夜》、《咏虹》、《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等,其中《正月十五夜》写元宵夜景,火树银花加之秾李游伎,更有明月行歌,令人不禁悠然神往,不愧佳作。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有集十五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六十五)。

<<--

刘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词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其中《代悲白头翁》一诗写花开花落,时光掷人;昔日红颜美少年,今成半死白头翁,由此发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之感慨。其用词与意境与《红楼梦》中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以及黛玉的《葬花词》“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用词与意境何其相似,然其辞气不弱于后者,年代上则早之几百年,由此足见希夷洞察世事之深,文学造诣之高。所谓曲高和寡,尺泽之鲵难量江海之大,希夷之初不为人重亦难怪也。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八十二)。

<<--

虞世南 字伯施,余姚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因是近臣,故侍宴应诏的作品较多。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即《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

<<--

张谓 字正言,河南人。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九十七)。

<<--

徐氏 系前蜀太后也。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国色,能为诗,蜀王建纳之。姊为贤妃,娣为淑妃。王衍即位,册贤妃为顺圣太后,淑妃为翊圣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后太妃同祷青城山,凡游历之处,各赋诗刻于石。其诗不仅能点出所游历胜景的妙处,还跳出所咏实物的囿限,浮思联翩,虚实相生,令人不禁悠然神往,诚才女之作也。十六首诗中《题金华宫》、《玄都观》(一)、《三学山夜看圣灯》(一)等皆是佳作,尤以《三学山夜看圣灯》(一)为最善。“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将观圣灯之景有声有色地呈现于人前,写得十分高妙离俗。有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九)。

<<--

于良史 徐州张建封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诗多写景,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很有名的佳句。

<<--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ca>

姑孰溪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丹阳湖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谢公宅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凌歊台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桓公井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慈姥竹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望夫山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牛渚矶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灵墟山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天门山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唐代·李白《姑孰十咏》 姑孰十咏

唐代 : 李白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咏物组诗 注释 ⑴《太平寰宇记》:姑孰溪,在太平州当涂县南二里。姑熟(姑孰),即古县名。此水经县市中过,故溪即因地以名之也。《江南通志》:姑熟溪,在太平府当涂县南二里,一名姑浦,合丹阳东南之余水,及诸港来会,过宝积山入大江。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姑熟溪,水色绀碧,与河流不相杂。陆放翁《入蜀记》:姑熟溪,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澈如镜,纤鳞往来可数。溪南皆渔家,景物幽奇。

⑵《元和郡县志》:丹阳湖,在宣州当涂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围三百余里,与溧水县分湖为界。《六朝事迹》:丹阳湖,图经云:在溧水县西八十里,与太平州当徐县分界。唐李白尝游此湖,酷爱其景,乃张帆载酒,纵意往来而作诗曰“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云云。《太平府志》:丹阳湖在府城东南,跨多福、黄池、积善、湖阳等乡,徽池、宁国、广德诸州之水汇之,与江宁之高淳、溧水,皆以湖心为界。东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太平之巨浸也。

⑶《太平寰宇记》:青山,在太平州当涂县东三十五里。齐宣城太守谢朓筑室及池于山南,其宅阶址尚存,路南砖井二口。天宝十二年改为谢公山。《江南通志》:谢朓宅,在太平府东南青山之椒,南齐谢朓守宣城时建别宅于此,今为保和庵。路旁有井,名谢公井。陆放翁《入蜀记》:青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今为汤氏所居,南望平野极目,而环宅皆流泉、奇石、青林、文筱,真佳处也。由宅后登山,路极险巇。凡三四里许,至一庵,庵前有小池曰谢公池,水味甘冷,虽盛夏不竭。

⑷《方舆胜览》:凌歊台,在太平州城北黄山上。宋武帝南游,尝登此台,乃建离宫焉。《江南通志》:凌歊台,在太平府当涂县黄山,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顶平而圆,宋武帝建宫避暑处。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出北门五里余,登凌歊台,台在黄山上,本不高,而望甚远。西南即青山,却顾采石、天门及溧阳、和州诸山,皆在目中。

⑸王筠诗:“开窗延叠嶂。”

⑹丘希范《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谢瞻诗:“夕阴暖平陆。”《尔雅》:“大野曰平,高平曰陆。” 

⑺《一统志》:桓公井,在太平府城东五里白纻山,晋桓温所凿。

⑻按《广韵》:湛,与沉同,音皆直深切。兼引《汉书》“从俗浮湛’句于“湛”字下,盖“沉”、“湛”古通用也。

⑼《艺文类聚》:《丹阳记》曰:江宁县南四十里有慈母山,积石临江,生箫管竹。王褒《洞萧赋》所称,即此竹也。其竹圆致,异于众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其后惟此干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俗呼为鼓吹山。李善《文选注》:《江图》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箫笛,有妙声。《太平府志》:慈姥山,在当涂县北四十里,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估舟尝依此以避。其山产竹,圆体而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⑽龙吟,用马融《笛赋》中语。凤曲,用箫史事。

⑾《晋书》:顾悦之曰:“蒲柳常质,望秋先零。”蒲柳,今之水杨也。

其叶易凋落。

⑿《太平寰宇记》:望夫山,在太平州当涂县北四十七里。昔有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其山临江,周围五十里,高一百丈。

⒀《广韵》:颙,仰也。

⒁《江南通志》:牛渚山,在太平府城西北三十五里。山下有矶,曰牛渚矶,与采石矶相属,亦名燃犀浦。晋温峤燃犀照水族于此。《太平府志》:牛渚矶,在当涂县采石山下,江漘有石柱高丈许,突兀峭壁间,相传古有金牛见此,故名。《后汉志》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孙吴、东晋每宿重兵其地。

⒂《韵会》:“洑,水洄也。”

⒃《异苑》: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其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隔,何意相照耶?”

⒄《方舆胜览》:灵墟山,在当涂县南十里。《一统志》:灵墟山,在太平府城东北三十五里,世传丁令威学道飞升于此山椒,坛址犹在。山有洞,后有井,大旱不竭。

⒅《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墟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敌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江南通志》:丁令威,辽东人、为泾县令、游姑熟,乐灵墟山泉石幽秀,炼丹于此。丹成,翔虚去。

⒆《抱朴子》:第一之丹名曰丹华,第二之丹名曰神符,第三之丹名曰神丹,第四之丹名曰还丹,第五之丹名曰饵丹,第六之丹名曰炼丹,第七之丹名曰柔丹,第八之丹名曰伏丹,第九之丹名曰寒丹。凡服九丹,欲升天则去,欲且止人间亦任意,皆能出入无间,不可得而害之矣。

⒇《太平寰宇记》:天门山,在太平州当涂县西南三十里。有二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天门,按《郡国志》云:天门山,亦名蛾眉山,楚获吴艅艎于此。两山相对,时人呼为东梁山、西梁山。《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宋孝武诏曰:梁山层岫云峙,流同海岳,天表象魏,以旌国形,仍以二山立阙,故曰“天门”焉。《太平府志》:天门山,在郡西南三十里,亦称东梁山,与和州西梁山夹大江对峙,自江中远望,色如横黛,修妩静好,宛宛不异蛾眉,故又名蛾眉山。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宋代·吴文英《天香·蜡梅》

天香·蜡梅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咏物 , 写花 , 离别惜别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先秦·佚名《椒聊》

椒聊

先秦 : 佚名

诗经 , 咏物写人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清代·纳兰性德《疏影·芭蕉》

疏影·芭蕉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咏物 , 怀人离愁

1 关于大将的诗句

关于大将的诗句 1 关于将军的诗句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 描写英雄名将的诗词

1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5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6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李白《行路难三首》

10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1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2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3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4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5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6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7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8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9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10 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mingju/Defaultaspxp=1&c=%E6%8A%92%E6%83%85&t=%E6%80%80%E5%8F%A4

3 关于将军的古诗

1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2 《野兴》——宋·陆游

红饭青蔬美莫加,邻翁能共一瓯茶。

舍西日紧花房敛,港北风生柳脚斜。

筇杖不妨闲有伴,茆檐终胜老无家。

自惊七十犹强健,采药归来见暮鸦。

3 《偈颂一百零二首》——宋·释绍檀

路透清波,山横翠壁。

楼阁门开,从这里入。

4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2 原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 译文: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4 关于将军的诗

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 山 月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塞下曲六首(选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前出塞九首(选一)杜 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军 城 早 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 下 曲(二首)卢 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 关于将军的诗词有哪些

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代悲白头翁》

( 唐)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6、《燕歌行》

(唐)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6 关于将军的诗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 描写英雄名将的诗词

壮士篇 天地相震荡。

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

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

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

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

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

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

啸吒起清风。震响骇八荒。

奋威蚋四戎。濯鳞沧海畔。

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

四海称英雄。 观拔河俗戏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杂曲歌辞·浩歌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督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广溪峡杨炯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沈佺期 汉王建都邑,渭水对青门。

朝市俱东逝,坟陵共北原。 荒凉萧相阙,芜没邵平园。

全盛今何在,英雄难重论。 丹阳行孙逖 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

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 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毁。

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 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 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

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 中原悠悠几千里,欲扫欃枪未云已。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登戏马台作储光羲 君不见宋公仗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 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岑参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

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

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

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只。 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辟阳城高适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遣兴五首杜甫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

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 描写将军的诗词

1、宋·辛弃疾《卜算子·千古李将军》原文选段: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释义:古代的李将军,受伤被俘后还能夺得匈奴的好马。

李蔡的人品在下中等,却被封为列侯。除草要去根,盖房子要添新瓦。

万一朝廷推举努力耕田的人。除了我还有谁呢!2、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选段: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释义: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3、唐·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原文选段: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释义: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4、唐代·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 / 送彭将军》原文选段: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释义:军中大旗猎猎作响,汉家大将将要挥师出征;看他横刀立马,气吞万里如虎。

关塞悠远,春风难以企及,未到关前,就已经看不到春色了;关外,风卷沙尘,黄沙弥漫如云,遮天蔽日。军中鼓声,悲壮激越,直达遥远的沙漠;戍台烽火,阻隔着浩荡的黄河。

想到将军所去之地,在那阴山之北;慑于将军声威,入侵的强敌已经求和。5、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原文选段: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释义:忽听得天上降下将军,在边塞再次纵横驰骋。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

战马披挂上黄金铠甲,白羽旗下召集了神兵。

9 几首描写名将的诗词你认为谁是英雄

将军谈笑弯弓,秦王一怒击缶。

天下谁与付吴钩?遍示群雄束手。

昔时寇,尽王侯,空弦断翎何所求?

铁马秋风人去后,书剑寂寥枉凝眸。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燕赵少年游侠儿,横行须就金樽酒,

金樽酒,弃尽愁!

愁尽弃,新曲且莫唱别离。

当时谁家女,顾盼有相逢?中间留连意,画楼几万重。

十步杀一人,慷慨在秦宫。泠泠不肯弹,翩跹影惊鸿。

奈何江山生倥偬,死生知己两峥嵘。

宝刀歌哭弹指梦,云雨纵横覆手空。

凭栏无语言,低昂漫三弄:问英雄、谁是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176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7
下一篇2024-02-07

随机推荐

  • 妮维雅630可以和祛绉提拉紧致的一起用吗

    可以一起使用。妮维雅630是一款保湿滋润的面霜,而祛绉提拉紧致产品则是一种抗衰老的紧致霜。两者成分不冲突,可以同时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指导进行,避免过度使用或者混合使用其他化妆品,以免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负担。

    2024-04-15
    49300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妮维雅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护肤品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为了确保你购买到的妮维雅是真正的正品,请你多角度进行鉴别。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入手。正品妮维雅的包装通常具有高质感,印刷清晰,无模糊或拼写错误。包装盒上会有具体的产品信息,如成分、

    2024-04-15
    53800
  • 精华露和乳液的区别是什么,分别如何使用

    精华露用于皮肤的修护和保养  一般用于睡前洁面后轻拍于面部至吸收 其功能和效果长期使用才会有效果 如雅诗兰黛和ONLY就有两款 但是如果年龄还不大 不推荐使用 容易使皮肤更容易老化 对产品长生依赖。乳液分为妆前乳和保湿乳等等 就是皮肤的日常

    2024-04-15
    51300
  • 天气丹正品与假货区别

    天气丹正品与假货区别:正品精华液的瓶盖边缘有银色的包边,假货则没有。根据质地可以观察真伪,正品天气丹的水是微微粘稠的白色液体,打开之后很容易吸收;然后从包装上观察,正品精华液的瓶盖边缘有银色的包边,假货则没有,而且有很明显的塑料感,正品的封

    2024-04-15
    35600
  • 苹果的功效和作用

    1、吃苹果可以降低心脏病,中风的危险!就如同服用了他丁类的药物,那如果一天吃两个苹果的话,那保护的效果会更高!2、苹果中含有的有益人体的营养元素有很多,果胶能够调节血压和血糖,还能降低胆固醇,帮助消化。能够强壮我们的骨骼,让我们的大脑保持健

    2024-04-15
    41500
  • 妮维雅美白润肤霜是擦脸的吗

    成分:Ingredients:Aqua:水Paraffinum liquidum:液体石蜡Cera Microcristallina:微晶蜡,天然的矿物质蜡Glycerin:甘油Lanolin Alcoh

    2024-04-15
    30000
  • 兰蔻粉水和红水感肌水光精华露哪个先用?

    首先使用兰蔻粉水。洁面后,首先使用粉水能滋润皮肤,打开肌肤吸收的通道,然后使用水感肌水光针,修护肌肤。兰蔻粉水是一款二次清洁水,主要的功效为补水,最适合干性肌肤使用,缓解皮肤干燥的问题,水乳质地,容易吸收,令肌肤水润细腻。水感肌水光针是一款

    2024-04-15
    34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