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欧褚钟王颜柳赵都是谁?

古代书法家,欧褚钟王颜柳赵都是谁?,第1张

欧褚钟王颜柳赵:

欧阳询、褚遂良、钟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汉族,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有二子:钟毓、钟会。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绍兴和会是南宋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朝达成的第二次和会。渴望和平的宋高宗接受了金朝的苛刻条件。这个和平协议达成了宋金南北分治近百年,大致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的局面。背景绍兴七年,高宗之父宋徽宗去世的消息传到南宋。号帝帝,于曰:lsquo皇后宣春秋高,所以我认为我可以不要犯错误,这这就是我为什么我乞求和平。rsquo院士学士朱桢引用了唐德宗的施立,并请求赵构授予韦伯斯特她是慈禧太后。赵构服从了。绍兴八年,晋国大臣万延昌与南宋的秦桧、王伦达成协议,两国签订了第一次和会。宋高宗向金国投降,金国分裂前撤销的伪齐国领土在陕西、河南归还南宋,金国自行占领山东半岛。次年,疆域正式交付宋朝,但宋徽宗自贡和的生母魏氏仍未能将疆域归还宋朝。此时,晋国交战派宗弼对主战派常及和平派逐渐不满,策划发动政变,撕毁和谈,占领陕豫。绍兴十年,8晋晋军前教头万延宗王、万延宗傅、万延宗韩相继去世。完颜昌刚刚被完颜宗弼发动政变杀死,完颜宗弼就成了军唯一的统帅。他的部门是徐进最精锐的部队,并迅速攻占了陕西和河南的大部分地区。然而,万艳宗弼被刘强的它位于开封的正南顺昌。八字军在开封西南的郾城、应昌,在女真金国精锐部队的骑兵中两次被岳飞击败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的淮西亳州、宿州击败了宋朝最弱的军队张俊以,并拿下了宋高宗的。十二枚金牌在召回岳家军之前,金军已经被压缩到开封以东和以北。南宋绍兴十一年二月,大皇帝宋徽宗时,宋徽宗恩待南宋,立已死的为天水郡王,废了的为天水郡王。第一个提升了水平。它最初被命名为惠宗作为二级微弱的美德男性,其次是王声作为一级。原以钦宗为三等重昏侯,今以二等为名。二是去掉原标题中的脏意。第三个是拿赵氏以天水郡为爵位,以示尊敬。同时,在宋军中最强大的军队岳家军根本不参战的情况下,洪雁宗弼徐进最精锐的部队在淮西的高哲被张浚的部下杨沂中和刘强的联军打败了。后来虽然因为张军刘强被调走抢功,洪雁宗弼在濠州拿下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以军,但由于韩世忠军和岳家军的到来,宗弼。至此,南宋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了彻底媾和,四月下旬,皇帝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干、杨沂中等将领的兵权,并做好了绍兴和议的准备。十月,南宋派魏到金,提议再次讲和。11月,徐进派、邢攸湛为议事使节,与魏一同返回南宋,提出复和条件。这时,赵构生母韦伯斯特的客户寄了一封信给赵构。却说在燕,得魏书,遣李_回。皇帝大喜:lsquo百代寄不如一本书。rsquo然后加一个微官。晋派、邢巨议和,帝曰:lsquo我拥有世界,但我不能

岳飞在新年被杀绍兴十一年除夕,南宋的使臣们立即带了一封来自林岳飞被杀的安到囚禁和魏氏的和魏氏丁卯于4月1日出发前往宋。从正月初一到八月中午,除了旅途花费的时间,没有明显的延迟。结果南宋以支付赔款和割让唐周、邓州、商州、周琴为代价,签订了皇统和议的合同,这些地方此前都是岳飞收复的。宋靳东以淮河为界,西至大三关。公元161年,年被金海陵完颜亮国王南征宋朝而撕毁。金在采石之战中被打败,于次年退位为太帝。宋孝宗即位后,立即得到岳飞的平反,高宗没有阻拦。条约重新划定了宋金边界,东起淮河,西至大三关。宋割了和邓州,重新划定了陕西省的边界。宋把商州和周琴大约一半的土地让给了金。宋把自己让给了金,金书宋是皇帝。在朱槿的生日和新年这天,宋一定要派使节去祝贺他。宋每年向进贡白银25万两,丝绸25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天都送到泗州去缴纳。随着绍兴和议的达成,金把归还了科芬和高宗生母韦贤妃为宋。临走时,宋钦宗拉着她,让她转告皇上,如果他能回去,只要做一回太乙宫的主人,他就心满意足了。韦贤妃喊道,如果你不我不会回来了。我宁愿失明。然而,宋高宗可能认为他可以t生儿育女,皇位接收钦宗后必须归钦宗或其后代,所以宋钦宗没有直到他死了才回到宋朝。年后,宋金维持了近20年的和平。在此期间,双方虽偶有冲突,但冲突规模并不大。直到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并收缩宋朝,高宗退位,宋孝宗即位北伐,宋金对峙局面依然。证实了万延昌提出、秦桧大力提倡的从南,从北到北即宋史指定的起源于南宋的汉人属于南宋,皇统和议指定的起源于金州的汉人属于金州。从此,北方的汉人不仅成了徐进的臣民,而且也不能南逃,否则就会被遣返。这就造成了北方的汉人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成为了宋朝的敌国臣民,确立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南宋初期的名人,包括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刘聪、吴筠和杨沂中,都是中国北方的汉族人。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忠于宋朝,忠于保卫的是宋朝。经过多年抗金,终于打败了万艳宗弼等金国主力,有了收复失地的实力。公元279年灭宋的元稹将军张弘范和他的父亲张柔都是河北金朝的汉人,他们都没有接受过忠于宋朝的教育。元朝时,晋侯一路击败南宋优势兵力,雅山之战灭宋后,张弘范在雅山写下。镇将军张弘范在此灭宋。十二个字。

1 宋史颜师鲁传文言文翻译

实在找不到翻译,原文又太长,容后再翻。

宋史颜师鲁传

原文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绍兴中,擢进士第,历知莆田、福清县。尝决水利滞讼,辟陂洫绵四十里。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更平。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召为官告院,迁国子丞,除江东提举。时天雨土,日青无光,都人相惊,师鲁陛辞,言:“田里未安,犴狱未清,政令未当,忠邪未辨,天不示变,人主何繇省悟!愿诏中外,极陈得失,求所以答天戒,销患未形。”上韪其言。

寻改使浙西。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盐课岁百钜万,本钱久不给,亭灶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繁。师鲁撙帑缗,尽偿宿负,戒官吏毋侵移,比旁路课独最。上谓执政曰:“儒生能办事如此。”予职直秘阁。农民有垦旷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为己利,师鲁奏:“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奏可,遂著为令。

入为监察御史,遇事尽言,无所阿挠。有自外府得内殿宣引,且将补御史阙员,师鲁亟奏:“宋璟召自广州,道中不与杨思勖交一谈。李鄘耻为吐突承璀所荐,坚辞相位不拜。士大夫未论其才,立身之节,当以璟、鄘为法。今其人朋邪为迹,人所切齿,纵朝廷乏才,宁少此辈乎?臣虽不肖,羞与为伍。”命乃寝。继累章论除职帅藩者:“比年好进之徒,平时交结权幸,一纡郡绂,皆掊克以厚包苴,故昔以才称,后以贪败。”上出其疏袖中,行之。

十年,繇太府少卿为国子祭酒。初,上谕执政择老成端重者表率太学,故有是命。首奏:“宜讲明理学,严禁穿凿,俾廉耻兴而风俗厚。”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孳孳以治己立诚为本,艺尤异者必加奖劝,由是人知饬励。上闻之喜曰:“颜师鲁到学未久,规矩甚肃。”除礼部侍郎,寻兼吏部。

有旨改官班,特免引见。师鲁献规曰:“祖宗法度不可轻驰,愿始终持久,自强不息。”因言:“赐带多滥,应奉微劳,皆得横金预外朝廷会,如观瞻何?且臣下非时之赐,过于优隆;梵舍不急之役,亦加锡赍。虽南帑封桩不与大农经费,然无功劳而概与之,是弃之也。万一有为国制变御侮,建功立事者,将何以旌宠之?”高宗丧制,一时典礼多师鲁裁定,又与礼官尤袤、郑侨上议庙号,语在《袤传》。

诏充遗留礼信使。初,显仁遗留使至金,必令簪花听乐。师鲁陛辞,言:“国势今非昔比,金人或强臣非礼,誓以死守。”沿途宴设,力请彻乐。至燕山,复辞簪花执射。时孝宗以孝闻,师鲁据经陈谊,反复慷慨,故金终不能夺。

迁吏部侍郎,寻除吏部尚书兼侍讲,屡抗章请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台谏、侍从相继拜疏,引唐孔戣事以留行。内引,奏言:“愿亲贤积学,以崇圣德,节情制欲,以养清躬。”在泉因任,凡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邑为政,始至即蠲舶货,诸商贾胡尤服其清。再起知泉州,以绍熙四年卒于家,年七十五。

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常曰:“穷达自有定分,枉道希世,徒丧所守。”故其大节确如金石,虽动与俗情不合,而终翕然信服。嘉泰二年,诏特赐谥曰定肃。

——《宋史·卷三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八·颜师鲁传》

2 《北齐书颜之推》文言文翻译

《北齐书·颜之推》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注],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颥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该洽:博通,广博。

译文:

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父亲名勰,是梁湘东王萧绎的镇西府谘议参军。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适逢萧绎亲自讲说《庄子》《老 子》,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左传》。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 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军。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饰仪容,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叫颜之推任管记。 正赶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要杀死他,依赖他的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押送到建业。侯景被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此时萧绎已经自立为 王,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掌管舍人之事。后来萧绎被周军所击败,周大将军李显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 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喜欢他,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 馆里,随侍在自己身边,(颜之推)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 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于是任命就停止了。

后来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遵守旨意宣布,馆中人都听他命令。馆里所进呈的文章,都由颜之推将文章封缄后 复加印记,到进贤门奏上,等有了答复才出来。颜之推还擅长书法,监察校对抄写,办事勤快敏捷,可说是才能和职位相称。皇帝对他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 被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嫉妒,(这些人)常常想要加害他。崔季舒等人将向皇帝进谏,颜之推有急事回家,所以未能同其他人联合署名上书。等到(皇帝)召集进 谏的人,颜之推也被叫进去,勘验奏书上没有他的名字,才得以逃过灾祸。

等到周兵攻陷晋阳,皇帝轻装骑马逃回邺地,困窘急迫不知道怎么办好,颜之推沿用宦官侍中邓长颙关于逃往陈国的计策,仍然劝皇帝招募一千多个吴地的人 做自己的随从,取道青州、徐州一起投奔陈国。皇帝采用这个计策,皇帝很想采用这个计策,把它告诉丞相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劝皇帝将珍宝辎重 等物送到青州。皇帝虽然没有听从颜之推的计策,但是仍然任命他为平原太守,命令他把守河津。齐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大象末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太 子征召之推为学士,对他非常礼待。不久因病去世。一生著作三十卷文章,撰写二十篇《家训》,这些作品一起传播于世。

3 文言文的翻译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五代祖颜之推,任北齐黄门侍郎。

颜真卿年轻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四次任官后为监察御史,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地区有冤案,长久不能断决。颜真卿来到这里立刻得以辨明。正值天旱,狱案刚刚裁决便下起雨来,本郡人称之为“御史雨”。又充任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个叫郑延祚的,母亲死了二十九年,殡放在寺院,颜真卿揭发上奏这件事,兄弟俩三十年不被录用,天下震动。升任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改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恨颜真卿不依附自己,出任他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反叛的行迹已很明显,颜真卿以防备霖雨为借口,修筑城池,暗地调查丁壮人数,储备粮仓。然而表面上却聚会文人雅士,在城外湖中泛舟,饮酒赋诗。有人给安禄山进谗言,安禄山也秘密派人侦探,认为是一群书生不足以忧虑。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河朔地区全部沦陷;惟独平原郡城池坚守完备,便派司兵参军李平策马疾驰上奏朝廷。玄宗起初听说安禄山叛变,叹息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得知李平来到,大喜,环视左右的人说:“朕不知颜真卿的形貌如何,他的所作所为竟能如此!”安禄山当初还移送公文给颜真卿,让平原、博平二军调集七千人驻防河津,以博平太守张献直为副将。颜真卿便招募勇士,十天得到一万人,派遣绿事参军李择交检查挑选,以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为将领。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杀掉留守李恺,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派遣段子光将三人的首级拿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恐怕动摇人心,便骗诸位将领说:“我认识这三个人,这几个首级都不是他们。”于是腰斩段子光,密藏起三人首级。几天后,取出三人首级戴上冠饰,用稻草接续成肢体,入棺祭葬,设灵位恸哭,人心更加依附。安禄山派其将领李钦凑、高邈、何千年等防守土门。颜真卿的堂兄常山太守颜呆卿与长史袁履谦谋划杀了李钦凑和高邈,活捉何干年送往京城。土门被攻破后。十七郡同一天归顺,共同推举颜真卿为统帅,得到军队二十余万人,横绝在燕、赵地区。下诏加授颜真卿户部侍郎,前任平原太守依旧。

4 颜面对话 文言文翻译

你应该是在问颜回吧,有一段文言文是《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我想可能是你需要的。

《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出自庄子《大宗师》, 原文如下: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这段文言文翻译如下:

颜回说:“我有长进了。”

孔子说:“你说的长进是什么呢?”

颜回说:“我忘掉仁义了。”

孔子说:“还可以,还是不够。”

过些日子,颜回又一次见到孔子,说“我又有长进了。”

孔子说:“你说的长进是什么呢?”

颜回说:“我忘掉礼乐了。”

孔子说:“还可以,还是不够。”

又过些日子,颜回再见到孔子,又说:“我有长进了。”

孔子说;“你说的长进是什么呢?”

颜回说:“我坐忘了。”

孔子惊奇他说:“什么叫做坐忘?”

颜回说:“我放任我的肢体,抛开视觉和听觉,失去了对我自己和事物的意识,完全通达了万物,这就是我所说的坐忘。”

孔子叹道:“你通达了万物就没有任何偏好,参与了变化就不再受到任何人的支配。你果真是个贤人,请允许我步你后尘了。”

以上答复希望能帮到你,

5 文言文翻译《颜氏家训》部分翻译

译文,仅供参考,请采纳:

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6 颜氏家训文言文翻译人生小幼

人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长大以后,就容易分散,因此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了好的机会。

我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十年都不曾理会却还是不会忘:20岁之后,所背诵的经书,一月不去理会便会废弃。然而有人生活困顿坎坷,在盛年时没有学习的机会,应当后来接着学习,不可以放弃。

孔子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魏武、袁遗,越老越对学习越加深厚,这都是少年时学习到了老年也不厌倦。

曾子70岁才开始学习,然而名扬天下。荀子50岁开始学习,不断游学,仍是大儒,公孙弘40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凭借此而就成为了丞相,朱云也是40岁才开始学周易、论语,皇甫谧20岁才被教受孝经、论语:他们都成了学士,这都是早早沉迷晚上才睡觉的(废寝忘食的,早睡晚起d)。

人们在婚冠之前没有学习就说是迟了,便开始疏懒懈怠,实在是愚蠢。小时候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老年时学习的就如同点着蜡烛夜间行走,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张元忭(1538―1588),字子荩,号阳和,浙江山阴人,嘉、万之间知名理学家、教育家、学者。张元忭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张天复,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官云南按察司副使、甘肃行太仆寺卿,博洽工文,著有《皇舆考》、《鸣玉堂稿》等书。《皇舆考》是研究明代地理的重要参考书。据史载,张元忭天生古貌魁伟,性好读书,其母见其过于刻苦,告诫其不要用功过度。张元忭为了不拂母意,只能偷偷看书,每当母亲熟睡,他就张幕点灯夜读,不令母知,其刻苦有如此者。稍长,就立下大志,以国家大事自任。常在父亲张天复座前侃侃评论朝廷政事得失、人才优劣,父亲张天复为挫其锋芒,往往不置可否。

 张元忭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他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二十一岁时得中举人,其后参加会试数次,均铩羽而归,直到隆庆五年(1571)才登进士第一,距其初中举人,已有十三年之久。时年三十四,已不是少年科第了。明代的杂书记载了其中状元前的神奇征兆,如明陈士元《梦林玄解》卷三十四《梦徵》云:

 (张)元忭,字子荩,号阳和,浙江山阴县人。隆庆五年辛未廷试第一,父天复,行太仆寺卿。所居与罗万化同巷,尝梦携其扁于家,会试时祖茔有声,三日,往视得金芝六茎。是科刘 梦人以罗衣遗之,曰:“此第二服也,已有人先服矣。”果让张居首,时年三十四。

 又比如明顾祖训编《明状元图考》卷一云:

 戊辰年,予闻绍兴罗状元报,因曰:“来科状元必姓张,当再出绍兴。”客异予言,谓不谙谶术,何以先知予解曰:“昔成化二年状元罗公伦,至五年张公 ,俱江西人,气运盛于一时,是以知之。”客笑曰:“成化八年吴公宽,吴人,然则隆庆八年亦吴姓,定是吴人耶此言未可信。”予又解曰:“独不知何公孟春《馀冬录》,见熊入京,知京数日有火,已而果然。同辈问何以知之何曰:尝读《宋书》,绍兴己酉熊入京,数日有火,熊字能火乃尔。同辈始服。其读书一事,其犹响应,岂三年大魁,独不兆各前科乎”客亦唯唯而退,终未服。至辛未科闻报,始服予言。

 这里提到的罗万化,字一甫,号康洲,也是绍兴人,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状元,比张元忭早了一科。同乡两人蝉联两科状元,无疑是绍兴科举史上的无上荣光(绍兴又出现了这种科举异事,会稽县人茹 与史致光蝉联甲辰、丁未科状元),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一个异数,因此古人造作梦境、预言来渲染这种偶然事件,就不足为奇了。

 张元忭生性孝慕过人。在未中进士前,其父张天复被人诬告。张天复在云南按察副使任上曾协助巡抚吕光洵平定武定土官凤继祖叛乱,得罪了云南黔国公沐氏,沐氏指使朝官弹劾,张天复于是被捕入狱。张元忭爱父心切,间关万里,亲送父亲到云南对质。旋即又亲赴北京为父申冤,当事者怜之,故张天复得以免官归越。如此往返一年,心力交瘁,不到三十岁就已白发种种。这也许是张元忭壮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张元忭一生仕宦不显。隆庆五年中状元,依例授翰林院修撰。不久,丁父忧去职。服阙,又奉旨教习内书堂。旋奉命管理诏敕,直起居注馆。后又丁母忧去职。服阙,起家超迁为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清理贴黄,寻充经筵讲官。张元忭出仕后,一直在努力为父亲 ,多次上疏为父亲申诉,甚至要求将朝廷给予自己的冠带恩荣 赠给父亲,但朝廷一直不许。为此张元忭心情抑郁,曰:“吾不可以下见吾父矣。武定之役,吾父躬擐甲胄,斩首虏千级,口碑具在。乃今幸事明主,而不能为父洗沉冤,长负吾亲,何以为后”(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一)加之年轻时为父受冤事奔波万里,心力交瘁,因此一病而卒。张元忭一生官位不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出道较晚,享年不永。如果他能年登耳顺,凭他状元资历、身居被目为“储相”之地的翰林院,或可得跻 仕。

 张氏本质上是一位纯粹的学者,他对义理的兴味似乎超过了对仕途升迁的兴趣:

 自以遭逢圣明,释 取上第,廪廪期有以自树。日橐笔守官下, 罗金匮宪典而研究之。词林故清署,第雍容以文墨相高,稍涉事,辄引代庖为解。乃独聚徒讲求世务人才,相与籍记之,户外屦常满。(《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一)从中可见他对学问的爱好。翰林院丰富的典藏、同僚之间的谈论切磋,使张元忭沉浸在学问的海洋里,无暇旁及仕途的升迁。因此,谈迁称其“恬漠耽道,于进取泊如也”(《国榷》卷七十四),洵非虚语。大学士朱赓如此评价这位状元同乡:“国朝科名以甲魁为卿相,勋德并懋,垂鸿无穷者无论已。乃位不越中大夫而名播寰宇,没世之后,犹蒙表章,则一峰罗公伦、梓溪舒公芬、念庵罗公洪先三君子之外,靡得而闻焉。三君子所谓不愧科名者也,岂其卿,岂其相哉子荩之造即未知其所止,要之理学同、气节同、官不过五品又同,安知后世无表章子荩以继三君子之躅者乎”(同上)言语中虽有对张元忭未能致身高位的遗憾,但将其与当时社会公认的名位不高而影响广泛的前辈状元罗伦、舒芬、罗洪先相提并论,隐隐然为能有这样一位状元同乡而自豪。

 张元忭生性耿介,不屑夤缘钻营。他的座师是权倾天下的首辅,张元忭作为张居正的状元门生,若能主动靠近、迎合张居正,致身高位、纡青拖紫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张氏对张居正若即若离,不卑不亢,有时甚至对张居正的所作所为颇不认同:

 (张元忭)持操端介,绝不喜 事人,然坦焉躏中庸之庭,亦不欲以奇行自是。盖初之进也,出江陵门下,当炎炎时,卑者蚁附,高者鸷鸣,而独不随不激,有以自守。尝语同门曰:“某门人也,皂囊白简之事当以待他人,乃若丧请留、病请祷,即死弗为矣。”(《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一)广西道监察御史胡 因与张居正政见不合,上书弹劾,被逮入狱。张元忭出于公心,上疏为其申辩,不惜开罪张居正:

 张元忭以星变陈言,救其给事御史,投揭江陵所内。传语曰:“如此门生,十五年即望代我,何见小”又云:“疏上,我亦不为若地。”张曰:“待为地者,不疏矣。”径出。江陵曰:“是且病狂矣。”寝不报。(明黄景《国史唯疑》卷八)张元忭这种耿直清高、不屑 颜事人,义之所在、不知避忌的性格是很难见容于当时的官场的,因此他以状元出身而终其身官位不过五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元忭也是一位纯粹的理学家。他年轻时就服膺王阳明心学,“尝读朱子格致章,覆卷思之,婴疑。已,闻王文成良知之说,乃洒然有悟,自是日究心于此学矣。”(《长沙府岳麓志》卷三)他是浙中王畿一派的弟子,学术上立足于“万事万物皆起于心”的心本体思想,主张“以万物一体为宗,而以明德于天下为愿”。他把朱熹、张载探讨的“太极之旨”也归结为心,可说是完整地继承了王氏“心即理”的思想。但张元忭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王学,也并不恪遵王畿之学,相反,他对王畿乃至王阳明的一些观点、思想表示怀疑,甚至提出批评。王学好议论,到万历年间,王学末流更陷入了空谈误国的泥沼。张元忭对此十分痛恨,常思有以矫正之,“宗文成而每病世之学文成者多事口耳,特以力行矫之,尝曰: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致良知宗旨也。”(《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一)在他眼里,良知、格物并不是一个玄虚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的本质体现在躬行实践之中。他认为,陆王之学与朱子之学并不矛盾,“朱陆之学本同一源,后人妄以意见分门户,滋生异议,乃取朱子诗文,摘其与文成合者,汇成一书,曰《朱子摘编》。书出而纷纷异同之说涣然矣”(同上)。他强调儒者的道德修养,要求研经通史和经世致用,实际上是要以朱学来药王学末流游谈无根之弊。因此,黄宗羲认为张元忭“谈文成之学而究竟不出于朱子”(《明儒学案》卷十五),所说是切中肯綮的。

 张元忭的伦理主张在其讲学岳麓书院时表现得最为明白。万历十年(1582),皇长子生,张元忭奉命颁告楚中六藩,被兵备道李天植敦请,主讲岳麓、惜阴二书院。他把在万历六年(1578)自己奉命教习内书堂所作的《内馆训言》中所阐述的伦理教育思想带到了岳麓书院,这可从他为岳麓书院所作的《大成殿》、《岳麓自勉》、《朱张祠》、《惜阴篇》等诗中看出来。张元忭在常课之外,特拟《训言八条》,曰:忠、廉、诚、慎、慈、俭、谦、和,并各系以诗。“又摘史传中贤宦事迹,名为训解,日取一条,令年长二人,宣读二遍,请童竖环立而听”(《长沙府岳麓志》卷三)。张元忭“天性忠孝,介然不苟取与”,所以他对“忠”的解释十分深刻,对“忠”、“廉”、“诚”之间的关系道前人所未道。他说:“且说如何为忠,只有一心为着朝廷,不为一己私图而已。”“人臣欲事君以忠,必守己以廉,其成败名丧节,未有不由贪者”“人生世间,处心行事,全以诚为主”,欲立“掀天揭地功业,也都从诚上起,若还不诚,则根本先坏,纵然用计用数,毕竟做不得好人,济不得大事”(同上),这就是说,要做到忠,关键是要廉,不廉必有所图,故不可能忠。忠是做人的目的,而廉是忠的保障。诚是做人的根本,无此根本,忠和廉都无从谈起。显然,张元忭想用“诚”的修养方法来挽救当时江河日下的世道人心,其伦理主张已不是王学那样的单纯内向求心所可包纳,这与湖湘学派的先察识后涵养的修养方法十分契合。因此,自张元忭受命主讲岳麓后,湖南讲学之风再度兴起,“士风翕然丕变,湖南正学,绝而复苏”(同上),这可说是张元忭对湖南书院教育的重大贡献。

 张元忭还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他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利用翰林院丰富的文献资料编写了《馆阁漫录》十卷,该书至今完整保存,是研究明初至正德年间馆阁制度的第一手资料。他在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参与了乡邦地志的编撰。万历三年(1575),他丁父忧家居,与徐渭合纂了《会稽县志》16卷。这是一部颇受好评的县志。该志以地、治、户、礼四书为纲,分统沿革、山川、风俗、官师等目。其中地书3卷,记载沿革、分野、形胜、山川、风俗、物产;治书1卷,记载设官、作邑;户书4卷,记载户口、徭赋、水利、灾异;礼书8;卷,记载官师、宦迹、选举、人物、祠祀、古迹、寺观。同时,还专撰有4篇总论和19篇分论。4篇总论分别是地书、治书、户书、礼书总论;19篇分论分别为沿革论、分野论、形胜论、山川论、风俗论、物产论、设官论、作邑论、户口论、徭赋论、水利论、灾异论、官师论、宦迹论、人物论、选举论、祠祀论、古迹论、寺观论。这4篇总论和19篇分论对全书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志书设论在旧志中甚至在新志中都是罕见的,这可以说该志在体例上的创新之处,同时该书以地、治、户、礼四书为纲,也有突出重点以清眉目的作用。因此后人评价此志:“四书具,而为邑之道略备矣,使禄于兹邑者因是而察地理之宜,兴治之要,拊循其民而导之以利。”(转引自李能成《试论万历会稽县志的学术性》,《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4期)万历十三年(1585),丁母忧在家的张元忭又受他的同年、绍兴知府萧良 之邀,与知名学者孙 同纂《绍兴府志》。这也是一部以体例精核、考证明晰、图文并茂而著称的方志佳构,在芜冗杂滥的明志中鹤立鸡群,史家称“《绍兴府志》、《会稽县志》义严衮钺,足称一方信史”(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卷四),绝非虚誉。修志的关键在于体例,体例的好坏反映了编纂者史识的优劣,万历《会稽县志》、万历《绍兴府志》之所以能称誉于后世,其体例精核是重要原因。方志学家李泰 在其所著《方志学》中十分强调修志体例。他认为,体例之于方志,譬如栋梁之于房屋,栋梁倒置,房屋焉能稳固足可见体例在修志中的至关重要作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志云:“是志分十八门,每门以图列于书后,较他志易于循览,体例颇善。末为序志一卷,凡绍兴地志诸书,自《越绝书》、《吴越春秋》以下,一一考核其源流得失,亦为创格。”即着重指出了该志体例上的完善。万历《绍兴府志》的优点,已有不少学者作了评述,此不赘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万历《绍兴府志》50卷并非张元忭一人独纂,全书的体例是张元忭和孙 共同商定的。除《人物志》15卷为张氏所撰外,其余均为孙氏所撰。据孙氏所作万历《绍兴府志・序志》所云:“初, 欲任其草创,而以润色俟之子荩。既玩 不克济,萧公虑杀青无日,乃又属人物于子荩,而俾 专地理焉。”则可知当初本拟由孙氏一人独撰,张氏修改润饰。萧良 担心杀青无日,故将《人物志》托付张氏。又孙氏《郡志小传》云:“初,余与子荩分辑郡志,子荩专人物,其三篇有录无书,萧公复属余续成之。”从中又可知张氏所撰《人物志》15卷也不全,有三篇亦由孙氏补撰。

 张元忭是明代绍兴籍状元中学术成就最高,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位。明清以来,状元颇多,但真正对中国文化作出贡献的不多。因为状元只是科举制度上的一个最高功名,本身并不代表能力、学识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状元只不过是当今所谓的高考状元罢了,高考状元若想成才,还得经过长时间、各方面的淬炼,并不是每个高考状元都能成才的,科举史上的状元其实也是如此,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状元都默默无闻,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化、经济方面,均无建树和影响。而张元忭却不同,虽然他官位不显,但至少他在理学教育上、乡邦地志编撰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留下的史学著作如《馆阁漫录》 《皇明大政记》等也给我们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粮,因此张元忭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

很多

一年中主要有两次祭祖活动。一是清明节,主祭人家雇大船将族中男子(包括学童)送到坟上,由族长主祭,宣读祭文,庄重肃穆。祭文有固定格式,开头为“维岁次……”结尾“伏维尚向”,约一百多宇的祭文皆用古文,称颂祖先积德,表达子孙敬仰之意,若子孙有大富大贵者,在祭文中则必有所提及,当时“万家墨面”,祭文中有关子孙近况却乏善可陈。据长者说,将来抗日战争胜利,祭文中就要正儿八经地写上、朗读,为让祖宗地下有知,闻知欣喜。我长大成人后想起,陆游《示儿》的诗中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之句,大概就是昔日祭文中固有的套路。祭文总体上墨守成法,倘若国家及家属中有重大事件则要充实于祭文之中,向先祖禀报,这大概就是不变中之变。祭毕,参与祭祀的全船老小回到祠堂吃“上坟酒”(依然只有男子可享用,女子不入席,重男轻女一至于此)。按历来成规,“十碗头”,即十大碗莱肴,如扣肉、扣鸡、清蒸鱼、红烧鱼、肉圆、鱼圆,有糖醋芋艿羹、荠菜豆腐汤、炒小虾等。米饭吃饱,每人有艾饺两只,椒盐饼四只,一般都悄悄地带回家中给母亲及姊妹们分享。正常年景,谁家当年是否丰盛,皆有口头评议。如口碑不佳,群起而攻之,就没有颜面见族人,故办祭祀一般不亏待。轮到祭祀(当地称“当年”)是一大收益,六十亩祭田约可收十七八石大米,办上坟酒及香烛船钱用去三石米左右,可净赚十四五石大米,故对这等美差都争着办,今年二房的某家,明年三房的某人都早早排定。战乱时期,当年的那家向族中打招呼:这年头情况特殊,菜肴差一点了,待太平时期再予补上。人们也就予以谅解,便称:“晓得咯,有数哉。”

再一次祭祖是在正月里,从年二十三送灶神爷至新年元宵节期间,台门里挂出祖宗遗像,点上香烛。祖宗遗像几乎都是官袍官服,难道个个做官事实并非如此,只是为了美化先祖而已,约定俗成,不算悖礼。先祖的相貌是否酷如其人老人们说:“像咯,像咯。”有一天,我见到一位画师正在为一位族中老人画寿像,聚精会神地描摹,笔法细腻,细细端详,形象逼真,周围老老少少眉飞色舞,都说:“像透像透。”

不要以为乡镇无人才,自有专业精进的人士散布于各处,据闻这位画师,自幼善画人物,笔下画像,不乏神形兼备的佳作,后来就专门以画老人寿像为业。我想,千百年前,那时没有照相术,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名士的形象,大概都靠代代画师传承下来。

在祭祀活动中,还很讲究家族中的辈分,按辈分大小排列前后。有一次有位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大人,称我为“叔叔”,将我引领至前排,与白发苍苍的族长仅相差几步之遥的位置。我当时尚是童稚,而我父亲外出谋事,故我全然不知族中规矩,诚惶诚恐地按别人的指点行礼如仪。事后族中有人告诉我:“你人虽小,但辈分大,族中有人年龄大,但辈分小,他见你还得叫你公公哩!”我们这一带,倪姓约有上百家,辈分是祖宗传下来的,用诗句做不同辈分名字里的嵌字:亦始昭文治,诚正谋家秀。在这之前或以后有什么辈则不得而知,我被告知属“治”字辈,低

于“文”宇辈,高于“诚”字辈。先前,我本以为这十个宇的辈分大概只有我们绍兴马山这上百人家的倪氏家族采用,局限于一隅,谁知若干年中在报刊上发现,署名倪文某、倪治某、倪诚某、倪正某的不乏其人,遍及若干外省,甚至有港、台人,可见分布甚广。或许是同一家族,子孙繁衍,分支众多了。时易势变,现在除家里长幼有序外,与同族人相遇已很少讲辈分了。

读书郎——小官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社会读书做官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绍兴因读书而做官的人,历史上不胜枚举。对书香门第的男孩子,人称“小官人”,即未来的“官人”。“小官人”既是尊称,也是爱称。

绍兴这地方,读书的风气很盛,天蒙蒙亮,河边,树下,学龄儿童捧着书本在默读、朗诵,除了规定的课本外,还有不少课外读物,如唐诗、宋词、《幼学琼林》、《三宇经》、《古文观止》、《秋水轩尺牍》等等,对唐诗背诵如流,似懂非懂,朦朦胧胧,俗语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但许多人事后体味,幼年读的书,常能长期留于脑海,犹如电脑的存贮。“读书百遍,其理自见”。幼时不知其深切伪涵义,长大成人,历经沧桑,坎坷曲折,渐渐领悟书中的意境,“史接千载,视通万里”,蓦然沉思,豁然开朗。书从来不会白读的,有播种,才有收获。

绍兴人的读书与习字练书法融为一体。五六岁的小孩开始认方块宇,随即习字,从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字”开始,继则抄“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越写越好,启蒙读物也就深印脑海。练字的同时,心也就静下来了,书也更读得进了,相辅相成。在乡间读书人家,随便找几个人来,几乎都能写得一手好字,颜、柳、米、王各体都有,真可谓野有遗才。

绍兴人讲究读书要读出乐趣来。一是讲究朗读,不仅读出声调韵味,还读出起承转合、文章气势来。琅琅书声中,犹如吟唱一曲曲令人难忘的和美乐章。当读到《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学童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地浸沉在那文中的意境里。二是讲究对仗,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黄鹂”与“一行白鹭”,“窗含西岭”与“门泊东吴”,“千秋雪”与“万里船”对仗工整,启人师法,这种研读,使人情趣盎然。同时提倡同学间对课,如“小江桥,桥面圆,圆如镜,镜照山会两县。”对日:“大善塔,塔头尖,尖如笔,笔画五湖四海。”“小江桥”与“大善塔”是绍兴县城里的地名和景点。三是前后联相对应,甲同学吟上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乙同学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乙同学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丙同学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接得对的同学受人称赞,他有权利向任何同学提问,包括男女同学可以相互提问,那时封建思想禁锢,男女同学不大相互提问。这种前言接后句的提问,也是一种竞赛,答不出也没关系,别人可以接上去,此起彼伏,欢声四起。激励同学们多看、多读,成为一大乐趣。

学习中老师们还善于用当地历史上名人的故事来激励莘莘学子。老师说:“各位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绍兴什么最出名”一位学生说:“黄酒。”老师含笑说:“算你对,不过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另一位学生说:“绍兴师爷。”老师说:“接近哉,再想想看。清朝灭亡后,师爷没有哉。”

“人才。”老师眉飞色舞:“对哉,对哉。”老师接着发了一段议论:“我们绍兴这地方,自古以来,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鱼米之乡,酿造之都,旅游胜地,禹王陵、兰亭,闻名全国,诗人贺知章、陆游,画家徐渭(文长)、陈老莲都是名士,清朝二百多年中造就大批绍兴师爷,大多是维护封建社会的文人策士。封建社会败落,他们感应最为敏锐,得风气之先。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最早觉醒的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绍兴师爷的后代,有智谋有胆识。他们很多留学外国,能跟上世界的潮流。这一时期就涌现出革命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经济学家马寅初……”

学生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凝神而听。

老师表示抽空细讲他们的故事。

那时学校里的老师半数左右并非专职小学老师,而是在外地工作的很有学问的人才,如钱庄、银行的经理、襄理,工厂的工程师,报馆、出版社的编辑,甚至大学教员,因回乡避难,临时充当家乡小学的老师,阅历不同,视野开阔,讲课生动活泼,内涵丰富。

“你们知道不知道五四运动”“噢,不知道。”老师就讲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五四运动轰轰烈烈,波澜壮阔,主要主张:要民主、要科学,这是救国的良方;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腐败透顶,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北洋军阀混战,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要在巴黎和会上签卖国条约,五四运动一爆发,挫败了屈膝投降活动。外拒强权,内惩国贼,五四是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影响深远。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就是我们绍兴人。老师说:“蔡元培是教育家,也是学问家。我们要学习蔡元培,像他那样有出息,做爱国爱民的学问家,就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

“你们晓得不晓得鲁迅”“晓得咯。”鲁迅是思想家、文学家,写小说《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杂文千百篇,约几百万字,文章写得好,对封建思想猛烈抨击,要让思想冲破牢笼。鲁迅也是绍兴人,留学日本,学医的,后来从**里看到日本人杀中国人的头,中国人还围着看热闹,思想麻木到这种地步,鲁迅气极了,决定回国,觉得医治中国人思想上的毛病比医治身体上的毛病还重要,于是写杂文、写小说,唤醒民众。“我们要不要向鲁迅学习”

“要!”学生齐声应着。

鲁迅也是绍兴师爷的后代,但他的思想好,做人要为老百姓谋幸福。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现在各位小朋友,大家都叫你们是“小官人”,大起来(长大成人)无论做不做官,总之要爱国爱民,要做道德高尚,学问精深的人,那才是有出息。老师还兴致勃勃地讲马寅初青年时卖牛去国外学习的故事。在日积月累中,老师们列举了当地名人忧国忧民,勤奋求学的故事,启迪童蒙,在莘莘学子的心田里播下道德学问的种子,这何尝不是影响深远的劝学篇。

绍兴人好读书,读书人多,好学成风。历史上曾经造就了声名远播的“绍兴师爷”人才群。“存在决定意识”,绍兴师爷曾经是封建王朝的智囊,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也感受到封建王朝行将没落的历史趋势,他们的后代子孙或学生,却站在时间的前列,成为新时代启蒙者,新社会的领路人。这批杰出人才中有投身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有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有科学家竺可桢,有经济学家马寅初,有历史学家范文澜,外交家邵力子,出版家胡愈之……在近现代史上,在

约半个世纪左右,绍兴这地方涌现出那么多人才,群星灿烂,说明绍兴人崇尚知识,与时俱进,洞察世界形势,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值得我们后人好好继承,大力弘扬。

婚丧事宜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男女间的婚姻基本上还是沿袭封建社会的父母做主,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但也出现了自由婚恋的新风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人年龄在二十左右已谋得一定职业,姑娘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为谈婚论嫁之时,媒人便接踵而至。主要是向女方介绍男方情况,如田有几亩,房有几间,家中父母兄弟姊妹如何,人品如何,但通常不乏溢美之词,什么相貌堂堂,待人和气,忠厚老实,烟酒勿吃,骨牌不识。女方也托人打听,大体尚可,便各自要“生辰八字”然后由瞎子算命,看合不合通常总说“合得拢的”或“大吉大利”。但瞎子算命这一关是很容易做手脚的,如姑娘不愿意这门婚事,便悄悄托人到瞎子那里花点钱疏通,说如有某年某月生的人来算命,问可否结婚,请帮忙阻止。到时遇到有人上门,果然问询该门婚事,瞎子便委婉地说:“啊,相冲相克。”只要说到又冲又克,这家人家便放弃了这门亲事。其所以要“委婉”,是为了不露有人作梗的痕迹。如“生辰八字”经瞎子核准大吉大利,便定下吉日良辰订婚或结婚。此前男方送生辰八字给女方,女方也送生辰八字给男方,日:“交换红绿帖子。”男方向女方送财礼,女方则将这财礼置办嫁妆。女方如系有钱人家,嫁妆办得丰厚,贴钱嫁女。通常人家,财礼款高于嫁妆,留下一定余额,为女方之兄弟将来娶亲时用。

战乱年代,喜事简办,至亲好友到场,三五桌而已,据说太平年间婚事办得颇铺张。当年绍兴有些人专门操办喜庆事宜,被称为“惰民”。“惰民”者为堕落之民的简称,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打仗,陈友谅败,士兵投降,朱元璋罚陈友谅子孙及部下的兵卒降为堕民,子孙世世代代做操办婚丧之事,女的则称“老熳”。绍兴多官府人家,老熳们与台门里人家相匹配,她们把为台门里人家服务视为专利,即使台门里人家已衰落,她们还是以“老爷”、“太太”相称。台门里办婚事,老熳们一到,顿时热热闹闹,她们投人所好,净说好话。说福寿双全,说小少爷将来肯定有出息,扶新郎新娘入洞房,说早生贵子,还请族中有福有寿的老人为新婚夫妇祝福,台词由老熳向老人耳语口授,只听得“多福多寿多男子,亦富亦贵亦康宁。”老熳扶老人上楼则说老爷“步步高升”,搀醉酒的人则说“人生难得几回醉,有醉便是福”,总之服侍得举办喜庆人家舒舒服服,开开心心。临走时自然得到相应的赏金,几块银元,甚至一只金戒指,困难时期,有时只给几斗米钱或一段绸料、布料。老熳决不计较给的多少,而是长远着眼。说台门里的人家将来必有生发之日。在落难的时候,听到这种安慰的言词,使人长久的铭记。

办丧事,丧家开出一张单子,常常需要通知周围一二十里的相关亲友,便委托人外出报丧。报丧人手夹一把雨伞,与平常持伞姿态不同,报丧是晦气的事,找到相关人家前,先打听好门牌,不致踏错门槛;跨进丧家的亲戚家,要说某某人“老了”(讳言死字),那家人就摔一碗碟,含有“玉碎”之意,接着便号啕大哭。然后问生病及治疗经过,端出一碗汤水,碗底下有几块钱给报丧人。临别时最忌讳说“再会,再会”,因再会意味着还要再来,而是说“远走,远走”,意思是灾祸离得越远越好。其他丧事,如大殓、头七、断七,与各地无啥差别。

光阴流逝,沧桑巨变。

新年新岁

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又称"新正"、"大年初一",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放开门爆竹 俗称"放开门炮仗"。旧时,此举寓有驱邪除疫和"高升三级"之意。绍兴民间且有"早放(爆竹)早发(财)"之说,故从凌晨三四时开始,爆竹声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绝,以增添新春喜庆气氛。

贴春联 绍俗家家户户贴春联,有"元旦书红,万事亨通","新正开笔,诸事大吉"之说。旧时,春联多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套语。如今,春联仍书吉语,但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接神 旧时,放开门炮仗后,即于厅堂置汤团、茶叶、水果等供品,家长率家人整肃衣冠拜天地菩萨、灶司菩萨等,祈求神灵保佑,新年万事大吉。如今,此类寓美好祝愿于偶像的迷信习俗已经少见。

吃福橘、汤团、如意糕和喝元宝茶 旧时,大年初一起床后循俗先吃"烟火食"(即以柴火烧煮之食物)后方可开口说话。如今,通常以汤团、如意糕作早餐,并吃福橘。新正,主家习以元宝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榄、蜜枣等,寓有团圆、如意、幸福等祝愿。

拜年 又称"拜岁"、"叩岁"、"贺新年"。旧时,男主人先率晚辈入本族宗祠祭拜列祖列宗,随即返归自家厅堂叩拜除夕所悬先祖遗像。然后,晚辈按辈份、排行,依次叩拜尊长。晚辈向尊长祝福,尊长回施教诲及祝愿。最后,晚辈间交拜贺年。其时,子弟一边鸣锣击鼓(俗称"敲年锣年鼓"),一边绕圆圈行走,以相娱乐。如今,拜年遗风犹存,但礼仪大为简化。

正月初二起,携桂圆、荔枝、美酒、白糖和糕点等礼品走亲访友,巷贺新禧。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回拜之礼。此俗大抵以早为敬。1950年起,人民提倡文明过节。元旦至春节期间,绍兴城乡普遍开展拥军爱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及慰问退休干部、职工等活动,同时举行各种联欢会、联谊会与文娱表演及体育竞赛等。

走喜神方 正月初一开门出行,旧有"走喜神方"之俗。行前,须从历本寻出喜神所在方向,后循此方向而行。如历本言"大利东北,不利西南",则自家门出发,向东北方向进发,而不朝西南方向举步,以此求得喜神护佑,获取佳运。此俗今废。

数罗汉 旧时,有于正月初一到府城开元寺数罗汉之俗,意在卜全年凶吉,且为自娱。开元寺罗汉时,须按先跨入罗汉堂之脚,确定数罗汉方向。若左脚先跨入,则自左至右按本人年纪岁数,一岁一尊,数至与已岁数相同之罗汉,即以其名号、神态卜新年之未来。如是长眉罗汉,便为长寿;如是伏虎罗汉,则身体健壮。

赶鸡睡 实系"赶紧睡"谐音,意指正月初一夜须提早上床安睡。节前人们忙碌多日,正月初一又起庆特早,小孩亦因连日玩耍,十分疲劳,故晚饭后即提前将家禽赶进埘舍,早早关门安歇。此俗沿袭至今。

禁忌 春节期间,为求吉利而忌讳甚多。如忌扫地、倒垃圾,怕扫除和倒掉财气与运气;忌动用刀、剪,怕遭皮肉病痛之苦;忌食稀饭及汤,以防出门遇雨;忌打破碗、盆等器皿,怕破财,倘有失手,则须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借以消灾自慰,还忌吵嘴,忌倒马桶、夜壶,以免亵渎神灵。最忌讳提及"死"、"穷"等字眼。大人怕小孩多嘴失言,多于年内即行训诫,并张贴写有"童言无忌"、"百无禁忌'字样之红纸条。此类忌讳多带迷信色彩。以上禁忌之俗,今已逐渐淡化。

吉语求乞 往昔,绍兴有谚云:"讨饭是年初一到年三十夜"。乞丐于春节期间,以"送摇钱树"、"跳泥神"、"跳黄牛"、"羊扫地"、"讴顺流"等方式求乞。"讴顺流",通常为两丐合演,一人提竹篮,另一人捧巨型纸质"金元宝",于户主门前,抛接"金元宝"。

五路日 五路者,五路财神也,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诞日。是日,商家均有接财神之举,祈祷财运亨通,利市百倍,并自此日起开门营业。一般人家,亦有供奉财神者。此俗今废。

迎春 绍俗重农桑,每于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牛活动。是日,"自府县以下之官吏,均高车大马而出","备有春牛太岁",以"占来岁农事之如何"。春牛有鼓乐前导,差役鸣锣开道,旗伞仪仗相随,太守或知县辈"父母官""持竿而驱行",地方士绅鱼贯相送,观者如潮。及至农村,农民笑脸拱手相迎,以迎接"父母官"所送春牛,作为农事伊始标志。自此,农民结束春节期间娱乐,着手备耕生产。

在绍兴府城,则"于立春前一日,府县粮捕厅各官皆朝服仪从,出五云门迎春于东郊,舁芒神土牛入城,置府署。土牛之色依钦颂历本所载《春牛图》而画,黄为谷,赤为日,青为风,黑为水,以占水旱丰歉。迎春之次日,击碎春牛,乡人拾其土块归而藏之,冀得畜牧神植之兴旺。"

中华民族否极泰来,小康取代了贫困。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人文荟萃之处,也成了旅游胜地。

绍兴历来民风淳朴,同时保留着和夹杂着若干落后的封建习俗。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时俱进,会有所扬弃。

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钟繇、柳公权等。

一、王羲之

1、人物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代表作介绍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二、黄庭坚

1、人物简介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2、代表作介绍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三、颜真卿

1、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2、代表作介绍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

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四、钟繇

1、人物简介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2、代表作介绍

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五、柳公权

1、人物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2、代表作介绍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家

绍兴黄酒功效:

第一,药用价值。黄酒有消食化积,镇静的作用。所以在饮食方面有厌食消化不良的人应该喝一点黄酒。而对于心跳过速,烦躁的显著特点的人,应该喝一些汤热的黄酒,能够驱寒去湿,对手足麻木,腰背痛,风湿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患者有益。

  

第二,抗衰老护心。对于日常生活中操心比较多,容易衰老或者有心脏病的人,平时生活中适量的喝一点黄酒,有抗衰老和护心的功效。所以女性朋友应该适量地饮用一些黄酒,但是一定要长期坚持饮用,才会有抗衰老的效果。

  

第三,减肥。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黄酒中热量非常的高,喝了肯定会发,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反黄酒,具有减肥的功效。关键是在饮用的时候只要适量的饮用,既可减肥,而且还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第四,祛腥膻。在我们平时做一些油腻或者海鲜及肉类的食物时,放入适量的黄酒,能够使造腥膻味的物质溶解于热酒精中,即而随着酒精的挥发而被带走,这样就会使我们做的菜味香气四溢,满座芬芳。所以说黄酒在烹饪的过程中有着去腥膻,解油腻的功效。

我猜想每个画画的人都可以口答得很精彩但如果要求每个画画的人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画画那就不是件容易事坦率地说我自己就觉得恨难谈清楚原因是自己与自己没有距离。尽管如此我还想试着跟自己理论一番,

我为什么要画画 首先是因为它有乐趣 画画(或看画)能使我们摆脱日常生活的平庸 进入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世界 追求自由的心灵能够在这方寸之土栖息片刻

减缓因生活缺少诗意而带来的烦扰。希腊人曾经智慧地把酒神作为艺术的象征。是的当我们的心惰特别高兴或者不高兴之肘绘画总能平慰我们躁动的心境。因此

即便由于某种原因不再画画了 我也会选择当个绘画欣赏家。 我选择绘画的第二个原困是除了绘画 我不知道我还能做其它什么了与其笨手苯脚地学其它手艺

还不如学习绘画来得容易一些 对我而言 的确也找不出使我更有耐心去做的事了。也许有一天 当年的愚钝变成了 神童”的执着 无奈的选择却成了”天才”的慧眼

信手涂鸦被推崇为对民族艺术的发展怀有使命感 但那可不是我真实的一面。 绘画是一个唯一能自己说了算的领地。在这个领地 你就是当然的国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06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9
下一篇2024-02-09

随机推荐

  • 苏秘299一套真的假的

    苏秘299元一套的是真的。苏秘套盒分很多种,每一套包含的商品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小样系列,种类多一些。价格的高低决定种类的多少和容量的多少。苏秘是LG生活健康株式会社旗下的高端自然发酵化妆品品牌,2016年入驻中国。为女性呈现温和、有效的护

    2024-04-15
    50100
  • 女性精华液十大排行榜

    女性精华液十大排行榜:娇韵诗双萃精华露、兰蔻小黑瓶精华液、西秋焕采精华液、SK-II小灯泡精华、薇诺娜保湿修护精华液、YSL夜皇后精华液、倩碧302美白镭射瓶、自然堂小紫瓶精华液、fresh红茶精华露、上水和肌屏障修护肌底液等。1、娇韵诗双

    2024-04-15
    45400
  • 婴儿护肤品

    「导读」 宝宝也是可以使用护肤品的,只是在产品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的谨慎而已,需要保护好宝宝皮肤表面的酸性保护膜并且保持宝宝皮肤的水分平衡。婴儿护肤品是指专门针对婴幼儿敏感肌肤研制,用于婴幼儿日常清洁、保护肌肤、预防溼疹、预防痱子等护理的产品。

    2024-04-15
    49400
  • 伊思bb霜怎么辨别真假?伊思bb霜真假辨别

    伊思BB霜是众多bb霜中非常火爆的一款,许多人都是非常喜欢用伊思bb霜的,而这也就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伊思bb霜的假货,因此不少人对于辨别伊思bb霜的真假是非常在意的,那么伊思bb霜怎么辨别真假?伊思bb霜真假辨别方法具体是怎样的?1、伊思

    2024-04-15
    38500
  • 眼霜和眼部精华是一样吗?眼霜和眼部精华哪个好用?

    眼部肌肤和脸部其他部位的肌肤有所不同,需要专门的眼部产品,眼部产品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眼霜和眼部精华是比较常用到的,眼霜和眼部精华的质地有些不同,使用方法也存在一些差别,那么眼霜和眼部精华一样吗?眼霜和眼部精华哪个好?1、眼霜和眼部精华一样

    2024-04-15
    327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是什么

    精华露属于浓缩型的护肤产品,基本上小小的一瓶就可以使自己的皮肤变得水润且有光泽。精华液属于护肤产品的一种,通常来说它的作用是保湿补水,而且还有一些是添加抗皱美白的成分。其实它们的质地有着本质的不同,精华露属于浓缩后的高级护肤品像sk神仙水就

    2024-04-15
    372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有何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是护肤品中常见的两种产品,它们虽然名字相似,但在使用方法、质地和功效上有一些区别。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为大家解答。精华露和精华液在质地上有所不同。精华露通常具有较为清爽的质地,质地轻盈,很容易吸收。而精华液则相对较为滋润,质地

    2024-04-15
    36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