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记得以前在公号里也推荐过《钝感力》这本书,大家反映还不错。而最近,老婆种的豌豆成熟了,放朋友圈后,很多人都聊到了豌豆公主的故事,而有不少人表示没有听过这个故事。那么接下来,就在这篇文章里谈谈关于敏感度的认知。
下面是一个最新版本的《豌豆公主》的故事。
从前有个王子,立志要娶一位真正的公主,可他又不知道真正的公主到底是怎样的,于是王子就向一个女巫请教。女巫提出说,判断真正的公主的标准有三个。第一,她对所有人都保持礼貌;第二,她对富人和穷人都有关爱之心,第三,她必须有非常敏感的皮肤。
非常敏感的皮肤如何测试呢?
在二十层床垫下面放一粒豌豆,真正的公主如果睡在床上,都能感觉到豌豆的存在!
王子根据这些标准,见了很多公主,但都没有一个公主能通过三个测试,尤其很多人都没通过豌豆测试。最后结果是是一名女仆通过了三个测试,女仆因为机缘巧合之下在测试的床上睡了一晚,但由于豌豆的存在导致没睡好。而最后王子就娶了女仆,两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个故事改编自安徒生童话《豌豆公主》,而原文的结果是最后是一位公主通过了测试,而上面这个改编后的版本明显是为了迎合现代思想而改掉的。
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安徒生当年写这个故事,非得要求公主有如此敏感的皮肤呢?
其实简单思考一下就能看出, 女巫提出的前两个标准,其实只要是善良的好人就能做到;
但是第三个标准,就必须要那些从小就富养、
对生活享受比较敏感的才有可能做到。
因此,改编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逻辑上有问题。
第三条标准就是为了把不符合标准的给淘汰掉的。
而安徒生想表达的或许是敏感度可以拿来判断人。
当然,敏感不光是皮肤敏感,也不一定是享受方面,还包括各种感觉的敏感。有的人能体察到细微的东西,而有的人不能。
可能大家在日常中会发现到,有的人总是get不到重点。这其实上就是敏感度不行。
一个人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敏感度的话,那么做事就很难有分寸,说话就会不注意轻重,或者理解别人的暗示,甚至说些高级点的暗喻或者笑话都听不懂。
虽然这些人都很好,或是有很厉害的专业技能,但本质上还是个粗人,也就很难理解一些高级的事情。那也就直接导致很难做好一些工作,比如说当主人的工作一一就像是公主身份该做的事。
现在已经不是旧时代,已经没有公主和女仆之分了。身份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有些“女仆”就是显得比某些“公主"高级。这或许就是改编的初衷。
尤瓦尔·赫拉利曾提出过一个公式:知识=体验×敏感度。意思就是说,你要从经历中获得体验,再用体验来改造自己,而敏感度是放大这些体验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体验就能对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最终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敏感度是可以学习的。
比如说一些电视节目,舞台似乎布置的很窨华,但会感觉很土。这究竟为什么呢?
因为,颜色饱和度越高,高级感就会越弱。
在很多节目中都喜欢用大红大绿这种高饱和度的颜色,因此会让人感觉土!
生活中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一旦你做错一件事,体会到严重后果之后,最好还能用一个印象深刻的概念或者词语来概括这个事情,等到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局面,就会变得比较敏感,也会懂得做事的分寸。
而“刻意练习"就要求练习者必须对错误非常敏感,随时知道哪里错了,最好还能感到精神上的疼痛!
但是敏感度高也不一定是好事,之前介绍《钝感力》的时候有说过,有些人就是特别敏感,别人随便一句话,会被误会是什么暗示,别人随便开的玩笑,也可能会生气。
因此,有些不重要的信息最好忽略,没必要去过度解读。
而有的人拥有的是这种敏感的话,那可能还不如不敏感的人过的开心。流行的话来说叫做“玻璃心”,
因此,我们在提升敏感度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另一顶技能: 选择性忽略 。
有些看到的,感觉到了,但假装没看到,这种是被动的忽略。而如果根本不往那个方面去看或者想,这种就是主动的选择性忽略。
而人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必须得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每个人应该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选择性忽略。也就才能达到'难得糊涂”的境界。
那到底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事呢?
有些人一辈子就把精力放到察言观色上去了。
这或许就是孔子比较反感的“乡愿”吧,也就是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
当然,作为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要注意和周围的关系和氛围。
在日语里,对那些不注意整体气氛的人。
有一句概括的话:空気が読めない人简称 KY。
因为日本民族注重和,在意整体气氛,同时又崇尚不说为妙的心领神会,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揣度,想象和推测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敏感度才能做到。
但那些真正厉害的大牛,有时候就是直来直去,从来都是要别人去适应他们,而不是反过来。
他们只不过是把敏感度用在了那些更高级的地方,比方说去研究新思想。
其实就是以下这三种人
1、使事情发生的人
2、看着事情发生的人
3、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
一个人得先有想法,才能使一件事情发生。
而上层的人就爱谈论想法,战略。
而中层的人比较被动,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一个看客,具体做事情,并在事情发生以后议论一番。
底层的人则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忙着去为前两种人提供服务而已。
结语
听到一些负面消息就对世界产生绝望,那只是因为自身的无知。
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那是麻木。
只有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平衡敏感度后才能最终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1、没有自卑感,有一颗平常心
亦舒曾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的确拥有见识的女人往往也是没有自卑的,他们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有一颗非常坦然的平常之心,这种平常之心让他们看到名贵的东西也不会大惊小怪,而是坦坦荡荡的。木心曾经讲述自己成长的过程就是和的各式各样的古董打交道,至此培育了他的格调与品味。即使后来家道中落,因为家里面这些底子,也让他坦然无畏追求美的生活。可以说这种平常之心让他们对金钱不会过于锱铢必较,更不会认为自己人生目标只是赚钱,他们的志趣往往高雅,希望对人生有所贡献,他们追求着更高的目标与境界。
2,较少的被框架所束缚,活出自我
见识过世面的人,他们较少的被框架所束缚,这种框架就是我们生活的主流想法。高晓松曾经在《不买房,买梦想》文章中强调诗和远方比房子更重要。他讲述自己的母亲一直是这样鼓励自己和妹妹的,他从来没有买过房子,却周游全球,这样广泛的视野让他对生活方式有一种更为深邃的理解,也更容易活出自我与真我的本色。
有见识的人他们不会活在别人的世界中,他们追求是活出自我的风格,活出自我的价值,在他们心目中,见识根本目的就是终极一生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他们拥有属于自我的远方。他们的努力与奋斗不是证明给别人看,而是证明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他们的气质才会别具一格。
3、存在良知,有一颗敬畏之心
见识过世面的第三点,是懂得敬畏之心。由于见多识广,他们会发现每个人身上的智慧,更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对人较少有偏见,更多是对他人有一颗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有三个方面特点,第一是懂得去尊重他人,包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 不会因为他人不同,而对他人存在偏见。敬畏之心第二个方面就是有自己良知,保持内心善良与厚度,知道什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懂得老天在看,所以拥有自己底线,不会佞做,也不会恣意而为。
另外一方面,敬畏之心的第三个方面,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他们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会对国家历史的文化产生一种肃然起敬,因为他知道,文化中藏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未来。林徽因与梁思成后半生之所以力保中国古建筑,其实很大程度就是希望能够保留中国的根,希望这些特色成为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一部分。
真正有见识的人,他们不会活得苟且,而是活得洒脱与坦然,他们渴望自己人生有意义有价值,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对世界与他人有一种敬畏之心,心存善意,希望世界与他人越来越好。祝福每个人都成为有见识的人。
斋藤孝的这本书,我感觉读时更像是在学一个系列读书的付费类课程。哈哈,可又是免费的。
而且,顺藤找书单,不费力气。它帮你解释关于读书中遇到的困惑、不良的习惯、怎么更快更好地吸收、甚至帮助你能整理之前阅读的盲目随性,打下创作好书评的基础。
总之,如果你爱阅读,并想通过读书获得更多汲养和知识,还是要静下心来读一读。
我特意选取了书中作者具体整理的书名和内容简介。
||| 可以掌握当今社会所需的知识点的经典著作10选 |||
这是一本记述爱因斯坦发表的最终成为世界第一方程式的E=mc2相关的纪实文学。其中 c 代表光速,是一个固定值。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能量可以转换成质量。根据这个公式人们解开了太阳可以持续释放能量的谜团,同时,它也是像原子弹这样的兵器的爆炸原理。我们现代使用的很多医疗器械和家电产品,也都是根据这个方程式原理运行的。方程式的诞生到实用化的过程与很多的科学家都有关系,他们围绕方程式展开的庞大的故事也是值得一读的地方。
《所罗门的指环》 康拉德·劳伦兹
文章以所罗门王的一句 “ 想要带上魔法的指环与动物们进行对话” 而开篇。
本书作者劳伦兹是一位动物行为学家,他称自己不用带指环就可以和动物们对话。正是他对动物的爱和观察才使其变得可能。劳伦兹不是将动物们放入围栏里观察的,而是让动物们自由生活,并且他也和动物们一起生活。这期间经历的艰辛故事很有意思。雏鸟把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当作自己的妈妈这一“印随行为”的研究,也是根据劳伦兹的观察开始的。书中满载着惊讶与感动的故事。
本书为我们详尽且易懂地讲述了粒子物理学的基础,还带着我们一起探索“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宇宙的未来将会怎样”这样的宇宙之谜。所谓基本粒子就是组成我们物质最小单位的粒子,认为约有1035次方米大小。与此相对应的,我们现在可以实际观测到的宇宙的尺寸是1027次方米。
它可以带我们把超乎想象的微观世界与超乎想象的宏观世界联系在一起思考,体会其中的乐趣。它还可以一面带我们简单地了解超弦理论、夸克理论、中微子理论等各种理论,一面让我们的思想驰骋在宇宙的形成和宇宙的未来之中。
《日本思想全史》 清水正之/著
书中记载了从《古事记》中记载的神话到近代思想、现代哲学,是一本可以一气呵成地将日本人的思考追溯到源头的现代著作。通过本书我们可以触及那个时代的文化与相关记述,对从那里可以窥见的思想也做了解说。
比如从《平价物语》的开头引用内容中提出了与贵族世界的“前世观”不同的无常观。冈田英弘的《倭国的时代》是通过验证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古代文献后,以整个亚洲的视角来认知日本的书,是能够刺激我们知性的书籍。内附日本思想史年表和有助于学习日本思想史的文献一览表,非常实用。
《常用字解》 白川静/著
这是出自汉字研究第一人白川静先生的汉字辞典。这本书会教给我们常用的2136个汉字的起源及演变。比如“见”这一汉字,就像从侧面看到的人的侧脸,上面是大大的眼睛,从而形成的象形文字。并且解释道“所谓见这种行为中包含了与对方进行内部交涉的含义。再如,见森林之茂密、见川河之流动,这里的(见)指,将自然所具有的强大作用转移到观察上的意思”。
还能学到与汉字形成相关的古代社会的知识,真的很有趣。汉字的伟大和深奥真令人感动。
《阿伊努文化的基础知识》 阿伊努民族博物馆/主编 儿岛恭子 /主编 草风馆
先前居住在北海道的阿伊努民族拥有着他们独特的文化。虽说阿伊努的语言比较像日语,但却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他们没有固有的文字,他们的历史都是靠历代口口相传而延续的。但是从明治时代以后,阿伊努民族的独有风俗被禁止了,在此后的日本语的教育中,会说阿伊努话的人越来越少。一个语言就这样被迫消失了。这是一个不得了的文化问题。
本书对阿伊努的语言、料理、服饰、住居、信仰、历史都一一做了解说,是一本入门书籍。
《欲望的民主主义》 丸山俊一 + NHK《欲望的民主主义》制作班 /著 幻冬舍
之前有一个NHK BS1的特别节目非常有趣,名叫《欲望的民主主义·世界的景象变化的时候》。这本书就是通过这个节目的采访,提取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德国哲学家等6人的讲话内容编辑而成的。意在英国的脱欧、美国特朗普总统的诞生、法国极右翼政党的崛起等这样大的世界激变中,回到原本的“民主主义到底是什么?”这一根源问题,来思考和理解现在的民主主义。讨论的内容非常接近本质,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资本主义的终结,在那之后的世界》 榊原英资+水野和夫/合著 诗想社
对于以“更快、更远、更合理”为行动原理的资本主义,应该有很多人已经感觉到它已到极限了吧。
那么当资本主义迎来终结之后的未来又是什么样的呢?本书引用了丰富的数据,解读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到现在的世界经济以及日本经济状况,从而对未来提供一些建议。
通过本书可以简明扼要地了解到世界经济的潮流,而且本书在谈到“资本主义的去向”时,采用了俩人对谈的方式来推进话题,所以非常容易阅读。
《人类的未来》 诺姆·乔姆斯基/著 吉成真由美/采访·编NHK出版
本书针对未来这一话题,向乔姆斯基、库兹韦尔这样的世界级学者、思想家进行了采访,根据采访内容编撰而成。
作为科学撰稿人的吉成真由美女士,所提出的问题大都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仅仅阅读这一本书,就能对AI、经济、民主主义、城市及生活方式、气候变动等内容有个简略的了解。向每一位学者听取的他们各自推荐的书籍也收藏在内, 书中背景所能感受到的文学和哲学气息也让人赞叹。 同一个系列中还有《知的逆转》《知的判断》,一并阅读吧。
《未来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著 柴田裕之/译 河出书房新社
这是世界级畅销书《人类简史》一书的续篇。
书中阐述了我们人类为了克服饥饿、传染病、战争等,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身为历史学家的赫拉利认为,现在人类基本上克服了这三个课题,接下来人类要挑战的课题是 “升级为神”。从“人类——智者”转变为“人类——神者”。
在具有巨大冲击性的未来图景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对知性的兴奋,也能感受到一种恐惧。
看来,读书并不只是享受,还要坚持,因为总有读不下去的时候。
2022-1 (风铃)
“机器人”已经从冷冰冰的机器变为有温度、有思想的生活伙伴,甚至工作助手。从洗衣做饭、买菜引路、送快递,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其不仅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中,重新定义了“机器人”本身的含义。
近日,日本一款仿生机器人在网络走红,其不仅长相惊艳,还能像真人一样将体温保持在37 左右,媒体评价她“除了不能生孩子,具备女性一切功能。”
据悉,这款美女机器人名叫エリカ(ERICA),是由日本“机器人之父”黑浩团队研发。她精通日语和英语,除可进行交互式对话之外,还能根据谈话内容做出不同的微表情和手势动作,如斜视、直视、微笑、撇嘴以及挥手等等,智能性极高。ERICA的外貌综合了日本众多美女明星的脸部特征:鹅蛋脸、樱桃小嘴、高鼻梁、丹凤眼等等,按照人体仿生学的原型全部由仿生硅胶打造,触感和比例都和真人相差无几。其内部结构同样精致,虽是由机械制造,但参照了人体各脏器组织排列位置,误差精确到厘米,如胸围84cm,身高166cm等等。
自亮相后,由于高颜值和高智能等因素,ERICA得到众多网友青睐,还受邀参加了多项节目。如在短片《The Performers》中饰演新闻指出人,Bondit Capital公司还出资7000万邀其出演科幻**《B》女主角。目前,日本还相继推出了百万左右的仿生机器人,可根据人们的喜好定制面貌,后期或可成为居家帮手。
机器人的发展还远不止此。如果说仿生机器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那微纳米机器人的发展,则给现代医学发展又打开了一项大门。2020年,世界三大科研期刊之一《Nature》发刊指出,康奈尔大学人工智能专家 Itai Cohen博士团队,已经成功研发除人类首个“草履虫”微型机器人,其厚5微米、宽约40微米,比头发丝还细百倍。
科学家表示,微纳米机器人技术后期可帮助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生物体内部杂症。很多时候,人体内很多疑难症状都是由小问题演变而来,但由于它在我们难以目及的地方,很难被发现。而微纳米机器人就像一个可进入身体的微型“外科医生”,它可借助先进的芯片和纳米技术,实现针对特定部位、特定问题进行药物传递甚至智能微创术,帮助人们解决血管和大脑等部位难题,甚至解决“碍症”等等,助力人类实现常生。
谷歌人工智能专家、预言家雷库兹韦尔预测,2029年纳米机器人就能够进入我们体内,他通过在动脉中移动,避免出现卒中和其他大脑问题,保持 健康 常寿。为等到该技术奇点,七旬老人库兹韦尔每天要服用一百多种膳食补充剂保持身体正常,其他科学家也选择通过“艾木茵”等生 科技 术保持身体硬朗。其中,美遗传学家、生物学专家卫辛克莱甚至通过服用该物质实现了生理年龄倒转。
他在接受《波士顿杂志》采访时宣称,甲基化检测显示,他大约回到了20年前的状态。这种物质可以通过保持人体壹号辅助酶的水平来保证细胞新陈代谢,进而缩短端粒的缩短速度来达到调慢自然老化时钟的目的,科研成果“艾木茵”也因此在倞东得到众多土豪喜爱。2019年,其作用机制《自然》期刊列为近百年来相对靠谱的生 科技 术之一。
新锐 历史 学家尤瓦尔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表示,随着 科技 的发展,人机共生将是未来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届时,不仅ERICA等高颜值、高智能的仿生机器人可能会遍布大街小巷,我们身体也将和机器人合二为一。
比如,微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后恶,就会充当T细胞的角色,帮助我们清理身体(尤其是交通枢纽(动脉))的垃圾,以及配合医生做定点检查、诊断、治疗等工作保持人体运行顺畅。还有脑机接口技术也将帮助那些失能的人,用意念操控物体,甚至让已经逝去的人通过网络继续存在。这时,机器人就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控制人的行为和意识,改变人的喜怒哀乐,甚至让人失去自我,变成宠物一样任他们摆布。
赫拉利认为, 我们的一切思维、反应和决定都是基于数据而来,这种以“算法”为核心的程序为人从智人发展成智神提供了可能性。如择偶和工作等,貌似是一种基于感情的选择,但实际上就是对各种日常数据的整合,未来这些都可以通过算法程序计算出来,一旦我们创造出一个会自动学习的人脑程序,那么他们未来就会远超我们。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