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三个话题了,还是没有说到未来,不管怎么样, 今天终于可以说说现在了。 按作者赫拉利的意思,要想预计未来,首先要更好的了解历史。 知道人类过往是怎么走过来的,才有可能知道人类未来会怎么走。
作者提出,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类能虚构一些事实,并通过虚构的事实把大规模的人群组织起来。人类其实活在虚构之中,虚构比真实重要,因此人类创立了宗教。 宗教不但能把大量的人组织起来,而且还能给人们提供道德判断和指引,给人的生活带来意义,作用非常巨大。
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人们逐渐认为上帝并不存在。中世纪的人因为信仰上帝,生活充满了意义,也因为信仰上帝,知道该怎样约束自己。然而在现代我们有了科学的力量,不用按上帝的安排走了。上帝不给我们生活的意义了。
我们开始自己给生活找意义了。
一种找意义的方式就是追求经济增长。 中国人最信奉这一点了,什么问题都想用经济增长来解决。觉得只要有钱了,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甚至包括一些道德问题。赫拉利说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能长久,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 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就不那么强烈了。 赫拉利说,人类在“上帝已死”这个时代真正的应对策略,是人文主义。
第一部分: 什么是‘人文主义’
查了维基百科关于人文主义的定义,“人文主义又称人本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的世界观。 它是随着文艺复兴和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与宗教神权文化对立的思想体系。”
可见,人文主义是与宗教神权对立的。对中国人来说, 因为在我们的思想里没有神权, 只有传统文化, 所以理解人文主义并不容易。很多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就是早期的人文主义。王阳明的心法更是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要素。
人文主义倡导我们听从内心的声音。 要我们崇拜人性,用人性取代过去宗教里神的位置,用人的体验,给外部世界制造意义。 对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过去上帝说了算,现在是你的内心说了算。
赫拉利举了个例子,说有个有夫之妇,与人发生了婚外性关系,她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就去求助心理医生--- 现代的心理医生和中世纪牧师的作用差不多。心理医生会问,“你对这件事感觉到底怎么样?”-----用当事人的感觉来评估这件事的对错。 也许这个女人自己觉得挺好,但是她丈夫的感情可能会受到伤害,如果离婚,孩子也会受到伤害,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但不论如何,这里面考察的都是“人的感情”,而跟 “圣经”,“上帝的意思” 无关。
按照这一原则,同性恋就没问题了,只要当事人自己感觉好,不伤害其他任何人,就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外交部经常说,“xxx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这句话特别符合人文主义的理念。
耶路撒冷曾发生同性恋大游行,当地宗教组织接受采访时对此事表示不满,他们说的不是“上帝反对同性恋“,而是”在圣城搞同性恋游行伤害了广大宗教人士的感情。“
所以在人文主义时代想要做个有道德的人,就千万别伤害别人的感情。 这也正是孔子说讲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被借钱不还,就不能对别人借钱不还; 自己不想被欺骗,就不能去欺骗别人。 西方的小学里,老师教小朋友判断一件事对还是错的唯一方法就是问自己,“如果别人对你做同样的事你同意不同意”,小孩子通常通过这样的思考,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了。
第二部分: 赫拉利提出,对人文主义来说: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
不是每个现代人都是人文主义者,换句话说人文主义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要做个现代人文主义者首先必须要去学会体验。体验就是你所经历的各种感觉,感情和想法。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其实是经常忽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验的。
公式里的敏感度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重视体察你的体验,二是允许这些体验来影响你甚至改造你。赫拉利举了他自己喝茶的例子,他以前喝茶喜欢加糖,后来发现糖把茶叶本身的味道覆盖了,所以他减少糖的量,专门体会茶的味道。逐渐他对茶的感觉就越来越灵敏,体验也越来越丰富,最后他发现他最喜欢喝中国四川雅安产的熊猫粪茶,就是用熊猫粪做肥料种植的一种茶。
喝茶只是一个形象的例子,做任何事,都可以通过细细体验来提高敏感度。 吃橘子,就细细品尝橘子的味道,听音乐就细细感受音乐的旋律,也就是说,一个文明人,要善于体察各种细微的感觉,否则就是个粗人。赫拉利说:“我们的一生之中,有时候我们伤害别人,或者被伤害;有时候我们同情别人,或者被同情。如果你去注意体会这些伤害、同情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敏感,那么这种体验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知识。逐渐你就会分辨对错,成为更有智慧的人,这就是人生的旅程。”
在商业社会,企业努力了解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就要有对消费者需求的敏感度。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很高的敏感度才能与孩子有更好的沟通和互动。
所以有人就说,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要追求尽可能广而深的体验,以期从中获得智慧。
第三部分: 人文主义的三大派别,自由主义完胜
所有人文主义者都认为“人的内心体验”是第一位的,一切道德应该从这里出发。那问题来了,不同的人内心体验不同怎么办,互相产生矛盾怎么处理?人文主义于是分成了三个派别:一是自由主义,二是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三是进化人文主义。
自由主义,被认为是‘正统’的人文主义,是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者认为不管是谁,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都是重要的,都会让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所以你应该赋予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但是这件事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比如德国到底应该接纳多少难民?要不要给难民和公民一样的福利?你怎么才能既不伤害难民的感情,也不伤害公民的感情?
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者(简称社会主义),认为自由主义者太过强调个人的感情,尤其是太过强调了每个人自己的感情。
进化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所有人的情感都重要”根本就不对,有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强,我们应该让那些优秀的脱颖而出!
赫拉利给出一个判断题,大概可以判断出你是哪一类的人文主义者。
请你给以下这四种音乐排序。你认为哪个音乐带给人的体验,价值最高?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查克·贝里的一首摇滚乐
刚果热带雨林里原始部落的女声合唱
狼的叫声
所有人文主义者都会首先排除掉 4,毕竟我们都认为现在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剩下这三首音乐,其实都被收入了旅行者I号带给外星人的唱片中,可以说都是经典……
如果你是个自由主义者的话。自由主义者认为应该给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每个人的体验都是平等的。什么是好音乐?只要你喜欢听,那就是好音乐。
但社会主义者认为,你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
进化人文主义者给的答案就非常明确了——最好的当然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谁要是非说摇滚乐能跟贝多芬相提并论,那就是在对人类犯罪,如果我们听摇滚乐而放弃贝多芬,将来人类就会堕落,甚至会灭绝。好东西就是好东西,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肯定比五岁小孩的涂鸦要好,认为两者平等的都是胡扯。
三派交战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自由主义如今完胜。 现在的世界是自由主义的天下。
经济上,搞自由市场经济;
政治上,听从选民的意见,选民要发掘内心的声音,选自己喜欢的;
教育上,发挥每个孩子的天分,启发学生自己的想法;
艺术上,相信每个人的眼睛,你认为美的,就是美的。
这你就能理解欧美国家为什么如此强调个人,很少突出集体, 为什么那么重视“政治正确”, 反对歧视, 为什么允许多元文化。
自由主义确实有很多合理的方面,它给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力,物质产品,艺术作品都极大丰富,每个人都活得很潇洒,全世界人都羡慕西方自由民主的国家。 赫拉利认为,自由主义阵营能最后胜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有先进的技术,高度发达的经济做依托,才得以实现自由主义。
可是赫拉利推断,向未来看, 自由主义未必会一直存续,它正在遭遇危机。
安徒生童话故事《豌豆公主》里有个故事,说的是判断真正的公主有三个标准:第一,她对所有人都有礼貌;第二,她同时关爱穷人和富人;第三,她的皮肤必须非常敏感。怎么才叫非常敏感呢?你在二十层床垫下面放一粒豌豆,真正的公主睡在床上,能感觉到豌豆的存在。
那为什么非得要求公主有这么敏感的皮肤呢?因为前两个标准,只要是“好人”就能做到;而只有这第三个标准,却非得是从小富养、对生活享受有敏锐感觉的女孩,才有可能做到。所以呢“敏感度”可以区分人的高低贵贱。
当然这里说的敏感度,不止是皮肤的敏感,还包括对各种感觉的敏感。比如,有的人能体察到细微的东西,而有的人不能,这就是敏感度不行。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缺乏敏感度,他做事就没有分寸,说话就不知轻重,他甚至可能无法理解别人的暗示,你讲个高级点儿的笑话他都听不懂。他可以是个好人,也可以拥有很厉害的专业技能,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个粗人。在今天这个时代,敏感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出了一个公式:“知识=体验×敏感度”。赫拉利说,在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现代,想要寻找人生的意义,就得有体验和敏感度。这里的敏感度的意思就是,你要从经历中获得体验,再用体验改造自己。通过不断的体验,你会对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最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商业敏感度也叫“商业头脑”“商业嗅觉”。它包括"商业常识:深刻理解组织的财务、市场和运营职能及相互关系,作出良好判断和快速决策的能力。但是,敏感度是可以学的,就像生活中一些事情一旦你做错了,体会到了严重的后果之后,如果能时候概括总结一下,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局面的时候,你就会特别敏感,也更有分寸。我们经常说的“刻意练习”,就要求练习者必须对错误非常敏感,随时知道哪里错了,最好还能感到精神上的疼痛。但是敏感度高也有问题,你可能会过度敏感。有的人就特别敏感,别人只是随便说了一句话,他还以为是什么暗示,别人随便开个玩笑,他也会生气。其实有些信息是用不着过度解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提升敏感度的同时,还要学会另外一个技能,那就是忽略。看到了,感觉到了,但是假装没看到,这是被动的忽略。根本不往那个方面看,这是主动的忽略。想要有这样的忽略水平,就必须得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我们应该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松敏感度。那到底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呢?万维钢说,琢磨人就不重要。琢磨事儿,琢磨思想,才重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有句名言:“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你得先有想法,才能使一件事情发生。那些厉害的人,是能让事情发生的人,这些人积极主动,爱谈论想法。一般人比较被动,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一个看客,在事情发生以后议论一番。还有一种人则只顾着研究怎么取悦前两种人。
此外,最高水平的敏感度能达到见微知著的境界。有个著名的故事说,西汉丞相丙吉,去地方视察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街上打架,他假装没看见;看到一头牛好像病了,他却很仔细地去查看牛的病情。下属就问他,为什么不管打架,反而去关心牛生病了这样的小事?丞相说,管打架是地方官的事儿,属于丞相不用管的小事,但如果牛生病了就可能说明今年气候异常,这才是大事。虽然见微知著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却是值得努力提升的真功夫。
《未来简史》是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后又一力作。
本书共有11章,三大部分,分别是:
第1章 人类的新议题
第一部分 智人征服世界
第2章 人类世
第3章 人类的特殊之处
第二部分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第4章 说书人
第5章 一对冤家
第6章 与“现代”的契约
第7章 人文主义革命
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权
第8章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第9章 大分离
第10章 意识的海洋
第11章 信数据得永生
今天来学习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
几千年来,全世界的人类都面临着同样的三大问题—— 饥荒、瘟疫和战争 ——他们永远是人类的心头大患。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
1 生物贫困线
饥荒是几千年来人类最大的敌人。随便翻开哪本历史书,几乎都会读到饥荒的惨状,读到人在饥饿之下做出的疯狂行径。
家里的老人,还会回想起灾荒时忍饥挨饿的情景。
2 看不到的舰队
人类的第二大敌人是瘟疫和传染病
最有名的一次流行病就是黑死病,始于14世纪30年代的东亚或中亚,这批瘟疫大军借着老鼠和跳骚,迅速蔓延全亚洲、欧洲和北非,不到二十年抵达大西洋沿岸。当时的死亡人数约7500万—2亿,超过欧亚大陆人口的四分之一。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各种流行病仍然继续夺走几千万人的生命。短短几个月内,一次西班牙流感使大约5亿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染上病毒,夺走了大约5000万到1亿人的生命。
再过去几十年,流行病无论在流行程度还是影响方面都大幅降低。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获胜,天花已彻底绝迹,这是人类首次成功的让某种流行病完全在地球上消失。
3 打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第三个好消息是战争也正在消失。
在大多数地区,战争已经比以往更为罕见。
2012年,全球约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62万人死于人类暴力(战争致死12万,犯罪致死50万)。相较之下,自杀的人数有80万,死于糖尿病的更有150万。现在,糖比火药更致命。
恐怖分子就像一只想要大闹瓷器店的苍蝇。
1 死亡的末日
在21世纪,人类很有可能真正转向长生不老的目标。
虽然是少数,但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公开表示,现代科学的代表任务就是战胜死亡、赋予人类永恒的青春。
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进展飞快,有专家预测,人类到了2200年就能打败死亡,也有人认为是2100年。
2 幸福快乐的权利
人类未来的第二大议题,可能是要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幸福快乐的玻璃天花板有两大支柱,分别属于心理和生物层面。
在心理层面,快乐与否要看你的期望如何,而非客观条件。随着客观条件改善,期望也会不断膨胀。
从生物层面来说,不管是期望还是幸福感,其实是由生化机制控制的,而不是由什么经济、社会和政治局势决定的。
愉悦的感觉会很快消退,迟早会转变为不愉快的感觉。这些都是进化的结果。历经无数代人之后,我们的生化系统不断适应变化,为的是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而不是快乐幸福的机会。
3 地球的神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试着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
人类升级为神,有三条路径可走: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可以请哪位踩个刹车吗?
一旦人们意识到我们正以如此高速冲向未知,常有的反应就是希望有人来踩刹车,减缓我们的速度。
首先,没有人知道刹车在哪儿。
其次,如果我们不知怎么成功踩了刹车,就会让经济崩溃并拖着社会一起下水。
知识悖论
预测人类21世纪的目标很有可能是 长生不死、快乐和神性 ,可能会让某些人深感愤怒或惊恐,因此必须加以澄清:
第一,并不是说21世纪的大多数人都会做这件事。
第二,这是一项历史预测,而不是政治目标。
第三,追寻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
第四,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管理。我们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忘了世界是由一连串的意外事件所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过去”从祖先的坟墓里伸出冰冷的手,掐住我们的脖子,让我们只能看向某一个未来的方向。
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
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刚开始听完《未来简史》后,似乎完全认同了作者的观点。即使觉得作者的观点让人有点不舒服,但也提不出反驳的意见。特别是现实的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人工智能的热潮: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霍金也在不断的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人类必须警醒,要想出必要的对策。创造了特斯拉、spaceX可回收火箭、时速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高铁的美国的怪才埃隆马斯克也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而人类的胜算不超过10%。再加上自主学习的机器人只用三天的自我学习就击败了曾经战胜过人类的国际象棋机器人,人类对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感到了震惊;人类的未来真的只能成为机器人的奴隶或者被机器人消灭吗?人类的历史命运到创造出人工智能后就完成了吗?人类的使命就是收集信息加工成数据后就结束了吗?虽然这些结论让人不舒服,但作者的推论就是这样,并且似乎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人类近几十年科技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过去几千年,逐步成指数级增长,已经困扰人类多年的三大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也在近几十年逐步被现代科技和人类文明给攻破,神的喜怒哀乐不再成为操纵自然灾难的源头,人类科技文明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根本性的解释,对许多自然灾难也有应对举措和预防手段,并且现代科技在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一旦有所突破,如基因工程改造人体创造超人,人工智能用电脑连接大脑等等,造成的连锁反应和科技迭代将超出我们想象,人类接下来新的三大议题将是永生、极乐、成神,于是此书给人类历史定义了新宗教:数据主义,并且指出未来世界的生活方式——算法。
作者将人类历史上的几个大趋势,比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带来的人文主义以及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等,串联在同一个历史结构里面,并用之预测未来。提出人文主义让神创论退场是因为我们现在比上帝更了解世界,而人工智能将通过大数据证实其实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世界。智能将战胜意识,部分人将从智人向神人转变,人类在下一个时期将凭借计算机知识和生物学让人达成我们梦寐以求的永生、幸福等,用科学知识造就人类成为智神。数据将代替上帝成为新的宗教。
在新的时期,作者提出了人类面临的危机,一个是人类自己将会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失去价值,会不会在人类的世界里产生一个少量人组成的特权阶级和全部人组成的普通阶级呢,无意识的智能会不会替代我们人类的有意识……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短短几十年光景,人类社会颠覆性进化,所有的变化都在以一种肉眼可观却又无法捕捉的状态悄然发生着。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科技将会带来怎样的未来,赫拉利将这些思考写进了《未来简史》。在结尾处我们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写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们连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虽然《未来简史》讲述未来,却无不显示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自私。未来已来,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人类一同守护。
历史终归能总结,未来却只可预测。
拥抱未来的同时,期待它发生,但是我们要学会享受当下,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的更好,等到所有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比别人更诧异,我们做好了更好地迎接它的准备,这或许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
未来是怎样的?你有想象过吗?
人类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算法将战胜自由意志,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阶层。----《未来简史》
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猜想,未来或许会是一个诞生神的恐怖时代。
为什么说恐怖?
总不可能人人都成神吧,那么,剩下未成神的普通人呢?
正如上面所说,他们将沦为无用阶层,既然无用,该当如何自处?
抛开这些问题,先带大家认识一下尤瓦尔·赫拉利。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人,1976年生,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该书畅销30多个国家,100周蝉联榜单首位,被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名人热烈推荐,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盛赞,获《卫报》、《泰晤士报》年度最佳图书。
而《未来简史》,则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最新力作,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普一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一股风潮,引起广泛关注。
历史开始于人创造神,历史终结于人成为神,从人类如何胜出,到人类走向终极命运。
《未来简史》是一部震撼人心,同时又趣味盎然的巨作,相比尤瓦尔·赫拉利的成名作《人类简史》,这本书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最重要的是,它会颠覆你的思考方式,颠覆你的认知,刷新你的世界观。
《未来简史》开篇以令人惊羡同时也令人警醒的文字明确指出:“由于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所有物种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然后用清晰的文笔和独特的视角将历史(智人征服世界并为世界赋予意义)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读者,接着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人类终极命运:
“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全新的议题。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计算机和大数据,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未来,只有极少数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成具有新特质的“神人”,而剩下的绝大部分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层的‘无价值群体’!”。
怀着浓郁的好奇拜读了《未来简史》,心中就多了股意味难言的感触:
如果不能幸福快乐,永生不死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可以幸福快乐,数十年也够含笑九泉了!
然而,最可怕的结果莫过于像**中一样出现无法预测并且永生不死的疯子,那么整个世界必将被奴役。
届时,各位说能怎么办?
更多好书分享,更多好文阅读,欢迎关注“知客云”,同名GZ号可获取《未来简史》PDF一睹为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