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一次我们说到了《人类简史》里一些比较特别的观点,这本书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成名之作了。
这本书看下来,感受正如北大历史系教授高毅为这本书写的序中所评价到的那样,“用不到500页的篇幅写出的从石器时代智人演化到21世纪政治和技术革命的一整部‘人类史’,在‘专业历史学家’看来,恐怕已经很难说还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了。”以及“写历史写到这个份儿上,一般都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离开了‘历史’而走向了‘哲学’——而且这个‘哲学’还不只是‘历史哲学’,它同时也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尤瓦尔·赫拉利的这套哲学其实是相当悲观的,因为人类如果按照他所构想的逻辑走下去,最终会迎来“智人的终结”,也就是所谓“人类的末日”。正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悲观预测一样,这世界基本是搞不好了。
人类生活当然不能只沉迷于正能量,盲目的正能量说不准就会给带来人类的毁灭,这一点在希特勒身上表现得十分到位。但如果人类能够正视悲观哲学提出来的问题,那结果就很可能像资本主义面对马克思的预测那样,只要把问题解决掉,我们就没有问题了。
于是赫拉利老师又出了一本新书,名叫《未来简史》。他认为学历史的作用,“并不是简单了解那些事件,然后告诉我们下一步的历史一定会往哪个方向走,反而恰恰是告诉我们,你可以通过历史想象出多种不同的可能性,然后让历史往一个不一样的方向走。”打个比方就是,历史是个地雷探测器,既然探出了地雷,那就不要再踩上去了。
那么《未来简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跟上一篇一样,我不可能把所有点全都介绍了。按照作者自己本来的思路,依旧是把整本书粗暴的分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智人征服世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智人失去控制权。但我觉得这么介绍下去篇幅会特别长,而且很多观点在《人类简史》中都有。所以我把这本书也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虚构的力量,宗教和科学,令人操心的未来。
二、
先来讲讲虚构的力量。
在《人类简史》中作者曾经提到,人类在7万年前有一次意义特别深远的进步,那就是人类的语言不限于只能描述那些眼前的东西了,他们掌握了“画大饼”的技术。从那之后,人类可以描述一些虚构东西。
如果说这个技术只有一个人有,他无非也就只能做做白日梦。但如果说这个技术人人都有,那就厉害了。你讲的东西能够说服别人,那你虚构出来的东西就等于有了它自己的价值。大家可能不信你这个人,但还真不一定就不会信你虚构出来的那个东西。
好比远古人类在食物方面是要跟狮子竞争的,大家都有点惧怕狮子,因为狮子也吃人。这时,正好有个人猛然发现了狮子的生活规律,就是狮子在吃饱了的时候,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于是这个人就对大家说,狮子其实是我们的守护神,只要我能够更给它贡品,让它过得舒服,它就不会再伤害我们。这个人甚至还会吹嘘,如果大家能把狮子伺候到位,它还会用它的强大力量保护我们。
人们起初将信将疑,但是在喂养了狮子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狮子真的不再攻击人了,于是大家就都会开始相信这个虚构的神灵,甚至还会说那个发现神灵的家伙是个先知,顺道也会把他供养起来。再之后即使这个先知死了,人们也会继续相信守护神的存在,继续相信只有给狮子贡品才得以平安的规矩。
事情差不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虚构的力量给人类带来了面对未来时那么一丝丝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可以指导人类的生活,让人类免受一些灾难。但问题是,这终究是个虚构的东西,如果若干年后,人们发现就算把狮子弄死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守护神的传说就只能宣告破产了。但人类总会有他们惧怕的东西,尤其是远古的文明初期。可能是因为气候逐渐变暖,山上的冰川融化,陆地上到处都有洪水类似的事件发生。
未来不可控,而人类面对未来又感到非常恐惧,于是他们归因这是天上还有另外一个超自然的力量存在,那就是上帝。之后的人们除了要供奉上帝,在这个本质上还会添加更多形而上的东西,类似每个星期的最后一天必须休息这种戒律。
除了这些宗教上的虚构,人类在其他方面也都会有虚构的应用,好比货币,好比律法,好比君权神授;甚至公司,股票,国家;还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这些思想,其实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所有人都相信,这些虚构的东西有了自己的价值。你可以觉得“钱么!纸么!”但是如果人人都拿钱去换东西,那么你也就不得承认那张纸确实有价值了。
赫拉利把这些虚构出来的东西统称为宗教,作为一个教授,他当然知道不下定义用名词属于耍流氓,于是他给他的宗教下了三个定义:
1,它有一套号称不是人发明的,而且不能被人改变的道德法规,要求人们必须遵守;
2,它给人们一个许诺:只要你遵从这套法规,就会有什么什么好处;
3,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设想的社会秩序。
而宗教的最大作用就是,由于它有自己的价值和信用,于是它就可以用同样的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组织起一大票人干更大的事。
三、
按照赫拉利的定义,现在最流行、最能解决组织一大票人干更大事情的宗教,就是人文主义了。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它讲究的是人类自己才是最值得珍贵的。于是人文主义要求我们共情,要求我们体察人性。正是不同个人的不同体验,才是给外部世界制造意义的东西。
在不是人文主义的时代,瞎搞同性恋是会被烧死的,但在人文主义时代,理解同性恋者才是政治正确。在不是人文主义的时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由权威说了算,但在人文主义时代,我觉得什么是好那就是好,我觉得什么是坏,那就是坏。
我的偶像万维钢老师在他对《未来简史》的解读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人文主义的时代做个有道德的人,就千万别伤害别人的感情。
人文主义有三个派别,分别是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这三个思想在世界两次大战之间已经基本分出了胜负。在现在这个阶段,自由人文主义基本已经取得胜利了。
自由人文主义特别重视每个人的体验。在这个宗教中的“号称不是人发明的,而且不能被人们改变的道德规范”,就是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我”,并且我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以没有人能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只有我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
这些思想没有问题,但在具体做事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拥有强大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就来源于科学。
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总之有点微妙,若干年前科学用死磕证明的方式,把天主教基本上算是拉下了神坛。那么现在科学会不会把人文主义也拉下神坛呢?赫拉利给出的预测是,会。
赫拉利提到了几个实验,我看到之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首先,好比我有抑郁症,如果我是意志是自由的,那我继续抑郁下去才属于我自己控制自己。但是!实际上科学已经掌握了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人的自由意志的方法。据说有一种芯片,插在脑子里就可以帮助人类分泌抗抑郁的激素,然后我就不抑郁了。那问题就出现了,我不抑郁到底是我的自由意志,还是医生的自由意志呢?同样的,如果电极控制了让我的意志变得想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我此时的意志还是不是人文主义所珍贵的那个自由意志呢?
接着,赫拉利说人脑分为左右脑,中间有一个连接左右脑的器官,可以帮助人类整合想法做出行动。但是,严重的癫痫病人的治疗方式就是切断这个器官,于是左右脑就断连了。然后科学家做了一大堆实验,证明出了其实左脑想的东西跟右脑是完全不一样……那么,到底我的左脑是我的“自由意志”,还是我的右脑是我的“自由意志”呢?
最后,赫拉利还提出了一另外一种分割自我的方式,差不多就是《思考,快与慢》里的分割方式,把人的自我分割成了“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其中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把“叙事自我”哄开心了,“体验自我”再苦再累也就差不多能够承受。那么,如果有这么一个类似Siri或者Cortana的助手,不停地用最合适的方式帮助我们的“叙事自我”来说服“体验自我”,让我们做出更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那么这个做决策的我到底还是不是我的自我?
如果从这个角度再去看人类,人类跟计算机有什么两样?如果有一个更有效率的方式去控制人类,那么人类自我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四、
上面的问题都超级哲学,但最终的问题就是,人文主义要被科学拉下神坛,人不再是那个最可贵的东西了,那这样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赫拉利提出的第一个猜想是,人类将会分级。
最低级的是无用的人。他们就像是德国人对待他们那些吃低保的人一样,基本上属于花钱把他们豢养起来,只要别闹事就可以。中间一层的人是没有自主的人,这些人对社会有一定的作用,可以为社会带来价值,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他们发现只有听从Siri或Cortana的建议,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于是他们的生活完全被Siri或Cortana支配,基本失去了自我。最高一个等级的人是神人,这些人脑子里插满了电极外挂,变得格外牛逼,甚至可以长生不老,但他们其实也是很悲剧的,因为从本质上讲,他们也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
如果世界变成了这个样子,那人类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已经灭绝了。
然后赫拉利提出的第二个猜想是,现阶段的互联网是为我们工作的,但随着我们不断的上传和修改数据,互联网上的信息变得比人类更为可贵,甚至互联网上的算法甚至会自己互相作用产生新的算法,然后,互联网就变成了新时代的上帝。那个时候,信奉互联网,就会取代人文主义,变成了新时代的宗教。
其实赫拉利是比较看好这个结局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至少还能算作是自己的主人,只不过不那么可贵了而已。
五、
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之前看到过量子物理有一个测不准的情况,说光子或者电子级别的粒子,只有在被人观测之后才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否则,就是模棱两可的。
我虽然不太懂物理,但是也听说过,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是完全可以解释计算机的,但至于为什么只有人的观测才能带来真正的不确定性,这一点依旧无法解释。
还是从我的偶像万维钢老师那里得来的知识,如果说只有人类才能有这样的作用,那么意识和不确定性之前是否就真的有联系呢?如果有联系的话,那人类就不能被说成是简单的计算机,人类有自身可贵的地方。
或许在未来计算机或者互联网是一个超级厉害的东西,但如果人类自身有可贵的地方,那就不需要太过担心了,因为人类还是有自身的价值的。
总的来说,赫拉利的思想非常有思考价值,至少让我们思考了人类在这个世界不同时代的不同价值,能够正视自己的力量。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不管再怎么说,当下,还只是人文主义时代。所以,我们最好还是要以人文主义的规则来要求自己,才不至于太过超前,最后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人类历史中那个不知名的先烈……
这些好书百看不厌,越看越好看!一定都要往烂了看!
1《四世同堂》参考价格:36¥
内容简介: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推荐理由:《四世同堂》作为一部充满人情味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描述家庭关系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也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它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精彩之作。
2一句顶一万句参考价格:48¥
内容简介:小说分上下两个部分,前半部“出延津记”写的是过去:卖豆腐老杨的二儿子杨百顺百事不顺,他一生改了三次名:为了寻个营生,被天主教神父老詹纳为教徒,改名杨摩西;给县长种地时因为一个尿壶得罪了县长,提心吊胆中有人说媒,便倒插门嫁给馒头铺的吴香香,改名吴摩西;吴香香给吴摩西扣了顶绿帽子,吴摩西带着吴香香和前夫的女儿巧玲假意去寻与人私奔的妻子,路上又把巧玲丢了,失望之中,要离开故乡,从此用喊丧的罗长礼的名字度过余生;后半部“回延津记”写的是现在:巧玲被卖到陕西,成了曹青娥,嫁给牛家,儿子牛爱国也是假意寻找与人私奔的妻子,又想到自己从前的相好,想起母亲的老家,于是走回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
推荐理由:这本书涉及的主题广泛而深刻。它探讨了爱情、友谊、家庭关系,以及成长、梦想和人生意义等重要议题。作者运用精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学风格,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且引人入胜。您将享受到作者的文字魅力,并被他们所带来的感情共鸣所打动。值得推荐!
3《平凡世界》参考价格:98¥
内容简介:《平凡的世界(套装共3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平凡的 世界(套装共3册)》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推荐理由:《平凡世界》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共鸣的作品。它通过平凡人物的命运,向读者传递了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无论您对中国社会历史感兴趣还是对人类命运有思考,这本书都将带给您启发和触动。
4《富爸爸与穷爸爸》参考价格:18¥
内容简介:《富爸爸,穷爸爸》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罗伯特・清崎的亲生父亲和朋友的父亲对金钱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使他对认识金钱产生了兴趣,最终他接受了朋友的父亲的建议,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富爸爸”的观念,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由此成为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资家。
推荐理由:《富爸爸穷爸爸》是一本在财务管理和财商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书籍。它提供了独特的财务视角和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认识到财务自由的重要性,并为实现财务自由制定合理的规划。无论您对财务管理感兴趣还是希望改善个人财务状况,这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5《自卑与超越》参考价格:37¥
内容简介:青少年必备的心理学读本,家长与教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工具书,青少年了解自我、解疑释惑、健康成长的必读书。畅销80余年的心灵成长读本,自第一版发行已逾八十年,版本无数,本书是译者呕心沥血的版本,译文简洁流畅,十分契合当下的读者受众。本书的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推荐理由:《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启示的心理学著作。它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自卑感,并提供实用的方法来克服自卑、超越自我。无论您是在追求个人成长或改善自我形象,这本书都能为您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心理支持。
尤瓦尔赫拉利:幸福快乐的关键是什么?
20220128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生活就毫无意义。
上周,老何在得到陈章鱼的《每周新书盘点》学习了中国人大哲学学院教授赵汀阳老师的《论可能生活》一书中关于对什么是真正幸福的理解,赵汀阳老师从哲学思考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幸福公理」:假如一个人的某个行动本身是自成目的的,并且这一行动所试图达到的结果也是一个具有自足价值的事情,那么,这一行动必定使他获得幸福。
这个话说得有些绕啊,咱们翻译一下。就是说,如果有一件事情,不给你钱你也乐意去做,不做不甘心;而且你做这件事情的结果,还能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这就是创造性行动。
几年以前,老何在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看到一番关于幸福的精彩讨论,非常值得有兴趣的朋友学习和思考!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和快乐,但你有没有想过幸福快乐来自哪里?我们又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快乐呢?
对于快乐的来源,历史上大致有三个观点:
1快乐来自主观感受
现代自由主义认为,快乐来自主观的感受,快乐就是“主观感到幸福”。
这也是一般对于快乐普遍接受的定义,依照这个观点,快乐是种个人内在的感受,可能是因为当下直接的快感,或是对于长期生活方式的满足。
那么,快乐与外部因素的关系如何呢?
有调查机构对金钱、健康、社群等外部因素与快乐的关系做过调查。
快乐与金钱的关系: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快乐与健康的关系: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
家庭、社群、婚姻与快乐的关系:
目前看来,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金钱和健康。那些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帮助的人,明显比较快乐。而那些家庭机能失调、一直无法融入某个社群的人则明显比较不快乐。而其中,婚姻有事特别重要的一项因素。多项重复研究发现,婚姻美好与感觉快乐,以及婚姻不协调与感觉痛苦,分别都呈现高度相关。而且,不论经济状况或是身体健康如何,情况都是如此。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够决定自己要走哪条路,但也让我们越来越难真正信守承诺、不离不弃。于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体,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
2快乐是客观条件符合主观期望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务、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如果说快乐要由期望来决定,那么我们社会的两大支柱(大众媒体和广告业)很可能正在不知不觉地让全球越来越不开心。
有没有可能,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会对生活不满,不只是因为贫穷、疾病、腐败和政治压迫,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第一世界国家的生活标准?
3快乐的关键在于人的生化机制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我们能够快乐的唯一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所以,那些刚中了乐透、刚找到真爱的人,之所以会快乐地跳起来,并不是因为真的对金钱或情人有所反应,而是因为血液中开始流过各种激素,脑中也开始闪现着小小的电流。
“吊桥效应”是这种生物理论的很好运用。由于身体上的紧张引起心跳加快而让人误以为这是对于见到喜欢的异性时的怦然心动。
但如果说幸福快乐是有生物学上的神经元等产生的生理快感的话,那么我们人类似乎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追求了,只需要通过药物或者借助科技刺激我们的神经系统就可以获取这种快感,如骇客帝国等科幻片中的画面,不敢想象!但这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快乐吗?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佛教的观点最有意思,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人想要脱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
这就像是有人已经在海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让这些海浪永远留下来,同时又想多开某些“坏的海浪”,希望这些海浪永远别靠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站在海滩上徒劳无功,被自己累得几近发疯。最后终于气力用尽,瘫坐在海滩上,让海浪就这样自由来去。忽然发现,这样多么平静啊!
佛教与现代生物学和现代自由主义的相同点,在于都认定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见解在于,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如果越强调主观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给我们的建议是,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
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佛教思想在这里已经不再是宗教更是一种哲学体系,佛家、道家、儒家从某种角度上看其实是相通的,是一种理解世界万物的方式。惊异于尤瓦尔对佛教思想了解如此之深,同时又不得不深思是不是我们对于很多东西的追求太过于执着,以致于“着力极差”而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宁静、圆满。
在佛家看来,“求不得”才是追求快乐本身路上的苦。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要做到佛家所说的完全放弃自身的欲望达到“无欲则刚”的境界太难了。对于求而不得的事物,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唯有降低自身的期望,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对于幸福快乐的思考,其实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议题。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对这个议题继续进行了探讨,人类对于幸福快乐的追求不会停止,未来人类还会继续寻找幸福快乐的关键,它将会是未来人类可能的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这个困惑的年代,
旧的故事崩塌,
新的故事还无以为继,
我们该怎么生存下去?
——《今日简史》
文丨旧故麻袋
∨
在我这个年纪,说不焦虑是假的。
工作不上不下,生活不上不下,未来充满迷茫,当下满是焦灼。虽有梦想,但也明白自己的局限,只能怀抱满腔热血,埋头苦干,几乎已到了要向命运低头的最后挣扎阶段。
所以我们这代人,害怕自己销声匿迹在时代的洪流里,是真的。
源自网络
于是“知识付费”的大蓝海被打开,有了罗胖,有了“得到”,有了大批顺应时代而来的学习类APP。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无孔不入的占据着我们碎片时间,无论是工作间隙,还是平日闲暇,大家似乎都早已被驯化成了“低头族”。
我是“得到”忠实的订阅用户,也是“低头族”忠实的一员。前两年,罗胖极力推荐《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时,我都没下手,倒是《今日简史》的推出让我萌生心动,书价并不便宜,一犹豫,错过了“奸商”罗胖难得一遇的优惠时段,只好趁着“言几又”还有会员折扣,专门跑去买了《简史》全套三册。
按照顺序,我应该先看《人类简史》,然后是《未来简史》,最后才到《今日简史》。但《人类简史》诉说过去,《未来简史》诉说未来,两本书写的都是来日方长的那些事,而《今日简史》对我来说期待值最大,毕竟我们活于当下,有感受、感触,也会有所体会。
在开始说《今日简史》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些硬知识,比如作者。
作者名为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人士,被外界称为“青年怪才”,是当下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还有着许多头衔: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畅销书作家等。
《今日简史》的小标题为“人类命运大议题”,细细品味,别有一番“危言耸听”之嫌,还是喜欢它的原标题《21世纪的21堂课》(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比较接地气,也比较亲民。
书中的“21个议题”均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核心话题,比如我们所担心的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人类的宿敌;比如世界格局,该如何看待如今这种局势;再比如想适应未来的世界,现在我们该教给孩子的是什么诸如此类,未来技术与人类未来命运有关的各种断言、预言。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一本理论性知识太多,甚至哲学向的书,读起来会无比乏味,甚至生涩,但当你打开第一章内容,你就会发现,作者能让这一系列作品风靡全球的原因或许并不是他的预言和看法有多高明,而是他能将一些原本枯燥的学术看法通过一个个案例,通俗易懂展现在你面前,语言幽默流畅,还穿插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观点,可读性很强。至少能让你第一时间接受它,并让你能静下心来好好听他说。
赫拉利提出的主导话题,是今日人类社会遭遇到了和即将遭遇更为猛烈的AI和生物技术的冲击,从而使人类对自己的定位、看法、三观、社会制度产生全方位颠覆。而无论是自由主义价值观,还是民族主义抑或是宗教,都在当下社会中渐渐失去根基。用作者的一句话解释,就是:“旧故事”面对“新问题”,正在失去其有效性。
对科技的担忧,人类大可不必
今天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科技的发展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新月异。人类一直被“人工智能未来将统治世界”这一假设感到恐慌,如今大可不必。因为只有人类才懂什么叫意识行为,而机械化程序根本很难或无法模拟这样的意识行为。
“意识”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是最高等级的困难问题,是迄今尚未进入的领域,而人类社会和个人生存的核心恰恰是因为“意识”。通俗解释就是人有三观和喜怒哀乐。人因价值感而存在,而一套算法不存在“自我价值”一说,更别说情绪化了。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智人曾凭借强大虚构能力统治了地球的生物,今天却面临着技术赋予人类重新设计生命能力的窘境,或许新物种的诞生指日可待,毕竟新闻已经有类似“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等新闻,人们众说纷纭,道德层面满是谩骂指责,但对于科技而言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进步,人类的基因编辑工程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征程。
自由主义的困与忧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自由主义是目前为止最佳的社会形态。可“自由主义”是一套关于普通人的故事,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有意义的讲下去?但自由主义又是一个坑,因为为了让每个人能拿到更大的一块饼,这个总饼需要越做越大。而经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人民担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政府需要配合经济的增长,才能平息社会和政治冲突。
政治环境处于分裂,国家应如何应对
面对环境的压力、技术的颠覆、战争的威胁,人类只有放弃争议,走向联合,才可以彻底应对这些问题。可现实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分裂的世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自由主义”正在幻灭,反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浪潮加剧,人类正陷入一种幻灭和愤怒的虚无主义。
政治全球化是解决危机的唯一路径,“国家”这一身份认同,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类需要建立全球性认同,共同解决今天的问题。
信息社会应如何明确数据归属所有权
未来的霸权,可能是数据信息的霸权;未来的极权,可能是通过信息网络对于每个人进行深度监控的极权。数据所有权,或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议题。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社会不平等正在加剧,最富有的100人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越了最贫穷的40亿人。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时候,数据到底该归谁所有?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数据所有权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世界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灾难。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本书太过深奥了些,或者说这是本当下没什么必要看的书,道理都懂,还是过不好一生。但你若说这些与你无关,它又关乎未来,关乎文化,关乎生死,我们是这个纷乱社会的创造者,也是这个复杂社会的经营者,拥有一本能带领大家看清未来的书,实在很有必要。
当然也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一些话题穿插在书中,比如你的工作,比如教育。未来,混日子或许会成为过去式,“稳定”会是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想要生存,就需要拥抱未知、不断学习、重塑自己。
而至于教育,当下语数外,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理论化教学,未来很有可能不必再用,因为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信息在持续更新,技能很快过时,灌输知识的意义何在呢?
那我们应该教什么?很多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老师最不必给予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因为我们当下信息获取以达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人们只需拥有区分、解读、整合信息的能力就行。学校也不再是应试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创造力、重塑自我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其实我们可以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因为我们就是这样一直存在的,但我们也可以先去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未知的宇宙。
旅行是让你看到不同的风土人情,而这些作品是让你感悟不同的思维碰撞,我们需要这些补给,它或许并不会直接给你带来改变,但未来的某天,你会感谢曾经爱思考、爱看书的自己。
毕竟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说:“知识的最大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对知识的幻觉。”
《人类简史》读后感1
第一部分
以横跨神学宗教,历史学,生物学,地质学,逻辑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全新观点阐述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并同时探讨了人类发展的动力。
但也提出了一种与世界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总结——人类的辛苦程度其实一直没有下降,每一次生产革命,虽然生产力提升,但是人却变得更加辛苦。
第二部分
探讨帝国这种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形成的原因,作者给出的观点也很是新奇——人类的共同想象构建出帝国制度的基础
第三部分
探讨科技革命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当然,依然不同于科幻小说的观点。人类更多的时候会希望未来还是我们这个物种在利用更高的科技实现着宏伟的蓝图。然而与此相伴的担忧是,未来的人,究竟还是不是人。其实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通过改变大脑来改变心灵,改变机能。甚至完全没有目前人类的情感弱点,但是却无数倍放大优点。所以,未来的人更多的应该称之为神。只是,只怕只是少数人成神,而多数人究竟会面临什么?
总结
这部书受到了不知道多少学术权威的严厉批评。因为作者给出的观点太不符合业界权威,太不符合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认识以及长久以来人们被灌输的价值观。不过正因为如此,这才是真正开阔眼界的奇书啊。
这本书的观点不可全信,我们读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也提醒我们对于世界要有一种多方面的视角去理解,对于人类面临的问题也要有更深的危机意识。
《人类简史》读后感2
读完人类简史,感慨于作者对事物理解之深刻,如今的任何事物的来源都有其原因,都是通过时代的不断演化而来的。智人从一个不起眼的动物变成了如今主宰世界的主人,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更是不断努力的结果。然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当时中国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但是最后却是别国的探索精神发现了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可见探索精神之重要性。
说起澳洲,在原始时期,智人到达澳洲,那时很多大型野生动物,但为什么智人能战胜他们,有人认为是自然选择,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人却认为气候变化不足以让这些大型动物灭亡,智人学会用火,帮助了他们狩猎,同时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动物认为智人这种体积小的动物对他们不能造成威胁,可能也是加之气候的影响,导致了大型野生动物在澳洲的灭绝。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农业时代的出现,相对来说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好过,他们需要下地种植小麦水稻玉米,需要弯腰插秧,浇水,除虫,于是演化出了颈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出现了货币以及银行。这一切事物的出现都有其最本质的原因,因为需要了,因此就出现了。
文章最后谈到了快乐,一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难免不同,这是世界上总有一种人不学习也聪明,没有钱也快乐,但那个人绝不是你。我们既然通过几千多年的演化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在生活中,要多从大的视角看问题,也许会快乐很多。
《人类简史》读后感3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类简史》这本书除了能提供圆圈外的未知,还给读者讲诉了已知的圆圈内的新知,刷新了读者的人类史观,这就是一本历史书能掀起这么大波澜的原因,年轻的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凭借这本书声名鹊起。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描述的是人类发展自然史,《人类简史》讲述的则是人类发展人文史,将人类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观历史进程读本,也是一本处处深刻的思辨哲学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是什么原因让与多数动物一样从事狩猎采集的智人经过短短的时间就统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没错!但是,与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为什么仍然在非洲的热带雨林过着小规模的群居生活,采摘果实、树叶和挖点草根树根果腹呢它们也并不是愚蠢得一塌糊涂啊!是智力的哪个部分让智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够用语言告诉大家:"小心,有狮子!"但只有智人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认知革命之后,区别于其他动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传说、神话、神和宗教应运而生。作者也在TED大会上做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演讲,说明为什么接受虚无的能力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积累了夯实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比狩猎采集社会多得多的人口,凭借想象构建更为庞大而精致的秩序社会。农业革命生产的剩余产品需要记录,税收和交易也需要记录,人类语言文字也就从结绳语逐渐发展到如今计算机语言的0和1。农业革命除了动物做出了巨大牺牲外,人类也牺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穷人劳动的剩余价值。"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为什么女性地位低于男性,而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
全球化听起来是二十一世纪的词汇,但实际上全球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直在进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成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号,基督教堂可以是中关村和东单的地标建筑,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也是中国学生的毕业必修课。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信赖的虚构物,帝国的刀枪棍棒和携带的病菌不仅实行经济上的扩张还要求被征服者文化屈从,而当宗教从多神教转向一神教时就近乎狂热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个唯一的"上帝",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化过程的三大法宝。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观察和数学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学革命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钻研古籍和传统,比如写诗作词都要引经据典,贾宝玉作诗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去问牧师,牧师不知道,去问《圣经》,《圣经》里也没有,于是牧师说:"上帝说蜘蛛怎么结网不重要",古老的知识体系认为我们已经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对于全球的共性问题贫穷,基督教要求穷人去教堂祷告,佛教则告诉信众钱乃身外之物,伊斯兰教说贫穷是安拉赐予的,难道我们要相信它们安守贫穷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三世纪末,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为科学、文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们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为支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被烧死。而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比欧洲晚了五百年,这也是西方缘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参见《西方将主宰多久》)。当科技迅猛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获取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文明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参见《文明的度量》)。随着帝国与科学联姻,并搭上工业的巨轮,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现惊人的增长。哥伦布航海时大量船员因败血症死亡,四百多年后青霉素才被发现,而不过几十年后人类器官已经可以克隆移植了;从万有引力的发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弦理论就萌芽了。
然而作者并没有盲目乐观的下结论说人类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人类从动物变成上帝后,还有可能迎来智人末日。"因为即使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一本好书,不是当你合上书本恍然大悟:"哦原来说了这么件事",而是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读完仍意犹未尽。为什么智人可以接受想象的事物,为了明天可得到一大堆香蕉而放弃眼前的一根真的是小麦驯服了人类吗,人类现在过的生活比以前快乐吗,是否也像鸡、牛一样为了DNA数量的增加牺牲了自由和快乐人类社会会怎样发展,地球能实现人文意义上的地球村吗,民族和人种的区别会变得不重要吗,人类意识真的已经变成文字的奴仆了吗,语言文字会实现大融合吗科学革命将何去何从,可以随意创造生物的时代会来临吗,浩渺的宇宙难道没有外星人吗,可以像《星际穿越》的主人公一样进入更高的维度吗,可以进入平行宇宙逃离必定湮灭的这个宇宙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