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一共出过三位皇后,即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咸丰帝的慈禧皇后和光绪帝的隆裕皇后。
1、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部贝勒杨吉砮(杨吉努)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侧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1629年,孟古哲哲与努尔哈赤合葬在福陵。崇德元年,皇太极为其上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经康熙、雍正、乾隆累加谥、改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3、隆裕皇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扩展资料
清圣祖慧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索尔和女,清康熙帝妃嫔。纳喇氏初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褆。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为当时册封的四妃之首,四妃排位顺序为惠宜德荣。惠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惠妃在雍正朝未再获尊封,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初七日薨,九月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清高宗舒妃 :叶赫那拉氏,乾隆帝之妃。她是侍郎纳兰永寿的女儿。纳兰明珠的曾孙女,出身较高,家世显赫。舒妃生于雍正六年六月初一。乾隆六年十三岁时入宫为贵人,同年十一月,册封为舒嫔。乾隆十四年四月晋舒妃。乾隆十六年舒妃在二十四岁时生皇十子,但早殇。她本人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逝世,享年49岁。
参考资料:
那英的原姓氏为叶赫那拉氏,但是跟我没有关系,我的姓氏为朱。那英是满族人,为叶赫那拉氏的后代。在清朝时期,是满族人的天下,而且那英家族在那时候的确是满族人,恰巧慈禧太后也是满族人,原名叶赫那拉·慈禧。在清朝政府被推翻之后,叶赫那拉氏族人就将姓氏分割,而那英的姓氏便是从其中分割出来的。
叶赫那拉氏是一个庞大的族系,曾经也是在清朝相当辉煌,拥有至上的权利,所以最后慈禧太后才能顺利掌政,而那英仅仅祖上是叶赫那拉氏,而并非是慈禧的直系亲人,只是她的族人。
那英的父亲那红生,他是叶赫那拉氏族人,有史料记载,他们的祖上三代都是皇家的御医,替皇上妃子看病诊疗的,所以不论从哪方面看,那英都仅仅是慈禧的族人,而不是她的重孙女。
在清朝几百年的变迁中,叶赫那拉氏也变得日益庞大,遍布广泛。其中东北居多,明星中叶赫那拉氏的族人也有很多,比如著名导演吴京,著名演员李宗翰等人。他们都是满族后羿,都有着叶赫那拉氏的血液。相对来说,那英仅仅是满族叶赫那拉氏分支后代,并和慈禧没有直系关系。
扩展资料:
叶赫那拉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氏族。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
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研究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资源都有较大意义。
叶赫那拉氏分布于满族八旗。叶赫那拉氏哪个旗的都有,满族一个家族的都不一定是一个旗内的人。满洲八旗共有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部分。
八旗是按照五行设计的,驻防、攻城、列队也同样是按照五行相克,八旗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后来皇帝亲领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所以有了上三旗之说。叶赫那拉氏家族在满族八大旗到位颇高,地位最高的是慈禧太后,出身于镶蓝旗。
扩展资料:
叶赫那拉氏,亦称叶赫纳喇氏、叶赫纳兰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氏族。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
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研究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资源都有较大意义。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因为出征时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军旗以示区别,所以也称为“八旗”。后来又将被满洲人征服的蒙古人、汉人也编入八旗,连同满洲一共八个旗二十四佐领,但其核心还是八旗满洲。
-叶赫那拉氏
-八旗满洲
叶赫那拉氏一共有三位成了皇后。
叶赫那拉氏成为皇后的有:太祖孝慈高皇后、孝钦显皇后和德宗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也叫作叶赫纳喇氏或者叶赫纳兰氏,是明朝末年女真四部落之一叶赫部落的后裔,叶赫那拉氏的族谱和满洲的族谱都一样,都是受到汉族儒家的思想影响。
扩展资料:
孝慈高皇后,名字叫做孟古哲哲,是叶赫部贝勒杨吉努的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孟古哲哲在努尔哈赤众多后妃中声名最为显赫,其于1588年9月跟随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到费阿拉城与努尔哈赤成婚,1603年病逝,1629年与努尔哈赤合葬在福陵。
崇德元年,皇太极为其上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经康熙、雍正、乾隆累加谥、改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叶赫那拉(著名人物)
那拉氏就是准确的姓氏,而叶赫等等是部族族名。叶赫那拉氏、乌拉呐喇氏、还有辉发那拉氏都是一个姓氏,都姓那拉,而叶赫,乌拉,辉发都是他们来自的部族。
比如介绍慈禧时完全的介绍应该是叶赫部那拉氏。至于不同的家族, 这些后妃名册上为什么不写明某某是叶赫那拉氏,某某是乌拉那拉。
就像汉语,假设你姓李,来自山西的一个李姓家族。我们在族谱上会写李氏,但不会写山西李氏还是山东李氏。
纳喇氏,亦作那拉氏、纳兰氏、纳拉氏,是满族先世最早的著姓之一,源出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即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那懒氏。辽、金时期,称作拿懒氏、拿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母亲就是拿懒氏。
在蒙古语中的“纳喇”是“太阳”的意思,俄国学者史禄国说满语“纳喇”是“耙子”的意思,显然是错误的。老满语是满族著名学者纳喇·额尔德尼按蒙文满语创建的,其字义仍是“太阳”。
在明朝末年,纳喇氏家族非常强盛,分为五个较大的支脉:
1叶赫纳喇氏:
叶赫那拉氏是明朝末期叶赫国主之族,下辖十五部。其先世本为蒙古族土默特氏,后灭扈伦纳拉部,占据其地,遂改姓纳喇,自号叶赫那拉氏。其族世居叶赫地区(今吉林梨树),包括四平市的广大地区。
当时有叶赫城(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张城(今吉林叶赫河流域)、阿气兰(今吉林梨树叶赫乡)、乌苏(今吉林伊通)、吉当阿(今吉林伊通)、雅哈(今吉林四平)、黑尔苏(今吉林伊通西北六十五公里处)、阿敦(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喀布齐赉(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东北一百五十公里处)、俄吉岱(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东一百五十公里处)、扎济里城(今吉林叶赫河流域张城东侧)、彝巴丹(今吉林伊通河流域)等地区。
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叶赫纳喇氏族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姓那氏、叶氏,额驸苏纳之族则冠苏氏。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金太祖孝慈高皇后、侧妃,金太宗继妃、侧妃,乾隆大帝贵妃,咸丰皇帝孝钦显皇后,光绪皇帝孝定景皇后。
2乌喇纳喇氏:
乌喇纳喇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乌喇部遗族,与哈达纳喇同祖,即纳齐布禄之裔、乌喇部长之后。世居今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松花江流域、拉发河流域、以及吉林市至双阳县境,其时辖境还包括乌喇乌喇(今吉林永吉)、宜罕和林(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金州(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孙扎泰(今吉林市南部)、鄂漠(今吉林市东北部)、优哈尔(今吉林市松花江上游)、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等城寨。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613年),清太祖亲征,乌喇部被彻底兼并。其后多冠汉姓赵氏。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金太祖大妃,金太宗继妃,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乾隆大帝皇后。
3哈达纳喇氏:
哈达纳喇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龙虎将军王台(万)之后裔,世居辉发(今吉林辉南)、哈达(今辽宁开原)一带。当时还拥有哈达城(今辽宁西丰)、绥哈(今吉林市西二十五公里处)、柴河寨、富家儿齐(皆在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城寨。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金太祖继妃,哈达国汗,明龙虎将军王台。
4辉发纳喇氏:
辉发纳喇氏本来是黑龙江流域女真尼马察部的一支,原姓为益克德里氏。后迁徙定居于辉发河,其始祖昂古里、星古里曾得到当地扈伦部纳喇氏噶扬噶图墨土的帮助,因此宰七牛祭天,改姓为纳喇氏,世居今吉林省的柳河、辉发河及沙河下游地区,当时还拥有辉发(今吉林辉南)、多璧等城寨。后多冠汉姓为施氏。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辉发部酋长旺吉努,扎尔固齐三檀,十六大臣之一的副都统议政大臣萨翰,议政大臣费扬武,因沽名钓誉被革职的山西巡抚诺岷,热河都统才子麒庆。
5其他纳喇氏:
高丽那氏是清乾隆大帝赐姓为纳喇氏的。还有蒙古族纳喇氏,乃金国时期女真族人加入元朝蒙古籍者,世居阿尔巴噶,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吉林省西部一带)等地区。
纳喇氏的各支派之间绝大部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可以通婚。其所冠汉字姓氏主要有那氏、纳氏、南氏、叶氏、白氏、姚氏、张氏、赵氏、苏氏、安氏、罗氏、何氏、陈氏、黄氏、施氏等。
扩展资料:
那拉氏,又译纳喇氏、纳兰氏,满族人的姓氏之一,是满族的一个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在金朝时期被汉译为“纳兰氏”,是女真中的“白号姓氏”(贵族姓氏)。
至明末,那拉氏分为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四大支系,并有所分化。乌拉那拉氏和同祖的哈达那拉氏被称为“同姓那拉”,原姓蒙古土默特氏的叶赫那拉氏和原姓益克得里氏的辉发那拉氏被称为“异姓那拉”。
清朝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处于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也说明那拉氏并非同源。
清朝灭亡后,那拉氏后人大多改为汉姓那或南。
历史名人:
纳兰明珠(叶赫那拉氏):清朝康熙时期重臣。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清代词作家,纳兰明珠之子。
叶赫那拉东哥(叶赫那拉氏):叶赫老女,满族第一美女。
清朝帝王的后宫中,有许多后妃都出自那拉氏一族:
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叶赫那喇氏)、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
清太宗:太宗继妃(乌喇那喇氏)、太宗侧妃(叶赫那喇氏)
清世祖:世祖庶妃克里纳喇福晋(克里纳喇氏)
清圣祖:惠妃(叶赫那喇氏)、通嫔
清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那喇氏)
清高宗:纯帝继皇后(辉发那喇氏)、舒妃(叶赫那喇氏)
清宣宗:和妃(辉发那喇氏)
清文宗:孝钦显皇后(叶赫那喇氏)、璷妃、璹嫔
清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喇氏)
参考资料:
那拉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