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op32,no5》演绎时,增加渐强渐弱的幅度表现出新意。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赫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
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
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拉赫在家乡度过。创作歌剧《贪婪骑士》。大女儿伊连娜出世。继续创作搁置以久的歌剧《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形容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不贴切的词是恬静。
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 - 1943年3月28日)是俄国钢琴家、作曲家,俄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接受了系统化的训练,并曾师从于包括尼古拉·鲁宾斯坦和柴可夫斯基在内的多位钢琴大师。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其中包括五部钢琴协奏曲。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第五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经久不衰的代表作。而拉二、拉三则是其钢琴协奏曲中最为辉煌的史诗级作品,拉二甚至被誉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继承了柴可夫斯基对于旋律的理解,被称为柴可夫斯基后的又一旋律大师。拉二的旋律极尽优美而又包含深情,“灰暗又光彩,柔美而激烈”,正是对拉二动人旋律的真实写照。
此外,这部作品的魔力在于极高的完整度和极深邃的情感谱域,其情感承载力几乎是无极限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都能听出不同的情感和体悟,其内含感情极其宏大深刻。整部作品的风格弥散着壮阔的孤独和璀璨的悲伤,情感容量需要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挖掘和体味。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各部分相对独立又互相共鸣和联结,每一乐章之间存在自然的过渡和感情上的递进。这里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聆听的是许斐平的演奏版本,而第二乐章聆听的是郎朗的版本。
首先我们分析下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意旨
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而作的《音画练习曲》Etudes Tableaux ,其含义是用钢琴技巧与音来作绘画表现,跟李斯特的练习曲一样,都是形象鲜明的作品。但李斯特的首要任务是突出辉煌的钢琴技术,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则更着重于抒发诗情画意,在技术上相对地表现得比较朴素。他的《音画练习曲》共包Op33和Op39两套。
然后我们再来看33与39的曲目构成:
《音画练习曲》Etudes Tableaux Op33 作于1911年,共九首,但在出版时作者删去了其中的3首(第三、第四和第五首)。其中第四首于1916年9月27日改写后,成为Op39中的第六首。第三和第五首作者生前从未发表,其手稿是在作者去世后才被发现,并于1948年公诸于世。因此这套练习曲共有八首作品组成,分别为:
1从容的快板,f小调,在低音域下行音阶有不安的音型,虽中间高音部有短暂独白,但很快就被阻断,顽固音型复现于低音,最后远处有钟声表现。
2快板,C大调,由短小的分解和弦节奏与宁静的旋律组合而成。
3极缓板,c小调,装饰音和弦连锁而成的部分后,是速度转快后以分解和弦为主的平静的主部。
4中板,d小调,断音节奏动机越来越膨胀,成为主要主题,但主要还是由动机的发展与再现构成。
5不过分的快板,两小节后转急板,降e小调快速音群,半音阶性和弦音团纠缠在一起。
6热情的快板,降E大调,在有节日气氛的鼓号调上钟声若隐若现。
7中板,g小调,在平静的分解和弦上,浮以哀愁的旋律。
8极缓板,升c小调,其中有3种对比性因素:进行曲风格的节奏、远处钟声般的音响及不安的动态。
《音画练习曲》Etudes Tableaux Op39 ,作于1916-1917年,共有九首作品组成,其中第六首由原Op33第四首改写而成。这九首作品分别是:
1激动的快板,c小调,右手急速的分解和弦,左手刻划切分音节奏。
2甚慢板,a小调,在低音旋律与右手旋律错开半拍进行中嵌入交叉节奏的三连音,拉赫玛尼诺夫表示,这是表现海洋与海鸥的故事。
3精确的快板,升f小调,开头音型在执拗的重复中变成流动的音型。
4甚快板,b小调,一种进行曲型的谐谑曲,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描写市集场景。
5热情地,降e小调,以三连音符刻划的和弦伴奏下,奏自然小调的旋律。
6快板,a小调,托卡塔风格,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表现小红帽与野狼的故事。
7广板,c小调,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送葬的队伍,其中有哭声与钟声。
8中庸的快板,d小调,以一个短小的动机统一全曲,中间出现稍慢速度后,出现新的旋律。
9中庸的快板,进行曲速度,D大调,称为“东方进行曲”。
由此可见 39的普遍技术要比33更假成熟一些 但不绝对是硬技术的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