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品牌的洗面奶不一定会烂脸。
名创优品的化妆品主打物美价廉及颜值超高的包装,在成分上可能不如大牌化妆品。但该品牌的化妆品也是经过国家规定去药监局备案,并在包装上给出全成分标识、生产产家、生产许可证、保质期等产品信息,也是有质量保证的。使用该品牌的洗面奶不一定会烂脸,也需要结合自身的肤质看是否适合。
洗面奶
把洗面奶,挤在勺子上,然后用火烤如果溅油的话,就说明这个洗面奶安全系数不高,要是越烤越像牛奶质地的话,就证明安全系数过关,含有化学成分越少,植物成分越多的洗面奶越好,例如有机迷迭香洗面奶,有机类的洗面奶成分安全,植物成分的护肤功效多元化,迷迭香成分起到抗氧化、消炎、收敛等多重功效,而化学成分功效单一。
化妆水
摇晃后观察泡泡、如果泡泡含量少,说明这个水的营养成分不是很高如果泡泡绵密又不易消失 说明这质量还不错。
乳液
把乳液挤进水中,如果它浮在水面,就说明含有油石酯,皮肤越来越缺水会伤害皮肤,会让皮肤越来越缺水。
粉底液
粉底液挤入水中,不沉低,不沾杯,不漂浮就是最好的。如果散开并黏在杯子上的话,就说明含有动物油,对皮肤的伤害很大
使用方法如下:
1、用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乳将脸部肌肤彻底清洁干净。
2、擦干水分后,取适量爽肤水轻轻拍打在脸上。
3、待爽肤水完全吸收后取适量精华液涂抹在脸部肌肤上,并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即可。
为何贵?暴利吗?怎么破?这系列问题一度缠绕着笔者。后经深入调查发现林辰女士提出的化妆品50倍暴利黑幕稍有偏颇,真实成本结构数据显示化妆品并不暴利。其片面强调了化妆品在产品成本的2%,忽视了广告、销售、物流、包装、关税等约占88%成本,这种抽出个别成本与售价作简单对比得出的结论站不住脚。如扣除上述全链总成本,那瓶780元迪奥花漾甜心香水品牌商纯利不足78元,不足10%,无法坐实其第一暴利之恶名。
可问题又来了?既非暴利,缘何如此之贵?笔者深究其因,中国化妆品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点。
第一,美妆基础需求庞大,定价狮子开大口,消费者被抢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对美化自身的化妆品,自古以来就有不断的追求。21世纪的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层次逐步上升,日常生活开支,已不再满足于吃、穿、住、行,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年轻一代女性甚至男性对唇部和眼部基础妆的需求日益攀升且基数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披露,2014年中国化妆品消费高达1825亿元,占世界88%,仅次于美国。更为突出的是中国化妆品市场不仅基数庞大且增长迅速,相关专家证实自2011年起中国化妆品市场正以50%的速度逐年稳健攀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在中国市场只要稍有点知名度的化妆品就不愁销路,均敢任性狮子开大口,高价格盘剥消费者。
第二,乱花钱,胡编滥造概念砸广告,消费者被摊派。当前的中国化妆品市场是极其不成熟市场,品牌商要打开市场唯一途径是无节制无底线的广告投入。其实品牌商如此疯狂的广告行为实为无奈之举,能否进入优秀销售渠道甚至能否被消费者快速接受均取决于广告数量而非其过硬的产品本身。正基于此,化妆品市场才会本末倒置,重营销轻产品,催生了种类繁多的胡编滥造概念,杜撰这个水那个膏的神奇功效,本该属于产品本身的成本挪用至争夺各种“标王”。例如韩后亿元竞价广州塔塔身广告等不理智行为被消费者调侃为“抹在脸上的都是广告”。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支付的化妆品高价很大部分在摊销着广告费用,品牌商和消费者无一落得好处。
第三,过度包装致使成本浪费,消费者被拔毛。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利润绝大部分是由雅诗兰黛、兰寇、欧莱雅、香奈儿等“洋品牌”以25%份额瓜分国内市场75%利润。何以如此?皆因这些“洋品牌”均有市场定价权,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较为严格的价格控制,一旦零售商“违约”私自降价就会被剔除出供货体系。国产品牌为了争夺市场定价权,常走重包装轻技术的路子,投血本搞些不切实际的过度包装扭曲和挤压了在产品研发、用料、生产和品控等预算比重,产品虚有其表,消费者再被拔毛。
第四,超长供应链徒增层级成本,消费者被放血。中国市场化妆品供应链冗长困局难解,即使近年兴起的聚美优品等化妆品垂直电商也不能真正撼动中国市场化妆品高价格现实。中国化妆品市场传统批发零售层级间成本消化和毛利提留等致使零售价格高企,消费者被逼支付巨额的流通成本。
当然可以用啊,上次去名创优品买眼影盘的时候,我看中了一款芦荟清新保湿洁面乳,价格也不贵,就买了两个,送了一个给闺蜜,确实很好用,泡沫丰富,而且用完之后皮肤也不紧绷,保湿补水的效果很好,可靠,放心用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