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听不厌的世界十大经典名曲

百听不厌的世界十大经典名曲,第1张

百听不厌的世界十大经典名曲:

1、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

选自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该曲被认为是极具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

2、普契尼:《我亲爱的爸爸》

选自普契尼的歌剧《贾尼·斯基基》,表现了女儿恳求父亲答应自己追求爱情,以及女儿对恋爱的炽烈。

3、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主题曲

选自柴可夫斯基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该曲是全剧最为著名的主题曲。

4、舒曼:梦幻曲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第七首,展现出天鹅绒般柔润的声音。

5、舒伯特:圣母颂

舒伯特最知名的歌曲作品之一,也是所有名为《圣母颂》的歌曲当中最著名的。

6、圣桑:天鹅

选自圣桑著名的交响乐套曲《动物狂欢节》,该套曲中每一个乐段都模仿了一种动物,大提琴的演奏展现了天鹅的优雅。

7、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

选自俄国最后的浪漫主义大师拉赫玛尼诺夫声乐套曲,14首浪漫曲的最后一首,虽然是声乐,但是全曲并无歌词。

8、拉赫玛尼诺夫:第18变奏

拉赫玛尼诺夫根据帕格尼尼主题创作的狂想曲,第18变奏是把乐谱颠倒以后演奏产生的神奇旋律。

9、马斯涅:沉思

选自法国作曲家马斯涅的歌剧《泰伊斯》,小提琴小品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0、肖邦:浪漫曲

“钢琴诗人”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浪漫异常。

10级水平可以弹拉赫马尼诺夫g小调。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是有左手快速跑动的段落的,加上总体难度更高,至少是肖邦练习曲至李斯特超级技术练习曲和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程度。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作曲家与杰出的钢琴家。他的创作风格始终继承了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柔美深邃的旋律、悠长宽广的气息、反映出那个时代俄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波兰1810-1849

1《夜曲》No1

2《夜曲》No2

3《夜曲》No5

3《夜曲》op9 弗朗索瓦

3《夜曲》op15 弗朗索瓦

3《夜曲》op27 弗朗索瓦

3《夜曲》op32 弗朗索瓦

3《夜曲》op37 弗朗索瓦

3《夜曲》op48 弗朗索瓦

3《夜曲》op55 弗朗索瓦

3《夜曲》op62 弗朗索瓦

3《夜曲》op72 弗朗索瓦

4《升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5《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6《叙事曲》霍洛维兹

6《第四钢琴叙事曲》波利尼

7《降E大调回旋曲》 霍洛维兹

8《夜曲》OP9-1 傅聪

8《夜曲》OP9-2 罗森塔尔

9《夜曲》OP32-2 鲁宾斯坦

10《夜曲》OP72-1(遗作)鲁宾斯坦

11《夜曲》OP72-1(遗作)傅聪

12《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鲁宾斯坦

13《喜悦》阿劳

13《喜悦》罗森塔尔

14《革命练习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

15《革命练习曲》 No12 李赫特

15《革命练习曲》 No12 佩拉西亚

16《E大调练习曲》(离别) Op10 No3 李赫特

17《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0 No3 Maurizio Pollini

17《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0 No3 巴克豪斯

17《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0 No3 佩拉西亚

18《第1号练习曲 》OP10 No1 李赫特

18《第1号练习曲 》OP10 No1齐夫劳

19《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

20《第2号练习曲》Op10 No2 李赫特

21《夜曲》NO8 皮尔斯

22《第2钢琴鸣奏曲》鲁宾斯坦

23《第2钢琴鸣奏曲》基辛

24《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4《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拉赫马尼诺夫

24《第2钢琴奏鸣曲》鲁宾斯坦

25《第3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6《第3钢琴奏鸣曲》第二-四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7《第3钢琴奏鸣曲》李云迪

28《第3钢琴奏鸣曲》格伦古尔德

29《F小调幻想曲》舒拉切尔卡斯基

30《F小调幻想曲》斯坦尼斯拉夫涅高兹

31《华丽大圆舞曲》拉赫玛尼诺夫

32《玛祖卡舞曲》NO1

33《玛祖卡舞曲》NO3

34《波兰舞曲第6号》英雄 作品第53号

34《波兰舞曲第6号》英雄 作品第53号 鲁宾斯坦

35《圆舞曲第九号》(离别)李帕蒂

36《圆舞曲第九号》(离别)霍洛维茨

37《编号外圆舞曲1》阿劳

38《编号外圆舞曲2》阿劳

39《编号外圆舞曲3》阿劳

40《G小调波兰舞曲》Biret

41《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

42《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马加洛夫

42《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所罗门

43《降B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44《B大调夜曲》Op 32 No 1 拉罗查

45《帕格尼尼回忆变奏曲》傅聪

46《船歌》 拉罗查

47《船歌》 Abeey Simon

48《降b小调波兰舞曲》(编号外) Biret

49《摇篮曲》拉罗查

50《第一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51《第一钢琴叙事曲》霍洛维茨

52《第一钢琴叙事曲》基辛

53《第一钢琴叙事曲》波利尼

54《第一钢琴叙事曲》Sofronitsky

54《第一钢琴叙事曲》巴克豪斯

123《第一钢琴叙事曲》米凯兰杰里

123《第一钢琴叙事曲》吉列尔斯

123《第一钢琴叙事曲》阿什肯纳齐

55《降G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56《F大调第二钢琴叙事曲》 鲁宾斯坦

57《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57《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Friedberg

58《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基辛

59《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60《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 波格莱里奇

61《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p31 鲁宾斯坦

62《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Op31 阿格里齐

63《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Op31 斯坦尼斯拉夫涅高兹

64《E大调第四钢琴谐谑曲》 波哥莱里奇

65《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

66《雨滴》前奏曲 霍洛维茨

67《五首马祖卡》米凯兰杰里

68《前奏曲28号之24》阿格里奇

68《前奏曲26》阿格里奇

69《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

70《前奏曲》Sofronitsky

71《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波哥莱里奇

72《小狗圆舞曲》李帕蒂

73《波莱罗舞曲》乌戈尔斯基

74《华丽变奏曲》齐伯尔斯坦

75《第一钢琴奏鸣曲》齐伯尔斯坦

75《第二钢琴奏鸣曲》阿格里奇

76《c小调即兴幻想曲》李云迪

77《降G大调第三号即兴曲》阿劳

78《圆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

79《夜曲作品27之1》巴伦伯伊姆

80《音乐会快板》阿什肯纳吉

81《引子和日耳曼主题变奏曲》瓦萨里

82《圆舞曲》Op 42李帕蒂

82《圆舞曲》Op 64 No2李帕蒂

82《圆舞曲》Op 70 No1李帕蒂

82《圆舞曲》Op 70 No2李帕蒂

82《圆舞曲》Op 70 No3李帕蒂

83《“Hexameron”变奏曲》Ashkenazy

84《降A大调第一钢琴即兴曲》阿劳

85《幻想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86《塔兰泰拉舞曲》乌戈尔斯基

87《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

88《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

89《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

90《升f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91《第二号即兴曲》Claudio Arrau

92《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

93《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

94《春天》科尔托

95《寂静的夜》科尔托

96《引子和Moore主题变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

97《第16号夜曲》科尔托

98《第4号夜曲》科尔托

99《三首新练习曲》科尔托

100《练习曲作品10之4》 布朗宁

100《练习曲作品25之1》 布朗宁

101《练习曲作品10之1》 佩拉西亚

101《练习曲作品10之6》 Novaes

101《练习曲作品10之7》波利尼

101《练习曲作品10之8》巴克豪斯

101《练习曲作品10之9》佩拉西亚

101《练习曲作品10之10》Novaes

101《练习曲作品10之11》佩拉西亚

101《练习曲作品25之2》 吉列尔斯

101《练习曲作品25之4》 诺瓦伊斯

101《练习曲作品25之5》波利尼

101《练习曲作品25之7》 波利尼

101《练习曲作品25之10》 波利尼

102《练习曲作品25之12》大海 波利尼

103《冬风练习曲》波利尼

104《蝴蝶练习曲》波利尼

105《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题曲》齐伯尔斯坦

106《英雄波兰舞曲》科尔托

107《英雄波兰舞曲》马加洛夫

108《夜曲》No1 Pires

109《夜曲》No9 Pires

111《夜曲》No13 Pires

112《夜曲》No15 Pires

112《夜曲》No15之2 波利尼

112《夜曲》No15之3 阿劳

112《夜曲》No37之1 Novaes

112《夜曲》No48之1阿格里奇

112《夜曲》No48之2 阿劳

113《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尔卡斯基

114《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尔卡斯基

115《《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舒拉切尔卡斯基

116《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尔卡斯基

117《圆舞曲》作品34之1 鲁宾斯坦

117《圆舞曲》作品34之2 普列特涅夫

118《圆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玛尼诺夫

119《圆舞曲》作品34 布莱洛夫斯基

120《圆舞曲》作品70 布莱洛夫斯基

121《少女的愿望》 拉赫玛尼诺夫

122《第三钢琴奏鸣曲曲》基辛

124《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

125《波兰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

126《第二号钢琴谐谑曲》霍洛维茨

127《五首马祖卡》2 Michelangeli

128《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

129《夜曲》No8 Barenboim

130《夜曲》op9 no3 弗朗索瓦

131《夜曲》No20 Barenboim

132《第14首圆舞曲》编号外 基辛

133《圆舞曲“小狗”》陈萨

134《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 op22 Idil Biret

135《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阿劳/英巴尔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136《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鲁宾斯坦

136《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里赫特

137《C大调前奏曲》op28 no1 阿什肯纳基独奏

138《C大调前奏曲》op28 no2 阿什肯纳基独奏

139《G大调前奏曲》op28 no3 阿什肯纳基独奏

140《e大调前奏曲》op28 no4 阿什肯纳基独奏

141《e大调前奏曲》op28 no5 阿什肯纳基独奏

142《e大调前奏曲》op28 no6 阿什肯纳基独奏

143《e大调前奏曲》op28 no7 阿什肯纳基独奏

144《e大调前奏曲》op28 no8 阿什肯纳基独奏

145《24首前奏曲》op28 切尔卡斯基

146《马祖卡》op6 傅聪独奏

147《马祖卡》op7 傅聪独奏

148《马祖卡》op17 傅聪独奏

149《马祖卡》Op 24之1 Sofronitzsky独奏

150《马祖卡》Op 30之3 KIssin独奏

151《马祖卡》op33 傅聪独奏

152《马祖卡》op33之3 Sofronitzsky独奏

153《马祖卡》op41 傅聪独奏

154《马祖卡》编号7之1 鲁宾斯坦

155《马祖卡》33之2 鲁宾斯坦

156《马祖卡》41之1 天鹅之歌 鲁宾斯坦

157《马祖卡》67之3 鲁宾斯坦

158《马祖卡》67之4 鲁宾斯坦

159《马祖卡》68之2 鲁宾斯坦

160《马祖卡》68之2 Sofronitzsky

161《马祖卡》68之3 Sofronitzsky

162《马祖卡》68 弗朗索瓦

162《三首马祖卡》17\20和24 巴克豪斯

162《三首马祖卡》罗森塔尔

163《编号外马祖卡》 鲁宾斯坦

164《马祖卡回旋曲》op5 Idil Biret

165《降E大调广板》马加洛夫

166《如歌的旋律》马加洛夫

167《降A大调波兰舞曲(遗作)》比芮

168《降A大调波兰舞曲(遗作)》鲁宾斯坦

169《升g小调波兰舞曲(遗作)》比芮

170《降A大调钢琴圆舞曲》作品64之3 Cortot

171《第三钢琴即兴曲》 Cortot

172《波兰幻想曲》 霍洛维兹

173《黑键练习曲》 波利尼

173《黑键练习曲》 霍洛维兹

173《黑键练习曲》 科尔托

174《幻想波兰舞曲 (作品81号) 第3谐谑曲 (作品38号) 第3奏鸣曲第一乐章 (作品58号)》 顾圣婴

175《第一号波兰舞曲》 波利尼

176《第一号波兰舞曲》 鲁宾斯坦

177《第二号波兰舞曲》 作品26之2 波利尼

178《第四号波兰舞曲》 作品40之2 波利尼

178《波兰舞曲》 posth71之1 乌戈尔斯基

178《波兰舞曲》 posth71之2 乌戈尔斯基

178《波兰舞曲》 posth71之3 乌戈尔斯基

179《3首艾克塞斯舞曲》普列特涅夫

179《赋格》乌戈尔斯基

179《叶子相册》乌戈尔斯基

穆齐奥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意大利1752-1832

1《降E大调奏鸣曲》No12之2 霍洛维茨

-----------------------------------------------------------------------------------------

D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法1862-1918

1意象集(1)《水中倒影》《向拉摩致敬》米凯兰基利演奏

2意象集(1)《水中倒影》德彪西演奏

3《意象集》第一部 米凯兰基利演奏

3《意象集》第二部 米凯兰基利演奏

4回忆 弗朗索瓦

5《梦》季雪金

6阿拉伯风格曲之一 弗朗索瓦

7阿拉伯风格曲之一 季雪金

8阿拉伯风格曲之二 弗朗索瓦

9《版画集》第一首 Richter

9《版画集》第二首 Richter

9《版画集》第三首 Richter

9《版画集》奥罗尔科

9《版画集》季雪金

10《月光》魏森贝格

11《儿童园地》米凯兰杰利

12《贝尔加莫组曲》季雪金

13《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

14《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米开兰基里

15《缓慢圆舞曲》德彪西

16《前奏曲》第一集 Werner Hass

16《英雄摇篮曲》吉塞金

16《浪漫华尔兹》吉塞金

16《托卡塔》吉塞金

16《萨拉班德》吉塞金

16《降D大调夜曲》吉塞金

16《塔兰泰拉舞曲》吉塞金

16《钢琴叙事曲》吉塞金

16《面具》吉塞金

-----------------------------------------------------------------------------------------

F

约翰菲尔德 俄1782-1837

1《夜曲》第一首 Frith

2《夜曲》第三首 Frith

3《夜曲》第五首 Frith

4《夜曲》第一-十八 Frith

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椋�痉ā845-1924

1《叙事曲》OP19 科拉尔德

2《13首夜曲第6首》OP63 科拉尔德

-----------------------------------------------------------------------------------------

G

爱德华哈格吕普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 挪威1847-1907

1《钢琴奏鸣曲》

2《七首钢琴小品》吉列尔斯

3《七首钢琴小品2》吉列尔斯

4《六首钢琴小品之3》吉列尔斯

5《特罗德豪根的婚礼》普列特涅夫

6《e小调钢琴奏鸣曲》舒拉切尔卡斯基

7《March of the Trolls》普列特涅夫

8《抒情曲》第一卷 op12 Einar Steen Nokleberg

9《抒情曲》第二卷 op38 Einar Steen Nokleberg

10《抒情曲》第三卷 op43 Einar Steen Nokleberg

11《霍尔堡组曲》 op40 Einar Steen Nokleberg

12《挪威旋律》 11-30 Einar Steen-Nokleberg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 ) 西班牙1867-1916

1《玩偶》拉罗查

2《音乐会快板》拉罗查

3《西班牙舞曲》No 2 拉罗查

4《西班牙舞曲》No 5 拉罗查

5《西班牙舞曲》No 10 拉罗查

6《西班牙舞曲》No 12 拉罗查

7《戈雅画景》第一部 拉罗查

8《戈雅画景》第二部 拉罗查

Alberto Ginastera 阿根廷1916-1983

1《Danza de la Moza donosa》舞蹈的少女阿格里奇

-----------------------------------------------------------------------------------------

H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奥地利1732-1809

1《C大调第一号钢琴奏鸣曲》Bergamnn

2《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霍洛维茨

2《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古尔德

3《E小调钢琴奏鸣曲》XVI34号 布伦德尔

4《钢琴奏鸣曲》XVI50号 布伦德尔

5《C小调钢琴奏鸣曲》 布伦德尔

6《第六号钢琴变奏曲》普列特涅夫

7《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路易萨达

8《钢琴奏鸣曲》Bergmann

9《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布宁

10《G小调钢琴奏鸣曲》傅聪

11 《"皇帝"变奏曲》 (after Hob III:77) Jeno Jando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德裔英1685-1759

1《键盘组曲》No2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

J

杨纳切克[(Leos Janacek)捷克1854-1928

1《在杂草丛生的小径》 第一册 Rudolf Firkusny

-----------------------------------------------------------------------------------------

K

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evsky)俄罗斯1904-1987

1《前奏曲》 Op38 No 3霍洛维茨

Nikolai Kapustin苏联1937-

1《练习曲》 Nikolai Kapustin

穆佐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意大利1752-1832

1《前奏曲》 op25之3 霍洛维茨

-----------------------------------------------------------------------------------------

L

弗伦茨李斯特(Franz Liszt)匈牙利1811-1886

1《旅游岁月》(意大利游记)

1《旅游岁月》(瑞士游记第四首"泉水边")所罗门

1《旅游岁月》(瑞士游记第六首"奥伯尔曼山谷")布伦德尔

1《旅游岁月》(乡野戏水)齐夫劳

2《钢琴奏鸣曲》NO,104

3《匈牙利狂想曲2号》齐夫拉

4《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Roberto Szidon

5《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Johanna Lohr

6《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Georges Cziffra

6《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切尔卡斯基

7《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

8《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Cziffra

9《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阿格里奇

10《匈牙利狂想曲第七号》齐夫劳

10《匈牙利狂想曲第八号》齐夫劳

9《匈牙利狂想曲第九号》齐夫劳

11《匈牙利狂想曲第十号》齐夫劳

12《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号》齐夫劳

13《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号》基辛

14《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三号》舒拉切尔卡斯基

15《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五号》齐夫劳

16《钟》博列特

17《钟》齐夫劳

18《钟》布索尼

18《钟》米开兰杰里

19《超级练习曲》No1-4 齐夫劳

19《超级练习曲》No4 马采巴 齐夫劳

20《超级练习曲》No5 鬼火 阿劳

21《超级练习曲》No9 回想 阿劳

22《F小调超级练习曲》No10 齐夫劳

23《超级练习曲》No11 夜之和谐 阿劳

24《在水上致歌》基辛

25《西班牙狂想曲》吉列尔斯

26《爱之梦》切尔卡斯基

27《第七号超级练习曲》英雄 齐夫劳

28《第八号超级练习曲》阿劳

29《第十二号超级练习曲》(追雪)阿劳

30《第二号安慰曲》Horowitz

31《第三号安慰曲》鲁宾斯坦

32《E大调第六号安慰曲》李赫特

33《b小调奏鸣曲》阿格里奇

34《b小调奏鸣曲》布兰克曼

35《b小调奏鸣曲》Sofronitsky

36《b小调奏鸣曲》霍洛维茨

36《b小调奏鸣曲》切尔卡斯基

36《b小调奏鸣曲》齐夫劳

36《b小调奏鸣曲》布伦德尔

36《b小调奏鸣曲》李赫特

37《被遗忘的圆舞曲1号》霍洛维茨

38《升C大调夜曲》霍洛维茨

44《第一号波兰舞曲》齐夫劳

39《第二号波兰舞曲》布索尼

40《魔鬼圆舞曲》霍洛维茨

41《靡菲斯特圆舞曲》第一号 齐夫劳

41《靡菲斯特圆舞曲》阿什肯纳奇

42《葬礼》卡琴

43《LUCIA主题随想圆舞曲》马勒

44《第二号"轻巧"练习曲》所罗门

44《半音阶华丽足尖舞》齐夫劳

44《第二钢琴叙事曲》齐夫劳

44《即兴圆舞曲》齐夫劳

44《小精灵回旋曲》齐夫劳

44《林中漫步》齐夫劳

44《La Chasse》齐夫劳

阿那托里康斯坦丁诺维奇里亚多夫(Anatob Konstantinovich Liadov )俄1855-1914

1《八音盒》切尔卡斯基

-------------------------------------------------------------------------------

M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奥地利1756-1791

1《F大调片段》K33B 库普曼古钢琴

1《C小调 钢琴幻想曲》

2《D大调 钢琴回旋曲》

2《D大调 钢琴回旋曲》吉塞金

3《钢琴奏鸣曲》K279 格伦 古尔德

4《钢琴奏鸣曲》K279 季雪金

5《F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K280 海布勒演奏

6《F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K280 哈斯姬尔演奏

7《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281 第一乐章 霍洛维茨

8《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281 第二乐章 霍洛维茨

9《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281 第三乐章 霍洛维茨

9《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281 吉列尔斯

10《 钢琴奏鸣曲》K282 吉塞金

10《 钢琴奏鸣曲》K282 古尔达

10《 钢琴奏鸣曲》K282 第一乐章 Friedberg

11《钢琴奏鸣曲》K283格伦 古尔德

12《 第5钢琴奏鸣曲》K283 吉塞金钢琴

13《 第六钢琴奏鸣曲》K284 海布勒钢琴

14《 第七钢琴奏鸣曲》K285 海布勒钢琴

15《钢琴奏鸣曲》K309 格伦 古尔德

16《钢琴奏鸣曲》K309 拉罗查

17《第八钢琴奏鸣曲》K310 李帕蒂

17《第八钢琴奏鸣曲》K310 施纳贝尔

18《钢琴奏鸣曲》K311 Gieseking

19《钢琴奏鸣曲》K330 格伦 古尔德

20《 钢琴奏鸣曲》K330 哈斯姬尔

21《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 霍洛维茨

22《钢琴奏鸣曲》K331 格伦 古尔德

23《第11钢琴奏鸣曲》K331 吉塞金钢琴

23《第11钢琴奏鸣曲》K331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

24《第11钢琴奏鸣曲》K331 海布勒钢琴

25《钢琴奏鸣曲》K332 舒拉切尔卡斯基钢琴

26《钢琴奏鸣曲》K333 舒拉切尔卡斯基

27《钢琴奏鸣曲》K333 拉罗查

28《钢琴奏鸣曲》K333 霍洛维兹

28《钢琴奏鸣曲》K358 Haebler & Hoffmann

29《钢琴奏鸣曲》K380 格伦 古尔德

30《D小调钢琴幻想曲》K397 吉列尔斯

30《D小调钢琴幻想曲》K397布伦德尔

30《钢琴奏鸣曲》K497 Ingrid Haeber ;Ludwig Hoffmann

31《钢琴奏鸣曲》K533 布伦德尔

31《钢琴奏鸣曲》K570 古尔达

32《 钢琴奏鸣曲》K576 所罗门

33《 钢琴变奏曲》海布勒

34《 钢琴奏鸣曲》K310 拉罗查

35《 钢琴奏鸣曲》K545 海布勒

36《 钢琴奏鸣曲》K545 内田光子

36《 钢琴奏鸣曲》K545 李赫特

37《 钢琴奏鸣曲》K576 第二乐章 古尔达

38《9首变奏曲》K573 哈斯姬尔

39《钢琴奏鸣曲》K570 季雪金

40《双钢琴奏鸣曲》K448 罗夫帕尔吉,沃尔夫冈曼斯 钢琴

41《双钢琴奏鸣曲》K448 Ingrid Haebler ; Ludwig Hoffmann 钢琴

42《双钢琴奏鸣曲》K448 第二乐章 鲁普、佩拉西亚钢琴

43《双钢琴奏鸣曲》K448 Anna & Ines walachowski钢琴

44《钢琴奏鸣曲》K457 阿劳钢琴

44《钢琴奏鸣曲》K457 吉塞金钢琴

45《根据“妈妈,我要告诉你”而作的12首变奏曲》KV265 海布勒

46《迪波尔小步舞曲主题变奏曲》K573 布伦德尔

46《钢琴回旋曲》K494 李赫特

47《6首德国舞曲》K509 Gieseking

格伦·古尔德

[编辑本段]

(Glenn Gould),本世纪最具精神魅力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他演绎的巴赫《哥德堡变

奏曲》已成为音乐史上的瑰宝。

古尔德—格伦·古尔德,一个谜一般的名字,一段不朽的传奇。短短50年的一生中,他的双手在键盘上凿刻出了一个深邃、绚丽的音乐世界。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任何试图仅用几千字对古尔德的一生进行哪怕是简略叙述的想法都是不实际的。当然,他首先是一位天才的钢琴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深沉的哲人,一个作品虽不多却也耐人寻味的作曲家,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媒大师……仅就其钢琴演奏而言,在千万听众心目中他就是巴赫的最佳代言人,甚至他就是巴赫的化身。古尔德曾声明,巴赫的作品并不是他的最爱,然而他手下的巴赫却成为千万听众的最爱。事实上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吉本斯到古典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从浪漫时期的门德尔松、瓦格纳到本世纪的欣德米特、勋伯格,古尔德无一不倾注过心血。在此仅介绍演绎巴赫音乐的心路历程。

初出茅庐

1932年9月25日,格伦·古尔德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和大多数音乐家一样,小古尔德有幸生在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中:母亲佛洛伦斯是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也是一名不错的业余小提琴手。家庭的音乐氛围使小古尔德在识字之前就先学会了识谱,并确立了绝对音高感。他和母亲常玩的游戏是,母亲弹出不同的和弦,每次小古尔德都能在房间的另一头凭听觉辨认无误。

有了母亲的悉心呵护和指导,小古尔德很快在键盘上找到了自己的理想。5岁的一天,他对父亲说:“我会是个音乐会钢琴家。”音乐对他来说有一种神秘的亲和感,因而学习音乐不是一种苦差,而是一种自然的需要。

10岁时,古尔德已完全掌握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卷。他的父母感到继续教育儿子已力不从心,经过寻访,把他送到多伦多音乐学院的圭雷若教授门下。独具慧眼的教授很快发现这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于是采取了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没有压制,没有强迫,在钢琴技术的具体问题上,教授允许古尔德与自己争辩甚至不从,师生之间总是去平的讨论、交流,这种富于创造和启发的教育方式对日后古尔德那种独特的,甚至带有叛逆性的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钢琴,古尔德还系统的学习了管风琴、和声、对位和音乐分析。他个人认为,管风琴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教会了他去注意低音线条的重要性,并培养了他对巴赫音乐的热爱—毕竟巴赫是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管风琴大师。当我们聆听古尔德的演奏时,就会发现管风琴带来的这种益处—清晰的低音线条。

1945年,多伦多伊顿音乐厅。13岁的古尔德举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公开演出。这是一次管风琴独奏音乐会,巴赫的《g小调赋格》即是演奏曲目之一。他的出色演奏引来了传媒的如潮好评。当地报纸评论:“自始至终他的演奏显露出一个大师般的权威和控制……他从不发生错误。巴赫的《g小调赋格》中的低音踏板清晰如歌……不仅演奏技术令人惊叹,而且解释的深度已臻成熟。”就这样,古尔德的演艺生涯一炮打响了。

舞台生涯

19岁的古尔德开始了音乐会钢琴家的演出生涯。从家乡多伦多出发,温哥华、卡尔加里、斯特拉福德……年轻钢琴家的足迹踏遍了加拿大几千里国土,他带去的是一场场演绎别具一格的音乐会,留下的是一片片的掌声和赞誉。

一位美国乐评家在一次音乐会中停过古尔德的演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后惊叹:“你演奏巴赫的这种方式是从哪儿学的?”此后他在美国一份重要音乐期刊中发表一篇评论:“……听众很快会见到,一位与兰多芙斯卡和塞尔金相比毫不逊色的艺术家。”结果古尔德尚未在美国露面,就已经成了音乐界的新闻人物。

年轻的古尔德不失时机的进军美国,在华盛顿和纽约举行了两场独奏会,同样依靠自己无懈可击的演奏迅速打入了音乐圈的最高层。此外,纽约的那一场带给他一个意外的收获:观众席里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古典音乐部主任奥本海姆慧眼识英,与古尔德签约,开始了与他长达28年的合作,此是后话。

底特律、匹兹堡、达拉斯……成了名的古尔德穿梭于北美大陆的东西南北。巴赫、贝多芬、欣德米特……古尔德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传教士,通过自己的演绎向千万听众进行布道,传达大师们的启示。挑剔的评论界一方面被他的技术和深度所折服,毫无保留的给了他高度的评价;另一方面又对古尔德漫不经心的舞台举止(或者说是怪癖)狻有微词:双手抄在口袋里上台、哼唱、左腿翘在右腿上演奏、左手“指挥”右手……尽管古尔德后来声明这些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没有任何意义。

古尔德的名气很快从北美范围内传播到了整个世界。1957年,苏联方面邀请古尔德赴苏演出。他作为东西方之间第一批音乐使者,带去了巴赫《赋格的艺术》、《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等经典曲目,甚至还专场演奏了当时被苏联当局斥为“反动”的西方20世纪无调性音乐。出乎意料,在那里,等待他的是激动的近乎狂热的、持续鼓掌不肯散场的观众,古尔德则报之以一次次盛情难却的谢幕和马拉松式的返场加演。此后,他又征服了柏林和维也纳这两座音乐之都。

以后的几年,古尔德是在繁忙的演出中度过的,每年都要举行几十场音乐会。这样的生活开始变得枯燥,“躲开一会儿”对一个明星钢琴家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舆论越来越苛刻的对待他,特别是对他随意的举止,甚至说古尔德“已经不适合出现在公众舞台上”。同时古尔德本人也觉得,繁忙的演出已经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思考音乐中更深层次的本质。他开始考虑退出激流勇退,离开舞台。 1962年以后,古尔德举办音乐会的次数明显的减少了。1964年4月10日,当古尔德在洛杉矶鞠躬告别时,谁也不会想到,他再也没有回到公众舞台上来— 古尔德彻底放弃了音乐会。

一录《哥德堡变奏曲》

话说1955年纽约音乐会后,古尔德正式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准备推出他的第一张唱片。古尔德的选择使公司惊讶:他打算选取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

《哥德堡变奏曲》的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的低音线条。巴赫在这样一个及其逼窄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巍峨的音响大厦,期间包容了巴罗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风格样式,卡农、赋格、舞曲、咏叹调、沉思曲、序曲等应有尽有。人类内心深处的各种复杂情感也都尽在其中。这首作品其织体的复杂程度绝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钢琴家可以对付的,古尔德想以这首作品作为自己唱片事业的开端,无疑是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古尔德力排众议,依然录制了这张《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事后证明,古尔德的这次《哥德堡变奏曲》录音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之一。其成功是不折不扣的。从演释上说,这是一个辉煌的演奏版本。对哥伦比亚公司而言,这张唱片不仅给它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而且使它愈加意识到古尔德这个天才的份量。对于广大听众,特别是那些无缘在现场亲耳聆听古尔德的乐迷,这张唱片无异于一种召唤。古尔德向我们揭示,巴赫的这首变奏曲(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是一种将艰深的理智思维和丰富的内心感情完美综合的艺术杰作。巴赫充满逻辑的音乐原来如此美妙动听,它当然不同于人们习惯的浪漫主义式的抒情和柔美,但是这种音乐的线条韵律和稠密音响却更具持久的魅力。

从这张唱片开始,在很多听众眼里,古尔德和巴赫就成为了一对无法分割的名字。他们脑海中的巴赫,就是古尔德手下的巴赫。反过来,在古尔德的巴赫演释中,人们真正意识到了古尔德的演奏,绝不同于他人。他当然具有一个优秀钢琴家所应有的一切储备,如透明的音质、干净的手指技巧、成熟的力度控制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古尔德在这张唱片中显露出两个别的钢琴家难以望其项背的才能。其一,古尔德能够给予音乐以一种充满生气的节奏张力。他的巴赫像是硬邦邦的石头上用刀著力刻出的浮雕,内在的紧张中透出不可遏制的冲动。其二,古尔德具有罕见的多声部控制能力,在他的手下,巴赫的三声部或四声部线条写作获得了完美的表达。人们似乎在倾听几个完全不同的人在交谈和争辩,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音色。这种非凡的复调演奏能力虽然来自古尔德得天独厚的手指控制,但恐怕首先得自于他高度复杂而又极端清晰的思维倾向。

麦克风情缘

离开了喧嚣的舞台,古尔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母亲子宫般宁静"的录音室里。在这里,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从容的心态;再也不必面对苛刻的评论家,只有怠色的麦克风静静的聆听他心灵的倾诉。

录音室使古尔德彻底的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可以考虑录制成套的钢琴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炮打响后,他录制的巴赫第五、第六帕蒂塔同样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到了1963年,他陆续录完了巴赫的全部六首帕蒂塔。1969年他又完成了巴赫全部钢琴协奏曲的录制。

显然,古尔德试图录制巴赫的全部钢琴作品。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这样做的钢琴家。他和巴赫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头脑和计划性。于是,古尔德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巴赫键盘音乐中最具代表性作品的挑战——《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钢琴曲集》历来被钢琴家们视为旧约圣经。就连古尔德这样的巴赫专家在它的面前也感到迟疑。古尔德10岁以前就掌握了该作品第一卷的全部二十四套前奏曲和赋格,随后又在圭雷若教授的指导下对第二册进行的长期的学习。可以说,这部作品集对古尔德来说就像四书五经对于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尽管如此,古尔德依然感到两部作品高深莫测。

巴赫最初创作这部作品时并未标明速度和力度。这正好给了古尔德一个张扬个性的机会。正如人们所料,他在1962到1965年间录制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色彩。人们褒贬不一。例如升C大调和升c小调充满了动感和紧张,表现了古尔德最光彩的一面;然而著名的C大调前奏曲在他的手下减弱了抒情性,变得很"绘"。

古尔德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录音)技术让艺术家得到解放,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以自己的最高水准构思一部作品,让他在解除诸如紧张、焦虑、手指错音等枝节的前提下达到完美的境地;技术能够改变音乐会上令人讨厌而又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它将与音乐无关的个人讯息排除在音乐经验之外。"在录音室里,古尔德为力求达到完美而付出的艰辛是常人甚至他的同行都难以想象的。他说过,为了录制一张50分钟的唱片,在录音室里花费的编辑时间将高达18个甚至更多的录音小时。

巴赫在1722年完成了《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的创作。 近二十年后,他又以同样的系统方式,按照所有二十四个大小调的半音次序,写作了乐思更加复杂、对位更加稠密的《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二册。当时,巴赫已是近60岁的老人。他的音乐这时遭到了古典主义的新型风格的严峻挑战。人们厌烦了巴罗克的繁复对位,转而垂青主调音乐更加单纯、明快的旋律。风烛残年的巴赫在这种不利的情势中,依然固执地按照似乎已经过时的惯例继续自己的音响编织。他摒弃时尚,背向历史潮流,只向上帝和自己的内心负责。因此,第二册《平均律键盘曲集》比第一册更为抽象,也更难理解。古尔德从1966年开始录制这部作品。他断断续续,不时停下来从事其他工作,直到70年代初,方才全部完成。

和第一册一样,其中的某些演释博得一致好评,另有一些引发了激烈的争执,还有一些风格怪诞、令人费解。和一般的意见相反,古尔德认为《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二册比第一册更加体现巴赫的高超技艺,因为他相信巴赫虽然是个天才,但他和 正常人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学习和实践,直到最后才达到艺术的高峰。“巴赫也许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巨人,所以人们相信,他只 动动笔,杰作就会从他手下源源不断地流出。实际并非如此……巴赫从创作初期开始,他的音乐就带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感情 强度和深刻激情……但是,他在早年没有能力将这种强度和激情与真正的赋格技术完美结合,直到近40岁,他才做到这一点。”

古尔德本人与巴赫在这一点上何其相似!他保持著他的天赋,但是又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他在激情支配下的理性透视能力,使他具有一双锐利的慧眼,能够看到其他音乐家很少能够注意到的音乐内部组织奥秘和结构关系。这种对音乐高度理性的理解方式,反过来给予古尔德的演释以罕有的感性说服力。他有时误人歧途,可能失之偏狻,但他的头脑从来都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正是这种在坚实感性基础上的不惑理智精神,才使古尔德对巴赫音乐的诠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地。

重录《哥德堡变奏曲》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发了古尔德重录《哥德堡变奏曲》的念头。1955年他所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几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在很多人眼里这张唱片几乎成为古尔德就的一个标志。不怎么看,重录《哥德堡变奏曲》对于古尔德,确实是一个非同可的挑战。他1955年的录制版不仅为很多人所熟悉,而且被公认为是他巴赫演释独特风格的一座丰碑。如果在他49岁时, 他拿不出能够超越自己23岁时的演释结果,那么就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室,谱架上再次摆上了《哥德堡变奏曲》。

重录《戈尔德堡变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分别是在1981年的4月22日至25日和5月15日、19日、29日,每次基本都是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

"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样写道,"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 这张唱片,似乎没有早先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深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以及声部进行令人震惊的高度清晰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哥德堡变奏曲》染上了一层超然物外和深刻宁静的气质。"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星期后,古尔德便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几乎所有熟悉古尔德的人都惊讶地注意到,《戈尔德堡变奏曲》的两次录音不仅是这位钢琴怪杰生前的第一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说是他的最后一张正式唱片。尽管古尔德在1982年2月至8月间还录制了一些其他作品,但这些唱片均是古尔德去世后才发行的。迷信的人认为这肯定是天意的安排。这同一部作品代表著古尔德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古尔德从这里出发,临死似又重回故里。

然而,风景依旧,人事全非。这时的古尔德与二十七年前的自己相比,无论从什么方面说,都已经完全不同。青年古尔德踌躇满志,演奏中尽显英华四溢的天才本色,整部作品只用38分27秒,可谓快马迅捷;暮年古尔德则深邃内省,少年天才一变为沉思稳健的智者,持重坚忍的速度居然将演奏时间拖至5l分15秒。他这两 个同样精妙绝伦、但风格完全不同的录音版本成了一个象征。古尔德向世人、也向自己证明,在艺术中,天才不可多得,但对自我的不断修炼和超越才是艺术之本。

从古尔德的两次录音版本中,很多人在音乐背后听到了演奏家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早年的意气风发和英姿 爽。晚年让位给老人面对死亡时超然的平静。让我们来看看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电视镜头中,古尔德身著深蓝色的布衬衣,袖口忘了系扣,脸色疲惫,容面苍老。他几乎蜷缩在钢琴上,戴著老花镜的眼睛死死盯著琴键,似乎要看破钢琴这件乐器的整个奥秘。熟悉青年古尔德英姿的人看著古尔德一步步走向老态龙钟的晚年,不仅会感慨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然而,随著音乐声响起,观众会逐渐忘却一切,开始被古尔德对音乐的投人所打动。荧屏上的古尔德依稀仍和年轻时的他一样,演奏时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只见他嘴里不停地哼唱著音乐,只要能腾出手,就会做出各种自我指挥的动作。

回想一下,巴赫也是在垂暮之年写下了这部作品。"五十而知天命" 。正是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只有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参透了这最后一道宿命的咒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古尔德在大彻大悟之后死去,这也许是成就他艺术生涯的最完美的一个句号。

古尔德

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这决定于他独特的音乐观。

除了巴赫,古尔德的演奏范围相当广:从文艺复兴的吉本斯到20世纪的勋伯格。但纵观上下,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特点:对位。

"对位是使不同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和谐进行的艺术。" 这是音乐辞书的解释。广义的说来,公元10世纪当作曲家们在圣咏的旋律上方或下方的四度或五度加上一个平行运动的旋律时,就有了最初的对位法。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对位法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而巴罗克音乐,特别是巴赫的音乐则是欧洲音乐史上对位发展的最高峰:赋格、大协奏曲这样的体裁把两条、三条、更多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古典主义兴起的年代,对位法遭到了冷落;而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又让对位在主音音乐和调性对比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到了20世纪,新古典主义的崛起,更提高了对位的地位。作曲家们采用对位构成多调性的音色对比而不是旋律对比。为古尔德所钟爱的作曲家和作品,总的来说都注重对位的运用。莫扎特晚期的作品不像早期那样注意对位,古尔德便这样语出惊人:"莫扎特不是死的太早,而是太晚!"

对位意味著对比,意味著冲突,意味著矛盾,意味著斗争。而古尔德本人何尝又不是生活在冲突、矛盾、斗争之中!是他,在一个日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中,依然放弃了前途无量的舞台生涯;是他,蔑视保守的音乐观,一次次让评论家们瞠目结舌。这是古尔德与社会的抗争,这是古尔德与自我的抗争——最终,都转化为他左手与右手的抗争。

一般的演奏家面对对位稠密的巴赫音乐,明智些的都或多或少的简化它们。古尔德是个左撇子。也许这使他能够更加清晰的把巴赫的低音线条倾吐出来,也使得他能够以与常人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巴赫的音乐。他敢于也有能力向这座关著吃人米诺牛的迷宫发起冲击。

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也许他们在气质上有狻多相似的神韵。

"一个人可以在丰富自己时代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可以向所有时代述说,因为他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时代这,是一种对个体主义的最终辩护。他声明,一个人可以创造自己的时间组合,拒绝接受时间规范所强加的任何限制。"古尔德这样评价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许说这是古尔德对自己的评价更恰当些。"他与时代的每一种可能的潮流都背道而驰。" 古尔德这样评价巴赫。这也像是他的自嘲。

巴赫的晚年生活在心灵的孤独中。儿子称他为"老古董",市民们沉醉于歌剧院里充满卖弄的咏叹调,雇主则用斥责回答他的天才……他无意于开创一个新的世界——他自知这不是他力所能及,这不是上帝给他的使命。他把一切余热用去修补那个即将随他逝去的旧世界,让它与自己一起完美的死去。古尔德的一生也生活在孤独中。无论在舞台上他能得到多少鲜花和掌声,无论他的唱片能买多少万张,他都厌倦,都孤独。因为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完全理解他的哲学,就像世纪初的物理界无法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总之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自称是"最后一个清教徒"——声明自己属于过去。总之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是个没有光环的先知——他属于未来。

尾声

长期劳累的音乐生活,孤独压抑的生活环境,营养不良和乱用药物……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古尔德的健康,使他的躯体未老先衰。1982年10月4日,古尔德因脑溢血去世,享年50岁零9天。

在多伦多安乐山公墓,一块钢琴形状的花岗岩墓碑上刻著:

格伦·古尔德

1932-1982

就在这行小字的下方,刻著一行高音谱表,是《哥德堡变奏曲》的开头几个小节。

此地,此曲,便是古尔德永远的归宿。

1982年10月4日。从加拿大传来一条令世界感到震惊的消息:格伦·古尔德——音乐的天才巨匠,刚刚度过50岁生日,却不幸突发脑溢血,猝然过世。

一代俊杰,英才早逝,给人们留下的是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怀念。古尔德,这位20世纪中最独立不羁的钢琴怪杰和艺术隐士,他的演奏英姿、他的音乐魔力、他的尖锐思想、他的充沛活力,还有他著名的怪僻,所有这一切具有独特魅力的传奇,似乎都随着古尔德生理生命的结束,永远逝去了。

古尔德在世时,他的怪僻、绝对和极端就已经成为音乐圈内几乎家喻户晓的传奇。50年代,他像一颗明星突然升起。他的演奏曲目安排是前所未闻的,总是有意避开肖邦、李斯特、舒曼、拉赫玛尼诺夫等熟面孔,在他的节目单上,要么是浪漫派之前的巴赫、贝多芬,要么是很少有人知道、也很少有人愿意知道的韦伯恩、贝尔格和欣德米特。他的演奏方式也一反常规,坐得很低,琴凳是一个看上去破旧不堪的自制木椅。演奏时,摇头晃脑,口中不停地哼唱着音乐,两只手轮流做出各种怪模怪样的指挥动作。观众看他表演,一半被他对音乐的专注和全然投入所感染,一半又被他在舞台上的古怪举止所扰乱。

最让世界吃惊的是,他在音乐会演出生涯近乎到达顶峰时突然自动退出。那是1964年,他还不满32岁。他宣称自己厌倦了音乐会钢琴家的旅行演出生活,从此以后不再登台进行公开演奏。他说,相对于音乐会舞台,他更喜欢“像母亲子宫一样宁静的录音室”,他和录音话筒之间产生了一种难舍难分的“恋情”。他甚至断言,现代录音技术已彻底改变了以往作曲家、表演家和听者之间的关系,唱片有可能从根本上替代音乐会的功能。到2000年,音乐会也许将不复存在。因此他更乐意挖掘20世纪技术时代的音乐潜能,而不愿继续忍受商业化音乐会演出对精神和体能的压迫。

起初,没有几个人相信他。人们认为那是年轻人喜欢信口开河的通病。也有人猜想是他过于疲劳,兴许调整一段时间后还会复出。于是,人们等待着。事实上,历史上不乏著名钢琴家稍事休整、而后复出的例子。比如波利尼、范·克莱本,还有大名鼎鼎的霍罗维茨。然而,一年,两年,三年,十年,十八年。古尔德固执地回绝了一切演出邀请,直至去世。他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到目前惟一一个只灌唱片、不开音乐会的钢琴家。他自己后来也从不出席音乐会,只呆在家里听唱片。

古尔德自称是“最后一个清教徒”,只对音乐以及与音乐有关的精神世界发生兴趣。朋友们喜爱和他交谈,但大多是在电话中。古尔德一有需要,会拎起电话筒,给远在纽约、伦敦或巴黎的朋友们挂长途,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每月的电话帐单总是几千加元。他是个有名的夜猫子,工作到深更半夜还会向朋友提议,来段瓦格纳或施特劳斯助助兴。结果,一坐到钢琴面前,他便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整幕乃至整部歌剧都装在他的脑子里,源源不断地从他手指下倾泻而出。

朋友们虽然已极度疲劳,但很快被这富于魔力的演奏所震慑,随即会在古尔德的带领下深深陶醉在音乐的洪流之中。等他们最终走出录音工作室,遥看繁星点点,东方已经微微泛白。

他离群索居,终身未娶,不让任何人走进他的私生活。在他多伦多的公寓中,散乱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乐谱、唱片、纸片和文稿。他曾自嘲说,他的住处即使在最整洁的时候,也像一场龙卷风刚刚横扫而过。有趣的是,他能够迅速找到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虽然从表面看,他的生活杂乱无序,但实际上他控制着自己的全部生活。由于摆脱了外界的一切干扰,他能够一心一意地从事他所真正喜欢的事情,也能够拒绝一切他认为有害无益的事情。他喜欢读书、音乐、历史、文学、宗教、哲学,无所不包。他也喜欢散步,经常牵着他宠爱的小狗在乡间树林和池塘边沉思。但他拒绝采访,除非他自己设计所有问题和回答,并事先把所有过程全部一个字不少地写下来。1974年,他甚至发表了一篇自己对自己的采访报道,题目叫“格伦·古尔德就格伦·古尔德采访格伦·古尔德”。他拒绝乘坐飞机,就像他拒绝举行公开演奏会一样坚决。

1:肖邦:“军队”波兰舞曲

  《军队波兰舞曲]》 又名《军队波洛涅兹》、《第三波兰舞曲》。钢琴曲。肖邦作于1838年10月。他创作的波兰舞曲的音乐内容已经远远超出舞曲体裁所包括的范围。他的波兰舞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情绪昂扬、气魄宏大,富于戏剧性;另一类情绪悲壮、细腻优美,富于诗意。本曲与肖邦的另一首《英雄波兰舞曲》均属于第一类。李斯特最赞赏这两首乐曲,几乎在他的每次钢琴演奏会上都要演奏这两首乐曲。本曲A大调,三拍子,复三部曲式,是一首胜利凯旋的进行曲。它歌颂了波兰民族斗争的光辉业绩,被认为是肖邦音乐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作品之一。主题刚劲有力,表现了军队高昂坚定的情绪。中部的旋律威武嘹亮,犹如军号在大地上回荡。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它使全曲统一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氛之中。(演奏时间约4分钟)

  2: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这段音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拉赫玛尼诺夫当初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有意表现帕格尼尼传说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拉赫玛尼诺夫甚至在写这部狂想曲的同时就在考虑把它搬上芭蕾舞台,他提供了芭蕾剧情构思,编舞导演当然又是芭蕾大师福金。 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看不到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尼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托,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有一件趣闻说明的正是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位提琴手拿着乐谱去找贝多芬,提出某些小提琴部分的音乐太难,不好演奏,请作曲家修改一下,贝多芬却说:“当上帝唤醒我的时候,你以为我还会去考虑你那倒霉的提琴吗?”

  3:李斯特:爱之梦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Liebestraum,S541)。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Ludwig Uhland,1788-1862)的《崇高的爱》(Hohe Liede)和《幸福的死》(Seliger Tod);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Olied,so land du lieder kannst)。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 教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 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 却有人含泪分离。

  4: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以类似齐奏进行曲般的节奏拉开序幕,色彩十分明朗,之后主奏钢琴与引子同时登场,再度呈示第一主题。乐章的第二主题令人感到趣味盎然,钢琴展示出绚烂的演奏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F大调,2/2拍子,三段歌谣曲式。首先,加上弱音器的弦乐器呈示歌谣风的主题,接着重新由主奏钢琴加以接引。担任主题伴奏的三连音节奏在整个乐章中几乎不曾间断。 第三乐章,极活泼的快板,C大调,2/4拍子。充满生命力的第一主题由乐队反复两次之后,由钢琴再度呈示主题。在乐章的中段,管弦乐伴奏与钢琴主奏不断交替出现,相映生辉。最后钢琴以排山倒海之势的上升音阶,华丽地结束全曲。

  5: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6: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是创作和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与舒曼夫妇、李斯特等浪漫派音乐家交往甚密,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支持,有人把勃拉姆斯的作品比作“掺杂着浪漫主义新酒的古典主义陈酒”。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作品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注)。 他创作了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成。

  7: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

  8:肖邦:“英雄”波兰舞曲 全曲有一段庄严热烈的序奏开始,随后堂堂引出伟岸的英雄主题,一种略带沧桑的感情是英雄的风格 奔腾的气势排山倒海般袭来,充满力度的热情在肖邦的作品中实属难得。乐曲进入中弹后持续扩大作品幅度,一连串下降音制造了华丽雄伟的效果,而热切的情绪仍一刻不停的在指尖翻滚澎湃。结尾处再度回到开头的主题,更加奔腾,接着渐弱,安排了一个隐匿的悬疑,是未尽的情感死灰复燃,创造出石破天惊般的效果。演奏既终,一股余韵却久久回荡,那正是肖邦对祖国诉不尽,挥不去的哀切思念。可以说借着华丽的舞曲,肖邦倾诉了满腔的爱国热情,也把音乐的可能性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9:莫扎特:第八钢琴协奏曲

  10:圣桑:第二钢琴奏鸣曲 1 极慢板,从呻吟般的极慢板开头,接着用双倍速度奏出第一主题。这第一主题一直情绪不安,直到第二主题出现,才趋于安静。但安静的第二主题马上也激动不安。结尾阴沉不安,它并没有带来宁静的气氛,没有使人感到戏剧已经结束,而使人急切期待着以后将发生的事件。 2 谐谑曲,以阴郁开头,犹如低云密布,大风咆哮的感觉。速度转慢后,有天籁般的甜美。在谐谑曲的最后,低音区中低沉的八度敲击声也说明已经失去了光明的希望…… 3 慢板,送葬进行曲。这首进行曲是肖邦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而作,开头表达送葬队伍出动,丧钟的低鸣。中部有一段宁静的来自上帝的安慰,带有“模糊的回忆”般的抒情,然后再重复送葬队伍,直至远去,留下一片空白。 4 急板。舒曼评述:“这是非旋律,没有欢乐的乐章,像是强有力的手压抑了叛逆的灵魂,使那特别恐怖的幽灵与我们对话。”结尾“像是带着被狮身人面像愚弄过的微笑终了。”肖邦要求这个乐章,要“左手与右手七七八八地齐奏同音。“尼克斯对这个乐章的评述是:”葬仪之后,那边有两三位邻居在议论这位已故者的为人,没有恶意的批评,只有善意的赞扬。”而克拉克则认为,“像是秋风吹散枯叶,飘落在新墓上。”

各个音乐时期

巴洛克时期: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十二平均律》《马太受难曲》

亨德尔《皇家烟火》《水上音乐》

维也纳古典时期

海顿《104伦敦交响曲》《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费加罗婚礼》《41朱庇特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

舒伯特《第8未完成交响曲》《美丽的磨坊女》

舒曼《同年即景》《钢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无词歌》《英格兰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六交响曲》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波兰舞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钟》

印象派

德彪西《月光》《牧神午后》

拉威尔《波来罗》

晚期浪漫主义时期

马勒《大地之歌》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巴托克、兴德米特

20世纪音乐时期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普罗科菲耶夫《三橙之恋》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勋伯格、贝尔格、梅西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57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润唇膏好不好,妮维雅唇膏孕妇能用吗

    由于唇部的角质层比较薄,在秋冬季节时期,大家的嘴唇容易出现干裂脱皮的现象。在唇部护理这一方面,大部分的消费者会采用润唇膏来解决嘴唇干裂脱皮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在孕期的准妈妈。但由于孕期是特殊时期,无论是在吃的还是用的方面都需要注

    2024-04-15
    41700
  • 40岁男士适合妮维雅 哪个系列

    水活畅透保湿系列。妮维雅男士推出的水活畅透保湿系列,蕴含小分子玻尿酸,可密集保湿锁住水分。其中的精华露添加了深海黄金藻成分,能够呵护肌肤、改善肤质,帮助缓解粗糙干纹、水油失衡、暗淡无光等肌肤问题。洁面后使用,能够唤醒肌肤,令肌肤更显年轻光滑

    2024-04-15
    48000
  • 护肤品哪个牌子补水效果最好 让你的肌肤时刻充盈水润

    护肤品是我们日常护理肌肤最常使用到的一种产品,现在市面上的护肤品品牌众多,很多人都挑花了眼,一般情况下,选取补水的护肤品比较好,那么护肤品哪个牌子补水效果最好?让你的肌肤时刻充盈水润。护肤品哪个牌子补水效果最好别人推荐的好的护肤品不

    2024-04-15
    37500
  • nivea防晒霜怎么样_妮维雅防晒霜怎么样

    妮维雅nivea防晒霜是一款来自德国的护肤品牌,这款新防晒霜同系列防晒产品区别也会比较明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效果好不好!我点评这款和一直卖的妮维雅经典防晒乳有什么区别虽然两款质地很相似,但这一款的防晒指数更高,SPF50 P

    2024-04-15
    37200
  • 初中生防晒霜排行榜10强

    初中生防晒霜排行榜10强有:资生堂安耐晒金瓶、碧柔水活防晒保湿裸妆乳、嘉娜宝防晒霜、香蕉船运动型高效防晒霜、水宝宝防晒霜、妮维雅防晒霜、苏菲娜透美颜美白防晒霜、黛珂多重防晒乳、欧莱雅小金管隔离、雅漾自然倍护防晒霜。1、资生堂安耐晒金瓶:使用

    2024-04-15
    29600
  • 精华露,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

    精华露,精华凝露没有区别,两者意思相同,即精华素。精华素是用于脸部的护肤品中的一种,含有较珍贵的功效成分,如植物提取物、神经酰胺、角鲨烷等,它的作用有防衰老、抗皱、保湿、美白、去斑等等。精华素通常使用在护肤水之后,乳液或面霜之前。由于精华液

    2024-04-15
    357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有区别吗

    有区别,精华露和精华液的质地不同,针对的皮肤状态也不同。但是两者基本上添加的有效成分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肤质以及面部状态来选择使用哪一种产品。精华露相比起精华液更加粘稠一些,它可以说是精华液的浓缩体,所以它的使用感更加适合干

    2024-04-15
    35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