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
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
阿耳忒弥斯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狄安娜(Diana),她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Leto)所生,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妹。阿耳忒弥斯与阿波罗一样,司掌光明,她所掌管的就是月亮。除了是月亮女神外,她还很喜欢狩猎,她射箭的技艺很高,经常在山林中追逐野兽。因此她除了是月亮女神外,还是狩猎女神。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阿佛洛狄忒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维纳斯(Venus),九大行星中的金星。阿佛洛狄忒是宙斯与狄俄涅(Dione)所生的女神,但有另一说法说她是由天神乌拉诺斯的遗体所生,在海中的泡沫诞生。阿佛洛狄忒象征爱情与女性的美丽,她有古希腊最完美的身段和样貌,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阿佛洛狄忒的美丽,使众女神羡慕,也使众天神都追求她,甚至她的父亲宙斯也追求过她。但宙斯的求爱遭到拒绝之后,宙斯把她给既丑陋又瘸腿的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但是阿佛洛狄忒却爱上战神阿瑞斯(Ares),并和阿瑞斯结合生下几个儿女,其中包括小爱神厄洛斯(Eros)。
智能女神雅典娜(Athene):
雅典娜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弥涅耳瓦(Minerva)。传说是宙斯与聪慧女神墨提斯(Metis)所生,因有预言说墨提斯所生的儿女会推翻宙斯,宙斯遂将她整个吞入腹中,谁知头痛不已,在忍无可忍下召来赫淮斯托斯,劈开头颅,从宙斯的脑里跳出来的是一住全身甲胄,挺举金矛的女神,她就是雅典娜。雅典娜是处女神,具有威力与聪慧,为宙斯最宠爱的女儿。雅典娜是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最崇拜的女神,雅典城的名字就是用女神的名字命名的,而且亦是她专有的城市。她传授希腊人纺纱、织布、造船、治金和炼铁等各种技能,还发明犁耙,驯服牛羊,因此她也是农业与园艺的保护神。她还是法律和秩序的保护神。
冥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
珀耳塞福涅是宙斯与姐姐得墨忒耳所生的女儿,年轻貌美,罗马名字普洛塞庇娜(Proserpina)。后为冥王哈得斯抢去地狱,吃了地狱的食物以后,便长居地府,成为冥后。她得到哈得斯的许可,每年可以有四分一时间回到母亲身边,这段时间就是冬天,得墨忒耳在这时放下工作陪伴女儿。
战神阿瑞斯(Ares):
阿瑞斯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玛尔斯(Mars),九大行星中的火星。他是宙斯与赫拉的儿子。他司职战争,形象英俊,性格强暴好斗,十分喜欢打仗,而且勇猛顽强,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好斗与屠杀的战神。但他同时是嗜杀、血腥,人类祸灾的化身。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
火神赫淮斯托斯是希腊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伏尔坎(Vulcan),是宙斯与赫拉的儿子。他是长得最丑陋的天神,而且是个瘸腿,但却娶了最最美丽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他是火神,亦是诸神的铁匠,具有高度的技巧,制造了许多着的武器、工具和艺术品。阿波罗驾驶的日车,厄洛斯的金箭、银箭都是他铸制的。
青春女神赫拍(Hebe):
赫拍是宙斯与赫拉的女儿,是个永远年青的青春女神,容貌姣好,泼可爱负责司掌青春。她亦是诸神的斟酒官,在每次宴会中,由她替诸神斟酒。后来她嫁给升上天界的大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而斟酒官一职,宙斯从人间找来年青英俊的特洛依(Troy)王子加尼米德(Ganymede)代替她。
神使赫耳墨斯(Hermes):
赫耳墨斯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墨丘利(Mercury),九大行星中的水星。他是宙斯与女神迈亚(Maia)所生的儿子,在奥林珀斯山担任宙斯和诸神的使者和传译,又是司畜牧、商业、交通旅游和体育运动的神,还是小偷们所崇拜的神。他是宙斯最忠实的信使,为宙斯传送消息,并完成宙斯交给他的各种任务。他行走敏捷,精力充沛,多才多艺。
酒神狄俄倪索斯(Dionysus):
狄俄倪索斯,罗马名字巴克科斯(Bacchus)。他是宙斯与凡人公主塞墨勒(Semele)所生的儿子,宙斯从烧死的塞墨勒身体中将他救出,他是酒神,也是欢乐之神。他发明种植葡萄和酿制美酒,他到处游荡并到处传播这种知识,带给人们饮酒的欢乐,因此人们尊奉他为酒神,而每年希腊都有酒神祭庆祝。
小爱神厄洛斯(Eros):
厄洛斯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佛洛狄忒所生的儿子,罗马名字丘比特 (Cupid)。他不会长大,总是像个小孩子,背上长有翅膀,到处飞翔,和他母亲爱神一起主管神、人的爱情和婚姻。厄洛斯有一张金弓、一枝金箭和一枝银箭,被他的金箭射中,便会产生爱情,即使是冤家也会成佳偶,而且爱情一定甜蜜、快乐;相反,被他的银箭射中,便会拒绝爱情,就是佳偶也会变成冤家,恋爱变成痛苦、妒恨掺杂而来。小爱神的箭无论神和人都抵挡不住,他曾经用金箭射向阿波罗,用银箭射向一位水泽仙女,结果令阿波罗闹失恋。很多的爱情故事都是因他而起的。
牧神潘(Pan):
潘是半人半兽神,头上长着一对山羊角,下半身长着一条羊尾巴与二条羊腿。他是神使赫耳墨斯的儿子,是爱喧闹和喜乐的神。一切荒野、丛林、森林、群山都是他的故乡,他是牧神也是山林之神。潘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用芦笛吹奏出美妙的曲子,经常吸引山林中的仙女倾听。潘虽然是出色的音乐家,但由于他的外貌,他所追求的每一位仙女都逃避他,常常造成悲剧,而潘所吹奏的音乐亦比阿波罗的七弦琴逊色得多。
胜利女神尼姬(Nike):
尼姬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披挂单臂的衣服,露了一个乳房,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胜利也紧跟到来。
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
英雄赫拉克勒斯是宙斯跟安菲特律翁国(Amphitryon)的王后阿尔克墨涅(Alcmene)所生的,他是珀耳修斯(Perseus)的后裔。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为了生一个强大无比的儿子以保护神、人免于毁灭而生的。但赫拉嫉妒赫拉克勒斯,令他不能成为地上至高无上的王,更令他发疯杀死妻儿,要他为兄长欧律斯透(Eurystheus)完成十二件苦差。赫拉克勒斯一生有很多丰功伟绩,除了最为人熟悉的十二件苦差,他还放了普罗米修斯和救了忒萨利亚国(Thessaly)王后阿德墨托斯(Admetus)等。赫拉克勒斯最后被半人马涅索斯(Nessus)的毒血所毒死,赫拉克勒斯死后升天,与众天神一起居住在奥林珀斯山上,并娶了青春女神赫拍为妻。
特洛依战争中交战双方各部概略如下:
希腊各部联军兵力概略:
波伊俄提亚人:海船五十条,每条一百二十人。
首领:雷托斯、裴奈琉斯
将领:阿耳开西劳斯、普罗梭诺耳、克洛尼俄斯
俄耳科墨诺斯人:海船三十条(深旷的海船)
统领:阿斯卡拉福斯、亚尔墨诺斯(他们是兄弟,是战神阿瑞斯之子。他们的母亲是阿丝陀开。他们的出生地:阿宙斯之子阿克托耳的家里。
)
福基斯人:海船四十条(乌黑的海船)
统领:斯凯底俄斯、厄丕斯特罗福斯(他们是兄弟,是伊菲托斯之子。是纳乌彼洛斯的孙子)
洛克里斯人:海船四十条(乌黑的海船)
统领:埃阿斯(快捷的埃阿斯,是俄伊琉斯之子。埃阿斯个子矮小。他身穿亚麻布胸甲的小个子,却是赫勒奈斯人中最好的枪手。)
埃阿斯另带十二条海船从萨拉弥斯。
阿邦忒斯人:海船四十条(乌黑的海船)
将领:厄勒菲诺耳(阿瑞斯的后代。是卡尔科冬的儿子。)
雅典人:五十条海船(乌黑的)
统领:厄瑞克修斯(未出战)
将领:墨奈修斯(裴忒俄斯之子。他擅长布设战车和用盾牌护身的甲士。)
提金斯、赫耳弥俄奈、阿西奈、特罗伊真、埃俄奈和厄丕道罗斯、埃吉纳、马塞斯联军:海船八十条(乌黑的海船)
统领:狄俄墨得斯(塔劳斯之子、国王墨基丢斯之子)
将领:塞奈洛斯(卡帕纽斯之子)、欧鲁阿洛斯
慕凯奈、科林斯、克勒俄奈、俄耳内埃、阿莱苏里亚、西库昂、呼裴瑞西亚、戈诺厄萨、裴勒奈、埃吉昂、沿海地带和赫利开岬域联军:海船
一百条
统领:阿伽门农(阿特桑斯之子,希腊联军总帅。阿特柔斯的大儿子。统治着众多海岛和整个阿耳戈斯。克鲁泰奈斯特拉是阿伽门农的妻子。
)
拉凯代蒙、法里斯、斯巴达、墨塞、布鲁塞埃、奥格埃、阿姆克莱、赫洛斯、拉斯、俄伊图洛斯域联军:海船六十条
统领:墨奈劳斯(斯巴达王,阿伽门农的兄弟)
普洛斯、阿瑞奈、斯鲁昂、阿尔菲俄斯水津域、埃普、库帕里赛斯、安菲格内亚、普忒琉斯、赫洛斯和多里昂杂牌联军:海船九十条(弯翘的
海船)
统领:奈斯托耳(格瑞尼亚的车战者。是奈琉斯之子。统治着多沙的普洛斯地面。)
阿耳卡底亚人(内地人联军):六十条海船
统领:阿伽裴诺耳(安格凯俄斯之子)
布普拉西昂、厄利斯、呼耳弥奈、慕耳西诺斯、俄勒尼亚石岩、阿勒西昂联军(厄利斯人):四十条快船
统领:安菲马科斯(克忒阿托斯之子)、萨尔丕俄斯(欧鲁托斯之子)、狄俄瑞斯(阿马仑丘斯之子)、波鲁克塞诺斯(神一样的,阿伽塞奈
斯之子,墨格亚斯的后代)
杜利基昂和厄基奈群岛联军:四十条海船(乌黑的海船)
统领:墨格斯(阿瑞斯般的骁将,车战者夫琉斯之子)
开法勒尼亚人:十二条海船(船首涂得鲜红)
统领:俄底修斯(宙斯般精擅谋略的首领,开法勒尼亚王)
埃托利亚人:四十条海船(乌黑的海船)
统领:索阿斯(安德莱蒙之子,埃托利亚王)
克里特人(拥有一百个或九十个城镇的岛国):八十条海船(乌黑的海船)
统领:伊多墨纽斯(著名的枪手)
将领:墨里俄奈斯(善能冲杀,战神般凶莽)
罗得斯人:九条海船
统领:特勒波勒摩斯(高大强壮的,强有力的赫拉克勒斯(父)及阿丝图陀开娅(母)之子)
苏墨人:三条海船(匀称的海船)
统领:尼柔斯(阿革莱娅和国王卡罗波斯之子,容貌仅次于无可比及的阿基琉斯的体弱的男子)
尼苏罗斯、克拉帕索斯、卡索斯、科斯和卡鲁德奈群岛军:三十条海船(深旷的海船)
统领:菲底波斯、安提福斯(兄弟,国王赫拉克勒斯之子塞萨诺斯的两个儿子)
慕耳弥冬人、赫勒奈斯人、阿开亚人联军:五十条海船
统领:阿基琉斯(最勇猛善战且容貌无敌,不死之身——唯脚裸有破绽,国王佩琉斯和海中女神塞提斯所生之子)
夫拉凯、普拉索斯、伊同、安特荣和普忒琉斯联军:四十条海船(乌黑的海船)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事概括如下:
为从暴君丈夫手中拯救万民、让自由重返大地,王后阿尔克墨涅祈神相助,结果她获赐与战神宙斯诞下半人半神的儿子海克力斯。
真实身分成谜的海克力斯被父王国王安菲达顿嫌弃,他的兄长依佛季斯王子反之被宠。年轻的海克力斯爱上美女希碧公主,父王却将她许配给兄长。
二人打算私奔之际,海克力斯被父王的护卫逮住,他被罚战死沙场。海克力斯大难不死,更与战友索迪里斯誓言推翻父王,同时救出爱人,令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古希腊英雄之一。
扩展资料:
赫拉克勒斯是力量、勇气和智慧的化身。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创造了大量关于赫拉克勒斯的作品,其中不乏经典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赫拉克勒斯与安泰俄斯:本作为壁画,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描绘的是赫拉克勒斯和巨人安泰俄斯搏斗,并最终将其杀死的故事。
赫拉克勒斯和阿尔刻提斯:本作为壁画,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皮蒂宫。描绘的是赫拉克勒斯亲手将阿尔克提斯送还到她的丈夫身边。
赫拉克勒斯与涅索斯:本作为大理石像,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广场。赫拉克勒斯娶卡吕冬的得伊阿涅拉为妻,带妻子去特拉基斯途中,半人马涅索斯企图将他的妻子掠走,于是赫拉克勒斯将其杀死。
-赫拉克勒斯
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90年,波斯军两次远征希腊,均遭失败,但并未就此罢休。新即位的国王薛西斯一世继承先王的遗志,积极扩军备战,准备更大规模的远征。希腊人为抗击波斯再次入侵,于公元前481年结成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有30多个城邦参加的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组建希腊联军,准备迎敌。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在这个战役发生之前,波斯遣派了使者团进入希腊,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臣服波斯帝国。波斯的使者代表甚至无耻地声称“我们只需要你们的水和土地(earth and water)”。希腊城邦都没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进了深坑,而斯巴达则把前来的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的是水和土,并且嘲讽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尝试自力更生,挖条通道解救自己。
此后,薛西斯再次派出外交使节说服其他希腊城邦,但是却不敢派人前往雅典和斯巴达。而希腊的城邦却在这两个最强大的城邦领导下团结起来,公元前481年所有的城邦在科林斯召开了联盟大会,组成了希腊城邦联盟(Confederate Alliance of Greek city-states),使得在面对强敌之时可以统一分配各城邦军事力量,依照需要派遣到各个战略要点。希罗多德称这个暂时的军事同盟为“λληνε”,意即“宣誓的希腊人”。雅典和斯巴达是这个联盟的领袖,但是所有军事行动必须由所有城邦商讨后决定。而历史上这个同盟的内部机制很少有记载,大约有70个城邦派出了代表参加了这个战时同盟。 希腊同盟在一开始决定派出10000名由重装步兵和骑兵组成的部队在蓓溪谷进行布防,同盟认为波斯大军肯定会从这里经过。这支军队由奥内图斯率领的斯巴达人(非皇家卫队)和迪米斯托克利率领的雅典人组成。但是马其顿城邦指出蓓溪谷很容易在其他方位被波斯军队渗透,从而波斯军队利用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可以迅速击败希腊军队。同盟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撤出了防守蓓溪谷的部队,转而重新考虑防守要点。
经过慎密的研究考虑,同盟发现最好的可以阻击波斯大军的地点是温泉关,应该派遣陆军重点防守,并且派出一支舰队前往阿特米松海岬(因为薛西斯的军队主要依靠来自海上的补给),否则薛西斯的舰队就可以越过马利亚科斯海湾从侧翼包围希腊军队。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乔治·格罗特指出“希腊海军对北部海峡的控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波斯军队从温泉关守军的背后利用舰队进行登陆”。
在卡尼亚节期间,根据斯巴达的法律,任何军事行动必须停止。在上一次的马拉松战役中,斯巴达军队就因为这个节日的缘故而姗姗来迟,当他们到达马拉松战场时,雅典人早已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这一次斯巴达的元老们(ephor)决定破例派出由斯巴达两个国王中的列奥尼达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提前赶赴温泉关。希罗多德写道:“列奥尼达率领的这支短小精悍的军队希望用他们的精神鼓舞整个同盟,尽管所有的希腊人都在卡尼亚节的戒律中以及接下来的奥林匹克节日中无法出兵,但是他们同样不愿意看见温泉关很快落入波斯人手中,因此同盟同意了预先派出一支小规模军队前往温泉关驻防。”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述,斯巴达人曾经在出发之前请求了德尔斐的神谕,神谕中写道:
“哦,居住在斯巴达宽广街道上的人们啊!
你们光荣的城镇要么将被帕尔修斯(Perseus)的子孙们洗劫,
要么将遍布拉哥尼亚广袤的大地。
为一个国王的倒下而默哀吧,那个赫拉克勒斯的后代!” ◆波斯军队方面:包括波斯人在内的各个仆从国军队共计20-50万人
波斯帝国方面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剌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希腊军队方面:总计约7000人(依据希罗多德的记载)
299名斯巴达皇家卫队战士,
另说还有其他900名斯巴达人,可能是一般的斯巴达战士,甚至是斯巴达“黑劳士”(helots,斯巴达奴隶),
500名曼提尼亚(Mantinea)城邦战士
500名特吉亚(Tegea)城邦战士
400名科林斯城邦战士
1120名阿卡狄亚战士
200名菲琉斯(Phlius)城邦战士
80名迈锡尼(Mycenae)城邦战士
以上一共来自伯罗奔尼撒的战士共计约3100(或4000)人,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指挥出征。
再加上伯罗奔尼撒半岛之外的其他希腊城邦联军,计有:
700名赛斯比(Thespiae,一般译作铁斯匹亚)城邦战士
400名底比斯城邦战士
1000名佛西斯(Phocis)城邦战士
全员出动的奥普蒂恩-罗克里斯(Opuntian Locris)城邦战士,人数不详
但在一些早期传奇和现代影视中,夸张地称只有300名斯巴达人,将奴隶和友军全部忽略。
在开赴温泉关前最后举行的同盟会议上, 伯罗奔尼撒人提出新的建议,指出可以先撤退到科林斯的伊思姆斯进行防守,这样可以扼住波斯人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通道。而佛西斯人和洛克里亚人则愤怒地表示反对,因为他们的城邦所在位置恰好位于伊思姆斯附近,他们坚持防守点还是应该设在温泉关,并且提出他们可以给温泉关守军提供军事援助。列奥尼达同意了后者的意见,也认为应该前往温泉关战斗。至此,在多方妥协下,一支由斯巴达皇家卫队战士领衔的临时拼凑的联军开赴温泉关口,静静等待波斯人的到来。
是第二次希波战争中的温泉关战役
第二次希波战争
公元前480年,接任的波斯王泽克西斯一世亲率陆军30万及战舰1000艘再度进兵希腊。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再度压境,全城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以地米斯托克利为主帅,阿里斯德岱斯为副将迎战。这次波斯号称百万大军压境,使得全希腊各城邦均有着生死存亡已系于一线的感觉,因此结盟起来,共抗波斯,即使斯巴达亦参与了对抗波斯的行动。
〔温泉关战役〕
斯巴达王李奥尼达以其本国精兵300人及伯罗奔尼撒半岛其它城邦的7000人负责防守希腊的第一道防线——温泉关。李奥尼达及其士兵与百万波斯陆军拼命厮杀,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的叛徒引导波斯军队抄小路进攻李奥尼达的后方,李奥尼达无法抵御,只得下令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军队先撤,并以其自己的三百精兵死守温泉关,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斯巴达全军覆灭,但其英勇的事迹却留传后后世,为后人所景仰。
〔空城计〕
斯巴达王及其士兵的牺牲为雅典军主帅特米斯托克利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波斯军虽然在其后迅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在攻至雅典时,却发现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结果波斯军只得焚城以泄愤。
〔萨拉米湾海战〕
公元前480年9月,雅典300多艘战舰在萨拉米湾集结,并派人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谎报雅典舰队内讧,应即时出兵,结果成功引诱波斯王下令全军600多艘巨型战舰驶进海湾。然而萨拉米湾甚为狭窄,波斯的巨型战舰不能自由行驶,而雅典的战舰只小巧迅速,并以船头的撞角来撞击波斯舰只的侧面,波斯舰队结果乱成一团,最后被雅典海军大败,波斯军队只得撤退。
〔战争结束〕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再度进攻希腊,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而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进行决战,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该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进小亚细亚,便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
详细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45503htm
双方军力对比
◆ 波斯军队方面:包括波斯人在内的各个仆从国军队共计20-50万人
波斯帝国方面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 希腊军队方面:总计约6700人(依据希罗多德的记载)
299名斯巴达皇家卫队战士,
900名斯巴达“黑劳士”(斯巴达奴隶),
500名曼提尼亚城邦战士
500名特吉亚城邦战士
400名科林斯城邦战士
1120名阿卡狄亚战士
200名菲琉斯城邦战士
80名马其顿城邦战士
以上一共来自伯罗奔尼撒的战士共计约3100人,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指挥出征
700名赛斯比城邦战士
400名底比斯城邦战士
1000名佛西斯城邦战士
但在一些早期传奇和现代影视中,夸张地称只有300名斯巴达战士。
在开赴温泉关前最后举行的同盟会议上, 伯罗奔尼撒人提出新的建议,指出可以先撤退到科林斯的伊思姆斯进行防守,这样可以扼住波斯人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通道。而佛西斯人和洛克里亚人则愤怒地表示反对,因为他们的城邦所在位置恰好位于伊思姆斯附近,他们坚持防守点还是应该设在温泉关,并且提出他们可以给温泉关守军提供军事援助。列奥尼达同意了后者的意见,也认为应该前往温泉关战斗。至此,在多方妥协下,一只由斯巴达皇家卫队战士领衔的临时拼凑的联军开赴温泉关口,静静等待波斯人的到来。
编辑本段战役过程
◆ 波斯人的到来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齐集小亚撒尔迪斯,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下令架桥。大桥很快架设起来,是两座索桥,埃及人和腓尼基人各造一座。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薛西斯大为恼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工匠,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大海锁住。还命人用鞭子痛击海水300下,惩戒大海阻止他前进的罪过。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桥最后还是造好了。不过由索桥变成了浮桥。工匠们把360艘战船整齐排列,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船上用木板铺出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浮桥的两边又装上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
这支波斯大军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过海峡。有个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 劝降
渡过赫勒斯邦海峡后,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于当年七八月间来到了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波斯大军在温泉关不远的平原扎下大营以后,薛西斯首先展开了心理攻势。他派人捎信给希腊守军,说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勇敢的斯巴达人根本没有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里杀个痛快”。
过了两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腊人的动静,回报说希腊人把武器堆在一边,有的梳头、有的做操,丝毫没有打仗的样子。薛西斯大为奇怪,问询知情者后方知,战前梳头是斯巴达人的习惯,意味着将要玩命血战。薛西斯又耐心地等了四天,见守关的希腊人没有丝毫投降的样子,便下了命令,用武力活捉这些不知好歹的希腊人。 但是在大战之前,薛西斯仍旧不愿放弃,最后一次派使者前去告诉列奥尼达,如果他和他的军队愿意投降,波斯王可以让他成为全希腊之王。列奥尼达回复道:“如果你知道这个生命中什么最宝贵,你就不会成天垂涎觊觎别人拥有的东西;对我来说,为希腊光荣地去死比成为我的民族的头头更为重要!”薛西斯恼羞成怒,最后通牒让斯巴达人立即投降,列奥尼达轻蔑地回答道:“想要?那就来拿!(Come and get them)”
◆ 大血战第一天
根据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车派不上用场的特点,薛西斯采取了派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斯巴达人。在大战的第一天,薛西斯派出仆从国米底亚人和色雷斯人的军队,以及十年前在马拉松战役中丧失亲人的战士组成第一波攻击阵型,将之前获得的希腊俘虏放在最前方当炮灰,希望以人数优势迅速击溃温泉关守军。而希腊人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用锋利的长矛凶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希腊人使用的防守阵型是著名的“希腊长枪方阵”(Phalanx formation),一堵由宽大盾牌组成的盾墙和层叠其间的长矛。色雷斯人和米底亚人的小盾和短矛没有办法和希腊人匹敌,成批的士兵在斯巴达人的盾前倒下。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狂躁地吼叫不已。 根据一位当时的古代希腊历史学家Ctesias的说法,波斯人的第一波攻击被完全地粉碎,而希腊人只损失了2-3个斯巴达战士。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薛西斯在第一波攻击遭到瓦解之后充分认识到他面对的是一只多么可怕的军队。于是在同一天,他派出了由10000名他最为精锐的御林军“不朽者(Immortal)”组成的第二波攻势。但是根据Ctesias的另一种说法,薛西斯在第二波攻击中使用的是20000名战士,其中10000名是“不朽者”,另外10000名是靠军官鞭斥前进的米底亚战士。但是同样第二波攻击也遭到了失败。
◆ 大血战第二天
依据Ctesias的记载,在第二天薛西斯派出了总共50000人对希腊守军进行猛攻,但是照样没有凑效。因此薛西斯十分困惑,决定暂时停止攻击,命令军队撤回驻营地。
◆ 大血战第三天
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来报告说,有条小路可以通到关口的背后。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不朽者”沿着荆棘丛生的小道直插后山。他们穿峡谷,渡溪流,攀山崖。黎明的时候,越过一片橡树林,接近了山顶。本来,列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上阵。波斯的将军面对这些匆忙披挂上阵的希腊军队感到目瞪口呆,因为这与前两天他们曾经面对的可怕杀人机器大相径庭。但是波斯将军一度还是不敢下令自己的军队立即进攻,但是叛徒埃彼阿提斯提醒他这些人不是可怕的斯巴达战士,所以波斯人立即用密集箭雨袭向这些希腊人。佛西斯人一直败走到山顶。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关背后插了下去,至此完成了对希腊主力守军的合围。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得知佛西斯人被击溃,波斯军迂回到背后时,知道大势已去,但还是召开了最后一次战时会议。为保存实力,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斯巴达皇家卫队士兵迎战。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700名由将军迪莫费鲁斯率领的赛斯比城邦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
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扑向防守薄弱的关口,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波斯人拥了上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但是列奥尼达也英勇牺牲了,战士们拼死保护自己的统帅尸体。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赛斯比人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很多赛斯比人举起了双手,颤抖着向波斯人投降,但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被杀红了眼的波斯人毫不犹豫地屠杀,最后波斯军队将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雨点般的标枪和箭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斯巴达人倒下。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波斯军队攻占了。 据希罗多德记载,在最后这场野蛮血腥的战斗中,薛西斯的两个兄弟阿布罗科麦斯(Abrocomes)和海帕兰西斯( Hyperanthes)也殒命其中。
编辑本段大战之后
◆ 薛西斯的噩梦
付出约20000(也有记载说是7000)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于薛西斯来说,就象是一场恶梦。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他就心惊肉跳地问:“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心胸狭窄而又残暴的薛西斯下令割下战死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的首级,并且把尸体钉到十字架上(希罗多德指出这样的战后行为在波斯传统中很罕见,通常波斯人十分尊敬那些英勇不屈战死的敌人),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直接暴露了薛西斯的残忍和遭受惨痛损失后的极度愤怒。
薛西斯随后审问了战后被俘虏的一些希腊阿卡狄亚城邦战俘,薛西斯问道:“ 你们希腊人到底想干什么?为什么只派出这么一点军队来防守?”这些战俘说其他人都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了。当薛西斯问道如果在运动会上得了冠军,获胜者会得到什么时,战俘答到获胜者将会被授予一个橄榄枝编成的头冠。听到这些,站在一边的波斯将军提格兰尼斯忍不住对波斯统帅玛多尼斯说:“我的老天,玛多尼斯,你这几天面对的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竟然仅仅为了这些虚幻的成就去作战,而不是为了钱!”
◆ 英雄的安葬
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害眼病,一个是因为奉命外出。战后,他俩回到斯巴达时,家乡的人都非常鄙视他们,谁也不理他们。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但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在波斯人离开温泉关之后,希腊人把其他希腊战死者的遗体收集起来,统一安葬在那座最后激战的小山上。人们建造了一座石狮来永久怀念英勇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在战役的四十年后,列奥尼达的遗骸才被归还给斯巴达。悲痛的人们授予这位伟大的国王最高的荣誉,将他的遗骨重新安葬在山上,斯巴达每年都会举办仪式活动来纪念这位盖世英雄。
◆ 希腊人的胜利
在温泉关战役进行的同时,前往阿特米松海岬的雅典舰队与波斯海军相遇,战斗陷入了僵局。不久雅典人的舰队撤离战场,波斯人完全控制了爱琴海和最远南至阿提卡的希腊所有半岛。在这样的形势下,斯巴达开始准备在科林斯的伊思姆斯防守,保住伯罗奔尼撒。然而,薛西斯却执意要先消灭掉雅典。当时雅典的居民已经逃至萨拉米斯岛,波斯海军穷追不舍。九月,雅典海军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完胜波斯海军,薛西斯因此仓皇地把部分军队撤退到亚洲,但留下统帅玛多尼斯率领一部分波斯军队继续留在希腊作战。但是这支军队在随后的普拉蒂亚战役中,被保萨尼亚斯将军率领的由斯巴达城邦领导的希腊联军彻底击溃。至此,薛西斯的力量全部撤回亚洲。
赫拉克雷斯,想了解到关于赫拉克雷斯的更多攻略及相关信息吗,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带来赫拉克雷斯的分享!
梦100赫拉克勒斯觉醒属性?梦100赫拉克勒斯选项?梦100赫拉克勒斯日觉好还是月觉好?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详解一下:
希腊神话中与太阳有关的神:赫利俄斯。
赫利俄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依据赫西俄德的《神谱》,是提坦神许珀里翁与忒亚之子,月女神塞勒涅和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兄弟, 传说他每日乘着四匹火马所拉的日辇在天空中驰骋,从东至西,晨出晚没,令光明普照世界。在后世神话中,他与阿波罗被逐渐混为一体。在罗马他被称为索尔(Sol)。
希腊神话中与月亮有关的神:菲碧、赛勒涅、阿尔忒弥斯、赫卡忒。最主要的正统月亮女神是塞勒涅。
塞勒涅在神话中的传统形象是:戴着光辉的新月冠,身披长袍或戴着面纱;有时长有双翼,顶着金色光环,乘坐一辆由两匹神马拉动的月车在夜空中飞驰,当白昼来临时消失于欧申纳斯中。 在古典神话中,塞勒涅与其兄弟赫利俄斯每天轮流驾车从天空经过,形成昼夜交替。
菲碧是第一代的提坦十二神之一,由该亚和乌剌诺斯所生。传统上把她与月亮联系在一起,但这没有什么依据,而且可能是受到非希腊的塞勒涅崇拜的影响(希腊人最初并不崇拜月球)。
希腊神话中阿尔忒弥斯原本不是月神。直到晚期,少数作品里似乎有以她暗喻月亮的。原因应是晚期她有时与其他女神混淆。她有时与月女神塞勒涅混淆时,受塞勒涅影响,也从塞勒涅处转来一些月亮属性。
古希腊人认为赫卡忒代表了世界的黑暗面,而在晚期神话中,赫卡忒也被认为是月亮女神之一:代表冥月。
扩展资料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
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它在古希腊原住民长期口头相传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和其它各国的神话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的《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的美丽就在于神依然有命运,依然会为情所困,为自己的利益做出坏事。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中的12大主神有
1、宙斯(Zeus):天神之父,也是众神之神,地上万物的最高统治者。用雷霆和叫做“埃奎斯”的神盾治理天和地。同时,宙斯还是个花心大萝卜,到处拈花惹草使他的妻子赫拉嫉妒。
2、赫拉(Hera):宙斯的妻子,神圣的婚姻女神,掌管婚姻,捍卫家庭。赫拉相当冷静并且拥有美好的身材。性格特征是嫉妒。
3、波塞冬(Poseidon):宙斯的兄弟;掌管大海;脾气暴躁,贪婪。
4、哈得斯(Hades):宙斯的兄弟;掌管冥府,同时也是财富之神;有一顶可以隐身的帽子;残忍,可怕,但很守信。
5、德墨忒耳(Demeter):克洛诺斯和瑞亚之女,宙斯的姐姐;农业女神。
6、阿瑞斯(Ares):宙斯与赫拉之子;战争之神;粗暴而嗜血,但并非真正的勇士。
7、雅典娜(Athena):宙斯与美狄丝结合的产物;智慧女神和女战神;她是智慧,理智和纯洁的化身。
8、阿波罗(Apollo):宙斯和勒托之子,和阿耳忒弥斯是双生兄妹;太阳神;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Apollo)。
9、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美和欲望之神;从海中的泡沫中生出。
10、赫尔墨斯(Hermes):宙斯和迈亚之子;众神中最快者;盗窃者的守护神,商业之神,黄泉的引导者。
11、阿耳忒弥斯(Artemis):宙斯和勒托之女,与阿波罗是双生兄妹;美丽的女猎神和月神,青年人的保护神。
12、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宙斯与赫拉之子,神中唯一丑陋者,但老婆却是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火和锻造之神,为众神制造武器和铠甲;铁匠和织布工的保护神。
--希腊神话
我觉得用地名好些,你还可以参考比如西甲、意甲、英超球队名字,很酷哦。你说意大利找些意大利地名,你看看好吗?
1意大利(Italy)
东南欧一共和国。公元前5世纪称维大利亚(Vitallia)。最初,维大利亚仅用来指亚平宁半岛北方来的维大利(Vitali)部落居住的卡拉布利亚山区。据认为,维大利人的名称vital与拉丁语词vitulus(牛犊)有关。不过,这可能是对无法搞清楚的词源的一种解释。从公元前2世纪到1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兴起,维大利亚所指范围逐渐扩大到整个亚平宁半岛。
2罗马(Rome)
意大利首都。根据台伯河的古代名称鲁马河(Ruma)命名。鲁马河的名称很可能源于伊特拉斯坎语,也可能源于希腊语词rheo(流动)。据传说罗马城为古希腊战神马尔斯之子罗慕路斯(Romulus)所建,且以他的名字命名,但他只是一个神话人物。
3阿布鲁佐(Abruzzo)
意大利中南部一个地区。名称起源于拉丁语的abruptus,意即“陡的”、“峻峭的”。本地区是亚平宁山脉中最高和最崎岖的部分。
4阿尔诺河(River Arno)
意大利中部的一条河,向西流经佛罗伦萨和比萨,注入利古里亚海。其名源于印欧语的er(前进)或ar(流动),也有可能源于梵语的ama(流动的)。
5阿普利亚(Apulia)
意大利南部的一地区。该名源于印欧语的ap(水),该地区南北地势低洼,且濒亚德里亚海。
6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
欧洲最高的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东部。此山名源于希腊语的aitho(燃烧)。它在西西里当地称蒙吉贝洛(Mongibello),可能与意大利语的monte bello(美丽的山)或阿拉伯语的jebel(山)有关。
7安科纳(Ancona)
意大利东部亚德里亚海海滨城市和港口,马尔凯大区的首府。公元前380年又叙拉古的希腊人所建。城名源于希腊语的ankon(急弯,角),是指该城所在地区的海岸线的形状而言。
8奥斯塔(Aosta)
意大利北部城市,为瓦莱达奥斯塔大区的首府,位于都灵西北。公元前25年由古罗马人创建并命名为奥古斯都将军城(Augusta Praetoria),以表示对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的敬意。
9奥特朗托海峡(Strait of Otranto)
位于意大利东南部与阿尔巴尼亚之间。海峡因奥特朗托城(Otranto)而得名。该城名的原希腊语形式是Hydruntum(水城)(源于希腊语的hydor,意即水)。
10巴勒莫(Palermo)
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西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该名来自古希腊语名巴诺莫斯(Panomos),而古希腊语名则由pan(全部的,每一个的)和homos(港口)组合而成,在希腊殖民地鼎盛时期,地中海沿岸共有7个港口取此名称。
11巴里(Bari)
意大利东南部阿普利亚省的一个港口城市,濒临亚德里亚海。古罗马时期的城名为Barium(船只),即船只停泊的港口。
12贝加莫(Bergamo)
意大利北部托斯卡纳地区的一个城市,位于佛罗伦萨以南。该名是12个同名的伊特拉斯坎人的城市之一。虽然如此,城名的起源至尽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也许是河口的意思。
更正:12比萨(Pisa)
意大利北部托斯卡纳地区的一个城市,位于佛罗伦萨以南。该名是12个同名的伊特拉斯坎人的城市之一。虽然如此,城名的起源至尽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也许是河口的意思。
13贝加莫(Bergamo)
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大区和一个城市的名称,它是一个古代地名,源自凯尔特语和利古里亚语的berg(山),该城所在地海拔1200英尺(365米)。
14波河(River Po)
位于意大利北部,向东流入亚德里亚海。现名来自拉丁语名柏杜斯(Padus),但起源不明,也许源于利古里亚语的bodincus或bodeghos(无底的),也许源于高卢语的padi(松树)。帕多瓦城名就很可能源于padi这个词。
15博洛尼亚(Bologna)
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和大区的名称。公元前4世纪称博诺尼亚(Bononia),系源于博伊部落(Boii)名,该部落名意为“猎场”。
16布林迪西(Brindisi)
意大利南部亚德里亚海沿岸的一个大区和港口的名称。其古罗马城名形式为Brundisium,系源自伊利里亚语的brentas(鹿)。由于曲曲折折的海岸线犹如带角的鹿头,或是这里曾来过许多鹿而取了名。
17的里雅斯特(Trieste)
意大利东北部亚德里亚海沿岸的港口。据普林尼记载,此城名原为Tergeste,可能源于伊利里亚语的terga(贸易)或terst(芦苇)。
18都灵(Turin)
意大利第四大城市,位于西北部波河河畔。此地历史上曾居住过一个名叫多灵尼(Taurini)的利古里亚人部落。该部落名大概与凯尔特语的tur(水)相关。该城的古罗马城名为奥古斯塔多灵(Augusta Taurinorum),因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而得名。
19多洛米泰斯(Dolomites)
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地区,位于蒂罗尔地区的东南,以法国矿物学家迪尼多内德多洛米厄(Dieudonne de Dolomieu,1750-1810而名),多洛米厄曾在这里做过大量考查工作。
20厄尔巴(Elba)
靠近意大利西海岸,科西嘉岛的东北的一个岛。原古希腊名是Athalia(闪耀的),后改成拉丁语的Ilva,城名是由Ilva演变而来的。
21梵蒂冈(Vatican)
意大利罗马城内的罗马教廷。该名称来自当地一座山的拉丁语名梵蒂冈(Vaticanus),而山名可能源出拉丁语的vaticinia(占卜的地方,即异教徒的圣地)。
22费拉拉(Ferrara)
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大区及其首府的名称。源于意大利语的ferraria(炼铁厂,铁厂),中世纪起采用此名。
23弗拉斯卡蒂(Frascati)
意大利中西部城镇和游览胜地,位于罗马东南。因9世纪时建于此地“灌木林中”的圣玛丽和塞巴斯蒂安教堂而得名。意大利语的“在灌木林中”为in frascata,译音即弗拉斯卡蒂。
24佛罗伦萨(Florence)
意大利中北部一城市。公元前200年,其伊特拉斯坎语是法埃苏拉(Faesula)或费奥塞累(Fiosele),公元前82年,古罗马名为Colonia Florentia(鲜花盛开的殖民地),该命名可能是取其字面意义(即此地有许多花草,也有可能有欣欣向荣的寓意。),本维纽托塞利尼认为此名原为Fluentia(流动),因为它位于阿尔诺河河畔。
25福贾(Foggia)
意大利西南部一城,在巴里西北。城名可能起源于拉丁语的foveare(坑、地窖)(位于德莱福塞平原,此有“有洼坑的平原”之意),也有可能源于意大利方言的fosse(水塘,蓄水池),供羊群饮水用。
26加尔达湖(Lake Garda)
位于意大利北部米兰以东。因湖边城市加尔达而得名。该城意为“了望塔、防守哨”,古罗马城名是贝纳库斯(Benacus),很可能源自拉丁语的bi(n) aqua,意为“两水之间的地方”,即指“该城座落于此湖分成两个小湾之处”。
27卡拉布里亚(Calabria)
意大利南端的一个地区,此名称可能源于高卢语词的kal(白色的),但很难确定所指的是什么。也许源于印欧语词根kal(溪),因为该地区是山区。
28卡拉拉(Carrara)
意大利西北部托斯卡纳地区一城市,濒临利古里亚海。其名很可能源于拉丁语的quadraria(采石场,该城以产大理石闻名),也可能源于印欧语的corra(岩石)。
29卡普里(Capri)
意大利坎帕尼亚地区沿海一岛,离那不勒斯不远。此名源于拉丁语的capra(山羊)一词的可能性不大,这只是阐明该地名由来的一种尝试,有可能源于希腊语的kabros(野猪)一词(该岛曾为希腊殖民地),也可能源于伊特拉斯坎语的capra(墓地)。
30卡塔尼亚(Catania)
意大利南方西西里岛东部的一个大区和首府的名称。城名可能与腓尼基语的katon一词有关(小的),这是与该岛上的锡拉库萨相对而言的。然而考古学家认为,该地最早的居民中有西克洛人(西西里岛就是因为西克洛人而得名的),因此该地区的名称起源于西克洛语的可能性更大,只是不知其含义。
31科蒂纳丹佩佐(Cortina d‘Ampezzo)
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坡上的游览胜地。此名系由意大利语的cortina和方言ampezzo组合而来。cortina意为“院子、小地产”,而ampezzo是来自意大利语的in pezzo(在田野里),全名意为“田野中的小地产”。
32科莫(Como)
意大利北部一湖泊和城市的名称,它源于凯尔特语的camb或comb(山谷),相当于英语的coomb和威尔士语的cwm。
33科斯塔斯梅拉达(Costa Smeralda)
撒丁岛的东北海岸。意大利语名意为葱绿的海岸。
34克雷莫纳(Cremona)
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区波河河畔一城镇,位于米兰东南,取名于凯尔特人一部落名切诺马尼(Cenomani),而该部落又来自凯尔特语cen(山脊、山顶)。
35拉文纳(Ravenna)
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位于博洛尼亚东南。该地名公元前就已存在了。它很可能源于伊特拉斯坎语,但含义不明,其后缀-enna为小亚细亚许多地名所共有,它表明许多地中海国家属于同一语族。
36莱戈恩(Leghorn)
意大利西北部的港口城市,位于比萨西南。英语名Leghorn是从现意大利语名Livorno(里窝那)讹传而来。该意大利语名来自居住在现在的克罗地亚地区的古代民族利伯尼人之名Lubuni,而-orn音节可能是伊里利亚人加的,该城曾名赫拉克勒斯港,赫拉克勒斯为地中海沿岸居民崇拜的希腊神。
37雷焦迪卡拉布里亚(Reggio de Calabria)
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去城市,濒临墨西拿海峡,城名由拉丁语的regium(王室城堡)与所在地区名称Calabria(卡拉布里亚)组合而来。此城建于公元前700年前后,是用作古希腊人侨居地的。
38里雅尔托(Rialto)
意大利威尼斯城的商业区,包括一个岛及四周的地区,此地名源于意大利语的ripa alta(高高的堤岸),此城大运河上的里雅尔托桥就是因岛而得名的。
39利多(Lido)
意大利游览胜地,位于威尼斯正东南,是意大利语地名(海岸),其语根是拉丁语词litus。
40利古里亚(Liguria)
意大利西北部一大区,因公元前居住在此地(利古里亚海北部沿岸)的利古里亚人(Ligures)而得名。
41伦巴第(Lombardy)
意大利北部一大区,毗邻瑞士,因公元519年时居住于此的日耳曼人伦巴第族(Langobards)而得名。该民族名可能意为“长胡子”或“长斧子”。
42马尔凯(The Marches)
意大利中东部一地区,濒临亚德里亚海。其名源于意大利语词marche(边陲),即该去首府安科纳的边陲。
43马尔萨拉(Marsala)
意大利西西里岛西部的一个港口城市。该名称源于阿拉伯语的Mars-el-Allah(安拉的港口)。公元9世纪时,阿拉伯人在希腊的利利贝昂城(意为“俯瞰利比亚的海角”)的废墟上建立了此城。
44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
位于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其北端在瑞士境内,其名为意大利语(较大的湖),此湖较附近的科莫湖和卢加诺湖为大。
44曼图亚(Mantua)
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其位于维罗那城西南,建于325年,城名很可能来自伊特拉斯坎神名曼图斯(Mantus)。
46米兰(Milan)
意大利第二大城市,位于该国西北部。公元前222年拼作梅迪奥兰(Mediolanum),它由高卢语的medio(中间的)和lan(草地,平原)组合而成。此城位于奥洛纳河平原的中心位置。
47墨西拿(Messina)
意大利西西里岛东部的港口城市及意大利陆地与西西里岛间的海峡的名称。公元前735年该城为希腊移民所建,取名赞克尔(Zankle),意即“镰刀形的”,这大概是指陆岬的形状。公元4世纪,以希腊城镇墨萨那(Messana)改称现名。此地许多移民是墨萨那来的,海峡则因墨西拿城而得名。
48那不勒斯(Naples)
意大利的第三大城市,为蒂勒尼安海岸的一港口城市,位于罗马东南,其希腊语名为Neapolis(新城),“新”是和古城库迈相对而言的。
49帕多瓦(Padua)
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威尼斯以西。该名可能源于拉丁语padus(松树),也可能源于阿达河(Adda,河名大概派生于padvos快的)。
50帕尔马(Parma)
意大利中北部的一个城市。该名来自伊特拉斯坎语(前罗马语)。可能与闪族的阿拉伯语词barma(圆、圈)有关,指河流的弯曲部分,尽管后来古罗马人改名为“金城”,但“帕尔马”还是沿用下来。
51皮埃蒙特(Piedmont)
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地区,与瑞士和法国接壤,该名源自古意大利语的pie di monte(山脚,即阿尔卑斯山脚)。
52撒丁岛(Sardinia)
地中海第二大岛,位于科西嘉岛之南。很可能因公元前14世纪居住在埃及北部的伊比利亚人中的撒迪人(Sardi)而得名。也可能与迦太基语词中的sarado有关,意为“脚”,指岛的形状。该岛的其他古称也有类似含义,诸如“伊克努萨”(Ichnusa,脚印),散答利奥提斯(Sandaliotis,鞋一样的)。
53圣雷莫(San Remo)
意大利西北部热内亚西南的一港口和疗养地的名称。此名原是圣罗穆洛(San Romulo),为意大利语。圣罗穆洛是公元6世纪时创建该城的一个主教的名字。15世纪时演变成现名,很可能是与法国地名圣雷米(San Remi)弄混了,也可能是圣罗穆的拉丁语形式Sancti Romuli in Eremo的缩写,而该拉丁语意为“圣罗穆济修道士的(教堂)”。
54塔兰托(Taranto)
意大利东南部阿普利亚一港口城市。公元前8世纪为希腊移民所建。其名可能源于伊利里亚语词darandos(橡树)。
55台伯河(River Tiber)
位于意大利,发源于亚平宁山脉,向南流,经罗马注入第勒尼安海。河名来源于古罗马名台伯里斯(Tiberis),Tiberis又可能源于凯尔特语词dubr(水)。
56托斯卡纳(Tuscany)
意大利中部一地区,濒临利古里亚海和蒂勒尼安海。该地名起源于自公元前1千年在该地区居住的伊特拉斯坎人中饿托斯卡人(Tuscan),该民族名称的由来至今还不清楚。
57威尼斯(Venice)
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濒临亚德里亚海。公元5世纪,这一地区居住着伊利里亚人的威尼蒂部落(Venetti)。部落名很可能派生于印欧语的venis(朋友)(指我们自己的人)。古罗马人以此部落称呼该地区,后来又用作城名。该城是451年时由许许多多岛上的渔村“集聚”而成的。
58维罗那(Verona)
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威尼斯以北。古时称维尔诺马格斯(Vernomagos),系由凯尔特语的vernos(赤杨树)和magos(田野)组合而成。
5
59维苏威(Vesuvius)
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区的火山,位于那不勒斯东南。此名源于阿斯汗语词fesf(冒烟)。
60翁布里亚(Umbria)
意大利中部一地区,位于亚平宁山脉,因公元前该地区古罗马民族翁布里亚人(Umbrian)而得名,该名称源于印欧语,意为“水上人”。
61西西里岛(Sicily)
意大利南端的一个岛,位于地中海,该名称源于公元前1世纪曾居住在此岛上的一个名叫西丘里的部落(Siculi或Sekeloi),该部落名很可能是“收割者”的意思。
62锡拉库萨(Syracuse)
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东南沿岸的一个城市,锡拉库萨原为该岛第一个希腊殖民地,其名称出现于希腊语出现之前,确切意思不明,也许源自腓尼基语的serach(发臭的),因为该城建于沼泽地带。美国纽约州的锡拉库萨城是1825年以此城命名的。
63亚平宁山脉(Apennines)
纵贯意大利中部的山脉,其名源于凯尔特语词pen(山峰),与英国佩奈恩山脉的名称Pennines源于同一词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