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尔的舞台人生: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夏加尔的舞台人生: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第1张

编者按:

他是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的现代画家,“超现实派”一词便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其笔下的作品是如诗如画的幻想乐园,有会飞的人,长翅膀的鱼,吹奏乐器的小牛,当坐骑的公鸡。不难猜出,塑造了这些童话般绘画形象的画家便是夏加尔了。

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夏加尔: 奇幻舞台》的展览,呈现了夏加尔为四部舞台作品设计的服装和布景,这恰恰勾勒出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夏加尔——舞台设计师。一起走进夏加尔的剧场艺术,看看是群魔乱舞、色彩斑斓还是……。

1开场:搜索“画家夏加尔”

当人们在谈夏加尔的时候,人们在谈论什么?好奇心可能会唆使着你在搜索引擎上敲出他的名字,一些很美的标题会出现在屏幕之上:“夏加尔——梦中的妻子”、“夏加尔和贝拉《生日》”、“梦里故乡——夏加尔《我和村庄》”、“天使的堕落和天堂的乡愁,夏加尔的绘画与……”。这大概就勾勒出我们熟悉的夏加尔了,一个以爱情、故乡、宗教为题材的画家。

图 | 《城市上空》(Over the Town),马克·夏加尔,布面油画,1918

夏加尔的绘画中有不少叙事性细节被自由地处理,看似不合比例,不成章法,幻想的形象似泡沫般膨胀,而真实的人被浓缩并置。重叠的色块,倒置而互相穿插的形体,塑造出“一种不合逻辑的形象”。

图 | 《白色喋刑》(The White Penalty),马克·夏加尔,布面油画,1938

夏加尔画中这种随性的逻辑组合、排列方式,97岁的他在接受法国《费加罗》画刊的采访时就有谈到:“你们知道我是如何开始画画的吗?我是按照一本字典上的插图模仿,然后按照自己的顺序把它们组合起来的。”正因为这种无逻辑性,让他的画和设计像梦境一般。

图 | 马克·夏加尔在作品前

他的作品中似乎在循环播放着爱情、故乡和宗教三个主题,不断的演绎着他无逻辑的形式和排列方式,对重复的渴望,于悄然之中让观者熟悉夏加尔的绘画符号,然而,当人们偶尔提起他的舞台设计师的身份时,却搜索不出关键词。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马克·夏加尔,1967

其实,早在1911年,夏加尔在圣彼得堡学习时,他就开始尝试为芭蕾舞团做设计。他受到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理论启发,试图通过将音乐,舞蹈和绘画融合的方式,改变以往芭蕾舞的表演形式,将俄罗斯和西方传统与现代主义艺术结合。

2幕起:夏加尔之梦幻剧场

一个多世纪以来,视觉艺术家开始通过涉足芭蕾,戏剧和歌剧舞台设计的领域来扩大其艺术实践,可以说舞台剧场是一个能够连接艺术与设计的场所,艺术家的跨界,抑或是画家与戏剧导演、设计师的合作在现代艺术中屡见不鲜:例如20世纪30年代初,包豪斯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奥斯卡·史莱姆(OskarSchlemmer)和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前卫实验。

图 | 《三人芭蕾》(Ballet),奥斯卡·史莱姆实验室,芭蕾剧,1922

史莱姆为了传播其戏剧理念,曾在包豪斯学院创办戏剧工作室,并于1922年9月在斯图加特剧院首演其实验芭蕾舞剧《三人芭蕾》。他的戏剧表演方式强调了仪式感,以突出舞台与现实世界的疏离,通过风格化的动作与服装,强调了人体与人体之间、人与周围空间存在的关联。

图 | 《三人芭蕾》人物造型,奥斯卡·史莱姆实验室,芭蕾剧,1922

再如,20世纪40—50年代,美国黑山学院的艺术家,作曲家和舞者之间的实验合作。跨界的剧场,往往为戏剧作品提供别致的解读,营造出别样的舞台视觉效果。自1911年起,夏加尔与俄罗斯,墨西哥,纽约和巴黎戏剧、歌剧院合作,为舞台设计增添了幻想和创新的设计。

图 | 马克·夏加尔为魔笛作舞台布景

图 | 马克·夏加尔为魔笛作舞台布景,1967

第一幕:1942:《阿莱科》(Aleko)

夏加尔渴望着为俄罗斯戏剧做设计,1942年,他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编的歌剧《阿莱科》设计服装和舞台背景。

图 | 《阿莱科》(Aleko)舞台布景,马克·夏加尔,1942

《阿莱科》讲述了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阿莱科,厌倦了死气沉沉的贵族生活,并和吉普赛女子真妃儿相爱。因此,他离开熟悉的安乐窝,跟随着真妃儿加入了自由的吉普赛人游牧群。然而,两年后,真妃儿却爱上了另一个吉普赛青年。愤怒而绝望的阿莱科,杀了这对恋人。吉普赛人埋葬了真妃儿和她的恋人,“离开了那可怕的山峪,很快地全都消失在草原的远处”,只有阿莱科,被孤单地留在旷野之上。

图 | 《阿莱科》舞台布景:夏日午后的麦地,马克·夏加尔,1942

在舞台幕布的设计中,夏加尔弱化了透视法而强调色彩,呈现出徇烂光彩的颜色,在热烈的黄与浓郁的蓝的大色块中,描绘着他画中的常客,如腾空行走公鸡、飞翔的恋人。当演员身着夏加尔设计的服饰于剧场中表演,宛如放映着一幅幅夏加尔的画。

图 | 《阿莱科》(Aleko)服装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图 | 《阿莱科》(Aleko)真妃儿的服装,马克·夏加尔,1942

图 | 阿莱科人物服装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图 | 《阿莱科》(Aleko)服装,马克·夏加尔,1942

夏加尔为《阿莱科》设计的服装契合了这部芭蕾剧的基调,清新的元素之下,自有一股淡淡的哀伤。我们似乎又在演员服饰上看到夏加尔画面中重叠的色块,倒置而互相穿插的形体,还有其画中经常出现的飞鱼、蓝色的马儿、狐狸……

图 |《阿莱科》(Aleko)服装,马克·夏加尔,1942

图 |《阿莱科》(Aleko)动物造型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图 |《阿莱科》(Aleko)动物造型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支撑其设计的是一种散文式的思维,散发着梦幻而自由的气息,因而,观者不会误以为看见了蓝色的天空和橙黄的麦田,而是意识到这是一块艺术加工绘制而成的布景。尽管《阿莱科》讲述了一个为爱而狂的悲剧故事,奇妙的舞台造型和梦幻的幕布,却设计出一个美的悲剧剧场。

图 |《阿莱科》(Aleko)动物造型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第二幕:1945:《火鸟》(Firebird)

《阿莱科》的舞台剧场设计给当时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为夏加尔招徕了更多机会。1945年,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ew York City Ballet)委托其为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火鸟》(Firebird)设计舞台布景和服装。

图 | 《火鸟》(Firebird)布景:森林中的火鸟与王子,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布景:森林中的火鸟,马克·夏加尔,1945

《火鸟》的故事取材于俄罗斯神话,讲述年轻的王子伊凡深夜在林中偶然抓住一只火鸟。她求他放了她,并愿送一根火红的羽毛,作为需要帮助时必来相助的信物,伊凡便将美丽的火鸟放归自由。

图 | 《火鸟》(Firebird)布景:重返自由的火鸟,马克·夏加尔,1945

夜里,伊凡在森林中发现魔王卡歇伊的城堡,他见到13个被卡歇伊劫持进城堡的皇家公主走出宫外玩金苹果游戏,待黎明时,公主们又得重回卡歇伊宫中受幽禁。王子企图救出公主们,不料却被魔王卡歇伊的怪物们擒住。

图 | 《火鸟》(Firebird):火鸟施救,马克·夏加尔,1945

危难中,伊凡记起火鸟的羽毛,火鸟守约赶来救援并施法杀死了魔王卡歇伊。待光明重现时,公主们获释。最终,伊凡如愿娶了第13名公主为妻,结局皆大欢喜。

图 | 《火鸟》(Firebird):情人,马克·夏加尔,1945

在《火鸟》的芭蕾舞叙事中夏加尔塑造了各种各样幻想出来的动物和怪物以营造剧场基调。

图 | 《火鸟》(Firebird)怪物1草稿,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怪物1,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怪物2草稿,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怪物群像,马克·夏加尔,1945

他设计了演出的80多种服饰,其中许多服饰都采用新材料,包括透明和色彩丰富的印花面料,并采用拼贴式贴花和复杂的刺绣的制作方法。

图 | 《火鸟》(Firebird)卡歇伊造型,马克·夏加尔,1945

例如恶魔卡歇伊的服饰,用深颜色来表现其的黑暗灵魂,斗篷的设计便使用了透明的材料,在红色的底衬上显得狂放而混乱,与整洁干净的正面人物的服饰形成对比。

图 | 《火鸟》(Firebird)服装造型,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舞台,马克·夏加尔,1945

第三幕:1967:《魔笛》(The Magic Flute)

在夏加尔的设计中,人物的善恶属性可以通过人物服装与造型轻松地辨别出来。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1967年大都会歌剧院委托的歌剧《魔笛》(Mozart: Magic Flute),夏加尔再次披装上阵制作了布景和服装。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黑暗王国群像造型,马克·夏加尔,1967

为了制作舞台背景与服装,他花了三年时间设计了121件服装,挑战歌剧院的场景变化的复杂性,夏加尔在这部戏剧中强调了色彩对比,突出了几何形式的美学,以构建奇幻的空间和传达戏剧性叙述。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造型草稿,马克·夏加尔,1967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造型,马克·夏加尔,1967

《魔笛》是莫扎特四部最杰出歌剧之一,取材于诗人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被黑暗女王的宫女所救,黑暗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布景:夜晚与女王,马克·夏加尔,1967

她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欣然同意营救帕米娜。待王子启程时,女王赠给他一支魔笛,用它能吹奏有魔法的音乐。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吹奏魔笛,马克·夏加尔,1967

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黑暗女王的丈夫临死前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对此黑暗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女王的阴谋,最终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正义的胜利,马克·夏加尔,1967

夏加尔用造型来区分“黑暗王国”的女王和“光明之国”的领袖萨拉斯特罗这两个对立面的角色,从而揭示了本剧的主题思想和他心中的愿望: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黑暗女王造型,马克·夏加尔,1967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黑暗女王服饰,马克·夏加尔,1967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光明之王造型,马克·夏加尔,1967

夏加尔的舞台设计演绎出自己的理念:在他的设计中出现了许多动物形象如:羊、牛、鸡、马、鱼和鲜花、小提琴、钟等。这些语汇也出现在其绘画中,在剧场中却营造了不同情景的情感氛围,渲染了不同剧本的气氛与基调,同时,他也用色彩来暗示人物善恶属性与戏剧情节。这样看来,在夏加尔的剧场里,以“貌”取人并无风险,分辨善恶全无难度。

3幕落:为何设计?

夏加尔把他的绘画特点带入舞台剧场中,在设计中,他似乎遵循着一个简单的理念:善即是美的。在具有叙事情节,情感色彩的戏剧中更能揣摩出夏加尔所谓美的设计背后所传达的美好愿望。夏加尔曾写道“战争中,有太多流离失所的穷苦人,我真想把他们全都搬到我的画布和舞台上来,好让他们平安地活着。”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布景,马克·夏加尔,1967

战争的磨难也在夏加尔的设计中留下痕迹,一切因素似乎都破碎了,透视、形式、线条、色块都透露着不安的骚乱,最终是明亮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粘合了夏加尔的梦幻剧场。他的艺术始终存着善意:“我们有了包含着人类怜悯心和爱心,才能朝着理想飞奔,为后人留下我们时代的创新,我们希望清除地球的骚乱,从明亮的色彩寻找幸福,以便艺术能像莫扎特的序曲那样进入天国。”这不正是罗曼·罗兰说的,“看清这个世界,而后爱它吗?“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布景,马克·夏加尔,1967

  马克西姆,1975年生于克罗地亚的亚德里亚海岸、一个叫做Sibenik的小镇,九岁开始学习钢琴,随即展现他在钢琴演奏上过人的天赋。9岁获邀参加演出,3年后就能够和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海顿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

  1990年战争爆发,马克西姆和他的老师Marija Sekso决定继续坚持他的音乐课程。他虽被困在地窖八天,但仍每天练琴七小时,并在战火中举行音乐会,宛如**“战地琴人”剧情。谈到这段经历,马克西姆说,当年战乱发生后,很多地方都很危险,音乐学校也停课两年,他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专心练琴。现在看到“战地琴人”这部**,会觉得很感伤,因为那段战乱的岁月又浮现上来。“我们的小镇里到处都是枪弹,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你必须生存下去。钢琴就是我的唯一”。

  这个信念一直激励着他,在他于克罗地亚小镇举办首场个人音乐会之时;甚至在克罗地亚战争爆发之时,虽然四周充斥着枪弹声,他还是坚持在音乐学院的地下室里练琴。直到现在,他对信念的坚持仍然是他获得这么多成功的关键。

  >>> 掌声响起来 初试身手一鸣惊人

  艰辛的努力并没有白白的付出,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止他追求理想的脚步,马克西姆在1993年赢得札格拉布音乐比赛钢琴大奖。“我一直认为这在我整个事业中是最大、最难忘的胜利”。

  之后的五年他在札格拉布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再前往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进修了一年。在那段时期(1999年),马克西姆赢得鲁宾斯坦钢琴大赛最高荣誉。

  2000年他定居巴黎,师事Igor Lazko。2001年又获得巴黎庞拓斯钢琴大赛第一名。这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

  当马克西姆回到克罗地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不断的电视录影和采访。他不久就推出了Gestures专辑。

  2000年举行了盛大的唱片首发公演,剧院里座无虚席。整场表演汇集了激光束、干冰、电视墙…等视觉效果,半数以上的观众都是低于30岁的。马克西姆说:“我总是希望能有新的突破,但是一旦音乐开始,我不会允许有任何东西影响我的表演和人们的欣赏。当我开始演奏的时候,激光停止。我只是希望借此营造兴奋的环境”。在下半场表演中,马克西姆则放弃了激光和电视墙,而身穿礼服,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 钢琴炫翻天

  Maksim外在的魅力与独特的表演氛围吸引了克罗地亚知名的音乐家、也是作曲家Tonci Huljic(他曾帮辣妹写过好几首曲子)的注意,并将他介绍给音乐制作人/经纪人Mel Bush(同时也是陈美的经纪人),让Mel惊为天人,立刻与马克西姆签下合约,并交由EMI Classics全球发行他的超重量级专辑《The Piano Player钢琴手马克西姆》。

  马克西姆(Maksim Mrvica)曾以他当时在故乡发行的克罗地亚出版的现代钢琴小品专辑《Gestures》为荣。他原以为这张唱片只要能够象其他一般的唱片那样能够陈列在唱片店里就满足了。然而他错了。这张专辑成为克罗地亚2001-2002年最畅销的古典跨界唱片,获得了被誉为克罗地亚格莱美的博灵奖(Porin)颁发的4项大奖,包括最佳古典专辑奖。马克西 姆甚至被邀请作为博灵颁奖盛典的开场表演嘉宾——这是一项有史以来从未被授予一位古典音乐家的荣誉,他的演出获得了轰动。Exodus 《出埃及记 **主题曲》 第三首到了该专辑的主打曲,“出埃及记”(Exodus)。关于原曲最熟悉的出处自然就是同名**配乐了,不过**中“出埃及记”讲的可不是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法老奴役的故事,但也和犹太人有关,是讲述以色列建国的辛酸历史。本曲其实也不是就出自这个**,原本就是演奏曲,加了词就做了**主题歌。该曲目气势宏大,雄壮,很有悲壮的历史感,熟悉欧美老流行经典的乐迷肯定不陌生。该作真是足够气魄,改编曲给配上了典型的Hip Hop节奏。

  马克西姆充分展现他神奇魔幻的诠演才华,让整张专辑充满的无限的惊喜。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马克西姆演奏古典的钢琴曲目时,展现出来的又是截然不同的沉稳内敛风格,向死忠的古典乐迷证明他洗炼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样叫人低回沉醉。

  >>> 最现代、最流行的风格

  马克西姆的音乐是最具现代感的跨类音乐,不再将音乐传统严格地定律在某一范围内。他演奏的是古典音乐的曲目,但表现的不是古典音乐,演奏方式和内在感觉都是一种现代音乐的气质风范。其中尤以根据里姆斯基克萨克夫改编的《野蜂飞舞》最为旋律化,在听到这样的音乐响起时,会感受到他指尖跑动的速率和身心所迸发出的激情,似乎全身的每一个脉搏都有种律动感。马克西姆与时代步伐结合得相当紧密,他的弹奏风格别具一格,与以往我们对钢琴演奏的理解完全不同,从他演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射的激情、澎湃的热力和那种无处不在的节奏感,难怪被称作为“钢琴界的瑞奇马丁”。

  >>> 酷、帅形象、时尚服饰引领潮流

  追求时尚、动感、魅力是现代每一个都市人的生活内容,马克西姆可以说将这种前卫个性化的潮流发挥到了极致,是真正完美的统一。他的音乐酷,他的人更酷。通常的钢琴家(包括克莱德曼在内)大都以燕尾服的绅士装扮亮相,而这位身高近2米,有着典型欧洲男人棱角分明的俊秀脸型,挑染的长发,一身休闲的狂野劲装,加上耳环戒指项链等独具特色的饰物的陪衬,瞧上去倒像个流行歌手,酷味十足。他帅气的外形下包藏着的是惊人才华。时尚前卫是他个性化前沿的表达,技巧纯熟是他实力派的表现。马克西姆说无论做音乐还是做人,他都要成为一种潮流的引领者,要有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正是这种很鲜明化的个性才使马克西姆在众多的艺术家中脱颖而出。

  >>> 最动听乐曲最炫技法

  这是马克西姆精湛的弹奏技巧的总结,他突破了钢琴演奏是一个听觉的艺术,应该说把听觉和视觉更完美地结合起来。他所演奏的乐曲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流行曲子,曲目也比较广泛,早到亨德尔、肖邦、李斯特,晚到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主题曲,在演奏方面他运用了超凡的钢琴技巧,这正是他远远超越理查德克莱德曼之处。另外,他还更多地加入了一些视觉元素、表演上的可视性,更多的是欣赏的音乐形式,他让你在听觉的享受上有一个视觉的冲击力,真正的是一种欣赏音乐,而不是听音乐,用“炫”字来形容真的不足为过。

  >>> 高科技包装钢琴演奏会

  马克西姆的所有编排设计都是为了适应现场的演出,一些高科技设备专门从英国运来。因此你无论是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会得到很大享受。

  >>> 十二位美女同台演出会

  马克西姆“颠覆钢琴”演奏会的最后一大看点便是帅男配美女的绝对另类结合。十二位美女的穿着个个性感迷人,这种形式也许在流行界是司空见惯的组合形式,但对于古典界则很难将这种极为养眼的形式很夸张地结合在一起。马克西姆在这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创始人,他的这种演出形式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他不仅仅在音乐上将这种古典与流行结合得完美无缺,更将这种形式的具体体现结合得相当唯美。

不管是从个别的音符、和声间精巧的平衡,乃至精准的音色控制来总体评析,可以把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琴艺与意大利钢琴家米开兰杰利相提并论。他们两人都有极度敏感的个性,曲目选舍与诠释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德彪西二十四首前奏曲、肖邦F小调幻想曲和李斯特《死之舞》中流露的能量和气质。无论从其表现的乐曲细节或整体演奏格局,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肖邦F小调幻想曲似乎想制造一个立即的整体印象。李斯特《死之舞》和德彪西前奏曲(两册作品精选集)的演奏音色则是完美无瑕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所有细节,让每位听众印象深刻。

天性和气质使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演奏李斯特辉煌技巧的〈神怒之日〉主题时,并不会像祈弗拉一样为讨好聆听者的感官而演奏出炫人耳目的火热。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把李斯特这部变奏曲诠释成接连的哲学思考,款款描述关于人世的冷与热、历史的光明与黑暗以及难逃毁灭的人类宿命,并把这些要素塑造成强大的音乐张力。

音乐中的图像性、气息和温度都在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音乐逻辑性下被中和了,但音乐却毫不因为移除乐曲中的火爆气质而降低说服力。他的每一款录音几乎都是对作品的典范演绎,比如贝多芬的全部钢琴协奏曲、肖邦的钢琴协奏曲(2000版)、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2005版)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都堪称极品。郑京和与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合作,录制了室内乐的里程碑之作:雷斯皮基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奏鸣曲,这张唱片获得了1990年留声机奖,由DG公司在“画廊”系列中再版发行。

在德彪西的《前奏曲》中,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情形。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并没有被《特耳菲的舞姬们》或淘气的《精灵之舞》迷昏了理智,也没有被最后一曲《烟火》弄得目眩神驰。齐默尔曼演奏时的清晰哲学理念在演奏印象派音乐时也是占上风的。齐默尔曼的演奏艺术告诉人们,如何将勤奋不懈的工作转变成不朽的艺术成果。相形之下,他那些才华平庸的同辈一开始就企盼不切实际的至高境界,到头来却只停留在平庸等级。 谈到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唱片的同时,也必须提到他早期无瑕、智能且富含年轻节制力的降E小调诙谐曲Op4。DG在1982年展开一项庞大的勃拉姆斯作品录音计划,时年二十六岁的齐默尔曼受托负责演奏三首勃拉姆斯钢琴奏鸣曲、叙事曲Op10、为左手写的改编《夏康舞曲》、勃拉姆斯自己改写的弦乐六重奏Op18第二乐章钢琴版。显然地,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在诠释这部表情丰富、尖锐激烈的诙谐曲时,既不妥协也不特意夸张。当年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演奏肖邦时,年轻而严谨的特质同样发散在这部作品中。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以演奏肖邦得到音乐生涯的真正突破,也就是在华沙肖邦钢琴大赛中赢得首奖,虽然赛前他就已被普遍看好。他那光辉灿烂的技巧、令人折服的说服力和自然度,以及他在舞台上明朗可亲的人格,都极其杰出。然而他却永远谦虚而自信,发出不凡的智慧光采。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每一款录音几乎都是对作品的典范演绎,比如贝多芬的全部钢琴协奏曲、肖邦的钢琴协奏曲(2000版)、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2005版)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都堪称极品。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缓板转中庸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总体色彩暗淡、压抑。引子由弦乐低音部奏出,和舒伯特的第八“未完成”交响曲的引子有异曲同工之效。小提琴声部的主题音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主题动机,这个主题受俄罗斯东正教圣歌影响。长大的引子如同俄罗斯冬日的气候,阴冷凄厉。弦乐悠长的旋律是个人情感压抑、伤感失意的表达。绵绵密密的发展就象浓雾一样笼上心头。引子在英国管孤独又怅然若失的独奏中结束。

乐章的第一主题在管乐的节奏音型背景上由弦乐组以歌唱的性质深情委婉的引出。这时就象太阳驱散浓雾一样,心情开始明朗。

单簧管独奏引出的乐章第二主题优雅平和,但优美热情中也带着丝丝淡淡的忧伤和悲哀。

在这个乐章中并没有象贝多芬的奏鸣曲式里那种正邪斗争的冲突,不过音乐在进入发展部也有明显的戏剧对比。小提琴独奏唱出的期望很快被混乱紧张的躁动所盖过。不安和紧张的加强让悲剧性更明显。音乐一度在大管不祥的低音部沉溺。但是铜管在弦乐群里还是挣扎着要走出阴影。在一段从弱到强的发展后,乐队以全奏让精神变得刚强自信。在第一个高潮之后抒情的第二主题以更宽广的姿态表现出来,这时候比起前一次少了哀伤的情绪。在乐章结束之前阴沉的引子主题再次出现,让人又想起开头的压抑,不过铜管遥远的召唤让人觉得这时候已经自信了许多。

第二乐章,极快的快板,a小调, 具有诙谐曲风格的乐章。在小提琴组的快速节奏音,中圆号雄壮的高歌。这个主题情绪高涨,节奏兴奋,主题受拉赫玛尼诺夫一向喜爱的宗教作品《怒神之日》的影响。

乐章的第二主题由单簧管简单的提示开始,弦乐组厚实的奏出宽广深情的旋律,这个旋律如同抽丝剥茧般被抽出。在一小段忐忑不安之后第一主题又欢快的进入。此时忐忑的不安少了许多,更多的是轻松的活泼。在一段沉静之后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让心情开始大变,一泻千里的弦乐带着扑朔迷离的变形来回驿动,这里也说不上是沉重,更多的是不安,对没有保障的未来有更多的恐惧,就像在暴风雪中不知会发生什么灾难。大段的躁动不安后慢慢安静下来随之乐章的第二主题又出现,但是这次没有前面的平和,在美好幻想中夹杂着焦躁和不安。乐章结束前木管和铜管给了人一些莫名的忧虑。

第三乐章,慢板,A大调。这部作品的第三乐章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最优美感伤的篇章。**《我的兄弟姐妹》中梁咏琪演的指挥家就是在指挥这个乐章时见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停下手中的指挥棒。

乐章有着温暖如歌的抒情旋律和色彩斑斓的丰富和声。主题发展宽广绵长,如涓涓溪流般的思绪蔓延,可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媲美。乐章在小提琴齐奏中开始,单簧管凄美的唱出主题,这个主题美得让人心碎。浸入骨髓的哀伤和美好的惆怅以及丰富多彩的诗意情愁都交织在一起。这个发展基于精巧编制的和声织体上以级进的方式进行着。随后音乐交由弦乐组进行发展,这个发展把惆怅和焦灼刻画得揪人心扉。

之后一大段双簧管和单簧管的对话仿佛是情人间的海誓山盟,反复不断的在询问期望得到一个承诺。也仿佛是自己内心的斗争,在是与非、对与错之间徘徊。在一个全奏的高潮中竟然有无法释怀的刻意。短暂的休止之后,圆号带出小提琴的独奏,这个独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随后是弦乐组和木管组浓密的交织与一起,期望在无尽的哀伤中寻觅美好的光明。音乐结束时淡淡的无奈取代了前面浓密的执著。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E大调。 最后乐章就像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大部分交响曲一样,辉煌和光明战胜压抑和黑暗。终曲用大调谱成,速度极快,象狂欢节般的气氛让人心潮彭湃。

乐章第一主题如同进行曲,这个主题由第二乐章的主题衍生而出。在欢腾跳跃之后逐渐安定下来,木管吹奏的是肯定的语句。这个部分前面几个乐章出现过的主题动机都被巧妙的编织在一起。

一个小高潮后乐章第二主题出现,这是抒情明朗的旋律,这个旋律和第三乐章也不无关联。在这个乐章里,这个深情旋律已经非常的明朗,一扫前几个乐章所具有的阴郁和不安。在呈示部结尾隐约出现第一乐章的阴沉主题,但是这里好像只是对过去压抑的一点模糊回忆。

乐章的发展部在木管不断的变化中进行。好像是对自己战胜困难的一种欣慰。如同俄罗斯传统的节日,到处都是钟声齐鸣的热烈景象。铜管也高唱凯歌,为自己能从阴霾中走出来而放声高歌。

再现部更是高潮迭起。最后音乐在庆祝战胜黑暗的热烈欢腾感人气氛中结束。

转一篇我觉得对拉二写的最好的评论,来自一个已经过世的朋友。已经十多年了,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她。当时,她已经身患绝症。在我的理想中,有价值,有意义的音乐评论,应该是这样的。本身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在音乐外,给人某种感受与力量。

——————————————

我欢笑于晴朗的清晨,我欢笑于阴郁的午后。当友人从远方到来时,你可以看到我欢笑的脸。当亲人从身边离去时,你也可以听见我欢笑的声音。我欢笑于喧闹的婚礼,我欢笑于沉寂的葬礼。快乐,是我欢笑的源泉。痛苦,也是我欢笑的理由。

人,天生是要做梦的。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你的梦就开始了。你永远分不清一切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直到有一天你终于醒来。

我的忧郁,我的拉赫玛尼诺夫。

在这个季节,每当我此时此刻推门入内的时候,晚霞的余晖便会懒懒散散的投入我的眼帘。没有多余的杂色,只有凄凄淡淡的金黄。

我的整个房间由此陷入无尽的遐思中,以我为中心向外辐射着一波一缕的忧愁,当我陷入客厅的沙发里,月亮便会悄悄的爬上来,提醒我挣扎着起来点亮几盏灯光。

我是个喜欢音乐的人,往往孤独的人会非常喜欢音乐,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众多的音乐流派中,我爱上了古典。

在音乐中步入茫茫的回忆,可以使我忘记现实的痛楚,仿佛只有音乐能入侵我的心房,我的全部思想也只为跳动的音符打开,我生怕哪一天如果我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音乐的话,我会步入死亡。

令人可以安逸的躺着感受时间默默逝去的静悄悄,包围着我的,除了空气,便是音响器材,铝合金的气味夹杂着传说中掌握“跳跃”的音符,恍恍忽忽间,陷入了音乐的漩涡。没人能阻止我,也没有人会来阻止我不停的陷入,再陷入。

钢琴的旋律缓缓步入低潮,沉思,似乎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遥远的童年在面前一幕幕逝过,欢乐的笑脸、童谣、隔壁小学清晨的国歌,还有邻家孩子的嬉闹声、远远港口飘来的汽笛声、最后是父母看着我慈祥的笑脸,温和的无以复加,我幻想着触摸着,竭尽全力的触摸着……

茫茫然的隔着空气望着咆哮着的功放,它看来触手可及、又似乎千山万水的远跨重洋,沉重的音符在我们之间来回飘荡,无边,也无涯际……

而我,也漫不经心的放开黑匣子中的回忆精灵,任他调皮的拨动起我的忧郁。

无论痛苦。

还是欢喜。

是他,看见了么?

他正襟危坐,可是领带打得很别扭,艺术家的不拘小节在沉重的普鲁士幽蓝氛围中显的有点儿滑稽。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第18号

第一乐章:中板,庄重中透着哀伤

缓慢的钢琴与弦乐的搭配,慢慢向你诉说起一个不着边际的哀伤故事,哀伤来自于每位听众由音乐感受到的悲凉。

而不着边际,则因为它完成自一个精神衰弱病人之手,拉赫马尼诺夫在达赫尔博士的催眠疗法下完成这首传世乐章,它代表着困顿中人冲破牢笼的想法,双手在黑暗中挣扎,烛火飘摇下唯有颤抖的指尖摸索着幸福的希望,没人能理解的精神世界,封闭着、也不愿有人触及。

共鸣由此而起。

第一主题犹如浪涛劈面而来,钢琴的琶音上,弦乐器和单簧管以广阔的幅度呈现着压抑沉重的旋律,使你透不过气来,渴望着甘泉般的轻柔曲调,期骥着早一步自牢笼中解脱。希望实现之时,便是钢琴奏出的第二主题,如云似雾。

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

他是最喜欢听这曲子的,据说他喜欢这音乐到了痴迷的程度。我们亦是由此而相识。

记得他曾这样说过:“论此曲的成就,非执着于幻想之人不可提及,也不屑于提及。”

的 确如此,在大师如云的古典乐界,拉赫马尼诺夫只是一个小站。他的作品如同品位奇特的果子,味之苦、之涩,令几乎所有听觉正统的欣赏家嗤之以鼻,但却以怪异 的滋味,正规如柴可夫斯基的演奏方式向我们娓娓道出一幅飘摇的画卷,一场委婉的故事,一次奇异的邂逅。在伟大的里程碑柴可夫斯基逝世之后的十九世纪,他作 为最后的继承古典音乐血液的没落贵族之一,开始不羁的探寻,此曲便诞生于此间。

每当我敞开心扉去聆听时,都能感受到强烈的心与音乐的共鸣。

夜渐渐深了,街上的灯红酒绿泛上我的窗台,撒入的光线折射着都市的繁华。

我伫立在窗前,俯视着无边风月,远远江上油轮驶过,外滩的卤素灯光嚣傲的划入天际。

旋律愈加舒缓,绵绵不绝的透露渴望温情的信息,此时此刻只有有一双温柔的手臂,又要有一个期待的眼神,我便会与他分享我所有感触到的惊喜。我期待着他来触及我的梦境,来和我一同去翱翔音乐世界的茫茫天际……

音乐让我逐渐被隔离出正常人的精神世界。

钢琴的强音再次回旋而起,我闭上所有的感觉,只剩下听觉去追随狂奔的旋律,昏昏然中,我竟跌坐在床上。

可我却也了解,我至今仍在期待,期待着什么?

最后的琶音行将结束,我的手指木然的打着拍子。

在拍子的终末,温柔的第二乐章缓缓步入我的生命。

第二乐章:慢板,水一般的旋律沉浸着你的灵魂

无须多想,第一乐章华彩般的结尾,注定接下来的柔美与平和,甚至是黯淡。

已经想不起到底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这部钢协,也许是在哪个不知名的音乐厅,不会太宏大,因为喧杂的地方容不下我这肆意的孤独。相较之下,在一个小型的音乐厅,我却可以稍稍释放自己尘封的感情。

琶音随着乐曲涌过来,会使你感觉到秋天的凉,会使你想起从前快乐无波的时光,没有涟漪,也没有忧郁。

我暂时忘却,离开黑暗,看见虚无的光,那光幻化着柔和的彩,笑容瞬间绽放在脸上。

可惜也只是暂时的脱离时间的折磨,很多时候,柔板过去,痛苦又会回来,于是便依赖上了什么。

也许是仅存于幻想中的爱情,那是我曾经憧憬过的美丽世界,难以置信的娇好,也带着无法摆脱的恐惧。

秋天叶落,春天发芽,音乐可以听上一遍直到无限,几年几十年一天般过去,仿佛我伫立的小船在湖中央打转,既不向前,也不后退,停在这个地方去盼望将来,怀念虚幻的“过去”。

一个声音说:你应该去站在阳光下,去人多的地方,去尝试一切没有尝试却希望去尝试的理想,但我却与日俱增的害怕,害怕拒绝与被拒绝,害怕伤害与被伤害,害怕欺骗与被欺骗。

于是留在原地,呆在家里,看着青春流逝,看着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百叶窗划进的光晕,照在恒久的灰尘上,微风使之飘散开去,又慢慢堆积成原状。

旋律开始加速,时间却似乎静止了。

是的,静止了,暂停了,没有任何挣扎的欲望,也不想摆脱。有时想想,这样的平静的生活也挺不错,但孤独却会像每天晚上的月亮从心底爬上来。

我依旧在期待,哪怕是走了样,见一面也好。

在第二乐章的终末,琴键如同流水而逝。

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我会一直等待下去,等到第二乐章的最后一声琶音的幽幽淡去。

她会出现吗?

每一日重复着,想停下这操纵身体恶魔般的时间机器,却愈加沉沦。

但我应该还有希望吧。

是的,二章之后还有三章,我知道我会见到的,不是在过去,那是在将来的一个晚上,一个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晚上。

慢慢的,等那最后一声琶音过去……

第三乐章:终曲,对于幸福,从来不曾忘却

拉赫玛尼诺夫的传奇在这里开始,他与达赫尔博士的美谈流传至今,乐章中那段著名异域情调的旋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由经历第一钢协的彻底失败,至克服抑郁回到谱曲舞台。八年后一九零零年首演的慢乐章与终曲,旋即获得无可争议的巨大成功。

迈出抑郁的困境需要时间,但在曲子中却找不到这种感觉。虽然说时间能够治疗一切,那为何这段旋律依旧悲伤依旧浪漫,甚至他一生中的作品都充斥着这种氛围,俄罗斯式的忧郁包括其六十一岁时谱写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

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康复,那种乐感是天生的,幽雅的,略带神经质的低吟浅唱,抑郁症的消失只是好心的达尔为了使之重拾信心对他开的玩笑?

不敢再想,也不愿去想,信心只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机会便能再度拥有,但忧郁的气质却会伴随一生,如果没有了却夙愿的话。

二 000年,在首演一百年之后的上海音乐厅,我坐在某个不起眼的席位上,听着某位不起眼的钢琴师演奏这首作品。他的技巧纯熟,乐感也丰富,可惜他缺少那种忧 郁的气质,使他的琴声在进入这段旋律时如烈马般奔放,殊不知,正因为如此,他无法达到另一个境界。可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我反而很羡慕。他只是选错了 曲目,他应该远离拉赫玛尼诺夫的孤僻枯槁般的乐声,拿起贝多芬、德沃夏克的激情豪放。至少,他还有的选择,还能在琴声中听闻出对未来的期许与翘首相盼。

而我却无能为力,所以只能去倾听,希望能听到哪位忧郁的演奏家信手拈来的浪漫。我迷惘,迷惘曾经的日子是否存在,迷惘自己是否还有将来,距离过去的时间越久,我越加分不清自己的回忆是真实是虚无。

继续去聆听着,聆听这段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旋律,它有种魔力,使你着迷的挂上泪珠,每次的感觉都会不同,有时甚至会找到失却已久的东西,那种消失殆尽的勇气 与幸运,也能使你的回忆逐渐清晰。是的,我渐渐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身影,漫步踏入流转的音波,脚印留下蝴蝶般的印记,轻盈的缓缓飘来,没有时间空间的界限, 也没有忧愁烦恼,只有快乐,沉没在回忆之海中的快乐。

当你不能够再度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我已忘记是在哪里听到的这句话,但我会继续等待下去,终有一日我会使昨日重现,我将继续谱写往日的幸福,我将拥有未来,也许这只是个不值一提的遐想,但也是一种偏执的幸福,至少,我不会再失去什么。

今天,依旧在灰色的机器前听这段灰色的旋律。依旧是晚上,依旧是人山人海美丽的外滩。依旧朝思慕想。依旧等待。

年年岁岁,日日月月,时时刻刻,岁月如歌!

明天会是怎么样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94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2024-02-15

随机推荐

  • 水乳精华的使用顺序

    1、爽肤水。使用爽肤水不仅可以为皮肤补水,在充分水合的条件下,有效成分在角质层中的渗透速率也会明显提升,帮助唤醒肌肤,为下一步使用精华液做好准备,同样对后续营养成分丰富的护肤品吸收更有利。2、精华液。爽肤水用完后,就可以涂抹精华液。需要注意

    2024-04-15
    25400
  • 欧莱雅和珀莱雅和妮维雅是什么意思

    三者都是化妆品品牌,又各有不同。欧莱雅和妮维雅是国外品牌,珀莱雅是本土品牌。一、欧莱雅:欧莱雅集团是法国的化妆品公司,创办于1907年。现各类化妆品畅销全世界,广受欢迎。除化妆品以外,该集团还经营高档的消费品,并从事制药和皮肤病研究。“欧莱

    2024-04-15
    25300
  • 护肤品里精华水和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

    精华凝露:适用于中性肤质,比精华液稍浓,水、油成分比例适中。精华露用于皮肤的修护和保养,一般用于睡前洁面后轻拍于面部至吸收,其功能和效果长期使用才会有效果。凝露常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舒缓,抗过敏,浅层消除痘印,长痘肌肤也最适合清爽的凝露

    2024-04-15
    22600
  • 推荐一款平价的控油爽肤水

    平价的话就妮维雅的蓝水吧。妮维雅的粉水更侧重于保湿,蓝水则侧重于清洁。妮维雅的产品虽然平价,但是性价比还真是不错,产品效果是实打实的,不花哨,对年轻肌肤是足够用的了。此外,要达到控油和收敛毛孔的效果的话,没有酒精是不可能的。妮维雅这两款水基

    2024-04-15
    12200
  • 发之萃这个品牌的防脱育发套盒怎么样?

    效果因人而异。产品特点:发之萃防脱育发套盒选取本草精华,何首乌、侧伯叶、川穹、当归等,采用高能活性萃取工艺精制而成,其活性成分能快速改善毛囊生态环境,改善头皮状况,激活毛囊,具有头发防脱、促进毛发生长、促进毛发的作用,长期用会使头发乌黑柔顺

    2024-04-15
    26000
  • hydra beauty香奈儿,香奈儿精华水使用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加,肤质会变得暗哑粗糙,这是变老的特点之一,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护肤来延缓衰老,比如hydra beauty香奈儿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香奈儿精华水搭配一下就更好了,那么hydra beauty香奈儿怎么样,以及香奈儿精

    2024-04-15
    10600
  • 四款美白身体乳分享,温和不刺激,让你瞬间白一个度!

    今天给大家分享四款美白身体乳,让大家在夏天来临之前,都变得白白嫩嫩的,爱美的小仙女必备哦!妮维雅美白身体乳德国经典护肤品牌,偶然间撸了这一瓶美白身体乳,涂了大半个月,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臂变的好白,首先要说下我是一个体毛比较旺盛的女生,小时候不

    2024-04-15
    10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