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满族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几个阶段。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时,满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当时分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较缓慢的东海女真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时期。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其社会形态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由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权模式,满族社会完全进入封建社会。留在关外的满族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满族的社会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1616年,建州女真(满族的前身)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寅县老城)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这是奴隶主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几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满清入关后,为了扩大和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封建特权,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压迫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压迫政策。一方面,满清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相继推行了剃发、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是以阶级矛盾为实质的民族矛盾。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满清统治者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主要矛盾才趋于缓和。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满清政府通过平等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满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专制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权开始了衰落的过程。满族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及中下级官员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变革。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纲领,力图变法维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后叶赫拉那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破坏,最终失败。
1911年,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满清废帝光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沦为殖民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满族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满族的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让满族人民行使自治权。通过民主选举,满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参与国事,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1911年宣统帝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和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下诏退位,
1616 年,建州女真(满族的前身)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寅县老城)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这是奴隶主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几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满清入关后,为了扩大和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封建特权,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压迫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压迫政策。一方面,满清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相继推行了剃发、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是以阶级矛盾为实质的民族矛盾。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满清统治者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主要矛盾才趋于缓和。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满清政府通过平等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满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专制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权开始了衰落的过程。满族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及中下级官员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变革。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纲领,力图变法维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后叶赫拉那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破坏,最终失败。
1911年,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满清废帝光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沦为殖民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满族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满族的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让满族人民行使自治权。通过民主选举,满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参与国事,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满族的历史
历史上,满族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几个阶段。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时,满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当时分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较缓慢的东海女真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时期。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其社会形态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由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权模式,满族社会完全进入封建社会。留在关外的满族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16年,建州女真(满族的前身)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寅县老城)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这是奴隶主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几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满清入关后,为了扩大和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封建特权,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压迫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压迫政策。一方面,满清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相继推行了剃发、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是以阶级矛盾为实质的民族矛盾。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满清统治者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主要矛盾才趋于缓和。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满清政府通过平等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满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专制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权开始了衰落的过程。满族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及中下级官员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变革。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纲领,力图变法维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后叶赫拉那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破坏,最终失败。
1911年,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满清废帝光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沦为殖民地。
1949年后,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满族的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让满族人民行使自治权。
--------------------------
满族的族称族源
关于满族的起源,《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奇实录》中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在长白山东北布库里山下有一个叫布儿湖的湖泊。三个仙女降浴于泊。其中一位名佛古伦的仙女衔神鹊叨来的朱果入腹即感成孕,于是生下一男孩,是为满族祖先,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英雄。众所周知满族崛起于十七世纪,并非天降下来的。但是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满族的先民曾经历了人“知母而不知其父”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满族的先民最远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肃慎。战国之后,肃慎的后裔称挹娄。在南北朝时期,挹娄后代被称为勿吉,隋唐时,又被称为靺鞨。勿吉后来逐渐发展为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宣、黑水等七大部。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远祖。黑水靺鞨被契丹人称为“女直(真)”,此后,女真这一称呼逐渐代替了靺鞨。辽王朝把女真人区别为“熟女真”和“生女真”。女真人15世纪中叶逐渐南迁,分成了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这三个部落联盟进入奴隶制社会,但内部彼此攻伐,并不统一。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举兵统一了女真各部。随着女真各部的统一,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皇太极即位后,1635年下令废除诸申(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这就是现在的满族。
满族是满州的简称。皇太极1635年所下的谕旨中说,其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等名,不清楚的人往往称之为诸申,而其国建号满洲相传已很多世。传令从此后称其国民为满洲。满洲与哈达、乌喇等名并列。史料记载,哈达为女真部落名,其名来源于地名,因此满洲应同哈达一样来源于其部所居之地的地名。与满洲这个名称最相近的是“蔓遮”,此地位于今吉林集安县境内,是女真诸部的故乡,并为明代女真的部落名,在民间长期流传,至努尔哈赤时见诸满文,朝鲜人发音“蔓遮”,皇太极时写作汉文的“满洲”。但是“满州”作为族称的来由,此说还需进一步的事实来加以论证。
历史上,满族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几个阶段。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时,满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当时分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较缓慢的东海女真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时期。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其社会形态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由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权模式,满族社会完全进入封建社会。留在关外的满族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满族的社会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1616 年,建州女真(满族的前身)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寅县老城)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这是奴隶主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几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满清入关后,为了扩大和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封建特权,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压迫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压迫政策。一方面,满清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相继推行了剃发、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是以阶级矛盾为实质的民族矛盾。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满清统治者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主要矛盾才趋于缓和。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满清政府通过平等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满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专制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权开始了衰落的过程。满族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及中下级官员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变革。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纲领,力图变法维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后叶赫拉那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破坏,最终失败。
1911年,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满清废帝光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沦为殖民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满族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满族的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让满族人民行使自治权。通过民主选举,满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参与国事,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参考资料:
历史上,满族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几个阶段。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时,满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当时分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较缓慢的东海女真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时期。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其社会形态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由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权模式,满族社会完全进入封建社会。留在关外的满族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满族的社会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1616年,建州女真(满族的前身)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寅县老城)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这是奴隶主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几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满清入关后,为了扩大和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封建特权,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压迫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压迫政策。一方面,满清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相继推行了剃发、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是以阶级矛盾为实质的民族矛盾。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满清统治者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主要矛盾才趋于缓和。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满清政府通过平等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满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专制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权开始了衰落的过程。满族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及中下级官员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变革。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纲领,力图变法维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后叶赫拉那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破坏,最终失败。
1911年,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满清废帝光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沦为殖民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满族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满族的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让满族人民行使自治权。通过民主选举,满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参与国事,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