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神话成为希腊美术最重要的特征。宗教与艺术同为上层建筑,都是人类深窥的情感启示。在宗教仪式中,通过艺术形象激发起人内心强烈的宗教情感和渲染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希腊神话赋予宗教与艺术丰富的内涵,神话和宗教为艺术家提供了宽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总之,希腊神话、宗教和艺术三者的有机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古希腊人对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文化中的神话、宗教、艺术与其他各国文化相比独具特色。远古时期,西亚移民、土著居民与希腊人的祖先阿该亚人经过千年融合形成了希腊三大民族。希腊统一之前,各民族拥有各自的神灵体系,经过漫长的融合过程,特别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希腊诗人荷马用神话把这一堆庞大的东、西方民族的神灵,按照氏族的形式编织成神话故事,并确定了希腊人的主要崇拜对象是奥林匹斯天神。
最初宇宙是混沌的,后来从混沌中产生地母该亚,该亚生了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和该亚结合,生下12个提坦巨神。在诸提坦巨神中,普罗米修斯是创造人类的大神。提坦神族的统治被宙斯推翻,宙斯成为宇宙的主宰。以后,他建立了以他为首的奥林匹斯山(在北希腊)诸神的统治。奥林匹斯山有12主神:众神之父宙斯(雷电之神)、宙斯之妻赫拉(婚姻女神)、海神波赛东、智慧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冥王哈得斯、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赫淮斯托斯、亡灵的接待者赫尔墨斯、农业女神得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
最早的希腊宗教是一种自然崇拜。荷马是希腊人的宗教导师。早期的希腊宗教并不具备引导人们培养良好举止和性格的影响。
《荷马史诗》是一部关于战争与英雄的历史,也是希腊宗教经典,荷马是希腊人的宗教导师。那时,希伯来人还只能通过父辈描述来了解他们的上帝,而荷马史诗却早已把众神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希腊人面前。但是,与希伯来宗教一样,希腊宗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由较浅陋低级的宗教发展为更高级,更高尚的信仰。早在荷马之前,希腊人就已有了自己的宗教。
荷马史诗之前的宗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如所有原始人一般,那时的希腊人认为树木、泉水、岩石、山峰及鸟兽都具有神秘的力量,称之为精灵。他们认为,每个精灵,无论好坏,都需要人赠送礼物,尤其是食物,才能博得其好感,不使他们发怒。希腊人宰杀绵羊让血流到地上以取悦大地的精灵;焚烧羊腿使其香味飘到空中以取悦天空的精灵。后来这些精灵变成了男神与女神,随之兴起了新的宗教崇拜。
希腊人进入爱琴世界后,他们的宗教继续发展。在这里,他们发现爱琴人最崇拜的是大地的精灵——即地母或大母神,她使土地生长谷物与果实,使人们生存。这位女神被引入他们的宗教,同时包括其它的神,这就与希伯来人吸收他们在巴勒斯坦发现的迦南太阳神相似。
早期希腊宗教中的神只往往具有动物形象。荷马史诗中也出现过这类说法。如赫拉有一张“母牛脸”,雅典娜脸如“猫头鹰一般”,阿基琉斯的老师人头马神喀戎则是马身人首。这些自然精灵具有人类形象与品质,只是他们拥有无穷法力而永生不灭。
[古希腊宗教的产生]
有位名叫赫西奥德的人则写出《神谱》解释了这些神灵系统是怎样产生的。荷马和赫西奥德的贡献为全希腊宗教的正式形成提供了思想依据。希腊神话不仅是寓言、启示、原始理性,还包涵了历史、自然、道德、社会、宗教等因素。在神话里奥林匹斯诸神身上人性超过神性,他们和人类一样,有各自的性格、癖好、优点、缺点、理智和情欲。就连众神之王的宙斯,也很少有天国的威严,而更像一个性格狡黠、爱到处沾花惹草的登徒子。
希腊的宗教不是由传教士、预言家或圣人创造的,而是靠诗人、艺术家用神话为主要内容发展起来的结果。神话故事中的神灵观念成为希腊宗教的核心,并为希腊宗教确定了一个系统的神灵观念信仰体系。希腊宗教主要以奥林匹斯教和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教为主要派别,其中又以奥林匹斯教为主。希腊宗教的起源、崇拜对象、宗教仪式具有多样性,其在三大民族融合中就混杂了多种成分,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自称可以为每位希腊神找到他的外来名字。神话中的狩猎女神阿耳特弥斯与爱神阿佛洛狄德都源于东方宗教。神话中的人面兽身的女妖斯芬克斯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极为相似。希腊地理环境优越,三面临海,发达的航海技术使他们与各国建立了商业往来。开放性的商品经济使古希腊人思想开放,接纳许多外来文化成就,善于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古希腊大小200多个城邦各自建立起信仰的神,宗教、神庙、祭司都不过问城邦政治,只从事宗教活动。神话诸神,不受城邦党派政权的保护,他们也不以某神为斗争。最能体现希腊宗教特色的活动场所是宗教圣地、神庙、祭坛、神托所和竖立在神庙中的神像。希腊人把圣地往往选在能显露神的气息的地方,如风景优美的奇峰异石,郁郁葱葱的林地,还有某种树林作为象征世代延续的特殊标志。
[古希腊的宗教形式和艺术作品]
其实圣地也是由远古时期的自然场所逐渐发展到文明时期的人造建筑物——神庙。一些重要的人格化神就有了自己独立的神庙,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神庙。神托所是为神灵发布谕言与占卦及祭祀活动的场所,祭司直接以神灵附身,道出神谕或占卦,然后作解释。神话与这些场所有密切联系,公共宗教活动以庆典的形式集中在节日进行,并通过城邦历法进一步固定下来。某些有代表性的节日具有全民性,如泛雅典娜节、奥林匹克比赛等,年复一年的庆典和活动增强了希腊宗教的统一性,调节着古希腊社会生活的节奏。神话、宗教本身带有一些永恒性的问题,通过艺术形式将其传给后代。在神话、宗教观念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塑造了以表现神灵世界为题材的大量生动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建筑与雕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今世人惊叹不已,难以忘怀。古希腊的美术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这里介绍赫西奥德的《神谱》中三位神灵的故事以及相应的宗教形式和艺术作品。
1、关于宙斯:
古希腊的创世之神是地母该亚和天神乌拉诺斯,他们生育了包括瑞亚和克洛诺斯在内的12个子女。瑞亚被迫嫁给了已作了主神的克洛诺斯为妻,为他生下五个出色的儿女。每个孩子一出世,克洛诺斯便将之吞食,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知,尽管他很强大,但注定要为自己的一个儿子所推翻。其妻瑞亚为此事悲痛不已。诸神和人类之父宙斯将要出世,瑞亚恳求自己的父母,在她生下最小的儿子——宙斯时,把他送到克里特岛上的一个富裕的村社藏起来。之后,瑞亚把一块大石头裹在襁褓中,送给强大的克洛诺斯。他接过襁褓,吞进腹中……那以后,这位王子的气力和体格迅速增长。克洛诺斯被大地女神的巧妙提议所蒙骗,重新抚养这个儿子。……他首先吐出了那块最后吞下的石头。宙斯将这块石头安放在道路宽广的大地上,给凡人作为信物和奇迹。宙斯释放了他父亲的兄弟们,他解开了他们身上可怕的绳索。他们不忘感谢宙斯,赠给他闪电和霹雳;而此前,庞大的地神曾把它们藏过。宙斯依靠它们统治着神灵和凡人。在希腊人观念中他是有灵性的天神和人类的统治者,通过祭仪能讨得他的欢心,如果触怒了他,将招到杀身之祸,电打雷劈。在宙斯显灵,就是经常打雷的地方建立起祭坛圣地。希腊化时期最大、最华丽的祭坛——宙斯祭坛,原来坐落在希腊佩尔加蒙城内,佩尔加蒙城是公元前三——一世纪希腊化世界著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是欧墨涅斯二世统治时期修建来颂扬击败高卢人的胜利。它的基座高524米,它完全没有内部空间,平面呈凹字形。围绕基座一周的近似圆雕的高浮雕饰带《众神与巨人作战》,全部浮雕由115块大型大理石组成,艺术家追求强烈的戏剧效果。描写了神话所说的,大地女神的儿子巨人们因为反抗奥林比亚众神与巨人的形象,战斗激烈凶猛,笨拙的巨人被众神打倒,他们痛苦,狂乱地向上看着。群像之间密切穿插,强调了运动中的频繁扭曲,以及面部的细腻感情变化。为了强化效果,浮雕的人物似乎要涌向祭坛台阶,他们仿佛毫不顾及自己应该站的位置。那些动人心魄的场面使整个祭坛不同凡响。
2、关于雅典娜:
诸神之王宙斯首先娶墨提斯为妻,她是神灵和凡人中最聪明的人。在她将要生产女神雅典娜时,根据乌拉诺斯和瑞亚的忠告,宙斯花言巧语地骗过了墨提斯将她吞进自己的肚里。因为他害怕她生出比自己还要厉害的孩子。但是,众神之父在妥里通河岸上从自己的头脑里生出了这个女儿。雅典娜在那地方接受了神盾,有了它,她的力量便超过了住在奥林匹斯山的一切神灵。宙斯生下雅典娜时,她便手持神盾、全身武器披挂。在神话中她不仅是一位少女形象的女战神,还发明了苗子、鼓、陶器、犁、耙、牛轭、马勒、马车、船。作为城堡和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在希腊化的世界中得到广泛崇拜。许多城邦都建有她的神庙,她的祭所往往设在有重要守卫意义的城堡里。雅典是崇拜雅典娜的中心,雅典人为他们的保护神雅典娜建造一座宏大的殿堂——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巴特农神庙是希腊古典时期神殿的代表作。殿身全部用洁白的大理石砌成,外形简朴而和谐。长约70米,宽约40来,46根多利亚式圆形拱柱,高1043米,顶着人字形的厚重的檐廊。艺术家们细心处理了圆柱的外形,使得中部略粗,顶端渐细,圆柱就像具有弹性一样,轻松地支撑着厚重的檐廊。在殿堂正中安放着用黄金和象牙雕成的雅典娜神像。神像连基座在内高达128米。她神态肃穆、头戴盔冠,左手持大盾,右手托一尊胜利之神,象征雅典在希波战争中的胜利。雕塑主要分布在东、西三角额墙、神庙外,东西南北四面的回檐饰板以及庙内环绕一周的饰带上。西三角额墙是《雅典娜和波塞东争当雅典保护神》,这东三角额墙表现的是《雅典娜的诞生》,殿内侧有环绕一周的饰带浮雕,总长160米,内容是雅典人每四年一次向自己城市的保护神献礼的行列。整条饰带浮雕有500人像、100 匹马及其他三五成群,前呼后拥,形成连续不断的运动性构图,气势非凡,一派节日气氛。巴特农神庙堪称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观。
3、关于波塞冬:
波塞冬是一位权能和威力仅次与宙斯的海神。宙斯、波塞冬和哈得斯在推翻了他们的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以后,划分天空,海洋和冥府为各自统治的领地,而大地则为众神共同的场所。宙斯主掌天空,哈得斯主掌冥府,波塞冬则成为海洋之王。手持三叉戟,驱着金鬃铜蹄白马驾驶的黄金战车巡弋海域。1928年人们在优卑亚岛附近的海底找到了这尊青铜像原作。他两脚分立,双臂舒展,一手好像执着三叉戟作投掷的样子,一手指着投掷的方向。这尊“开放型”圆雕完美的解决了重心问题,显示出波塞冬藐视一切,大义凛然的威严气概。
[古希腊宗教的特点]
古希腊的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其一,多神崇拜。由于古希腊宗教渊源极其广泛,加之城邦林立且政体与经济形态各异,难于统一等因素的影响,故神的来源广、数量多,神的故事丰富而驳杂,神的系统不一而足。虽有全希腊崇拜的一些神,如神王宙斯等,但人们对其崇拜并未达到绝对地步,致使这些神从来也没有达到如同古埃及的三位太阳神,古代两河流域的马尔都克与亚述神曾经拥有的至高无上的国神地位,更谈不上享有耶和华、安拉那种唯我独尊的殊荣。古希腊因此成为泛神论的国土。一神教始终没能形成。与多神教相一致,古希腊的神庙几乎随处可见,崇拜中心很多,宗教节日的数目更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在希腊世界里,仅阿尔忒弥斯神庙就有80处之多。这大概与神的来源说法不同,故事丰富及崇拜者各异有关,有些神,比如周四,竟有大约50个别号。在各地形成的众多崇拜中心,最著名的要数多多那的宙斯庙、德尔斐和提洛岛的阿波罗神庙、地峡泰纳龙角的波塞冬庙、埃皮达夫罗斯的神医圣所与埃莱夫西斯的密仪中心。
其二,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可从其绚丽多彩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反映。希腊的神实际上就是现实中的人的提高,有些神本身就是由人转化而来的。神与人相比,其主要差别就在于人有一定的寿数,神则长生不老且更强有力,优缺点更突出而已。希腊的神具有人的形体、思想、性格和行为。神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具有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嫉妒心、报复心,会表现出各自得勇敢、胆怯、厚道、奸诈、大方、小气、高雅、粗俗、卑鄙等行为。神也会犯错误甚至犯罪。如神王宙斯的所作所为,就令人不能不认为他实在是一个典型的暴君和*棍。由于神人同形同性,故神界的王国也同人间的城邦一样矛盾重重,充满危机。
其三,古希腊宗教活动频繁,但祭祀仪式相当简单朴素,一般仅需祭酒、祭献一些谷物、果品、油脂、花环或其他装饰物之类。但这对一些大型宗教活动的隆重与热烈丝毫无损。
第四,古希腊神庙虽然众多,宗教事务繁杂,却没有形成特殊的祭司阶层。凡属公民范畴的男女老少,均可通过推选充当祭司,其任期短者仅一个月,但多为终生制。在古希腊,祭司纯属荣誉职务,没有实权,其工作是奉神守庙,无异于一种变相的奴隶。其原因主要是,多神崇拜使祭司难于统一思想与步调,希腊的民主政治与贵族共和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祭司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阶层以及祭司工作无利可图而不被人看重等。
[古希腊宗教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上述宗教特点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泛神论或多神崇拜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束缚比起一神教来要轻,因此古希腊人的思想信仰缺乏同一性,他们的思想也比古代东方个文明地区的人们活跃得多。这与古希腊贵族共和国和民主政治的兴盛不无关系。可以说,古希腊众多的宗教节日特别是前述著名的具有泛希腊性质的节庆贺赛会,为希腊各族各邦提供了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场所和机会,这对古希腊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是有利的。
其次,古希腊奉行多神教,没有一个特殊的祭司阶层的控制和干预,没有必须遵守的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加之民主法制建设较好,致使人们拥有相当程度的思想自由和政治权利,哲学和自然科学因此同宗教较早分离。希腊宗教没有东方宗教那样森严、神秘和恐怖的感觉,也没有地方那样严厉的保守的僧侣阶层去竭力垄断教义的解释权和控制人们的思想,甚至迫害所谓“异端”。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而决不会受到祭司或寺院的干涉和迫害。马克思就曾说:“埃及神话决不能成为希腊艺术的土壤和母胎。”古代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的时候,不必根据神的启示或权威的独断,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因此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成果。
第三,希腊人的宗教思想和生活习俗对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们认为神灵是最完美的人的体现,神不但具有人的形象,而且具有人的感情和经历。这就和君主专制国家“人的神化”不同,他们把皇帝提高到神的境界神则是至高无上的宇宙主宰。而希腊人则认为神和人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这种对神的看法,随着民主政治的法哲人日益加强,他们信仰神灵的同时,更相信人的自身智慧和力量,重视现实世界,神话不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希腊的许多神像都是典型的、完美的人的形象。许多文学作品,都取材于神话,表现历史和现实。这就使希腊文学艺术家走上了表现以人为中心的现实主义道路。希腊宗教意识是东方宗教与基督教精神之间的过渡环节。东方宗教意识是一种被当作缺乏自我意识的宗教意识,基督教精神则是自我意识的宗教精神,而希腊宗教意识表现出了神性与人性的结合,由此形成了希腊特有的多神精神体系及其基础上所形成的理想艺术。著名学者威廉·福克斯给我们描绘了希腊宗教的独特性和使诸神人格化的倾问:“诸神和人们的尘世利益之间的密切关系给希腊的宗教打上了清楚的烙印,它使诸神下凡,具有人的模样和情欲,因此,崇拜者在需要的时候,只要伸出手去就能触摸到帮助他的神”。
这样,古希腊的宗教就大大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并且常常决定了文化的特殊形式。
在文学领域,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作品取之不尽的题材。马克思说:“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作为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之一的《 荷马史诗》,虽然描写的是“英雄们”即人的故事,但却赋予了他们渊源深厚的神根,史诗中的英雄多为神与神、神与人交媾而生。比如大英雄阿伽门农,其父是迈锡尼之王阿特柔斯,而阿特柔斯则为珀罗普斯之子,珀罗普斯又是小亚吕底亚之王塔坦罗斯之子,而塔坦罗斯的父亲便是宙斯,正因如此,人们总是按照宙斯的形象来描述阿伽门农。又如雅典国家的缔造者忒修斯,他是埃勾斯之子,而埃勾斯则是刻克洛普斯古阿提卡地神与该亚之子)的儿子等等,由于有了神的参与和文学特有的想象力,真实、质朴的史诗便鲜活了起来,离奇多彩、妙趣横生又引人入胜。于是《 荷马史诗》成了全希腊的瑰宝,被誉为千古绝唱。
戏剧也起源于神话传说。房龙说:“在欢度葡萄酒节时,满脸挂着酒糟的种葡萄人,坐在大车上和老乡插科打诨,于是就诞生了喜剧。祭礼酒神时,主祭人还有另外一些人,扮演了酒神受难及复活的情况,于是就产生了悲剧。” 在这时,神与葡萄、葡萄酒与人、人与悲喜剧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我们不但从希腊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感受到这种关系,更从每年一度的戏剧节—— 狄奥尼西亚这一名称上看出。在幼里披底斯的《酒神》中, 我们还可以领略到那动人的祭礼场面,正是在充满着对神的感激,对来年好收成的奢望中,正是在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和虔诚的祈祷声中,戏剧诞生了。在杰出的剧作中,我们看到了如《被囚的普罗米修斯》、《俄底浦斯王》、《美狄亚》等一系列以神为题材的脚本。在剧本,神常常成了主角,主人公始终未能战胜天神——命运的化身,从而造成悲剧性的结局,但神躯壳里的实体却是作者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积极反抗精神。
古希腊在建筑方面也达到很高水平,对后世西方产生深刻的影响。古希腊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建筑上,其特点是神殿周围环以圆形柱廊。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希腊先后形成两种圆柱形式,即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而爱奥尼亚式”的创造者就是一个被德尔菲神谕所称为自己儿子的人——爱奥。看来,古希腊的建筑柱式还富有神味呢。在古希腊,人们对于建造神庙是颇为热情的,这甚至使石匠在城邦的产生和繁荣时期“成了一个主要劳动部门”。正是这种热情和虔诚,才使希腊的建筑艺术在神庙的建筑上达到了顶峰,它那精雕细作的施工、富丽堂皇的装饰以及那空灵毓秀、明朗和谐的构思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相比,居民建筑倒被冷落了,难怪当时的一位作家在描述雅典的市区时会这样写道:它“满是尘土而且十分缺水,由于古老而乱七八糟,大多数房屋破破烂烂,只有少数好的”。
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宗教也有关系。最使希腊人引以自豪的是人体雕刻,这是一种饱含着复杂思维的艺术语言,裸体雕刻是来源于古希腊四年一次的竞技会,竞技会具有强烈宗教色彩,其运动项目中有参赛者在弦琴伴奏下向阿波罗神唱赞美诗等活动。因此,竞技会就成了希腊人献给神的祭品。为了表明自身的虔诚,希腊人将自己认为最美、最纯洁的躯体献给神,所以,在赛会上都是赤身露体。实际上“举行竞赛本来正是要了解上苍把胜利之福恩赐给了谁;正是为了纪念,大概也是为了永保那些上天加恩的灵迹,胜利者才委托当时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制作自己的雕像。”反过来,也正是由于这些“委托”才使雕刻家们充分地掌握了人体比例和动态知识,也才有了诸如《掷铁饼者》、《持矛者》……等一系列名作诞生。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一方面,古希腊哲学把人与自然区分开来,在观察事实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与感性直观的宗教世界观有着根本区别。另一方面,由于哲学是从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的,它与宗教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希腊人的灵魂观念很强烈,即使是当时走在理性思维前列的哲学家,也难以摆脱宗教的影响。被认为是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有生命的,并且充满了神。 把数看成事物本性的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性。” 续后,苏格拉底也曾颇费口舌地论证过灵魂的存在。其弟子柏拉图更是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神秘主义和灵魂学说,他的思想对基督教哲学和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假期有计划地看了一批书,其中禁书行列,首选了众人皆知的D H Lawrence的作品。 《sons and lovers》是劳伦斯早期的作品,是一部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联想劳伦斯本人经历即不难看出。本书被分为两卷,第一卷以莫雷尔太太早期婚后生活和威廉与保罗的童年至少年经历为主,第二卷则主要围绕着保罗与精神恋人米丽安,肉体上的情人克莱拉,以及母亲三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纠结困顿,失望无助,甚至痛苦绝望的情感体验。而第二卷又是作者想重点突出的地方,因为它表现了劳伦斯一生中都在探寻的两大主题:两性关系与恋母情结。(本文重点在前者)
书中两性关系集中表现在两大女性人物与保罗之间的情感纠葛:精神恋人米丽安之于保罗的是初恋时的美好与纯洁无暇(如果不算莫雷尔太太的话),欲望情人克莱拉之于保罗的是失落无助时窥探到的激情与幻想。保罗在两者之间痛苦徘徊,苦闷无助,同时加上自己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干预,保罗很轻易地靠着男性身体直觉地选择了克莱拉。(注意其中有个时间顺序,保罗在少年至青年都与米丽安在一块,而克莱拉是在保罗母亲干预下即将放弃米丽安的情况下与保罗产生的感情。)
作为男人保罗遇到的问题,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哲人们就已讨论过。下面简要讲一个小故事。大约三千年前,赫拉克勒斯(Herakles)经历过青春期的情感骚乱之后,离了婚,过起自在的独居生活,以便把自己下一步生活之路的走法想清楚。那个时候,还没有婚姻法一类的法律,所谓离婚,不过就是婚姻中的任何一方说一句“我想离开你”。 赫拉克勒斯并没有打算过独身的生活,他不觉得那是完整的生活,而只是自己人生旅程中一个临时的僻静处。 同年夏天,赫拉克勒斯坐在自己人生僻静处的树下读荷马的《奥德修斯》,见到两个女人朝自己走来。赫拉克勒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两个女人将是自己要面对的两条不同的生命道路,一条通向美好,另一条通向邪恶,尽管两条道路的名称都叫幸福。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不小心与某个女人在某个未经约定的沉溺之时偶然留下的一道生命痕迹。宙斯赋予其一种特殊的魔力——编织言语织体的能力。于是,赫拉克勒斯偶然成了男性力量的原型。
朝着赫拉克勒斯走来的两位女人分别叫卡吉娅和阿蕾特。卡吉娅生得“肌体丰盈而柔软,脸上涂涂抹抹”,“穿着最足以使青春光彩焕发的袍子”,走路时女性体态的性征显得格外突出。用现代话说,卡吉娅生得颇富性感,一副懂得享用生命的样子。而阿蕾特则生得质朴,恬美,气质剔透,“身上装饰纯净,眼神谦和,仪态端庄,身穿白袍”。(前者希腊语意为“邪恶”,而后者意为“美德”。)
最后,作为男人的赫拉克勒斯无法抉择,这个“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由普罗狄科说给苏格拉底,再由苏格拉底传给色诺芬。而这个故事的流传本身,体现的则是后世人们(尤其是男性)“用言语编织的自己对女人身体的伦理想象。女人的身体是亘古不变的男人想象的空间,男人的言语就像这空间的季候。”
保罗作为男人就此徘徊和纠结于阿蕾特式的米丽安和卡吉亚式的克莱拉,其实这种于保罗而言的两性关系实为一个悬而未决的伦理命题。(对于这个宏大的哲学命题,在此不作赘述,如有兴趣,请参阅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抛开这个问题不谈,将这种两性关系放进故事本身,造成保罗最后情感悲剧的还源于第三个女人——保罗的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影响。
由于莫雷尔太太婚姻的不幸,大儿子威廉的英年早逝以及对儿子毫无保留的爱,使得保罗丧失了自我,无形中对其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和无法抗拒的压力。这使得保罗对除了母亲(甚至包括其母)之外其他女性的爱,都产生了畸形扭曲的心态。母亲对保罗过分的爱护和保罗对母亲过分的依恋使他逐渐丧失了恋爱能力,重蹈了哥哥威廉的覆辙,即以母亲为标准去衡量自己的恋人们,结果使自己感情一再陷入危机,人格日趋分裂,在与母亲、精神恋人米丽安及肉欲情人克莱拉之间的感情纠葛中痛苦和矛盾。而这种人格分裂又预示着当时整个民族的悲剧,整个社会的悲剧,在作者劳伦斯看来,便是所谓文明社会对本性的扭曲和压抑,是文明社会用精神意识替代肉体意识所导致的灾难性的后果。(这种观点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无非是一心想建立一种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从往后的作品《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亦能看出这种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可无一例外作者均告以失败,这样才逐渐遁入近乎癫狂的偏执和愤怒,开始用充满诅咒的语言来表达绝望的抗争。
最后我想引出两个话题供大家探讨:一是 从“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命题引申出当今社会当代人对于盲目的情欲与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两者间的甄别,甚至说在这个物欲横流,性爱至上,一夜情满街都是的中国社会,如何去保护那让有情人真正心灵神往的纯真爱情? 二是 人类在发展文明之际将人的本性和欲望的压抑作为付出的代价时,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矛盾,或者说怎样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真正出路? 其实这两个话题看似矛盾,实则是关系密切的近乎于同一个命题的追问。 以上是个人对看完《儿子与情人》这本书的一丁点思考,更多的是希望各位对最后两个问题给出不同的看法,碰擦出思想的火花。
谢谢各位耐心看完,望献上宝贵看法,供不同人参阅。 (一个民族不仅需要脚踏实地关心眼前事情的人,还需要着一个个专注于仰望星空的人,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有未来的。)
4月23日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诞辰。一项在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发表的国际调查指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最伟大的文化象征。这项调查访问了五千名青年。调查人员要求这些印度、巴西、德国、中国和美国的青年提出一个与英国艺术文化有关的人名。
莎士比亚是最多人提出的名字,比例达14%。
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调查显示,英国女王和贝克汉姆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其他较多人提及的名字还有罗琳(JK Rowling)、阿黛尔(Adele)、披头四乐队(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和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
中国
莎士比亚在中国最出名,受访者中有25%提及他的名字。提名莎士比亚比率最低的是美国,只有6%。
星期三(4月23日)是莎士比亚诞辰,有一系列活动予以纪念,包括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启动为期两年的《哈姆雷特》世界巡回演出。
巡回演出的目标是探访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演出场地包括德国的威滕堡、保加利亚菲利普波利斯的罗马剧场、马其顿的赫拉克利亚、华盛顿的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洪都拉斯科潘的玛雅遗址。
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德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场晚间演出《亨利四世》第一节后,剧场顶部将发放烟花。
纪念活动
莎士比亚在1616年4月23日去世,终年52岁。他在1564年出生,真正出生日期无可稽考,但是传统上在4月23日庆祝。
负责在全球推动英国文化的英国文化协会正计划在2016年举行大型国际活动,纪念莎士比亚忌辰400周年。
英国文化协会总裁马丁·戴维森爵士(Sir Martin Davidson)说:“莎士比亚忌辰400周年是自伦敦2012奥运以来,向世界舞台推广英国文化的最好机会。”
忒休斯手持短棒打死半人马的形象家喻户晓。
自从人类走下树来,棒子就是人类最早的帮手。人类最早的手臂延伸就是棒子的前身——树枝。原始人很早就知道,通过杠杆原理可以使木棍的打击力远远大于手臂的打击力。渐渐的,人类意识到窄长的形状可以增加打击距离;较重的头部可以增加打击力度;在木棒头部保留一些枝桠凸起,可以钩挂对方兵器,并充当额外的打击点,最原始的兵器就此成型。
棒子是百兵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顶端削尖的棒子变成了矛;在头上绑上石片就变成了斧;穿上石球就成了锤。作为一种最简单粗糙、取材方便的武器,棒子从远古一直陪伴人类到现代世界。这种最草根的武器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都衍生出多种状态来符合人体工程学,也有很多其他的名称。
棒子被称为大头棒、狼牙棒、战棍甚至和锤子混淆,但是严格意义上的棒子应该是打击部位并不太突出的短棒,和擂鼓瓮金锤及如意金箍棒完全不同。这种短距离打击钝器,还以棒球棒或擀面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
▲现代复原的史前大头棒
锤和棒子有亲缘关系,在棒子头上装上硬质的打击部就成了锤。锤算是升级版的棒子,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锤一般是用不同的材料将柄和头部分别制造;而棒子更多是一体制造,并使用木头、骨头、钢铁等单一材料。在制作上,棒子比锤子更简单,打击力则稍逊。所以棒子在人类装备甲胄后,在战场上一直属于非主流武器。不过在缺乏甲胄的非洲、美洲及太平洋群岛国家的部落里,棒子却大行其道。
▲十九世纪普鲁士狼牙棒,粗壮沉重的特征明显
▲这件东非的“容古”头部做成人脸的样子
棒子有时也可以作为投掷武器,在东非的马赛马拉人使用一种叫‘容古’的投掷短棒。这种短棒用硬木制成,长45至50厘米,顶端有球形头,并在球上有尖的凸起。整个棒子头重脚轻非常利于投掷。‘容古’是马赛马拉成年男子的重要随身物品,由部落长老授予‘容古’是男孩的成人礼,携带‘容古’男孩就成为男人,被视作部落的猎手和战士。‘容古’的功能比较温柔,用于投掷拌翻猎物或打昏敌人,一般不会流血,马赛马拉人的部落战争更倾向于抓俘虏而不是杀死对方。马赛马拉人经常会手持‘容古’去抢狮子的猎物,把狮子赶跑后,割下猎物一条后腿带走。马赛马拉人不会赶尽杀绝,给狮子留下了大部分猎物;所以狮子看到手持‘容古’的人也会识趣得躲开。‘容古’在东非部落文化里也作为权威的象征,在部落会议时手持‘容古’才会有发言的权利。酋长的礼仪性‘容古’有精细的花纹,并由部落的女人用小珠子或贝壳做装饰。肯尼亚前总统莫伊经常随身携带一把精美的错金银的象牙‘容古’,他称之为‘我的贴身随从’。在发怒的时候莫伊会拿这把‘容古’敲桌子,甚至有时会把桌面敲坏。
▲使用“容古”投掷的马赛马拉人
▲肯尼亚前总统莫伊和他手里的象牙“容古”
在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木质的棒子上会裹上织物或者皮革加固,棒子表面上经常会刷上漆。在棒子打击的部分镶上数道铁箍或者钉上铁钉铜钉,可以保障棒子不易折断或变形,大头棒和钉头棒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大力神海格力斯和他的大头棒
在西方世界,大棒子是力量和勇武的象征。神话里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和忒休斯都手持大棒。大力神们手持大棒打败了巨狮、九头蛇和半人马,尽显古希腊文化对于力量和勇敢的原始崇拜。但是没有非凡力量的普通人是驾驭不了沉重的大棒的,还是一柄轻巧的长矛靠谱些。
勇武的征服者威廉在作战时偶尔也以手持大棒的形象出现,但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一场对赫拉克勒斯的模仿秀,以展示他是不可战胜的大力神的化身。在甲胄时代大棒的杀伤力大打了折扣,而且对使用者力量要求过高,渐渐变成了传说中英雄们手里的神器。尽管棒子在战场上已经鲜见,但是在民间棒子依然是应用普遍的武器。棍棒术在欧洲一直很流行,中世纪的剑术学校里棍棒术也是最基础的必修课。棒子作为最古老的草根武器,来自民间最终又回到民间。
▲诺曼征服时期的挂毯中的威廉持棒的形象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凤翅金盔,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蚩尤,白起,蒙恬,拿破仑,嬴政,玻利瓦尔,贞德,凯撒,亚历山大,项羽,阿育王(印度),屋大维,俾斯麦,亚瑟,大流士,居鲁士,彼得大帝,共工,伊阿宋,征服者威廉,亨利五世,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阿瑞斯,巴顿,麦克阿瑟,斯大林,哪吒,杨戬,华盛顿,杜兰特,刘彻,李世民,成吉思汗,忽必烈,卫青,霍去病,阿喀琉斯,关羽,查理曼大帝,狮心查理,威廉华莱士,岳飞,戚继光,戴高乐,威灵顿,朱可夫,图哈耶夫斯基,伏龙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