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渠最初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入伍,投入到冯玉祥门下,并成为冯玉祥的一员得力干将。随着冯玉祥势力的不断强大,韩复渠的职位也不断上升,到一九二○年,韩复渠已当上了旅长。且当时冯玉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量培养军事人才,还保送韩复渠到北京陆军大学旁听。到了一九二八年时,韩复渠已成为冯玉祥辖下的第三方面军总指挥了,与此同时他还被任命为冯玉祥势力范围中的河南省省主席,可见冯玉祥对韩复渠的看重了。
一九二九年,冯玉祥与蒋介石因为国民革命军“编遣”问题矛盾激发,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战争一触即发。在当时的蒋桂战争一结束,蒋冯战争就开始酝酿,冯玉祥集中兵力,令部下通电讨蒋。此时,蒋介石获悉冯玉祥靡下的韩复渠、石友三两人对冯玉祥心存不满。原来,冯玉祥一向治军很严,对于犯了错误的部下毫不留情,都要严厉处罚,象韩复渠这样的高级将领也不能例外,有时犯了小错,也要受到“罚立正、战门岗”的处分,使韩复渠感到面子上很难看,于是对冯玉祥日渐不满。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乘机派人收买韩复渠、石友三二人,当即送给他们二人军费各一百万元,并许诺韩复渠的河南省主席职务不变,同时在以后的每个月将给他们二人军费六十万元。韩复渠接受了蒋介石的条件,立即投向了蒋介石,一瞬间,讨蒋的主力便变成了蒋介石的生力军,冯玉祥逼迫无奈,只好通电下野,末战先败。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里出了两个震惊全国的“飞腿将军”,一个是刘峙,另一个就是韩复渠。
其实,自从韩复渠投靠蒋介石后,两人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韩复渠投蒋后不到几个月,韩就有了反蒋的预谋。韩任山东省主席时,他又一再打击蒋介石在山东的亲信,试图将蒋的势力排出齐鲁大地,这就招致了蒋的痛恨,蒋也就进一步想杀韩以后快,在韩复渠为保存实力坐视国土沦陷事情发生后,蒋介石终于找到了杀韩的借口。
刘峙握着韩的手走到院内,来到一辆早预备好的小车边,刘峙说:“坐上吧,这是我的车子!”韩那里知道这个汽车就是逮捕他的工具。他上了车,刘峙却说:“我还要参加会议去。”说时就车门关上了,在这个时候,汽车前坐上有两个人爬到后车箱里来,分左右坐在韩的两旁,并出示预先写好的逮捕令,对韩说道:“你已经被捕了。”韩起先还以为前坐上两个人是刘峙的随从副官,看见了逮捕令,至此才知道这两个人是军统特务,又向外边一看,沿途布满了宪兵岗哨。汽车飞快地开驶到了火车站月台上,由两个特务拉着韩的双手,并肩登上了预先备好的一列升火待发的专车,并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宪兵、特务等分布在车箱内,直达汉口车站。然后用专车将他押送到武昌,即把韩交“军法执行总监部”管理押在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一座二层楼上。这时已到了一月十二日夜晚,
一直到一月十九日,国民党才组织高等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任审判长官,贾焕臣任军法官。然而,在审讯中,韩只昂着头微笑,一句也不答复,也不请求宽恕。法官再问,还是一言不发。这个审问,其实就等于宣判,因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韩罪状和革除韩的二级上将及本兼一切军政职务。因此,韩已拿定主意见,一句话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时左右,有一个特务走到韩的面前说:“何审判长请你谈话,跟我就去!”韩当时还以为真的是何应钦找他谈话,就随着下楼。到楼梯半腰中一看,院子里满布了持枪待放的哨兵,他方知道自己死将临头,当时便说:“我脚上的鞋小骨些挤脚,我回去换双鞋再去。”他边说边回头,就在他回头上楼的脚刚迈了一步,站在楼梯边的特务已开枪向韩头上打去,韩一回头,说了一句:“打我……”此时连续的枪已打倒了他,歪在楼梯血泊中。他头部中两弹,身上中五弹,计打七枪而死。一代枭雄就此完结。
抗日将领韩复渠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日本人想在胶济铁路边上开采矿产,日本驻济领事馆的花谷便给韩复渠来了一道请柬,请韩复渠赴“共商大事”,韩复渠一怔,眼珠转了几转,想:“姥姥的,这不是出卖主权吗?老子什么都能干,卖国的事不能干。”政府官员们都劝他不要去,干脆推辞掉算了。韩复渠小眼一瞪:“不行,那不叫小日本看扁了?”这样,宴照赴,酒照喝,到时候你们就这样这样。面授完了机宜,老韩大大咧咧去了领事馆,宴会上几个花枝招展的日本娘们左一杯右一杯的劝酒,老韩来者不拒,左拥右抱喝酒调笑荤的素的毫不在乎,一会儿就醉眼朦胧了。花谷见时机成熟,赶忙拿出采矿合同要他签字,韩复渠拿着合同假意敷衍,这时韩的副官猛跑了进来:“报告主席,南京急电,让您赶快回去。”说完架着韩复渠跑回了主席府。花谷气得迭足大骂,主席府里韩复渠笑嘻嘻的喝着茶,说:“姥姥的,对小日本不能软!”
日本吞并山东的念头并未就此消除,过了几天又给韩复渠来了一道请柬。所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政府官员们仍是齐声劝阻,韩复渠大嘴一咧:“没事,这回照旧吃他XXXX的,到时候你们就这样这样。”韩复渠全副武装带着上百名荷枪实弹的卫队就去了领事馆。花谷见老韩这个阵势而来,不由大怒,又不能不强压火气曲意奉承,好酒好菜连同那几个日本女人一起伺候,老韩一会儿又是酩酊大醉。这时花谷才附着韩复渠耳朵说:“韩主席文韬武略当世豪杰,又何必依附在蒋介石的手下呢?我看不如搞个山东自治,我们华北自治政府就要成立了,到时候请您担任政府首脑,您看如何?”韩复渠腾地站起来,把酒杯“砰”地一摔,勃然大怒:“什么自治?这是强奸!姥姥的,让老子当汉奸?没门!”花谷一声冷笑:“韩主席,这回恐怕由不得你了,哼哼!”花谷一挥手,领事馆警卫队立即持枪挡住韩复渠的去路,与韩府卫队相互对峙一触即发。韩复渠哈哈大笑:“这是老子的地盘,不是华北,不是满洲,更不是你们小日本,姥姥的,谁惹老子上火,别怪我不客气!”花谷脸色铁青,正要发作,门卫忽然跑进来:“报报告,不不好了,中国炮队包围了领事馆”花谷大吃一惊,跑到楼上向外一看,我的天,领事馆外马路上整齐齐一溜大炮,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花谷,尖啸的哨子声装炮弹声让花谷心颤腿软,赶忙跌跌撞撞的跑下楼:“不要,韩韩主席不要,我小人喝多了,求您千万不要让人开炮”韩复渠大手一挥:“告诉你,我姓韩的不吃你那一套,姥姥的!”韩复渠拂袖而去,花谷站那儿一个劲儿发懵。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蒋介石委任韩复渠为山东省主席兼第五战区副司令,司令为蒋介石。后来蒋介石忙于上海战事,宣布不再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韩复渠大喜,心想:“姥姥的,第五战区司令一职非我老韩莫属了,哈哈哈。”岂料时世陡转,蒋介石突然宣布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韩复渠仍是副司令。这一下把他气得够呛,心想:“我老韩跟着你拼死拼活忠心不贰,到头来还不如他一个小小的李宗仁?好,很好,我算明白你老蒋了,从今儿起咱哥俩就对着来,看谁斗的过谁!”1938年1月,日军突破黄河直奔济南,韩复渠率十余万大军不战而逃,山东沦于敌手。1938年1月24日,韩复渠因“不抵抗罪”被枪毙。
韩复榘训新兵,怎么也走不到点子上,教官气的歪鼻子,韩气的骂教官说:你他妈的笨,谁他妈的知道121啊!命令:一只脚穿草鞋,一只脚穿皮鞋,你他妈给我喊:草皮草(操屁操)
咏闪电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
咏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
上头细来下头粗
有朝一日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民国年间,军阀韩复渠出任山东省主席,此人不学无术,大字认识不了一罗筐,闹出数不清的笑话,可是他却浑然不觉,喜欢百姓称他为“韩青天”,并以此而自鸣得意。
但是,韩复渠能够在乱世之中做出一番事业来,统帅千军万马,管理山东重地,是因为他确有一些独到之处。据说,在韩复渠统治期间,每当军械库要发装备或是军饷的时候,必须要有韩复渠本人盖了章的单据。韩复渠的副官见韩不识字,而且每天军械库的出入单据众多,认为有机可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捞一票。于是,副官就自己悄悄的写了张单据,再伪造了一个与韩复渠的印章一样的大印,盖在单据上面然后将假印销毁,再拿这张单据去军械库领出一批装备,偷偷卖得的钱中饱了私囊。
过后不久,韩复渠来到军械库检查,他将所有的单据全部拿过来,一张一张的装模做样看过,突然,他举起一张单据来:“这张不对,有问题,有人竟敢伪造我的印章!”
副官一瞧,吓得魂差一点没飞掉,韩复渠手里拿的,正是他伪造的那一张:就遮掩道:“韩主席,这明明是你盖了章的吗,是不是时间久了,你自己也想不起来了?”
“不对,”韩复渠摇头道:“这一张是假的,我知道。”
“可是韩主席,你怎么能够肯定这一张是假的呢?”副官不明白:“这一张上的印章,跟其它上面的印章没有任何区别啊。”
“是没有区别,”韩复渠道:“可是我的印章有记号,我认得,这张上没有记号,所以肯定是假的。”
副官心想,我刻的印和你的一模一样啊,怎么就没有看到你说的记号呢?再问韩复渠这个问题,韩复渠把单据举起来,指着上面的印章说道:“你看清楚了,在我的印章上,有一根针,所以凡是我盖的章,纸上都有一个小洞,这张纸上的印没有小洞,所以我就知道是假的。”
竟有这种事?副官一下子傻了眼。
这就是韩复渠的管理办法了,一个不识字的人想出来的办法,十个读书人也猜不到。韩复渠让人猜不到的不止这一件事,还有山东粮食案,韩复渠的做法就更是让人无法理解了。
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战乱之中,各方军阀不断的搜刮百姓,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饥荒,处在“韩青天”管辖下的山东省更是民不聊生,各地奸商趁机囤积居奇,将粮食价格抬得高高的,让百姓更是叫苦连天。
针对这种情况,各地军阀为了休养生息,都严令粮商不得肆意涨价,违者,以军法从事。但是利之所在,人之所趋,粮商们为了发财,仍然是偷偷的涨价,结果有许多倒霉的粮商被查到,枉送了一条性命。
在山东省,也抓到了几个偷偷涨价的粮商,并立即押到城郊执行枪决。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韩复渠正在他的主席府和姨太太们打麻将,听到来人报说,竟然一下子跳了起来,连鞋也顾不穿,光着两只大脚丫子,拉过来一匹没有配鞍的马,上马之后打马狂奔,直奔城郊法场。
当韩复渠赶到的时候,行刑队正对几个瑟瑟颤抖的粮商举起了枪,韩复渠急忙高声喝止,然后跳下马来,亲自给几个惊魂未定的粮商松开绑,并对他们说道:“几位,韩某人招待不周,让几位受惊了,这都是我韩某人的过错,我向几位赔礼,还请几位不要计较。”
几个粮商目瞪口呆的看着韩复渠那张怪脸,几疑自己身在梦中:“韩主席,你不枪毙我们了?”
“我怎么会枪毙你们呢?”韩复渠哈哈的大笑起来:“你们为山东百姓运来了粮米,山东父老同感大恩,我老韩再不地道,也不能恩将仇报,枪毙你们吧?这都是我手下人不懂事,怠慢了几位。”
“可是韩主席,”粮商们苦着脸说道:“我们私自抬高粮价出售,违反了主席您的军令啊。”
“哈哈哈,”韩复渠仰面大笑起来:“不就是涨个价吗,涨,涨,涨,你们随意的涨,想怎么涨,就怎么涨,谁敢难为你们,就是和我韩某人过不去。”他大声地吼道。
好,故事我们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用非线性思想分析一下韩复渠的做法,他是怎么考虑的?山东省的粮食市场,在他的胡乱折腾下,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群雄割据,指的是由一些拥有较高武装势力的豪杰人物通过一定手段获取地方政权,并以此同其他势力分庭抗礼的局面。
由于中国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这种局面在历史上也是并不少见,最为有名的,则是东汉末年所引发的乱世纷争了,由于《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作品的刻画,也是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一段故事,并在近现代成为屡见不鲜的创作题材。
而倘若说到近现代,也同样有过一番群雄割据的景象,那就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军阀派系各自为政的时期,尽管在这段时期军阀在名义上隶属于民国政府,但大部分的军阀都是各怀鬼胎,更是爆发了北伐战争、直奉战争等一系列争权夺势为目的的战乱。
在民国的群雄割据时期,中国的局势是一片混乱的,也是同样地催生了更多的乱世枭雄。
为谋生而选择从军
何谓军阀?军阀这一角色实际上与三国时期的都督是十分类似的,或者说军阀这一称谓就是近代对于都督这一类雄踞一方的人物的另一种叫法。
在民国时期,中国由于巨大的内忧外患,却是呈现了一番武德充沛的模样,参军人数前所未有的拔高,而脱离中央管制,拥兵自重、我行我素的军阀人数也是越来越多,而韩复榘也是这样的一名军阀。
韩复榘出生于1891年,是直隶省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他的父亲是教师,家中有三十亩良田及六间平房,各种牲畜、设备不计其数,但由于到了他这一代家中人口过于兴旺,不少人坐吃山空,这些家业亦难以维持生计。
所以幼年时也没有过上特别舒适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家族中长大成人以后,韩复榘也是不得不承受难以负担的巨大压力。
或许是这些家中事务让韩复榘感到喘不过气来,19岁那年,韩复榘毅然选择了脱离自己的家庭,外出另谋一条生路,而迫于当时社会上的一片乱象,韩复榘也是干脆地响应了军队的号召,去往参军去了。
于是,韩复榘来到了北洋军,成为了一名新兵蛋子,这时期他的顶头上司正是冯玉祥这名西北军阀首领,其大权在握,也是给了韩复榘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
由于韩复榘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加入军队之后,比起周边的那些大老粗,他的这一项能力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
冯玉祥十分欣赏外表斯文的韩复榘,更是对他的一手好字赞誉有加,没过多久就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了司书生,有了这一层亲密的关系,韩复榘在事业上自然是节节高升,到后来,他也就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十三太保”的一员。
守军不力,同室操戈
在这段时期,韩复榘也是为冯玉祥立了不少汗马功劳,比如说1925年,他帮助冯玉祥攻陷了天津,又在西北军中率众拔得数次头筹,很快地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不过,与冯玉祥的关系却是到此为止了,由于某些矛盾,韩复榘与冯玉祥决裂了,决裂以后,韩复榘倒也没想着自立门户,反倒是投靠了蒋介石,又成为了蒋介石的得力干将。
韩复榘被派去了山东地区,在这段时期,韩复榘大力发展了山东的文化教育,根据资料显示,从1929年到1933年间,山东的在校学生人数足足翻了一倍。
可以说韩复榘是确实有一定的政治成绩的,不过可惜的是,等到后来日本人大举进犯我们国家的疆土,他的这些成绩却是化作了乌有,更是因为他作出的一些选择而留下了遗臭万年的坏名声。
就在日本人大举进攻山东时,韩复榘竟然选择了主动撤退,他干脆地放弃了济南,于是山东地区整个地沦陷了,作为一名割据一方的军阀,韩复榘的这种行为实在是要不得,理应遭到后人的唾弃。
不过对于自己弃城而逃的行为,韩复榘本人却是不以为意,在后来国民军的一次会议上,蒋介石因此向他发难,却反而被韩复榘呛得说不出话来。
蒋介石拐弯抹角地质问韩复榘为何弃城而逃,可韩复榘却是不慌不忙地反咬了蒋介石一口,他说:“那么南京丢失是谁的责任呢?”
此话一出,全场的将士都是愣住了,众所周知坐镇南京的就是国民军总部,这一番发难明显就是冲着蒋介石本人的,经过这一次事件,蒋介石就将韩复榘给逮捕了起来,同年1月24日,韩复榘遭到了枪毙。
死后妻离子散,却各有成就
其实韩复榘此前就与蒋介石有些间隙,在西安事变时,他就暗中向张学良、杨虎城发去了密谋举义的电报,不过这封电报却是遭到了蒋介石的截获。
或许因为这个原因,韩复榘也是不敢再向蒋介石示弱,而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也是担心遭到蒋介石的借刀杀人,最终选择了弃城而逃吧。不过,这些都只是臆测,事情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韩复榘是值得遗臭万年的。
话说回到韩复榘死后,他的妻妾以及儿女就成了孤儿寡母,不过他的妻子高艺珍与小妾们并不对付,众人没多久就分道扬镳了。
小妾纪甘青拿着自己的钱财离开了这个家,而妻子高艺珍则是带着韩复榘的四个儿子亡命天涯,由于当时日本人的侵略行为越来越剧烈,高艺珍此后的行踪也是飘忽不定,先后去过西安、上海、武汉以及北平等等地区。
至于小妾李玉卿,在韩复榘死后就离开了这个家,没过多久就改嫁了他人,不过李玉卿与韩复榘之间育有一子,是韩复榘的小儿子,叫做韩嗣蟥,曾经出国留学去往了奥地利,并且在国外定居了。
如此看来,韩复榘倒是始终有传承父辈所留下的书香门第,将自己的后人都教育成了能够建设祖国、造福世界的栋梁之才。
韩复榘的长子叫做韩嗣燮,在父亲死后他却疯了,没多久就死在了北平的精神病院,但是韩嗣燮却也留下了后代,名字叫做韩念国,或许是同样传承了祖辈的书香门第,韩念国在学习上却是表现得十分优秀,后来的他计算出了阿波罗飞船的飞行轨迹,成为了我国早年研究宇宙飞船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奠定了新中国的航天基础。
韩复榘的二儿子叫做韩嗣燠,后来改名成了韩子华,一开始同样也是个文化人,毕业于中国大学,不过毕业以后,他却是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在后来参与了抗美援朝,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家,建立功名以后,他也是功成身退成了兰州某地电力局的普通员工。
韩复榘与正妻还有最后一个儿子叫做韩嗣烽,后来就业去了西安运输公司。
小结:
作为曾经名噪一时的大军阀,韩复榘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原本在山东执政时期,他的政绩也是同样可圈可点,然而遗憾的是,这名本该备受瞩目的政治新星却在面临外敌的侵略时选择了弃城而逃,不论如何都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一失足铸成千古恨,正是由于这一项无法洗刷的污点,韩复榘才成为了后来的反面教材,为人民所不齿。
应该是韩复榘ju
韩复榘,字向方,中国近代史上军阀之一,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声震西北华北、中原各地,曾叱咤风云一时,后投靠蒋介石,官至国民党陆军上将。在抗日战争中,因其不战而放弃济南并密谋反蒋,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处决。
韩复榘主政山东后,很快改组了省政府,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乡”、“严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项施政计划。张绍堂、李树春、何思源等是他的主要幕僚。韩复榘治鲁七年,山东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对教育工作,韩总是放手让何思源去做,而且没有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私人,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韩复榘听了梁漱溟的讲学,对他的道德学问很是仰慕,于是便有了后来在山东鼎力支持梁的乡村建设计划。梁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冯玉祥,在山东靠韩复榘。”
韩复榘在山东推行乡村建设计划,旨在进行政治及行政改革。韩说:“中国紊乱至此,非从农村整理入手不可,余个人对此迷信甚深。在济南曾办‘村治学院’,现在山东又办有邹平之‘乡村建设研究院’。”又说:“我学识浅陋,而有学识的即‘乡村建设研究院’。因为它是集合知识能力分子在救济农村,一方(面)培养农民知识,一方(面)把农村组织起来,有组织才有力量。”他还说:“军队需要整理,不整理早晚要垮;政治也需要改革,不改革也是早晚要垮的。”他呼吁:“我不会改革,请梁先生帮我们改革吧!”韩复榘对梁漱溟非常尊重,当面称之为“梁先生”。凡梁所提建议,韩多采纳。梁漱溟对韩复榘的评价是:“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另外,韩复榘对戏剧事业十分热衷。当“晦鸣社”又回到济南演出时,其推出的爱国新剧受到韩复榘的关注。在一次剧团上演《文天祥》时,韩突然上台发表即兴演讲。他说:“王先生编的戏很不一般,兄弟认为大有深意,列位要好生想想,这才叫移风易俗哩!” “晦鸣社”因此而声名大噪。
1931年,齐如山与梅兰芳、余叔岩、张伯驹、陈半丁等在北平创立“北平国剧学会”,后因经费问题而一度停办。韩复榘在济南闻讯后,鼓励齐“务必把‘国剧学会’再恢复起来”,并赞助他4000元的开办费及每月400元的经常费。“北平国剧院”很快又重新开展工作,直到抗战爆发。
1938年1月24日晚,韩复榘在禁闭室被枪毙于武昌城外,身中三弹,当场身亡,死时四十八岁。
韩复榘死后,《中央日报》向全国发布消息,宣布他的十大罪状。这十大罪状是:1.违抗命令,擅自撤退。2.按兵不动,拥兵自保。3.勾结日寇,阴谋独立。4.收缴民枪。5.纵兵殃民。6.派销鸦片。7.破坏司法独立。8.擅征和截留国家税款,破坏税制。9.侵吞国防经费。10.扰乱金融。
过后,蒋介石念及其中原大战中的功劳及其部下的劝说下准其安葬,因韩是二级上将,又是一省主席。韩复榘的灵柩被安葬于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墓地。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韩复榘之墓”五个大字(1954年韩复榘的灵柩经人民政府批准,由其子女迁往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