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第一之三十八、范宣受绢
(原文)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译)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疼吗?”范宣回答:“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就这样依次减半,最后减到只有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人人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栖逸第十八之十四、范宣未尝入公门
(原文)范宣未尝入公门。韩康伯与同载,遂诱俱入郡,范便于车后趋下。
(译)范宣从没进过官署的门。有一回韩康伯(韩伯)和他同乘一辆车,就想骗他一块儿进入郡府,结果范宣从后面跳下车跑了。
巧艺第二十一之六、戴安道就范宣学
(原文)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戴安道(戴逵)到范宣那里求学,看范宣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书他也抄书。唯独戴逵喜欢的画画,范宣认为没用,觉得不该在这方面劳费心思。戴逵画了一幅《南都赋图》,范宣看罢赞赏不已,认为大有好处,自此开始重视绘画了。
不知你指的是哪一则。如果是第一则,就是说范宣品行高洁。
1 文言文《戴逵》怎么翻译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县人。他小时候就有灵巧聪慧的心思,善于弹琴,擅长书法与画画。他还是儿童的时候,用白瓦屑、鸡蛋汁混合浸泡,最后做成一块碑,并命名为《郑玄碑》,见到这个碑的人都赞叹不已,认为这块碑“词美书精,器度巧绝”。他很擅长画古人的山水画。十多岁的时候,在瓦棺寺画画。王长史看到之后说:“戴逵并非只会画画,以后肯定能有大名望,我只是遗憾自己见不到他辉煌的时候了。”戴逵曾经跟从范宣学习,范宣见到戴逵的画作,没有用处的事情,不必在这上面白白花费心思,戴逵于是为范宣画了《南都赋》,范宣看完之后大为感叹,认为非常有益处,于是也开始学画画。戴逵既然有了灵巧的心思,又善于铸造佛像和雕刻。他曾经建造无量寿佛的木像和菩萨的木像,高达一丈六。他认为古时的制作都粗拙古朴,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不足以使人动心。于是藏在帷幕中,偷偷听众人的议论,所听到的褒贬意见,都加以详细的研究,积累思考了三年,刻像才最终完成。
1 原文如下: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逵曾就范宣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2 戴逵(326-396 ),东晋著名美术家、雕塑家。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市)。他是顾恺之时代另一有名画家,南渡的北方士族。晚年长期住在会稽一带。戴逵终生不仕,初就学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鼓琴,工人物、山水,坚拒太宰武陵王召其鼓琴之命,王徽之曾雪夜访之,到门未入,孝武帝时累征不就。著《戴逵集》9卷,已散佚。他少年时画的《南都赋》,使他的先生范宣(当时有名的学者)改变了绘画无用的看法。他富有巧艺,绘画而外,又善于弹琴,更以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而知名。他曾造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及菩萨像。为了创造新的样式,他暗暗坐在帷帐中倾听群众议论。根据大家的褒贬,加以研究,积思三年才完成。由此可见戴逵是首先创造了中国式佛像的艺术家。戴逵并且创造了夹纻漆像的作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的创始者。戴逵在南京瓦官寺作的五躯佛像,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及狮子国(锡兰岛)的玉像,共称“瓦官寺三绝”。
3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2 范宣洁行廉约的译文和题的答案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写了那两件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里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便大声哭了起来。有人问:“很痛吗?”范宣回答说:“不是因为疼痛,是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所以才哭的。”范宣品行高洁,清廉俭约,韩豫章曾经要送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到五十匹,仍然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直至减到一匹,他最终还是不肯接受。跟下来,韩豫章与范宣一起坐车,就在车中扯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能让自己的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1受伤时为自己不能保护父母所给予的皮肤而哭
赠绢而不受,后来无法推脱收了两丈
2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懂得感恩热爱生命
3 文言文《德行》三十八的翻译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范宣八岁那年,在后园挑菜,不当心弄伤了手指,大哭。人家问他:“疼么?”他回答:“不是因为疼,身体、头发、肌肤,都是从父母来的,不敢令它们有所损伤,所以我才哭了。”范宣的行为廉洁、节俭,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为五十匹,也不接受。这样一再减半,直到一匹,到底也没有接受。韩豫章后来与范宣一起坐车,就在车中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能让自己的妻子连裤子都没得穿么?”范宣笑着接受了。
4 求古文翻译“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严格约束自己,放手一搏时却要有所作为;(“出”这个状态比较难翻译,与律己相反,意思是跳脱束缚,实践实干;“见”翻做“现”,表现出、做出成绩)
心怀子民,作为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乎”介词,在于;“动”我结合上句承接翻作作为,“关夫治道”我不太明白,夫是不是能做语气词,若是做语气词治道就是名词,若夫翻做大丈夫,君王,则夫治道是个主谓宾的短语,但意思翻下来都差不多)
这句话出自 宋朝 陈亮《谢曾察院启》,现在总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出自这,我觉得不尽然,百科里有说“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现在的人总结出来的,而古文这几句说的其实是君王治国的道理,些许可以用于现在的领导管理。
5 戴逵文言文全篇翻译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补充:望采纳 。
1 范宣受绢的翻译
原文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邪?”范笑而受之。译文:范宣八岁时,在后园挖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
有人问:“疼吗?”回答说:“不是因为疼,人的身体四肢头发肌肤,都是来自于父母,不该随意毁伤,因此才哭!”范宣为人廉洁俭朴,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仍不接受;就像这样一半一半递减,直到剩下一匹绢,仍然不接受。后来,韩与范同车出游,韩便在车里撕下二丈绢绸给范宣,说:“作为丈夫难道能让妻子没有衣裤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2 范宣受绢的翻译
一、翻译
范宣为人廉洁简朴,豫章太守韩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仍不接受;就像这样一半一半递减,直到剩下一匹绢,仍然不接受。后来,韩伯与范宣同车出游,韩伯便在车里撕下二丈绢绸给范宣,说:“作为丈夫难道能让妻子没有衣裤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二、原文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三、作者和出处
作者:南朝刘义庆
出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搜狗百科—范宣受绢
3 范宣受绢的翻译范宣八岁时,在后菜园里挑菜,不小心弄伤手指,放声大哭。被人问:“很痛吗?”
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痛,身体毛发皮肤,我不敢弄伤,因此而哭泣。”范宣品行高洁清廉节约,韩豫章送他百匹布帛,他不接受。减少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像这样减少一半,最后到了(只有)一匹布,始终没有接受。韩豫章后来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中撕下两丈布给范宣,说:“人宁可出行没有裤子吗?”范宣笑着接受了布帛。
自己翻译的,望采纳。
你不能采纳一下么…………
4 《世说新语·德行》的翻译范宣与韩伯德行第一之三十八、范宣受绢(原文)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
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译)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疼吗?”范宣回答:“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
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
就这样依次减半,最后减到只有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人人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5 《世说新语·德行》的翻译范宣与韩伯德行第一之三十八、范宣受绢
(原文)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译)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疼吗?”范宣回答:“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就这样依次减半,最后减到只有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人人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6 世说新语巧艺戴安道和范宣的翻译巧艺第二十一之六、戴安道就范宣学
(原文)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戴安道(戴逵)到范宣那里求学,看范宣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书他也抄书。唯独戴逵喜欢的画画,范宣认为没用,觉得不该在这方面劳费心思。戴逵画了一幅《南都赋图》,范宣看罢赞赏不已,认为大有好处,自此开始重视绘画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义庆等人。《世说新语》又名《世语》 ,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7 戴逵 文言文翻译 求大神翻译善于弹琴。他很擅长画古人的山水画,用白瓦屑:“戴逵并非只会画画,范宣看完之后大为感叹。他还是儿童的时候,所听到的褒贬意见,并命名为《郑玄碑》,认为非常有益处,以后肯定能有大名望,刻像才最终完成,见到这个碑的人都赞叹不已,最后做成一块碑。于是藏在帷幕中,擅长书法与画画。
自己翻译的,都加以详细的研究。王长史看到之后说,认为这块碑“词美书精,在瓦棺寺画画,高达一丈六,范宣见到戴逵的画作。
戴逵既然有了灵巧的心思。他认为古时的制作都粗拙古朴,器度巧绝”。”
戴逵曾经跟从范宣学习,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没有用处的事情,又善于铸造佛像和雕刻,积累思考了三年,于是也开始学画画,不必在这上面白白花费心思,不足以使人动心。十多岁的时候。他曾经建造无量寿佛的木像和菩萨的木像,偷偷听众人的议论,戴逵于是为范宣画了《南都赋》,字安道戴逵、鸡蛋汁混合浸泡,我只是遗憾自己见不到他辉煌的时候了,谯郡铚县人。他小时候就有灵巧聪慧的心思
8 范宣受绢怎么翻译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摘《世说新语·德行篇》之《范宣受绢》
范宣八岁时,在后园挖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有人问:“疼吗?”回答说:“不是因为疼,人的身体四肢头发肌肤,都是来自于父母,不该随意毁伤,因此才哭!”
范宣为人廉洁简朴,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仍不接受;就像这样一半一半递减,直到剩下一匹绢,仍然不接受。后来,韩与范同车出游,韩便在车里撕下二丈绢绸给范宣,说:“作为丈夫难道能让妻子没有衣裤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