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农历9月29日午时1点30分出生的男孩,姓韩,两个字即韩某

2011年农历9月29日午时1点30分出生的男孩,姓韩,两个字即韩某,第1张

韩量 韩川 韩城 韩俊 韩陌 韩恕 韩精 韩廉 韩宜 韩通 韩祥 韩鹏 韩白 韩湛 韩凡 韩神 韩体 韩明 韩铭 韩揭 韩克 韩锻 韩锐 韩益 韩为

韩波 韩馨 韩汶 韩楷 韩何 韩沉 韩足 韩泉 韩玄 韩亮 韩源 韩港 韩辞 韩河 韩慈 韩渠 韩比 韩勇 韩修 韩适 韩军 韩夷 韩潜 韩旷 韩勤

韩悠 韩南 韩才 韩伦 韩立 韩而 韩声 韩汪 韩邦 韩激 韩里 韩宇 韩礼 韩功 韩娜 韩顷 韩侠 韩许 韩图 韩保 韩履 韩桐 韩睛 韩灵 韩勺

韩均 韩怒 韩良 韩凯 韩愈 韩睿 韩险 韩安 韩度 韩澄 韩理 韩臣 韩默 韩毅 韩断 韩尺 韩名 韩伟 韩电 韩卫 韩敏 韩容 韩击 韩深 韩时

韩机 韩浪 韩霜 韩烈 韩浚 韩迈 韩肇 韩悬 韩傲 韩颜 韩孝 韩众 韩韶 韩复 韩延 韩非 韩尘 韩切 韩照 韩曲 韩温 韩忠 韩顺 韩共 韩询

韩彦 韩岳 韩陷 韩哉 韩日 韩玉 韩谷 韩献 韩累 韩忍 韩箴 韩唯 韩谆 韩笛 韩防 韩辰 韩解 韩如 韩脱 韩嘤 韩摄 韩约 韩固 韩野 韩晨

韩信 韩宝 韩省 韩槽 韩豫 韩吾 韩由 韩耿 韩用 韩聪 韩顾 韩谏 韩早 韩净 韩形 韩养 韩跃 韩雨 韩位 韩诚 韩钦 韩席 韩存 韩茂 韩下

韩讷 韩限 韩澜 韩华 韩东 韩朋 韩荒 韩略 韩劲 韩节 韩艰 韩秉 韩绩 韩蓝 韩止 韩铁 韩涧 韩弄 韩有 韩铜 韩锋 韩真 韩三 韩啸 韩台

韩冰 韩沛 韩兢 韩庆 韩孤 韩武 韩者 韩岁 韩游 韩熊 韩引 韩怀 韩身 韩清 韩江 韩欣 韩衍 韩曜 韩准 韩徐 韩展 韩钧 韩翎 韩歌 韩佑

韩囊 韩难 韩敦 韩推 韩这 韩朝 韩青 韩义 韩扰 韩济 韩聚 韩去 韩芦 韩满 韩洞 韩欢 韩讪 韩晴 韩举 韩景 韩斯 韩雷 韩魄 韩田 韩语

韩瑞 韩泰 韩于 韩霖 韩坤 韩栋 韩商 韩夏 韩物 韩射 韩话 韩株 韩来 韩大 韩躬 韩基 韩镜 韩萧 韩得 韩招 韩高 韩光 韩辉 韩善 韩品

韩封 韩逊 韩士 韩峙 韩助 韩壑 韩杨 韩灯 韩规 韩惜 韩涉 韩驹 韩五 韩庄 韩箭 韩喻 韩涛 韩过 韩鹰 韩飞 韩严 韩多 韩誉 韩天 韩先

韩沧 韩廓 韩余 韩意 韩路 韩元 韩崇 韩免 韩遂 韩治 韩思 韩浅 韩吹 韩攻 韩索 韩君 韩俭 韩进 韩虎 韩长 韩承 韩枕 韩守 韩等 韩方

韩俗 韩御 韩浩 韩淡 韩福 韩柳 韩凌 韩若 韩改 韩谦 韩苑 韩己 韩贵 韩杭 韩乐 韩湖 韩洪 韩望 韩隆 韩霄 韩少 韩播 韩简 韩散 韩循

韩穆 韩沙 韩情 韩涌 韩记 韩岸 韩易 韩然 韩翼 韩原 韩活 韩亭 韩责 韩闻 韩邑 韩境 韩祖 韩汗 韩絮 韩书 韩地 韩兴 韩级 韩芹 韩识

韩释 韩化 韩永 韩皓 韩更 韩空 韩帝 韩耕 韩翰 韩淘 韩般 韩琢 韩林 韩妙 韩鸿 韩剑 韩淳 韩蚊 韩瞻 韩笃 韩资 韩壶 韩雁 韩伯 韩鸥

韩友 韩夕 韩月 韩笠 韩即 韩舟 韩着 韩绳 韩笑 韩危 韩英 韩无 韩业 韩昌 韩兼 韩迁 韩镇 韩恃 韩鸣 韩荐 韩石 韩坦 韩并 韩律 韩皇

韩住 韩自 韩朗 韩弟 韩戈 韩阔 韩韵 韩锦 韩博 韩童 韩圣 韩万 韩圭 韩争 韩屈 韩泊 韩相 韩星 韩澡 韩至 韩鉴 韩耀 韩质 韩雅 韩风

韩运 韩常 韩银 韩亨 韩溢 韩裕 韩愕 韩韬 韩言 韩起 韩巨 韩杜 韩奥 韩康 韩尚 韩阳 韩宽 韩诗 韩池 韩扬 韩汉 韩生 韩放 韩离 韩国

韩朴 韩粟 韩丰 韩尊 韩价 韩忘 韩当 韩寥 韩章 韩彰 韩毫 韩亦 韩处 韩千 韩翱 韩平 韩街 韩道 韩穿 韩琦 韩学 韩勋 韩细 韩孜 韩鱼

韩寄 韩直 韩仁 韩令 韩肃 韩森 韩邻 韩吉 韩呜 韩羡 韩捐 韩标 韩斌 韩宁 韩没 韩气 韩唐 韩健 韩鸽 韩藻 韩后 韩开 韩遵 韩志 韩勉

韩四 韩旭 韩宵 韩会 韩冷 韩彻 韩群 韩苛 韩熟 韩逆 韩金 韩必 韩及 韩积 韩谐 韩谨 韩磨 韩阜 韩近 韩梁 韩逸 韩簇 韩柏 韩钱 韩折

韩线 韩衷 韩璋 韩随 韩超 韩浦 韩任 韩客 韩崎 韩闲 韩问 韩念 韩字 韩似 韩行 韩享 韩骄 韩回 韩威 韩荷 韩特 韩龄 韩观 韩卡 韩微

韩师 韩传 韩广 韩留 韩芭 韩昭 韩纲 韩亲 韩正 韩儒 韩管 韩晖 韩坚 韩吟 韩临 韩泽 韩和 韩器 韩翟 韩王 韩建 韩炎 韩贤 韩龙 韩欲

韩迢 韩既 韩见 韩戒 韩包 韩抱 韩九 韩歇 韩挣 韩中 韩达 韩煦 韩古 韩肖 韩性 韩流 韩向 韩寿 韩数 韩重 韩指 韩蝶 韩操 韩富 韩轮

韩恭 韩本 韩轩 韩察 韩让 韩德 韩树 韩六 韩登 韩奉 韩虚 韩振 韩双 韩际 韩漾 韩究 韩劳 韩拓 韩惟 韩晋 韩颀 韩带 韩雄 韩狂 韩藏

韩习 韩归 韩烟 韩西 韩彬 韩恨 韩刚 韩极 韩硕 韩普 韩部 韩谢 韩渐 韩木 韩疏 韩圆 韩融 韩果 韩航 韩昙 韩欧 韩钟 韩攀 韩丘 韩力

韩昂 韩革 韩苦 韩独 韩晦 韩冻 韩汝 韩哲 韩谁 韩齐 韩凤 韩世 韩它 韩维 韩砂 韩恒 韩孚 韩舜 韩戏 韩觉 韩远 韩好 韩耐 韩杰 韩趣

韩逝 韩奔 韩宏 韩公 韩岩 韩驰 韩致 韩实 韩卷 韩润 韩轻 韩贾 韩都 韩矜 韩文 韩受 韩赤 韩慎 韩合 韩刊 韩从 韩核 韩松 韩强 韩愚

韩拙 韩村 韩利 韩奋 韩定 韩弓 韩描 韩造 韩潮 韩秋 韩乔 韩绝 韩越 韩热 韩帆 韩蒙 韩弘 韩也 韩备 韩挚 韩滨 韩灿 韩晓 韩冲 韩析

韩壮 韩繁 韩新 韩翔 韩能 韩乾 韩依 韩汰 韩骨 韩征 韩山 韩震 韩厚 韩论 韩瀚 韩昆 韩暖 韩海 韩谅 韩甘 韩百 韩贞 韩潭 韩同 韩权

韩再 韩忆 韩尽 韩端 韩春 韩抗 韩睹 韩启 韩求 韩全 韩琅 韩虑 韩莫 韩敬 韩盛 韩子 韩柱 韩谈 韩视 韩叶 韩梭 韩贫 韩禅 韩伸 韩矣

韩久 韩弥 韩针 韩捷 韩昧 韩育 韩水 韩庭 韩智 韩获 韩峰 韩胜 韩厉 韩施 韩奇 韩含 韩荣 韩仪 韩考 韩介 韩寒 韩成 韩稳 韩听 韩峻

韩泥 韩拂 韩励 韩给 韩渊 韩知 韩旦 韩幸 韩心 韩腾 韩瞑 韩不 韩云 韩庸 韩绿 韩澈 韩民 韩站 韩冬 韩雪 韩觅 韩可 韩恩 韩鹤 韩倚

韩未 韩悟 韩夫 韩影 韩豪 韩遥 韩年

韩皇后和普罗雅哪个好

  两者各有各的优点和优点,还要看具体的需要。

  普罗亚

  Proya是中国领先的化妆品品牌。  Proya探索深海中纯净珍贵的护肤成分,运用先进科技深入肌肤本源,带来持久、由内而外的魅力。

  自2006年品牌诞生以来,就一直坚信海洋是一切生命的摇篮和美的源泉。 宝雅以“深海之美,源于深海”为理念,以智慧、魅力、优雅、时尚的品牌个性,为亚洲消费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护肤方案和美容体验,打造启迪人心的深海护肤品。 审美的。  2015年1月12日,Proya荣获联合国公益奖“年度妇女发展贡献奖”

  韩王后

  汉王是中国品牌。 汉厚化妆品有限公司以塑造女性生态美而闻名,有机护肤的热门品牌,国内化妆品的立体营销代表。 达人的面膜和熬夜眼霜是它的明星产品。  Hanhou,知名护肤品牌,创立于2005年,倡导“自然、年轻、韩式”轻薄护肤理念,致力于为女性打造生态美。 已成为中国年轻人最喜爱的护肤品牌之一。

  韩厚面膜适合什么肤质?

  汉厚面膜的主要功能是补水保湿。 一般用于18岁以后需要补水的肌肤。

  敷面膜的最佳时间是15分钟,但要根据面膜的种类来确定。 如果是保湿面膜和面膜里面精华比较多的面膜,敷面膜的时间可以稍长一些,一般20分钟左右。不要觉得面膜里多余的精华液浪费了,可以涂在脖子和手上; 清洁型面膜只能使用15分钟,必须洗掉。 这是因为洁面面膜是弱酸性的,如果长时间敷在脸上,会损伤脸上的角质层。

  保湿修护专家:持续为肌肤注入水动力能量,补充肌肤流失的水分,为肌肤带来长效保湿,给予肌肤密集补水修护,让肌肤长久水润快乐 !

  

前208年,陈胜败于章邯,为遭车夫刺杀而死。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楚王;这时齐,赵,燕,魏,楚均已复国。

张良趁此机会,谋复韩国,遂入白项梁道:“公已立楚后,足副民望,现在齐赵燕魏,俱已复国,独韩尚无主,将来必有人拥立,公何不求立韩后,使他感德;名虽为韩,实仍属楚,免得被人占了先着,与我为敌呢。”语有分寸。项梁道:“韩国尚有嫡派否?”良答道:“韩公子成,曾受封横阳君,现尚无恙,且有贤声,可立为韩王,为楚声援,不致他变。”梁依了良议,遂使良往寻韩公子成。良一寻便着,返报项梁。梁因命良为韩司徒,使他往奉韩成,西略韩地。[1]

张良拜辞项梁,又与沛公作别,径至韩地,立韩成为韩王,自为辅助,项梁将数千士兵借予韩成,韩成遂于颖川一带与秦军展开游击战,但攻下数座城池后,又被秦军夺回。[2]

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仍把韩成封为韩王。仍都阳翟。

前206年七月,项羽因张良跟随刘邦,而把韩成斩首,改立大夫郑昌为韩王。

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立国或长或短,国势或强或弱,所以国都也有多寡之分,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秦:周厉王十四年(前844年),原为周王室养马的秦非子曾孙秦仲,继承赢秦首领之位。周宣王四年(前824年),秦仲授封大夫,获得天子赐下的车马、礼器、家臣资格,正式进入封臣行列。这个时候的赢秦聚集地,被称为“秦邑”,大致位置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村寨,还不能被称为城市。

周宣王六年(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作战中阵亡,子秦庄公继续奉天子诏命率军讨伐西戎,大破之。周宣王策命秦庄公为“西陲大夫”,而“西垂”(大致在今天的甘肃东南,具体地址不详),就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都城意义的聚居地。

周幽王六年(前776年),新继位的秦襄公将赢秦都邑自西垂迁往汧邑(在今天的陕西陇县),更加接近关中;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死于骊山。秦襄公与各诸侯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

为了酬谢秦襄公护卫功劳,周平王将岐山以西原属于周王室的土地,皆转封秦,册立秦襄公为秦伯,至此,秦正式立国,并将国都移往平阳(今陕西眉县西北)。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自平阳迁往雍城(今陕西凤翔),这前几次迁都,标志着秦国自西戎蛮荒之地,进入了高度发达的原周室故土。秦也从一个西方小部落,开始逐渐发展为重要的春秋诸侯国,为日后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秦灵公六年(前419年),秦国迁都泾阳(今陕西泾阳),秦国开始大步向东发展。但是秦的宗庙留在雍城,重要的大典也在雍城举行,这里依旧是秦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相当于秦国陪都。

秦献公二年(前383年),秦国再次迁都,这一次直接将国都建在离黄河不远的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直面战国中期天下最强的魏国。秦迁都栎阳的目的是集中国力,全力开展与魏国争夺河西的战争。而河西之战,也如秦所愿,最终以魏败秦胜告终,秦国彻底夺取河西。

秦孝公二年(前360年),秦孝公在栎阳采用商鞅之策,开始变法,秦国因此强大,逐步拥有了压倒山东六国的军事优势,信心大增,不需要再将国都建立在最前沿。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迁都,建都于后世赫赫有名的关中周室丰镐旧地、渭水之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与西安西北之间)。

在这里,虎狼秦军无数次出征,大破山东六国,威震天下,最终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六国,混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王朝。而咸阳也在秦军的征途中,扬名四海。

齐:周武王五年(前1044年),周武王封功臣尚父、太公吕望(姜尚)为齐侯,封地东夷故地,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临淄区),齐国立国都于营丘近二百年。

齐胡公二年(前866年),齐胡公迁都薄姑(临淄以北五十公里、桓台一带),但是七年后,因为怨恨胡公迁都,齐人拥立其异母弟公子山(齐献公),杀胡公,而将国都迁回营丘。齐献公因营丘临近淄水,所以改营丘为临淄,这也是日后延续近七百年的齐国国都。

姜齐康公十四年、田齐太公十四年(前404年),已经掌握齐国实际权力上百年的田氏家族,在首领太公田和操控下,以“嗜酒、无道、怠政”的名义,放逐姜齐康公于海上,仅给予一城作为食邑。田和在齐国自立为主,建立有别于姜齐的田氏齐国,依旧以临淄为国都。

田齐威王在位时,临淄城有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是战国时期天下第一大城,远超秦咸阳、魏大梁、楚郢都,韩新郑、燕蓟城、赵邯郸,就连周王室的洛邑,也远远不及。

齐湣王十七年(前284年),燕国伐齐,破临淄,下齐国七十余城,齐湣王被杀,齐国自此一蹶不振。虽然五年后田单击败燕军恢复疆域,但是齐国元气大伤,不复当年强盛,临淄也因此衰败,失去了往昔的风采。

齐王建四十四年(前221年),秦军在消灭其余五国后,转道攻齐,已经五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齐国不战而降,齐国最终也没有避免灭亡的命运。

秦灭齐后,以齐地置齐郡、琅琊郡,而旧齐都临淄则成为齐郡郡治,延续二千余年,今天则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楚:周文王壮大周室、周武王灭商(前1046年)前后,江淮芈姓季连部落酋长鬻熊率全族投靠周人,为周室附庸。周成王元年(1042年),鬻熊后裔熊绎被周室策命为子爵,称“楚子”,这是楚国立国的开始。

熊绎立国后,建都邑丹阳,这个地方,现在基本上被确认为河南淅川,这是楚国第一个都城。楚武王三十六年(前704年),楚武王熊通僭越自立为王,这是春秋战国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

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文王熊赀把国都迁离建都四百年的丹阳,南迁于“郢”,即今天的湖北荆州纪南城。在这里,楚国大肆攻伐汉江诸姬,扩大疆土,并对抗北方强敌晋国。楚国于此建都近二百年,演绎了“晋楚争霸”的壮丽风云。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国国王阖闾亲率三万大军,逆淮河而上,讨伐楚国。在柏举,吴军击溃楚军,然后五战五胜,于冬十一月攻克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吴军在郢都大肆劫掠,破坏楚国宗庙宫室,三百年楚国国都几乎被荡平。

楚昭王十二年(前504年),在秦国协助下,楚军击退吴军,恢复疆域。因郢都残破,一时无法立足,于是楚昭王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东),称“鄀郢”。

楚国都鄀郢约六十余年,至楚惠王中期(前450年左右),楚惠王又曾居住于鄢(也在宜城,距鄀郢不远),号“鄢郢”。楚惠王晚年(约前435-433年左右),楚国国力增强,于是在郢都旧地以南重建都城,称“南郢”,此后九代楚王均居于新郢(南郢)。

楚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军在白起率领下,东伐楚国,大破楚军,并攻克新郢,史称:白起拔郢。楚顷襄王为躲避秦军兵锋,逃奔陈(今河南淮阳),把国都迁至此,改名“陈郢”,继续对抗秦军。

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年),楚国迁都巨阳(今安徽阜阳),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再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这两次迁都,都是为了防备秦军攻击,避免楚国再次被攻克国都。

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避无可避的楚国,在秦军老将王翦带领的六十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进攻下,终于覆灭于寿春。虽然楚军大将项燕扶立昌平君熊启为楚王,抵抗秦军,但是很快被秦军击败,项燕及昌平君战死,八百年的楚国走到了尽头,而寿春,也成为最后的楚国王都。

燕:周武王五年(前1044年),周灭商。此后周武王封王弟姬奭于燕地,建立燕国,姬奭号“召公”,即燕国第一代国君燕召公。召公没有前往燕国就封,而是派长子克去封地管理,自己在周王室国都镐京担任王室卿士,辅佐周天子处理国政。

燕侯克抵达燕国后,建都于燕城(今北京房山区),这是燕国第一个都城,燕国在此立国近四百年。燕桓侯在位期间(前697-691年),燕国曾向北发展,灭蓟国,迁都于此,称“蓟城”。但是北方山戎多次南下侵扰燕国,为了躲避山戎,燕国被迫自蓟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放弃刚刚建立的新都。

燕庄公二十七年(前664年),山戎大举南下侵燕,燕国不敌。齐国国君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召集诸侯联军救燕,击败山戎,保全燕国。山戎被击败后,燕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将国都从临易迁回蓟城。

燕昭王二年(前311年),平定了子之叛乱的燕昭王在易地(今河北易县)建立新都,称“下都”,以原都城蓟城为上都。

燕昭王于此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雄,苏秦、乐毅都在这里被燕昭王收为己用,为燕国强势崛起奠定基础。燕国也一举跃居为战国七雄之一,东边拓地千里,直抵辽东,并南下攻齐,几乎灭掉齐国。

燕惠王元年(前279年),燕军被田单带领的齐军击败,大溃而回,燕国不复强盛,逐渐衰败。燕王喜五年(前250年),燕国趁火打劫,在长平之战十年后,出兵六十万偷袭元气大伤的赵国,却被赵将李牧带领哀兵之势的赵军打得抱头鼠窜,惨败而回,再一次刷新七雄的底线。

此后燕一直与赵缠斗不止,燕胜少败多,而赵也损耗极大,双方两败俱伤。

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在秦为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此后策划刺杀秦王的计划,以此抗拒即将到来的秦军攻击。

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太子丹遣荆轲以诈降名义入秦,当面刺杀秦王政,但是行动失败,并因此导致秦王大怒,出兵攻燕。

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军攻破燕下都易城、上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奔辽东,在襄平(今辽宁辽阳)苟延残喘,襄平也因此成为燕国新都城。

同年,秦将李信率兵越衍水,追击燕国残余势力,大败燕太子丹,基本消灭燕军主力。燕王喜无奈,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未置可否。但是由于秦即将发起对魏、楚的作战,所以实际上停止攻燕,燕国暂时在辽东偷生。

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秦国已经攻灭魏、楚,可以腾出手来北上。于是秦以王贲领军,直扑辽东攻燕。燕国有生力量基本上在衍水之战中已被消灭,所以根本不能抵抗来势汹汹的秦国大军,王贲轻而易举消灭燕国残军,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在燕地置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蓟城为渔阳郡治,襄平为辽东郡治。

赵:赵国起源于晋国大夫赵氏,兴起于晋文公元年(前635年),赵衰辅佐晋文公,建立晋国霸业。此后赵氏历经数代人的发展,最终得以与魏、韩两家消灭智氏,掌握晋国大权。名为晋卿,实际上已经是独立政权。

赵氏原本的都邑是家族起家封地晋阳(今山西太原)。赵襄子五十一年(前425年),赵襄子赵无恤去世,死前没有传位自己的儿子,而是把赵氏首领之位传给兄长伯鲁的儿子赵浣。但是赵无恤和伯鲁的弟弟赵嘉驱逐侄子赵浣,自立为主。

一年后,赵嘉去世,赵浣被赵氏族人迎回晋阳,成为赵氏新主。为了消除赵嘉残余势力的影响,赵浣将都邑自晋阳迁往中牟(今河南鹤壁)。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赵、魏、韩三家正式分晋,各自独立建国。赵烈侯去世后,因为儿子赵章年级小,所以烈侯的弟弟被拥立为赵侯,称赵武公。武公去世后,历史重演:赵烈侯的儿子赵章继位,武公的儿子不服作乱。赵章击败叛乱后,也是为了消除叛乱影响,于是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史称“敬侯迁都”。

赵成侯二十年(前355年),赵国为了抵御魏国的攻伐,所以立信都(今河北邢台)为别都。信都曾在赵魏大战邯郸沦陷的情况下,作为赵国都城,对抗魏国。赵军以信都为基地,坚持三年作战,最终击败魏军,收付邯郸。

在邯郸,赵国经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迅速壮大,成为战国中晚期唯一能够抗衡秦军的力量,多次击败秦军。但是在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长平一战中,秦军大破赵军,赵军被坑杀四十六万。赵国自此中衰,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在勉力支撑了三十年后,赵王迁八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俘赵王迁,赵国亡。秦以赵地置邯郸郡,郡治就是邯郸城。

魏:魏国也是原晋国卿士后裔,先祖毕万,是晋献公大夫,因军功受封于魏地(今山西芮城),魏氏由此得姓。毕万孙魏犨,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忠诚无二,在文公继位后,也是功劳赫赫,为晋国出生入死。晋文公以魏犨继承魏氏爵位封地,封大夫,治理魏地。魏邑(芮城),就是魏氏最初的首邑。

魏桓子末年(前453年),已经是晋国实际执掌家族之一的魏氏,联合赵、韩两家,灭智氏,平分晋国权力疆土,魏氏因此基本可算独立建国。

魏文侯元年(前403年),魏与赵、韩受周威烈王策命,正式列为诸侯,魏国立国。魏文侯于是迁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在此改革变法、兴修水利、奖励耕战,成为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

魏武侯五年(前391年),魏联合赵、韩,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与楚国作战,三家击败楚军,夺取河南之地。战后划分胜利果实,其中魏国占领大梁。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原争霸,魏国把国都自安邑迁往大梁,魏惠王三十六年(前334年),魏率先在六国中(楚国除外)称王,大梁为王都。但是此时的魏国已“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国势大衰,再也不复文侯、武侯时的强盛局面。

此后百年,秦国崛起,作为过气强国的魏,面对秦、赵、齐等国的攻击,不能战而胜之,疆土日蹙。只是因为诸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时战时和,魏才得以延续。又因魏国军事奇才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幼子、魏安釐王弟)的存在,两次击败秦军,挽救魏、赵于危急,所以魏国尚能勉强自保。

魏安釐王三十四年(前243年),信陵君去世,魏国再无可以抵抗秦军之人,面对虎狼秦军束手无策。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军伐魏,水淹大梁,破城而入,杀魏王假,魏国灭亡。

魏旧都大梁因被大水灌城,一片泽国,不宜为要城,所以只被改为大梁县,属砀郡。

韩:韩氏先祖为晋公室,为曲沃桓叔幼子韩万。晋侯缗二十八年(前677年),桓叔孙曲沃武公以小宗并大宗,消灭翼城晋国嫡宗,代为晋新公室。而韩万因为协助侄子曲沃武公克翼有功,被封于韩地,韩氏因地而得姓。

韩氏起先在晋国地位较低,没有出任卿士,甚至只能依附赵氏生存。在韩献子韩厥时期,因为主持公道,为几乎被灭门的赵氏说话,获得“忠贞刚直”的评价,并在以后坚决扶持仅存的赵氏孤儿—赵武继承赵氏,所以韩、赵两家一直亲密无间,结成牢固同盟,并在之后的晋国政治斗争中共同进退,成为晋国最有权势的卿族之一。

韩康子在位时(前453年),韩氏联合赵、魏,击败智氏,三分晋国军政大权,实际上独立建国,此时韩氏都邑为平阳(今山西临汾),韩武子元年(前424年),韩氏迁都邑到宜阳(今河南宜阳)。

韩景侯五年(前403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受周天子策命,列为诸侯。而之前的五年,即韩景侯元年(前408年),韩氏已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

韩国建国前后,在战国诸强中实力较弱,所以急需扩大疆土,发展国力。于是自韩武子二年(前423年),韩氏(国)就将目光盯在了中原弱国---郑国的身上,展开持续数十年的灭郑进程。

自韩武子二年,至韩哀侯二年,韩、郑交战近五十年,互有胜败。韩国国力终究强于郑国,又有赵国为后盾,历经五代韩侯不懈努力,韩哀侯二年(前375年),韩军破郑,最终实现灭郑的夙愿。

韩哀侯灭郑后,立即将国都自阳翟迁往原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此后一百四十五年间,新郑一直都是韩国国都。韩国也在此效法秦、齐、魏、赵等国,任用申不害,举行变法,加强集权、整顿兵备,韩国在变法的二十余年间国力强盛,各国不敢轻易侵韩。

但是韩国体量太小,又位于中原腹地,发展空间实在太小,所以最终还是成为诸强国的争霸要挟对象,和缓冲之地。韩桓惠王七年(前265年),秦攻韩,意欲夺取韩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上党太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降秦,而是以上党十七城献于赵国。这引起秦国怒火,发兵攻赵,赵国也倾全国之兵迎战秦军,这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最终秦胜赵败,赵国丧师四十余万,国力崩溃,再也无力抵挡秦军。而韩国也因此深陷诸国争霸的漩涡,并左支右绌,不能自拔。

韩王安九年(前230年),秦王政开始统一天下的军事征程,而最弱的韩国,就成为第一个倒霉的国家。当年,秦将内史腾奉命率军伐韩,大军东出呼啸而来,山东诸国均不能救援,而韩国也疲弱日久,不能反抗秦军进攻,韩都新郑被攻破,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

灭韩后,秦以韩国故地置颍川郡,郡治旧韩都阳翟,而韩都新郑则被降为郑县,隶属颍川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818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2
下一篇2024-02-22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