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字贞,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为李世民与越国燕太妃所生。
631年,李贞封汉王,633年,任徐州都督。636年,改封原王,旋改封越王,任扬州都督,实封八百户。643年,任相州刺史,649年,加满千户。
650年,任左卫大将军。653年,徙任安州都督,咸亨年间,再任相州刺史。
李贞好武,长于骑射;好学,兼涉文史,有行,政,能,力。皇族中与十弟纪王李慎齐名,当世唐代百姓尊称他们:“纪、越”。
但李贞听信小人谗言,有正,直,官,僚被贬退,又纵容僮仆欺侮所部的官,民。因此史书说他:佩服他的才干,而鄙夷他的行为。
李贞转任豫州刺史。武则天成为实际的女皇,大肆为武氏家族加,官,进,爵,并屠杀李氏皇族,这迫使李氏皇族甚疑武则天将要取代李唐江山并称皇帝。
683年,李贞的九弟唐高宗去世,太子李显继位,就是唐中宗,命其伯父李贞为太子太傅。
光宅元年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不久废唐中宗。立幼子豫王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但实际大权掌握在武则天皇太后和武氏外戚手中。
因为李氏皇族尽忠尽孝于先皇列祖列宗,所以准备一起反抗武则天可能将夺取李氏皇族社稷。这些李氏皇族主要有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以上唐高祖之子、李贞叔父)、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虢王李凤的儿子东莞郡公李融,和包括越王李贞、李贞之长子琅玡王李冲等人。
武则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后,召集宗室聚集于东都洛阳,在洛水举行祭,神,仪,式。李贞等人预防武氏皇太后可能先将他们诛灭干净,于是开始积极行动反抗武则天。
首先:黄国公李撰伪造唐睿宗李旦给李冲下的诏书,说:“皇帝已经被软禁,要宗室一起来勤王”。李冲也假造唐睿宗李旦给他的诏书,说:“皇太后要取代李氏江山,建立武氏王朝”。然而,在诸王约定共同起兵的时间之前,688年9月16日,李冲在他作刺史的博州提前起兵反抗,他通知越王李贞、纪王李慎、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和鲁王李灵夔等人,让李唐宗族同时起兵反抗武则天。但只有李贞起,兵,其他诸王都没有准备充分,而迟疑不决。李贞通知他姑母常乐公主和姑父寿州刺史赵瑰,常乐公主表示支持李贞。不过李贞以为只有他和他的属下裴守德一心,就把他的女儿良乡县主嫁给裴守德。
不久李贞很快占有上蔡。同时李冲在9月22日兵,败,被,杀。李贞听说李冲兵,败,惶遽不安,想向皇太后武氏饶恕。可是这时李贞的属下傅延庆带来两千位应,征,士,兵,李贞改变主意,向部下官兵宣称:“李冲已破魏、相数州”。并且李贞令道士及和尚转读诸经以祈福,家僮、战,士都带护身符以避免兵戈之伤。
武则天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凤阁侍郎张光辅为主帅,率十万大军讨伐李贞,并且制削李贞及李冲父子之属籍,改姓虺氏。
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领兵与李贞军队相遇。李贞派他幼子李规和他属下裴守德抵挡。李规和裴守德拒战兵溃,并逃回豫州首府汝阳城躲藏。
李贞躲避,欲闭门自守。在麹崇裕率众兵迫迫逼近下已经开始攻城,裴守德只好到处寻找李贞,欲杀之自保。
最后李贞的侍卫对越王贞说:“大王是金枝玉叶岂能受刀剑之伤”。不久李贞退回官邸,饮毒自尽。李规不得已亦缢其母,然后自缢;良乡县主、裴守德也自缢身亡。麹崇裕斩李贞、李规父子及裴守德之首,传首东都,枭于阙下。
载初元年,武则天废黜唐睿宗李旦,废唐号改国号为“周”,自称皇帝。正式迁皇都于洛阳。
李贞、李冲死后。武则天派周兴杀,害了李元嘉、李元轨、李撰、常乐公主和赵瑰。这些宗室没有被杀的,被开除宗籍,流放岭南。
包括李贞等皇室正统血脉都改姓虺。所以李元嘉、李撰、李元轨、李绪、李灵夔、李蔼、李融、李贞、李冲、李蒨、李温、李规等人又称虺元嘉、虺撰、虺元轨、虺绪、虺灵夔、虺蔼、虺融、虺贞、虺冲、虺蒨、虺温、虺规。
并且李贞剩下之子:常山郡公李蒨被杀,李温告其朋党减死、流岭南,寻卒。
唐中宗李显于神龙705年复位,在李贞保护李唐社稷自尽身亡后多年,唐中宗恢复了李贞的李姓和族籍,但恢复爵位遭到了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的反对。
716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
唐代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楼高10丈,历经三载建成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列“中国唐代四大名楼”。
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任绵州刺史时所建,李贞曾上奏于唐高宗李治,强调奉命镇守大西南,守边关、扬天威、布帝德,让绵州百姓可朝夕望阙叩拜,倍沾唐天子隆恩。为壮大唐之山河,他建王府、修高楼,扩建州城和军,队。高宗拨给国库银两,由李贞督建。
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陆游等历代名人登越王楼后曾留下诗篇156首,宋、元、明、清历代画家也多有描绘越王楼的精美画卷。
但于唐末宋初,越王楼被一场大火烧毁大半,元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明代亦重建过一次,但明代的一场大火又将其彻底烧毁。越王楼于四川绵州重建,作为观光。
《上楼诗》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越王楼歌》杜甫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寄答绵州杨齐伯左司》陆游
磊落人为磊落州,滕王阁望越王楼。
欲凭梦去直虚语,赖有诗来宽旅愁。
我老一官书纸尾,君行千骑试遨头。
遥知小寄平生快,春酒如川炙万牛。
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从一介布衣,落魄时甚至当过小乞丐,最后能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其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这番成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当上皇帝以后,是怎么对待封赏亲人的呢?
先说说朱元璋的亲友团,朱元璋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众所周知朱元璋起于布衣,早年贫困到甚至要靠乞讨为生,他的兄弟姐妹自然也是生活不易,所以等到朱元璋打下天下,建立了明朝以后,仅仅剩下外甥李文忠了,还有李文忠的父亲李贞,也就是朱元璋的二姐夫。
原本侄子朱文正也可以活到开国以后,但是因为不忠被朱元璋软禁至死,还有一说是朱元璋亲自打死的。不过朱文正倒是留下了子嗣。
先说说朱元璋对这一侄一甥怎么样。
朱元璋起事以后,因为哥哥姐姐都死了,只剩下了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来投靠他,朱元璋对这二人可谓是视如己出,甚至将李文忠收养为养子,为这二人一个取名朱文正,一个取名朱文忠,可见对这二人也很重视。
朱文正在朱元璋夺取江南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功劳,在洪都保卫战中抵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也是个将才。后来因为对朱元璋给予的封赏不满,所以想要投奔张士诚,被朱元璋发现软禁至死。
其实朱元璋对朱文正封赏不多,应该是想借此给部下看看,我亲侄子立下大功,我都是这么点封赏,更不用说你们了,大家知足吧。但没想到朱文正年轻气盛,领悟不到这层意思,最后只能草草落幕了。
大明开国以后,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诸子,将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分封为靖江王。
虽然只是郡王级别,但靖江王在明朝的地位特殊,明史记载:“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洪武九年定“靖江王,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说白了就是靖江王的高于郡王,低于亲王的,介于两者之间。
朱元璋能对侄孙如此,是看在大哥朱兴隆的面子,也是念其侄子朱文正的功劳,可见朱元璋对于亲戚还是很不错的。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注意这个开国第三功臣并不是靠亲戚关系评的,而是靠着真正的战功评的,可见李文忠也是个能力很强的人。
李文忠十二岁时,因为母亲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去投奔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后,将其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李文忠在明朝开国过程中建功颇多,后来恢复了李姓。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追封二姐为曹国长公主,外甥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李文忠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是朱元璋称帝以后,唯一一个活着的同辈亲人。因此朱元璋对他赏赐很多,李贞先后被封为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去世以后被追封为“陇西王”,谥“恭献”。
再说说朱元璋那些没有活到开国的亲人。
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追封大哥朱兴隆为南昌王,列祀家庙。朱兴隆的儿子就是朱文正,孙子是首任靖江王,因此后来后被诏祀为靖江王始祖。
朱元璋追封二哥朱兴盛为盱眙王,列祀家庙,追封朱兴盛早逝的儿子朱旺为昭信王。
朱元璋追封三哥朱兴祖为临淮王。
朱元璋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根据一些资料来看,朱元璋年轻的时候,二姐一家对他很好,所以他知恩图报。而大姐一家因为他反元的身份,害怕牵连到自己,所以并没有过多接济他,因此朱元璋开国以后并没有追封这位大姐,还是外甥李文忠有次提起以后,朱元璋才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
最后总结来说,朱元璋的亲友团,活到开国以后的也就是外甥李文忠、二姐夫李贞,还有一个侄孙朱守谦,朱元璋对这三个人是相当不错。
早逝的几位哥哥姐姐,朱元璋是追封的追封,像大哥朱兴隆有后人在,就将这个后人朱受谦封为靖江王,可谓是仁至义尽,尽心尽力了。
不说朱元璋的好与坏,就说朱元璋对于亲人这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人,并非冷血之人,可见这位乞丐皇帝,心中对于亲情也是很重视的。
整体来说,朱元璋称帝以后,对于自己的亲戚还是很大方的,有功劳的亲戚封赏的很不错,没有功劳的就厚待,早逝的就追封。
接下来宋安之具体来说说。
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当上皇帝以后,是怎么对待封赏亲人的呢?
先说说朱元璋的亲友团,朱元璋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众所周知朱元璋起于布衣,早年贫困到甚至要靠乞讨为生,他的兄弟姐妹自然也是生活不易,所以等到朱元璋打下天下,建立了明朝以后,仅仅剩下外甥李文忠了,还有李文忠的父亲李贞,也就是朱元璋的二姐夫。
原本侄子朱文正也可以活到开国以后,但是因为不忠被朱元璋软禁至死,还有一说是朱元璋亲自打死的。不过朱文正倒是留下了子嗣。
先说说朱元璋对这一侄一甥怎么样。
朱元璋起事以后,因为哥哥姐姐都死了,只剩下了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来投靠他,朱元璋对这二人可谓是视如己出,甚至将李文忠收养为养子,为这二人一个取名朱文正,一个取名朱文忠,可见对这二人也很重视。
朱文正在朱元璋夺取江南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功劳,在洪都保卫战中抵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也是个将才。后来因为对朱元璋给予的封赏不满,所以想要投奔张士诚,被朱元璋发现软禁至死。
其实朱元璋对朱文正封赏不多,应该是想借此给部下看看,我亲侄子立下大功,我都是这么点封赏,更不用说你们了,大家知足吧。但没想到朱文正年轻气盛,领悟不到这层意思,最后只能草草落幕了。
大明开国以后,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诸子,将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分封为靖江王。
虽然只是郡王级别,但靖江王在明朝的地位特殊,明史记载:“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洪武九年定“靖江王,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说白了就是靖江王的高于郡王,低于亲王的,介于两者之间。
朱元璋能对侄孙如此,是看在大哥朱兴隆的面子,也是念其侄子朱文正的功劳,可见朱元璋对于亲戚还是很不错的。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注意这个开国第三功臣并不是靠亲戚关系评的,而是靠着真正的战功评的,可见李文忠也是个能力很强的人。
李文忠十二岁时,因为母亲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去投奔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后,将其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李文忠在明朝开国过程中建功颇多,后来恢复了李姓。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追封二姐为曹国长公主,外甥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李文忠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是朱元璋称帝以后,唯一一个活着的同辈亲人。因此朱元璋对他赏赐很多,李贞先后被封为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去世以后被追封为“陇西王”,谥“恭献”。
再说说朱元璋那些没有活到开国的亲人。
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追封大哥朱兴隆为南昌王,列祀家庙。朱兴隆的儿子就是朱文正,孙子是首任靖江王,因此后来后被诏祀为靖江王始祖。
朱元璋追封二哥朱兴盛为盱眙王,列祀家庙,追封朱兴盛早逝的儿子朱旺为昭信王。
朱元璋追封三哥朱兴祖为临淮王。
朱元璋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根据一些资料来看,朱元璋年轻的时候,二姐一家对他很好,所以他知恩图报。而大姐一家因为他反元的身份,害怕牵连到自己,所以并没有过多接济他,因此朱元璋开国以后并没有追封这位大姐,还是外甥李文忠有次提起以后,朱元璋才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
最后总结来说,朱元璋的亲友团,活到开国以后的也就是外甥李文忠、二姐夫李贞,还有一个侄孙朱守谦,朱元璋对这三个人是相当不错。
早逝的几位哥哥姐姐,朱元璋是追封的追封,像大哥朱兴隆有后人在,就将这个后人朱受谦封为靖江王,可谓是仁至义尽,尽心尽力了。
不说朱元璋的好与坏,就说朱元璋对于亲人这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人,并非冷血之人,可见这位乞丐皇帝,心中对于亲情也是很重视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