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前20张内容概括(好的追加20`~50分!)

《爱的教育》前20张内容概括(好的追加20`~50分!),第1张

第一

始业日 十七日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

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

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书店的门口呢,学生的父兄们都拥挤着在那里购买笔记簿、

书袋等类的东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开。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

我的肩膀,原来这就是我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是一位头发赤而卷拢、面貌快活的先

生。先生看着我的脸孔说:

“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

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我们好

容易地到了里面,许多夫人、绅士、普通妇人、职工、官吏、女僧侣、男用人、女

用人,都一手拉了小儿,一手抱了成绩簿,挤满在接待所楼梯旁,嘈杂得如同戏馆

里一样。我重新看这大大的休息室的房子,非常欢喜,因为我这三年来,每日到教

室去都穿过这室。我的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见了我:

“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要不走过我的教室了!”

说着,恋恋地看我。校长先生被妇人们围绕着,头发好像比以前白了。学生们

也比夏天的时候长大强壮了许多。才来入一年级的小孩们不愿到教室里去,像驴马

似的倔强,勉强拉了进去,有的仍旧逃出,有的因为找不着父母,哭了起来。做父

母的回了进去,有的诱骗,有的叱骂,先生们也弄得没有法子了。

我的弟弟被编入在名叫代尔卡谛的女先生所教的一组里。午前十时,大家进了

教室,我们的一级共五十五人。从三年级一同升上来的只不过十五六人,惯得一等

奖的代洛西也在里面。一想起暑假中跑来跑去游过的山林,觉得学校里暗闷得讨厌。

又忆起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来:那是常常对着我们笑的好先生,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

先生。那个先生的红而卷拢的头发已不能看见了,一想到此,就有点难过。这次的

先生,身材高长,没有胡须,长长地留着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织,说话大声,

地瞪着眼一个一个地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们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

没有笑容的先生。我想:

“唉!一天总算过去了,还有九个月呢!什么用功,什么月试,多讨厌烟!”

一出教室,很不得就看见母亲,飞跑到母亲面前去吻她的手。母亲说:

“安利柯啊!要用心罗!我也和你们用功呢!”

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因为那位亲爱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学校也不如以前

的有趣味了。

我们的先生 十八日

从今天起,现在的先生也可爱起来了。我们进教室去的时候,先生已在位子上

坐着。先生前学年教过的学生们都从门口探进头来和先生招呼。“先生早安!”

“配巴尼先生早安!”大家这样说着。其中也有走进教室来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

出去的。可知大家都爱慕这先生,今年也想仍清他教。先生也说着“早安!”去拉

学生伸着的手,却是不看学生的脸。和他们招呼的时候,虽也现出笑容,额上皱纹

一里,脸孔就板起来,并且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他和学生们招

呼是很苦的。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们一一地注视,叫我们默写,自己下了讲台在

桌位间巡回。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

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乘着先生不看见,

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青。

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另外一点没有什么。

http://wwwshukunet/novels/foreign/aidejy/adjyhtml

1 不材之木文言文中的缀字

辍(chuò):中止,停

译文

匠人石去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头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延。”

匠人石回到家里,梦见社树对他说:“你将用什么东西跟我相提并论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来跟我相比吗?那楂、梨、橘、柚都属于果树,果实成熟就会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后枝干也就会遭受摧残,大的枝干被折断,小的枝丫被拽下来。这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果实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终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来了世俗人们的打击。各种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住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况且你和我都是‘物’,你这样看待事物怎么可以呢?你不过是几近死亡的没有用处的人,又怎么会真正懂得没有用处的树木呢!”

匠人石醒来后把梦中的情况告诉给他的弟子。弟子说:“旨意在于求取无用,那么又做什么社树让世人瞻仰呢?”匠人石说:“闭嘴,别说了!它只不过是在寄托罢了,反而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如果它不做社树的话,它还不遭到砍伐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而用常理来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

启示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2 不材之木的启示

古代有位老木匠,带着一群徒弟前往齐国。他们来到一个叫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棵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棵大树,树身粗过百尺,树干高过百尺。尽管围观这棵树的人多如牛毛,可老木匠却视而不见,不停脚地向前赶路。徒弟们大开眼界,却弄不懂师傅不屑一顾的态度,于是追上前去询问老木匠:“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遇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老木匠回答:“这棵树虽然又粗又高,其实脆而不坚,造船易沉,制棺易腐,做成柱子容易招惹蛀虫……正因为它没用,所以才生得这么大,活得这么长!”

悟语:管理者在聘请人才时,要用老木匠的慧眼,去识别“不材之木”和“真材实料”。真正的人才并不是那些貌似强大、华而不实的家伙。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1) “独绕”写出诗人在恶树前独自绕圈,想剪除恶树;“常持”写出诗人经常拿着小斧子,想下手又没有动手。

此四字相承表现了诗人想剪除恶树又有所顾虑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恶树的无比厌烦和无奈。(2)诗中的“恶树”就是鸡栖树,其特点是剪还多,生长的茂盛,不材无用。

用比喻或象征手法,恶树象征(比喻)依靠权贵、占据高位、对国家无益却生活得意的小人。 略参考: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时杜甫寓居成都草堂。

诗的大意是:他常持小斧绕着空斋走来走去地砍伐恶木。那些恶木长得阴森杂乱,好像越砍越多。

只有砍去恶木,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枸杞才为他所有了。但那些令人讨厌的高大皂荚树(鸡栖)又能把它怎么样呢!他这才知道那些不成材的恶木反而有顽强的生命力。

这首诗和《种莴苣》一样,也是借物言事。试想,玄宗时李林甫当权,李林甫死了,继之以杨国忠为相;杨国忠在马嵬坡被杀了,肃代时又出现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三大权宦的为非作歹。

这不是“恶木剪还多”吗?这些“恶木”危害极大,甚至极其凶残。如被李林甫先后所谗害死的有皇甫唯明(陇右节度使)、韦坚(缙云太守)、李适之(太子少保)、杨慎矜(户部侍郎)、张王宣(太府少卿)、柳责力(骁卫兵曹)、杜有邻(赞善大夫)、李邕(北海太守)等。

当时被李林甫所倾轧诛夷的有几百家。这就是杜甫在《种莴苣》一诗中写的“因知邪干正,掩抑至没齿”——小人害君子是一定要害到底的,甚至不让他们活世上。

不难看出杜甫写这首诗的愤慨之情。另:起得从容,妙在不遽入“剪”字,想见踟蹰审顾之意。

七句“方知”二字,正应此。细读乃是恶木俱已剪尽,所多者独此难栖之树,恨不能去耳。

不曰“竹稀”而曰“影薄”,不曰“树多”而曰“阴难”,皆是笔趣妙处。“枸杞”、“难栖”借音对。

“汝”,指恶木。上句特陪说,枸杞固所必留,难栖又不可去,为此“剪还多”,为此成阴难,持斧远径之际,屡欲剪除,而斧卒不得下,方知不材之木,讬于难栖故得婆娑如故耳。

“不材”字,出庄子,用字不用意,意谓恶木以难栖见留,犹小人有凭藉难去耳。

4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是哪篇文言文

庄子 人间世 6 原文 匠石之齐①,至于曲辕,见栎社树②。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③,其高临山④,十仞而后有枝⑤,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⑥。观者如市,匠伯不顾⑦,遂行不辍⑧。

弟子厌观之⑨,走及匠石⑩,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11),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12),勿言之矣!散木也(13),以为舟则沈(14),以为棺椁则速腐(15),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16),以为柱则蠹(17)。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18)。”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19):“女将恶乎比予哉(20)?若将比予于文木邪(21)?夫柤梨橘柚(22),果蓏之属(23),实熟则剥(24),剥则辱(25);大枝折,小枝泄(26)。

此以其能若其生者也(27),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28)。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29)。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30)?而几死之散人(31),又恶知散木!” 匠石觉而诊其梦(32)。

弟子曰:“趣取无用(33),则为社何邪(34)?”曰:“密(35)!若无言!彼亦直寄焉(36),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37)。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38)!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39),不亦远乎!” 注释 ①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之:往。 ②栎(li):树名。

社:土神。“栎社树”意思是把栎树当作社神。

③絜(xie):用绳子计量周围。围:周长一尺。

④临山:接近山巅。 ⑤仞:八尺。

⑥旁:通作“方”,且:将的意思。 ⑦匠伯:即匠石。

“伯”这里用指工匠之长。 ⑧辍(chuo):中止,停。

⑨厌:(厌):满足,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餍”,今简化为“餍”。“厌观”意思是看了个够。

⑩走:跑。及:赶上。

(11)斤:斧之一种,后称“锛”,即横口斧。 (12)已:止。

“已矣”犹言“算了”。 (13)散木:指不成材的树木。

(14)以为:即“以之为”,把它做成。沈(chen):同“沉”。

(15)椁(guǒ):“椁”字的异体,指棺外的套棺。 (16)户:单扇的门。

液:浸渍。樠(man):松木心;“液樠”意思是像松木心那样液出树脂。

一说为一树名,其心似松。 (17)蠹(du):蛀蚀。

(18)若是之寿:像这样的长寿。 (19)见(xian):拜见。

“见梦”即梦中会见。 (20)比:比并,相提并论。

“比予”即跟我相提并论。 (21)文:纹理,这个意义后代写作“纹”。

“文木”即可用之木。 (22)柤(zhā):楂。

(23)蓏(luǒ):瓜类植物的果实。属:类。

(24)实:果实。剥:通作“攴(pō)”,用器物轻轻打落在地。

(25)辱:屈;意思是果树摘落果实后枝干就随意受人摧残。 (26)泄(ye):通作“曳”;“曳”亦写作“拽”,用力拉的意思。

(27)以:因。苦其一生:使其一生受苦。

(28)掊(pǒu):打。 (29)为予大用:这里隐含有“积无用而为大用”的哲理。

正因为被人们视为无用之材,所以才保全了自身,这才成就我最大的用处。 (30)相:看待。

(31)散人:不成材的人,相对“散木”说的。 (32) 诊:通作“畛”,告诉的意思。

(33)趣:意趣。“趣取”就是意在求取。

(34)为社何:意思是为什么做社树而让世人供奉。 (35)密:默,犹言“闭嘴”。

(36)直:通作“特”,仅只的意思。 (37)诟厉:辱骂、伤害。

(38)翦(jiǎn):斩伐。 (39)义:常理。

喻:了解。 译文 匠人石去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

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头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

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延。”

匠人石回到家里,梦见社树对他说:“你将用什么东西跟我相提并论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来跟我相比吗?那楂、梨、橘、柚都属于果树,果实成熟就会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后枝干也就会遭受摧残,大的枝干被折断,小的枝丫被拽下来。这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果实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终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来了世俗人们的打击。

各种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住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

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况且你和我都是‘物’,你这样看待事物怎么可以呢?你不过是几近死亡的没有用处的人,又怎么会真正懂得没有用处的树木呢!” 匠人石醒来后把梦中的情况告诉给他的弟子。弟子说:“旨意在于求取无用,那么又做什么社树让世人瞻仰呢?”匠人。

5 不材之木的作品原文

匠石之齐①,至于曲辕,见栎社树②。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③,其高临山④,十仞而后有枝⑤,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⑥。观者如市,匠伯不顾⑦,遂行不辍⑧。

弟子厌观之⑨,走及匠石⑩,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11),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12),勿言之矣!散木也(13),以为舟则沉(14),以为棺椁则速腐(15),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16),以为柱则蠹(17)。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18)。”匠石归,栎社见梦曰(19):“女将恶乎比予哉(20)?若将比予于文木邪(21)?夫柤梨橘柚(22),果蓏之属(23),实熟则剥(24),剥则辱(25);大枝折,小枝泄(26)。

此以其能若其生者也(27),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28)。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29)。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30)?而几死之散人(31),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32)。

弟子曰:“趣取无用(33),则为社何邪(34)?”曰:“密(35)!若无言!彼亦直寄焉(36),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37)。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38)!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39),不亦远乎!” 。

6 翻译下列文言文 谢谢

翻译为:

匠人石去齐国,来到曲辕这地方,看见一棵被当地人人当作神社的栎树。这棵栎树的树冠大到可以遮蔽几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下树干,足有十几丈粗,树梢高临山巅,在离地面八十尺开外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观赏的人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但这位匠人对它看都不看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未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先生看都不看它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这是为什么呢?”

匠人石回答:“算了,别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这么长寿。”

匠人石回到家里,梦见社树对他说:“你将用什么东西跟我相提并论呢?你打算拿可用的木材来跟我相比吗?那些楂、梨、橘、柚都属于果树,果实成熟就会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后,树枝也就会遭受摧残,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拽下来。这都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果实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终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来了世俗人们的打击。各种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住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假如我真的有用,还能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况且你和我都是‘物’,你这样看待事物,怎么行呢?你不过是几近死亡的没有用处的人,又怎会真正懂得没有用处的树木呢!”

( 围:有多种说法,一般是指1米半。 “百围”大约是150米,译成“十几丈”应该是合适的。)

7 翻译古文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上非常自由繁盛的时期,百家争鸣一向被我们认为是学术上呈葱茏盎然气象的写照,众多圣人贤士或创独立之见解,或阐前人之余音,难能可贵的是,俱言行合一且当作信仰遵从。

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我们实在是耳熟能详了,孔孟老庄韩墨之学说在如今也是广为流传,广被接受。而有些人则似乎不如他们那么出名,也没有流传下来著作好供后人参考,可是仅凭他们的只言片语,却足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杨朱正是如此。 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杨朱这个人很有意思,看他的行事不像个思想家,倒像个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

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这样看来。杨朱有些诗人的多情善感,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提出了哲学上著名的“为我”,“利己”等观点,让孟子这一“好辩”之人拿他做了论敌。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以上是一毛不拔的出处,比喻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约定熟成是语言特有的形态,不过我今此想提出些看法: 先肯定一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的这句话应该是消极、褒义的,不过此间包含的大智慧却问世间有几人能理解。

无为而制、逍遥游,都存在与理论上,而杨朱却有其实践,只是被世人不消而已。 拔一毛?为何不拔?无意义的事情,拔来合用。

这句话没有什么辨证关系,如果可以辨证得了,又何必让世间人烦恼,一切只有在生活中理解,有些人机缘巧合中明白了、大彻大悟了,而大智慧是没办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是不想,而是表达不出。我想杨其人也存在着表达不出的痛苦。

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试问:达到‘为我’又何必‘为他’,简直多此一举! ‘为我’之大境界岂是那么好达到的,为此,一代大智者杨朱没落于群雄中。

消弭、没落,再此等心境中说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再想想离滑问杨朱,杨朱答,以杨的心境再体会一次他说出的话,是何等苦楚!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他称为“隐者”(《微子》)的“避世”(《宪问》)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

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说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这些攻击,说:“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 早期道家和隐者 隐者正是这样的“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还是败北主义者,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太坏了,不可救药。有一位隐者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这些人大都离群索居,遁迹山林,道家可能就是出于这种人。

可是道家也不是普通的隐者,只图“避世”而“欲洁其身”,不想在理论上为自己的退隐行为辩护。道家是这样的人,他们退隐了。

还要提出一个思想体系。赋予他们的行为以意义。

他们中间,最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看来是杨朱。 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289年)之间。

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孟子本人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膝文公下》)《列子》是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杨朱》。照传统的说法,它代表杨朱的哲学。

但是现代的学者已经深深怀疑《列子》这部书的真实性,而且《杨朱》篇中的思想,大都与其他先秦的可信的资料所记载的杨朱思想不合。《杨朱》篇的主旨是极端的纵欲主义,而在其他的先秦著作中从来没有指责杨朱是纵欲主义的。

杨。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上非常自由繁盛的时期,百家争鸣一向被我们认为是学术上呈葱茏盎然气象的写照,众多圣人贤士或创独立之见解,或阐前人之余音,难能可贵的是,俱言行合一且当作信仰遵从。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我们实在是耳熟能详了,孔孟老庄韩墨之学说在如今也是广为流传,广被接受。而有些人则似乎不如他们那么出名,也没有流传下来著作好供后人参考,可是仅凭他们的只言片语,却足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杨朱正是如此。

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杨朱这个人很有意思,看他的行事不像个思想家,倒像个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这样看来。杨朱有些诗人的多情善感,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提出了哲学上著名的“为我”,“利己”等观点,让孟子这一“好辩”之人拿他做了论敌。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以上是一毛不拔的出处,比喻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约定熟成是语言特有的形态,不过我今此想提出些看法:

先肯定一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的这句话应该是消极、褒义的,不过此间包含的大智慧却问世间有几人能理解。无为而制、逍遥游,都存在与理论上,而杨朱却有其实践,只是被世人不消而已。

拔一毛?为何不拔?无意义的事情,拔来合用这句话没有什么辨证关系,如果可以辨证得了,又何必让世间人烦恼,一切只有在生活中理解,有些人机缘巧合中明白了、大彻大悟了,而大智慧是没办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是不想,而是表达不出。我想杨其人也存在着表达不出的痛苦。

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试问:达到‘为我’又何必‘为他’,简直多此一举!

‘为我’之大境界岂是那么好达到的,为此,一代大智者杨朱没落于群雄中消弭、没落,再此等心境中说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再想想离滑问杨朱,杨朱答,以杨的心境再体会一次他说出的话,是何等苦楚!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他称为“隐者”(《微子》)的“避世”(《宪问》)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说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这些攻击,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

早期道家和隐者

隐者正是这样的“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还是败北主义者,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太坏了,不可救药。有一位隐者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这些人大都离群索居,遁迹山林,道家可能就是出于这种人。

可是道家也不是普通的隐者,只图“避世”而“欲洁其身”,不想在理论上为自己的退隐行为辩护。道家是这样的人,他们退隐了。还要提出一个思想体系。赋予他们的行为以意义。他们中间,最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看来是杨朱。

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289年)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孟子本人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膝文公下》)《列子》是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杨朱》。照传统的说法,它代表杨朱的哲学。但是现代的学者已经深深怀疑《列子》这部书的真实性,而且《杨朱》篇中的思想,大都与其他先秦的可信的资料所记载的杨朱思想不合。《杨朱》篇的主旨是极端的纵欲主义,而在其他的先秦著作中从来没有指责杨朱是纵欲主义的。杨朱的思想真相如何,可惜已经没有完整的记载了,只好从散见于别人著作的零星材料中细绎出来。

杨朱的基本观念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尽心上》)《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说:“阳生贵己。”(《审分览·不二》)《韩非子》(公元前三世纪)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显学》)《淮南子》(公元前二世纪)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汜论训》)

在以上引文中,《吕氏春秋》说的阳生,近来学者们已经证明就是杨朱。《韩非子》说的“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的人,也一定是杨朱或其门徒,因为在那个时代再没有别人有此主张。把这些资料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杨朱的两个基本观念:“为我”,“轻物重生”。这些观念显然是反对墨子的,墨子是主张兼爱的。《韩非子》说的杨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与《孟子》说的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些不同。可是这两种说法与杨朱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后者与“为我”一致,前者与“轻物重生”一致。两者可以说是一个学说的两个方面。

杨朱基本观念的例证

上述杨朱思想的两个方面,都可以在道家文献中找到例证。《庄子·逍遥游》有个故事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子无所用天下为。”许由这个隐者,把天下给他,即使白白奉送,他也不要。当然他也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这是《韩非子》所说的杨朱思想的例证。

前面提到《列子》的《杨朱》篇,其中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这是杨朱学说另一方面的例证。《列子·杨朱》篇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我们不能相信这些话真是杨朱说的,但是这些话把杨朱学说的两个方面,把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学,总结得很好。

《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在《老子》、《庄子》以及《吕氏春秋》中都能见到杨朱基本观念的反映。《吕氏春秋》说:“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孟春纪·重己》)这段话说明了为什么应当轻物重生。即使失了天下,也许有朝一日能够再得,但是一旦死了,就永远不能再活。《老子》里有些话含有同样的思想。例如,“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三章)这就是说,在为人处世中,贵重自己身体超过贵重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给予他;爱他自己超过爱天下的人,可以将天下委托他。又如“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第四十四章)都表现出轻物重生的思想。《庄子》的《养生主》里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也是沿着杨朱思想的路线走,先秦道家认为,这是保身全生免受人世伤害的最好的办法。一个人的行为若是很坏,受到社会惩罚,显然不是全生的方法。但是一个人的行为若是太好,获得美名,这也不是全生的方法。《庄子》另一篇中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间世》)一个享有有才有用的美名的人,他的命运将会和桂树、漆树一样。

所以《庄子》里有一些话赞美无用之用。《人间世》篇中讲到一棵很大的栎社树,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所以匠人不砍它。栎社树托梦对匠人说;“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这一篇最后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是全生的方法。善于全生的人,一定不能多为恶,但是也一定不能多为善。他一定要生活在善恶之间。他力求无用,但是到头来,无用对于他有大用。

道家的发展

这一章所讲的是先秦道家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先秦道家哲学的发展,一共有三个主要阶段。属于杨朱的那些观念,代表第一阶段。《老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二阶段。《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我说《老子》、《庄子》的大部分思想,是因为在《老子》里也有代表第一、第三阶段的思想,在《庄子》里也有代表第一、第二阶段的思想。这两部书,像中国古代别的书一样,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写的,它们实际上是道家著作、言论的汇编。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为了全生避害,杨朱的方法是“避”。这也就是普通隐者的方法,他们逃离人世,遁迹山林,心想这样就可以避开人世的恶。可是人世间事情多么复杂,不论你隐藏得多么好,总是有些恶仍然无法避开。所以有些时候,“避”的方法还是不中用。《老子》的大部分思想表示出另一种企图,就是揭示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变,但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不变。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规律,并且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他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二阶段。

可是即使如此,也还是没有绝对的保证。不论自然界、社会界、事物的变化中总是有些没有预料到的因素。尽管小心翼翼。仍然有受害的可能。老子这才把话说穿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章)这种大彻大悟之言,《庄子》有许多地方加以发挥,产生了齐生死、一物我的理论。它的意思也就是,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从这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就能够超越现实的世界。这也是“避”的一种形式;然而不是从社会到山林,而很像是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庄子》的《山木》篇有个故事,把这一切发展都表现出来了。故事说:“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

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放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这个故事的前部分,表现的就是杨朱所实行的全生理论,后部分则是庄子的理论。这里所说的“材”,相当于前面引用的《养生主》所说的“为善”。“不材”,相当于“为恶”。“材与不材之间”,相当于“缘督以为经”。可是一个人如果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那么这一切方法没有哪一个能够绝对保证他不受伤害。不过,从更高的观点看事物,也就意味着取消自我。我们可以说,先秦道家都是为我的。只是后来的发展,使这种为我走向反面,取消了它自身。

1、文中第一章《高尚的行为》中的卡罗内同情弱小的克罗西,主动承担责任,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如日记中所写:“今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真正了解卡罗内的为人”

《全班第一名》的德罗西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我有点嫉妒他,但他不仅成绩好,而且很热情有绅士风度,我更加佩服他了。这些故事写出了同学之间的纯洁的爱,是充满着童年的乐趣的,一件小事在孩子的眼中可能会被无限扩大化,孩子的矛盾复杂心态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我的母亲》《热爱祖国》等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老师“每月的故事”更是一个个有意味的故事。《帕多瓦的爱国青年》《伦巴第的小哨兵》等等,这些故事是老师先让孩子抄写然后在课堂朗读的,在孩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生是一个乐于接受新事物和观念的阶段,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孝心,什么是爱国等。

扩展资料

《爱的教育》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来的标题是“Cuore”,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诚的心和平等的概念”来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是该书的教育主旨,也是这本书最局限、甚至可以说最“失败”的一个地方。

作为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作者对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与人最大的交流障碍在于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而这一点不是简单的对“心” 的召唤能解决的,但是,他却没有勇气把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讲出来,而只能采取逃避和迂回的办法来号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个有“心”的孩子。

这一点,作者自己也早就认识到了,所以,在《爱的教育》获得成功之后,他在一些媒体上对自己的所谓“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爱情中有一种永恒的痛苦,快乐冲淡了它,使它显得虚渺、遥远,但是它随时有可能以本来的面目狰狞地出现在你面前。

在普鲁斯特看来,爱情终归是痛苦的。爱情制造的那种甜蜜的气氛仅是一种假象,是在我们最初追逐爱情时才会有的体会。当爱情褪去激情的外衣,伴随而来的是猜疑和歇斯底里的争吵。爱情不再美好,对方身上吸引你的某种特质已经不复存在,仿佛从一开始爱情就是一场骗局。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书写了三个爱情故事:分别是斯万先生与奥黛特、我与吉尔贝特、我与阿尔贝蒂娜的爱情故事 。从普鲁斯特的书中很难体会的爱情美好,倒是把爱情的拧巴和人性的丑恶书写得淋漓尽致。他深刻地剖析了人在陷入爱情后心理上的真实状态——为了确定对方的爱,人变得卑微,变得更容易嫉妒、猜疑、愤怒,最终人的心理变得扭曲。

第一种爱情:被欺骗的爱恋

上流社会绅士斯万先生迷上了阶层等级低且轻浮的奥黛特。斯万先生爱上奥黛特之前常流连于各种社交场合,遇到喜爱的姑娘总会想方设法得手,完全配得上“海王”的称号。直到遇到奥黛特,斯万先生开始转变。

在斯万先生看来,奥黛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也不是位居于贵族阶层淑女和名媛。她的言行轻浮、品位低俗。但即便如此,斯万先生仍不可自拔得爱上了她。这段“爱情”的开始并不是起源于斯万先生,是奥黛特的殷勤和勾引。奥黛特的一言一行表现出对斯万先生浓浓的爱意,直至斯万先生陷入爱河。

爱一个人总想完完全全占有对方,希望对方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希望对方对自己完全坦诚,斯万先生也不例外。可是他渐渐发现,奥黛特并不完全属于自己,她身上有太多的秘密。他开始嫉妒、猜忌,变得小心翼翼。他知道奥黛特无数次的欺骗他,他知道奥黛特与他在一起不是因为爱他,而是因为金钱和他的社会资源。即便是这样又如何呢?只要她不离开他,他总是能找到理由开脱。只要能够保住这份逝去已久的爱情,斯万先生愿意永远活在被谎言编制的幻想中。

斯万先生明白他的爱人是轻浮的、粗俗的、虚荣的,他知道他的爱人身上不存在任何人的美好品德,可他就是爱她。斯万先生多么希望自己不要再爱她,他希望不再爱她的那一天能够狠狠的报复她。

本以为故事的结局应当是斯万先生终于幡然醒悟,抛弃了奥黛特,奥黛特最终在悔恨中度过余生。可是,普鲁斯特却让斯万先生娶了奥黛特,并在婚后对其更加小心呵护,他们还有了一个女儿。结婚后,斯万先生好像变了一个人,他的生活全部围绕奥黛特展开,虽然此时他早已不再爱他的妻子。

爱情的天平很难平衡,总有一方爱得更深。因为更爱所以更在乎,也因此付出得更多。付出多的一方虽然有时也会愤愤不平,但多年的习惯早已在其思维中形成定式。在爱情中卑微的一方仿佛被下了魔咒,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

第二种爱情:暗恋

这段感情发生在主人公我与斯万先生的女儿吉尔贝特之间。这段感情从未真正开始过,因此也不存在正式的结束。

我偶然与吉尔贝特相遇,便对她产生了爱恋之情。无论是吉尔贝特的父母还是我的亲人,都知晓我对吉尔贝特的感情,我清楚她也知道。我们虽然没有向对方互诉衷肠,但我知道她明白我的心意,我以为她也是爱我的。自与吉尔贝特认识后,我的生活全部以她为中心开展。我主动接触她的父母交朋友、进入她及她父母的社交圈子、竭尽全力博得她的家人及朋友的喜爱,正因为此我觉得吉尔贝特的我的感情是特别的。

直到有一天,奥黛特阻止吉尔贝特跳舞,她把对母亲的怒气全部发泄到我的身上并用刺耳的话语伤透了我的心。这时候我才彻底明白,原来我的爱恋纯属一厢情愿,吉尔贝特从未爱过我。后来,我弃我的自尊心于不顾再去找她,但门卫刻意的回复彻底伤透了我的心。自此,我决定不再与吉尔贝特见面。我刻意不见她,但却想让她周围的人提及我,让她知道我的信息。我知道她终将明白她的心意——她爱我。最终,我没有收到任何相关讯息。我对吉尔贝特的爱恋渐渐消失于逝去的时光中。

年轻的我们都有过相似的经历,你默默的喜欢一个人很久,你想方设法得出现在他的身边,你以各种方式测试并确认他也爱你,直到他拒绝了你。你失恋了,你心疼得无法呼吸。自此,你丧失了暗恋的能力。也许你仍会偷偷的喜欢上某个人,但你不会再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测试他是否喜欢你。你学会在爱情中掌握主动权,直接问询,无论是与否,你的心只是微起波澜。

第三种爱情:禁锢之恋

主人公我放下对吉尔贝特爱恋后,在巴尔贝克度假时遇见身份低微的阿尔贝蒂娜。与阿尔贝蒂娜交往中,我极度缺乏安全感,我因为完全不信任阿尔贝蒂娜将她“囚禁”起来。我对她寸步不离,哪怕不得不离开时也会让我的仆人跟随她身边,以便知道她的每一个行动。

终于有一天,阿尔贝蒂娜忍受不了我强烈的控制欲,离我而去,我伤心欲绝。后来,我得知她离开我后发生意外死了,我的心也随着阿尔贝蒂娜的死亡而死去。

爱到极致就想要占有,但占有不是控制。相爱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但他们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丧失独立性的爱情终会走向毁灭。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了三种畸形的爱情,这三种爱情彻底破灭了我们对爱情的幻想。他让爱情“赤身裸体”得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被迫”直视心中阴暗的角落。

人自私、贪婪的本性意味着人与人之间难以真诚的交往。欺骗是常态,爱情亦难幸免。人总是在最开始将不堪得一面全部隐藏起来,但当爱情“已成定局”时,人终暴露本性。因此,爱情中总会有谎言的存在。谎言一旦被拆穿,人便陷入痛苦。

相公、夫君、先生、爱人等。

1、古称老公别称:老爷、郎、郎君、官人、夫君、良人、外人、外子、老爷、相公。2、现代老公别称:先生、爱人、男人、我们家那口子、孩子他爸。3、良人,古时叫丈夫“良人”,“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

从古至今,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变化就不小。每个年代的称谓,可看出各个年代的人文环境特色。不同的夫妻之间,老婆对自己老公也有很多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有很多,都表达了老婆对老公的爱。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上非常自由繁盛的时期,百家争鸣一向被我们认为是学术上呈葱茏盎然气象的写照,众多圣人贤士或创独立之见解,或阐前人之余音,难能可贵的是,俱言行合一且当作信仰遵从。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我们实在是耳熟能详了,孔孟老庄韩墨之学说在如今也是广为流传,广被接受。而有些人则似乎不如他们那么出名,也没有流传下来著作好供后人参考,可是仅凭他们的只言片语,却足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杨朱正是如此。

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杨朱这个人很有意思,看他的行事不像个思想家,倒像个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这样看来。杨朱有些诗人的多情善感,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提出了哲学上著名的“为我”,“利己”等观点,让孟子这一“好辩”之人拿他做了论敌。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以上是一毛不拔的出处,比喻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约定熟成是语言特有的形态,不过我今此想提出些看法:

先肯定一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的这句话应该是消极、褒义的,不过此间包含的大智慧却问世间有几人能理解。无为而制、逍遥游,都存在与理论上,而杨朱却有其实践,只是被世人不消而已。

拔一毛?为何不拔?无意义的事情,拔来合用这句话没有什么辨证关系,如果可以辨证得了,又何必让世间人烦恼,一切只有在生活中理解,有些人机缘巧合中明白了、大彻大悟了,而大智慧是没办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是不想,而是表达不出。我想杨其人也存在着表达不出的痛苦。

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试问:达到‘为我’又何必‘为他’,简直多此一举!

‘为我’之大境界岂是那么好达到的,为此,一代大智者杨朱没落于群雄中消弭、没落,再此等心境中说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再想想离滑问杨朱,杨朱答,以杨的心境再体会一次他说出的话,是何等苦楚!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他称为“隐者”(《微子》)的“避世”(《宪问》)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说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这些攻击,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

早期道家和隐者

隐者正是这样的“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还是败北主义者,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太坏了,不可救药。有一位隐者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这些人大都离群索居,遁迹山林,道家可能就是出于这种人。

可是道家也不是普通的隐者,只图“避世”而“欲洁其身”,不想在理论上为自己的退隐行为辩护。道家是这样的人,他们退隐了。还要提出一个思想体系。赋予他们的行为以意义。他们中间,最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看来是杨朱。

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289年)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孟子本人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膝文公下》)《列子》是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杨朱》。照传统的说法,它代表杨朱的哲学。但是现代的学者已经深深怀疑《列子》这部书的真实性,而且《杨朱》篇中的思想,大都与其他先秦的可信的资料所记载的杨朱思想不合。《杨朱》篇的主旨是极端的纵欲主义,而在其他的先秦著作中从来没有指责杨朱是纵欲主义的。杨朱的思想真相如何,可惜已经没有完整的记载了,只好从散见于别人著作的零星材料中细绎出来。

杨朱的基本观念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尽心上》)《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说:“阳生贵己。”(《审分览·不二》)《韩非子》(公元前三世纪)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显学》)《淮南子》(公元前二世纪)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汜论训》)

在以上引文中,《吕氏春秋》说的阳生,近来学者们已经证明就是杨朱。《韩非子》说的“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的人,也一定是杨朱或其门徒,因为在那个时代再没有别人有此主张。把这些资料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杨朱的两个基本观念:“为我”,“轻物重生”。这些观念显然是反对墨子的,墨子是主张兼爱的。《韩非子》说的杨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与《孟子》说的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些不同。可是这两种说法与杨朱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后者与“为我”一致,前者与“轻物重生”一致。两者可以说是一个学说的两个方面。

杨朱基本观念的例证

上述杨朱思想的两个方面,都可以在道家文献中找到例证。《庄子·逍遥游》有个故事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子无所用天下为。”许由这个隐者,把天下给他,即使白白奉送,他也不要。当然他也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这是《韩非子》所说的杨朱思想的例证。

前面提到《列子》的《杨朱》篇,其中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这是杨朱学说另一方面的例证。《列子·杨朱》篇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我们不能相信这些话真是杨朱说的,但是这些话把杨朱学说的两个方面,把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学,总结得很好。

《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在《老子》、《庄子》以及《吕氏春秋》中都能见到杨朱基本观念的反映。《吕氏春秋》说:“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孟春纪·重己》)这段话说明了为什么应当轻物重生。即使失了天下,也许有朝一日能够再得,但是一旦死了,就永远不能再活。《老子》里有些话含有同样的思想。例如,“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三章)这就是说,在为人处世中,贵重自己身体超过贵重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给予他;爱他自己超过爱天下的人,可以将天下委托他。又如“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第四十四章)都表现出轻物重生的思想。《庄子》的《养生主》里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也是沿着杨朱思想的路线走,先秦道家认为,这是保身全生免受人世伤害的最好的办法。一个人的行为若是很坏,受到社会惩罚,显然不是全生的方法。但是一个人的行为若是太好,获得美名,这也不是全生的方法。《庄子》另一篇中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间世》)一个享有有才有用的美名的人,他的命运将会和桂树、漆树一样。

所以《庄子》里有一些话赞美无用之用。《人间世》篇中讲到一棵很大的栎社树,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所以匠人不砍它。栎社树托梦对匠人说;“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这一篇最后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是全生的方法。善于全生的人,一定不能多为恶,但是也一定不能多为善。他一定要生活在善恶之间。他力求无用,但是到头来,无用对于他有大用。

道家的发展

这一章所讲的是先秦道家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先秦道家哲学的发展,一共有三个主要阶段。属于杨朱的那些观念,代表第一阶段。《老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二阶段。《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我说《老子》、《庄子》的大部分思想,是因为在《老子》里也有代表第一、第三阶段的思想,在《庄子》里也有代表第一、第二阶段的思想。这两部书,像中国古代别的书一样,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写的,它们实际上是道家著作、言论的汇编。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为了全生避害,杨朱的方法是“避”。这也就是普通隐者的方法,他们逃离人世,遁迹山林,心想这样就可以避开人世的恶。可是人世间事情多么复杂,不论你隐藏得多么好,总是有些恶仍然无法避开。所以有些时候,“避”的方法还是不中用。《老子》的大部分思想表示出另一种企图,就是揭示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变,但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不变。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规律,并且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他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二阶段。

可是即使如此,也还是没有绝对的保证。不论自然界、社会界、事物的变化中总是有些没有预料到的因素。尽管小心翼翼。仍然有受害的可能。老子这才把话说穿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章)这种大彻大悟之言,《庄子》有许多地方加以发挥,产生了齐生死、一物我的理论。它的意思也就是,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从这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就能够超越现实的世界。这也是“避”的一种形式;然而不是从社会到山林,而很像是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庄子》的《山木》篇有个故事,把这一切发展都表现出来了。故事说:“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

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放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这个故事的前部分,表现的就是杨朱所实行的全生理论,后部分则是庄子的理论。这里所说的“材”,相当于前面引用的《养生主》所说的“为善”。“不材”,相当于“为恶”。“材与不材之间”,相当于“缘督以为经”。可是一个人如果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那么这一切方法没有哪一个能够绝对保证他不受伤害。不过,从更高的观点看事物,也就意味着取消自我。我们可以说,先秦道家都是为我的。只是后来的发展,使这种为我走向反面,取消了它自身。

第一章

始业日 十七日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

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

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书店的门口呢,学生的父兄们都拥挤着在那里购买笔记簿、

书袋等类的东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开。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

我的肩膀,原来这就是我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是一位头发赤而卷拢、面貌快活的先

生。先生看着我的脸孔说:

“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

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我们好

容易地到了里面,许多夫人、绅士、普通妇人、职工、官吏、女僧侣、男用人、女

用人,都一手拉了小儿,一手抱了成绩簿,挤满在接待所楼梯旁,嘈杂得如同戏馆

里一样。我重新看这大大的休息室的房子,非常欢喜,因为我这三年来,每日到教

室去都穿过这室。我的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见了我:

“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要不走过我的教室了!”

说着,恋恋地看我。校长先生被妇人们围绕着,头发好像比以前白了。学生们

也比夏天的时候长大强壮了许多。才来入一年级的小孩们不愿到教室里去,像驴马

似的倔强,勉强拉了进去,有的仍旧逃出,有的因为找不着父母,哭了起来。做父

母的回了进去,有的诱骗,有的叱骂,先生们也弄得没有法子了。

我的弟弟被编入在名叫代尔卡谛的女先生所教的一组里。午前十时,大家进了

教室,我们的一级共五十五人。从三年级一同升上来的只不过十五六人,惯得一等

奖的代洛西也在里面。一想起暑假中跑来跑去游过的山林,觉得学校里暗闷得讨厌。

又忆起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来:那是常常对着我们笑的好先生,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

先生。那个先生的红而卷拢的头发已不能看见了,一想到此,就有点难过。这次的

先生,身材高长,没有胡须,长长地留着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织,说话大声,

地瞪着眼一个一个地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们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

没有笑容的先生。我想:

“唉!一天总算过去了,还有九个月呢!什么用功,什么月试,多讨厌烟!”

一出教室,很不得就看见母亲,飞跑到母亲面前去吻她的手。母亲说:

“安利柯啊!要用心罗!我也和你们用功呢!”

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因为那位亲爱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学校也不如以前

的有趣味了。

我们的先生 十八日

从今天起,现在的先生也可爱起来了。我们进教室去的时候,先生已在位子上

坐着。先生前学年教过的学生们都从门口探进头来和先生招呼。“先生早安!”

“配巴尼先生早安!”大家这样说着。其中也有走进教室来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

出去的。可知大家都爱慕这先生,今年也想仍清他教。先生也说着“早安!”去拉

学生伸着的手,却是不看学生的脸。和他们招呼的时候,虽也现出笑容,额上皱纹

一里,脸孔就板起来,并且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他和学生们招

呼是很苦的。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们一一地注视,叫我们默写,自己下了讲台在

桌位间巡回。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

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乘着先生不看见,

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青。

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另外一点没有什么。

默写完了,先生又沉默了,看着我们好一会儿,用粗大的亲切的声音这样说:

“大家听我!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

要规矩。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母亲死了

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

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

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我现在并

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

们。”

这时校役来通知放学,我们很静很静地离开座位。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走到先

生的身旁,抖抖索索地说:“先生!饶了我这次!”先生用嘴亲着他的额说:“快

回去!好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421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4
下一篇2024-02-24

随机推荐

  • 适合28岁护肤品牌有哪些?能不能推荐几款?

    适合28岁女生使用的护肤品牌有:雅诗兰黛、资生堂、芭比布朗、cpb肌肤之钥。雅诗兰黛(Estee Lauder)是美国雅诗兰黛公司旗下的化妆品旗舰品牌,以抗衰修护护肤品闻名。雅诗兰黛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化妆品、护肤品和香水的大型生产商和销售商。

    2024-04-15
    65500
  • 美甲上面装饰金色会显的比较贵气吗?

    可以说现在很多女孩子都是比较爱美的,通常会在自己的身上可劲儿的捯饬,也喜欢做美甲。甚至有的小女孩自己家里都配备了美甲工具,时不常就会给自己做一个漂亮的美甲,出入重要场合的时候也能自信心美满。做美甲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小看在指甲上的一些小点缀,

    2024-04-15
    40500
  • 肌底液和精华液的区别 肌底液和精华液哪个重要

    1 肌底液和精华液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区别:功效不一样肌底液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又亲油的成分,能将护肤品中的水分以及油分分解,从而使其更容易被肌肤吸收,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打开肌肤的胃口,促进

    2024-04-15
    55800
  • 有谁知道油性皮肤有哪种补水面膜会比较好?

    油性皮肤的人在选择面膜时,最好能选用一些特别适合油性皮肤的补水面膜。这样可以有效地为皮肤提供所需的水分,同时不会造成油脂分泌过多。从配方上来说,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含有天然植物成分的面膜。比如说芦荟、石榴、绿茶和金缕梅等植物,这些天然成分可

    2024-04-15
    42000
  • 美容液 精华 洁肤晶露 洗面乳 防晒霜 哪个顺序???

    先洗面乳(如果是有去角质功能的洁肤晶露,建议每周用一次,如果是温和的,与洗面乳的功能一样可以早晚用)再用精华(美容液的功能不祥细,如果与保湿乳、保湿霜的功能一样,就可以用了精华再用也可以的。)最后擦防晒霜(所有的保养过程,防晒都是最后一步)

    2024-04-15
    45700
  • 依思蒙沙家具排名

    2023十大樟木家具品牌排名2017十大樟木家具品牌排名是什么?华丰实木家具暂时是排名第一噢,是中国的知名品牌。然而,详细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2017十大樟木家具品牌排名2017十大樟木家具品牌排名一:华丰家具华

    2024-04-15
    38000
  • 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个人觉得欧莱雅好用,两者区别在于妮维雅只具有基本的保湿功效。妮维雅基本只有保湿功效,对每个人都适用。卡尼尔偏属年轻人品牌。而欧莱雅是历史悠久的知名专业化妆品品牌,对女性肌肤研究更细化,因此才能研发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产品。毕竟小年轻依仗年龄优

    2024-04-15
    54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