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良奇遇》文言文阅读题
题目:翻译整篇文章答案:留侯张良,祖先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当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代的相。
父张平,当过韩厘王、悼惠王二代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又过二十三年,秦灭韩。
张良因年纪小,未在韩做官。韩灭亡时,张良家有仆僮三百,弟弟死未下葬,张良把家财全部变卖重金求得刺客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因祖父和父五世相韩有恩。
张良常去淮阳学习礼仪,往东见仑海君,物色到大力士,做了一付铁椎重一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到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在路上突然袭击秦始皇,铁椎打中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怒,到处搜查张良。
张良被迫更名换姓,逃到下邳隐藏。 张良在下邳常闲下里到桥上散步。
有一次,一老翁穿深色衣,走到张良面前,忽然堕落鞋子桥下,对张良说:“孩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惊讶,想揍他,又一想他是老人,勉强忍住气,下桥取鞋。
老人又说:“替我穿上鞋。”张良取鞋跪着替老人穿上。
老人伸脚让张良穿上鞋,面露笑容扬长而去。张良奇怪,用目光注视他离去。
老人走出约一里许又转回来,对张良说:“孩子,你可以培养了。过五天一早,我们在此见面。”
张良惊讶,跪下对老人说:“遵命”。过五天一早,张良去约会,老人先到,老人不高兴地发怒说:“你与年长者约会,怎可迟到?”老人又交代:“再过五天,一早会面。”
过了五天,鸡叫时张良去,老人又先到。老人再次发怒说:“你为何又迟到?”交代:“再过五天,一早来会面。”
过五天,张良夜半就去,过了一些时间老人来了。老人高兴地说:“应当这样。”
于是给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把这本书读熟会用,就可以当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的事业兴盛,十三年你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飘然而去,不再见面。天亮时,张良看这书是《太公兵法》,张良重视这本书,常反复诵读。
2 《唐临宽容待人》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旧唐书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徐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间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迂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3 课外文言文《魏文侯从谏》阅读短文答案原文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回答说:“臣下认为,如果一个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于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注释:1 克之:攻占了中山。克:攻下,攻克。之:代中山。 2何以知之:根据什么这样认为。知:识,认识,认为。以:无意 3向者:就是从前,引偗为“刚才”。 4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使:派使 5趋出: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启示
这是一件小事情,以魏文侯使乐羊取了中山国,然后将中山国与了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
人皆有私心,却要与大局相权衡。文侯虽贤达,却也难免生出些护短之心,取了块不错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被大臣任座指出不妥。事实上后世江山都是儿子的,那么把一点眼前利益给了中以帮他稳固江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君主没有臣子豁达。更幸者,臣子中贤达者有二。试想如果翟璜不能及时指出魏文侯的过失,那么文侯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在犯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那么他也就连“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4 举火求贤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齐桓公①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③之曰:“宁戚,卫人也,去④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而未晚也。”公曰:“不然⑤。问之,患⑥其有小恶⑦。以⑧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⑨失天下之士⑩也。”乃夜举火而爵⑪之为卿。
(选自李贽的《初谭集》)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③谗:说坏话;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④去:距离。
⑤然:这样。
⑥患:担心。
⑦恶:缺点。
⑧以:因为。
⑨所以:原因
⑩士:有才能的人。
⑪爵:大摆筵席。
译文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这个人,想要任用他管理国事。大臣们竞相说宁戚坏话:“宁戚,是卫国人,距离齐国不远。大王可以派人了解一下,了解后确实贤明,再用他也并不晚啊。” 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去了解情况,担心(会得知)他有一些小缺点。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于是连夜拿着火把把他请来,并封他为官。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群臣争谗之曰
②去齐不远
③患其有小恶
④不然
⑤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2、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将任之以政
B以其小恶
C能以径寸之木
D以丛草为林
E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然”字与“不然”中的“然”字用法相同的是( )。
A豁然开朗
B父利其然也
C若听茶声然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翻译下面句子。 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5、简要评价齐恒公其人。 6、读了本文,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
1、①说坏话②距离③担心④这样⑤拜
2、AD
3、B
4、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
5、果断、思维敏捷、有独到的人才观。
6、要用辩证的眼光看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缺点就否定一个有大长处的人。
5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之诸葛恪得驴及答案译文及注释供参考:)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
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词解
1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2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会:聚集,会合
4题:书写,题写
5听:听从
6举:全部
7以:相当于“把、拿、将”
8使:让
9益:增加
10因:于是
11与:给
12益:在本文中指增加 还指好处
13举:全
14坐:同“座”座位
6 魏徵传八下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2008年镇江市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⑤劳:慰劳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4)思竭其用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乙 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 2 分)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2 分)答:13( 4 分)( 1 )同“熟”,仔细 (2 )认为 (3 )受蒙蔽 (4 )完,尽(答对一个给l 分)14 ( 2 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l 分)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17 ( 2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 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分;② 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 ,得l 分 惫思对即可)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D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神佛等都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D 9D 10C 11D。
7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因为张良懂得审时度势,且张良心怀大义,他顾念汉朝的安定和百姓安稳,不愿看到韩信作乱,扰乱汉朝。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秦国消灭韩国后,张良怀恨秦国,一心欲报国恨家仇,协助刘邦建立汉朝。韩信,淮阴人,同张良一样是西汉开国功臣,也是杰出的军事家。秦末时期,张良投靠刘邦为其制定汉中对策。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功高盖主,最后被吕后萧何诱杀。
一、张良的品性使其对谋杀韩信之事置身事外众所周知,韩信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的功劳多如牛毛,已是功高盖主,刘邦十分苦恼韩信的分封问题,也担心韩信势力强盛生出易主之心。萧何知道后,为保刘邦,就与吕后密谋设计杀害韩信以解后顾之忧,刘邦授权了萧何杀韩信一事。假如张良阻止萧何,那么就是违背刘邦的旨意,张良就会落得与韩信同样的下场。张良懂得审时度势的道理,他为了明哲保身,自然不阻止萧何杀韩信。
二、张良心中存有大义张良当初抱着国恨家仇来到刘邦身边协助刘邦,他想借刘邦之手报了秦灭韩的仇。在之后刘邦也没有让张良失望,刘邦成功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大汉王朝,为张良报了仇,张良目的达到,就希望这来之不易的大汉王朝能稳定发展,也想让因长期战乱而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稳了王朝才会稳固。韩信与张良不同,他只想有平台一展他的才华,在他协助刘邦建朝后,难免会生二心,或许会一时兴起想将刘邦取而代之,张良为保汉朝,不忍韩信作乱,便冷眼旁观萧何杀韩信之事了。
韩信或许没有易主的心思,但还是因刘邦的担忧被谋杀;萧何因忠心护主,维护刘邦而杀害韩信;张良处于自身和汉朝的考虑,选择放任自流。很难辨别这件事上究竟谁对谁错,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考虑的事物也不一样。对于历史事件,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低调、识时务才是生存之道。
锤是古代冷兵器的一种,源自原始人群的生产工具石锤头,以后逐渐出现了青铜锤木锤铁锤
锤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形制不一,有方头长柄的,有长圆形的,也有的像蒜头的,其质量大小一般因人而定《汉书张良传》中曾记述,汉代张良为报秦国灭韩之仇,派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武阳县南)狙击秦始皇,所使用的铁锤重达120斤我们从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的画册中,常能看到手舞双锤身披铁甲骑马征战的勇士形象能挥舞大铁锤的人,想必都是勇猛过人的大力士铜锤铁锤尽管形笨体重,在汉唐以后直到宋代却十分盛行宋代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之子岳云就是著名的“双锤名将”他被秦桧陷害后,人民为纪念他,将他使用的锤,命名为“岳云锤”
带柄锤,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史记信陵君传》和《史记留侯世家》中均有记载,可见,当时锤是常用的武器在五代至宋代,锤类兵器大量使用,成为当时军中的重要兵器
锤的形制很多,有的形似瓜,故有立瓜臣瓜等名称;也有四方形八楞形方头形长圆形蒜头形;还有锤头带刺的“蒺藜’古时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成都观凰山明太祖朱元璋孙子朱悦墓的出土物中,就有持锤的陶佣《武经总要》中的“锤枪”也属长柄单锤之类
张良这个人可以用审时度势来形容,他能做到自削权力、急流勇退,在那个光辉的时期实属不易。而韩信之死不管是何原因,张良都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的条件去救他。因为他们跟本就不是一路人。
虽然二人都是帮助刘邦打下汉朝江山的大功臣,但事实上他们出世的初衷不一样。
张良是韩国的士族,祖辈一直为韩国效力,秦灭韩之后,张良也是怀着国仇家恨到处招兵买马进行刺杀活动,这期间可以说是把他的家底都赔上了也没有成功,最后遇到刘邦这个可以间接报仇的机会,张良自然全力以赴地卖命,这也是为了实现其自身的抱负,因此功成身退的他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遗憾。
韩信就不同了,出身落魄,就算忍得了胯下之辱,如果没有萧何的话他也只能在郁闷中度过余生罢了,后期得到了重用后其除了施展才华有了平台,更多的是为了一解他心头对这个世道的恨,这种恨不是对秦,也不是对项羽,只是对这个不公的世界的一种仇恨,所以一旦权力过大的话难免会做出出人意料之事,所以看出这点的吕后和萧何诱杀他在当时来看绝对是明智的。
韩信的军事素养无人质疑,任由他和张良联合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作为刘邦死忠粉的萧何便设计杀了韩信,萧何的背后其实就是刘邦和吕后。如果张良阻止的话那么自身也难逃厄运,选在张良不在的时候行事,这也是萧何在为张良铺条明路,而张良这人就是识时务,既然秦已被推翻,自己也没什么心愿了,没事游山玩水,看尽世间百态多好啊,总比死了强。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留候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在韩昭候、宣惠玉和襄哀王三代为
相。父亲名平,在鳌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去世。他死后二十年,韩国被秦灭亡。张良
由于年少,没有在韩国做过官。韩被秦攻占时,家里尚有三百家奴,他弟弟死去也
无法安葬,于是他用所有的家财去寻觅刺杀秦王的刺客,为韩国复仇,因为他的祖
父和父亲王世在韩国为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礼,东游拜访仓海君,结识了一位力大无比的人,特地为他
制作了一个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秦皇帝东游时,张良与那位力士在博浪沙袭击秦
皇帝,结果判断有误只击中了副车。
秦皇帝大为震怒,下令在全国搜捕,一定要尽快捉住这个要犯,这一切都是张
良造成的。从此张良改名换姓,流亡隐藏在下邳。
张良曾在闲暇时漫步于下邳郊外的一座桥上,有一位衣衫破烂的老人,来到张
良身旁,将他的鞋掉到桥下,他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拾起来!"张
良非常吃惊,想要殴打他,但见他是一位老人,终于强忍下来,还是到桥下将鞋给
他拾了起来。老人又说:"给穿上!"张良已经为他拾起了鞋,又双膝跪下去给他
把鞋穿上。老人伸出脚来让他穿,然后大笑而去。张良大为震惊,两眼望着他走去。
老人走了大约一里路又转身回来,对他说:"你小子还可以教育!五天以后天将亮
时,到这里来见我。"张良感到这人十分奇怪,跪下回答说:"是。"五天以后天
刚亮,张良便来到桥边。老人却早已来到,他生气地说:"与老人相约,反而掉在
后边,这是为什么?"他离去时说:"五天后你早一点来。"五天之后才刚刚鸡叫,
张良便赶往桥边,老人又已经先来了,再一次愤怒地说:"为什么又迟到了?"他
离去时又说:"五天后你早一点再来!"又过了五日,张良半夜便动身前往。等了
一会儿,老人也到了,高兴地说:"就是应当这样。"他拿出一卷书简说:"读了
它就可以成为王者的老师。十年之后必有王者兴起,十三年之后你小子可以在济北
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我!"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什么,以后再也没有见
过他。等天明之后张良打开书简来看,原来是一卷《太公兵法》。遇见异人授书,
张良觉得这件事非比寻常,常常打开书来认真研读。
张良隐居下邳期间,喜欢结交游侠之士。项伯在杀人之后,也曾到张良这里躲
藏过。
十年之后,陈涉等起兵反秦,张良也拉起了一支百多人的队伍。听说景驹在留
自立为楚王,张良便率领队伍去投奔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刘邦。刘邦正率领着几
千人,在下邳以西扩张势力。于是张良便归属了他,刘邦拜张良为偏将。张良多次
用《太公兵法》讲给刘邦听,他都十分接受,还常常使用其中的计策。然而张良又
常给其他人讲,他们却不理解。张良说:"沛公真是上天所赐。"于是便决定追随
他,不再去见景驹。
等到刘邦到薛城去见项梁,项梁拥立楚怀王。张良便对项梁说:"你已经拥立
楚国之后为怀王,在韩国的各位公子中数横阳君韩成最有才能,你可以立他为韩王,
多树立一点朋友。"子是项梁便派张良去请韩成,将他立为韩王。让张良为韩国申
徒,同韩王一起率领一千多人往西去收复韩国土地,虽然攻占了几座城池,但很快
又被秦重新夺回去,他们便在颖川一带来来往往地游动作战。
刘邦的队伍从洛阳南部向轘辕出击,张良引兵与刘邦会合,攻克了属于韩国的
十多座城,打败了杨熊的军队。于是刘邦便命令韩成在韩都阳翟留守,他和张良一
起南下攻克宛城,向西攻入武关。刘邦想用两万人的兵力去攻打峣关的秦军,张良
对他说:"秦兵还十分强大,不可轻敌。我听说那里的守将是一位屠户的儿子,商
人便可以用利去引诱他,希望你暂时留守,派人先行一步,准备好五万人的食物,
并在各个山头插满旗帜,作为疑兵,派郦食其带上财宝去收买秦军将领。"泰将果
然背叛,想联合起来向西攻打咸阳。刘邦准备接受,但张良劝阻他说:"这只是将
军们想叛变,士兵恐怕不会服从。如果士兵们不服从就危险了,不如乘秦军松懈不
备袭击他们。"于是刘邦便带兵袭击秦军,把他们打得大败。便北上蓝田,又打了
一仗,秦军竟然被打败。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秦宫,看到数不尽的宫室、帷帐、狗马、贵重宝物和宫女们,便想留
下来住在宫中。樊哙向刘邦建议撤出宫去,刘邦不接受。张良对刘邦进谏说:"正
因为秦王无道,你才能够打败他们进入宫中。你要想为天下彻底推翻暴秦,就应当
身着俭素作为依靠。如今才刚进入秦宫,就安于宫中的享乐,这才真正算得上是帮
助暴君残害百姓。更何况忠言虽然不好听,却有利于行动;良药喝起来虽然很苦,
却对治病有好处。希望沛公能够听从樊哙的劝告。"于是刘邦便将军队撤回到霸上。
项羽率大军来到鸿门,准备攻打刘邦,项伯在深夜驱马来到刘邦军中,悄悄找
到张良,想带他一道离开。张良对他说:"我是奉韩王之命辅佐沛公西征,如令形
势这般危急,我逃走就太不讲义气了。"张良便去对刘邦将此事讲了,刘邦大为震
惊说:"我该怎么办?"张良说:"你真是想背叛项羽吗?"刘邦说:"是鲰生向
我建议守住关口不准诸侯入关的,这样便可以在秦的地方称王,所以我才听了他的。"
张良说:"你自己估计能抵挡得住项羽吗?"刘邦默默地想了许久才说:"当然不
能,现在有什么办法呢?"于是张良坚持要项伯与刘邦会见,项伯只好去见刘邦。
刘邦设宴举杯为项伯祝福,并结为儿女亲家。还让项伯转告项羽,说刘邦并不敢背
叛他,之所以闭关自守,完全是为了防备强盗窜入。等到项伯禀告项羽之后,这件
事也就化解了,详情记录在项羽的纪事中。
汉元年的正月,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封地在巴蜀。刘邦赏赐给张良黄金百谥、
珠宝两斗,张良都将它送给了项伯。刘邦又命张良重金收买项伯,让他去请求项羽
把汉中封给他,结果项羽也答应了,刘邦于是便得到了汉中的土地。刘邦率队伍到
他的封地去,张良送他到褒谷的途中,刘邦让张良回到韩王那里去。临别时张良向
刘邦献策说:"你何不将走过的栈道烧毁,向天下显示你不再回来了,以便使项羽
放心。"刘邦让张良归去,他继续西行,边走边烧毁栈道。
张良回到韩王成那里,韩王成因为让张良辅佐了刘邦,项羽没有分封韩王成回
到韩国为王,而是命令他随项羽东归彭城。张良对项羽说:"刘邦已经将栈道烧毁,
他没有再出来的意思。"还写信向项羽报告,说北方齐王田荣反叛。项羽从此不再
担忧西边的刘邦,开始出兵去讨伐齐王田荣。
项羽始终不肯让韩王成回到韩国去,只封他为候,最后还是在彭城把他杀了。
张良从项羽那里逃了出来,从小道投奔刘邦。当时刘邦已经从汉中复出收复了三秦,
重新封张良为成信侯,挥师东进攻打项羽。占领彭城以后,刘邦又败退出来。逃到
了下邑,刘邦下马来坐在马鞍上问道:"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的地方暂时让出来,
你以为让给谁有利?"张良回答说:"九江王黥布,是楚的一员枭将,与项羽不和。
另一个人是梁的彭越,他与齐王田荣共同起兵反项羽,这两个人可以立即联络他们。
在你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承担大任,独当一面。假使你想把这片土地让出来,就
可以让给这三个人,那么就可以战胜项羽了。"刘邦于是派遣随何游说九江王黥布,
另外派人联络彭越。后来北方魏玉豹反叛刘邦,刘邦派韩信率兵讨伐,一举攻下燕、
代、齐、赵。但是最后打败项羽的,还是靠这三个人的力量。
由于张良体弱多病,并没有专门带兵打仗,时常作为谋臣策士,跟随在刘邦左
右。
汉三三年,项羽将刘邦围困于荥阳,刘邦非常害怕和忧虑,他和郦食其商量如
何削弱项羽的力量。郦食其说:"从前商汤推翻夏桀,仍然分封他的后代在杞。周
武王伐纣,也分封他的后代在宋。当今秦王暴政不讲仁义道德,侵占了诸侯各国的
社稷,吞灭六国之后,使他们的后代没有立锥之地。如果你真正能够重新分封六国
的后代,全部颁发印玺,这样受封的君臣百姓必定都会对你感恩戴德,莫不向往你
的风采仰慕你的品德,心甘情愿作你的臣仆。你的德行已经确立,就可以称王天下,
项羽也一定会前来称臣。"刘邦说:"很好。赶快刻印,然后请先生前去颁发。"
郦食其还没有走,张良就从外面进来拜见刘邦。刘邦正在吃饭,便对他说:
"子房快来,有人正在为我策划战胜项羽的计划。"便把郦生的话告诉了他,问道:
"你以为怎么样?"张良问:"是谁人为你出的主意?你的大事就要坏在这个主意
上!"刘邦问:"为什么?"张良对他说:"请把你的筷子借来比划一下。"然后
对他说:"从前商汤讨伐夏而又敢于分封他的后代在杞,是因为他算准了能够制夏
桀于死命,不会东山再起。今天你能制项羽于死命吗?"刘邦说:"还不能。"张
良说:"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一个理由。周武王讨伐般纣王之后还敢分封他的后
代在宋,是因为他有把握能得到纣王的脑袋。今天你能得到项羽的脑袋吗?"刘邦
说:"还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二个理由。武王占领殷商之后,
表彰商容的故里,光耀囚禁箕子的地方,封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封圣人的坟墓,
表彰贤者的故里,光耀智者的门庭么?"刘邦说:"不能的。"张良说:"这是不
可以这样做的第三个理由。他们能将钜桥的粮食、鹿台的钱币分发给贫苦百姓,今
天你能散发府库赐给贫苦百姓吗?"刘邦说:"还不可能。"张良说:"这是不可
以这样做的第四个理由。殷灭亡以后,武王改兵车为乘车,将兵器放倒,用虎皮盖
了起来,用来表示天下不再打仗。现在你能禁止武装推行文治,不再用兵了吗?"
刘邦说:"不可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五个理由。将马在华山的
南坡放掉,以表示不再需要它。今天你能将战马当成无用的东西放掉吗?"刘邦说:
"当然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六个理由。将牛放在桃林的北坡,
表示不再用它去运送军粮。今天你能将牛放掉不再运送军粮吗?"刘邦说:"不可
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七个理由。再加上天下许多人离开他们的
亲人,抛下祖坟,告别故园,跟随你打天下,日日盼望的就是那块封地。如果你重
新恢复六国,封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的游士都各自回去事奉自己
的主人,返回故园墓地,你又靠谁去夺取天下?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八个理由。
再加上当今没有比项羽更强大的,就是重新建立六国都比他弱小,仍然要屈从于他,
你能让他们来臣服于你吗?如果你真正来采用郦食其的计谋,那你的大事就坏了。"
刘邦气得把口中的饭都吐了出来,骂道:"这个无用的书生,差点坏了你爷爷的大
事!"立即下令将印销毁了。
汉四年,韩信攻破齐国之后要想自立为齐王,这件事惹怒了刘邦。张良劝说刘
邦,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劝告,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齐王信的大印,这件事记述在韩信
的传记中。
这一年的秋天,刘邦追击项羽到阳夏之南,战事于刘邦不利而被迫在固陵坚壁
固守,相约诸侯前来救援,但诸侯都久等不至。于是张良又向刘邦献策,刘邦采纳
了他的计策,结果诸侯纷纷赶来救援。这件事记录在项羽的传记中。
汉六年正月,刘邦分封有功之臣。张良并未立下战场上杀伐的功劳,但汉高帝
刘邦却说:"在军帐中出谋献策,使千里的战场取得决战的胜利,这是张良的功勋。
让他自己在齐选择三万户。"张良却说:"我从下邳起事,在留会见皇上在是天意
让我归属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并不时取得成功,我自愿分封到留在感到满足
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分封。"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这一年刘邦已经分封功臣二十多人,还没有分封的日日夜夜都在不停地争功,
使分封很难进行。刘邦一天在洛阳南宫,从复道上望见许多将领都坐在地上谈话。
刘邦问:"他们在说什么?"张良回答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谋反。"刘邦
问道:"天下已经平定,为何还要谋反?"留侯张良说:"陛下从一个平民百姓起
义,并以此夺取了天下,如今陛下身为天子,你所封的都是萧何、曹参等过去的亲
友,而你所诛杀的都是你平生有仇和怨恨的人。如今将领和官吏不可能都得到了封
赏,这些人不仅害怕陛下不能全都封赏,更害怕你怀疑他们平生所犯的过错被你杀
掉,所以就聚在一起商量谋反。"刘邦忧虑地说:"怎么办才好呢?"留侯说:
"陛下平生最恨的,又为君臣所共同知道的,最突出的那个人是谁呢?"刘邦回答
说:"雍齿还在儿时就与我有仇,他曾经常欺侮我。我本来想杀掉他,但因为他战
功很多,所以不忍心杀掉他。"张良说:"现在必须首先立刻封赏雍齿给群臣看,
大家见雍齿都受到了封赏,那么每个人的心里都稳住了。"于是刘邦大宴群臣,当
着大家封雍齿为什方候,还督促丞相和御史抓紧根据每个人功劳的大小进行封赏。
君臣喝完酒出来,都高兴地说:"雍齿都能封侯,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刘敬向刘邦建议说:"应该定都关中。"刘邦犹豫不定。他左右的大臣很多都
是山东人,都劝刘邦定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肴龟,背靠黄
河,面向伊水和洛水,它的安全有充分保障。"张良却说:"洛阳虽然有这样的保
障,它的周围较狭窄,方园不过数百里,田土也不肥沃,容易四面受敌,这里不是
打仗的地方。然而关中左面是二郩山和函谷关,右边也是陇山和蜀山,有千里肥沃
的土地,南边又有富饶的巴蜀,北边胡地又盛产战马,凭借西北南三面固守,只有
东面可以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从黄河、渭河可以把全国的物资,通过水路运
到京城;如果诸侯反叛,就可以顺流而下,把充足的军粮运往前方。这就是说凭借
它的地理优势,真是一座坚固的城池和天然的府库,刘敬说得很对。"于是刘邦立
即起驾,西去定都关中。
张良跟随刘邦入关。由于他生性体弱多病,开始服辟谷之药,静养修炼,一年
多门不出。
刘邦想废太子,重新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引起了大臣的进谏和争议,没
有得到坚决有力的支持。吕后十分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悄悄对吕后说:
"留侯张良最善于出主意,皇上也很信任他,可以请他想想办法。"吕后便派建成
侯吕泽去请张良,对他说:"先生经常充当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要废立大子,先
生能袖手旁观吗?"张良回答说:"过去皇上多次在危急之中采用我的计策转危为
安,如今天下太平,皇上以自己的爱憎想废立太子,那是他们骨肉之间的事,我们
做臣子就是有上百人反对也不起作用。"吕泽一定要他出个主意,说:"请替我们
想个办法。"张良说:"这不是能凭口说解决问题的。我看皇上也难以请动的,天
下只有四个人,这就是被称为'商山四皓'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四个人年岁都高了,都以为皇上过去侮辱过儒生,所以逃到山中藏了起来,耻于当
汉臣。但是皇上却对这四个人十分尊重。如果现在你真能舍得拿出金银财宝来,让
太子写一封信,用谦躬的语言派上车去请他们,派上个能言善辩的人一定要请他们
出山,或许能把他们请出来。他们来了之后,一定要待如上宾,每次公子上朝都让
他们陪同,故意让皇上看见,皇上一定会感到奇怪问是什么人。如果皇上问起他们,
一定知道四位是贤人,这就会大大地帮助太子。"吕后于是命令吕泽派人带上太子
的书信,用最谦躬的话语和最丰厚的礼品,去迎接四位老人。四人来了,住在建成
侯吕泽家里。
汉十一年,黥布谋反,刘邦病了,想让太子带兵去讨伐黥布。四位老人都说:
"从来的皇上都会让太子留下,如果让太子去带兵,形势就危急了。"他们对吕泽
说:"太子去带兵打仗,如果有功劳,太子处的地位对他不利;如果无功而还,那
就会从此受到祸害。再加上太子所率领的各位将领,都是曾经跟随皇上打天下的骁
勇之将,如今让太子去率领他们,和让羊去率领狼没有什么不同,都不会为太子出
力,肯定不会打胜仗。我们曾听说'母亲一定抱她喜欢的儿子',如今戚夫人日日
夜夜都守候在皇上身旁,常常把起王如意拖到皇上跟前,皇上说'一定不能让那个
不肖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这说明他是一定要废立太子的。你何不赶快去请吕后
找机会向皇上哭诉说'黥布是天下闻名的一员猛将,很会带兵打仗,如今的各位将
领都是和陛下平辈的故旧,如果命令太子去率领这些人,和让羊去指挥狼没有什么
不同,决不会为他效力的,如果让黥布得到这个消息,他更会无所畏惧地挥师西进。
皇上虽然有病,准备一辆很好的车子,安安稳稳地躺在上面,这样诸将没有敢不尽
力的。皇上虽然辛苦一些,也使自己的妻儿得到好处。'"吕泽立刻连夜拜见吕后,
转告了四皓的意见。吕后便找机会向刘邦哭诉,把四皓的意见都讲了。刘邦说:
"我也知道太子一定不能当此重任,还是让我亲自去吧!"于是刘邦御驾亲征,命
令群里留守京城,君臣都将刘邦送到灞上。张良虽然有病,也强支撑病体,赶到曲
邮见到皇上说:"本来我应该跟随你去才是,但是我病得很重。黥布率领的楚军十
分凶狠,希望皇上一定不要和他们硬拼。"同时他又向刘邦建议:"应该任命太子
为将军,监督关中的军队。"刘邦同意了他的意见,对他说:"你虽然有病,还是
请你强支病体辅佐太子。"那时叔孙通担任太傅,张良行使少傅的职责。
汉十二年,刘邦镇压黥布的叛乱后率兵归来,这时他的病更重了,愈加想废立
太子。张良劝阻,他仍然不听,张良本身也有病就不管事了。太傅叔孙通说古道今,
以死相争保护太子。刘邦虽然表面答应,心里还是想废太子。一次皇上宴请群臣,
太子在坐,四位老人辅佐太子,年纪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头发和眉毛都全白了,穿
戴的衣帽都很有气派。皇上见了非常吃惊,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位老人
上前答话,通报了各自的姓名,他们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
听了大吃一惊,说:"我找你们好几年了,但老先生们一直逃避我,今天老先生们
为什么又自己来追随我的儿子?"四位老人都说:"陛下从前看不起读书人还要嘲
笑他们,我们不愿受这种侮辱,因为恐惧而逃亡隐居起来。我们私下听说太子为人
讲究仁义十分孝顺,对读书人尊敬爱护,天下的人都伸着脖子愿为太子去死,所以
我们投奔太子来了。"刘邦只好说:"劳烦各位老先生好好教育和照顾太子。"
四位老人为皇上祝酒后随太子离去。刘邦看着他们离开,然后召来戚夫人指着
四人的背影对她说:"我本来想废立太子的,但有这四个人辅佐太子,他的羽翼已
经丰满,很难动他了。吕后已经真正掌握了主动。"戚夫人哭了起来。刘邦说:
"你为我跳个楚舞吧,让我为你伴唱一只楚歌。"他放声高唱道:"鸿鹄高高飞翔,
一飞就是千万里。它的羽翼已经丰满,可以自由地在四海飞翔。自由地在四海飞翔,
又能够将它怎么样?我虽然也有弓箭,又如何能射中它!"唱了几遍,戚夫人已泣
不成声,刘邦起身离去,盛宴终止。刘邦最终不能废立太子,完全是因为张良推荐
招来四位老人起了作用。
张良跟随刘邦平息了代地的叛乱,用奇计攻克了马邑,又劝刘邦立萧何为相国,
经常和刘邦商讨大大小小的事情,由于不关系天下存亡,所以没有存录。张良自己
评价自己说:"我家两世为韩国宰相,韩国灭亡之后,不留恋万贯家财,为韩国复
仇不畏强秦,令天下振动。后来用三寸之舌为帝王当军师,分封万户,位列侯爵,
这是一个平民书生的最高荣誉,对于我张良来说已经感到最大的满足。我如今愿意
抛弃人间的闲事,想追随神仙赤松子云游。"于是开始学辟谷不食人间烟火,修身
炼道。刘邦病逝后,吕后重视张良的才德,强制他重新食人间烟火。吕后说:"人
生一辈子,就像一匹白马从缝隙间一闪而过,何必这样自己折磨自己!"张良不得
已也吃些食物。
张良当初在下邳圮上接受那位老父赠送他的《太公兵法》,十三年后他跟随刘
邦路过济北的时候,果然在谷城山下见到了黄石,他把它带回去当珍宝奉伺。张良
死后,将黄石与他葬在一起。后人上坟祭祀,都要叩拜黄石。
张良的儿子不疑,承袭留侯爵位,孝文帝五年因犯法被废除。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说:许多学者都否定鬼神的存在,也有人承认有精怪药物。
就像张良遇见的老父授书这件事,也是非常奇怪的事。刘邦多次陷于绝境,很多时
候都靠张良神奇的计谋解救,难道说不是天助吗?刘邦说:"在军帐中指挥谋划,
取得战场上的胜利,我是不如张良的。"我以为张良这个人一定长得身材魁伟,后
来见到了他的画像,他的体态容貌还真像个女子,难怪孔子说:"如果仅仅从相貌
去评价人,就像子羽的相貌和德行相反一样,会造成失误。"张良也是这样。
1 刘邦的文言文翻译
1、韩信攻下了齐国,派人去说:“齐国靠近楚国,权力太轻,如果不封(我)为假王,恐怕不能安定齐国。”汉王想发兵攻打韩信,留候(张良)说:“不如就封给他吧,让他自己为自己守住齐国。”汉王于是派张良拿着信印去封韩信为齐王。
2、于是就从西边进入咸阳。想在皇宫里驻扎休息,樊哙和张良就劝止他。于是他就把秦国的宝库封了起来。把军队撤回霸上,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说:“民众被秦朝苛严刑峻法迫害很久了,说句不同的意见就会被灭族,发句牢骚就会被斩首。我和各位诸侯有约定,谁先进入关者,就当关中的王,我应该会成为关中的王的。现在我向大家宣布,全部废除秦朝的峻法,只规定三条法律,杀人的处死,伤人或者合偷东西的按情节轻重判罪。官吏人民各司其职,各安生计。我们之所以来这里,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推动危害大家,不用惊恐!而且我们之吾所以驻军霸上,是等待诸侯们到来而商定大事,实践承诺的。”于是刘邦派人和秦朝的故吏到各县乡邑告谕民众。秦地的民众大喜,争着牵牛羊挑酒食来献刘邦的军士。沛公谦让不接受,对大家说:“仓库中粮食很多,不想让百姓破费。”百姓更加高兴。生怕沛公不能够统治关中,有人劝说沛公:“秦国的财富十倍于其他国家,地形险要。现在传闻章邯已经投降了项羽,项羽封存他为雍王,土地在关中。他们马上就要到来,您不一定会能够如愿在关中称王。可以紧急派人拒守函谷关,阻止其他各诸侯的军队进入,然后少量征发关中的军队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挡其他军事势力。”沛公按计行事。
2 刘邦赦季布文言文阅读翻译刘邦赦季布 《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季布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
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
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
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
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
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
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
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的舅舅丁公担任楚军将领。丁公曾经在彭城西面替项羽追逐汉高祖,使高祖陷于窘迫的处境。
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高祖感到危机,回头对丁公说:“我们两个好汉难道要互相为难吗!”于是丁公领兵返回,汉王便脱身解围。等到项羽灭亡以后,丁公拜见高祖。
高祖把丁公捉拿放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于是就斩了丁公,说道:“让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司马光说:汉高祖从丰县沛县起兵以来,网罗豪杰,收容失败叛逃的士卒,也是很多的。等到登上帝位,而丁公独自因为不忠而被杀戮,为何呢?因为夺天下与守天下,它们的形势不同。
当各群雄争夺天下,人民没有固定的主子,因此来投靠的都接受,本来是应该如此。但等到自己做了天子,四海之内,没有谁不是自己的臣下,假如不明做天子的礼义来教育让他们明白,使得做臣下的对国家不忠却获有大利,那么国家怎么能长久安定呢?所以,用治理国家的大义而杀丁公,使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于国家是不能活下来的;而那些怀有私心结恩义的行为,即使到了能。
3 刘邦的文言文翻译1、韩信攻下了齐国,派人去说:“齐国靠近楚国,权力太轻,如果不封(我)为假王,恐怕不能安定齐国。”汉王想发兵攻打韩信,留候(张良)说:“不如就封给他吧,让他自己为自己守住齐国。”汉王于是派张良拿着信印去封韩信为齐王。
2、于是就从西边进入咸阳。想在皇宫里驻扎休息,樊哙和张良就劝止他。于是他就把秦国的宝库封了起来。把军队撤回霸上,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说:“民众被秦朝苛严刑峻法迫害很久了,说句不同的意见就会被灭族,发句牢骚就会被斩首。我和各位诸侯有约定,谁先进入关者,就当关中的王,我应该会成为关中的王的。现在我向大家宣布,全部废除秦朝的峻法,只规定三条法律,杀人的处死,伤人或者合偷东西的按情节轻重判罪。官吏人民各司其职,各安生计。我们之所以来这里,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推动危害大家,不用惊恐!而且我们之吾所以驻军霸上,是等待诸侯们到来而商定大事,实践承诺的。”于是刘邦派人和秦朝的故吏到各县乡邑告谕民众。秦地的民众大喜,争着牵牛羊挑酒食来献刘邦的军士。沛公谦让不接受,对大家说:“仓库中粮食很多,不想让百姓破费。”百姓更加高兴。生怕沛公不能够统治关中,有人劝说沛公:“秦国的财富十倍于其他国家,地形险要。现在传闻章邯已经投降了项羽,项羽封存他为雍王,土地在关中。他们马上就要到来,您不一定会能够如愿在关中称王。可以紧急派人拒守函谷关,阻止其他各诸侯的军队进入,然后少量征发关中的军队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挡其他军事势力。”沛公按计行事。
4 翻译古文“樊哙传”全文待项羽兵临城下,刘邦自度势单力薄,乃与张良率一百多随从赴鸿门谢罪,樊哙随往。
项羽在鸿门设宴,酒酣之时,亚父范增预谋杀害刘邦,授意项庄拔剑在席上献舞,想趁机刺杀沛公。此时,席间只有刘邦和张良在坐,身在营外的樊哙听说情况紧急,不顾卫士阻止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
项羽用眼盯着他问:“此人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欣赏道:“是位壮士”于是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
樊哙一饮而尽,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
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面斥项羽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沉默不语。
这时刘邦借故去厕所,把樊哙召了去,出了营帐,刘邦独骑一匹马,樊哙等四人步行护驾,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而让张良向项羽谢罪。
项羽因为已经顺心遂意也就没有诛杀刘邦的念头了。当时,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的事业几乎失败。
5 翻译一段文言文,是刘邦的遗嘱,谢谢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古代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不珍视天下,而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谪传长子,我早就有意确立你为我的继承人。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却为了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现在我决定你为我的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学书,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因此文词写得不大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现在看你作的书,还不如我。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6 史记 文言文 翻译 高祖本纪“因”在这里解释“于是”。
这得从头说起,刘邦在吕公的宴会上表现得很无礼,但由于吕公是个相士,他认为刘邦是个贵人,所以酒快喝完了,怕他走掉,于是用眼色暗示他留下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暗示他留下来,是想把女儿许配给他。
固,坚决。(吕公用眼色暗示刘邦要留下来,有好事儿成全你刘季呢!)
留,挽留。这里作动词。
“凡”在这里,指所有,全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所作的一切,不过是为父老除害,而不是有所侵犯,所以不要害怕。(二楼的朋友说,凡吾'的意思和‘足下’接近,这可闹笑话了,足下,是尊称别人的意思。例如,足下雅致高洁。。)
之在这里代表上述事件。而不是乡民。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的翻译是:
于是叫人和秦朝的官吏行走各乡各县,告诉老百姓(我刘邦是来除害的,不是来扰民的,现在之所以把军队驻扎在霸上,是想等各路诸侯到了,大家相互定制一些约束,条例)这件事。
7 文言文翻译:萧何,是沛国人。当汉高祖刘邦当沛公的时候,萧何担任丞督事。刘邦攻占咸阳的时候,其缺诸将都正在金帛财政,抢夺府库,然后瓜分。只要萧何率先辈去收管了秦国丞相和御史律令的图书文档,并很好地保留。刘邦之所以可以或许领会了其时全国的军事关隘、生齿数量、处所的强弱和平易近生的疾苦,都是由于萧何所获得的秦国的图书文档啊。
当初,诸侯们彼此商定,率先打破咸阳击败秦国的人能够正在咸阳称王。刘邦先击败了秦国,项羽后来才到。项羽想要攻打刘邦,刘邦向项羽赔礼乞降,此事才得以处理。于是项羽焚烧了咸阳,又封刘邦为汉王,把关外的处所分为三份,并收降了秦国的降将,以此来距敌刘邦。刘邦很生气,想要筹算攻打项羽。萧何对刘邦说:“我感觉大王您该当去汉外称王,正在那里休摄生息,爱护苍生,以此来招纳贤士强人,随州涉黑第一案 徐氏家族式团伙。先同一巴、蜀之地,再来攻打三秦,就能够一统全国了。”刘邦说:“很好啊。”于是刘邦去了汉外,封萧何为丞相。
(^__^) 祝你学习进步……
8 文言文《留侯论》的翻译客问魏子曰:“或曰:‘子房弟死不葬[2],以求报韩。’既击始皇搏浪沙中[3],终辅汉灭秦,似矣。韩王成既杀[4],郦生说汉立六国后[5],而子房沮之[6],何也?故以为子房忠韩者,非也。”
魏子曰:“噫,是乌足知子房哉[7]!人有力能为人报父仇者,其子父事之,而助之以灭其仇,岂得为非孝子哉?子房知韩下能以必兴也,则报韩之仇而已矣。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汉既灭秦,而羽杀韩王,是子房之仇,昔在秦而今又在楚也。 六国立则汉不兴,汉不兴则楚不灭,楚不灭则六国终灭于楚。夫立六国,损于汉,无益于韩。不立六国,则汉可兴,楚可灭,而韩之仇以报。故子房之地决矣。”
“子房之说项梁立横阳君也,意固亦欲得韩之主而事之,然韩卒以夷灭[8]。韩之为国与汉之为天下,子房辨之明矣。范增以沛公有天子气[9],劝羽急击之,非不忠于所事,而人或笑以为愚。且夫天下公器非一人一姓之私也[10],天为民而立君,故能救生民于水火[11],则天以为子,而天下戴之以为父。子房欲遂其报韩之志,而得能定天下祸乱之君,故汉必不可以不辅。夫盂子,学孔子者也,孔子尊周,而孟子游说列国,惓惓于齐梁之君[12],教之以王[13]。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周卒不能;两天下之生民,不可以不救。天生子房以为天下也,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14]、为范增之所为乎?亦已过矣!
注释:
[1]留侯: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祖、父皆仕韩。秦灭韩后,张良为汉刘邦谋臣,辅汉灭项羽,定天下,受封为留侯。[2]《史记留侯世家》载,韩国被秦吞灭后,张良连弟弟死了都不办丧事,用全部家财来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3]博浪沙:地名,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秦始皇东游,张良和刺客埋伏在博浪沙,用大铁锤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十日,没有捉住张良。[4]韩王成:韩国的诸公子,名成,人称横阳君。张良曾经游说项梁立横阳君为韩王,项梁乃从,后为项羽所杀。[5]郦生:郦食其(yì jī),刘邦的策士。他曾经向刘邦献策,要刘邦分封土地给六国后代,并授予他们王印,这样天下就会臣服,楚国也会来朝拜,恰好张良有事来谒见刘邦,知道刘邦已同意郦生的建议,当即劝阻刘邦,说:“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刘邦大骂郦生,急忙派人销毁已刻好的封印。[6]沮:阻止。[7]乌:何。[8]夷灭:消灭。夷,平,诛锄。[9]范增:项羽的谋臣,被尊为亚父,他屡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郁愤病死。沛公:刘邦。[10]公器:指名位、爵禄等。[11]水火:喻困苦患难。[12]惓惓:同“拳拳”,诚恳深切之意。[13]王(wàng):成就王业。[14]顾:却,反而。匹夫:庶人,平民。谅:忠诚守信。
===================================================
我再口头翻译一下:
客人问魏子说:"有的人说:'张子房的弟弟死了,但不下葬,是为了报答韩国'既然在搏浪沙打击秦始皇(PS这里插段故事:[秦灭韩。当时
子房还很年轻,没有来得及做韩国的官,但国破家亡却让他尝到了切
肤之痛,于是不惜倾家荡产而谋求刺客,以灭暴秦,报家国之仇。后
来,他终于访得一位力士,认为可堪重托,便铸铁为椎,重一百二十
斤,趁始皇东巡之际,让那位力士潜伏道旁,待始皇车队驶过,力士
借风沙作掩护,奋力抛出铁椎,却误中了副车,没有成功。])最后辅佐大汉消灭了秦国,好象是这样韩王成既然被杀了,郦食其游说汉(指刘邦)分封土地给六国后代,而张子房阻止了了这种做法为什么呢?所以认为张子房是忠与韩国的,不是这样的"
魏子说:“呵呵(我翻译的,有特色吧?),是多么了解张子房啊!别人有能力帮人报父仇,那个人辅佐他,而帮助他以报自己的仇,这不是孝子吗?子房知道韩国的后人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复兴,只报灭韩大仇就够了天下能报韩国被灭大仇的,只有大汉汉既然已经灭了秦,而韩王被杀,是张子房的个人仇恨,以前是秦国现在有是楚国了继续留着六国的话则大汉不能兴盛强大,大汉不能强大就无法消灭楚国楚国不能消灭则六国终将会被楚国所消灭宗上所述留着六国,对大汉没有好处,对韩国也没好处不留着六国,大汉可以兴盛强大,可以消灭楚国,而且韩国的仇也可以报,所以张子房这样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