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人体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白细胞偏高的原因是因为身体某个地方有炎症,身体做出的自我保护措施,增加白细胞吞噬有害细菌,所以医学上就用了这个原理来验证身体是不是有发炎或者损伤。 比如感冒、发烧、外伤都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体内的白细胞会急剧增加。 白细胞的罚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 升高。感染可引起白细胞偏高。但只是白细胞比例较多并不能确诊是什么病,可进一步做骨穿检查以确诊。祝健康!
问题二:尿检白细胞高的原因主要有什么 有的人在尿常规检查时会出现尿检白细胞高的现象,很多人对这种现象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导致尿检白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有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患有什么病了,那么,呢下面就听听专家的讲解吧!在了解尿检白细胞高是怎么回事之前,首先我们要对尿检白细胞有一个概念,白细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类细胞,一般情况下存在在血液中,不会出现尿液中,一旦尿检白细胞偏高,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尿检白细胞高很可能是肾盂肾炎导致的。一般尿液经过离心沉淀后,男性白细胞在0-2个之间,女性在0-5个之间,一旦超过这个正常值就会出现尿检白细胞高,临床上用(+)号表示。尿检白细胞高大多数是因为感染或者炎症导致的,此时的白细胞已经退化改变,形态不规则,结构遭到破坏,又被成为脓细胞,主要是因肾盂肾炎、尿道炎、肾结核、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引起的,经调查发现尿检红细胞高发病原因大多是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至慢性疾病。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尿检白细胞高是怎么回事心里有数了吧,提醒大家一旦发现自己尿检白细胞高,一定要及时的做肾脏检查,选择正规的大医院进行肾脏常规检查,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在线专家进行咨询,专家将会针对您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解答!
问题三:白细胞高 表示什么 白细胞偏高的原因是因为身体某个地方有炎症,身体做出的自我保护措施,增加白细胞吞噬有害细菌,所以医学上就用了这个原理来验证身体是不是有发炎或者损伤 比如感冒,发烧,外伤都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体内的白细胞会急剧增加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需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在临床检查中绝大多数病历白细胞总数实际反映着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所以白细胞总数的临床意义主要指中性粒细胞的变化 (1)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升高: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过敏反应;中毒反应;肿瘤及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升高;(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降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理化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治疗,化学治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抗肿瘤类细胞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3)淋巴细胞变化: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病毒性肝炎及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常升高;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及细胞免疫缺陷病等淋巴细胞常降低
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 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
问题四:白细胞长期偏高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偏高,一般为感染或者身体上有炎症,想想自己哪里不舒服,然后让医生开点消炎药,服用三天就会没事了,前些天我喉咙发炎,去体检,白细胞也是108,吃了三天消炎药,去检查就正常为702
问题五:白细胞偏高怎么回事 白细胞偏高: 没什么事,多见于感染或炎症、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可抗炎治疗。
问题六:白细胞偏高的原因是什么?白细胞太多对身体有什么不利吗? leucocyte 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依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粒细胞与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依其颗粒染色特征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依其功能又分为若干种。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1~004,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 020~ 030。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 白细胞是一个庞大的血细胞家族,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多样的,但是,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机体的防护、免疫和创伤愈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尽管它们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成分,但它们功能的发挥,更多地体现在循环管道外的器官组织中。在功能方面它们与这些器官组织中的许多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密切相关。 白血球,或称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除白血球外,人体血液中还含有红血球、血小板和血浆。 白血球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东西。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健康成人体内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除了在血液外,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中。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各类白细胞的防御保护作用各不相同。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搞原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好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
问题七:白细胞数高是什么原因后果严重吗 你好,
白细胞增高首先考虑感染,你的血常规中性粒高,故可能是细菌感染
其他原因有组织损伤、外伤、手术后、急性失血、中毒、恶性肿瘤、急性中毒等
具体要结合你病史,症状,其他检查才能确定
如果症状轻,应该无大碍,症状重应就医
建议,无明显不适可先观察,过段时间复查
如果有高热,头晕,或其他不适较重,应去医院
问题八:尿检白细胞高主要是怎么回事呢 正常尿是检不出白细胞的,尿白细胞高说明泌尿系有细菌被传染,比如尿道炎症等,如果有尿频、尿急、尿痛三症状任两症状就能确认泌尿系被传染,但中段尿白细胞阳性诊断率更高。下面,北京中山医院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了 有多种疾病能够发生白细胞尿或脓尿,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精囊炎以及某些肾小球疾病等。脓尿是尿路被传染的非特异现象,脓尿存在不能作为尿路被传染的依据,无脓尿也不能排除尿路被传染。 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白细胞数在单位容积内相对减少,加以低渗尿而使白细胞解体。此外,无菌性炎症也发生分明脓尿。尿标本被污染或尿标本不新鲜时,也能够发生脓尿。因此,单凭脓尿判断尿路被传染是不可靠的。 1血检白细胞高,说明体内有细菌被传染。 》》》迷茫时,“点击专家”将亲自为你诊断、解答,甚至您可以直接在线预约挂号,享受网上挂号的专属优惠,免除挂号费。 2尿检也有白细胞高,说明被传染的状况在尿路(如输尿管、膀胱、尿道)。 尿检白细胞高是怎样回事尿路被传染症状主要有: 一、急性肾盂肾炎:1、起病急骤;2、寒战、畏寒;3、发热;4、全身不适、头痛、乏力;5、食欲减退、恶心、呕吐;6、尿频、尿急、尿痛;7、腰痛、肾不适;8、上输尿管点压痛;9、肋腰点压痛;0、肾叩击痛;11、膀胱压痛; 二、慢性肾盂肾炎:1、急性发作时的现象可与急性肾盂肾炎一样,但通常要轻得多,甚至无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等全身现象,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不分明;2、水肿;3、高血压; 三、膀胱、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膀胱疼痛。尿道分泌物。 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粘液丝高是怎么回事
粘液丝高是怎么回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体检报告上写着粘液丝高,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粘液丝高,不清楚粘液丝高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不了解粘液丝高是否存在危险,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去预防粘液丝高。
粘液丝高是怎么回事1
健康的身体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关键,定期的体检是健康的守护者,因为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且还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对身体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负责,在临床检查中粘液丝高也是很常见的,那么具体来说说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粘液丝高是怎么回事?
粘液丝高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尿常规查出粘液丝偏高,如果没有尿红细胞,也没有蛋白,更没有尿白细胞,也没有尿频尿急或者双下肢浮肿的症状,这种情况是不需过分担心的。只要注意饮食规律,注意休息,同时多喝水,勤排尿就可以了。如果是单纯的粘液丝偏高,不代表有什么问题,不需要用药处理,避免劳累受凉,多饮水不憋尿,多吃坚果类食物,更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
粘液丝高危险吗
粘液丝在正常尿中出现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大量存在时表示尿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反应,如果有大量的粘液丝通常还会伴有白细胞或上皮细胞增多,所以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一般这种情况也不排除是尿路感染的现象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在饮食上调整,多喝水利尿的同时也对炎症的恢复更有利。只要进一步的处理就不会有危险,更不要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在临床中是很好缓解的病症。
身体出现任何异常首先都要通过科学的'医疗检测来确定治疗的方案,不可大意,自然也不可盲目用药。有经验的医生会告知具体的缓解方式,如果情况轻微是不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只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就可以了。如果情况严重医生也会给予合理的治疗建议,所以无需担心,更不要有心理负担。
粘液丝高是怎么回事2人体的一些出现异常情况,都是根据我们的基础代谢主要表现出去,当我们的人体的基础代谢产生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就证实我们的人体出现,一些症状,尿液粘液丝较高,便是一种普遍的基础代谢全部,下边我们就了解一下尿液粘液丝较高应该怎么办。
当听见或见到验尿粘液丝稍高,不必过度紧张。在平常人一切正常尿中原本就可出现粘液丝,特别是在在女性尿中。粘液丝是是尿道中体细胞代谢出去的,在有尿道感染是代谢会显著增加,且伴随炎症细胞的出现。
假如尿液检查,仅有粘液丝高,提醒是存有感染有关系的,假如别的查验结果一切正常得话,应当无须担忧。这一可能与尿里的萃取水平有关系,与饮水的是多少也是有关联是一切正常的生理性反映。如今的病症可能是有轻度发炎,无需焦虑不安,能够融合临床表现给与医治,没有症状能够再次观查,多喝开水,注意卫生,不要吃辛辣食物刺激性食材。没事儿对运动运动加速人体的新城区新陈代谢,这种问题就不容易再出现了。
粘液丝在一切正常尿中可出现,特别是在在女性尿中如果是很多存有时, 表明尿道口过度紧张或有炎症介质这一在尿道感染的患者比较多见你如今检验尿里边没有白细胞计数,血细胞,自身都没有尿频尿急,憋不住尿,尿疼的病症,表明不会有感染饮食搭配以口味淡主导,禁辛辣食物含有刺激性的食物和油腻感油炸食材,留意清洁卫生,勤洗内衣裤,必要时去医院检查一下。
以上便是尿液粘液丝较高的解决方案,这类病症,尽管男士的生病概率会比女士高一些,可是在女士的尿里中。发病率也是有很大的存有的,一定要留意自身的清洁卫生,不必由于一时的粗心大意,而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害。
这一项指标并不是很重要,如果尿里面白细胞也增高的话,说明泌尿系统有炎症~而如果只是单纯的只有这一项的话,即使高也不用太担心,可能是你的前列腺液对尿常规检查造成的影响。其他指标有不正常的么?
白细胞有点高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有点高是怎么回事,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出现白细胞升高,如果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是可以自行下降的,患者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那就有可能是由于一些疾病病变造成。下面看看白细胞有点高是怎么回事及相关资料。
白细胞有点高是怎么回事1如果只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白细胞总数略有升高,但身体没有任何异常症状出现,那么很有可能是一些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比如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比早晨高。
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饱餐或者淋浴后都可能使白细胞总数出现偏高。另外,天气变化也可能使其暂时性升高,如气温过高或过低。这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适当休息,规律生活,两周后再到医院复诊。
成年人白细胞数量正常范围为(4-10)×109/L,当血常规化验提示白细胞数高于10×109/L时被认为高于正常,称为白细胞增多。血常规提示白细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剧烈运动后或劳动后、妊娠及分娩时或者严寒、酷热情况下可导致一过性白细胞细胞增多的生理反应。上述原因导致的白细胞增高幅度较低,且去除外界不良环境后白细胞数目可恢复正常。
2、病理性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类细胞的总称,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其中任何一种数量增高都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升高。各种病菌导致的急性感染如肺炎、阑尾炎等,严重的组织损伤如大型手术、
心肌梗死等以及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病因都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水痘、肝炎等和某些传染性疾病恢复期可导致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增多。
另外,某些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和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等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病因。
所以,造成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上两大类,但是单靠这一指标还不能确定是何种疾病,当白细胞数目持续高于正常时,应及时就诊,结合患者病史和相关检查、化验,明确诊断后进行及时准确的治疗。
白细胞有点高是怎么回事2血常规白细胞偏高是指在血常规的检测当中,白细胞的指数偏高的一种现象。血常规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四项。白细胞计数正常的参考范围是4-10×10^9/L。如果白细胞的计数比较高,高于正常值。
一般认为正常成人高于10000/μL,新生儿高于20000/μL,6个月至2岁的婴儿高于12000/μL,就认为是白细胞偏高。介于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的烧伤,如果是明显升高时,应该除外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
一、中性粒细胞,正常为50%-70%,增高可以见于细菌感染、炎症。
二、淋巴细胞,正常为20%-40%,增高时常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
三、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高的时候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1%,临床意义不大。
五、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常见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所以如果出现了血常规白细胞偏高的情况,要根据分类,哪一种类型的细胞增高最为明显,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宝宝白细胞增高是一种炎症的表现,也是心脏病发作以及心律不齐的前兆。宝宝白细胞增高是肝脏引起的,一旦出现有炎症、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或者受伤时,它就会马上出现,大家一定要注意。
宝宝如果有急性炎症或者被微生物感染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细菌性感染比病毒性感染时的白细胞更高,所以医生可通过白细胞数目来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疾病。
宝宝白细胞增高还说明宝宝有感染的可能,建议宝宝可以查个血常规,看下白细胞数目是否正常,数目正常的话,就暂时不用处理。如果数目不对,要及时去看医生。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白细胞增高是怎么回事,已经有一些了解,还要注意的是如果白细胞增高极有可能引起肺炎、肾炎、急性感染,或者白血病、胆石症、肝炎这些病,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一旦增高,要及时去看医生,避免引起别的并发症。
建议在白细胞增高时,一定要给宝宝喝一些抗生素,比如头孢,一直喝到白细胞降下去为止。再者在宝宝平时的饮食中加入一些肝类的食物。
不要让宝宝吃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也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而且要多喝水,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再者要给宝宝多补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可以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此外还要让宝宝多走动走动,增强抵抗力,这样才有利于身体恢复。
白细胞有点高是怎么回事31、各种细胞感染
细胞感染会导致体内白细胞的异常增高。白细胞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身体不被其他的病原体侵蚀,如果患者体内出现病原体,白细胞会在第一时间消灭,因此在短时间内会出现数量上升的情况。
2、炎症
炎症所导致的白细胞数量升高是最常见的。一般出现了这种情况,需要查看自己是否有一些不适的症状。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炎症所导致的白细胞升高会在一段时间后自动下降。但是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那么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3、严重烧伤
严重烧伤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烧伤会导致身体出现大面积感染,从而引发体内白细胞大量增加,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到使用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一般可以先进行药物过敏检验,然后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进行消炎,然后保持创面清洁。
4、血液性疾病
有些血液性疾病也会造成患者出现白细胞偏高的现象,比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因此患者在出现白细胞偏高的情况时,切勿大意,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防止拖延导致病情加重。
从以上文章中可以了解到导致患者出现白细胞偏高的原因。出现白细胞偏高的情况,首先应该查明病因,看是否是炎症或其他疾病造成的,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够彻底恢复健康。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加强营养,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什么是嗜酸细胞性肺炎,如何治疗 嗜酸细胞性肺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综合征,以肺部浸润同时伴周围血中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变应原包括寄生虫、微生物、药物、花粉、食物等。 临床表现:本病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偶被发现。多数患者只表现为低热(38℃以下)、轻咳、乏力及胸部不适等。肺部体征:叩诊浊音,听诊可闻及干或湿性罗音。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高达60%~70%。痰涂片有大量嗜酸粒细胞。 X线胸片:有不规则散在片状阴影,呈游走性,于短期内可消失,而另一部位再发。 治疗:此种肺炎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由药物引起的停用药物;疑为寄生虫所致者,待肺炎症状消失后,进行驱虫治疗;对原因不明者,也可试用驱虫疗法及随访观察;对于病情严重者,可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可使症状迅速缓解,嗜酸细胞也可降低。 什么是过敏性肺炎,如何预防和治疗 过敏性肺炎,是一组由不同致敏原引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以弥漫性间质炎为其病理特征。它是由于吸入含有真菌孢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尘埃微粒所引起的过敏反应。 根据下列几条可以诊断: (1) 有接触上述致敏原史。 (2)接触抗原数小时后出现症状。第一次发作时与病毒性肺炎相似: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胸痛、紫绀等。体格检查:双肺听诊有湿罗音,多无喘鸣音,无实变或气道梗阻表现。 (3)X线胸片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呈粟粒或小结节状阴影,以后可扩展为斑片状致密阴影。血常规: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但多无嗜酸性细胞升高。血丙种球蛋白可升高。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 预防与治疗:明确诊断,查明病因后,立即避免与过敏原接触。若症状较轻,脱离过敏原并对症处理即可好转;若肺部病变广泛,可用强的松1~2mg/kg·日,分3次口服,治疗1~2个月可痊愈。 肺 炎 肺炎(pneumonia)通常是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为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肺炎死亡率占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死亡率的75%。在我国,各种致死病因中,肺炎占第5位。肺炎可由不同的致病因子引起,根据病因可将肺炎分为感染性(如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肺炎,理化性(如放谢性、吸入性的类脂性)肺炎以及变态反应性(如过敏性和风湿性)肺炎。由于致病因子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炎症发生的部位、累及范围和病变性质也往往不同。炎症发生于肺泡内者称肺泡性肺炎(大多数肺炎为肺泡性),累及肺间质者称间质性肺炎。病变范围以肺小叶为单位者称小叶性肺炎,累及肺段者称节段性肺炎,波及整个或多个大叶者称大叶性肺炎。按病变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干酪性、肉芽肿性或机化性肺炎等不同类型。 (一)细菌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骤然起病、寒战高烧、胸痛、咳嗽、吐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白细胞增高等。大约经5~10天,体温下降,症状消退。 病因和发病机制 95%以上的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尤以Ⅲ型者毒力最强。此外,肺炎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也可引起。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均可为肺炎的诱因。此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细菌感染。细菌侵入肺泡后在其中繁殖,特别是形成的浆液性渗出物又有利于细菌繁殖,并使细菌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迅速向邻近肺组织蔓延,从而波及整个大叶,在大叶之间的蔓延则系带菌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病理变化 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病变基本特征是肺的微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于肺泡,使肺组织大面积广泛实变。病变早期,肺叶充血、水肿,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1~2天后,即有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纤维素丝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图9-15)。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图9-16)。如血管损伤较重、出血较多,外观可呈红色。大约经5~10天,炎症消退,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渗出物被溶解,或经淋巴管吸收或被咳出。大叶性肺炎时,肺组织常无坏死,肺泡壁结构也未遭破坏,愈复后,肺组织可完全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 图9-15 大叶性肺炎 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纤维素丝穿过肺泡间孔,使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素网互相连接 图9-16 大叶性肺炎 左下叶实变,呈灰白色,肺叶明显肿胀 合并症 (1)肺肉质变:因吞噬细胞数量少或功能缺陷,渗出物不能被完全吸收清除时,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图9-17),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肉质变(carnification)。 图9-17 肺肉质变 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物已被结缔组织所替代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多见于由金**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 (3)纤维素性胸膜炎:是肺内炎症直接侵犯胸膜的结果。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见于严重感染时,细菌侵入血流繁殖所致。 (5)感染性休克:严重的肺炎链球菌或金**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时可发生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病死率较高。 临床病理联系 疾病发展过程中病变表现不一,临床体征也不相同。疾病早期时,主要病变是肺泡腔内浆液渗出,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仅见肺纹理增深。肺实变时,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可出现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而影响换气功能,使肺静脉血不能充分氧合,患者乃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渗出物中红细胞为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呈铁锈色。痰中可检出“心衰细胞”。肺实变的体征是,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出现支气管呼吸音,语音震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因常并发纤维素性胸膜炎,患者有胸痛,听诊可闻胸膜摩擦音。X线检查,可见大叶性或段性分布的均匀性密度增高阴影。病变消散时,渗出物溶解液化,肺部可闻及捻发音,X线表现为散在不均匀片状阴影,约在2~3周后阴影方完全消散。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病变,合并症也大为减少。 2.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主要发生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小叶性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通常是口腔或上呼吸道内致病力较弱的常驻寄生菌,往往在某些诱因影响下,如患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细菌得以入侵、繁殖,发挥致病作用,引起支气管肺炎。因此,支气管肺炎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如所谓麻疹后肺炎、手术后肺炎、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等。 病理变化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常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病灶大小不等,直径多在1cm左右(相当于肺小叶范围),形状不规则,色暗红或带**(图9-18)。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confluent bronchopneumonia)。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纤维蛋白一般较少(图9-19)。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可有浆液渗出、肺泡过度扩张等变化。由于病变发展阶段的不同,各病灶的病变表现和严重程度亦不一致。有些病灶完全化脓,支气管和肺组织遭破坏,而另一些病灶内则可仅见浆液性渗出,有的还停留于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阶段。 图9-18 支气管肺炎 图中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区域即实变的支气管肺炎病灶 图9-19 支气管肺炎 图中见灶状实变的肺组织,肺泡内充满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物;病灶中有发炎的细支气管 并发症 小叶性肺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比大叶性肺炎大得多。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临床病理联系 因小叶性肺炎多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常为原发性疾病所掩盖。由于支气管粘膜的炎症刺激而引起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因病变常呈灶性散布,肺实变体征一般不明显。病变区细支管和肺泡内含有渗出物,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本病发现及时,治疗得当,肺内渗出物可完全吸收而痊愈。但在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于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大多不良。 (二)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常常是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患者多为儿童,症状轻、重不等,但婴幼儿和老年患者病情较重。一般多为散发,偶可酿成流行。引起肺炎的病毒种类较多,常见的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等,也可由一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并可继发细菌感染。病毒性肺炎的病情、病变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常有很大差别。 病理变化 早期或轻型病毒性肺炎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炎症从支气管、细支气管开始,沿肺间质发展,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小叶间隔以及肺泡壁等肺间质充血、水肿,有一些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宽(图9-20)。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浆液。病变较重者,肺泡也可受累,出现由浆液、少量纤维蛋白、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组成的炎性渗出物,甚至可发生组织坏死。有些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等)肺泡腔内渗出较明显,渗出物浓缩凝结成一层红染的膜样物贴附于肺泡内表面,即透明膜形成。支气管上皮的肺泡上皮也可增生,甚至形成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肺炎的病变特点为在间质性肺炎的基础上,肺泡壁上有透明膜形成,并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巨细胞肺炎),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胞浆内和胞核内可检见病毒包含体。病毒包含体常呈球形,约红细胞大小,呈嗜酸性染色,均质或细颗粒状,其周围常有一清晰的透明晕。其他一些病毒性肺炎也可在增生的支气管上皮、支气管粘液腺上皮或肺泡上皮细胞内检见病毒包含体。如腺病毒肺炎可在增生的上皮细胞核内(图9-2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在增生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巨细胞病毒肺炎也可在增生的上皮细胞核内检见病毒包含体。检见包含体是病理组织学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图9-20 间质性肺炎 肺泡壁及细支气管周围肺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主为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宽。肺泡腔内无渗出物 图9-21 腺病毒肺炎 图中央可见肿大肺泡上皮细胞中的核内包含体 有些混合感染,如麻疹病毒合并腺病毒感染,特别是又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病变更为严重,肺炎病灶可呈小叶性、节段性或大叶性分布。支气管和肺组织明显坏死、出血,并可混杂化脓性病变,从而掩盖了病毒性肺炎原来的病变特征。 (三)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支原体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共有30余种,其中多种可寄生于人体,但不致病,仅有肺炎支原体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各种肺炎中约有5%~10%乃由肺炎支原体引起。主要经飞沫感染,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儿童和青年发病率较高,通常为散发性,偶尔流行。患者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头痛、咽痛及剧烈咳嗽(常为干性呛咳)等症状。胸部检查,可闻干、湿啰音。X线检查,肺部呈段性分布的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白细胞计数有轻度升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痰、鼻分泌物及咽喉拭子能培养出肺炎支原体。 病理变化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整个呼吸道的炎症。肺部病变常仅累及一个肺叶,以下叶多见。病变主要发生于肺间质,病灶呈段性分布,暗红色,切面可有少量红色泡沫状液体溢出。气管或支气管腔内也可见粘液性渗出物。胸膜光滑。镜下,病变区域肺泡间隔明显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混有单核细胞的浆液性渗出液。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也常有炎性细胞浸润。重症病例,上皮亦可坏死脱落,往往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支原体肺炎预后良好。死亡率在01%~1%之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