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之(?-388),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东晋名士,书法家。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及黄门侍郎。自幼随其父学书法,长于行草,以韵胜,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势”,曾参与兰亭之会,其书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仅次于其弟王献之,传世书帖有《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晋书》有传。《世说新语》中有载。 王徽之生性“卓荦不羁”,生活上“不修边幅”,即使是做了官,也是“蓬首散带”,“不综府事”。桓冲曾劝告他,为官要整衣理冠,应当努力认真严肃地处理公务。他对桓温的话根本不予理睬,照样“直眼高视”,整天东游西逛。由于“其性放诞”,受不了朝中各种规矩的束缚,在任黄门侍郎一职不久,便“弃官东归”,退居山阴。 王徽之生性酷爱竹,他弃官退居后,发现住宅周围无一枝竹,当即亲手在房子周围栽满了竹子,每天在竹林之下吹啸咏竹,竹子成了他生活中极其重要之物。有人问他为何特别喜欢竹子,他回答道:“此君高尚无比,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来,王徽之又在附近购得一幢别墅,他对别墅周围的环境均感到十分满意,但是遗憾的是别墅周围没有竹子。王徽之不习惯于在没有竹子的地方生活,于是派人在别墅的周围及附近的山坡上种上了大片的竹子。 东晋时代玄学盛行,清谈成为一种时尚,受其影响,不少人士都崇尚纵酒放达,王徽之也是如此,其雪夜访戴逵的佳话成为千古美谈。有一天夜晚,忽然下起了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已是子夜时分。他命仆人打开窗户,端上酒菜,一边喝酒,一边眺望远处,只见白茫茫一片。王徽之心中有些彷徨,于是口中念起了左思的《招隐》诗,念着念着,忽然又想起了剡溪的好朋友,当时的一代名贤戴逵,于是立刻决定去拜访他。戴逵徙居会稽剡县(今嵊州市),山阴与剡县相隔百余里,王徽之乘着酒兴,不顾天寒地冻和路途遥远,连夜乘船溯江而上,到第二天中午才来到戴逵的家门口,但却没有进门去拜访戴逵,而是吩咐仆人掉转船头又回到了山阴家中。有人问王徽之,你不辞辛苦远道拜访朋友,为什么到了朋友家门口,又不进而返呢?王徽之坦然回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在众兄弟之间,王徽之与弟弟王献之的感情最深,王献之对哥哥王徽之也十分敬重。后来,王献之身患重病,一病不起,不久先于哥哥徽之离开了人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接受不了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就没有把王献之病死的事告诉他。可王徽之时时刻刻都在惦念着病中的弟弟,不久他就从家人的表情中猜到了事情的真相,随即泣不成声,自言自语道:“看来子敬已经先我而去了!”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王献之的家,在王献之的灵床上坐了下来。王徽之知道弟弟生前喜欢弹琴,便要献之的家人把子敬的琴拿来给他,王徽之坐在灵床上一边弹琴,一边回忆着兄弟两人的深情厚谊。他越想越痛心,弹了几次都难以成曲,于是高举起手中的琴向地上掷去。琴被摔碎了,他长叹道:“子敬呀!子敬呀!如今人琴俱亡啊!”说完便昏倒在灵床上。过了大约个把月,王徽之随着弟弟也驾鹤西去了。他们兄弟间的深情厚谊,因此成为千古美谈。 王徽之亦能文,曾有集八卷,佚。今存文一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二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